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准则下跨期摊提费用的处理【会计实务经验之谈】
- 格式:doc
- 大小:57.00 KB
- 文档页数:5
新准则下跨期摊提账户的处理
唐荣全
【期刊名称】《环球市场》
【年(卷),期】2015(000)014
【摘要】跨期摊提账户在新准则出台后取消了原制度下的“待摊费用”和“预提费用”两个科目,新准则并没对此内容修改后进行指导,导致社会中会计人员按照自己的理解操作,本文新准则的特点及重要性原则,提出了自己的处理观点.
【总页数】1页(P33-33)
【作者】唐荣全
【作者单位】重庆商务职业学院会计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275.2
【相关文献】
1.新准则下对跨期摊提业务的处理及其暂时性差异 [J], 邹丹萍
2.浅议新准则下的跨期摊提费用 [J], 杜晓玲
3.浅议新会计准则下跨期摊提类账户核算的变化 [J], 夏慧芸
4.浅析新准则下跨期摊提类费用的处理——以预提费用为例 [J], 魏晓刚
5.浅议新旧会计准则权责发生制下跨期摊提费用的会计处理 [J], 张志萍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费用跨期处理办法第一篇:费用跨期处理办法目前,公司大修理费用账务处理中,存在费用确认跨期的问题。
主要是由于对方发票开具时间滞后,而公司又是在收到发票后才入账确认费用。
针对这一情况,本着贯彻权责发生制的精神,在实质重于形式的前提下,当发票未及时收到时对大修理期间的费用实施暂估入账,及时确认修理费用。
具体操作如下:当通过预付账款支付修理款时:借:预付账款贷:银行存款当修理结束竣工后,发票尚未收到,通过“其他应付款——暂估设备工程维修款”全额确认修理费用:借:制造费用等(全额)贷:其他应付款——暂估设备工程维修款(全额)待后续期间,收到施工方开具的发票时,全额冲回“其他应付款——暂估设备工程维修款”:借:制造费用等(红字)贷:其他应付款——暂估设备工程维修款(红字)而收到的发票按照正常的处理程序走应付系统:借:制造费用等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等贷:应付账款冲减预付账款:借:应付账款贷:预付账款在用“其他应付款——暂估设备工程维修款”进行暂估的时候,建立明细的备查账,对每笔暂估情况进行记录,在逐月月底进行核对。
同时针对对应的预付账款,要求工程部及早向相关单位催讨发票。
固定资产和在建工程若遇到类似问题,参照此办法执行。
尚待确认的问题:暂估确认费用的时间点和金额如何确定?若按照支付预付账款的时间点确认对应的费用,那么对于某些工程类合同尾款常常在一年以后通过预付账款支付,这是否不妥?若在大修理完成之时,按照工程全额暂估确认费用,用什么做凭证附件?请领导定夺!潜在风险:如果公司在夏季进行集中大修理时,若暂估确认费用可能会导致某些费用科目(如制造费用)环比、同比出现剧烈波动;另外如果在暂估确认费用的会计年度期末,发票仍未收到,税务部门是否会认定公司虚增了成本或者期间费用?妥否?请领导批示!第二篇:开办费用处理在对开办费摊销进行会计处理的时候,是以第一次开发票取得收入为摊销时间的。
《企业会计制度》(财会[2000]25号)第五十条规定,除购建固定资产以外,所有筹建期间所发生的费用,先在长期待摊费用中归集,待企业开始生产经营当月起一次计入开始生产经营当月的损益。
跨期费用会计核算探讨作者:张琰明袁龙霞来源:《商业会计》2014年第16期摘要:新会计准则规定资产负债表中不再出现待摊费用、预提费用等项目。
新会计准则应用指南附录中会计科目和主要财务处理也没有“待摊费用”、“预提费用”科目。
但准则和指南未对有关待摊、预提业务的账务处理及报表列示做任何说明,容易使企业的会计人员对此产生困惑。
为此,本文对待摊费用和预提费用的会计处理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待摊费用预提费用报表列示账务处理一、新会计准则下跨期费用的会计核算变化新会计准则取消了待摊费用与预提费用科目,规定原先在待摊费用与预提费用核算的一些费用在实际发生时确认为发生当期的费用。
这一改变有效地限制了企业利用跨期费用来调节各期的利润,将受益期为一年以内的费用,直接计入当期损益,既简化了会计核算,又比较容易理解,并且极大限度地体现了报表的公允性。
原待摊费用核算内容包括低值易耗品与出租的包装物的摊销、预付财产保险费、预付经营租赁固定资产租金、预付报刊订阅费、摊销期在1年及1年以内的待摊固定资产修理费用、一次购买印花税票等。
新会计准则取消了待摊费用科目,但对上述内容如何核算没有做出详细规定。
原预提费用包括短期借款的利息费用、预提的固定资产修理费用、预提的租金与保险费等。
有学者提出,预提费用中如有足够的证据证明其应当进行预提的,应记入“应付账款”科目或“其他应付款”科目。
首次执行日的预提费用余额,如果符合负债的定义,则转入相应应付款项;如不符合负债的定义,则对其进行核销。
二、新旧会计准则下跨期费用的具体核算新会计准则删除了“待摊费用”、“预提费用”科目,并在企业的资产负债表中也相应取消了这两个项目,但并未对旧会计准则下规定的与待摊、预提相关业务的账务处理及报表的列示做出说明,也没有明确表示企业是否可以进行待摊、预提,使一些企业的会计人员对此产生了困惑。
下面以实例来分析新旧会计准则下跨期费用的处理方法。
(一)待摊费用的核算待摊费用是指企业已经支出、但应当由当期及以后各期分别负担的费用,分摊期在一年及一年以内的各项费用,如周转材料、预付的报刊订阅费、购买印花税票等应在资产负债表的流动资产类项目下反映。
现行会计准则下如何处理跨期费用_于富生现行会计准则下如何处理跨期费用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于富生博士生导师邸丛枝在会计实务中,经常遇到跨期费用,以前的会计处理主要是通过预提费用待摊费用长期待摊费用这几个科目核算,但现行会计准则取消了预提费用和待摊费用科目。
那么,在具体的会计实践中,如何对跨期费用进行会计处理呢?笔者认为,对跨期费用的会计处理要按照权责发生制的要求进行。
一、在权责发生制的基础上按照重要性原则对跨期费用进行分类处理1.对于特别重要的跨期费用应该单设会计科目核算。
在进行会计处理时,对于特别重要的费用或者经常发生的费用,可以单设会计科目进行核算。
例如,有的企业借款比较多,因此利息费用较多,对应付未付的利息,应设置应付利息科目进行核算。
2.对于较为重要的跨期费用应设置待摊费用和预提费用科目进行核算。
对较为重要的跨期费用通过增设待摊费用和预提费用科目核算,既可以减少总账科目数量,又可以相对集中地核算待摊费用和预提费用。
3.对数额较小的跨期费用,可以直接计入当期损益,以简化核算。
一些数额较小的跨期费用对企业财务报告的影响较小,按照重要性原则,可以直接计入当期损益,不再进行分期摊销,以简化企业的会计核算。
二、生产性费用和非生产性费用有不同的处理办法对于非生产性跨期费用,可以按照上述办法进行会计处理,但对于生产性跨期费用,除数额较小的可以直接计入当期产品成本外,原则上都要按月摊销或预提。
而不跨期的非生产性费用则可以直接计入当期损益,不再摊销或者预提。
生产用固定资产的修理费用是生产性费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笔者认为现行会计准则将固定资产修理费用直接计入当期损益的做法不太合适。
现行会计准则规定:与固定资产有关的修理费用等后续支出,不符合固定资产确认条件的,应当根据不同情况分别在发生时计入当期管理费用或销售费用。
固定资产的日常修理费用等支出只是为了保证固定资产持续正常工作,一般不产生未来经济利益,因此通常不符合固定资产的确认条件,不计入固定资产成本。
浅议新会计准则下跨期摊提类账户核算的变化【摘要】新会计准则删除了原会计制度中跨期摊提类账户的待摊费用和预提费用科目,并对长期待摊费用的核算内容进行了删减,恰当地把握这些变化是在新准则下进行正确会计核算的前提。
本文针对目前大家普遍关注的原会计制度中此类账户核算内容在新会计准则下核算的变化进行分析、探讨。
【关键词】新会计准则;跨期摊提类账户;核算一、跨期摊提类账户的利弊分析跨期摊提类账户也叫跨期摊配账户,是用来反映和监督应由几个会计期间共同负担的费用,并将这些费用在各个会计期间进行分摊和预提的账户。
会计计量遵循的基本原则之一的权责发生制原则要求:凡是当期已实现的收入和已发生或应当负担的费用,不论款项是否收到,都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反之,不论款项是否收到,都不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
权责发生制是相对收付实现制设置的,为了贯彻权责发生制,会计制度专门设置了“待摊费用”、“预提费用”和“长期待摊费用”这些跨期摊提类账户,此类账户设置的目的是按权责发生制原则,严格划分费用的受益期间,正确计算各个会计期间的成本和盈亏,也就是“谁受益、谁负担原则”。
待摊费用应在一年期内均匀摊销,每期摊销数应基本保持一致,不能随意变动每期摊销数额;预提费用需要事前估算将要发生费用的摊销标准,事前清楚具体的金额或标准,不能任意多提或少提。
虽然权责发生制在真实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方面有较大的优越性,但其也存在一些固有的缺陷。
由于权责发生制与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谨慎性原则相矛盾,跨期摊提类账户有时会使企业虚列资产和利润。
例如:待摊费用是已经发生了的费用,不可能收回,更不可能在未来带来收益,只不过支付的款项包括了未来一个年度内的费用,没有在发生的当期作为费用进入损益表,未体现发生当期的利润减少。
如果企业存在数额较大,既无法变现,又无法收回,更无法实现利润的待摊费用,只能够在未来期间按照费用所属期间计入当期费用,从整个意义上讲,存在虚列当期资产和拖延费用列入损益表的问题。
新会计准则中短期跨期摊提费用的核算【摘要】新会计准则规定资产负债表中不再列示“待摊费用”、“预提费用”报表项目,文章就此对短期跨期摊提费用的账务处理提出建议。
【关键词】新会计准则;短期跨期摊提费用;待摊费用;预提费用短期跨期摊提费用主要包括已支付但不由本期负担的费用和应由本期负担但尚未支付的并且摊提期限不超过一年的费用。
我国的会计制度长期以来都是规定将短期跨期摊提费用通过“待摊费用”和“预提费用”进行会计核算,并在资产负债表中列示。
2006年颁布的新准则由于“待摊费用”、“预提费用”不符合资产、负债的定义,不再列入资产负债表报表项目。
同时,“会计科目和主要财务处理”中也没有“待摊费用”、“预提费用”会计科目。
这样,新准则对短期跨期摊提费用的会计处理就变得难以把握。
本文就此对短期跨期摊提费用的会计处理进行分析。
一、短期跨期摊提费用的会计处理短期跨期摊提费用具体包括:低值易耗品的摊销,出租出借包装物的摊销、预付财产保险费、预付书报杂志费、预付经营租赁固定资产的租金、一次交纳数额较大的印花税等;预提经营租赁固定资产的租金、预提保险费、预提借款利息、预提固定资产修理费等。
下面将对它们的会计处理进行逐个分析:(一)低值易耗品摊销、出租出借包装物摊销新准则规定企业应当采用一次转销法或者五五摊销法对低值易耗品和包装物进行摊销。
采用一次转销法的,在领用低值易耗品时应按其账面价值,借记“管理费用”、“生产成本”、“销售费用”、“制造费用”、“工程施工”等科目,贷记“周转材料——低值易耗品”科目;出租包装物时,借记“其他业务成本”,贷记“周转材料——包装物”;出借包装物时,借记“销售费用”,贷记“周转材料——包装物”。
采用五五摊销法的,领用低值易耗品时应按其账面价值,借记“周转材料——低值易耗品(在用)”科目,贷记“周转材料——低值易耗品(在库)”科目;摊销时应按领用的低值易耗品账面价值的一半,借记“管理费用”、“生产成本”、“销售费用”、“制造费用”、“工程施工”等科目,贷记“周转材料——低值易耗品(摊销)”科目;出租包装物时借记“周转材料——包装物(出租)”,贷记“周转材料——包装物(在库)”,摊销时,借记“其他业务成本”,贷记“周转材料——包装物(摊销)”;出借包装物时借记“周转材料——包装物(出借)”,贷记“周转材料——包装物(在库)”,摊销时,借记“销售费用”,贷记“周转材料——包装物(摊销)”。
小企业会计准则—跨期费用《小企业会计准则》下跨期摊配费用的财税处理2012-07-19 13:21:14 作者:庆山来源:中华财会网我要评论字号T | T比之《小企业会计制度》,《小企业会计准则》(以下简称新准则)取消了待摊费用和预提费用两个科目,而且对于仍保留的长期待摊费用设定了比较严格的限制条件,比如对于作为长期待摊费用的固定资产大修理支出,新准则就规定其必须同时符合两项条件:一是修理支出达到取得固定资产时的计税基础50%以上,二是修理后固定资产使用寿命延长2年以上。
这样一来,在权责发生制下不能计入当期损益或不应全额计入当期费用的支出没有适合的会计科目挂账处理,于是,跨期摊配账户就应运而生。
跨期摊配账户的设置和运用,是为了使费用的确认建立在权责发生制的基础上,分清计入成本计算对象的时期界限,正确计算成本和利润,以便有根据地评价各该期间的经营业绩和经营责任。
那么,对于跨期摊配费用如何进行财税处理呢?对此,笔者将做详细介绍。
本文讨论的跨期摊配费用,除了原待摊费用和预提费用外,还包括新旧制度都设置有专门科目、具有跨期摊配性质的项目,如应付职工薪酬、应付利息、应交税费等项目。
本文中的“税”,除另有说明外,均专指企业所得税。
新准则下原待摊费用、预提费用的处理(一)增补法新准则中的会计科目、主要账务处理和财务报表规定:小企业在不违反会计准则中确认、计量和报告规定的前提下,可以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自行增设、分拆、合并会计科目。
据此,执行新准则的企业,如果有按权责发生制原则需要单独核算待摊费用、预提费用业务的,除新准则已设置的“长期待摊费用”科目外,仍可增设“待摊费用”、“预提费用”科目,核算相应的会计业务。
在资产负债表列报上,增设“待摊费用”、“预提费用”科目时,可将这两个科目期末余额分别计入“其他流动资产、“其他流动负债”项目,并在报表附注中作相应说明。
(二)分流法分流法是根据原待摊费用、预提费用核算内容的不同情况,分别将其分散计入其他相应科目:1.凡不符合新准则中“长期待摊费用”条件的待摊费用项目,比如支出未超过固定资产原价50%的大修理支出,可计入新准则下的长期待摊费用的其他长期待摊费用明细科目。
新准则下跨期摊提费用的处理【会计实务经验之谈】
准则修订前设置待摊费用和预提费用账户的目的是:按权责发生制原则,严格划分费用的受益期间,正确计算各个会计期间的成本和盈亏,换句话说就是“谁受益,谁负担费用”。
新会计准则取消了待摊费用和预提费用科目,在准则和准则指南中都没有说明跨期摊提费用怎么进行账务处理。
本文对该问题作一探讨。
一、待摊费用在新会计准则下的会计处理
(一)按新准则规定,“待摊费用”科目中一些内容已不在该科目中核算。
1.经营租入固定资产发生的改良支出
经营租入固定资产发生的改良支出,应通过“长期待摊费用”科目核算,并在剩余租赁期与租赁资产尚可使用年限两者中较短的期间内,采用合理的方法进行摊销。
2.固定资产修理费
固定资产修理费用等,不再采用待摊或预提方式,应当在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
企业生产和行政管理部门等发生的固定资产修理费用,借记“管理费用”等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企业发生的与专设销售机构相关的固定资产修理费用等,借记“销售费用”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
3.预付经营租入固定资产的租赁费
超过一年以上摊销的固定资产租赁费用,应在“长期待摊费用”账户核算。
4.低值易耗品摊销、出租出借包装物摊销
采用一次转销法的,领用时应按其账面价值,借记“管理费用”、“生产成本”、“销售费用”、“工程施工”等科目,贷记“周转材料”。
采用其他摊销法的,领用时应按其账面价值,借记“周转材料(在用)”,贷记“周转材料(在库)”;摊销时应按摊销额,借记“管理费用”、“生产成本”、“销售费用”、“工程施工”等科目,贷记“周转材料(摊销)”。
(二)除上述几项业务外,还有一些需要在“待摊费用”科目中核算的业务。
比如:预付保险费、
预付报刊订阅费、预付以经营租赁方式租入固定资产的租金以及一次购买印花税票和一次交纳印花税额较大需分摊的数额等。
但是新发布的会计科目表中,删去了“待摊费用”科目,资产负债表中也删去了“待摊费用”项目。
这几项业务如何处理,有几种观点。
第一种观点:支出发生时一次计入损益。
这种观点认为,待摊费用是企业已经支付但应由本期和以后各期负担的摊销期在一年以内(包括一年)的费用,支出发生时一次计入损益与分期摊销计入损益对全年的损益影响是一样的。
但笔者认为,这样处理不符合权责发生制的核算基础,没有严格划分费用的受益期间,不能正确计算各个会计期间的成本和盈亏,不能体现“谁受益,谁负担费用”。
比如:2007年12月支付2008年的报刊杂志费,是不能计入2007年损益的。
第二种观点:设置“待摊费用”科目核算。
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企业可以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自行增设、分拆、合并会计科目。
因此,企业如有预付保险费、预付报刊订阅费、预付以经营租赁方式租入固定资产的租金以及一次购买印花税票等业务,可以增设“待摊费用”科目。
期末余额在资产负债表中的“其他流动资产”中反映。
例1:假定某企业10月份通过银行预付第4季度保险费12600元。
其中基本生产车间6900元,辅助生产车间1800元,企业行政管理部门2700元,专设的销售机构1200元。
支付时的会计分录为:
借:待摊费用——预付保险费12600
贷:银行存款12600
10月份该企业要编制待摊费用分配表(略),然后,根据待摊费用分配表编制会计分录如下:借:制造费用——保险费2900
管理费用——保险费900
营业费用——保险费400
贷:待摊费用——待摊保险费4200
该企业11、12月份再做与10月份相同的会计分录即可。
第三种观点:不增设“待摊费用”科目。
企业预付保险费、预付报刊订阅费、预付以经营租赁方式租入固定资产的租金以及一次购买印花税票时,在“预付账款”科目核算,期末余额在资产负债表中的“预付款项”项目中反映。
例2:假定某企业2007年1月1日租入管理用办公设备一批,每月租金7000元,每季初支付租
金。
1月1日支付租金时:
借:预付账款——预付租金21000
贷:银行存款21000
2007年1~3月份摊销时编制会计分录如下:
借:管理费用——设备租金 7000
贷:预付账款——预付租金 7000
例3:假定某企业2007年12月预付2008年上半年报刊杂志费12000元,会计分录为:
借:预付账款——预付报刊杂志费12000
贷:银行存款12000
2007年12月31日,“预付账款”的借方余额12000元列示在资产负债表的“预付款项”项目中。
2008年1~6月份摊销时编制会计分录如下:
借:管理费用——报刊杂志费2000
贷:预付账款——预付报刊杂志费2000
例4:假定某企业10月份通过银行预付第4季度保险费12600元。
其中基本生产车间6900元,辅助生产车间1800元,企业行政管理部门2700元,专设的销售机构1200元。
支付时的会计分录为:
借:预付账款——预付保险费12600
贷:银行存款12600
10月份该企业要编制待摊费用分配表(略),然后,根据待摊费用分配表编制会计分录如下:借:制造费用——保险费2900
管理费用——保险费900
营业费用——保险费400
贷:预付账款——预付保险费4200
该企业11、12月份再做与10月份相同的会计分录即可。
二、预提费用在新会计准则下的会计处理
(一)按照新准则,预提的租金和短期借款利息已不在本科目核算。
1.预提短期借款利息
按照新准则,企业预提的短期借款利息在“应付利息”科目中核算。
预提利息时,借记“财务费用”,贷记“应付利息”;支付利息时,借记“应付利息”,贷记“银行存款”。
2.预付固定资产租金
按照新准则,企业应付租入固定资产租金在“其他应付款”科目核算。
例5:甲公司从2007年1月1日起,以经营租赁方式租入管理用办公设备一批,每月租金8000元,按季支付。
3月31日,甲公司以银行存款支付应付租金。
甲公司的有关会计处理如下:(1)1月31日计提应付经营租入固定资产租金:
借:管理费用8000
贷:其他应付款8000
2月底会计处理同上。
(2)3月31日支付租金:
借:管理费用8000
其他应付款16000
贷:银行存款24000
(二)除上述两项业务外,还有一些业务需要在“预提费用”科目核算。
比如:预提保险费等。
但是新发布的会计科目表中,删去了“预提费用”科目,资产负债表中也删去了“预提费用”项目。
这几项业务如何处理,也有几种观点。
第一种观点:不预提,支出发生时一次计入损益。
比如:6月末支付前半年的保险费,全部计入6月份的成本费用中。
笔者认为,这样处理不符合权责发生制的核算基础。
第二种观点:设置“预提费用”科目核算,期末余额在资产负债表中的“其他流动负债”中反映。
第三种观点:不增设“预提费用”科目。
企业预提保险费等时,在“其他应付款”科目核算,期末余额在资产负债表中的“其他应付款”项目中反映。
例6:甲企业与保险公司签订合同,3月末支付一季度的保险费,则1月末、2月末预提保险费时,借记有关成本费用科目,贷记“其他应付款”,3月末支付保险费时,借记“其他应付款”等,贷记“银行存款”。
新会计准则取消了待摊费用和预提费用科目,资产负债表中取消了待摊费用和预提费用项目,笔者倾向于第三种观点,即不增设“待摊费用”和“预提费用”科目。
企业预提保险费等时,在“其他应付款”科目核算,期末余额在资产负债表中的“其他应付款”项目中列示。
企业预付保险费、预付报刊订阅费、预付以经营租赁方式租入固定资产的租金以及一次购买印花税票时,在“预付
账款”科目核算,期末余额在资产负债表中的“预付款项”项目中列示。
小编寄语:不要指望一张证书就能使你走向人生巅峰。
考试只是检测知识掌握的一个手段,不是目的。
千万不要再考试通过之后,放松学习。
财务人员需要学习的有很多,人际沟通,实务经验,excel等等等等,都要学,都要积累。
要正确看待考证,证考出来,可以在工作上助你一臂之力,但是绝对不是说有了证,就有了一切。
有证书知识比别人多了一个选择。
会计学的学习,必须力求总结和应用相关技巧,使之更加便于理解和掌握。
学习时应充分利用知识的关联性,通过分析实质,找出核心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