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会计准则中企业存货损失处理的纳税
- 格式:pdf
- 大小:80.86 KB
- 文档页数:2
【会计实操经验】固定资产、存货损失的财税处理一、固定资产、存货损失的税务处理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资产损失税前扣除政策的通知》(财税[2009]57号)文)规定:1.对企业盘亏的固定资产或存货, 以该固定资产的账面净值或存货的成本减除责任人赔偿后的余额, 作为固定资产或存货盘亏损失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
2.对企业毁损、报废的固定资产或存货, 以该固定资产的账面净值或存货的成本减除残值、保险赔款和责任人赔偿后的余额, 作为固定资产或存货毁损、报废损失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
3.对企业被盗的固定资产或存货, 以该固定资产的账面净值或存货的成本减除保险赔款和责任人赔偿后的余额, 作为固定资产或存货被盗损失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
4.企业因存货盘亏、毁损、报废、被盗等原因不得从增值税销项税额中抵扣的进项税额, 可以与存货损失一起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
二、固定资产、存货损失的会计规定《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存货》第二十一条规定:企业发生的存货毁损, 应当将处置收入扣除账面价值和相关税费后的金额计入当期损益。
存货的账面价值是存货成本扣减累计跌价准备后的金额。
存货盘亏造成的损失, 应当计入当期损益。
存货毁损计入当期损益的金额=存货处置收入 -存货账面价值-相关税费=存货处置收入-(存货成本 -累计跌价准备)-相关税费《企业会计准则第4号——固定资产》第二十三条规定:企业出售、转让、报废固定资产或发生固定资产毁损, 应当将处置收入扣除账面价值和相关税费后的金额计入当期损益。
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是固定资产成本扣减累计折旧和累计减值准备后的金额。
固定资产盘亏造成的损失, 应当计入当期损益。
固定资产毁损计入当期损益的金额= 固定资产处置收入- 固定资产账面价值-相关税费= 固定资产处置收入-(固定资产原值-累计折旧-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相关税费结语:会计是一个注重积累的职业, 出纳、会计、主管、经理一路攀升, 是正常的途径, 从简单的账务处理到报表制作、税务处理、到财务分析、到更高层级的管理会计, 应该有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大家定要积累大量的知识并且尽量运用到实际的工作当中, 现在只需沉淀, 相信将来会有更大更好的发展, 最后感谢大家的支持!。
《新会计准则第1号-存货》应用指南财政部将在人民大会堂同时发布新的会计准则和审计准则体系,其中新会计准则于2007年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中执行,其他企业鼓励执行。
下面是中国人才网为大家搜集整理的《新会计准则第1号——存货》应用指南,欢迎阅读与借鉴。
一、商品存货的成本本准则第六条,存货的采购成本,包括购买价款、相关税费、运输费、装卸费、保险费以及其他可归属于存货采购成本的费用。
企业(商品流通)在采购商品过程中发生的运输费、装卸费、保险费以及其他可归属于存货采购成本的费用等进货费用,应当计入存货采购成本,也可以先进行归集,期末根据所购商品的存销情况进行分摊。
对于已售商品的进货费用,计入当期损益;对于未售商品的进货费用,计入期末存货成本。
企业采购商品的进货费用金额较小的.,可以在发生时直接计入当期损益。
二、周转材料的处理周转材料,是指企业能够多次使用、逐渐转移其价值但仍保持原有形态不确认为固定资产的材料,如包装物和低值易耗品,应当采用一次转销法或者五五摊销法进行摊销;企业(建造承包商)的钢模板、木模板、脚手架和其他周转材料等,可以采用一次转销法、五五摊销法或者分次摊销法进行摊销。
三、存货的可变现净值(一)可变现净值的特征可变现净值的特征表现为存货的预计未来净现金流量,而不是存货的售价或价。
企业预计的销售存货现金流量,并不完全等于存货的可变现净值。
存货在销售过程中可能发生的销售费用和相关税费,以及为达到预定可销售状态还可能发生的加工成本等相关支出,构成现金流入的抵减项目。
企业预计的销售存货现金流量,扣除这些抵减项目后,才能确定存货的可变现净值。
(二)以确凿证据为基础计算确定存货的可变现净值存货可变现净值的确凿证据,是指对确定存货的可变现净值有直接影响的客观证明,如产成品或商品的市场销售价格、与产成品或商品相同或类似商品的市场销售价格、销货方提供的有关资料和生产成本资料等。
(三)不同存货可变现净值的确定1.产成品、商品和用于出售的材料等直接用于出售的商品存货,在正常生产经营过程中,应当以该存货的估计售价减去估计的销售费用和相关税费后的金额,确定其可变现净值。
Practice Analysis存货报废的税务及会计处理详解◎文/梁 茜存货报废是在工业企业普遍存在的情况,形成原因多种多样,包括正常生产过程中的报废,国家政策变更导致的报废、质量原因导致的报废、产品更新换代导致的报废、保管不良导致的报废等等。
不同的行业、企业,由于产品、技术、设备、管理等原因,报废的情况也不同。
此外,新旧税法对存货报废有不同规定。
以上原因,导致企业的会计人员对存货报废的税务处理难以准确把握。
本文专门针对存货报废,进行了详细分析。
一、存货报废适用的增值税规定(一)2009年1月1日起施行的《增值税暂行条例》第十条 下列项目的进项税额不得从销项税额中抵扣。
1.非正常损失的购进货物及相关的应税劳务。
2.非正常损失的在产品、产成品所耗用的购进货物或者应税劳务。
(二)2009年1月1日起施行的《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第二十四条条例第十条第(二)项所称非正常损失,是指因管理不善造成被盗、丢失、霉烂变质的损失。
二、存货报废的增值税处理关于非正常损失。
相比旧的税法规定,新修订的《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非常明确地指明了什么是非正常损失,即因管理不善造成被盗、丢失、霉烂变质的损失。
这使存货报废的增值税处理变得十分简单明了,会计人员只需掌握如下两点:(一)非正常损失的存货报废:因管理不善造成的霉烂变质所导致的报废,进项税额不能抵扣。
(二)正常损失的存货报废:除因管理不善导致的霉烂变质的情况,其他报废都属于正常损失,进项税额可以抵扣。
一些长期困扰企业会计的存货报废情形,如自然灾害导致的报废、国家产业政策和市场因素导致的报废、食品药品超过保质期导致的报废、技术淘汰导致的报废、都属于正常损失,不需要进项税额转出。
三、存货报废适用的所得税规定(一)《企业所得税法》第八条企业实际发生的与取得收入有关的、合理的支出,包括成本、费用、税金、损失和其他支出,准予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
(二)《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三十二条 企业所得税法第八条所称损失,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发生的固定资产和存货的盘亏、毁损、报废损失,转让财产损失,呆账损失,坏账损失,自然灾害等不可抗力因素造成的损失以及其他损失。
【老会计经验】企业存货损失的会计及税务处理《会计准则存货》规定:存货,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持有以备出售的产成品或商品、处在生产过程中的在产品、在生产过程或提供劳务过程中耗用的材料和物料等。
企业发生的存货毁损,应当将处置收入扣除账面价值和相关税费后的金额计入当期损益。
那么在实际工作中时常发生存货损失的情况,在各种情况下又将如何进行会计及税务处理呢,下面就这个问题我们举例说明如下:一、原材料损失的处理1、0x20原材料采购过程中的途中损耗及入库前的合理损耗的处理例题1:购进原材料一批,取得专用发票上注明数量100公斤,不含税单价100元,运输途中发生损耗1.5公斤,入库前挑选整理发生损耗0.5公斤,实际入库98公斤,款已付,原材料的增值税税率为17%.应做如下会计处理借:原材料10000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1700贷:银行存款 11700该记帐凭证后所附的入库单数量为98公斤。
登记原材料明细账时,数量98公斤,金额10000元,单价为102.04元/公斤。
应做如下税务处理:购进原材料时,途中及入库前发生的合理损耗计入原材料成本,原材料正常损耗部分的进项税额允许抵扣。
2、原材料入库后发生盘亏的处理例题2:一般纳税人盘亏原材料一批,价格为50 000元,经查明属于保管不善被盗造成的原材料损失40 000元,另外10 000元属于自然损耗。
原材料增值税税率为17%.应做如下会计处理(1)存货盘亏时,分录如下:借: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 50 000贷:原材料 50 000借: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 6 800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 6 800(2)查明原因后做如下分录:借:管理费用财产盈亏 10 000营业外支出财产损失 46 800贷: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 56 800应做如下税务处理:增值税方面,经查明原因后,自然损耗部分进项税允许扣,对因保管不善造成的原材料损失,其进项税不得抵扣,应作进项税额转出。
新准则存货报废损失会计处理
新准则规定,企业发生的存货报废损失必须在其存货成本中直接计入,以确保其财务报表的合理性和真实性。
因此,存货的报废损失需要企业在会计报表中进行特别的处理。
1、负债处理
在存货报废的情况下,企业需要对报废的存货进行反记账处理,反记账处理时,企业应将货物在存货成本账户上的原始金额减去报废商品的金额,同时在贷方借贷方开立约定产生损失的费用账户。
以此达到贬低资产价值,增加报废损失的目的。
2、收入处理
计入报废损失的金额,企业可以采取入账的办法,将报废损失的金额反记账到本期减少收入账户上,以此来达到降低本期收入的目的。
三、可转换特别收入处理
企业在发生存货报废损失时,可以选择将报废损失金额反记账到可转换特别收入账户上。
此种处理方式具备特定的优越性,原因是可转换特别收入账户仅在结转到后续期间才会对公司本期净利润产生影响,可以有效减少公司本期净利润受存货报废损失会计计量的影响,从而抑制公司经营状况的关键指标的改变。
四、资产损失的对待
在发生存货报废损失的情况下,确定报废金额后,企业也要对报废资产产生的损失金额进行确认,并将其记入贷方长期资产减值损失账户和应收款账户,该损失数目将不仅反映到报表中存货科目的成本中,而且也将反映到财务报表中长期资产减值损失账户上。
一、存货损失的定义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存货损失是指因存货的实际价值低于其成本或预计可变现净值而造成的损失。
这种损失可能由于存货过时、损坏、陈旧或者市场价格下跌等原因造成。
二、存货损失的确认1.存货损失的确认依据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确认存货损失应该基于以下几种依据之一:① 实际价值低于成本;② 实际价值低于预计可变现净值。
企业在确认存货损失时需要对存货的实际价值进行充分评估,并与其成本或预计可变现净值进行比较。
2.存货损失的计量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存货损失应当以其发生时的金额计量,即损失发生时存货的实际价值与其成本或预计可变现净值之间的差额。
企业需要对存货的实际价值进行合理的估计,并将损失计入损益。
三、存货损失的会计处理1.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当存货的实际价值低于其成本或预计可变现净值时,企业应当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计提存货跌价准备。
计提存货跌价准备的会计科目为“存货跌价准备”,同时在资产负债表中列示为存货的减值损失。
计提存货跌价准备时,企业应当合理估计存货的实际价值,并将减值损失计入当期损益。
2.确认存货损失当存货的实际价值低于其成本或预计可变现净值时,企业需要确认存货损失并将其计入当期损益。
存货损失的会计科目为“存货损失”,在损益表中列示为营业外支出。
3.处置存货当存货无法通过正常销售渠道变现时,企业需要将存货进行处置。
处置存货可能会导致存货损失,企业需要将此损失计入当期损益。
四、案例分析以某公司电子产品存货为例,实际价值低于成本,根据企业会计准则,该公司应当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并确认存货损失。
具体会计处理如下:1.计提存货跌价准备该公司应当根据市场情况和存货的实际价值,合理估计存货的实际价值,确定存货的跌价准备金额。
计提存货跌价准备的会计分录为:存货跌价准备(贷方)、存货跌价准备(借方)。
2.确认存货损失该公司需要确认存货损失,并将其计入当期损益。
确认存货损失的会计分录为:存货损失(借方)、存货跌价准备(贷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