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习 第一次世界大战及一战后的世界
- 格式:ppt
- 大小:1.75 MB
- 文档页数:34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材料复习试题(含解析)一、第三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材料辨析论述题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1914年,西线的消耗战……是从兴高采烈的群众和开拔的士兵高唱《马赛曲》、《在故乡》或《蒂珀雷里》等歌曲开始的。
交战双方的军列上都用粉笔写着“ 圣诞节回家” 的题词。
但是,他们不久便发现自己卷入了一场持久的、残酷的战争折磨之中……——摘编自L·S·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材料中“战争”的名称。
(2)小历认为材料中描述的战争“是由德国和奥匈帝国首先挑起的,在战后应该审判的是它们,而英国、法国、俄国是维护世界秩序的保护者,应该肯定”。
这样的评价你同意吗?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理由。
【答案】(1)第一次世界大战(2)不同意;从表面上看,萨拉热窝事件是真正的导火线,但是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战争的主要性质是帝国主义国家之间争夺殖民地和势力范围的非正义的战争。
【解析】【详解】(1)依据材料的“1914年,西线的消耗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战争”指的是1914——1918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
(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对于小历的评价“战争是由德国和奥匈帝国首先挑起的,在战后应该审判的是它们,而英国、法国、俄国是维护世界秩序的保护者,应该肯定”,我不同意。
因为从表面上看,萨拉热窝事件是一战的导火线,但是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一战是由德国和奥匈帝国首先挑起的,但战争的主要性质是帝国主义国家之间争夺殖民地和势力范围的非正义的战争,英国、法国、俄国为了争夺殖民地和势力范围。
【点睛】解答第一问的关键是根据时间判断是第一次世界大战。
解答第二问的关键是认识一战爆发的根本原因和战争的性质。
2.材料:通过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帝国主义列强建立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这一体系消除了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为世界赢得了和平。
最新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材料复习试题(附答案)一、第三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材料辨析论述题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德国和奥匈帝国首先挑起的,在战后应该审判的是它们;而英国、法国、俄国是世界秩序的保护者,应该肯定;美国是见义勇为,应该表扬。
(1)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让世界人民深切地感受到了战争的残酷性,一战中被称为“绞肉机”的战役是什么?(2)材料中关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三种势力的评价是否正确?请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理由。
【答案】(1)凡尔登战役。
(2)第一种评价正确,第二种和第三种评价是错误的。
德国和奥匈帝国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挑起者,他们为了争夺世界霸权而发起了这场战争。
英国、法国和俄国的参战不是为了维护世界秩序,是为了争夺世界霸权,因此它们参战也不是正义的。
美国参战是为了攫取利益,不是见义勇为,故美国的行为也不应该受到表扬。
因此第一种评价正确,第二种和第三种评价是错误的。
【解析】【详解】(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1916年的凡尔登战役,造成双方共七十多万人的伤亡,被称为“凡尔登绞肉机”。
(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帝国主义争霸战争,主要参战国的目的都是为了争夺霸权和势力范围。
德国和奥匈帝国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挑起者,他们为了争夺世界霸权而发起了这场战争。
英国、法国和俄国的参战不是为了维护世界秩序,是为了争夺世界霸权,因此它们参战也不是正义的。
美国参战是为了攫取利益,不是见义勇为,故美国的行为也不应该受到表扬。
因此第一种评价正确,第二种和第三种评价是错误的。
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18年11月11日,协约国和德国在法国贡比涅森林的一个火车车厢中签订了停战协定。
主持谈判的法国元帅福煦曾毫不忌讳地说过:“停战不是和平。
”这表现了欧洲列强的普遍心态。
一言以蔽之,欧洲列强偃旗息鼓并不意味着和平的到来,正如当初它们就不是为了“和平”而战是一样的道理。
2023年中考历史重难点: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第一次世界大战根本原因: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一、三国同盟与三国协约1.目的:为了争夺更多的更多的市场、原料产地和投资场所,欧洲列强展开激烈争夺。
(焦点:争夺殖民地和世界霸权)2.军事集团:1882年,由德国、奥匈帝国和意大利组成三国同盟20世纪初,英国、法国和俄国建立起三国协约影响:两大军事集团展开疯狂的扩军备战,冲突不断,加速战争爆发。
二、一战的爆发导火索:1914年6月28日,斐迪南大公在萨拉热窝被塞尔维亚青年普林西普刺杀,这就是萨拉热窝事件,成为一战的导火索。
开始标志:1914年,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一战爆发。
意大利为了自身利益,参加协约国一方作战。
二、一战的进程和结果1.在1916年,凡尔登战役,有“绞肉机”之称。
2.到1917年,美国参加协约国;俄国爆发十月革命,退出一战3.战争结束:1918年11月,德国投降4.一战性质:是西方列强为重新瓜分世界、争夺世界霸权而发动的一场帝国主义战争5.影响:①一战造成的大量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带来沉重的灾难②大大削弱了欧洲的力量,从根本上动摇了欧洲的优势地位;③进一步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民族觉醒。
列宁与十月革命一、十月革命前的俄国1.二月革命:在1917年3月,俄国发生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建立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2.十月革命:准备:列宁分析革命形势,认为布尔什维克党必须通过武装起义(方式)夺取政权。
十月革命:1917.11,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取得胜利,史称“十月革命二、苏维埃政权的建立1.十月革命后,通过《和平法令》建议退出一战。
宣布成立苏维埃政府,新政府由布尔什维克组建,列宁任人民委员会主席。
2.苏维埃政府措施:第1页共4页。
课题40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一、第一次世界大战1.背景:(1)19世纪晚期至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大国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
(2)帝国主义各国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
(根本原因)(3)20世纪初,欧洲形成两大敌对的军事集团。
(4)1914年6 月28 日,萨拉热窝事件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
2.战争进程:(1)第一阶段:1914年7—9月,战争初期。
①在欧洲形成三条战线。
战线作战对象地位西线英法军队↔德军决定性战场东线德奥联军↔俄军奥军↔俄军、塞尔维南线亚军队②1914年9月,马恩河战役,德军战败,标志其“速决战”破产。
③1914年,日本对德宣战,占领德国在中国山东半岛的租借地。
(2)第二阶段:1915—1916年,战争处于胶着状态。
①1916年,在凡尔登战役和索姆河战役中,双方伤亡惨重。
②1916年,英德进行日德兰海战。
(3)第三阶段:1917 年,战争出现转机。
①1917年,美国和中国参加协约国一方作战。
②1917年,俄国爆发十月革命,于1918年退出战争。
(4)第四阶段:1918年,战争结束。
1918年11月11日,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同盟国的失败而结束。
3.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1)第一次世界大战削弱了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力量,动摇了欧洲的世界优势地位,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民族觉醒。
(2)美国的参战和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开始改变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格局。
(3)改变了人们的观念,反对战争、要求和平的运动日益高涨。
欧洲两大敌对的军事集团关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结合必备知识的学习,以史料为依据,以历史理解为基础,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对战争性质做出科学的历史解释:(1)这场战争是列强重新瓜分世界、争夺世界霸权的战争,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是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战争。
(2)虽然塞尔维亚为维护民族独立而战,带有正义性,但并不能改变整个战争的非正义性。
二、一战后的国际秩序1.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建立:(1)标志:国家时间会议条约战胜国1919年巴黎和会《凡尔赛条约》1921—1922年华盛顿会议《九国公约》(2)性质:全球范围内建立的帝国主义的国际新秩序。
【历史】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材料综合复习试题(含解析)一、第三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材料辨析论述题1.某班同学开展关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研究,下面是他们搜集的材料,现邀请你参与共同探究。
材料一:如下图——《北师大版九年级历史》(1)地图中处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政权。
凯末尔革命爆发于图中的处。
材料二:但无论如何……纵然欧洲的外交家们能再次吹熄六月底的这一束火星,那也只可能是避免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但20世纪初发生世界大战的概率几乎是百分之百的。
——李可曼《寻常中的不平静:欧洲的1914》(2)材料二中“六月底的这一束火星”是哪一事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百分之百”概率形成的原因。
(3)有历史学者指出,一战是一场没有真正意义上战胜国的战争,请结合一战前后的相关史实,论述该观点的合理性。
(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
)【答案】(1)A、D(2)萨拉热窝事件,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3)参考示例: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史上的浩劫,无论协约国或同盟国,都在这场战争中或战后的分赃体系中尝到苦果。
对于德国等同盟国而言,割地赔款等处罚极大的削弱了他们的力量,同时也埋下了仇恨的种子。
对于协约国来说,英法遭受重创,短时间内难以恢复,英国甚至从此失去世界霸主的地位。
中国虽然是战胜国之一,但巴黎和会上诉求惨遭拒绝。
日本在一战中所获得的既得利益,在《九国公约》中被西方大国剥夺。
美国虽然获利甚丰,但在战后的仍未能达到领导世界的目的,同时在亚太地区埋下和日本的矛盾,成为后来二战的重要根源。
因此,一战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战胜国。
【解析】【分析】【详解】(1)依据课本所学,1917年11月,列宁亲自领导彼得格勒起义取得了胜利,建立了人民委员会.十月革命是世界历史上无产阶级第一次取得胜利的革命,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由此诞生;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土耳其资产阶级领导的以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瓜分、捍卫着民族独立主权和建立民族国家为目的的资产阶级革命运动。
第七单元 第一次世界大战及一战后的世界政治格局一、第一次世界大战(一)《凡尔赛和约》1.签订时间:1919年2.签订的会议:巴黎和会 3.针对国家:战败国德国 4.内容:(1)领土:阿尔萨斯和洛林归还给法国,莱茵河东岸50千米内不得设防,承认波兰独立,部分领土划归波兰等国; (2)殖民地:德国的海外殖民地交给战胜国进行“委任统治”(最能体现巴黎和会的分赃性质) (3)军事:废除德国的普遍义务兵役制; (4)赔款:德国应支付大量战争赔款。
(内容不要背)5.巴黎和会(《凡尔赛和约》)中关于中国问题的规定,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及给我们的启示:规定把德国在山东的权益转让给日本,引发了中国的五四运动,说明弱国无外交。
(二)《九国公约》 1.签订的会议:华盛顿会议 2.针对国家:中国 3.内容:尊重中国主权和独立及领土和行政的完整;保证各国在华“机会均等”,对外“门户开放。
4.影响(评价):实际上为美国在中国的的扩张提供了方便,使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
《凡尔赛和约》《九国公约》二、巩固提高训练(给自己加油!相信自己一定能顺利通过)【单项选择题】(共10题,每题1分,共10分)1.(2011年·鄂尔多斯)20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这两次世界大战的相似点是(A)A.都是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B.都是帝国主义掠夺性战争C.都是法西斯国家发动的国家 D.日本在两次世界大战中都是战败国2.(2011年·鄂尔多斯)毛泽东指出:“……使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共同支配的局面’。
”省略号处的会议是(C)A.巴黎和会B.慕尼黑阴谋C.华盛顿会议D.雅尔塔会议3.(2013·济宁)结盟是战争的序幕,战争是政治的继续。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帝国主义国家之间形成了两大军事集团――同盟国和协约国。
属于同盟国的是(A)A.德国、奥匈帝国、意大利B.英国、法国、俄国C.德国、俄国、意大利D.英国、奥匈帝国、法国4.(2013·广东)恩格斯说:“未来的战争是世界战争,规模空前、破坏巨大,将长达3-4年,将有800-1000万士兵互相残杀,把整个欧洲吃个干净,导致欧洲贫困普遍化。
【历史】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材料综合复习试题(附答案)一、第三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材料辨析论述题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一战后不稳定的最后一个主要原因是存在着这样一个掉手的事实,即:“德国问题”不仅一直没有得到解决,反而变得更加难以处理和更加紧张了……当巴黎和约条款带来了更多的耻辱时,大多数德国人都纷纷对这一“奴役性条约”和同意这些条款的魏玛民主政治家们进行谴责。
——摘编自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材料二华盛顿会议后,日本并不满意在华盛顿会议上得到的利益,美国依旧是日本在亚洲的主要对手,两国的矛盾有增无减。
1924年,美国国会通过了新的移民法,排斥日本移民入境,使日本爆发了反美抗议浪潮,甚至有人叫嚣要用战争解决问题。
英国在华盛顿会议后就认定今后与日本之间必有一战,并开始在新加坡扩建海军基地,修建防御工事,与日本的关系骤然紧张。
——摘编自刘长敏《国际关系体系与格局理论框架与历史变迁》材料三 20世纪2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处于相对稳定时期,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得到较快恢复和发展,出现了“繁荣”的景象。
(1)“巴黎和约条款”是在哪次会议上签订的?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德国人对这一条款的态度是什么?(2)根据材料二,概括日本对华盛顿体系不满的原因。
(3)依据上述材料,归纳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世界影响。
【答案】(1)巴黎和会。
态度:反对、厌恶。
(2)华盛顿会议打破了日本对中国独霸的局面(没有消除美日矛盾;美日矛盾有增无减);华盛顿会议后,美国限制日本移民入境;英国对日进行军事戒备(英加紧和日本在亚洲的争夺)。
(3)暂时缓解了列强之间的矛盾,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稳定,(使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得到恢复与发展);但没有消除帝国主义国家间的矛盾,埋下了新的世界大战的隐患。
【解析】【分析】【详解】(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巴黎和约条款”是在1919年巴黎和会上签订的;“大多数德国人都纷纷对这一‘奴役性条约’和同意这些条款的魏玛民主政治家们进行谴责。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材料复习试题(含答案)1一、第三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材料辨析论述题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1870年—1913年英、法、美、德在世界工业生产中比重的变化(%)材料二:在19世纪最后的三十年里,西方列强掀起了有史以来规模最大、范围最广的海外扩张狂潮,世界被列强瓜分完毕。
列强在殖民地面积上所占位次情况如下:英国居第一位、法国居第二位、德国居第四位、美国居第五位。
——据《世界近现代史精要》整理材料三:让别的国家分割大陆和海洋,而我们德国满足于蓝色天空的时代已经过去,我们也要求阳光下的地盘。
——德国外交大臣皮洛夫请回答:(1)材料一中,到1913年,英德两国的工业实力发生力怎样的变化?材料二中,英德两国在殖民地所占位次上有何不同?(2)材料三中,德国所要求的“地盘的”是什么?为了得到“阳光下的地盘”,德国是怎样做的?而为了对付德国,英国是怎样做的?(3)依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英德两国产生矛盾的根源和实质是什么?【答案】(1)变化:英国的工业实力由1870年时的第一位下降为第三位;德国由1870年时的第三位上升到第二位。
位次:英国居第一位,德国居第四位(2)地盘:殖民地。
德国:与奥匈帝国签订了《德奥同盟条约》,拉拢意大利加人德奥同盟。
英国:先后与法国和俄国签订军事协定。
(3)根源: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改变了列强之间的力量对比。
实质:争夺殖民地、重新瓜分世界【解析】【详解】(1)根据材料一中表格数据可知,到1913年,英国的工业实力由1870年时的第一位下降为第三位;德国由1870年时的第三位上升到第二位。
根据材料二的内容可知,英国所占殖民地居第一位,德国居第四位。
(2)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三中,德国所要求的“地盘的”指的是殖民地;为了得到“阳光下的地盘”,德国与奥匈帝国签订了《德奥同盟条约》,拉拢意大利加人德奥同盟。
为了对付德国,英国先后与法国和俄国签订军事协定,组成了协约国集团。
2020年初中八年级历史《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复习资料总结第三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第8课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7—1918.11)1、背景:①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美、德、英、法、日、俄等相继进入帝国主义阶段。
②由于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后起帝国主义国家要求重新分割世界。
2、一战前两大军事集团: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①形成背景:在两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欧洲成为世界经济中心。
②形成及成员国:三国同盟:德国、意大利、奥匈帝国(核心国:德国)三国协约:英国、法国、俄国(核心国:英国)③性质:帝国主义军事侵略集团④影响:两大军事集团展开疯狂的扩军备战,世界大战一触即发。
(引发一战)⑤目的:争夺世界霸权,重新瓜分世界。
3、有欧洲“火药桶”之称的是巴尔干半岛(列强争夺的焦点)。
4、一战爆发的根本原因: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5、导火线:萨拉热窝事件(1914.6)6、开始标志:1914年7月底,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
7、参战国家:同盟国:德国、奥匈帝国等协约国:英、法、俄、意大利、美国、中国等8、战场:欧洲(主战场)、非洲、亚洲、太平洋地区9、首次使用的新式武器:飞机、坦克、毒气、潜艇。
10、转折:凡尔登战役(1916年),有“绞肉机”“地狱”“屠场”之称,是一战中最残酷的战役。
11、1917年,美国、中国、巴西都加入到协约国方面作战。
加速一战结束的因素:①1917年,美国参战,大大增强了协约国一方的力量。
②俄国爆发十月革命,不久,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
12、结束标志:1918年11月,德国投降。
13、结果:同盟同失败。
14、性质:是一场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掠夺战争。
15、影响:(1)给各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2)大大削弱了欧洲的力量,从根本上动摇了欧洲的世界优势地位。
(3)美国的参战和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是这两个大国开始崛起的重要标志。
第三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第8课第一次世界大战19世纪后半期,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西方列强掀起了瓜分世界的狂潮。
为争夺世界霸权,他们之间矛盾不断,各国冲突也日益加剧。
维亚族青年普林西普刺杀。
(2)一战正式爆发: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史实:萨拉热窝事件发生一个月后,奥匈帝国以此为借口向塞尔维亚宣战。
一战正式开始。
意大利原先属于同盟国阵营,后来加入协约国一方,说明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关系是“利益至上”。
(3)一战主要战场:欧洲史实:一战主要战场在欧洲。
形成了东线、西线和南线三条战线。
后战争扩大到非洲、亚洲等地。
(4)一战中法德战场(西线)的残酷战役:凡尔登战役史实:1916年,德、法两国军队在凡尔登展开了一场阵地战,德国惨遭失败。
因战役异常惨烈、死亡人数众多,凡尔登战役又有“绞肉机”“地狱”“屠场”之称。
(5)1917年一战形势史实:1917年4月,美国参加协约国一方,对德宣战。
接着中国、巴西等国也宣布加入协约国一方。
而俄国因爆发十月革命退出一战(6)一战结束:德国投降史实:1918年11月,德国投降,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同盟国失败而结束。
3.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1)一战规模空前:1914年—1918年,历史4年多。
参战国家30多个,约15亿人卷入战争(约占世界总人口的一半),死伤人数超过3000万。
使用了新式武器,如坦克、潜艇等。
(2)性质:西方列强为重新瓜分世界、争夺世界霸权而发动的帝国主义战争。
(3)影响:①造成了大量的人员伤亡,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②大大削弱了欧洲的力量,从根本上动摇了欧洲的优势地位。
③削弱了帝国主义的殖民力量,促进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民族觉醒。
(4)启示:珍爱和平,远离战争第9课列宁与十月革命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
(也可以用来回答历史地位)②(对世界的影响)推动国际无产阶级革命运动,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
如:“十月革命一声炮响为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使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看到了国家发展的新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