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XX上海世博会建筑特色
- 格式:pptx
- 大小:6.56 MB
- 文档页数:70
会叙事的建筑——上海世博会中国馆设计者简介何镜堂1938年4月出生于广东省东莞市被誉为“校园建筑设计掌门人”中国工程院院士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院长兼设计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特许一级注册建筑师中国建筑学会副理事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建筑学会教育建筑学术委员会主任广东省注册建筑师协会会长。
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国国家馆,以城市发展中的中华智慧为主题,表现出了‚东方之冠,鼎盛中华,天下粮仓,富庶百姓‛的中国文化精神与气质。
展馆的展示以‚寻觅‛为主线,带领参观者行走在‚东方足迹‛、‚寻觅之旅‛、‚低碳行动‛三个展区,在‚寻觅‛中发现并感悟城市发展中的中华智慧。
世博会结束后,更名为中华艺术宫(位于上海地铁8号线中华艺术宫站)。
设计理念中国国家馆以‚城市发展中的中华智慧‛为主题,由于形状酷似一顶古帽,因此被命名为‚东方之冠‛。
‚东方之冠‛的构思主题,表达中国文化的精神与气质。
国家馆居中升起、层叠出挑,成为凝聚中国元素、象征中国精神的雕塑感造型主体——东方之冠;地区馆水平展开,以舒展的平台基座的形态映衬国家馆,成为开放、柔性、亲民、层次丰富的城市广场;二者互为对仗、互相补充,共同组成表达盛世大国主题的统一整体。
国家馆、地区馆功能上下分区、造型主从配合,空间以南北向主轴统领,形成壮观的城市空间序列,形成独一无二的标志性建筑群体.。
以和谐为核心,展现中国古代科技智慧和现代科技的飞跃发展,中国城市文明的进程,展示中国庄重详和的国家形象。
主题构思中国国家馆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国国家馆,以城市发展中的中华智慧为主题,表现出了‚东方之冠,鼎盛中华,天下粮仓,富庶百姓‛的中国文化精神与气质。
展馆的展示以‚寻觅‛为主线,带领参观者行走在‚东方足迹‛、‚寻觅之旅‛、‚低碳行动‛三个展区,在‚寻觅‛中发现并感悟城市发展中的中华智慧。
展馆从当代切入,回顾中国三十多年来城市化的进程,凸显三十多年来中国城市化的规模和成就,回溯、探寻中国城市的底蕴和传统。
中国领衔上海世博会十大奇特建筑2009-10-27 17:22 |(分类:社会大盘点)据预计,上海2010年世博会参观人数有望突破7000万人次,会期将持续6个月,平均日游客量30万人次以上,最高单日接待量可能会达到100万人次,创下世博会历史之最。
世博会最直接的旅游收入预计将达到800亿元人民币。
到2010年世博会召开时,上海将建成世界著名旅游城市,同时成为亚太地区著名的购物美食之都、休闲消费之都、节庆会展之都和文化时尚之都。
下面就是上海世博会上的十大奇特建筑。
日本馆日本馆的弧形穹顶造型犹如蚕茧(效果图)。
从日本馆那宛如“太空堡垒”的前卫外形上,人们便能强烈地感受到这个国家的科技魅力。
日本馆绝非徒有其表,它的很多设计和建筑细节都采用了先进的环境控制技术,光、水、空气等自然资源能被最大限度地利用。
西班牙馆一心想成为上海世博会“主角”之一的西班牙,正在世博园区建设一个以钢结构为“骨架”、屋顶和外墙覆以藤条的“大篮子”(效果图)。
世界气象馆国际气象组织的世界气象馆(效果图)。
英国馆2010年上海世博会英国馆最终设计方案在主体建筑下还有一张“礼品包装纸”,整个建筑就宛如一个展开的礼品盒,这充分反映了英国对于中国人民和上海世博会的善意。
印度馆印度将一座集印度教、佛教、伊斯兰教、耆那教、锡克教以及基督教等多元宗教特色于一体的穹顶建筑,作为印度展示“城市与和谐”主题的载体(效果图)。
中国馆中国馆建筑外观以"东方之冠"的构思主题,表达中国文化的精神与气质。
国家馆居中升起、层叠出挑,成为凝聚中国元素、象征中国精神的雕塑感造型主体——东方之冠;地区馆水平展开,以舒展的平台基座的形态映衬国家馆,成为开放、柔性、亲民、层次丰富的城市广场;二者互为对仗、互相补充,共同组成表达盛世大国主题的统一整体。
韩国馆以"魅力城市、多彩生活"为主题的韩国馆将以艺术化的韩文字母来表现韩国的建筑特色,诠释技术与文化融合在一起的未来城市。
[转]上海世博会各个国家展馆介绍(不看的后悔!)中国国家馆,“东方之冠”凝聚中国元素,象征中国元素。
展示主题为“城市发展中的中华智慧”。
中国馆建筑外观以“东方之冠”的构思主题,表达中国文化的精神与气质。
国家馆居中升起、层叠出挑,成为凝聚中国元素、象征中国精神的雕塑感造型主体——东方之冠;地区馆水平展开,以舒展的平台基座的形态映衬国家馆,成为开放、柔性、亲民、层次丰富的城市广场;二者互为对仗、互相补充,共同组成表达盛世大国主题的统一整体。
国家馆、地区馆功能上下分区、造型主从配合,形成独一无二的标志性建筑群体。
香港馆的主题是“无限城市—香港”。
香港馆“无限城市——香港”这个主题涵盖6个主要元素:即独特的地理位置、完善的基础建设,与世界和国内城市紧密联系;四通八达及高效能的境内交通网络;通讯科技设施先进,沟通无间断;资金、货物及信息自由流通,服务中国及全球;中西文化荟萃,多元兼容,创意洋溢——展示香港作为一个国际都会及创意之都;继往开来,持续发展——展示如何在经济发展与文物保护、市区重建、环境保护及全民教育等方面取得平衡,以提升现代城市生活素质。
台湾馆是2010年上海世博会展馆之一,它以“山水心灯——自然?心灵?城市”为参展主题,由山形建筑体、点灯水台、巨型玻璃天灯与LED灯心球幕组成,于2009年8月17日正式动工建设。
在海峡两岸各界的支持与通力合作下,台湾馆仅用不到4个月就完成了钢结构的建造。
成都案例—活水公园,秉承“天人合一”的东方哲学和“人水相依”的生态理念,收集社区和公共空间的雨(污)水,通过对"生物自洁功能"的发掘,进行水的处理和循环利用,营造园林景观和公共空间与周边环境的和谐相融,启迪人们对水的珍惜和对活水文化的理解。
活水公园取鱼水难分的象征意义,将鱼形剖面图融入公园总体造型,喻示人类、水与自然的依存关系。
日本馆1.建筑外观:紫蚕岛是上海世博会各国家馆之中面积最大的展馆之一,同时也是日本参展世博会史上规模史无前例的展馆。
2010.0682几乎每一届世博会,都会出现一座经典的建筑。
在2010年上海世博会上,最引人瞩目的当属中国国家馆(以下简称中国馆),它无疑会成为本届世博会的经典建筑。
中国馆以69m 的高度和16万m2的总建筑面积在世博园区显得特别醒目,其独特而具有中国特色的斗拱造型让人过目不忘,内外墙上鲜艳的中国红令我们兴奋莫名。
最大限度地利用现代科技诠释绿色环保理念,也是中国馆的一大突破。
对于参观世博会的游客来说,最想去的场馆也是中国馆。
然而,世博会每天入园人数在40万左右,并非每一位进入园区的游客都能进入中国馆。
为此,建议游客进入世博园区就立即预约中国馆,并且事先做好功课,这样才能更好地游览中国馆。
接下来,就让我们了解一下中国馆有哪些令人难忘的亮点吧。
鲜艳夺目的中国红在整个世博园区,中国馆因鲜艳的红色而显得特别醒目。
要欣赏中国馆,首先要欣赏的就是这鲜艳夺目的中国红。
这中国红并不是单纯的一种红色,而是由7种不同的红色组成。
其中外墙用了4种红色,内墙用了3种红色。
红色油漆由上到下通过渐变的手法表现出由深到浅的色彩,增加了整个建筑的层次感与空间感。
无论远看还是近看,这红色都赏心悦目。
而为了达到赏心悦目的效果,建设者把不同红色的氟碳漆喷在铝板上,将之作为中国馆的基本建材。
可如果是光滑平整的红色铝板,拼起来以后一定会导致板上有工艺的痕迹。
因此,设计师采用“灯芯绒状肌理”方案处理了这些铝板。
当我们走入中国馆内部,会发现所有红墙的地方全部处在背光位置上。
一般说来,红色处在背光位置会发黑,所以色彩设计师就必须要对内部色彩进行特殊处理。
设计师通过软化中国红,使它形成一种渐变的节奏,这样可以很好地消除发黑现象。
独具中国特色的斗拱欣赏完中国馆的红色后,我们可以在广场上绕着中国馆走一圈,欣赏它的外观造型。
中国馆的造型特色是采用了斗拱,而斗拱是了解中国文化的钥匙。
斗拱造型是从五千年中国文化中具象出来的产物,它架空而起,居中矗立,容易让公众对中国的冠帽、礼器、鼎等传统器物建立起某种联想,而事实上中国馆的确很像夏商周的青铜器———鼎。
上海世博会主题馆建设和设计的三大亮点
2008年12月28日
(一)双向大跨度亚洲最大、大跨度双弦张拉桁架国内最大
西展厅南北跨180米,东西跨126米,为矩形超大跨度无柱空间,相当于3个标准足球场大小。
2.5万平方米、14米净高的无柱空间,既符合了世博会的布展要求,也有利于世博会后举办各类展览和活动。
西展厅屋面采用了张弦桁架结构,共9榀,跨度为126米,间距18米,上弦为三角管桁架,下弦索采用两根高强钢丝束索。
如此大跨度的双弦张拉桁架,目前在国内最大。
(二)单体太阳能屋面国内最大
主题馆屋面大面积铺设太阳能板,采用并网发电运行方式,将太阳能发电传回城市电网中。
太阳能总发电量2.57兆瓦,为目前国内最大的单体面积太阳能屋面。
太阳能板面积达3万平方米,年发电量可达250万度,每年减少CO2排放量约2500吨。
(三)生态绿墙世界最大
主题馆东西立面设置垂直生态绿化墙面,面积达5000平方米,为目前世界最大的待建生态墙(日本爱知世博会生态墙面积约2500平方米)。
利用绿化隔热外墙在夏季阻隔辐射,并使外墙表面附近的空气温度降低,降低传导;同时在冬季既不影响墙面得到太阳辐射热,同时形成保温层,使风速降低,延长外墙的使用寿命。
上海世博会各展馆简介.txt恨一个人和爱一个人的区别是:一个放在嘴边,一个藏在心里。
人生三愿:一是吃得下饭,二是睡得着觉,三是笑得出来。
◇上海世博会中国国家馆上海世博会中国国家馆建筑外观以“东方之冠”的构思主题,表达中国文化的精神与气质。
国家馆居中升起、层叠出挑,成为凝聚中国元素、象征中国精神的雕塑感造型主体——东方之冠;地区馆水平展开,以舒展的平台基座的形态映衬国家馆,成为开放、柔性、亲民、层次丰富的城市广场;二者互为对仗、互相补充,共同组成表达盛世大国主题的统一整体。
国家馆、地区馆功能上下分区、造型主从配合,空间以南北向主轴统领,形成壮观的城市空间序列,形成独一无二的标志性建筑群体。
◇上海世博会英国国家馆展馆主题:创意之馆造型亮点:会发光的盒子上海世博会英国国家馆最终确定设计方案为“创意之馆”(a Pavilion of Ideas)。
计划2009夏天之前将开工建设。
创意展馆是一个独特的展示装置。
它安置在一个乡村田间,上面是森林遮盖,两侧是草地形成的斜坡,观众席,展览区,商店以及接待区均坐落其中。
◇上海世博会尼泊尔国家馆展馆主题:加德满都城的故事——寻找城市的灵魂;探索与思考造型亮点:异域之魂尼泊尔国家馆的主题是“加德满都城的故事——寻找城市的灵魂;探索与思考”,截取了加德满都在两千余年历史上作为建筑、艺术、文化中心的几个辉煌时刻,通过建筑形式的演变来展现城市的发展与扩张。
尼泊尔展馆将重点突出本国在环保、可再生能源,绿色建筑方面所做的努力。
◇上海世博会瑞士国家馆展馆主题:城市与乡村的互动造型亮点:未来世界的轮廓高智能瑞士馆具有很强的象征意义,错综复杂的建筑结构、太阳能科技和网状帷幕、互不包容的元素,都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
此外,设计师参照中国阴和阳的原则,将缆车作为一个游戏性元素纳入到设计中,它带着乘客从负荷沉重的城市进入馆顶的自然世界。
该设计完美地呼应了2010年博览会“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基本主题。
上海世博会中国馆的科技含量上海世博会中国馆是2009年上海世博会的重要场馆之一,也是中国展示自身文化和科技实力的重要窗口。
在这个场馆中,科技含量非常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建筑科技上海世博会中国馆的建筑设计非常独特,它采用了“中国古代文化的五大元素”——木、火、土、金、水作为设计灵感。
在建筑材料方面,使用了环保节能材料,如太阳能板、雨水收集系统等。
同时,在建筑结构方面也有创新,采用了钢桁架和玻璃幕墙相结合的设计方法。
二、多媒体技术上海世博会中国馆内部装置了大量的多媒体设备,包括LED屏幕、投影仪等。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数字中国”展区,在这里游客可以通过互动屏幕进行虚拟旅游,感受到中国各个地区的文化风情。
三、智能化系统上海世博会中国馆内部还配备了智能化系统,包括智能控制中心和智能监测系统等。
这些系统可以实现对建筑设备的远程控制和监测,提高了馆内设备的使用效率和安全性。
四、环保技术上海世博会中国馆在建筑设计和装修过程中,注重环保技术的应用。
例如,在建筑设计中采用了太阳能板和雨水收集系统等节能环保设备;在内部装修过程中,使用了环保材料,并且安装了空气净化器等设备,保证室内空气质量。
五、虚拟现实技术上海世博会中国馆内还设置了多个虚拟现实展区,游客可以通过虚拟现实技术体验到不同场景下的文化风情。
例如,在“数字中国”展区中,游客可以通过虚拟现实技术来到故宫、长城等著名景点。
综上所述,上海世博会中国馆的科技含量非常高,从建筑设计到内部装修再到展品呈现都采用了先进的科技手段。
这些科技手段既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又展示了中国当代科技发展的成果。
上海世博会中国馆分析上海世博会中国馆分析国馆建筑外观以“东方之冠”的构思主题,表达中国文化的精神与气质。
国家馆居中升起、层叠出挑,成为凝聚中国元素、象征中国精神的雕塑感造型主体——东方之冠;地区馆水平展开,以舒展的平台基座的形态映衬国家馆,成为开放、柔性、亲民、层次丰富的城市广场;二者互为对仗、互相补充,共同组成表达盛世大国主题的统一整体。
国家馆、地区馆功能上下分区、造型主从配合,形成独一无二的标志性建筑群体。
中国馆座落于世博会规划核心区,它将成为世博会园区的点睛之笔。
中国馆建筑外观以“东方之冠,鼎盛中华,天下粮仓,富庶百姓”的构思主题,表达中国文化的精神与气质。
中国馆区由国家馆、各省区市联合馆等组成,国家馆居中升起、层叠出挑,成为凝聚中国元素、象征中国精神的雕塑感造型主体——东方之冠。
中国馆将呈现中国在城市化发展过程中作出的努力、取得的成就、未来所面对的挑战,它不仅是国家精神和中国理念的集中体现之地,也是上海世博会主题演绎的主要展示区和重要载体。
中国国家馆将展示主题设定为“城市发展中的中华智慧”,并从“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师法自然”、“和而不同”4个分项来演绎中国城市发展实践的独特内涵,馆内丰富的展示手段,将全面、立体地展示全国各地、各民族多彩多姿的文化、各具特色的文明和最新的发展成就,从而让世界人民更加全面深入地了解中国。
中国馆是上海世博会永久性场馆之一,是上海世博会园区的核心建筑与点睛之笔。
中国馆项目位于上海世博规划围栏区B片区世博轴东侧,东接云台路,南邻南环路,北靠北环路,西依上南路。
项目地块为一不规则的四边形,总用地面积6.52公顷,轨道交通8号线在基地西南角地下穿过。
中国馆区由国家馆、地区馆、港澳台馆等三个部分组成。
国家馆高约63米,架空层高33米,架空平台高9米,上部最大边长为138×138米,下部四个立柱外边距离70.2米,建筑面积约27000平方米;地区馆高13米,建筑面积约45000平方米;港澳台馆建筑面积约3000平方米。
建筑与科技的创新上海世博会中国馆的设计与实现建筑与科技的创新:上海世博会中国馆的设计与实现上海世博会是世界上规模最大、参展国家最多的国际综合性博览会之一。
作为瞩目的焦点,中国馆的设计与实现成为了一次突破性的建筑与科技创新的典范。
本文将探讨上海世博会中国馆在建筑和科技领域的创新之处,分别从设计理念、展览内容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展开。
一、设计理念上海世博会中国馆的设计充分体现了中华文明的独特魅力和现代科技的精华。
建筑师以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为基础,将古老的理念与现代技术相结合,使中国馆成为了一座独具特色的建筑艺术品。
中国馆的设计灵感来自于中国的“纸牌屋”。
利用现代科技的力量,建筑师以创新的方式,使用了大量的高科技材料来呈现出中国馆独特的造型。
建筑外墙上的特殊材料能够反射阳光,呈现出丰富多彩而又浑然一体的中国传统图案,如神秘的云纹和祥云。
这一设计不仅仅是为了照亮建筑本身,更是为了让游客感受到中国文化的深厚底蕴。
二、展览内容除了建筑设计的创新之外,中国馆在展览内容方面同样充满创意。
中国馆的展览以“未来之城,美丽之城”为主题,展示了中国面向未来的对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中国馆内的核心展区采用了虚拟现实技术,为游客呈现了一个富有创意和互动性的展览环境。
游客可以亲身体验到中国城市未来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和先进的科技应用,如智能交通系统、清洁能源利用和绿色建筑等。
这些展品将科技创新与可持续发展相结合,引导观众深入思考城市未来的生活方式和环境保护。
三、可持续发展中国馆的设计和实现注重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建筑采用了多项绿色技术和环保材料,通过节能和资源利用的方式减少了对环境的影响。
中国馆的屋顶设计充分利用了太阳能和雨水资源。
屋顶上布满了太阳能电池板,可将太阳能转换为电力,为馆内的设备供电。
而雨水收集系统则能够将降雨的水资源收集起来,用于植物的浇灌和厕所的冲洗。
这些节能环保的设计既减少了能源消耗,又降低了对自然资源的需求,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上海世博会展馆介绍中国国家馆中国馆建筑外观以“东方之冠”的构思主题,表达中国文化的精神与气质。
国家馆居中升起、层叠出挑,成为凝聚中国元素、象征中国精神的雕塑感造型主体——东方之冠;地区馆水平展开,以舒展的平台基座的形态映衬国家馆,成为开放、柔性、亲民、层次丰富的城市广场;二者互为对仗、互相补充,共同组成表达盛世大国主题的统一整体。
国家馆、地区馆功能上下分区、造型主从配合,形成独一无二的标志性建筑群体。
中国贵州馆贵州馆平均高度为7.2米,极端高度达8.5米,展示主题为“醉•美贵州,避暑天堂”。
在600平方米的展示面积中,将贵州的自然山水和多元民俗文化巧妙结合,抽取风雨桥、鼓楼、苗寨、银饰和山水瀑布极具贵州特色的视觉元素,高度凝炼贵州人文自然风貌以及“醉•美”和“避暑”的特色。
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民俗特色,力求使绝大多数不了解贵州或从未踏足过贵州的参观者,也能在第一时间内对贵州馆留下深刻的印象。
宁波滕头馆滕头馆的垂直绿化。
这是一种全新的绿化模式,意思是在整个墙面上种植一种特殊的植被,对墙体内的室温进行调节。
宁波滕头村是全球生态500佳和世界十佳和谐乡村。
滕头村的“生态理想化、生态资源化、生态生活化、生态产业化”发展战略,营造了“村在景中、景在城中”的生活模式,成功走出了“以生态促旅游,以旅游养生态”的特色经济发展路径,是中国乡村城市化的代表之一。
中国青海馆青海馆的设计将围绕“水”的主题,以长江、黄河、澜沧江为引子,通过多媒体、互动游戏等形式,讲述三江之源是生命的源头、文明的源头、城市的源头,体现了江河赋予人们的“养育之恩”。
同时亮相的青海馆吉祥物“三原”以水滴为原型,憨态可掬的拟人化形象,不仅与“四海之宝”海宝相呼应,同时体现了“三江之源”的主题。
中国香港馆香港馆占地约600平方米,由本地两位年轻设计师设计。
该馆分为3层,馆名为“无限空间”,意念来自香港城市发展的不同层次。
香港寸金尺土,但港人的创意却有无限空间,这是2010年上海世博会“香港馆”的设计蓝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