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你如何识别无损音乐的真伪
- 格式:doc
- 大小:3.02 MB
- 文档页数:3
【识别真假无损音频(APE)的方法】-foobar频谱-168黄页识别真假无损音频(APE)的方法假的APE格式音频真的是很讨厌。
一般APE格式的音频都比较大,费很大劲下载来发现是假的,是一件让人很恼火的事情。
真没想到这年头连音频都有假货。
有很多所谓的APE,都是用MP3转的,320k码的MP3,耳朵听基本分辨不出与真正APE的差别,这时就需要工具了。
现参考网上相关方法,验证后进一步修改如下:经常下载APE的朋友,一般都使用Foobar2000来播放音频,用那个增强版的比较好。
里面附带了个简单频谱,你可以通过它来初步判断一下。
cooledit、goldwave也能看声音的频谱,不过没这个方便。
最主要的区别是高频部分,MP3和其它的一些有损音乐格式,基本上都是把高频部分截断了。
观察里面的竖线,如果有很多能到最高点的,是APE或CD;如果竖线在同一水平线上很齐,而又不是在最高点齐的,多半数不是真正的APE。
如果通过Foobar2000的简单频谱还不能确认的话,比如说,某些老的CD,看起来很像320k的MP3,无法确定,那就需要使用更专业的东东了。
Tau Analyzer是一个鉴定CD是不是用其它有损格式转换过的工具,当然也可以鉴定APE,它就是那个autoCDtest的可视化版本。
使用这个工具需要安装有虚拟光驱,如酒精,DAEMON T ools等。
使用方法举例:把你怀疑的音乐,转换成wav格式,命名为1.wav,再打开记事本,输入如下内容:PERFORMER ""TITLE ""FILE "1.wav" WAVETRACK 01 AUDIOTITLE "真假ape"INDEX 01 00:00:00注意每行顶格与空格(英文输入下),第1、2、3行顶格写,第4行空2格,第5、6行空4格,这个很重要(网上很多版本提供的格式我用的时候都不好用,不知道是什么原因,这个是我修改后的,网页文本格式显示可能是错的,请参考文字),输完后另存为1.cue,要存成让它的扩展名是cue的文件。
鉴别正版cd的方法鉴别正版 CD 的方法随着数字时代的到来,音乐的传播方式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然而,对于一些音乐爱好者来说,仍然喜欢购买正版 CD,因为它们通常具有更高的音质和更丰富的内容。
然而,市场上也存在着大量的盗版CD,如何鉴别正版 CD 成为了一个重要的问题。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鉴别正版 CD 的方法。
可以通过包装盒来判断一张 CD 是否为正版。
正版 CD 的包装盒通常采用精美的设计,印刷质量高,没有明显的色差或模糊的图案。
而盗版 CD 的包装盒常常存在着印刷质量低下、色彩暗淡等问题。
此外,正版 CD 的包装盒还会附带一些额外的内容,如歌词本、专辑介绍等,而盗版 CD 的包装通常只有简单的封套,缺乏这些额外的内容。
可以通过 CD 盘面的质量来判断一张 CD 是否为正版。
正版 CD 的盘面通常是光滑平整的,没有明显的划痕或污渍。
而盗版 CD 的盘面常常存在着划痕、污渍等问题。
此外,正版 CD 的盘面上通常还会印有一些特殊的标识,如唱片公司的标志、专辑的编号等,而盗版 CD 的盘面上通常没有这些标识。
可以通过 CD 的音质来判断一张 CD 是否为正版。
正版 CD 的音质通常非常好,没有明显的杂音或失真。
而盗版 CD 的音质常常存在着杂音、失真等问题。
为了判断 CD 的音质是否正常,可以使用专业的音响设备进行测试,或者使用耳机仔细聆听,注意是否有任何异常的声音。
除了以上几种方法外,还可以通过 CD 的价格来判断一张 CD 是否为正版。
正版 CD 的价格通常相对较高,因为它们需要支付版权费用和制作成本。
而盗版 CD 的价格通常非常低廉,甚至只有正版 CD 的几分之一。
因此,如果遇到价格过低的 CD,应该引起警惕,有可能是盗版。
总结起来,鉴别正版 CD 的方法主要包括通过包装盒、盘面质量、音质、价格等方面进行判断。
购买正版 CD 不仅能够支持音乐产业的发展,还能够获得更好的音质和更丰富的内容。
因此,在购买 CD 的时候,我们应该注意以上几种方法,以确保自己购买到的是真正的正版 CD。
精確鑑別真假無損音頻文件的工具 (免安裝)一般鑑別無損音頻格式的方法是用CoolEdit或Foobar看頻譜圖,或者是試聽。
其實以肉眼是很難精確判斷出APE文件的真假,或是從320kbps mp3轉換來的;另一方面,如果以試聽來鑑別,每個人的聽感又不同,音響設備也不同,試聽鑑別的結果便因人因機而異了。
為求精確地鑑別無損音頻文件,在此推薦由俄羅斯True Audio software公司開發的一個好工具:auCDtect : CD records autheticity detector檔案大小 : 76 KB下載網址:/@2048/file/77g4h9/files/226456222/wav.zip如不想進行設定, 請解壓至c:\解壓後auCDtect.exe應在: C:\wav\auCDtect.exe否則請用記事本開啟0.bat or 5.bat 修改路徑並儲存軟件使用方法:1. 鑑定之前必須把所要鑑定的音頻文件轉換為wav格式(只可英文或數字)。
2. 將auCDtect.exe和要鑑定的音頻文件(先轉成wav文件)放在同一個文件夾中便可3. 運行 0.bat(慢但精確) or 5.bat(快但不精)真貨會顯示 This track looks like CDDA with probability 100%假貨會顯示 This track looks like MPEG with probability xx%軟件詳細說明及使用方法在help.txt1. 經過測試這個軟體能夠較精確鑒定無損音頻檔(wav等)是否是真正的無損的還是用mp3等有損音頻格式轉換的。
2. 美中不足的是他不能精確鑒別出相應的有損格式的類型,只是對所有不是真正的無損的檔一律解釋為可能是MPEG有百分之幾的可能性(不過這樣的檢測結果對於我們也已經足夠了)。
3. 對於整盤抓軌的檔不能分別對每一軌做出檢測和判斷,只能將整個CDImage.wav檔作為一個檔來檢測。
教你如何鉴别真假APE, 正版CD唱片鉴别真假APE, 正版CD唱片的好方法软件介绍视听音乐当然要选择无损音质的音乐,但目前网络上很多所谓的无损格式音乐如APE、FLAC 等都是通过MP3转的。
我们怎样才可以鉴定真假APE、FLAC呢?以往大家鉴别无损音频格式的主要手段是看图谱和试听,但以下两方面的问题使我们在作精确鉴别时常常感到不安:其一,通过观察图谱,我们很难以肉眼精确判断出用320K MP3转换的APE文件真假;其二,若通过试听来鉴别,由于视听设备不同,每个人的听感又不一样,因此试听鉴别的结果也因人而异。
所以,怎样才能在鉴别无损音频文件中实现既“精确”又“标准统一”的目的?既然不能通过感官解决的问题,那只能依靠工具了。
Tau Analyzer 是一个既可分辨真假CD唱片又能够鉴定真假无损格式音乐的软件,它利用音频信息的特征来决定被测试的CD是正版唱片,还是有缺失压缩编码(MP3)的复制唱片。
功能与 AuCDtect一样,更容易使用,在Windows上直接运行,还提供CD信息; ISRC编码(国际标准录音录影资料代码)信息;;频谱图;频率图等,效果更佳。
Tau Analyzer,这个由俄罗斯True Audio Software公司研发的音频测第二代软件,功效卓越,有了它,假无损音质就无所遁形了!操作过程I.如何鉴别无损音乐1. 在 Windows 系统中安装好Tau Analyzer,桌面上便会出现Tau Analyzer的图标2. 在系统中安装 DAEMON Tools 或 Alcohol 120% 等虚拟光驱软件3. 由于 Tau Analyzer 只能分析 wav 文件,所以我们首先要把APE格式文件转换为 wav 格式4. 接着我们需要修改被转换 ape 文件的 .cue 文件。
用记事本打开 .cue 文件,把原来的 FILE "XXXX.ape" WAVE 修改为 FILE "XXXX.wav" WAVE然后把该文件另存为一个新的 .cue 文件5. 然后打开安装好的虚拟光驱软件,载入刚才修改以后的 .cue 文件,最后运行 TauAnalyzer,在软件页面左上角选择虚拟光驱。
怎么鉴别真假无损APE、FLAC怎么鉴别真假无损APE/FLAC今天我们介绍Adobe Audition软件如何快速鉴别真假APE和FLAC。
以下是软件介绍,我们先看一下。
测试平台: Windows XP SP2, 不保证其它平台或其它系统下运行正常!Adobe Audition 是一个专业音频编辑和混合环境。
Adobe Audition专为在照相室、广播设备和后期制作设备方面工作的音频和视频专业人员设计,可提供先进的音频混合、编辑、控制和效果处理功能。
最多混合128个声道,可编辑单个音频文件,创建回路并可使用45种以上的数字信号处理效果—Adobe Audition是一个完善的多声道录音室,可提供灵活的工作流程并且使用简便。
无论您是要录制音乐、无线电广播,还是为录像配音,Adobe Audition 中的恰到好处的工具均可为您提供充足动力,以创造可能的最高质量的丰富、细微音响。
当然今天的教程不是教大家来编辑音频的,而是利用Adobe Audition的查看命令来观察音频文件的频谱判断你音频文件的“质量”如何。
Adobe Audition能直接打开鉴别APE和WAV格式音乐,只是FALC需要先转换为WAV。
而Tau Analyzer 只能分析wav 文件,所以我们首先要把APE格式文件转换为wav 格式。
这就是Adobe Audition优势所在!以下只是本人的一点经验而已,说得不对的地方请高手们指正以便我学习。
用Adobe Audition打开一个APE或flac文件,最好是单个音轨的(如果是整轨的导入小部分后按取消即可)。
按shift+F或者菜单中“查看”命令选频谱。
这时显示的就是你导入音频文件的频谱了。
这里跟大家谈谈怎么看频谱了。
这是一首真的APE文件,如下图,我们看到它的频谱左右声道高低起伏自然,顶部“尖峰”状“错落有致”。
这是一首128kbps的MP3文件,我们看到它的频谱左右声道高低部份都被“阉割”掉了很多,只有15000Hz。
无损音乐真假鉴别方法之Tau Analyzer和autoCDtest篇一、Tau Analyzer篇系统要求: WindowsNT/2000/XPWindowsNT/2000 要求加装 gdiplus.dll 于Program Files\True Audio\Tau Analyzer 才能够正常运行gdiplus.dll 下载网址:/download/pla...dnld.exe软件下载网址:/ftp/TauAnalyzer-setup.exe有兴趣获取更多资料的朋友请到下列网站:/鉴别过程及软件安装文字叙述一、安装虚拟光驱软件 DAEMON Tools,安装时需要重新启动电脑;二、安装真假CD鉴别工具 Tau Analyzer;三、用foobar(千千静听,Monkey's Audio)将你怀疑的APE文件,解压为wav格式文件,为了省事,将其命名为1.wav。
四、打开记事本,输入以下内容(每一行前面需要在英文输入法下按4个空格)PERFORMER "王力宏"TITLE "唯一"FILE "1.wav" WA VETRACK 01 AUDIOTITLE "唯一"PERFORMER "王力宏"INDEX 01 00:00:00选择菜单栏文件--另存为,将记事本文件保存为 1.cue。
五、运行Daemon程序,在任务栏右下角会出现它的托盘图标,鼠标左键点击小图标,弹出菜单,有两个选项:鼠标左键点击小图标,弹出菜单,有两个选项: Unmount all Drives 和Device 0 :[X:] No Media 点击“Unmount all Drives”菜单可以将虚拟光驱中的镜像断开;点击“Device 0 :[X:] No Media”在弹出的选择文件对话框中指定你要打开的镜像文件即可。
相信很多人都知道看频谱是可以辨别出真假无损格式一种最直接和比较简单的一种直观的有效方式,查看音乐格式频谱的软件有几种,其中用得最多的莫过于“Adobe Audition”至于这款软件是神马,只要是玩无损的人几乎没有说会有不知道的。
这里我就不去一一的去叙述了,大家可以在网上找找,相关于的这款软件的介绍是海量的~现在我们就直接开始测试吧,最开始我还是跟大家介绍一下这款软件是如何运用的(这个无损鉴定扫盲知识帖子主要针对新人,各位老鸟可以忽略过去,若是写得有不正确的地方还望指点一二~嘿)测试曲目:和兰花在一起;歌手:雅尼;格式:APE;其他的格式都是由APE源文件转化的;转换软件:foobar2000 1.1版本测试软件:Adobe Audition3.0 中文版下载“Adobe Audition”软件运行之后打开的页面是这样的:1;下载之后运行软件,打开的最原始的界面就是这样的;2;最开始拖进去的音乐是以波形的方式显示的经验丰富的可以通过波形鉴定无损,菜鸟的话就不要逞能啦,还是乖乖的看频谱吧;3;要点击一下频谱的按钮才会显示出音乐的频谱来;4;无损的APE格式的歌曲,整个频谱非常的完美,能量很高,非常的均匀;5 ;转换成FLAC格式之后,几乎看不去两者之间的频谱有区别,一样都是无损的;6 转换成320kps的MP3格式之后,能很明显的看出20000hz以上的一段被彻底砍断,露出的“黑洞”显而易见!频谱的首部也参差不齐,丑陋异常;7 225kps 18000hz以上的地方也被砍得干净利索;8 190kps 和225kps的MP3相差不会太远,所以很多人都说:MP3格式最差也要听190kps以上的,因为190以上的MP3格式的音乐在随身听上播放效果来说,已经算是比较好的了,绝对可以满足一般人的随身音源的需求;9 128kps 这个就显得非常的惨不忍睹了,连最起码的高频部分都被削得干干净净,平得和飞机场一般,其音质可想而知;以下为加勒比海盗:黑珍珠的原声大碟格式:APE 整轨鉴定的方式一样,直接连带整轨文件和CUE文件一起拖进去,点击频谱即可10 专辑CUE 可以看到整轨之间中间这些隔开的线条便是歌曲与歌曲之间的间隙了,间隙越大,表明两手歌曲之间头尾部分相隔的时间越长,反之越短;11 加勒比海盗he's a pirate ~~ 这首歌曲整段都非常的激昂!所以整幅频谱的能量都非常的高!12 李琼——山路十八弯单曲APE格式要是不懂鉴定的人一定会认为这个是假无损,其实,这事真的无损,因为这张专辑是在90年代录制的,由于条件的原因,录制水平一般,所以歌曲的能量值就低一些,但是,无损始终是无损,可以看到,我做记号的地方并没用被切断,只是能量值被淡化了,虽然有“黑洞”,但是这"黑洞"像是被覆盖了一层薄薄的雾气一般,其实这个是被淡化的能量,虽然说是录制水平一般本身的能量值不能很高,但是,无损就是无损,它还是能把上面的高频部分渲染的比较厉害的,所以,这个就需要靠自己的经验去琢磨了,不要看到差不多就一口咬定是假无损,嘿~13 卡农无损APE卡农的版本很多这首歌一直都是比较平淡,激昂的部分不多,所以也没有什么高频,所以,别看它的频谱能量值很低,但是我们可以清楚的看见,整个频谱都被彻底的渲染了,整个频谱就像被覆盖上了一层薄薄的紫色雾气一般,所以,它是无损,新童鞋们要注意了哟~轻音乐,很多都是这个样…………14 卡农有损320kps为了给大家区分开来,我又转换了320kps的MP3格式,看,上面被砍得很利索吧~相信这下各位新同学应该能明白清楚了吧~15 DTS格式这种格式属于环绕格式,也是属于无损的一种,但是这种格式较多用于在高清的电影上,不少人也常常会从一些高清电影中提取出DTS来,当然并不是说所有的高清资源都是DTS的,只是DTS用得比较广泛,这里就不多去做DTS的介绍了,看图吧~下面的图是DTS的频谱以后看到这种图,那基本就是它无疑了……最后,说一句,大家也不能去盲目的信任软件,多数的还是要靠自己的经验,我给大家举个例子:先上图吧:看看这被砍掉的一部分,大家一定会认为:这是一张假无损专辑!……显眼的“黑洞”被狠狠的砍掉的一段,也没有结果那种“雾气”渲染,一定是假的!其实大家错了,这是一张真的专辑,这张专辑是日本SONY的,是一张进口专辑,至于专辑的真假大家不用怀疑,确是真的无疑!但是有一点,它的录音是在80年代~~时间太久远了,那时候我还没有出生呢,或许是那时候的录音条采样条件问题,又或许是那个时候的定义不同……所以说,鉴定工具只是能作为一种辅助工具而已,不能百分之百的信赖,最后其实靠的多还是自己的经验~上面只是做了一些最简单的说明,具体的一些事项其实还是需要大家在鉴定的过程中去自己学习和掌握琢磨的。
教你如何鉴别真假APE, 正版CD唱片鉴别真假APE, 正版CD唱片的好方法软件介绍视听音乐当然要选择无损音质的音乐,但目前网络上很多所谓的无损格式音乐如APE、FLAC等都是通过MP3转的。
我们怎样才可以鉴定真假APE、FLAC呢?以往大家鉴别无损音频格式的主要手段是看图谱和试听,但以下两方面的问题使我们在作精确鉴别时常常感到不安:其一,通过观察图谱,我们很难以肉眼精确判断出用320K MP3转换的APE文件真假;其二,若通过试听来鉴别,由于视听设备不同,每个人的听感又不一样,因此试听鉴别的结果也因人而异。
所以,怎样才能在鉴别无损音频文件中实现既“精确”又“标准统一”的目的?既然不能通过感官解决的问题,那只能依靠工具了。
Tau Analyzer 是一个既可分辨真假CD唱片又能够鉴定真假无损格式音乐的软件,它利用音频信息的特征来决定被测试的CD是正版唱片,还是有缺失压缩编码(MP3)的复制唱片。
功能与AuCDtect一样,更容易使用,在Windows上直接运行,还提供CD信息; ISRC编码(国际标准录音录影资料代码)信息;;频谱图;频率图等,效果更佳。
Tau Analyzer,这个由俄罗斯True Audio Software公司研发的音频测第二代软件,功效卓越,有了它,假无损音质就无所遁形了!操作过程I.如何鉴别无损音乐1. 在Windows 系统中安装好Tau Analyzer,桌面上便会出现Tau Analyzer的图标2. 在系统中安装DAEMON Tools 或Alcohol 120% 等虚拟光驱软件3. 由于Tau Analyzer 只能分析wav 文件,所以我们首先要把APE格式文件转换为wav 格式4. 接着我们需要修改被转换ape 文件的.cue 文件。
用记事本打开.cue 文件,把原来的FILE "XXXX.ape" WA VE 修改为FILE "XXXX.wav" WA VE然后把该文件另存为一个新的.cue 文件5. 然后打开安装好的虚拟光驱软件,载入刚才修改以后的.cue 文件,最后运行TauAnalyzer,在软件页面左上角选择虚拟光驱。
使用FooCDtect2辨别真假无损
工具:FooCDtect2,Foobar2000(本文以Foobar2000 v1.3.2为例)。
步骤:一、下载并解压FooCDtect2到Foobar2000的安装文件夹;
二、用FB2K随意打开一首歌,在这首歌上面点“右键”→“转换”→点“…”(如图1),会弹出“转换器设置”框(如图2),点“输出格式”→点“编辑”,会弹出“命令行编码器设置–编辑预设”框(如图3),“编码器”选择“自定义”,“编码器文件”一项就是要定位FooCDtect2的路径,其余项按图3设置即可,点“确定”→“转换器设置”框选择“foocdtect2”→点“返回”;在“转换器设置”界面点“目标”→“选择目标”(如图4),按图4设置好后点“返回”。
三、开始测试,点“转换”,然后就可以分辨真假无损了,如图5,这个是真的啦。
以后每次测试的时候,点“右键”→“转换”→点“最后使用的操作”,直接就可以测试了。
真假无损音乐的鉴别检测、鉴别真假无损的方法,大概在在CD出现不久,无损音乐还没有出现之前可能就有了,随着无损音乐在网络上的泛滥,各种方法层出不穷,这也成了一个经久不衰的话题,老鸟们可能已经不太在意了,但新鸟们对此却兴趣昂然。
尽管自己现在仍然还停留在菜鸟阶段,但是在还没成鸟之前,对这个问题也是非常感兴趣,做过不少功课。
细想一下,现在网上流传的检测工具、检测方法很多,但没有一个是行之有效的。
本人曾在一个回帖中谈到过“鉴别假无损容易,鉴别真无损很难”。
不仅仅是很难,而且是很难很难,几乎没有办法。
因为绝大多数人没有那种能力和条件!各位看到这里可能会说这不是矛盾吗?简直是屁话!是的,这就是矛盾,这就是屁话。
正如臭豆腐一样,闻上去很臭,吃到嘴里却有香味。
不相信吗?那就往下看吧!本人从网上下载音乐已快有十年了,自从知道有真假无损开始,几乎用遍了网上流传的各种检测工具,慢慢的也就不那么太当回事了。
不过,有一点没有改变,那就是一直用FB(Foobar)播放器,而且是早期0.8.3版本,网上传说这是最好的版本,对此没有研究过,说实话也没那个水平和能力。
但其有两个优点,所以始终没有放弃,一是在内占用低,二是有一个简单频谱(有人说这是译错了,应该叫“声谱”,不过叫习惯了也就这样了)。
其实这个简单频谱就是一个非常实用的检测工具。
下图为128Kmp3转的flac,不用什么检测工具就可以明显看出这是假无损:前段时间下载了一个320的mp3,试听的时候发现其频谱与无损几乎没有差别,拖到Adobe Audition里看也是如此(在此就不贴截图了,后面会有其他截图),到底为何会出现这种情况呢?本人十分好奇,于是探索之路又开始了!相信大家对Lame是不会陌生的,这是目前世界上公认的最优秀的mp3编码工具,目前网上流传的mp3绝大多数都是用Lame制作的。
只是因为他是一个命令行工具,一般是在后台工作,所以看不到,平时所看到的只是一个图形界面。
怎么判断听的音乐是有损还是无损歌曲?
要判断一首歌曲是否是有损或无损音频,可以使用以下方法:
文件扩展名:无损音频通常以.wav、.flac、.alac、.ape、.dsd等扩展名结尾,而有损音频通常以.mp3、.aac、.wma、.ogg等结尾。
文件大小:无损音频文件通常比同样长的有损音频文件要大得多,因为它们没有丢失任何数据。
例如,一首3分钟的无损音频可能有30MB的大小,而同样长的有损音频可能只有3MB。
音频参数:通过查看音频文件的参数,可以确定它是有损还是无损音频。
无损音频通常具有更高的采样率和比特深度,并且可能有更多的声道(例如立体声或5.1声道),而有损音频则通常具有较低的参数。
播放器设置:有些播放器可以在其设置中指定音频格式,以便在播放音频时指示其是否为有损或无损。
如果您的播放器具有此设置,请检查它是否设置为指示有损或无损音频。
请注意,有些音频可能既有无损又有有损版本。
例如,一些音乐平台可能提供高分辨率无损音频和常规有损音频版本。
在这种情况下,请注意选择您希望下载的音频版本。
真假无损的鉴别方法sinrave推荐一款软件Adobe Audition 3.0对于很多音乐发烧友来说都有收集无损专辑的习惯吧,不过现在网上也是有很多用有损音频转制的假无损鱼目混珠,因此资源下好后简单做一个鉴别也是有必要的。
这个教程很简单,就是把无损音乐的频谱图与常见有损格式音乐的频谱图做一个简单的对比,相信大家看过之后就能对真假无损有一定的鉴别能力。
因为我们是根据频谱图来鉴别,所以需要一款能够显示频谱图的软件。
常见的音频编辑软件都有频谱图功能,另外foobar2000也可以看频谱图。
在这里我以比较常见的Audition 3.0为例。
首先用Audition打开需要鉴别的音频文件,然后选择视图--》显示频谱,或者直接点击下图按钮为了仔细鉴别最好把频谱图做一下横向放大,点击下图所示按钮可以看到,这段频谱比较饱满,上下频段没有空域,根据我的经验基本可以认定为无损音源,最起码不是劣质音源转制的。
然后我们做几组对比。
我将音频分别.成320kbps mp3,256kbps mp3,以及nero编码的256kbps aac格式,然后看他们的频谱图,主要是看高频部分1.WAV无损原音频:频谱比较饱满,上下频段没有空域2.320kbps mp3:高频部分频谱开始残缺,特别是21500Hz以上部分的频谱被一刀切了3.256kbps mp3:高频部分残缺严重,20000Hz以上就被一刀切了4.256kbps aac:高频不如无损饱满有一定残缺,但是没有被一刀切的现象经过上面的对比图相信大家已经对如何鉴别无损音频已经心中有数了。
但我还想说一下这种看频谱的方法也不能100%的鉴别出真假无损来,因为不排除原版CD制作时就有问题或者采用了比较好的有损音源转制无损格式,比如下图:这个是448kbps码率的aac音频频谱,肉眼就很难分辨与无损有何差别。
不过下到假无损的概率本来就很小,这种情况下就没必要太较真了。
再来看个明显的无损与普通MP3的区别这是896k的ape无损,上方基本无空区,只是较为稀疏,这个是192k的mp3,对比起来很明显了有一刀切的现象,16000以上基本全切了。
无损音乐鉴别工具
这个图是我自己检测我自己电脑里面歌曲的报告,MPEG结果就是假无损音乐,是别人把MP3转换成的无损格式;不确定的肯定也是假的了,如果是真的无损就是上面那些绿色的!这个软件比较方便,比较容易鉴别出无损,当然还有其他软件,不过这一款不错挺方便,希望各位喜欢!
APE、FLAC等无损音乐由于能保持与CD一样的音质而受到很多人的喜欢,在此同时无损音乐相比有损格式(如MP3、有损WMA等)也具有较大的体积。
从网上收集的无损音乐有小部分是假的,也就是通过有损格式(如MP3)等转换过来的;与真实的无损相比,虽然它们拥有相同的体积,而音质却是无法相比的。
本工具就是出于检测这些假的无损音乐的用途而制作的。
* 支持 APE、FLAC、WAV 格式
* 支持CUE文件,支持在APE、FLAC 内嵌的CUE文件
* 无需转换格式,自动转换;对于整轨文件,可以对每个轨道进行单独检测(需要CUE提供轨道信息)
下载地址360云盘:
/lk/sV2VwWy8SM9rw?sid=301
转自(已整理):
/thread-457997-1-1.html。
超详细介绍鉴别APE/FLAC/CD的真假教程与工具下载2007-11-21 17:14超详细介绍鉴别APE/FLAC的真假教程与工具下载鉴别APE质量之图文并茂工具可参考此文鉴别APE质量之图文并茂这些天看到论坛上很多询问怎样鉴别APE质量好坏的帖子,现在我就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方法。
需要准备的软件工具:1.Tau Analyzer安装文件下载见下;这是用来鉴别APE质量好坏的核心工具。
这是俄罗斯人推出的一款共享软件(未注册好像只能对一张专辑前两首进行分析,一般我也就分析一首),主要是用来鉴别CD是否为正版,其内核就是auCDtect(同一个作者),操作简单,对分析是否为正版CD或APE好坏还是足够了。
目前最新的版本为1.2。
不过不知为什么,这个软件分析得好像不是很稳定(针对同一个文件,有时会出现频谱,有时就没有,频率分布图有时也是如此,可以试着多分析几次。
在我的低配置机上还真是慢阿,郁闷!)2.Daemon Tool;用来制作光盘映像的工具,也有许多其它软件,注意,制作光盘映像不支持APE,支持wav。
所以就要将APE转换成wav(一般我也就转一张专辑里的一首歌曲,这个比较有效率,不过要想让Tau Analyzer得出的结果更正确,就多转几首吧)。
注意装载的cue 文件要编辑一下,还好这个过程比较简单。
3.Foobar;用来播放及转换ape的优秀软件,我一直在用,很方便。
题外话使用此软件的其它功能需要一些DIY精神(网上这方面的资料不少,尤其是处理大量音乐的tag非常方便)。
替代软件猴子不过不是很方便。
闲言少叙,下面就是操作步骤。
下面就以本论坛第一步:用Foobar将APE格式的专辑里一首曲子转换成wav,这个没啥说的,基本比较简单。
然后是编辑该首曲目的cue文件,最方便的是考一个现成的cue文件(要保证与转换后得到的wav文件在同一目录下,且同名)在这个基础上编辑,格式上基本不会出问题。
我们只保留第一个曲目信息就好了,其余删掉。
真伪音乐CD的鉴别香港的银圈版CD:银圈版与普通版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光碟的内圈制作不同,银圈版CD的内圈(有些CD连同盘身)都是银色,而普通CD的内圈则是由透明塑胶材料制成,因而又叫做"胶圈版".另外;香港大部分歌手在1991年之前所推出的大碟在第一版印制上几乎都发行过银圈版CD,之后才是普通CD,再版CD,所以又称之为"首批银圈版",生产数量不多,升值速度极快.因为1992年之后就没有继续生产过银圈版CD!普通CD:普通CD唱片的采样频率为44.1kHz,16比特量化.可以达到20-20kHz的频响和90DB的动态范围以及不低于90DB的信噪比.普通激光唱片的频率响应非常平坦,底噪声很小,动态范围相当大.在模拟录音的时代,动态范围达到80DB已属不易,但数字录音可以轻轻松松地做到90DB.既然普通CD唱片的技术指标不错,为什么后来又推出了很多种格式的CD唱片呢?这主要的因为普通CD唱片的采样频率过低,量化的比特数也不够高.因此在聆听老一代的CD唱片时,总会有声音粗糙,缺少细节的甜美的歌唱性等问题.在重播的音场深度,宽度等方面也比较窄,比较紧,整体的空气感和临场感不太好.改良型普通CD:1994年,美国泰拉克唱片公司推出了采用20比特录制的CD唱片.在母带的录制,编辑过程中,动态范围达到了112DB.然后转换成16比特进行数字压片.1995年,美国泰拉克TELARC唱片公司推出了双声道环绕声录音方式的CD唱片.这在录音史上具有阶段性的意义.因为通过双声道环绕声方式,在普通的立体声音响系统中,你可以听到更深,更宽的音场,能够体会到一定程度的包围感了.其实泰拉克唱片公司早在1986年就推出了采用双声道环绕声技术录制,出版了CD唱片.只不过那时的双声道环绕声录音技术还处于实验阶段.唱片投放市场后,效果良好.在经过了十年的改进与完善之后,正式推出了双声环绕声系列CD唱片.1996年,飞利浦唱片公司推出了采用24比特录制和模拟母带24比特重新制作的系列CD唱片,并且采取限量发行的方式.这批唱片的采样频率仍是44.1kHz,24比特量化.主观听感的改进很大.音色甜美,细致,具有丰富的细节.歌唱性不错,可听性很强.以上的CD,20比特CD,双声道环绕声CD,24比特CD都属于普通CD的范畴.HDCD虽然采用了专用的编解码技术,但最终还是落在了普通CD的技术范畴之中.在播放中,均与普通CD机良好地兼容.从以上的CD技术发展来看,不论是提高录音时的采样频率还是提高量化的比特数,都能够获得比较丰富的信息.最后落实到16比特普通CD唱片上,在重播的音质,动态,歌唱性等方面都会有一些改进.HDCD:1992年,在普通CD的基础上,研制开发了HDCD.HDCD的含意为高精度CD唱片.同年,美国RR唱片公司推出了编号为RR-S3CD的HDCD样片.HDCD的主要技术原理是:采用18比特进行录音.在录制的过程中,16比特为普通全频带数码录音:另外2比特经过高通滤波器等设备专门用于记录包含有大量相位信息的高频与超高频.然后在编辑,制作母盘时,将全频带部分压缩成为14比特,将相位专用的2比特单独记录.然后压制成HDCD唱片.HDCD唱片在普通CD机上重放时,只能读出14比特的全频带音频信号.这时的动态范围仅能达到78DB.在具有HDCD解码功能的CD机上,可以读出并复合2比特的相位,高频信号,增加了播放时的透明度与细致度,音场的宽度同时也会有所改善.HDCD由于采用比特预留的预加重方式制作,虽然与普通CD机有不错的兼容性,但不论在何种解码的工作方式下,都压缩了动态.对于动态不大的录音来说,清晰度提高了;但对于大动态的录音来说,会有一定的损失.再加上HDCD的播放机是九十年代后期才开始大量上市的;世界上各主要唱片公司对HDCD的支持态度也不够大,采用HDCD方式的唱片软件不够丰富.HDCD唱片与播放机真正的普及年代是2000年.在此期间已有多种格式的CD唱片问世,还正式推出了SACD和DVD Audio两种格式的CD唱片.因此,HDCD唱片的普及具有一种生不逢时的感觉.DDDD:1993年,德国DG唱片公司推出了4D录音格式.CD唱片原来最多只具有3个D,这就是数字录音,数码母带和数字压片(DDD).在这其中还有另外三种方式:这就是模拟录音,模拟母带制作,数码压片的AAD方式;模拟录音,数码制作母带,数字压片的ADD方式和数字录音,模拟编辑制作母带,数字压片的DAD方式.4D录音是在数字录音机的前端,增加了话筒用的模拟,数字转换器和数字调音台.同时采用21比特量化.使原始的动态记录范围达到了118DB.声音的细致,甜美程度有了不小的改善.然后以21比特的方式进行母带编辑制作,最后转换成16比特进行数字压片.4D唱片明显的播放效果,重播的整体音色厚道了,细致度提高了.SACD:1.什么是SACDCD的问世,可以认为是音乐重放领域中最令人激动的事件之一,它将音乐表演带到了一个新的境界.近些年来,一些要求苛刻的听众对重放声音的音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正因为如此,飞利浦和Sony(CD的发明者)开发出了超级声频CD(SACD).SACD采用了最先进的DSD技术,使重放的音质更为出色,将现场演出的所有细节还原得淋漓尽致.该技术接近于重放原始的模拟波形,从而得到清晰和更为自然的声音,将音乐表演的临场感和情感交流都表现得极为真实.由于采用了比CD 高64倍的采样频率,所以SACD可以重放出极为纯正和自然的声音—不论是双声道立体声还是多声道记录的声音.2.为什么要开发SACDSACD是CD的一场逻辑上的革命,它给声频产业带来了美好的发展前景.SACD复合光盘为音乐专辑到零售商这一环节中的每一个与光盘相关的产业都带来了许多发展机遇.这是因为SACD复合光盘能在SACD播放机上播放出具有极佳的音质的声音,同时这种光盘也能在现有的任何CD机上进行正常的播放.SACD格式简介PCM与DSD方案的比较不论是在民用还是在专业领域,飞利浦和Sony都是声音记录和重放技术方面最具创新意识的先驱.例如,在上世纪80年代初期,他们就成功地推出了CD这一世界上第一台民用数字声频格式.CD以脉冲编码调制(PCM)技术为基础,将当时最先进的技术集于一身,成为播放音乐最为友好的民用格式,很快CD便成为预录音乐节目最成功的记录载体.至今已经在世界范围发售了8亿台CD播放机,而软件的销售量已经超过了140亿盘.尽管取得了如此骄人的成绩,但是人们一直在探寻具有更高分辨力的数字声频技术.其目的是找到能够满足音乐领域非常高质量的要求,并且能让最苛刻的听众满意的数字音乐载体.为了达到这样一个目的,就要求有一个全新的声频记录和重放方案.为此飞利浦和Sony提出了SACD这样一种解决方案.该解决方案采用了直接流数字(DSD)信号处理技术.这种信号处理技术原本是为珍贵的模拟主版磁带进行数字建档而开发的.DSD是基于1比特菲调制原理开发的处理技术,它使用的采样频率是2.8224MHz(相当于CD使用的44.1kHz采样频率的64倍).该技术使得SACD的可使用带宽达到100kHz, 信噪比达到120dB.最终的DSD数据流比PCM调制的数据流更加接近于原始模拟信号.DSD调制的解决方案使得信号处理链路中的几个处理步骤被取消了.多声道声频系统的设置SACD在所有的声道上均使用了DSD技术.在多声道盘片中,共有8个声轨(多声道的6个声道和双声道的2个立体声声道)存储在光盘上.SACD的技术指标中规定,所有声道中的声频信号是完全分立的.正是由于采用了DSD技术作为SACD的技术基础,飞利浦和Sony才能够为民用市场和音乐界提供具有无与伦比音质的声音.取得SACD音质的关键因素之一就是它的多声道能力.有些制作人打算用增加声道的办法来忠实还原出演出现场的声学特征.另外一些人则打算开发出新的创造性机制,使听众能够感受到360°的声场.这样就可以使听众有更强的情感触动,同时也给音乐人更大的艺术创作空间.多声道的SACD取代双声道立体声SACD正成为人们欣赏音乐的另一种方式.但是如果没有光存储媒体技术的发展,要想达到这种音质水平是不可能的.通过采用更短波长的激光和特殊的光学器件,使得光盘的容量较上世纪80年代提高了7倍.实际上,SACD采用了DVD光盘技术作为物理数据载体.复合光盘与兼容性1.复合光盘的数据结构复合盘完全后向兼容SACD格式可以识别复合光盘.该种复合光盘巧妙地将通常"红皮书"格式的CD内容组合到单独的4.7GB记录层上.这一概念是SACD格式与成熟的CD格式之间的基本连接方式.复合光盘包含了标准精度的CD层和高精度的SACD层,SACD层可以包含高达4.7GB的DSD数据,SACD层的逻辑结构相对简单,并且与CD内容层一样明了.在SACD 层中的增值数据区的使用是备选的,该区可以包含诸如歌词,视频图像和图片等内容.图4所示的是复合光盘的内容.2.复合光盘的物理结构复合光盘的内容从外观上看,SACD复合光盘与直径12cm,厚度1.2mm任何光盘没有什么区别.但是从内部来看,这种光盘是将两个0.6mm的数据记录层粘接在一起,其中一个记录层包含的是SACD数据,另外一层则包含的是CD数据.CD数据层是靠近光盘标签一侧,而SACD数据层位于光盘的中间.在拾取CD数据时,SACD层实际上是读取激光束检测不到的.包含在SACD复合盘中CD记录层中的数据是与"红皮书"CD标准完全兼容的,因此这种复合光盘可以在所有具备CD播放功能的机器上播放.3.复合光盘的粘接利用聚碳酸酯作为粘接材料,复合光盘的粘接处理过程与DVD5一样.但是如果使用环烯作为粘接材料,要想取得合适的粘接力,就需要对感光底层进行表面预处理.这一预处理过程可以在生产线上完成.4.检测设备与技术要求在生产复合光盘期间,可以采用与DVD类似标准的在线监测系统,同样要进行离线的参数检测.对于CD和SACD层的HF和伺服信号的测量,可以使用大多数测试设备生产厂家生产的商用SACD测试设备来进行.通常,这些信号的测量标准与DVD(SACD层)和CD(复合光盘的CD 层)一样.5.复合光盘的生产复合光盘的生产与DVD的生产类似,但也有一些差别.任何现有的DVD生产线都可以改造成SACD的生产线.所有塑质盘一般都会吸收潮湿环境中的水分,对于复合光盘而言,这种水分吸附现象只是比CD和DVD稍微严重一点.带有保护涂层的标签文字可以比激光透视一侧更能较好地阻止水分的侵入.必须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来避免潮湿环境下复合光盘发生卷曲.一般采用如下两种解决办法:一是使用不易吸收水分的材料来做记录层;二是增加正面涂层.真假SACD怕是怕这个东西: 把PCM母带提升取样率变成DSD母带...... 这就是dCS这个鸟人,做的母带数字提升器,能够把目前普遍留存的各种格式的数字母带, 提升到1bit2.8MHz的SACD格式,并且输出到SACD母带制作SACD,而不是重新使用DSD方式录制母带. 这个方法对付模拟母带倒还说的过去,因为能多少保留模拟录音的魅力,保护历史录音. 但是90年代初各大公司放弃模拟母带(原因多方面: PCM数字母带被认为超越模拟的音质, 数字被认为是先进的,还有模拟母带的存放寿命短,保养困难,难于编辑等等..) 造成大量珍贵历史录音的模拟母带湮灭,所以市面上留存的模拟带现在变成及其抢手的宝贝:复刻黑胶利润丰厚,限量版一再脱销,各大公司纷纷重新开始出版历史名盘. 翻制SACD和DVDA的两大阵营纷纷争夺模拟母带, 因为从模拟带上能够获得更多的音频细节和信息,才体现得出来新格式的优越性(轻易击败同母带下的CD格式).但是如果是PCM母带,源头已经固定在CD的水平左右(大多母带还是20bit的),有了dCS这样的一台机器(28000美金,一台普通高价功放的价钱而已),随便什么旧录音房都可以把老的PCM带改改给厂商送去SACD母版,而各大公司也巴不得大家把SACD当成CD替代品而不是发烧音乐媒体,这样手头的东西是PCM 改的还是DSD重新录的就没人计较了.普通消费者如何甄别选购呢?没有办法的....不知道原始母带是不是数字的,如果是,就是假的DSD.一个间接的办法是查阅一下这个录音有没有新出版的LP复刻,如果是三大复刻公司出品的,基本可以确定是模拟母带.美国的CLASSICS,英国的SIMPLY VINYL, 德国的SPEAKERS CORNERXRCD:XRCD也是为音响发烧友津津乐道的另一种可以出得好音质的CD唱片.XRCD和HDCD最大的不同就是:在重播XRCD版本的CD唱片不需要特殊的CD唱机和解码器,目前的CD重播设备均能重放XRCD版本的CD唱片.而且,那CD完美的16bit音频的音响效果都能够以最高的境界表现出来,因此受到发烧的极度欢迎.但有人称XRCD为"后CD时代"的"末代皇帝",主要是由于价格高昂,而且音质更好的DVD Audio和SACD已经出现,所以难以普及.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XRCD全称Extended Resolution Compact Disc,就是"扩展解析度CD",是由日本JVC公司开发研制出来的独家技术.使用JVC自身开发的K2数码界面系统,包括了Mastering设备,压片制造工序,硬件与理论等多方面成果,技术的主要重点是:加强母带录音处理及CD唱片的制作,其目的是让聆听者听到更高保真度和更好音质表现的录音效果.而且XRCD的录音处理技术均在目前的CD标准范围之内.但这就使得其在加工成本上有一个很大的提高,所以不论是JVC自己品牌出的XRCD,还是其他少数公司的重新刻录XRCD发烧碟,价格都很昂贵,普通发烧友无法张张都买,只能择其精品下手.事实上,也正是由于昂贵的因素,大多数唱片公司都难以支持XRCD,所以在市面上看到的XRCD品种实在寥寥无几.。
鉴别无损音乐文件真伪--auCDtect篇(简易教程)以往在没有真正ape/flac文件对比的情况下,大家鉴别无损音频格式的主要手段是看图谱和试听。
但有三方面的问题使我们在作精确鉴别时常常感到不安。
一方面,如果没有真正的做的很精细ape/flac文件图谱对比,仅通过观察图谱,我们很难以肉眼精确判断出320kbps mp3转换的APE文件真假(如果已经有真正的ape/flac又何必要对比);另一方面,如果通过试听来鉴别,每个人的听感又不一样,试设备也不同,因此试听鉴别的结果也因人而异。
那么“精确”和“标准统一”就是我们鉴别无损音频文件寻求目的。
现在“auCDtect”这个软件就是目前精确鉴别无损音频文件(ape/flac/wav等)最好软件。
为了方便大家使用,下面我就对该软件的选项设置和使用方法作简单介绍:-mS: 检测模式 S=[0......40], 默认为 8;0 - 检测速度最慢但最精确(推荐);40 - 检测速度最快但精确度相对下降;【软件使用方法】:1. 鉴定之前必须把所要鉴定的音频文件转换为wav格式。
2. 将auCDtect.exe和要鉴定的音频文件(先转成wav文件)放在同一个目录中(如测试所用目录:G:\auCDtect.exe)。
3. 然后转到dos界面(window2000/winxp可以打开“命令提示符”窗口),进入相应目录,如前面提到过的测试所用目录:G:\ 。
即:开始—→程序—→附件—→命令提示符比如我把auCDtect.exe放在G盘下,而要检测的WAV文件也放在G盘下,就这样输入 auCDtect.exe 1.wav(1是指第一个文件名,也可用其他文件名)回车就可以开始扫描了!还可以在auCDtect.exe 后面加参数-v -b等。
4. 要提高检测精度,也可在提示符后键入aucdtect -m0 *.wav,同样回车运行即可。
这个是CD的图这个是我转的320KMP3再转为再转换的WAV文件1. 经过测试这个软件能够较精确鉴定无损音频文件(ape/flac/wav等)是否是真正的无损的还是用mp3等有损音频格式转换的。
教你如何识别无损音乐的真伪
经常逛音乐论坛的朋友,想必肯定会碰到标注的是无损、320KMP3等等的音乐文件,但下载之后音质却不尽如人意,下面我介绍通过简单的几步来辨别真假无损及MP3:测试条件:系统:windows7 64位SP1
软件:FOOBAR2000 1.1、Cool Edit Pro
歌曲:渡口WAV 、MP3(渡口128kbps、渡口192kbps、渡口320kbps )。
MP3由【渡口.WAV】用FOOBAR2000通过设置不同的比特率转换而成。
下面简单介绍一下比特率及各种音频格式的比特率:
比特率是指将数字声音由模拟格式转化成数字格式的采样率,采样率越高,还原后的音质就越好。
作为一种数字音乐压缩效率的参考性指标,比特率表示单位时间(1秒)内传送的比特数bps(bit per second,位/秒)的速度。
通常使用kbps(通俗地讲就是每秒钟1000比特)作为单位。
cd中的数字音乐比特率为1411.2kbps(也就是记录1秒钟的cd音乐,需要1411.2×1024比特的数据),音乐文件的BIT RATE高是意味着在单位时间(1秒)内需要处理的数据量(BIT)多,也就是音乐文件的音质好的意思。
但是,BIT RATE高时文件大小变大,会占据很多的内存容量,音乐文件最常用的bit rate是128kbps,MP3文件可以使用的一般是8~320kbps,但不同MP3机在这方面支持的范围不一样,大部分的是32-256Kbps,这个指数当然是越广越好了,不过320Kbps是暂时最高等级了。
音频
800 bit/s –能够分辨的语音所需最低码率(需使用专用的FS-1015语音编解码器)
8 kbit/s —电话质量(使用语音编码)
32 kbit/s —MW (AM) 质量
96 kbit/s —FM 质量
128 - 160 kbit/s –相当好的质量,有时有明显差别
192 kbit/s —优良质量,偶尔有差别
224 - 320 kbit/s —高质量
32-500 kbit/s -- Ogg Vorbis 中使用的有损音频模式
500 kbit/s–1 Mbit/s —无损音频,格式为FLAC, WavPack或Monkey's Audio
1411.2 kbit/s —脉冲编码调制(PCM) 声音格式为光碟(CD)的数字音频5644.8 kbit/s —SACD使用的Direct Stream Digital格式
下面通过歌曲的频谱来比较无损音乐和MP3的区别:
WAV-1411kbps:
MP3-320kbps:
MP3-192kbps:
MP3-128kbps:
通过以上频谱我们不难看出:
WAV的频谱最饱满,整个窗口都填满,而且没有缺失。
MP3-320(高品质MP3)的频谱在20000HZ以上被整齐的切掉了,这是由它的比特率决定的,由于人耳对于20000HZ以上的高频基本是听不到了,因此MP3利用这个特点在不降低音质的情况下,减少采样率,以达到容量减小,音质不变的效果。
MP3-192在18000以上就切了,连带部份16000的也丢失,因此这个比特率的MP3在音质上会丢掉一部份高音元素。
MP3-128(普通MP3)在16000以上的全切了,高音部份缺失严重。
通过以上对比,相信大家对无损和频谱也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对于电脑硬件和音响硬件不足的朋友,可以通过查看频谱来识别无损歌曲的真伪。
以上个人观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