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博园植物配置调查报告
- 格式:doc
- 大小:31.00 KB
- 文档页数:3
植物配置调查报告植物配置调查报告概述:植物配置是指在特定的环境中,根据植物的特性和需求,合理地选择和安排不同种类的植物,以达到美化环境、提升空气质量和增加生态功能等目的。
本报告旨在通过对某一区域的植物配置进行调查和分析,探讨植物配置对环境的影响和价值。
调查区域:本次调查选择了一座位于城市公园内的花坛作为研究对象。
该花坛位于公园的中心位置,面积约为100平方米,四周环绕着人行道和绿化带。
花坛内已经种植了多种花卉和灌木,但在长期使用和管理过程中,一些植物已经老化和凋零,需要进行更新和调整。
调查方法:为了全面了解花坛的植物配置情况,我们采用了多种调查方法。
首先,我们对花坛内的植物进行了实地观察和记录,包括植物种类、数量、生长状态和搭配方式等。
其次,我们还进行了问卷调查,向公园游客和管理人员了解他们对花坛配置的看法和建议。
最后,我们还参考了相关的植物配置理论和实践经验,以提供更科学的建议。
调查结果:从实地观察中我们发现,花坛内种植了多种花卉和灌木,包括玫瑰、郁金香、薰衣草、杜鹃花等。
这些植物在色彩和形态上相互搭配,营造出丰富多样的景观效果。
然而,由于长期使用和管理不当,一些植物已经老化和凋零,需要进行及时的更新和调整。
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公园游客对花坛的植物配置比较满意,认为花坛的花卉种类丰富、色彩鲜艳,给人带来愉悦的视觉体验。
然而,也有一部分人认为花坛的植物配置过于单一,缺乏变化和创新。
管理人员则表示,由于资源有限和维护成本高昂,调整植物配置需要谨慎考虑。
基于以上调查结果,我们提出以下建议:1. 更新植物配置:根据花坛内植物的生长状态和需求,及时更新老化和凋零的植物,保持花坛的整体美观和生态平衡。
2. 引入新的植物品种:在原有植物的基础上,引入一些新的植物品种,增加花坛的变化和创新。
可以选择一些适应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植物,以提高植物的成活率和观赏效果。
3. 考虑季节性变化:根据不同季节的特点和需求,调整植物配置。
一、实习背景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绿化建设日益受到重视。
花境作为一种新型的植物配置形式,近年来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为了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增强实践能力,我于2023年在XX园林景观公司进行了花境植物配置实习。
二、实习目的1. 了解花境植物配置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掌握花境植物的选择、搭配和栽植技术。
3. 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和实际操作能力。
三、实习内容1. 花境植物配置基本原理实习期间,我学习了花境植物配置的基本原理,包括:(1)植物种类选择:根据花境的位置、环境特点和设计风格,选择适宜的植物种类。
(2)植物搭配:合理搭配植物的颜色、形状、高度和花期,形成丰富多彩的景观效果。
(3)空间布局:根据花境的形状、大小和周围环境,进行合理的空间布局。
2. 花境植物选择与搭配实习过程中,我参与了多个花境植物的选材和搭配工作。
以下是一些典型案例:(1)XX公园花境植物配置该花境位于公园入口处,面积约100平方米。
根据设计要求,我选择了以下植物进行配置:- 乔木:银杏、广玉兰- 灌木:紫叶矮樱、金森女贞、紫薇- 地被植物:麦冬、吉祥草- 草花:金盏菊、石竹、矮牵牛通过合理搭配,该花境呈现出层次分明、色彩丰富的景观效果。
(2)XX小区庭院花境植物配置该庭院面积约80平方米,环境较为封闭。
我选择了以下植物进行配置:- 乔木:白玉兰、红枫- 灌木:紫叶李、红瑞木、红梅- 地被植物:麦冬、吉祥草- 草花:矮牵牛、金盏菊、石竹通过巧妙搭配,该庭院花境营造出温馨、舒适的居住环境。
3. 花境植物栽植技术在实习过程中,我学习了花境植物的栽植技术,包括:(1)挖穴:根据植物根系大小,挖适宜的栽植穴。
(2)施肥:施足底肥,为植物生长提供充足的营养。
(3)栽植:按照设计要求,将植物栽植于花境中。
(4)浇水:栽植后及时浇水,保持土壤湿润。
四、实习总结通过本次花境植物配置实习,我深刻认识到花境植物配置的重要性。
以下是我对本次实习的总结:1. 花境植物配置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技术,需要掌握植物学、园艺学、美学等多方面的知识。
南宁园博园城市展园植物应用调查分析摘要:通过对第三届广西园林博览会场址南宁园博园内14 个城市展园的植物进行调查统计,得出共使用植物194 种,隶属于72科、141 属;对调查数据进行分类整合分析,分别从科属组成、形态类型、观赏特性等方面进行分析,总结南宁园博园城市展园植物应用状况特点与问题,提出对应建议以推进展示性园林植物应用的发展。
关键词:风景园林;园博园;城市展园;植物应用;南宁南宁园博园位于广西南宁市五象新区五象湖公园,作为第三届广西园博会会址建成于2013 年,并于会后保留对外开放,是对民众免费开放的展示性园林,其中共有广西地级市城市展园14 个,共56000m2 ,是园内主要的展示景观,具有展示地方特色、宣传地方文化风俗、普及具有地级市城市特色的园林景观等多种功能。
各城市展园平均占地面积约为4000m2 ,通过特色建筑、园林小品、微地形造景、植物应用、水景造景等元素集中表现各个参展地级市的地域特色景观以及风俗文化。
作为同时具有文化展示、景观观赏、游玩娱乐等多样功能的城市公园,展园中的各个元素都应以城市特色为基础,极力体现城市文化,其中造景的植物应用,既要考虑地方特色植物的应用,又要顾及水土气候的适应性,相对于其他元素的设计与应用较为复杂,较有深入调查研究的价值。
1 调研区域对象与调查内容、方法1.1 调研区域对象选定选定第三届广西园博会会址――南宁园博园作为项目研究的区域范围,南宁园博园中的14 个地级市城市展园作为调查研究对象。
1.2 调查内容主要从植物科、属组成,形态类型组成,观赏特性组成几个方面对南宁园博园14 个城市展园的园林植物运用情况进行调查分析探讨。
1.3 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除采用文献资料法收集分析与调研内容相关的文献资料数据外,主要采用实地调查法对调研内容进行现场调查记录,收集相关数据,包括植物种类及所属城市展园、科属情况、形态类型、观赏特性(包括观花观果植物的花期与果期)等;对收集的数据资料运用Excel 等软件进行统计汇总分析处理,运用归纳法总结调研结果、提出建议。
幼儿园绿植调研报告引言本次调研旨在了解幼儿园中绿植的种类、数量以及对幼儿园环境和儿童健康的影响。
通过该调研,我们希望能够提供幼儿园在营造良好环境和提升儿童生活质量方面的参考建议。
调研方法我们选择了市区内10所知名幼儿园作为调研对象,并通过亲自前往幼儿园进行实地观察和与相关工作人员沟通的方式,获取了详细的调研数据和意见。
调研结果绿植种类调研结果显示,幼儿园所种植的绿植种类较为丰富,共有13种。
其中,常见的绿植有吊兰、绿萝、仙人掌、虎尾兰等。
在少数幼儿园中,我们还发现了一些特殊种类的绿植,如多肉植物和兰花等。
绿植数量据调查数据,平均每所幼儿园拥有约30盆绿植。
尽管与学生数量相比,这个数目并不算多,但幼儿园普遍认为,在保持室内空气清新和营造温馨环境方面,已经可以满足需求。
绿植布置位置大部分幼儿园将绿植置于教室的角落或窗边,以便儿童接触和观察。
少数幼儿园还在走廊和活动室等公共区域设置绿植,使整个幼儿园都呈现出一种自然的氛围。
绿植养护情况调研中,我们还了解到幼儿园对绿植的养护情况。
大部分幼儿园会定期为绿植浇水、修剪和更换土壤。
同时,一些幼儿园还聘请了专业的园艺师进行绿植的养护和管理。
绿植对幼儿园环境的影响幼儿园普遍认为,绿植对幼儿园的室内环境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绿植通过吸收室内的有害气体,释放氧气,有效净化了空气。
此外,绿植还可以吸收部分噪音,降低儿童学习和生活的噪声干扰。
绿植对儿童健康的影响通过与幼儿园工作人员和家长的交流,我们了解到绿植对儿童健康的积极影响。
绿植能够调节室内湿度,减轻孩子们的皮肤干燥和过敏情况。
此外,观察绿植的成长过程和参与绿植的养护活动,对儿童的情感发展和动手能力的培养也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结论通过本次调研,我们得出以下结论:1. 幼儿园中广泛种植了各类绿植,共有13种。
2. 每所幼儿园平均拥有30盆绿植。
3. 绿植主要布置在教室的角落和窗边,以及公共区域。
4. 幼儿园定期养护绿植,保持其良好的生长状态。
植物调查报告范文
一、背景
在我国,植物资源十分丰富,为了更好地保护和利用这些资源,我们决定进行一次植物调查。
二、调查地点
我们选择了一座位于城市外围的工业园区作为调查点。
这个地
方拥有大片绿化带和公园,是城市绿化面积较大的地方之一。
三、调查目的
我们的目的是了解这个区域内的植物种类和数量分布情况,为
城市规划和建设提供参考。
四、调查方法
我们采用了实地走访和拍照的方式进行调查。
在实地走访时,我们仔细观察和记录了每一株植物的外观特征和环境生长条件,拍摄了每株植物的照片。
五、调查结果
经过我们的调查发现,这个区域内共有20余种植物,其中常见的有红枫、黄金树、紫薇等。
这些植物生长良好,环境适宜。
我们还发现,有些植物品种比较罕见,需要特别保护和研究。
六、调查结论
通过本次植物调查,我们深入了解了这个区域内的植物资源情况。
我们建议城市规划部门增加对这个区域内植物资源的保护力度,鼓励对罕见品种进行研究和保护。
七、结语
通过这次植物调查,我们深入认识了自然环境对植物生长的影响,也意识到了植物资源的重要性。
希望能更多地开展植物调查
活动,为我们更好地了解和保护自然资源提供更为全面的数据支撑。
关于园博园景观与植物配置的调查报告一、园博园的历史及现状厦门园博苑面积6.76平方公里,其中水域面积占了全园面积的一半以上,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水上大观园。
园博园功能片区规划以半岛,岛屿的形式进行总体布局,由9个岛屿和2个半岛组成,主要包括园博会主展区,教育园,华海文化园,温泉岛等功能区和相关配套设施。
在园博会主展区中,首次按主要园林流派规划为国内三大园林流派园区(北方园区,江南园区,岭南园区),民族风情园区,现代园区,国际园区,闽台岛区,风景园林师园区和公共园区.闽台岛区共有15个展园,以闽台共有的地域特色,用古厝及骑楼街市营造闽台独特的文化氛围,其树种选择重点体现闽台同根同源特性,以最具闽台地域树种大特点的乡土树种榕树类的小叶榕,垂叶叶榕,高山山榕,鸡冠刺桐,柳叶榕等为主,配置一些乡土果树.植物布局配置以闽台各展园地域特色园林风格为主,如南平竹廊,挑幌,三明山涧憩廊,漳州南靖土楼,宁德畲族头饰形状全木民居建筑周围,均配置成片竹林,散生竹规则式种植,丛生竹自然式种植,或为背景,或为旁衬,营建整体群落醒目,层次丰富的闽南山区庭园风光,体现自然野趣,返璞归真的意境;福州园配置榕属树种,利用各种榕树冠叶大小,叶,季相,根形态来反映榕城特色与文化;厦门彩干园的棕榈科植物丛植群落与片植草坪,构成具有亚热带风光的厦门滨海城市特点,同时植物配置还突出厦门市树市花(凤凰木,三角梅),凤凰木下点缀树桩三角梅,盆景三角梅等各种形态造型,三角梅的花各种颜色,相映成趣,宛如仙境;整个闽台园区的各个展园区风格特点明了,植物群落配置以生态习性为基础,进行乔,草,灌,花配置,闽台乡土气息浓郁.北方园区由6个城市展园组成,突出北方园林严谨的风格,落叶与常青树种搭配.配置植物既要考虑反映北方特征,同时又要适应厦门园博园生境,因此选择适应厦门生长的在形态上与北方相似或相近的植物.以黑松,樟树,小叶榄仁为基调树种,配置落羽杉,南洋杉等树种,点缀银杏,梅花,梨树,红枫等北方相似树种.通过皇家宫殿式院落单植或丛植名贵黑松,樟;背景以落叶树种群植,松樟片植,与皇家园林豪华相搭配,假山周边配置梅花,棠,树等,与石家庄海梨"河北梨园",郑州“梨园飞歌"北方传统戏剧文化融合一起;整个园区内色彩,姿态,大小做到相匹配,相呼应.江南园区由10个城市园区构成,充分展现江南水乡,古镇人家风韵.树种配置特点是落叶常绿相当,既有能体现江南风情的植物群落景观,又有能在厦门生长的长江流域树种.以花竹,紫竹,高节竹等40多种竹,配置秋枫,碧桃等具江南季相特色树种.配置上遵循江南园区水乡古镇风格,依水自然式等距离种植柳树,红千层耐水性树种,树冠形态柔韧婆娑,亲水性强,与岸边水生植物共成一体,与江南水街,古镇人家情景相交融.庭院广泛配置各种竹类和丛竹,院落点缀花灌木,配合江南粉墙和精致窗棂,烘托江南美景.岭南园区有4个城市展园,主建筑以岭南古村落为蓝本,秉承岭南传统园林,采用青砖青瓦和各种特色植物营造岭南风貌.树种特点是层次明显,多季有花,具有亚热带风光风貌;主要园林植物以木棉,印度橡皮榕,麻楝为上层林,配置大叶榕,吊瓜树和一些火焰木,洋紫荆,南洋楹等开花树种.植物配置考虑岭南青砖,青瓦建筑的亭楼等,村落周围丛植小叶榕,大叶榕等,通过伞形冠幅,浓绿树叶,衬托岭南青砖青瓦;桥边孤植高大木棉,空间高低搭配有致,形成对比,开阔视野,又与湖面,河流,小广场形成内聚外扩岭南古村落.民族风情园区由6个城市展园组成,各展园彰显少数民族地域特色和风情,植物配置用热带,亚热带雨林,常绿阔叶林为生态背景的绿化特色,体现朴素,自然,民族异域情调.以大小差异悬殊的菩提树,秋枫,木棉,五味子,各种榕属绞杀树种和云南引进的40多个树种,多层次复合混交种植,展现生物多样性的生态景象.在空间布置方面,上层配置高大乔木,中层自然生态式配植片林,下层密植天南星科,龙舌兰科等耐阴地被,空间层次清晰,喜光耐阴搭配科学,园林绿化系统性和生物多样性有机结合,表现出少数民族地区原生态景致.现代园区的9个城市展园,大多以现代园林景观元素来展现现代园林理念,如上海的立体花墙;青岛园的啤酒园林文化;香港的现代庭院小居;充满澳门现代气息.植物配置上运用清新理念,规划简洁,大胆采用新工艺,材料,展示现代园林成就.树种运用较为一致,主要点缀一些棕榈科的大王椰子,华棕,假槟榔,同时穿插一些小叶榕和垂叶榕,较大面积配置草坪,形成疏林草地,提供人们活动空间;并大量配置鲜花色块,以衬托出简洁欢快的现代节奏感.国际园区是24个国家和地区展园,园内园林构件主要是教堂式建筑,罗马柱形穹顶,草地,圆广场内置象鼻墙,狮身人面等石雕像,富有异国情调,展现世界各国独具特色和代表性的园林及建筑风格.树种数量较少,有较大平面空间以凸显异国建筑和风情;留植物配置应用一些新品种:澳洲苏铁,椰子和近年成功种植的棕榈科海枣,三角椰子,棍棒椰子等外来树种,与异国建筑相依随.根据园区内广场,水系,草坪,雕塑等匀称配置,平面开阔,空间高低较为一致,尽量凸显异国建筑,雕塑等园林艺术风格.体现异国情调的"特"字.公共及专类园区是15个组织建设的展园,展园体现不同类型的园林艺术,凸显社会的参与性和园林艺术的多样性,又能体现专类园的专业性和科学性.树种要求既能体现企业文化,同时还要突出专类主题.以厦门市树凤凰木,市花三角梅,珍稀罗汉松,名贵兰花等植物构成专类园区.这些专类园区以各专类植物的生物学特性和生态习性归类成片种植。
第1篇一、前言植物作为地球上生命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为人类提供食物、药物、材料等生活必需品,而且在维持生态平衡、改善环境质量等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了深入了解本地植物资源,提高我们对植物多样性的认识,我们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植物调查实践活动。
本次调查旨在通过对特定区域的植物进行实地考察、记录和分析,全面了解该区域的植物种类、分布、生长状况以及生态环境状况。
二、调查方法1. 实地考察:我们选取了本地区具有代表性的植物群落作为调查对象,通过徒步、骑自行车等方式对植物进行实地考察。
2. 记录与分析:在考察过程中,我们详细记录了植物的名称、形态特征、生长环境、分布情况等信息,并利用专业植物鉴定工具进行鉴定。
3. 拍照记录:利用相机、手机等设备对植物进行拍照,以便后续分析。
4. 文献查阅:通过查阅相关植物学资料、书籍和互联网资源,对所调查植物进行补充了解。
三、调查结果1. 植物种类:本次调查共记录植物种类XX种,其中乔木XX种,灌木XX种,草本XX种,藤本XX种。
2. 分布特点:调查区域内的植物种类分布较为均匀,但部分珍稀植物种类分布较为集中。
3. 生长状况:调查区域内的植物生长状况良好,大部分植物生长旺盛,叶色翠绿,花果繁多。
4. 生态环境:调查区域生态环境良好,土壤肥沃,水源充足,有利于植物的生长。
四、典型植物介绍1. 银杏(Ginkgo biloba L.):银杏为银杏科银杏属植物,是国家一级保护植物。
其种子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叶形独特,为优良的园林绿化树种。
2. 红豆杉(Taxus wallichiana Zucc.):红豆杉为红豆杉科红豆杉属植物,是国家一级保护植物。
其树皮、枝叶、种子等部位含有多种生物碱,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
3. 金线莲(Anemarrhena asphodeloides Bunge):金线莲为兰科金线莲属植物,具有清热解毒、滋阴养血、润肺止咳等功效,是一种珍贵的药用植物。
摘要:本文以衡水园博会主园区为例,对树木种类、配置方式、色彩及层次搭配等内容进行调查,并对树木营造的景观进行分析。
据调查分析可知,主园区树种共118种,隶属于43科73属。
其中,有59种落叶乔木,占50%;有10种常绿乔木,占8.5%;有27种落叶灌木,占22.9%;有13种常绿灌木,占11%;有9种落叶藤木,占7.6%,园林绿化常用数种仅有40余种,树种不丰富,使用重复率高。
植物配置方式单调,主要为乔灌或灌草两种模式;树木花色种类多,但常用的仅有白、粉两色,色彩搭配较为单调。
针对衡水市园博会主园区的植物景观进行分析,并提出建议,以期为园林绿化建设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园博会;景观;树木自1997年大连国际园博会举办后,各省市相继建成国际性或地方性的园博园[1]。
但是,在前期建设中过多地关注于景观设计,使得园林植物在景观营造中存在着诸多的问题,严重影响了景观的生态效益[2]。
近年来,衡水市实施了“绿色兴起,生态振兴”战略,生态建设特别是城市绿化取得了较大进展。
衡水园博会的建成,进一步促进了城市绿化的发展。
而对园博会主园区树种进行调查,为选择景观树种提供科学依据,也为举办园博会的北方地区提供参考数据。
1调查内容与方法衡水市园博园规划总面积2540000m2,其中,位于东湖大道和老盐河之间的主园区是一个面积为891900m2的新园。
本文针对园博会主园区的树木种类、配置方式、色彩及层次搭配等进行实地调查分析。
2结果与分析2.1主园区树种应用种类。
主园区树种共118种(含变种、变型),隶属43科73属。
其中,59种落叶乔木,占50%;10种常绿乔木,占8.5%;27种落叶灌木,占22.9%;13种常绿灌木,占11%;9种落叶藤木,占7.6%。
园林绿化中常用树仅有40余种,重复率高。
其中,应用最广的是蔷薇科(Rosaceae)9属25种、蝶形花科(Fabaceae)5属8种和杨柳科(Salicaceae)2属5种。
绿化植物配置报告模板范文1. 引言本报告旨在对绿化植物配置进行详细分析和评估,以提供指导和建议。
通过对现有环境和需求的调研,合理配置绿化植物可以为居住和工作空间带来多种益处,如改善空气质量、提升美观等。
2. 调研方法和数据来源本次调研采用了多种方法和数据来源,包括实地考察、问卷调查和文献研究。
实地考察主要通过对目标区域的走访和观察,获取现有植物配置情况和环境条件。
问卷调查主要针对居民和员工,以了解他们对绿化植物配置的需求和喜好。
文献研究主要通过查阅相关领域的科学研究和专业书籍,获取有关植物适应性、气候要求和特性的数据。
3. 目标区域概况目标区域位于城市中心的一个住宅区,包括多个高层公寓和商业综合体。
该区域面积约为XXX平方米,总人口约为XXXX人。
目标区域的气候属于温带湿润气候,四季分明,夏季偏热。
4. 现有植物配置情况根据实地考察,目标区域的绿化植物配置相对较少,主要集中在公共区域的花坛和街头绿化带。
现有植物种类较为单一,主要包括常见的花卉和常青乔木。
植物的数量也不足以满足整个区域的绿化需求。
5. 绿化植物配置方案根据调研结果和目标区域需求,制定以下绿化植物配置方案:5.1 选择适应性强的植物考虑到目标区域的气候条件,建议选择耐旱性强、耐寒性好的植物品种。
如紫薇、杨树等。
5.2 平衡常青和落叶植物为了保持四季美观,建议在绿化植物配置中适当平衡常青和落叶植物的比例。
常青植物可以提供全年的绿色,而落叶植物则可以在秋季呈现出美丽的色彩变化。
5.3 增加空气净化植物空气质量是城市居民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
因此,在绿化植物配置中应当增加一定比例的空气净化植物,如吊兰、虎尾兰等。
这些植物具有很强的空气净化能力,可以有效去除有害气体和提供氧气。
5.4 配置花坛和垂直绿化为了提升整个区域的美观度和舒适度,可以在目标区域配置一定数量的花坛和垂直绿化。
花坛可以种植各种花卉,为居民和员工提供美丽的视觉享受。
垂直绿化可以利用立体空间,如墙壁和阳台,种植攀援植物,增加绿色面积。
园林植物配置实习报告总结本次实习让我对园林植物配置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实习过程中,我参与了多个项目,从设计到施工,全方位地体验了园林植物配置的全过程。
以下是我在实习中的收获和总结。
一、理论知识的运用在实习过程中,我将所学的园林植物配置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项目中。
我了解到,园林植物配置不仅要考虑植物的美观,还要考虑植物的生长习性、生态习性以及植物之间的相互关系。
在配置植物时,要充分考虑这些因素,使植物能够和谐共生,形成优美的景观效果。
二、设计能力的提升在实习过程中,我参与了多个园林植物配置设计项目。
通过与导师和同事的讨论和交流,我学会了如何根据场地特点、功能需求和审美要求进行植物配置设计。
我了解到,一个优秀的园林植物配置设计不仅要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还要考虑植物的生长需求和生态平衡。
在设计过程中,我逐渐提高了自己的设计能力,学会了如何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项目中。
三、施工技能的掌握在实习过程中,我参与了园林植物配置的施工工作。
通过实际操作,我学会了如何根据设计图纸进行植物种植,如何处理植物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如何解决施工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我了解到,园林植物配置施工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技巧,还需要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在施工过程中,我逐渐掌握了这些技能,提高了自己的施工能力。
四、审美观念的培养在实习过程中,我参观了多个园林景点,了解了不同风格的园林植物配置。
通过观察和分析,我学会了如何欣赏园林景观,如何评价园林植物配置的优劣。
我认识到,园林植物配置的美不仅仅是植物本身的美,还包括植物与环境的协调、植物与人的互动等多方面的因素。
在实习过程中,我逐渐培养了自己的审美观念,提高了自己对园林植物配置的鉴赏能力。
五、环保意识的增强在实习过程中,我了解到园林植物配置在环保方面的重要性。
合理的园林植物配置可以提高生态环境的质量,改善城市环境,促进生态平衡。
我认识到,作为一名园林工作者,要时刻关注环保问题,将环保理念融入到园林植物配置中。
各个园的植物配置和植物识别天津园园内广场的铺装材料主要采用青砖,体现了自然生态的理念,也符合中国传统园林的材质格调。
在植物景观的营造上,采用自然式和盆景式植物搭配相结合的方式,以白蜡和月季(天津市树市花)为骨干品种,配以紫叶李、金叶槐、紫薇等花灌木以及大量的花卉,烘托出热烈、祥和的氛围。
郑州园展园植物设计因地制宜,炎黄广场花坛以市花月季为主,配以白皮松、造型油松等,烘托氛围;配合漏窗种植银杏、淡竹,清新雅致;水溪岸坡处点缀宿根花卉及菖蒲、鸢尾等水生植物,自然生态;园区周围配以黑松、国槐、紫叶李、紫薇等层次种植,丰富了园林景观,烘托主题;室内砾石上点缀箬竹、鱼尾葵等,营造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氛围。
北京园园内植物品种丰富,乔木以国槐、白皮松、元宝枫、栾树、油松为主,灌木有桂花、连翘、榆叶梅、腊梅、太平花等,花卉以菊花为主,寓意菊黄蟹肥,国庆甲子。
成都园园林景观区采用“林荫绿带、曲径通幽”的造园手法,营造出具有四川风格的园林景观。
此区域内大树、灌木、地被植物、鲜花、草坪及建筑小品样样皆有,弯曲的青石小道把园林绿带自然地分割为几个部分,又巧妙地把它们连接起来。
景区中心绿地内集中展示了金弹子、罗汉松桩头、芙蓉花树等一批代表成都特点的植物。
整个区域大树垂荫,灌木丰满,鲜花艳丽,草坪清秀,形成自然和谐的园林植物生态景观。
遵义园园内植物配置多采用适合济南气候环境的优良品种,以体现“适地适树”的生态原则。
高粱、火棘球、南天竹、大叶女贞、银杉、银杏、罗汉松、石榴树、腊梅、紫薇、刚竹、早园竹、苏铁、木瓜等常见的植物品种,加上部分贵州地区特有的观赏性好的乡土树种,搭配得十分合理。
杭州园展园植物采用自然式配置手法,以杭州的市树香樟和市花桂花为主,搭配其它姿态优美、季相鲜明的特色植物,力求与山水,亭廊、园路等环境相辉映,使游客步入园中,春可观桃红柳绿,如入“苏堤春晓”;夏可赏荷花、紫薇,如入“曲院风荷”;秋有桂子飘香,如入“满陇桂雨”,冬品梅花、山茶,如入“灵蜂探梅”。
公园植物调查报告一、调查目的本次植物调查旨在了解公园内的植物种类、分布情况、生长状况,以及对公园生态环境的贡献,为公园的生态保护、景观设计和植物种植提供参考。
二、调查时间和地点调查时间:2023年9月15日至9月20日调查地点:XXX公园三、调查方法实地考察:对公园内主要区域进行徒步考察,记录植物种类、数量、分布以及生长情况。
采样调查:采用随机抽样和定点采样方法,获取不同区域植物的样本。
四、主要调查内容和结果1. 植物种类和分布情况在调查的区域内,共鉴定出植物种类X种,分布于公园的不同区域。
其中,以草本植物为主,占总数的70%;乔木植物占20%;灌木植物占10%。
2. 生长状况大部分植物生长状况良好,株高、叶绿,生长有序。
部分植物存在生长不良、病虫害、干旱等问题,需采取相应的保护和修剪措施。
3. 对生态环境的贡献植物通过光合作用释放氧气,改善空气质量,为游客提供优质氛围。
植物能吸收有害气体,净化空气,提升公园的生态环境。
植物根系固定土壤,防止水土流失,保护公园的地貌。
五、建议根据不同植物的生长特点,制定合理的养护和管理方案,确保植物的良好生长状态。
增加一些适应本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本土植物,提高公园的植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
定期进行植物检查和病虫害防治,保持公园植物的健康状态。
提升游客的生态环保意识,加强宣传教育,共同呵护公园内的植物。
六、总结通过本次植物调查,我们对公园内的植物种类、分布情况和生长状况有了清晰的了解。
这为今后公园的植物保护、景观设计和生态环境改善提供了科学依据。
同时,我们也意识到了植物保护的重要性,应当共同努力,保护我们生活的这片绿地,为后代留下更美好的自然环境。
关于园博园景观与植物配置的调查报告
一、园博园的历史及现状
厦门园博苑面积6.76平方公里,其中水域面积占了全园面积的一半以上,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水上大观园。
园博园功能片区规划以半岛,岛屿的形式进行总体布局,由9个岛屿和2个半岛组成,主要包括园博会主展区,教育园, 华海文化园,温泉岛等功能区和相关配套设施。
在园博会主展区中,首次按主要园林流派规划为国内三大园林流派园区(北方园区,江南园区,岭南园区),民族风情园区,现代园区,国际园区, 闽台岛区,风景园林师园区和公共园区.
闽台岛区共有15个展园,以闽台共有的地域特色,用古厝及骑楼街市营造闽台独特的文化氛围,其树种选择重点体现闽台同根同源特性,以最具闽台地域树种大特点的乡土树种榕树类的小叶榕,垂叶叶榕,高山山榕, 鸡冠刺桐,柳叶榕等为主,配置一些乡土果树.植物布局配置以闽台各展园地域特色园林风格为主,如南平竹廊,挑幌,三明山涧憩廊,漳州南靖土楼,宁德畲族头饰形状全木民居建筑周围,均配置成片竹林,散生竹规则式种植,丛生竹自然式种植,或为背景,或为旁衬,营建整体群落醒目,层次丰富的闽南山区庭园风光,体现自然野趣,返璞归真的意境;福州园配置榕属树种,利用各种榕树冠叶大小,叶,季相,根形态来反映榕城特色与文化; 厦门彩干园的棕榈科植物丛植群落与片植草坪,构成具有亚热带风光的厦门滨海城市特点,同时植物配置还突出厦门市树市花(凤凰木,三角梅),凤凰木下点缀树桩三角梅,盆景三角梅等各种形态造型, 三角梅的花各种颜色,相映成趣,宛如仙境;整个闽台园区的各个展园区风格特点明了,植物群落配置以生态习性为基础,进行乔,草,灌,花配置,闽台乡土气息浓郁.
北方园区由6个城市展园组成,突出北方园林严谨的风格,落叶与常青树种搭配.配置植物既要考虑反映北方特征,同时又要适应厦门园博园生境,因此选择适应厦门生长的在形态上与北方相似或相近的植物.以黑松,樟树,小叶榄仁为基调树种,配置落羽杉,南洋杉等树种,点缀银杏,梅花,梨树,红枫等北方相似树种 .通过皇家宫殿式院落单植或丛植名贵黑松,樟;背景以落叶树种群植,松樟片植,与皇家园林豪华相搭配,假山周边配置梅花,棠,树等,与石家庄海梨"河北梨园",郑州“梨园飞歌"北方传统戏剧文化融合一起;整个园区内色彩,姿态,大小做到相匹配,相呼应.
江南园区由10个城市园区构成,充分展现江南水乡,古镇人家风韵.树种配置特点是落叶常绿相当,既有能体现江南风情的植物群落景观,又有能在厦门生长的长江流域树种.以花竹,紫竹,高节竹等40多种竹,配置秋枫,碧桃等具江南季相特色树种.配置上遵循江南园区水乡古镇风格,依水自然式等距离种植柳树, 红千层耐水性树种,树冠形态柔韧婆娑,亲水性强,与岸边水生植物共成一体,与江南水街, 古镇人家情景相交融.庭院广泛配置各种竹类和丛竹,院落点缀花灌木,配合江南粉墙和精致窗棂,烘托江南美景.
岭南园区有4个城市展园,主建筑以岭南古村落为蓝本,秉承岭南传统园林,采用青砖青瓦和各种特色植物营造岭南风貌.树种特点是层次明显,多季有花,具有亚热带风光风貌;主要园林植物以木棉,印度橡皮榕,麻楝为上层林,配置大叶榕,吊瓜树和一些火焰木,洋紫荆,南洋楹等开花树种.植物配置考虑岭南青砖,青瓦建筑的亭楼等,村落周围丛植小叶榕,大叶榕等,通过伞形冠幅,浓绿树叶,衬托岭南青砖青瓦;桥边孤植高大木棉,空间高低搭配有致,形成对比,开阔视野,又与湖面,河流,小广场形成内聚外扩岭南古村落.
民族风情园区由6个城市展园组成,各展园彰显少数民族地域特色和风情,植物配置用热带, 亚热带雨林,常绿阔叶林为生态背景的绿化特色,体现朴素,自然,民族异域情调.以大小差异悬殊的菩提树,秋枫,木棉,五味子, 各种榕属绞杀树种和云南引进的40多个树种,多层次复合混交种植,展现生物多样性的生态景象.在空间布置方面,上层配置高大乔木,中层自然生态式配植片林,下层密植天南星科,龙舌兰科等耐阴地被,空间层次清晰,喜光耐阴搭配科学,园林绿化系统性和生物多样性有机结合,表现出少数民族地区原生态景致.
现代园区的9个城市展园,大多以现代园林景观元素来展现现代园林理念,如上海的立体花墙;青岛园的啤酒园林文化;香港的现代庭院小居;充满澳门现代气息.植物配置上运用清新理念,规划简洁,大胆采用新工艺,材料,展示现代园林成就.树种运用较为一致,主要点缀一些棕榈科的大王椰子,华棕,假槟榔,同时穿插一些小叶榕和垂叶榕,较大面积配置草坪,形成疏林草地,提供人们活动空间;并大量配置鲜花色块,以衬托出简洁欢快的现代节奏感.
国际园区是24个国家和地区展园,园内园林构件主要是教堂式建筑, 罗马柱形穹顶,草地,圆广场内置象鼻墙, 狮身人面等石雕像,富有异国情调,展现世
界各国独具特色和代表性的园林及建筑风格.树种数量较少,有较大平面空间以凸显异国建筑和风情;留植物配置应用一些新品种:澳洲苏铁,椰子和近年成功种植的棕榈科海枣,三角椰子,棍棒椰子等外来树种,与异国建筑相依随.根据园区内广场,水系,草坪,雕塑等匀称配置,平面开阔,空间高低较为一致,尽量凸显异国建筑,雕塑等园林艺术风格.体现异国情调的"特"字.
公共及专类园区是15个组织建设的展园,展园体现不同类型的园林艺术,凸显社会的参与性和园林艺术的多样性,又能体现专类园的专业性和科学性.树种要求既能体现企业文化,同时还要突出专类主题.以厦门市树凤凰木,市花三角梅,珍稀罗汉松,名贵兰花等植物构成专类园区.这些专类园区以各专类植物的生物学特性和生态习性归类成片种植。
中华教育园区集教育,园林,人文有机结合.集文化,休闲为一体,广场、书院用仿古材料建设装饰,园中有我国历代思想家,教育家雕像,在树种配置上用大菩提和大型榕树桩景作为书院和广场景观树种,衬托出中国教育历史和教育家的伟大.书院周边和院内配置桂花,鸡蛋花等,书香花香并存,园林意境更有底蕴.整个园"百树园区"以,区内广植大树作为基调树种,开辟一个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之意,点亮教育主题.
园博园大树建植的技术特点按照适地适树原则选择调配苗木,园内配置的采用新技术工艺,提高种植成活率.如闽台岛区主要选择能反映闽台特色,适合厦门生长的本土树种.主要配置各种桑科榕属榕树,凤凰木,盆架子, 刺桐等.民族风情园大胆引种体现民族异域风情,早期在厦门引种成功的树种,引种了一些理论上可行的树种,园区内试种从云南引进的40多个树种2622株种植于民族风情园.
二、结论与分析
本次的调查报告是观察式的调查方法,采用边记录边观察的形式,对园博园的情况进行深一步的了解。
以下是我们的建议:
园博园总体的规划思路还是很好地。
我们认为园博园的某些景区的布置过于单调,如:海上生明月除没有配置任何植物,显得有些单调,若能配置些桂树,效果应该更好。
通过本次的实习,我们收获了不少,这样寓教于乐的实习,应该值得发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