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的城市定位与在苏南的角色选择解析
- 格式:doc
- 大小:27.50 KB
- 文档页数:10
“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中常州的机遇与应对长江经济带是国家重点发展战略之一,旨在通过加强长江流域地区的发展,推动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
江苏省常州市作为长江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和产业基础,同时也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
本文将从“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中常州的机遇与应对进行探讨。
一、常州的机遇1.地理位置优势常州位于长江三角洲地区,地处长江经济带中段,紧邻上海、南京等大城市,交通十分便利。
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为常州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势,使其成为长江经济带的重要节点城市之一2.产业基础雄厚常州市的产业结构多元化,涵盖了机械制造、化工、轻工、电子信息等众多领域。
特别是在新材料、生物医药、电子信息等高新技术产业方面,常州已建立起了一定的产业基础和优势。
这为常州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政策支持为了推进长江经济带的发展,国家和江苏省也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支持措施,包括财政支持、税收优惠、产业引导等方面。
这些政策措施将为常州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持,助力常州在长江经济带中脱颖而出。
二、常州所面临的挑战1.需要加大创新驱动力度虽然常州的产业基础雄厚,但仍然存在着创新能力不足的问题。
要想在长江经济带中立于不败之地,常州需要加大创新驱动力度,提升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培育一批高新技术企业和优势产业。
2.环境污染问题严重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环境污染问题也在常州日益突出。
空气污染、水质污染等问题影响了常州的形象和发展。
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常州需要加大环保投入,加强环境治理,推动绿色发展。
3.人才短缺问题突出作为一个新兴的产业城市,常州迫切需要大量高素质人才的支撑。
然而,目前常州的人才储备不足,人才流失问题日益严重。
要想实现跨越式发展,常州需要加大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打造良好的人才环境。
三、应对策略1.大力推进产业升级为了应对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的机遇和挑战,常州需要大力推进产业升级,着力发展高端制造业和服务业。
常州概况简介市(江苏的吴文化地区)3200年左右文字记载的历史文化古城。
春秋末期(前547年)2500多年有准确纪年和确切地名的历史。
武进郑陆镇三皇庙村寺墩遗址,距今约4500期,出土的玉璧和玉琮为国家一级文物。
武进春秋淹城位于武进区中心城区,距今约3000年,春秋晚期。
西汉高祖五年(前202281年),改置589年)始有常州之称。
于1949年设市。
现辖金坛、溧阳两个县级市和天宁、武进、新北、钟楼、戚墅堰五个市辖区,以及两个新区------常州高新区和武进高新区;37个镇、25个街道办事处,807个行政村、323个居委会,总面积438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约500万。
境内名胜古迹众多,历史文化名人南无与常匹俦。
”陆游赞常:“儒风蔚然,为东南冠。
”自古以来,常州人杰地灵、崇文重教、名家辈出,市内名人居旧址众多。
从隋唐开科取士到清末,共出过9名状元,1546名进士。
60多名,目前有56名,在全国位列第4古代名人“东林八君子”清代“阳湖文派””况周颐;清代“常州画派””代“江左才子近现代名人“孟河医派”代表“辛亥革命”“爱国七””常州主要物产有:常州三宝景泰蓝掐丝工艺画、中国彩绒画、武进夏溪花木、金坛刻纸。
历史沿革延陵春秋时,吴王寿梦之子季札为避让王位躬耕于舜过山(今武进郑陆东);周灵王二十五年(公元前547年)吴王徐祭遂封季札于延陵。
延陵邑大约在今常州、武进、江阴、丹阳一带,是为常州历史上见诸文字最早的名称。
延陵先邑后县,其名相继沿用345年。
毗陵西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改延陵为毗陵。
毗陵之名从县治,到三国吴嘉禾三年(234年)置典农校尉屯田垦殖,到西晋大康二年(281年)建郡统县,相继沿用506年,其间,虽曾在王莽当政时改过毗坛,但时间很短前后仅14年,东汉建武元年时又复称毗陵。
毗陵为郡曾统辖丹徒、曲阿(丹阳)、武进、延陵、毗陵、暨阳(江阴)、无锡7县,是为江南大郡。
以毗陵命名的江南大驿一毗陵驿就设于此。
常州自然条件数据引言概述:常州位于中国江苏省中部,地处长江三角洲地区。
它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自然条件。
本文将详细介绍常州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地形地貌、水系和植被情况。
一、地理位置1.1 地理坐标:常州位于北纬31°47′至32°25′,东经119°33′至120°30′之间。
1.2 邻近城市:常州东临无锡市,西与镇江市接壤,南界苏州市,北界淮安市。
1.3 地理特点:常州地势东高西低,地形起伏不大,地势平整,属于长江三角洲平原。
二、气候特点2.1 气候类型:常州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
2.2 年平均气温:常州年平均气温约为15摄氏度。
2.3 降水情况:常州年降水量较为充沛,主要集中在夏季,气候湿润。
三、地形地貌3.1 地形特点:常州地势平整,地形起伏不大,主要以平原为主。
3.2 地质构造:常州地处长江三角洲地区,地质构造相对稳定。
3.3 地貌特点:常州地貌以平原、丘陵和水域为主,地势较为平缓。
四、水系4.1 主要水系:常州境内主要有长江、京杭大运河、太湖等水系。
4.2 水资源利用:常州充分利用水资源,发展水利工程,保障城市用水和农田灌溉。
4.3 水环境保护:常州注重水环境保护,加强水污染管理,提高水质。
五、植被情况5.1 森林覆盖率:常州森林覆盖率较高,有大面积的林地和绿化带。
5.2 植被类型:常州植被类型丰富多样,包括落叶阔叶林、针叶林和湿地植被等。
5.3 生态保护:常州注重生态保护,积极开展植树造林和生态修复工作,保护生物多样性。
结论:综上所述,常州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其地理位置优越,气候宜人,地形地貌平整,水系丰富,植被繁茂。
这些自然条件为常州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同时,常州也积极保护自然环境,致力于打造宜居宜业的城市。
常州简介常州,位于中国江苏省中部,是一座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的城市。
它坐落在长江和淮河之间,北临扬州,南依苏州,东临上海,西靠南京,是连接长江三角洲经济区和沿海开放型经济试验区的重要节点城市。
常州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200年左右的新石器时代,这里的出土文物表明早在那个时期,常州就已经有人类聚居。
据史书记载,常州的名字最早可以追溯到东汉时期,当时的名称为“常山”。
随着时代的变迁,常州经历了多个朝代的更替,成为了一个文化底蕴极深的城市。
常州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文化遗产。
这里有着美丽的水乡风光,著名的古运河穿城而过,给人一种宁静和悠闲的感觉。
在这片土地上,有很多闻名于世的名胜古迹,如中国四大名园之一的世界文化遗产拙政园,被誉为“石头艺术的精华”。
此外,还有清代乾隆皇帝曾赞誉为“天下第一泉”、号称“千泉之城”的天目湖,它的湖光山色与文化底蕴相得益彰。
在文化方面,常州也有着丰富的历史遗产和传统艺术。
常州的梅花文化历史悠久,以其古朴雅致的风格闻名于世。
梅花是常州市的市花,并被视为中国传统文化的象征之一。
常州还是中国木雕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木雕艺术独特精湛,常州木雕被誉为“东方之花”。
除了自然景观和人文景点外,常州还是一座经济发达的城市。
近年来,常州的经济不断发展壮大,成为中国东部沿海地区的制造业中心之一。
常州拥有完善的交通网络,方便了货物和人员的流动,吸引了众多国内外企业的投资。
汽车、电子、机械、化工等行业在常州都有着较为完善的产业链。
常州还是一座教育资源丰富的城市。
这里拥有多所高校和科研机构,为培养各类人才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江苏科技大学、常州大学等高校在国内外享有较高的声誉,吸引了不少学生前来深造。
总之,常州是一座有着悠久历史和独特文化的城市。
它的美丽自然风光和丰富的文化遗产吸引了无数的游客。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教育资源的丰富,常州必将迎来更加美好的未来。
常州市产业结构特征及主导产业选择条件分析常州市位于中国江苏省中部,是一座以制造业为主导的城市。
在产业结构特征方面,常州市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制造业占主导地位:常州市的产业结构以制造业为主导,尤其是装备制造业、电子信息产业和化工产业等。
这些产业链完整,技术含量较高,对于市区和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2.企业规模较小:常州市的制造业企业规模较小,以民营和私营企业为主,而大型企业较少。
这一产业结构特征既反映了常州市制造业发展起步较晚的实际情况,也体现了常州市逐步加强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导向和实践探索。
3.产业协同发展:常州市的产业结构呈现出一定的协同发展特征。
例如,常州市的装备制造业与机械制造、汽车制造、新能源汽车等相关产业链相连,形成了完整的装备制造产业集群。
这种产业协同发展有助于提升常州市的产业竞争力和创新能力。
在选择主导产业时,应考虑以下条件:1.基础条件:主导产业选择应考虑地区的自然资源、区位资源、交通网络、人力资源等基础条件。
常州市具有交通便利、地理位置优越的优势,可以发展依托水运和陆路交通的产业,如物流、仓储、交通设备制造等。
2.产业链优势:常州市在装备制造、电子信息和化工等产业链上有较好的基础,可以选择这些领域作为主导产业,进一步提升技术水平和产业附加值。
3.产业发展潜力:主导产业应具备良好的发展前景和潜力,需要考虑市场需求、技术创新、政策支持等因素。
例如,在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新材料等领域具有较好发展前景,而此类领域又与常州市的产业链有较好的衔接,是选择主导产业的优选方向。
4.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主导产业的选择还应考虑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因素。
近年来,常州市加大了对环境保护的力度,因此,应尽量选择清洁生产、低碳产业和循环经济相关领域作为主导产业,以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总之,常州市的产业结构特征以制造业为主导,应选择与现有产业链衔接紧密、具备良好发展前景和潜力的产业作为主导产业,同时注重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常州自然条件数据引言概述:常州市位于中国江苏省中部,地理坐标为北纬31°14′-32°02′,东经119°33′-120°30′。
该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自然条件,为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本文将详细介绍常州市的自然条件数据,包括地理位置、气候特点、地形地貌、水资源和植被分布等五个方面。
一、地理位置1.1 地理坐标:常州市位于江苏省中部,北纬31°14′-32°02′,东经119°33′-120°30′。
1.2 周边环境:常州市东临扬州市,南接无锡市,西连南京市,北界淮安市,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
1.3 面积和边界:常州市总面积4385.71平方公里,东西最长约144.4公里,南北最宽约110.7公里,边界线长约418.4公里。
二、气候特点2.1 气候类型:常州市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温暖湿润。
2.2 年平均气温:常州市年平均气温约为15摄氏度,夏季炎热潮湿,冬季寒冷湿润。
2.3 年降水量:常州市年降水量约为1050毫米,主要集中在夏季和秋季,降水充沛。
三、地形地貌3.1 地势特点:常州市地势相对平坦,以江河湖泊和平原为主,地势逐渐向东南倾斜。
3.2 主要地貌类型:常州市地貌类型主要包括平原、丘陵和湖泊,其中平原面积最大,湖泊较为集中。
3.3 地质构造:常州市地质构造复杂,以河流冲积平原和湖泊沉积为主,地质资源丰富。
四、水资源4.1 水系分布:常州市水系发达,主要河流有长江、淮河等,湖泊有太湖、洪泽湖等。
4.2 水质情况:常州市水质较好,水源地保护工作得到重视,水质监测体系健全。
4.3 水资源利用:常州市积极开展水资源管理和保护工作,加大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力度,提高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能力。
五、植被分布5.1 森林覆盖率:常州市森林覆盖率较高,约为35.6%,森林资源丰富。
5.2 植被类型:常州市主要植被类型包括落叶阔叶林、针叶林和湿地植被等,植被多样性较高。
常州市商业报告市场调研报告【常州市商业报告市场调研报告】一、引言作为江苏省的一个重要城市,常州市一直以来都是中国商业发展的重要节点之一。
为了深入了解常州市的商业现状和市场趋势,我们进行了一次全面而详尽的市场调研。
本报告将从常州市的商业环境、消费趋势、竞争格局以及未来发展方向等方面进行分析和总结。
二、常州市的商业环境1. 地理位置:常州市位于江苏省中部,地处长三角经济区,紧邻上海、南京等一线城市,地理位置优越。
2. 经济实力:常州市经济发达,以制造业为主导,拥有多家知名企业和工业园区,对商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3. 政策扶持:作为省辖市,常州市政府对商业发展非常重视,通过一系列的扶持政策和优惠措施,吸引了众多商业企业前来投资。
三、消费趋势分析1. 高端消费崛起:随着城市发展和人民收入提高,常州市消费者对高品质和高端产品的需求逐渐增加。
高端品牌的进驻和高端消费场所的兴起成为一种趋势。
2. 家庭消费占比上升:常州市的家庭消费占比持续上升,人们更注重家庭生活质量,愿意为家庭消费提供更多的支出。
因此,家居家电、家庭服务等细分领域的商业市场潜力巨大。
3. 互联网消费持续升温:随着网络技术的普及,互联网消费在常州市呈现出持续增长的趋势。
网购、移动支付等新兴业态逐渐成为常州市消费者的主要消费方式。
四、竞争格局分析1. 传统零售业面临压力:随着互联网的兴起,传统零售业在常州市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巨大压力。
许多传统商家面临着转型升级的挑战,需要通过创新和改革来应对市场竞争。
2. 电子商务崛起:在互联网消费升温的背景下,电子商务在常州市迅速崛起。
各大电商平台纷纷进入常州市场,增加了市场竞争的强度。
3. 创新企业表现出色:在常州市的商业领域,许多创新型企业表现出色。
它们通过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的创新,打破传统市场格局,将市场竞争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
五、未来发展方向展望1. 便捷化服务将成为主导:未来,常州市商业发展的主导方向将会是便捷化服务。
常州市简介常州别名龙城,是江苏省13个省辖市之一。
常州位于江苏省南部,长江三角洲的中心,市区北临长江,南濒太湖,沪宁铁路、沪宁高速公路、312国道、京杭大运河穿境而过。
常州与上海、南京两大都市等距相望,与苏州、无锡联袂成片,构成了苏锡常都市圈。
全市水网纵横交织,连江通海,是江南著名的鱼米之乡。
全市总面积4385平方公里,总人口358.7万人,常住人口440.7万人。
常州距今已2500余年历史,古称延陵、毗陵、晋陵、兰陵,隋文帝时定名为常州。
自西晋起,常州始终是郡治和府治所在地,向有“三吴重镇,八邑之都”之誉。
常州的手工艺品“宫梳名篦”驰名中外,早在本世纪初,就获得巴拿马博览会金奖。
今天的常州是一座充满现代气息、经济较发达的新兴工业城市,常州工业以机电为主体,现拥有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新能源及环保、新材料和生物医药等五大支柱产业和电子信息设备制造及软件、生物医药及精细化工、新型材料等三大新兴产业,是国内中小功率柴油机、电子信息设备、高速内燃机车、牛仔布等产品的重要生产基地,拥有常柴、东风、新科、常发、华鹏、黑牡丹等中国驰名商标和50多个江苏名牌产品。
常州先后建立了1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9个省级开发区,以全面推进现代制造业基地的建设。
目前,在常州投资的国家和地区已达73个,世界知名跨国公司如美国通用电气公司(GE)、日本东芝、富士通、韩国现代等50多家已在常州投资落户,这些大项目的建成及投产极大地推动了常州市相关产业的发展和壮大。
2008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202.2亿元,增长12.4%,三次产业比重结构为3.1:58.9:38.0。
全市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GDP达到50283元,按现行汇率折算超过7000美元。
实现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85.2亿元,增长17.2%。
规模以上工业全年完成产值5200.1亿元,增长22.2%,其中,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新能源及环保、新材料和生物医药等五大主导产业的规模以上企业完成产值2973.5亿元,增长22.8%。
常州自然条件数据引言概述:常州是江苏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长江三角洲经济区的核心位置,是长江中下游地区的重要城市之一。
常州的自然条件十分优越,拥有丰富的资源和优美的环境。
本文将从地理位置、气候特点、水资源、土壤情况和植被状况五个方面介绍常州的自然条件数据。
一、地理位置:1.1 常州位于江苏省中部,东临无锡,西靠镇江,南接苏州,北临淮安,地处长江三角洲地区。
1.2 常州地势平整,大部份为平原,仅有少量山地,整体地形起伏较小。
1.3 常州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气候宜人。
二、气候特点:2.1 常州气候温和湿润,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春秋交替明显。
2.2 年平均气温约为15℃,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约为28℃,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约为2℃。
2.3 年降水量约为1000毫米,主要集中在夏季,冬季降水较少。
三、水资源:3.1 常州境内水系发达,有长江、京杭大运河、淮河等重要河流贯通市区。
3.2 常州拥有丰富的地下水资源,地下水位较浅,水质优良。
3.3 常州市政府致力于水资源的保护和管理,确保城市用水安全。
四、土壤情况:4.1 常州土壤类型多样,主要有沙质土壤、壤土和湿地土壤。
4.2 常州农田肥沃,适宜农作物种植,是江苏省的重要农业基地之一。
4.3 常州市政府加大土壤保护力度,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保障粮食安全。
五、植被状况:5.1 常州市绿化率较高,城市内绿树成荫,花团锦簇。
5.2 常州拥有多个公园和湿地保护区,保护植被多样性。
5.3 常州市政府大力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生态城市,提升居民生活品质。
结语:常州作为一个具有优越自然条件的城市,不仅拥有丰富的资源和优美的环境,还致力于保护和管理这些自然条件,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
希翼未来常州能够继续保持良好的自然条件,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常州(江苏省地级市)常州江苏省地级市共4个含义江苏省地级市《常州》编委会编著的图书蓟县下营镇常州村⽇本古分国之⼀收起常州,是江苏省地级市,地处江南、长江三⾓洲中⼼地带,是长江三⾓洲地区中⼼城市之⼀、先进制造业基地和⽂化旅游名城[1],江苏长江经济带重要组成部分,与苏州、⽆锡构成苏锡常都市圈。
[2]截⾄2015年,常州辖天宁区、钟楼区、新北区、武进区、⾦坛区五个市辖区和溧阳市⼀个县级市,21个街道办事处、37个镇、807个⾏政村、323个居委会,总⾯积4385平⽅公⾥。
常州是⼀座有3200多年历史的历史⽂化名城[3],曾有过延陵、毗陵、晋陵、南兰陵、武进等名称,隋⽂帝开皇九年(589年)始改常州,于1949年设市。
[2]中国⼤运河常州段⼊选世界遗产名录。
常州是长江⽂明和吴⽂化的发源地之⼀,也是南朝齐梁故⾥,被称为“中吴要辅”。
[4]常州境内风景名胜、历史古迹较多,有中华恐龙园、嬉戏⾕、春秋淹城等主题公园和天⽬湖、南⼭、太湖湾、滆湖等⾃然风景区。
[2]常州⼈属江浙民系,使⽤吴语。
常州有季札、展昭、陈济、吴稚晖等历史名⼈,主要特产有萝⼘⼲、⼤⿇糕、野⼭笋等。
[2]2018年12⽉6⽇,常州市⼊选“中国⼤陆最佳地级城市30强”,排第4名。
中⽂名常州⾯积4385平⽅公⾥外⽂名Changzhou City⼈⼝数量473.6万⼈(2019年常住⼈⼝)[5]别名毗陵、武进、中吴、龙城等⾏政区类别地级市地区⽣产总值7400.9亿元(2019年)[5]国家/地区华东地区下辖地区5个区、1个县级市政府驻地新北区龙城⼤道1280号电话区号(+86)0519邮政编码213000著名景点陈渡草堂、天宁寺、舣⾈亭、西太湖、环球动漫嬉戏⾕、恐龙园地理位置长江下游南岸,江苏省南部机场常州奔⽜国际机场⽓候类型亚热带季风⽓候⽕车站常州站、常州北站、戚墅堰站⽅⾔吴语-太湖⽚-毗陵⼩⽚-常州话市树⼴⽟兰车牌代码苏D市花⽉季花⾏政代码320400⾼等院校常州⼤学、常州⼯学院历代名⼈季⼦、萧道成、盛宣怀、周璇等市委书记齐家滨民间⼯艺龙城三宝,汉画砖刻屏,根雕坐标北纬31°09′-32°04′、东经119°08′-120°12′市长陈⾦虎更多90%的⼈还看了常州⼯作常州房价常州最新招聘常州⼆⼿房历史沿⾰圩墩新⽯器遗址出⼟的⽂物常州为新⽯器时代村落遗址距今已有6000余年,有马家浜⽂化与崧泽⽂化叠压地层。
常州有发展前景吗作为江苏省一座重要的中心城市,常州享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资源,具备较好的发展前景。
以下将从经济、文化、交通等方面来分析常州的发展前景。
首先,常州市经济发展迅速,经济总量不断增长。
作为苏中地区的经济中心城市,常州拥有多个优势产业,如汽车、新能源、高新技术等。
常州已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产业体系,吸引了包括国内外知名企业在内的大量投资。
随着常州市的不断发展,其经济地位和影响力也在不断提升。
其次,常州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和优秀的教育资源,为城市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常州是一个历史文化名城,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底蕴。
这些文化资源和历史遗迹是城市旅游经济的重要支柱,也能够吸引更多的人才和资金流入。
此外,常州还拥有一批优秀的高校和科研院所,为城市的创新和科技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再者,常州的交通发达,地理位置优越。
常州毗邻上海、南京等一线城市,处于沪宁杭高速铁路和沿江高速铁路两条重要交通干线上,交通便利。
这种区位优势意味着常州可以更加方便地与其他城市进行交流和合作,吸引更多的资源和人才流入。
此外,常州市政府通过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和措施,鼓励企业创新和发展。
例如,为吸引高新技术企业入驻,常州市提供了多种扶持措施,包括税收优惠、资金补贴等。
这些政策的出台将为企业发展提供更多的支持和便利,进一步推动常州的经济发展。
然而,常州市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例如,环境保护和城市规划等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需要进一步加强。
此外,随着常州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面临的生态环境压力也加大,需要更加注重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常州作为江苏省的中心城市,具备了良好的发展前景。
在政府的支持和优惠政策的推动下,常州的经济、文化和交通等方面将进一步发展壮大。
同时,常州也还需要进一步解决环境保护和城市规划等问题,才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
常州自然条件数据常州市位于中国江苏省中部,地理坐标为北纬31°47′-32°33′,东经119°16′-120°26′。
下面是常州市的自然条件数据:1. 地理位置常州市位于长江三角洲中部,东临上海,南接杭州,西临南京,北濒长江。
总面积4388.42平方公里。
2. 地形地貌常州市地势西高东低,整体呈现出由西北向东南倾斜的趋势。
境内地貌类型主要有丘陵、平原和水域。
西北部为丘陵地带,东南部为平原区域。
常州市境内有丰富的水系,包括长江、京杭大运河等。
3. 气候常州市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
夏季炎热潮湿,冬季寒冷干燥。
年平均气温为15.5℃,年降水量约为1085毫米。
4. 植被常州市境内植被种类繁多,主要有落叶阔叶林、针叶林、湿地植被等。
常见的植物有松树、柏树、柳树、竹子等。
5. 动物资源常州市拥有丰富的动物资源,包括陆生动物和水生动物。
陆生动物有麋鹿、野猪、狍子、松鼠等,水生动物有鲤鱼、鲢鱼、鳙鱼等。
6. 土壤类型常州市土壤类型多样,主要包括黄土、沙土、黏土等。
其中黄土土壤肥沃,适宜农作物生长。
7. 水资源常州市拥有丰富的水资源,包括江河、湖泊和水库。
其中最重要的是长江,为常州市提供了丰富的水源。
8. 矿产资源常州市矿产资源较为丰富,主要有煤炭、石灰石、石英砂等。
这些矿产资源对于常州市的建设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9. 自然灾害常州市往往受到台风、洪涝、旱灾等自然灾害的影响。
为了减少自然灾害的损失,常州市加强了防灾减灾工作,建立了完善的防灾体系。
以上是常州市的自然条件数据,这些数据可以匡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常州市的自然环境和资源情况,为常州市的发展和规划提供参考依据。
常州市经济发展中的投资优势与机会常州市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市,位于江苏省中部地区,是“长江三角洲”经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该市交通便捷、工业发达,历经数十年的开发与建设,已经成为中国优秀的经济中心城市之一。
作为中心城市,常州市的经济发展优势和机会不容忽视。
一、常州市的投资优势1.地理位置优越常州市处于长江三角洲地区,毗邻上海、南京、苏州等城市。
其交通枢纽的便利,让常州市成为了一个区位优势突出的城市。
高速公路、铁路、水路、航空四通八达,吸引了大量的投资者前来落户。
2.资源丰富常州市拥有丰富的经济资源和自然资源。
城市发达的制造业、绿色的生态资源以及丰富的文化优势,都是吸引外来投资的要素。
3.人才优势常州市的人口数量众多,人口素质较高,城市教育体系完善,培养了大批的专业技术人才和速成型人才。
同时,城市营商环境优越,政府对人才的关注程度也很高,让人才爱上了这座城市。
二、常州市的投资机会1.先进制造业常州市作为江苏省新型工业化先导区,制造业始终是这个城市最核心的产业之一。
特别是在高端装备制造领域,常州市的发展空间非常巨大。
常州市现已形成集微电子、新能源汽车、机器人制造、新材料等为一体的制造业生态体系,这些产业的发展将为投资者带来极大的机遇。
2.文化旅游常州市是中华文明名城,这里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也独具魅力的自然景观。
随着旅游业的蓬勃发展,众多投资机会已经呼之欲出。
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必将成为常州经济发展的新动力,同时也为投资者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3.科技创新常州市一直铭记创新是引领发展的关键。
常州现拥有丰富的高新技术产业,该市拥有苏州中科天下科技城、常州经济开发区等一批创新基地。
这些开放型的科技研究地区,是用于促进产业升级和技术创新的沃土。
未来,常州市将更加注重高新技术产业和制造业的融合发展,这也将在未来形成极大的投资机遇。
结语截至目前,常州市已经成为了全国重要的制造业中心和创新型科技城市。
在未来的发展中,本市将继续发挥其比较优势,更加优化自身的资源和环境,作为具有广泛投资前景的经济发展城市。
区域经济学生姓名学号院(系)城市与环境学院专业地理科学题目常州的区域优势及其对区域产业结构的影响2010 年 6 月摘要:常州地处江苏省南部、长江下游平原,东濒太湖,与上海、苏州、无锡相邻,距上海163公里,西与南京、镇江接壤,距南京103公里,除西部部分丘陵外,其余均为平原。
在分析了常州区域优势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其对区域产业结构的影响。
1 区位优势常州位于美丽富饶的长三角地区,与上海、南京两大都市相望,有着十分优越的区位条件和便捷的水陆空交通条件。
1.1自然优势1.1.1自然条件常州位于江苏省南部,属于长江下游地区,北靠长江,南临太湖,濒临东海,属于北亚热带海洋性气候,常年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
常州春末夏初时多有梅雨发生,夏季炎热多雨,最高气温度常达35℃以上,冬季空气湿润,气候阴冷。
1.1.2 自然资源农业资源优势常州素有江南“鱼米之乡”的美称,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发展水平一直居全国前列。
[1]常州宽广的平原圩区,土壤肥沃,河网密布,热量丰富,雨水充沛,光照充足,适宜植物、动物生长。
1995年全境有可耕地面积366.9万亩,人均耕地1.1亩,是国家商品粮基地之一。
山区丘陵资源丰富,物产繁茂。
常州还是全国重要的产茶区,金坛的茅山青峰、茅麓旗枪、方麓雀舌和雨花、银芽、红碎一号,溧阳的水西翠柏、南山寿眉、竹箦碧螺春等茶名闻全国,畅销国内外,金坛茅麓茶场还被定为国家级茶叶良种繁育场。
工业资源优势山地构成的岩石,主要是石英砂岩、页岩、砾岩,其次为大理岩、花岗岩、玄武岩等,都是良好的建筑材料。
境内有小煤矿分布,如武进的卜弋、厚余煤矿,金坛的儒林、茅山煤矿,溧阳的上黄、竹箦煤矿。
溧阳境内有少量的铁、铜、锰等矿产。
旅游资源优势常州旅游资源丰富,孟城的斧劈石,棱角分明,有白色、黄色纹路,以其制作盆景,具有雄、秀、险之天然美,被誉为“孟河独秀”。
丘陵山区的峰峦、怪石、奇洞,也为常州带来了秀丽的风光。
青龙山的青龙、白虎两洞,怪石嶙峋,千姿百态;伍员山有“伍牙飞翠”之美称;茅山的三宫五观、九峰三十六洞更为这闻名遐迩的道教圣地增添了神秘的色彩。
常州介绍导游词考试必备前言常州作为江苏省的一个重要城市,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是一个旅游胜地。
为了帮助导游考生能够更好地介绍常州,本文将详细介绍常州的背景、景点以及美食,希望对考试有所帮助。
常州的背景常州位于江苏省中部,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地理优势。
常州的历史可以追溯到3000多年前的夏朝,距今已有3000多年历史。
常州在地理位置上处于太湖流域,是江南水乡的代表性城市。
经济上,常州是江苏省的经济重镇,工业和服务业发展迅速。
常州的景点1.维扬古运河维扬古运河是中国境内保存得最为完整的古代运河,也是世界文化遗产之一。
维扬古运河贯穿了江苏省,连接了扬州、镇江、常州等城市,为当时的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很大贡献。
2.孟连广场孟连广场是以“诚信、责任、团结、自立、创新、传承”为主题的文化广场,也是常州市的标志性景点之一。
广场上有一尊高36米的青铜孟连雕塑,寓意着“太湖出孟连,百川归大海”的寓意。
3.天宁寺天宁寺是常州市历史最为悠久的佛教寺院之一。
建成于公元506年,距今已经有1500多年的历史。
天宁寺是一座极具建筑艺术价值的寺院,寺内的文物珍贵,是了解江苏佛教文化的重要地方。
4.红梅公园红梅公园是常州市的城市公园之一,以红梅花为主题,是常州市的标志性景点之一。
公园内有众多品种的红梅花,景色十分优美。
常州的美食1.米其林美食常州是中国第二个米其林明星城市,有多家米其林餐厅,代表了中国餐饮业的高水平。
在常州旅游时,游客不妨一试其中的餐饮。
2.钟楼糕团钟楼糕团是常州特色的传统糕点,制作技艺精湛,味道十分独特。
这种小巧的糕点以商贸繁荣的钟楼为名,是常州的知名特产之一。
3.金牛汤包金牛汤包是常州的又一特色美食,味道鲜美,口感绵密。
汤包里面有鲜肉,以及鲜汤状的汤汁,是常州餐饮文化的重要代表。
结语常州作为一个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和美食,是一座值得游玩和品尝的城市。
希望本文对于常州的介绍能够帮助到导游考生,并带给读者一份关于常州的了解。
介绍常州的作文篇一:介绍常州常州位于江苏省南部,长江三角洲的中心。
它北倚长江、东频太湖,与上海、南京等距相望。
沪宁铁路、沪宁高速公路、京杭大运河均穿城而过。
常州民航站现拥有飞往广州、深圳、厦门、北京、重庆、成都、青岛、烟台、沈陽、西安等大中城市的二十多条航线。
常州现辖武进、金坛、溧陽三市,全市总面积4375平方公里,人口380万,其中市区面积283。
5平方公里,人口近百万。
常州地十一黄金周畅快出游户外-最美骑行风景线主题公园全攻略聚焦国内知名企业处中纬度,离海较近,属北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区,气候温和湿润。
常州,别称“龙城“,是一座具有2500多年历史的文化古城。
早在春秋547年,吴王寿梦之子季札受封此地,建邑立邦,始称延陵。
自西晋起,迄今的1700余年间,常州始终是郡治或府治的所在地,为苏南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之一,向有“三吴重镇、八邑名都“之誉。
常州人文荟萃,英才辈出。
随历史之沿革,各朝代均有名士大家出其左右,留芳后世。
从隋唐开科举至清末,常武地区共出过进士1546人,其中状元9名,榜眼8名,探花12名。
出任宰相15名,尚书26名,侍郎17名,都御史、总督、巡抚25名。
南朝齐、梁时代出过萧道成、萧衍等15个皇帝。
延至清代,常州文风炽盛,涌现了有全国影响的学派群体。
以恽南田为代表?quot;常州画派“,以庄存、刘逢禄为代表的“今文经学派“,以恽敬为代表的“陽湖文派“,张惠言为代表的“常州词派“,马培之,丁甘仁为代表的“孟河医派“等等。
近现代以来,革命家“常州三杰“瞿秋白、张太雷、恽代英,爱国七君子李公朴、史良,语言学家赵元任,科学家华罗庚、吴阶平,书画大师刘海粟、艺术家谢稚柳、根艺宗师屠一道等等,均在常州史册上,留下了恢弘的篇章。
“天下名士有部落,东南无与常匹俦“,清代大诗人龚自珍的这一句吟咏,是对常州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绝佳赞叹。
几千年的文明史为常州留下了众多的名胜古迹,也吸引了帝王将相和文人墨客来此观光旅游,特别是清代康熙、乾隆二帝六次南巡必游常州,北宋大文豪苏东坡更是11次回游常州并终老于此。
第13卷第5期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V01.13,No 5 2塑!生!!旦 !Q!B!i』!△;!!!Ⅸ型墅生! 坐!:型!常州的城市定位与在苏南的角色选择李享章(江苏技术师范学院经济管理学院.江苏常州213001摘要:常州应该定位为长三角沪宁发展轴上的“中继性”区域中心城市,其基本功能是“承接传递,汇集整台”。
根据“中继性”区域中心城市的定位,常州应是增强苏南经济内生性的根据地、长三角现代服务业的服务区和长三角科技创新与产业化的孵化园。
关键词:城市定位;“中继性”区域中心城市;角色选择中国分娄号:F290文献标识码:h国际制造业的转移和外商直接投资的大规模利用,带来苏南地区城市竞争格局大的变化,一度与苏州、无锡齐名的常州明显落伍。
“苏锡常”城市圈变为“苏锡无常”的尴尬事实意味着,常州与苏州、无锡的差距已不是发展速度的差距。
从新的视角认识城市的竞争环境,通过科学的城市定位发现自己的核心价值,明确常州在苏南的竞争角色选择,是常州面临的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一、常州市城市定位的优势基础与现实选择在全球化的城市竞争格局中,城市的地位和功能归根到底是由城市的多种要素环境状况决定的。
常州市城市定位的优势基础是:1.自然基础常州位于长三角平原环太湖城市圈西侧,气候温和,水阿密布,耕地肥沃,自然条件优越。
地处长三角的中心,又处沪宁都市带的中段,同时享受上海、南京两个超大城市的辐射,区位优势十分突出。
常州市区北临长江,南濒太湖,京杭大运河穿城而过,是长三角唯一同时临江、濒湖和拥河的城市,连江通海,水资源优势十分明显。
2.经济基础常州在全国200个地级城市中综合实力排名十位左右,进人“中国城市综合实力50强”;综合竞争力排名在第二十位左右,在综合增长率、综合生产率、综合就业机会、综合市场占有率、综合人均收入等构成城市综合竞争力的几个主要方面,位居前10—30位。
在企业管理竞争力、制度竞争力等方面进人前十名。
2005年,全市生产总值达1300亿,财政收入达220亿元.人均生产总值4500美元。
3.交通基础常卅I位于沪宁铁路、沪宁高速公路中段,京杭运河、新长铁路、锡宜高速、宁杭高速及在建的常宁高速、扬溧高速、宁杭铁路穿境而过。
拥有民航常州机场和长江常州港,水、陆、空线路齐备,交通条件便捷。
4.工业基础常州制造业历史悠久,是全国乡镇工业最早崛起的地区,工业基础积淀厚实,已形成了以机械、纺织、化工、冶金和电子等产业为支柱的较完整的工业体系。
制造业集聚度较强,经济体系健全程度较高,拥有较成熟的制造业配套产业。
2005年收稿日期:2007-08—31;修回日期:2007—10—10作者简介:李享章(1955一,男,湖北武汉人.江苏技术师范学院经济管理学院教授,经济学硕士。
研究方向:民营经济与企业战略。
万方数据第5期李享章:常州的城市定位与在苏南的角色选择 25常州冶金装备类产品占全国市场的36%,输变电装备类产品占全国的23%,铁路机车装备类产品占全国的28%。
70多只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和综合效益指标居全国同行前五名。
5.科教文化基础常州有着2500年的历史积沉,别称龙城,历史文化底蕴深厚。
教育体系较为发达,尤其是职业教育体系一直居全国前列,劳动力素质较高,常州大学城作为全新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基地,每年向长三角地区输送熟练技术人才2万名,毕业生 100%签订就业合同,一次性就业率达到98%以上,被称为长三角“银领摇篮”。
常州的城市定位问题,一直为地方政府所重视,为社会各界广泛关注。
在对常州城市定位已有讨论和思考基础上,根据以上优势基础,常州市“十一五”规划中明确将常州定位为“区域经济中心城市、现代制造业基地和文化旅游名城”。
这~定位站在经济全球化和长三角的视角,立足于常州在苏南地区经济发展的现实基础,较为清晰的勾勒出常州在长三角中的经济文化地位,对常州在苏南地区竞争角色的选择和战略措施的制定有着积极的引导作用。
但从科学的城市定位要求看, 这一定位的准确性、独特性仍有商榷之处。
将常州定位为长三角区域经济中心城市,常州有这个经济实力吗?作为区域经济中心城市的聚集力和辐射力来自哪里?成为现代制造业基地是长三角大部分城市的共同选择,常州应具备与苏州、无锡等其他城市哪些不同的产业特色才能铸就自己的竞争优势?2006年常州旅游的年营销额突破100亿, 超越了有山有水的南通、镇江和扬州,但构成常州文化旅游名城稳定基础的旅游主题是什么?因此, 常州的这一城市定位还有进~步探讨和研究的必要。
一般而言,城市定位包括城市的产业定位、功能定位和空间定位三个方面的内容,其中,城市功能定位是核心,城市产业定位是基础【】】。
本文拟着重从城市功能定位角度对这一问题进行探讨。
二、常州应该是沪宁发展轴上的“中继。
眭”区域中心城市从城市定位的现实基础看,常州成为区域性中心城市是有基础。
但应该如何界定常州区域中心城市的范围?如何定义常州区域中心城市的功能?1.常州“长三角区域经济中心城市”基本定位的反思区域中心城市是经济区域中经济发达、功能完善、能够周边区域经济发展的行政社会组织和经济组织的统一体,是经济上地位重要、政治和文化生活中起关键作用的城市。
区域中心城市不是自封,靠的是经济实力。
从常州的经济地位和发展实力看,将常州定位为长三角的区域中心城市缺乏现实基础。
目前长三角16个城市已形成五个经济实力层次,苏州GDP超过4000亿,工业总产值接近万亿大关,居一城(上海之下,众城之上的地位;CDP超过2000亿,工业总产值超过5000亿的无锡与杭州、宁波、南京几个副省级城市同居第三层次。
常州只能与曾不屑一顾的苏中城市和浙江绍兴、台州、嘉兴为伍,仅为第四层次城市。
近几年第五层次的南通、扬州的崛起,镇江的增速发展,使得常州处于“先锋绝尘,追兵渐近”的逼人境地。
在这种情况下,仅凭地理区域中心的条件常州要成为长三角的中心城市显然不现实,很难被其他城市认同。
从目前关于常州成为区域经济中心城市的论证看,一是位居长三角轴心和地处沪宁都市带中段的区位优势;二是多条水陆交通线穿市而过的交通条件;三是常州城区行政区划“一体两翼”的改革措施,并没能提供令人信服的常州具备或即将具备集聚能力与辐射能力的依据。
其实从交通条件看,无锡比常州更为优越,因而无锡明确提出要建成“区域性交通枢纽城市”. 而常州却无这种底气。
高速公路网络的建设使常州由原来的沪宁水陆中转枢纽蜕变为中间过站。
常州是江苏沿江8市中唯一没有长江大桥的城市.江阴、润扬、苏通等长江大桥使常州承南启北的地位几近丧失,即使常泰通道立项,其作用也大打折扣。
常州虽然揽江拥湖,但“江”只占江苏沿江岸线的1.8%.在江苏沿江8个城市中最少;“湖”也是只占太湖一角。
常州“一体两翼”中的金坛、溧阳两个副中心,与周边乡镇的经济关联度较弱,未能发挥其城市辐射作用t21。
城市定位的关键具有独特性,城市定位依据的独特优势要素必须现实可靠,否则会使城市定位失去现实价值。
“区域经济中心城市”的定位,全万方数据26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第13卷国从省会城市到县级城市有众多城市提出,其功能的界定含糊杂乱。
长三角也有多个城市的城市定位与常州相似,譬如无锡、南通都定位为长三角都市经济圈的副中心城市。
这意味常州的区域经济中心城市的定位既未被其他城市认同,也反映了常州的这种定位无独挣陛可言。
2.常州区位地理优势价值的重新认识与区域中心城市功能的再定义根据以上分析,我们应该重新认识常州区位地理优势的价值,应该重新定义常州区域中心城市的功能。
长三角地区以上海为核心、以沪宁杭都市连绵区为腹地的空间结构意味着.长三角经济发展的动力机制是扇状放射型而非中心辐射型。
长三角各城市都是通过建立与上海的联系通道来提升自己的区位优势和谋求发展的动力源。
因而, 常州与沪、宁、杭距离相等的中心地理位置优势的经济价值,并没有常州所理解的那样大。
长三角的物流、信息流、人才流、资金流等是以上海为极点的轴线运动,并不一定向常州这个地理区位中心汇集。
随着长三角城市连接上海的通道建设加快, 城市之间各种方式的跨域联动出现,常卅『的区域地理中心位置的价值还将进一步弱化。
将南通直接纳入上海都市圈的苏通大桥的通车,使宁波直接接轨上海的杭州湾大桥的建设,江阴与靖江、苏州与南通、镇江与扬州之间的跨江合作联动发展, 会使长三角传统经济地理版图和区位地理优势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但对长三角的苏南地区来说,常州的地理位置却有着特殊的重要价值。
长三角的沪宁发展轴承接上海要素辐射和产业分工转移最早、联系最紧密的重要区域之一,也是上海向长三角北线地区和安徽等内地沿江辐射的重要通道。
根据经济地理学原理,中心城市的集聚辐射力会随着空间距离的延长而衰减,上海的经济辐射力事实上也是沿交通线呈水波纹状扩散并递减的。
按康弗斯提出的“断裂点”理论计算,上海辐射力递减成为强弩之末处,即“断裂点”在距上海市中心约200公里那~点,这一点正处常州。
“断裂点”理沧意味着苏南地区需要有一个区域性的中心城市,否则, 上海这个长三角的核心沿江而上的辐射带动力会严重受阻,苏南也有可能成为上海都市罔与南京都市圈之间的“发达的经济死角”。
而这个区域性中心城市非常州莫属。
也就是说,常州应该是长三角沪宁发展轴上的区域中心城市。
这种区域中心城市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区域经济中心城市,而是“中继性的”区域中心城市,其基本功能可以明确地界定为“承接传递,汇集整合”。
承接传递就是将上海的经济辐射力在此“升压”,有效扩大上海经济辐射力的半径和辐射能量;汇集融合是将上海、南京的经济辐射力在此融会整合,集聚成新的经济能力。
虽然南京与杭卅『在长三角都是副经济中心, 但北翼的南京在地理位置与经济能量上都不具有杭州的中心优势。
长三角南翼城市是以杭州为中心分布,杭州无论是公路、水路、铁路还是空路,都是南翼的交通枢纽和物流中心。
北翼的城市是沿江两岸分布,南京的中心地位并不突出,因此,客观需要有个区域中心城市承接和提升上海的辐射力,联通长江两岸经济,扩展上海的经济腹地。
常州承担和发挥“中继性”区域中心城市的功能,是长三角和苏南区域经济发展的客观而迫切的要求。
目前常州更多地是承受上海和南京的双重挤压负效应而不是辐射带动效应,上海的辐射带动效应难以沿沪宁线抵达苏北和安徽,是常州“中继性”区域性中心城市功能失缺的表现和结果。
常州“中继性”区域中心城市的定位,虽然叫起来没有“区域经济中心城市”那样响亮、振奋,但其功能定位清晰,现实基础可行。
使常州在苏南、长三角各个城市中具有了鲜明的独特性和不可替代性。
如果常州真能承担和发挥好承接传递、汇集整合这一功能,常州就能借势成为经济聚集高地和现实的经济辐射点。
三、从“中继性”的城市功能定位认识常州在苏南城市群中的角色成为上海的“后坊基地”、形成与上海“前店后坊”的经济格局,是常州这些年接轨上海、接受辐射的基本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