物态变化(专题复习)
- 格式:doc
- 大小:209.50 KB
- 文档页数:5
2024年中考物理复习专题:物态变化知识点回顾一、熔化和凝固1.熔化和凝固(1)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叫做熔化,从液态变成固态叫做凝固。
不同的物质在熔化时,表现出的情况是不一样的。
一类物质在熔化时,虽然继续吸热,但温度不变,直到由固态全部熔化为液态,温度才上升。
这类固体称之为晶体。
另一类物质在熔化时,没有一定不变的温度,在吸热后先变软,再变稀,最后全部变为液态,温度不断升高,这类物质称之为非晶体。
(2)凝固是熔化的逆过程。
晶体溶液在凝固过程中有一定的凝固温度,叫做凝固点。
非晶体没有凝固点。
同一种物质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不同物质的熔点和凝固点一般是不相同的。
(3)晶体和非晶体的重要区别在于晶体熔化时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叫做熔点。
而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点。
解读:熔化和凝固图象如图所示是晶体萘的熔化和凝固图象,由图可知:A点开始计时,B点表示t=5 min时萘的温度为80 ℃,此时萘仍全部处于固态。
随着时间的推移,萘不断吸收热量,萘吸收的热量全部用于萘的熔化,温度保持不变,所以萘的熔点是80 ℃。
BC段与时间轴平行,到C点全部熔化成液态。
此后,萘继续吸热升温,如CD段所示。
从图象看出,B点是80 ℃固态的萘,C点是80 ℃液态的萘,BC之间是80 ℃固液共存状态的萘。
若从D点起停止加热后,液态萘温度不断降低。
当降到E点(80 ℃)时,开始凝固,凝固过程中不断放热,但温度仍保持80 ℃不变,直到F点全部凝固。
以后,固态萘放热,温度才开始下降,即图线中FG段。
非晶体熔化和凝固时没有确定的温度,熔化时吸热,温度不断上升。
凝固时放热,温度不断下降。
二、汽化和液化1.汽化(1)概念: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汽化过程中物质要吸收热量。
(2)汽化的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
(3)蒸发:只是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
蒸发能在任何温度下进行。
蒸发要吸热,所以有制冷作用。
(4)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有:①液体的温度;②液体的表面积;③液面上方空气的流动速度。
专题03 物态变化【题型一】温度和温度计1.(2023上海杨浦期末)人的正常体温约为()A.33℃B.35℃C.37℃D.38℃2.(2023湖南株洲期末)下列温度中让人感觉温暖舒适的气温大约是()A.-2℃B.5℃C.20℃D.40℃3.(2023上海静安期末)摄氏温标规定,在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A.-100℃B.-10℃C.0℃D.100℃4.(2023四川乐山井研期末)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时,如图所示的四种方法中正确的是()A.B.C.D.5.(2023上海徐汇期末)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凭手的感觉可以准确判断出物体的冷热B.80℃的水比80℃的铁冷C.0℃的水与0℃冰的冷热程度相同D.以上说法都不准确6.(多选)(2023河南信阳期末)下面关于温度计和体温计的用法中正确的是()A.用实验用温度计测温度时,温度计的玻璃泡不要离开被测液体B.用体温计测量人的体温,读数时体温计不要离开人体C.不能把体温计放在沸水中消毒D.常用的温度计和体温计都能测出冰水混合物的温度7.(2023上海期末)温度是表示物体的物理量.摄氏温标规定,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的温度为0°C, 的温度为100℃.8.(2023河南期末)如图所示,温度计读数是℃。
9.(2023山西临汾期末)常用的液体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的性质制成的,如图所示的体温计的分度值是℃,对应的读数为℃。
【题型二】熔化和凝固10.(2023江苏宿迁期末)以下几种自然现象中,水以固态形式存在的是()A.霜B.雨C.露D.雾11.(2023江苏宿迁期末)下列物体是晶体的是()A.海波B.塑料C.松香D.橡胶12.(2023河南开封期末)下列物质中,均属于晶体的一组是A.塑料、沥青、蜂蜡B.明矾、水、石英C.萘、铁、松香D.水晶、食盐、黄金13.(2023河南南阳期末)冬天的一场大雪,给交通运输带来了极大的不便,为了使雪很快熔化,常常看见护路工人往路面上撒盐,这是因为()A.盐使雪的熔点降低B.盐使雪的熔点升高C.盐使雪的温度升高到0℃而熔化D.盐从雪中吸热14.(2023广东湛江期末)你见过常温下流动的金属吗?科学家发现除了汞,确实还存在一种金属,它的名字叫做镓,熔点只有29.8℃。
专题03 物态变化一、选择题1.(2022·上海·统考中考真题)人体的正常体温为()A.0℃B.20℃C.37℃D.45℃2.(2023·西藏·统考中考真题)自然界中的物质通常有三种状态,在一定条件下它们之间可以相互转化,转化情况如图所示。
根据图中知识,下列描述正确的是()A.霜的形成是熔化现象B.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C.雪的形成是汽化现象D.雾的形成是凝华现象3.(2023·江苏苏州·统考中考真题)卫星发射时,火箭点火升空刹那间,可看到发射平台升腾起大量白雾,这是喷水系统前后发生的物态变化是()A.仅液化B.仅汽化C.先液化后汽化D.先汽化后液化4.(2023·四川成都·统考中考真题)水的物态变化使自然界有了雨、露、雾、霜、雪等千姿百态的奇观。
关于图中水的物态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图甲中,小草上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B.图乙中,树叶上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C.图丙中,河面上冰的形成是凝华现象D.图丁中,群山间雾的形成是升华现象5. (2023·北京·统考中考真题)将某种金属制成的勺放入15℃的水中,金属勺没有熔化;将该金属勺放入45℃的水中,发现金属勺逐渐熔化。
该金属的熔点可能是()A.10℃B.30℃C.50℃D.60℃6.(2023·四川甘孜·统考中考真题)诗词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其中涉及到很多物理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飞雪迎春到——雪是凝华形成的B.疑是地上霜——霜是凝固形成的C.露从今夜白——露是升华形成的D.岚雾今朝重——雾是汽化形成的7.(2023·四川攀枝花·统考中考真题)下列关于地球水循环的部分物态变化中,需要吸热的是()A.地表水蒸发到空中B.水蒸气液化成小水滴C.小水滴凝固成小冰晶D.水蒸气凝华成霜8. (2023·哈尔滨·统考中考真题)关于“水沸腾规律”实验,下列描述不正确的是()A.水沸腾时,大量气泡在水中生成,上升、变小B.水沸腾时吸热且温度不变C.水的沸点可能低于100℃D.提高水的初温,可缩短实验时间第8题图第9题图9.(2023·四川凉山·统考中考真题)如图所示,烧杯里装着水,试管中装着酒精,标准大气压下酒精的沸点为78℃,给烧杯加热使水沸腾,继续加热,则试管中的酒精()A.能沸腾B.温度达不到沸点,不能沸腾C.温度能达到沸点,但不能沸腾D.以上三种情况都可能发生10. (2023·辽宁阜新·统考中考真题)如图所示的四幅图像中能反映晶体凝固特点的是()A B C D11.(多选题)(2023·山东聊城·统考中考真题)早在公元前21世纪左右,我国劳动人民就掌握了青铜器铸造技术。
第三章物态变化(高频考点精讲)考点01温度【高频考点精讲】1.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
单位:摄氏度(℃)。
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定为0℃,沸水的温度定为100℃。
2.温度计:测量温度的工具。
常用温度计:实验室温度计,体温计,寒暑表。
原理: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制成的。
3.温度计使用注意事项:①明确量程和分度值;②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完全浸入被测液体,不能碰到容器底部或容器侧壁;③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面相平。
4.体温计①量程:35℃—42℃,分度值:0.1℃;②使用前用力向下甩,可以离开人体读数。
【经典试题】1.监测中东呼吸综合征等呼吸系统传染病时要测量体温。
若用如图所示这支未甩过的体温计去测量另一个人的体温,测量结果可能是()A.37.0℃B.37.5℃C.38.0℃D.38.5℃解:①由图知:该温度计的分度值是0.1℃,温度计的示数是38.5℃;②根据体温计的特点,使用前用力甩一下玻璃泡上方的水银才能回到玻璃泡中,没有甩的体温计的读数是38.5℃,没有甩直接用来测量人的体温,若体温高于38.5℃,体温计中的水银会上升,测量是比较准确的;若体温低于38.5℃,体温计中的水银不会下降,依然显示的是38.5℃。
综上所述,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答案:D。
2.以下是小明估计的常见温度值,其中合理的是()A.中考考场的室温约为50℃B.冰箱保鲜室中矿泉水的温度约为﹣5℃C.洗澡时淋浴水温约为70℃D.健康成年人的腋下体温约为37℃解:A、人体感觉舒适的温度在23℃左右,考场内的气温感觉舒适,在23℃左右。
不符合实际;B、水的凝固点在0℃左右,冰箱内保鲜室中矿泉水的温度应该高于0℃,在4℃左右。
不符合实际;C、人的体温在37℃左右,洗澡水的温度应该略高于体温,不可能达到70℃.不符合实际;D、正常情况下,人的体温在37℃左右,变化幅度很小。
符合实际。
答案:D。
3.图为伽利略制造的第一个温度计,它可以测量气体的温度。
中考物理总复习《物态变化》专项测试题(附答案)学校: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选择题(共12小题)1.武汉在2024年3月24日成功举行了精彩的马拉松比赛。
为保障武汉马拉松比赛顺利进行,武汉相关部门特地采用了“人工驱雨技术”避免降雨对武汉马拉松比赛的影响。
在生活生产中,我们也时常利用“人工降雨技术”为干旱地区抗旱。
下面关于干冰人工降雨说法正确的是( )A .干冰是固态的二氧化碳,人工降雨是利用干冰熔化吸热来降低云层温度B .云层中的水蒸气遇冷后液化成小水滴,小水滴凝结在凝结核上形成雨C .干旱季节,只要我们需要,随时都可以利用人工降雨抗旱D .人工降雨和人工驱雨可以随意使用,不会对环境造成任何危害2.“不知庭霰今朝落,疑是林花昨夜开”是描写“霰”的诗句。
“霰”是高空的水蒸气遇到冷空气直接凝结成的小冰粒,呈白色不透明的圆锥形或球形的颗粒。
下列与“霰”的形成过程相同的是( )A .“草上露.水凝,天气一定晴”B .“十月打了霜.,来年粮满仓”C .“大雾.不过晌,过晌听雨响”D .“化雪..地结冰,上路要慢行”3.下列数据最接近生活实际的是( )A .普通中学生步行的速度约为5m/sB .一支铅笔的长度约为0.8mC .正常人1min 的脉搏跳动的次数约为70次D .人洗澡时水的温度约为80℃4.如图所示,滑雪场地内的造雪机在进行人工造雪。
其工作原理是:将水注入一个专用喷嘴或喷枪,在那里接触到高压空气,高压空气将水流分割成细小的水滴并喷入寒冷的外部空气中,这些细小的水滴在低温空气中遇冷变成“雪”飘下。
在造“雪”过程中,水所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A .液化B .凝华C .汽化D .凝固5.哈尔滨文旅火爆全国,冰雪大世界的吸引力持续拉满,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冰雪大世界的冰块采自松花江,是江水凝华形成的B.工人采冰时热的满头大汗,头上冒出大量“白气”,这是汗水沸腾后形成的C.冰块垒起来很高,在雕刻之前,要用水把冰块“粘”起来才安全,这是凝固现象D.由于天气变化,冰雕熔化,此过程是放热过程6.如图所示为学校教学楼楼道里放置的二氧化碳灭火器,打开阀门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喷口处冒出“白气”是二氧化碳气体B.灭火器内的二氧化碳液体喷出后汽化放热C.瓶内的液体是通过降温实现二氧化碳气体液化后装入的D.瓶壁外侧出现少量水滴,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7.某同学在运动时不慎扭伤,为减轻疼痛,医生采用了“冷疗法”治疗,其主要采用一种叫氯乙烷的气态有机物,标准大气压下该有机物的熔点为一139℃,沸点为12.3℃。
物态变化专题复习第一节 温度计一、知识回顾1.温度计及温度计⑴定义:表示物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温度计的制作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⑶温度计的种类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温度计是多种多样的,通常的是上述三种,都是液体温度计.液体的温度变化越大,则体积的变化也越大,为了使一定的体积变化显示得更明显,所以在温度计的下端有一个容积较大的玻璃泡.温度计内的玻璃管尽可能选择较细的玻璃管,因为这样温度计读数就越准确。
2.摄氏温度⑴表示方法:①符号:C ;②单位:℃⑵规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⑶注意点:①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它只有“大小”之分,没有“有无”之别,即0℃是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与冰水混合物的相同,而不是说物体没有温度.②不论冰多还是水多,只要是冰水混合物,其温度就是零摄氏度.③摄氏温度用符号℃表示,读作“摄氏度”,这是一个整体,不能分开。
如30℃读做30摄氏度,不能读做摄氏30度.比0℃低的温度在数字前加“-”号,读做“负”或“零下”.体温计用于测量人体温度.如图4-1-1所示的体温计,玻璃管里装的液体是水银,量程为35℃~42℃,分度值是0.1℃.体温计是医用温度计,除了测温范围和分度值的设计要符合测量体温的要求外,它与一般温度计还有一个主要区别:在存储水银的玻璃泡上方有一段细小的缩口.测量体温时,水银膨胀通过细小的缩口上升,当体温计离开人体后,水银因温度降低而收缩,水银柱便在缩口处断开,使上面的水银不能退回到玻璃泡中,因而可以在体温计离开人体后再读数.正因为如此,在每次使用体温计前要用手拿着它的上部用力向下甩,使水银柱重新回到玻璃泡中.精题选讲考点1:温度计的读数【例1】图4-1-2甲体温计的最小分度值是_________℃,示数是_________℃;图乙寒暑表的最小分度值是_________℃,示数是_________℃.考点2:温度计的制作原理【例2】为了探究常用温度计的工作原理,某同学取来一只墨水瓶装满带红色的煤油,用橡Array皮塞塞紧瓶口,再将两端开口的空圆珠笔芯,穿过橡皮塞插入煤油中, 这就制成了一个简单温度计。
物态变化复习讲义(1)、温度1、 温度定义: ____________________。
2、 单位:常用单位是 ___________ ,规定: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温度为0度,_________ 的温度为100度,它们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叫温3C 读做: __________ 或 __________3、测量一一温度计②温度计的原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行工作③分类及比较:分类实验用温度计 寒暑表 体温计 用途r 测物体温度 测室温 测体温 量程-20 C 〜110C -30 C 〜50 C 分度值1 C 1 C 所用液 体水银煤油(红) 酒精(红) 水银 特殊构造玻璃泡上方有缩口 使用方法 使用时不能甩,测物体时不能离开物体 读数 使用前甩,可离开人体读 数④ 常用温度计的使用方法:使用前:观察它的 ___________ 判断是否适合待测物体的温度;并认清温度计的_________ 以便准确读数。
使用时:温度计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体中,不要碰到_________ ;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中稍候一会儿, 待温度计的 数时 ,视线与 目平。
(1).熔化:1. 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定义:物质从叫做熔化,2. 固体分晶体和非晶体两类。
海波、冰、石英、水晶、食盐、明矶、萘、各种金属都是晶体。
松香、玻璃、蜂蜡、沥青都是非晶体。
晶体和非晶体的一个重要区别,就是晶体都有 _______________ ,叫做熔点,非晶体没有。
晶体还有一定的 ___________ ,叫凝固点,而且同一种物质的 ______________ 跟它的 _________ 相同。
2、熔化规律:① 晶体在熔化过程中,要不断地吸热,但温度 _________________② 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要不断地吸热,且温度 _______________3.晶体熔化必要条件: 4. 有关晶体熔点(凝固点)知识: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萘的熔点为80.5°G 当温度为79°C 时,萘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态某地气 再读数;读萘为______ 。
专题3 物态变化一、单项选择题1.(2020·四川省雅安市)下列场景与所蕴含的物理知识对应完全正确的是()A. 春季,小卉体育训练后满头大汗,回到教室不停扇风——提高液体温度加快蒸发B. 夏季,小卉手拿着一瓶冰冻矿泉水,一段时间后冰减少,手感到凉——熔化吸热C. 秋季,小卉发现清晨操场边的双杠上铺满了一层箱——霜是水蒸气凝固形成的D. 冬季,戴眼镜的小卉从教室外走进温暖的教室内,眼镜镜片模糊不清——液化吸热【答案】B【解析】【分析】(1)根据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答题,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液体的表面积大小;液体的温度;液体上方空气流动速度;(2)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是熔化,熔化吸热;(3)由气态变为固态叫凝华;(4)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液化放热。
【详解】A.春季,小卉体育训练后满头大汗,回到教室不停扇风−−提高液体上方空气流动加速度快蒸发,故A错误;B.矿泉水瓶中的冰块熔化,熔化吸收热量,故B正确;C.秋季,小卉发现操场上的双杠上铺满了一层霜−−霜是由水蒸气直接凝华形成的,故C错误;D.冬季,戴眼镜的小卉从教室外走进教室内,镜片模糊不清,水蒸气遇冷液化成水−−液化放热,故D错误。
故选B。
2.(2020·四川省雅安市)将盛水的烧瓶加热,水沸腾后把烧瓶从火焰上拿开,并迅速塞上瓶塞,再把烧瓶倒置后向瓶底浇上冷水,如图所示。
关于烧瓶内的水,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 一直沸腾,浇上冷水时,水面气压增大,水会停止沸腾B. 先停止沸腾,浇上冷水时,水面气压增大,水会再次沸腾C. 因没有继续加热,浇上冷水时,水的内能减小,不会沸腾D. 先停止沸腾,浇上冷水时,水面气压减小,水会再次沸腾【答案】D【解析】【分析】液体沸腾的条件:达到沸点、继续吸收热量。
液体的沸点跟气压的大小有关,气压增大,沸点升高;气压减小,沸点降低。
【详解】盛有水的烧瓶放在火焰上加热,达到沸点,继续吸热,水沸腾,沸腾后把烧瓶从火焰上拿开,瞬间水的温度还保持在沸点,但无法继续吸收热量,此时停止沸腾;当向瓶底浇冷水时,瓶内气体温度突然降低,气压减小,瓶内液面上方气压减小,导致沸点降低,所以水重新沸腾起来的,故选D。
中考物理总复习《物态变化》专项练习题(附参考答案)学校: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如图所示的物态变化实例中,由于熔化形成的是()A.立春时节冰化成的水B.冬至时节房檐上的冰挂C.大雪时节落在地上的雪D.白草叶上的露珠2.在物态变化中,放出热的是()A.凝华、凝华、汽化B.熔化、凝华、汽化C.液化、凝固、凝华D.汽化、升华、熔化3.用质量相等的0 ℃的水与0 ℃的冰冷却热的物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二者冷却效果相同B.冰比水好,因为冰在冷却物体时熔化吸热C.冰比水好,因为冰比水冷D.冰比水好,因为冰比水使用方便4.下列有关生活中的现象,解释正确的是()A.烧开水时壶嘴冒出的“白气”是水蒸气B.“下雪不冷化雪冷”,这是因为雪在熔化时放热C.煲汤时,汤沸腾后改用小火加热是因为水沸腾时吸热温度保持不变D.班上同学扫地往地面上洒水,水过一会儿就干了这是升华现象5.春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吃汤圆是我国南方人们过节的重要习俗.小彤看见妈妈在家煮汤圆时,锅中水沸腾后改用“小火”继续煮.针对这种做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改用“小火”煮,水温不会变,但可以节能B.改用“小火”煮,水温升高较慢,锅中水不易被烧干C.改用“小火”煮,可使水温下降一些,使汤圆不易煮烂D.改用“小火”煮,可以降低水的沸点,使汤圆熟得慢一些6.如图所示,用温度计测量烧杯中热水的温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温度计的玻璃泡可以碰到容器壁B.读数时温度计可以离开被测热水C.在图中位置读数,测得温度值偏大D.将温度计的玻璃泡浸入热水马上读出温度7.某物理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当用力挤压装满水的玻璃瓶时,会看到细玻璃管内的水面明显上升,这是利用细玻璃管内水面的变化来放大玻璃瓶的微小形变。
下列做法中没有用到这种思想的()A.把手放在喉咙处,大声讲话,利用手的触觉说明声带在振动B.在探究响度与振幅的关系时,在鼓面上撒上一些纸屑,观察纸屑的跳起高度C.在探究音调与频率关系时,改变直尺伸出桌面的长度,用相同的力拨动直尺,听音调的变化D.通过温度计毛细管中液面高度变化测量温度的高低8.小明把盛有水的纸盒放在火焰上烧,做“纸锅烧水”实验。
中考物理总复习《物态变化》专项提升训练(带含答案)学校: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小明洗完了衣服,下列举措中能使衣服更快晾干的是()A.把衣服晾晒在阳光下B.把衣服晾晒在阴凉处C.把衣服折叠起来晾晒D.将衣服放在无风处晾晒2.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其物态变化属于吸收热量的是()A.树叶上的霜B.护目镜上的“水雾”C.湿手被干手器烘干D.千里冰封3.炎热的夏天,当你走在晒得发热的柏油路上时,刚好来了一辆洒水车洒湿了路面,这时你会感到更加闷热,产生这种感觉的主要原因是A.洒水车中的水经过曝晒,温度很高B.洒水后空气的温度升高,身上的汗较难蒸发C.地面上的水反射了阳光,使身体得到更多的热量D.水蒸发时把地面的热带到了人的身上4.火锅,古称“古董羹”,因食物投入沸水时发出的“咕咚”声而得名,是中国独创的美食之一、它可根据个人喜好加入不同汤料和食物,使得众口可调、老少皆宜。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汤汁沸腾后,仍然持续加热,汤汁温度保持不变B.在煮食物的过程中,汤汁会越来越少,该过程是液化C.用燃气灶加热火锅时,调大火力可以提高燃气的热值D.不敢大口喝热气腾腾的汤,因为汤里含有的热量多5.把塑料袋套在浓密的树叶上扎紧袋口,经过一段时间会出现许多小水珠,这些小水珠()A.附着在塑料袋的外表面B.由原料袋中空气直接液化而成C.由空气中的水先升华后凝华而成D.由树叶中的水先蒸发后液化而成6.有两支温度计,甲的玻璃泡用沾有酒精的棉花包上,乙什么也不包,然后用扇子不停地向两支温度计扇风,在酒精未蒸发完前会看到A.两支温度计的示数都升高B.两支温度计的示数都不变C.两支温度计的示数都降低D.甲的示数降低,乙的示数不变7.把100℃的水蒸气和等质量0℃的冰混合后达到热平衡,若此过程中与外界无热传递,最后的温度和状态是(冰的溶解热为3.36×105J/kg,水在100℃时的汽化热为2.26×106J/kg)()A.温度高于0℃低于100℃的水B.温度100℃的水C.温度0℃的冰水混合物D.温度100℃的水和水蒸气8.下面是与热现象有关的四幅图形,其中说法正确的是()A.图甲中寒冷玻璃上的冰花是水蒸气凝华而成B.图乙中昆虫和植物上的露珠是水蒸气汽化而成C.图丙是某次温度计读数的示意图,这样读数会使测量结果偏大D.图丁是晶体熔化过程中温度变化曲线,其中晶体在BC段不吸收热量9.如图所示是某地某天天气预报的信息图片,关于图片中信息的解释正确的是()A.当天的风速可达9.0m/sB.雪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而成的C.雨的形成是汽化现象,因为要吸热,所以感觉很冷D.预报的最低气温读作“摄氏零下6度”10.一位年轻的护士将一支体温计用力甩了几下测了甲的体温,在忙碌中她用同一支体温计连续测了乙和丙两人的体温,中途没有将水银甩回玻璃泡内,结果三人的体温都是39.5℃,有关三人真实体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三个人体温一定都是39.3℃B.三个人中有只有一人体温是39.3℃C.乙、丙两人的体温一定都低于39.3℃D.甲的体温一定是39.3℃二、填空题11.液体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的性质制成的,其中如图所示温度计的示数为℃。
物态变化练习题【考点聚焦】1. 温度和温度计的使用。
2.物质三态间相互转化及吸热、放热的情况。
3.晶体的熔点,并会查熔点表。
4.液体的蒸发和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5.液体的沸腾和沸点与压强的关系。
6.应用物态变化知识解释简单的热现象。
【知识结构】一、温度1.温度的意义2.摄氏温度与热力学温度3.温度计:(1)液体温度计的原理;(2)正确使用温度计。
二、物态变化1.熔化和凝固:(1)晶体和非晶体熔化,凝固条件;(2)晶体和非晶体熔化,凝固特点。
2.汽化和液化:(1)汽化:(a)蒸发:蒸发的特点及条件;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2)沸腾:沸腾的特点及条件;沸点与压强的关系。
(3)液化:液化的两种方法。
3.升华和凝华【方法提示】1.熟记六种物态变化的名称:熔化、汽化、液化、凝固、升华、凝华。
2.日常生活中温度计如何正确使用:(1)“一看二清”。
观察它的量程;认清它的分度值。
(2)“三要”。
(a)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能碰到容器壁或底;(b)温度计的玻璃泡浸入液体后要稍候一会儿,等待示数稳定后再读数;(c)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3.运用熔化和凝固的条件和特点以及图像判断物态变化和吸放热过程。
4.自然界中,常见自然现象和三态变化关系。
5.汽化两种方式的比较。
6.升华、凝华现象同其它物态变化的比较。
7.记住物态变化特征,灵活运用和解释有关现象。
蒸发沸腾不同点发生部位剧烈程度温度条件温度变化影响因素相同点【对应训练】1.云、雾、雪、霜、露、雹、冰中由水蒸气液化形成的是,由水蒸气凝华形成的是;由水凝固形成的是。
2.吹气和哈气都是从人口出来的气。
用口“吹气”能使开水变凉,这是因为,使水温降低;冬天对着手“哈气”使手变暖,这是因为水蒸气遇冷,使手表面温度升高。
3.如图1所示是某晶体的熔化图像,从图中可以看出80℃的这种物质是〔〕A. 固态B. 固、液共存状态C. 液态D. 以上几种说法都有可能图14.甲、乙两盆水里都有冰块,甲盆里比乙盆里冰块多些;甲盆放在阳光下,乙盆放在背阴处。
物态变化一、选择题1. (2016河源)对下列现象的成因解释正确的是()A.早春,河中的冰逐渐消融﹣﹣汽化B.盛夏,剥开包装纸后冰棒会冒“白气”﹣﹣熔化C.深秋,清晨的雾在太阳出来后散去﹣﹣液化D.严冬,堆起的雪人逐渐变小﹣﹣升华【答案】D2.(2016巴中)我国北方的冬季,有时房顶上会出现霜,树枝上会出现雾凇,这些都是()A.汽化现象B.升华现象C.凝固现象D.凝华现象【答案】D3. (2016咸宁)长期以来,呼风唤雨一直是神话中“龙王爷”的权力,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已经开始成功的干预天气,如图所示。
在利用飞机播撒“干冰”(固态的CO2)人工增雨的过程中,说法正确的是()A.飞机在播撒“干冰”过程中相对地面是静止的B.“干冰”播撒到空气中后会熔化吸收大量热量C.云层中的水蒸气遇冷后会液化成小水滴或凝华为小冰晶D.飞机机翼上方空气流速小于下方.所以机翼上方的压强大于机翼下方的压强【答案】C4.(2016镇江)某同学做冰的熔化实验时,绘制了如图所示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则根据图像不能()A.知道冰熔化时的温度B.判断出冰属于晶体C.求出冰熔化前的质量D.比较冰和水的比热容大小【答案】C5.(2016扬州,第3)下列图中温度计的使用正确的是()【答案】D6.(2016天津)如图所示是某种物质熔化是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根据图像中的信息,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物质为非晶体B.该物质的熔点是80 ℃C.在第5 min是物质已全部熔化D.第10 min是物质处于液态答案:B7. (2016黄冈)下列现象分析正确的是()A.春天冰雪消融是熔化现象B.夏天湿衣服很快变干是液化现象C.秋天早晨的雾是汽化形成的D.冬天早晨的霜是凝固形成的【答案】A8. (2016雅安)雅安的蒙山茶自古为贡茶之一, 泡茶、喝茶中包含很多物理知识,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打开茶叶盒, 茶香飘满屋———是茶叶的升华现象B. 泡茶时, 部分茶叶上浮———是由于茶叶受到的浮力大于自身的重力C. 茶水太烫, 吹一吹凉得快———是由于吹气加快了茶水的蒸发D. 透过玻璃茶杯看到手指变粗———是由于装水的茶杯相当于一个放大镜【答案】A9.(2016邵阳)夏天,盛一盆水,在盆里放入两块高出水面的砖头,砖头上搁一只篮球,再把装有剩饭剩菜的碗放入篮子,用纱布袋罩好,就做成一个“简易冰箱”如图,篮子里的饭菜放置大半天也不会变质,以上“简易冰箱”的工作原理是()A.液化放热B.蒸发吸热C.凝固放热D.升华吸热【答案】B10.(2016宜宾)下列自然现象中,属于熔化的是()A.冰雪遇暖消融B.冬天江河结冰C.春天白雾弥漫D.阳光下露珠变小【答案】A11. (2016厦门,第14)据厦门市气象部门发布的数据,2016年1月25日,岛内东渡观测站和同安莲花观测站测到的最低温度,分别创下了厦门市岛内、外有气象记录以来的最低值。
中考物理总复习《物态变化》专题提升训练-附含答案学校: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选择题1.冬天的一场大雪,给交通运输带来了极大的不便,为了使雪很快熔化,常常看见护路工人往路面上撒盐,这是因为()A.盐使雪的熔点降低B.盐使雪的熔点升高C.盐使雪的温度升高到0℃而熔化D.盐从雪中吸热2.在闷热的夏天,从冰箱里取出冰镇饮料。
过一会儿,瓶子外壁会出现许多小水珠。
对其形成原因,下列分析中正确的是()A.周围水蒸气液化而来B.瓶中水蒸气液化流下C.由饮料瓶壁渗漏出来D.由手指沾附到瓶壁上3.觉生寺的大钟是明代永乐年间铸造的,所以叫“永乐大钟”。
铜钟悬挂在大钟楼中央巨架上,通体褚黄,高6.75米,直径3.7米,重46.5吨。
钟唇厚18.5厘米,钟体光洁,无一处裂缝,内外铸有经文230184字,无一字遗漏,铸造工艺精美,为佛教文化和书法艺术的珍品。
用铜块、锡块、铅块等浇铸大钟的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有()A.只有凝固过程B.只有熔化过程C.先凝固后熔化D.先熔化后凝固4.生活中我们常看到“白气”,下列有关“白气”形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文艺演出时舞台上经常释放“白气”,这是干冰在常温下的升华现象B.夏天从冰箱里取出的冰棍周围冒“白气”,这是空气中水蒸气凝华的现象C.深秋清晨的河面上经常出现“白气”,这是河面上水蒸气汽化的现象D.冬天水烧开后壶嘴处喷出“白气”,这是壶嘴喷出水蒸气液化的现象5.一种新兴的时尚美食如图,将干冰投入装水的盘中时,发现水在剧烈“沸腾”盘面上出现大量“白气”,此“白气”是()A.干冰升华产生的大量白色二氧化碳气体B.干冰升华放热使水汽化形成的水蒸气C.干冰熔化吸热使空气中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滴D.干冰升华吸热使空气中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滴6.小明做“纸锅烧水”实验,他把盛有水的纸盒放在酒精灯的火焰上烧,如图所示,水烧开了,而纸盒却没有烧着。
物态变化中考物理专题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物态变化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2. 使学生了解物态变化过程中的吸热和放热现象。
3. 培养学生运用物态变化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物态变化的基本概念:固态、液态、气态、等离子态。
2. 物态变化的分类:熔化、凝固、汽化、液化、升华、凝华。
3. 物态变化过程中的吸热和放热现象。
4. 物态变化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物态变化的基本概念、分类及其吸热和放热现象。
2. 教学难点:物态变化过程中吸热和放热的判断,以及在生活中应用实例的分析。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物态变化的基本概念、分类及其吸热和放热现象。
2. 利用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直观地理解物态变化的应用。
3. 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4. 设计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图片,引导学生思考物态变化的现象。
2. 讲解:讲解物态变化的基本概念、分类及其吸热和放热现象。
3. 实例分析:分析生活中常见的物态变化实例,如冰淇淋熔化、水蒸气凝结等。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物态变化在生活中的应用,分享各自的发现。
5. 练习:布置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6.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点。
7. 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讲解、实例分析、小组讨论、练习题等方式,评价学生对物态变化知识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内容与目标1. 教学内容:物态变化中的熔化、凝固、汽化、液化、升华、凝华等过程的详细解析。
2. 教学目标:使学生能够识别和描述各种物态变化过程,并理解它们背后的物理原理。
七、教学步骤1. 熔化与凝固:通过实验观察冰的熔化和水的凝固过程,让学生直观地理解熔化和凝固的概念。
2. 汽化与液化:利用酒精灯加热液体,观察蒸汽的形成和冷却凝结成水的过程,解释汽化和液化的原理。
3. 升华与凝华:展示干冰升华时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和其在冷凝器中凝华成固态的二氧化碳,让学生了解升华和凝华的现象。
中考物理专题复习资料-物态变化一、温度和温度计的使用1、定义: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温度的单位是摄氏度,符号是℃。
测量温度的工具是温度计,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2、摄氏温度规定:1个标准大气压下,纯净的冰水混合物温度为0℃;纯水沸腾时的温度为100℃。
在0 ℃到100 ℃之间分为100等份,每一等份就是1℃。
3、温度计的使用:①使用前需要先观察温度计的量程和分度值;②测量时温度计的玻璃泡完全浸没在被测液体中,但不要碰到容器底部或容器壁;③读数时玻璃泡仍然要浸没在被测液体中,等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视线与温度计中液体的上表面相平。
④液体温度计测量范围不能低于温度计内液体的凝固点,也不能高于其沸点。
二、三种常用温度计1、实验用温度计:①实验室里测量物体的温度②分度值是1℃,量程是-20℃~110℃③温度计中的液体是水银或煤油2、寒暑表①用寒暑表测量室温②分度值是1℃,量程是-30℃~50℃③寒暑表中的液体是酒精3、体温计①用体温计测量人的体温②分度值是0.1℃,量程是35~42℃,人体正常体温是37℃③体温计中的液体是水银,使用体温计前,要用力甩几下,体温计液泡上方有一段很细的缩口,当水银遇冷收缩时,水银能从这个缩口处断开,因此体温计可以离开人体进行读数。
三、物态变化1、气化: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的现象叫做汽化。
汽化吸热。
2、液化: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的现象叫做液化。
液化放热。
3、熔化: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熔化吸热。
4、凝固: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凝固放热。
5、升华:物质由固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做升华,升华吸热。
6、凝华:物质由气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华,凝华放热。
四、热学现象1、气化有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
①蒸发发生在液体的表面,沸腾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
②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沸腾需要温度达到沸点。
③蒸发是缓慢的气化现象,沸腾是剧烈的气化现象。
2、(1)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有:①温度的高低,②液体表面积的大小,③液体表面附近的空气流动的快慢。
第四章物态变化专题练习一、选择题1、下列现象,不可能发生的是()A.水的沸点低于或者高于100℃B.-10℃的冰块放在0℃的水中,冰块会熔化C.在敞开的锅中烧水,使水沸腾,再用猛火继续加热,则水的温度也不会升高D.物体吸热,温度保持不变2、甲、乙两盆水中都有冰块,甲盆里的冰块多些,乙盆里的冰块少些,甲盆放在阳光下,乙盆放在阴凉处,两盆里的冰块都未完全熔化,那么()A. 甲盆水的温度比乙盆的高B. 乙盆水的温度比甲盆的高C. 两盆水的温度相同D. 条件不足,无法判断3、如图2所示,甲试管装水,乙试管装酒精,同时放入盛水的大烧杯中,对大烧杯加热使里面的水沸腾,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甲试管内的水和乙试管内的酒精都沸腾B.甲试管内的水和乙试管内的酒精都不沸腾C.甲试管内的水沸腾,乙试管内的酒精不沸腾D.甲试管内的水不沸腾,乙试管内的酒精沸腾4、在①冰熔化;②酒精蒸发;③水沸腾;④铁水凝固的四个过程中,必须在一定温度下才能发生的是()A. ①③④B. ①②③C. ②③④D. ①②④5、南极考察队在南极洲测气温,可选用下列温度计的哪一种()A、酒精温度计B、水银温度计C、甲苯温度计D、煤油温度计6、用一块湿棉布手帕浸泡在质量分数为70﹪酒精的溶液中,待均匀湿透后取出,将浸透的手帕舒展开,用镊子夹住两角,用火点燃,手帕上的火焰熄灭后,发现手帕完好无损,对这一现象下面的解释正确的是()A、这是魔术,你看到的是一种假象B、火焰的温度低于棉布的着火点C、手帕上的水汽化吸热,使手帕的温度低于棉布的着火点D、酒精燃烧后使棉布的着火点升高7、当某液体的温度达到它的沸点时,对该液体分析错误的是()A、一定在蒸发B、一定在沸腾C、可能在沸腾D、蒸发和沸腾可能同时进行8、.雪天路面有厚厚的积雪,为了使雪很快融化,常在路面积雪上喷洒盐水,这是为了()A.盐水可使冰的熔点降低 B.盐水可使冰的熔点升高C.盐水可使冰的温度升高 D.盐水可使冰的温度降低9、下列固体属于晶体的是()A、石蜡 B.固态酒精 C.玻璃 D.松香10、生活中常把碗放到锅内的水中蒸食物,碗与锅底不接触,当锅里的水沸腾后,碗中的水()A、稍后沸腾B、同时沸腾C、温度总是低于锅里水的温度,因而不会沸腾D、温度能够达到沸点,但不会沸腾11、我国民间有句谚语:“水缸穿裙子,天就要下雨”。
其中,“水缸穿裙子”是()A、水缸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B、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C、水缸中的水汽化形成的 C、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形成的12、文艺演出时,舞台上往往要用弥漫的白“烟雾”,给人以若隐若现的舞台效果,这种“烟雾”实际上是()A、向舞台喷射的真实烟雾B、干冰升华的二氧化碳气体C、利用干冰升华吸热,使空气放热液化形成的“雾”D、利用干冰升华吸热,使空气中的水蒸气放热液化形成的“雾”13、浏阳大围山峡谷景色优美,被誉为“小九寨”,下列关于其四季美景的描述中,属于凝华现象的是()A、春天,雨笼山谷B、夏天,雾绕群峰C、秋天,霜打枝头D、冬天,冰封谷底14、下列现象的产生,与空气中的水蒸气无关的是()A、酥脆的饼干放置在空气中变软B、夏天从冰箱取出的冰糕冒“白汽”C、冬天的早晨看到窗户的玻璃有“冰花”D、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或干涸深井使人感人气闷、头晕15、关于热力学温度和摄氏温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摄氏温度有零下温度,热力学温度没有低于0K的温度B、摄氏温度的每一度与热力学温度的每一开的温差是相同的C、摄氏温度的100℃与热力学温度的100K冷热程度是相同的D、热力学温度的0K与摄氏温度的0℃表示的温度不同16、用体温计测得甲的体温为37.5℃,若没有甩过,又用它去依次测量乙和丙的体温,已知他们的实际体温是36.9℃和38.6℃,那么两次测温后得到的测量结果是()A、36.9℃和38.6℃B、37.5℃和38.6℃C、36.9℃和37.5℃D、37.5℃和37.5℃17、现在有两支温度计,玻璃泡内水银一样多,但玻璃管内径不同,现将它们同时插入同一杯热水中,它们的水银柱上升的高度和温度示数情况为()A、上升高度相同,示数相同B、内径细的上升高度大一些,示数也大一些C、上升高度不同示数不同D、内径粗的上升高度小一些,但示数相同1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铜和沥青都是晶体B、食盐在熔化过程中要吸热,温度不断上升C、蜡在熔化过程中要吸热,温度不变D、冰在凝固过程中要不但放热,温度不变19、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沸腾和蒸发的汽化的两种方式B、蒸发的快慢与液体的温度高低有关C、沸腾是发生在液体内部和表面D、液体的温度只要达到沸点就能沸腾20、关于下列物态变化说法不正确的是()A、雨过天晴,地面变干——汽化B、阴暗的角落积雪消失——熔化C、冬天早上打霜——凝华D、冬天水管冰冻——凝固二、填空题21、把一支无刻度的温度计插入冰水温合物中时,水银柱长 20cm,把它插入1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里,水银柱长为 40cm,将它插入某液体中时,水银柱长 25cm,此液体的温度是_________℃.22、没有甩过的体温计的读数是37.7℃,用两支这样的体温计给两个病人测体温,如果病人的体温分别是37.5℃和38.4℃,则这两支体温计的读数将分别是______℃和______℃。
23、某物质从40°C开始融化,直到50°C还未融化完,则此物质一定是。
24、冬天,湖水开始接冰时,湖面上方的空气温度必须 0°C25、滚烫的油锅不小心滴入水珠,你会发现油花四溅,这是因为。
26、夏天将一温度计的玻璃泡用湿棉花包起来,置于电扇下吹风,则温度计的示数将。
27、吹气和哈气都是人口吹出来的气,夏天用口吹气使热水变凉,这是因为加速了热水使水的温度降低,冬天对者手哈气使手边暖,这主要是因为水蒸气遇冷使手的温度升高。
28、图2-1是两支水平放置的温度计,且这两支温度计的两端都没有画全。
你能读出它们此时的示数分别是多少吗?甲的示数为,乙的示数为。
29、火箭发射架下建有大水池,让高温火焰喷到水中,通过水发生来吸收大量的热;火箭升空瞬间,会看到巨大的白色“气团”,这是水蒸气形成的(选填物态变化的名称)。
30、气体打火机的燃料是丁烷气体,是用的办法使它变成液态装入打火机的。
31、空气中的水蒸气是江河湖海以及大地表层中的水不断地而来的。
夜间气温降低时,水蒸气会成小水珠附着在物体上,这就是露水,若附着在空气中的浮尘上,就形成。
深秋或冬天,夜晚温度迅速降到0℃以下,水蒸气会直接成固态的小晶体,这就是。
32、北方建筑工人在秋冬季节和泥时,常用食盐水代替自来水,这是因为食盐水的凝固点_____________.33、晒粮食时,把粮食放在向阳的地方可以提高粮食的____________,把粮食摊开可以增大粮食的______________,这样有利于粮食中水分的__________,干燥得快。
34、碘是人体不可缺少的微量元素,因此现在人们都食用碘盐,为了防止盐中的碘_______,盛装食盐的容器一定要有盖子。
三、实验题35、(观察性实验)某种晶体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如象如图5所示,请根据图象回答下列问题:(1)该晶体的熔点是______________;(2)该晶体从300℃到开始熔化共用了________分钟时间;(3)该晶体熔化熔化用了________分钟时间;(4)该晶体熔化后温度最高升到___________;图象上________段物质处于固态,_________段物质是液态,BC段物质处于__________状态。
36,、在使用温度计测液体温度的试验中,请按正确的顺序把下列步骤重新排列。
其中合理的步骤是。
A、取适当的温度计B、观察温度计的量程C、认清温度计的最小刻度D、估计被测温度E、把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F、放一段时间后示数稳定G、从液体中取出温度计H、对温度计进行读数37、受热条件相同的情况下,甲、乙、丙三种物质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情况如图4-2-2所示,由图可判断三种物质中可能是同种物质,判断的依据是:。
然而同种物质为什么T-t图像不完全相同,提出你的猜想:。
38、如图4-2-3所示,是某种物质熔化时的温度随时间变化图像。
(1)、该物质是(“晶体”或“非晶体”),判断依据。
(2)、该物质的熔化过程是,熔化温度是,可判断该物质是。
(3)、该物质(“有”或“无”)凝固点,凝固点为。
(4)、若将冰水混合物放在太阳下面暴晒,冰未完全化变成水,这个过程中存在的物态变化有。
用温度计测得温度为,理由是。
时间0 1 2 3 4 5 6 7 8 /min温度/℃90 92 94 96 98 98 98 98 98 、从表格的数据可以判断出:在当时条件下水的沸点是;水在沸腾过程中(填“放热”/吸热),水温(“上升”/“不变”/“下降”)。
(2)、据此还可以判断出,实验时水面上的气压(填“大于”/“小于”/“等于”)1标准大气压。
(3)、通常在条件下,可以使气体液化,还可以通过的方式是气体液化。
40、夏天的野外,晓明要防止鲜牛奶高温变质,他手中只有毛巾、矿泉水、饭盒、书包等物品,请你利用所学的知识帮他设计一个“土冰箱”来使鲜奶保鲜。
四、计算题41、有一支刻度均匀,但不准确的温度计。
用它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时,其示数为-2℃;用它测标准气压下沸水的温度时,其示数为103℃。
如果用它测得某液体的温度是19℃,那么该液体的实际温度为?42、某温度计上标有的测量范围是-10℃~150℃,但将该温度计放入冰水混合物中示数是4℃,放入一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中示数为98℃,则这支温度计实际的测量范围是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