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课件】保护生存环境第三节 垃圾资源化.
- 格式:ppt
- 大小:853.00 KB
- 文档页数:14
2019版高中化学第4章保护生存环境第3节垃圾资源化新人教版选修11.了解垃圾处理常用的方法和垃圾资源化的重要意义。
(重点)2.掌握“白色污染”的危害、热塑性塑料和热固性塑料再利用的不同途径,塑料的热裂解等。
(难点)一、垃圾处理1.垃圾处理的“三原则、三方法”2.垃圾的分类与回收利用(1)意义将垃圾分类并回收利用,既节约自然资源又防止污染,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2)我国的垃圾分类方法我国国家标准《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标志》中有六个粗分的一级类别和八个细分的二级类别。
(3)垃圾分类的一级类别标志(4)生活垃圾的二级类别标志3.生活中两类特殊的垃圾但极易产生二1.怎样正确地看待垃圾?【提示】垃圾是放错位置的巨大资源,在生活中应分类处理,真正做到垃圾资源化。
二、白色污染“白色污染”是指废塑料制品造成的环境污染。
1.“白色污染”的四大危害(1)破坏土壤结构,降低土壤肥效,污染地下水。
(2)焚烧废弃塑料会产生有害气体,造成大气污染。
(3)发泡塑料被扔掉后,释放出的氟氯代烷会破坏臭氧层和加剧温室效应。
(4)废弃塑料会危害动物。
2.白色污染的治理(1)基本思路①改进塑料的配方和生产工艺,研制一些在环境中可降解的塑料。
例如,以乙烯和CO 为原料制成聚乙烯光降解塑料,以纤维素和淀粉为原料制成微生物降解塑料等。
这些塑料在一定条件下,经过一定时间会降解为小分子或被微生物分解。
②3R运动:即要求做到废塑料的减量化、再利用和再循环。
(2)基本方法:减少使用、加强回收和再利用。
①直接用作材料②循环利用③焚烧法2.生活和生产中,引起“白色污染”的塑料制品有哪些?【提示】塑料袋、塑料快餐盒、餐具、杯盘、塑料包装、农用地膜等不易降解的塑料。
第11.城市垃圾中建筑垃圾对环境影响较大,如何处理?【提示】建筑垃圾中泥土、石块、混凝土块、碎砖块等可填埋或筑路;废钢材、木材、塑料可回收再利用。
2.为什么必须将废旧电池集中处理?【提示】废旧电池中的汞、铅、镉等都是重金属,会污染土壤和地下水。
【最新】2019年高中化学第4章保护生存环境第3节垃圾资源化1.了解垃圾处理常用的方法和垃圾资源化的重要意义。
(重点)2.掌握“白色污染”的危害、热塑性塑料和热固性塑料再利用的不同途径,塑料的热裂解等。
(难点)一、垃圾处理1.垃圾处理的“三原则、三方法”2.垃圾的分类与回收利用(1)意义将垃圾分类并回收利用,既节约自然资源又防止污染,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2)我国的垃圾分类方法我国国家标准《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标志》中有六个粗分的一级类别和八个细分的二级类别。
(3)垃圾分类的一级类别标志(4)生活垃圾的二级类别标志3.生活中两类特殊的垃圾采用焚烧法,但极易产生二【提示】垃圾是放错位置的巨大资源,在生活中应分类处理,真正做到垃圾资源化。
二、白色污染“白色污染”是指废塑料制品造成的环境污染。
1.“白色污染”的四大危害(1)破坏土壤结构,降低土壤肥效,污染地下水。
(2)焚烧废弃塑料会产生有害气体,造成大气污染。
(3)发泡塑料被扔掉后,释放出的氟氯代烷会破坏臭氧层和加剧温室效应。
(4)废弃塑料会危害动物。
2.白色污染的治理(1)基本思路①改进塑料的配方和生产工艺,研制一些在环境中可降解的塑料。
例如,以乙烯和CO为原料制成聚乙烯光降解塑料,以纤维素和淀粉为原料制成微生物降解塑料等。
这些塑料在一定条件下,经过一定时间会降解为小分子或被微生物分解。
②3R运动:即要求做到废塑料的减量化、再利用和再循环。
(2)基本方法:减少使用、加强回收和再利用。
①直接用作材料②循环利用③焚烧法2.生活和生产中,引起“白色污染”的塑料制品有哪些?【提示】塑料袋、塑料快餐盒、餐具、杯盘、塑料包装、农用地膜等不易降解的塑料。
第11.城市垃圾中建筑垃圾对环境影响较大,如何处理?【提示】建筑垃圾中泥土、石块、混凝土块、碎砖块等可填埋或筑路;废钢材、木材、塑料可回收再利用。
2.为什么必须将废旧电池集中处理?【提示】废旧电池中的汞、铅、镉等都是重金属,会污染土壤和地下水。
生活垃圾产沼气近几年来,我国国内GDP稳步增长,国民经济得以快速发展。
但与此同时,环境污染、能源紧缺随之而至,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中必需解决的主要问题。
目前,我国每年固体废物产量以指数形式大幅度增长,垃圾包围城市现象已经屡见不鲜,而目前处理固体垃圾方式主要有填埋、焚烧和堆肥等。
其中,填埋仍然是目前国内外主要采用的固体垃圾处理方式,焚烧和堆肥法处理固体垃圾占量很少,焚烧工艺由于二次污染、能耗高、适应性差、运行费用大,在发达国家早已被叫停。
堆肥工艺由于我国垃圾有机物含量低、水份大,在我国也难以实施。
个别地区也在筹建沼气化处理垃圾场,在日本等国己建有样板工程,沼气化处理垃圾新工艺将成为未来垃圾治理的主要途径。
一、垃圾产沼气资源化的原理沼气是一些有机物质,在一定的温度、湿度、酸度条件下,隔绝空气(如用沼气池),经微生物作用(发酵)而产生的可燃性气体。
它含有少量硫化氢,所以略带臭味。
发酵是复杂的生物化学变化,有许多微生物参与。
反应大致分以下两个阶段:1.微生物把复杂的有机物质中的糖类、脂肪、蛋白质降解成简单的物质,如低级脂肪酸、醇、醛、二氧化碳、氨、氢气和硫化氢等。
2.在甲烷菌种的作用下,使一些简单的物质变成甲烷。
要正常地产生沼气,必须为微生物创造良好的条件,使它能生存、繁殖。
沼气池必须符合多种条件。
首先,沼气池要密闭。
有机物质发酵成沼气,是多种厌氧菌活动的结果,因此要造成一个厌氧菌活动的缺氧环境。
在建造沼气池时要注意隔绝空气,不透气、不渗水。
其次,沼气池里要维持20~40℃,因为通常在这种温度下产气率最高。
第三,沼气池要有充足的养分。
微生物要生存、繁殖,必须从发酵物质中吸取养分。
在沼气池的发酵原料中,人畜粪便能提供氮元素,农作物的秸秆等纤维素能提供碳元素。
第四,发酵原料要含适量水,一般要求沼气池的发酵原料中含水80%左右,过多或过少都对产气不利。
第五,沼气池的pH值一般控制在7~8.5。
沼气是多种气体的混合物,一般含甲烷50~70%,其余为二氧化碳和少量的氮、氢和硫化氢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