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世博会各场馆设计理念
- 格式:doc
- 大小:2.44 MB
- 文档页数:25
2010年上海世博会场馆介绍(完整版)转载自蓝莲花转载于2010年09月12日 10:16 阅读(1) 评论(0) 分类:个人日记举报中国馆中国馆建筑外观以“东方之冠”的构思主题,表达中国文化的精神与气质。
国家馆居中升起、层叠出挑,成为凝聚中国元素、象征中国精神的雕塑感造型主体——东方之冠;地区馆水平展开,以舒展的平台基座的形态映衬国家馆,成为开放、柔性、亲民、层次丰富的城市广场;二者互为对仗、互相补充,共同组成表达盛世大国主题的统一整体。
国家馆、地区馆功能上下分区、造型主从配合,形成独一无二的标志性建筑群体。
冰岛冰岛馆体现冰岛在工业和旅游业方面进行的可再生能源利用。
参观者自展馆入口处就能感受冰岛的气息。
主题:纯能源-健康生活造型亮点:以冰的图案作外墙装饰展馆位置:世博园区C片区土耳其主题:安纳托利亚:文明的摇篮设计灵感:世界上最古老的村落之一Catalhoyuk 造型亮点:梦想迷宫的盒子展馆类型:租赁馆展馆位置:世博园区C片区国际红十字会与红新月会联合会馆主题:生命无价,人道无界造型:入口造型被创意成一个帐篷特色:由“入口等候区”、“黑色记忆”(时空长廊)、“人道之光”(环幕剧场)、“行动你我”(互动区域),以及“出口”五个区域组成位置:世博园区B02-Z01馆日:2010年5月8日印度尼西亚翠竹掩映,层叠的竹竿不仅仅只是装饰,更组成了建筑的外墙、房顶;17米高的瀑布飞倾,奔腾的水柱从建筑的中心泻下,犹如珠帘散落,绚美非凡……自然元素与现代建筑的完美结合,将构成上海世博会印度尼西亚馆的整体布局。
主题:印度尼西亚的生态,多样化城市造型亮点:印尼馆顶部将有数根竹子穿墙而出占地面积:4000平方米巴西巴西馆的主题为“动感都市活力巴西”,将向参观者展现巴西的城市生活和文化多样性、大都市的活力、蓬勃发展的经济以及巴西在实现可持续发展方面的诸多成就,分享巴西领先的可再生能源开发以及在建立新型包容性城市模型方面的经验。
上海世博会各国展馆的设计理念解析中国馆中国馆的设计理念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整个馆区被设计成一个现代化的城市,通过技术手段展示了中国城市化的新面貌。
展馆外观采用了融合中西方建筑风格的设计,展示了中国传统建筑与现代建筑的完美结合。
在展馆内部,通过多媒体技术和虚拟现实等手段,展示了中国城市化发展的历程和成就,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在城市规划和建设方面的创新实践。
美国馆美国馆的设计理念是“城市,让生活更好”。
展馆外观采用了现代建筑的设计,结合了大量的玻璃和钢结构,体现了美国在科技创新和建筑设计方面的领先地位。
展馆内部以节能环保和可持续发展为主题,通过多种互动展示方式向观众展示了美国在可再生能源和环境保护方面的成果和科技进展。
日本馆日本馆的设计理念是“地球的智慧”。
展馆外观采用了植被覆盖的设计,将展馆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
展馆内部展示了日本在科技创新和绿色发展方面的成就,重点展示了日本的智能科技和机器人技术。
通过交互式展示和虚拟现实技术,观众可以参与到展览中,体验日本科技创新带来的便利和智慧生活。
德国馆德国馆的设计理念是“多元交融”。
展馆外观采用了融合了德国建筑风格与现代科技创新的设计,展示了德国文化的多元性和科技的创新性。
展馆内部以科技和艺术的融合为主题,通过音乐、影像和装置艺术等形式,向观众展示了德国在科技和文化领域的优秀成果。
印度馆印度馆的设计理念是“多元共融”。
展馆外观采用了印度传统建筑风格的设计,展示了印度古老的文化传统和民族特色。
展馆内部通过丰富多彩的文化表演、手工艺品和传统技艺的展示,向观众展示了印度独特的文化魅力和多元民族的共融生活。
综上所述,上海世博会各国展馆的设计理念体现了国家的文化特色和科技创新。
通过不同的设计风格和展示手段,各国展馆向观众展示了自己在科技、文化和可持续发展方面的成就和理念。
这些展馆的设计不仅仅是建筑形态的展示,更是国家形象的展示和文化价值的传承。
上海世博会中国馆分析国馆建筑外观以“东方之冠”的构思主题,表达中国文化的精神与气质。
国家馆居中升起、层叠出挑,成为凝聚中国元素、象征中国精神的雕塑感造型主体——东方之冠;地区馆水平展开,以舒展的平台基座的形态映衬国家馆,成为开放、柔性、亲民、层次丰富的城市广场;二者互为对仗、互相补充,共同组成表达盛世大国主题的统一整体。
国家馆、地区馆功能上下分区、造型主从配合,形成独一无二的标志性建筑群体。
中国馆座落于世博会规划核心区,它将成为世博会园区的点睛之笔。
中国馆建筑外观以“东方之冠,鼎盛中华,天下粮仓,富庶百姓”的构思主题,表达中国文化的精神与气质。
中国馆区由国家馆、各省区市联合馆等组成,国家馆居中升起、层叠出挑,成为凝聚中国元素、象征中国精神的雕塑感造型主体——东方之冠。
中国馆将呈现中国在城市化发展过程中作出的努力、取得的成就、未来所面对的挑战,它不仅是国家精神和中国理念的集中体现之地,也是上海世博会主题演绎的主要展示区和重要载体。
中国国家馆将展示主题设定为“城市发展中的中华智慧”,并从“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师法自然”、“和而不同”4个分项来演绎中国城市发展实践的独特内涵,馆内丰富的展示手段,将全面、立体地展示全国各地、各民族多彩多姿的文化、各具特色的文明和最新的发展成就,从而让世界人民更加全面深入地了解中国。
中国馆是上海世博会永久性场馆之一,是上海世博会园区的核心建筑与点睛之笔。
中国馆项目位于上海世博规划围栏区B片区世博轴东侧,东接云台路,南邻南环路,北靠北环路,西依上南路。
项目地块为一不规则的四边形,总用地面积6.52公顷,轨道交通8号线在基地西南角地下穿过。
中国馆区由国家馆、地区馆、港澳台馆等三个部分组成。
国家馆高约63米,架空层高33米,架空平台高9米,上部最大边长为138×138米,下部四个立柱外边距离70.2米,建筑面积约27000平方米;地区馆高13米,建筑面积约45000平方米;港澳台馆建筑面积约3000平方米。
上海世博——各展馆设计理念上海世博会是中国迄今为止最大规模的世界级会展活动,也是世博会首次在发展中国家举办。
各个展馆的设计理念充分展示了中国文化的独特性和创造力。
中国国家馆是上海世博会的核心建筑之一,它象征着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崛起和发展。
设计师根据中国古代文化和现代科技相结合的理念,将中国国家馆设计成一艘巨大的“龙舟”。
外观呈现出红色和金色相间的特色,并且采用了传统的屋顶设计,寓意着“天人合一”。
内部展示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和现代科技成果,通过高科技手段展示中国在经济、科技、文化等方面的发展成就。
法国馆以“城市之树”的概念设计,意在展示城市与自然的和谐共存。
整个馆舍呈现出树屋的形状,透明的玻璃幕墙使整个馆舍显得轻盈飘逸。
馆内通过多媒体技术展示了法国城市的发展历程以及法国在文化、艺术、科技等领域的成果。
同时,法国馆还举办了各类文化活动,展示了法国的文化魅力和创造力。
德国馆以“多彩世界,城市能源实验室”为主题,设计师将德国的“能源之城”概念融入到建筑设计中。
整个馆舍呈现出一个巨大的绿色玻璃长方体,象征着德国在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方面的独特能力和创新理念。
馆内通过互动展示和实验室模型,展示了德国在新能源、环境科学、城市规划等领域的领先地位和成就。
美国馆的设计理念是“城市花园”,以绿色、可持续和环保为主题。
馆舍外观呈现出一片绿色花园的形状,内部则展示了美国在城市规划、生态环保和科技创新方面的领先位置。
馆内通过高科技手段和互动展示,展示了美国在科技、文化、教育等领域的独特魅力和创造力。
日本馆以“自然之舞、未来之歌”为主题,设计师创造性地将传统和现代相结合,形成了一种富有未来感的设计风格。
整个馆舍呈现出一个巨大的、有机的空间结构,隐喻着日本在科技创新和自然保护方面的独特能力。
馆内通过虚拟现实、全息技术等手段,展示了日本在科技、文化、艺术等领域的创新和领先地位。
总之,上海世博会各展馆的设计理念充分展示了中国文化的独特性和创造力,同时也展示了各国在科技、文化、艺术等领域的成就和创新。
2010年世博会各国场馆设计理念介绍中国馆:四根巨柱撑起之冠主题:“城市发展中的中华智慧”,由于形状酷似一顶古帽,因此被命名为“之冠”。
造型亮点:充满,同时满足功能需求国家馆居中升起、层叠出挑,成为凝聚中国元素、象征中国精神的雕塑感造型主体——之冠;地区馆水平展开,以舒展的平台基座的形态映衬国家馆,成为开放、柔性、亲民、层次丰富的城市广场;二者互为对仗、互相补充,共同组成表达盛世大国主题的统一整体。
国家馆、地区馆功能上下分区、造型主从配合,空间以南北向主轴统领,形成壮观的城市空间序列,形成独一无二的性群体。
和谐之塔:“螺旋摩天轮”由黄浦江畔具有110 年历史的南市发电厂烟囱改造而成,具有观光功能,火电厂主厂房改造为世博会主题馆之一的未来探索馆。
塔高201 米,将完整保留烟囱原貌,用25 个太空舱沿螺旋轨道进行人员运输,每节太空舱载客 6 人,预计每小时载客总量可达650 人以上。
“世博和谐塔”在夜幕中宛如一支含苞待放的白玉兰,而白玉兰正是市花;缓缓升降的太空舱,犹如半空中的点点星光,显示出的城市活力。
2010世博会主题馆:“无柱展示空间”永久性主题场馆,地上建筑面积为8 万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积为 4 万平方米。
造型围绕“里弄”、“老虎窗”的构思,运用“折纸”手法,形成了二维平面到三维空间的立体建构;屋顶模仿石窟门“老虎窗”正面开、背面斜坡的特点,做到形神兼备。
三大亮点:双向大跨度亚洲最大、大跨度双弦拉桁架国最大;单体太阳能屋面国最大;生态绿墙世界最大。
世博会期间,主题馆将着重反映当今世界快速城市化和城市人口加速增长背景下的地球、城市、人三个有机系统之间的关联和互动,揭示创造更美好的城市,更美好的生活。
世博会后,主题馆将转变为标准场馆,与周边中国馆、星级酒店、世博中心、世博轴和演艺中心共同打造以展览、会议、活动和住宿为主的现代服务业聚集区。
世博会加拿大国家馆2008年1 月22 日,中国2010 年世博会加拿大馆设计方案正式揭晓。
2010年4月April201021世纪建筑材料21stCENTURYBUILDINGMATERIALS第2卷第2期Vol.2No.2上海世博会主题馆介绍[摘要]通过对世博会主题馆的设计理念、设计亮点,内部空间,展示主线等方面对主题馆做了一个系统的介绍。
[关键词]设计理念;设计亮点;内部空间;展示主线[中图分类号]TU242.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3-1324(2010)-02-0041-021建筑概况主题馆是上海世博会永久性展馆,位于浦东世博型根据每个单元形体的跨度尺寸,布置对角线桁架增加结构的空间稳定性并自然形成折线的韵律和三角形的母题;其次,通过对平面三角形形顶点的竖向位移,形成侧向天窗,利于展馆内部的自然采光,同时在屋顶造型上形成立体化的肌理并构建明确的导向性———朝向世博轴和中国馆。
南立面出挑形成入口灰空间,演绎折线型的造型母题,成为大量人流等候、交流的室内外过渡空间。
北立面屋面延伸为墙面,通过对立面的图形化分解形成三角形的侧窗和入口。
东西侧立面突出表现钢桁架的结构逻辑,并赋予主题馆生态节能表皮。
室内设计以南北贯通的共享空间为核心空间,共享空间两侧的展览大厅以功能性使用为主,空间造型和内部装饰以简洁、现代、实用、灵活使用为指导原则。
世博会主题馆主立面正南北朝向,在场馆布置和体型系数控制方面有利于节能。
南向立面形成大尺度的挑檐,用于遮挡夏季阳光的直射;展馆可以利用屋顶天窗采光通风;东、西山墙面上运用立体绿化,减少太阳直射对室内环境的影响。
同时,尽可能选择高效节能的建筑材料来进一步增强主题馆节能环保的效果。
园区B片区,总建筑面积达1.43×105m2,是世博会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主题展馆(见图1)。
主题馆将通过“城市人”、“城市生命”、“城市星球”、“城市未来”和“城市足迹”五个展馆,展示对“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主题的理解和阐述。
其中,“城市人”馆、“城市生命”馆、“城市星球”馆位于世博浦东园区,为新建场馆;“城市未来”馆和“城市足迹”馆位于浦西园区,利用南市发电厂旧址工业遗产改造。
上海世博会的场馆主要类型有:国家馆、主题馆、企业馆、国际组织馆四种类型。
第一章:国内馆中国国家馆(“全预约”参观,预约点设在展览现场各出入口。
)领衔设计者:70岁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院长何镜堂构思主题:“东方之冠”为构思主题,取自中国古代木结构建筑中的元素——斗拱设计理念:“东方之冠,鼎盛中华,天下粮仓,富庶百姓”主色调:“中国红”,表达了中国文化的精神与气质。
中国馆重要性:中国馆位于世博园区南北、东西轴线交汇处的核心地段。
中国馆与地区馆关系:中国馆由国家馆、地区馆和港澳台馆三个部分组成。
国家馆高63 米,地区馆高13 米。
国家馆居中升起、层叠出挑,强调雕塑感,地区馆水平展开,以舒展的平台基座的形态映衬国家馆,开放、柔性;二者互为对仗、互相补充。
中国馆建筑语言:直线条构成了平衡与稳重,四柱之中的空间感增加了通透。
与广场的联接又增强了它的平民化。
层层叠加、向上展开的倒金字塔型有一种振翅飞翔动感立面外观:国家馆参照了故宫外墙的颜色。
地区馆以“叠篆文字”在最外侧的环廊立面上,将用叠篆文字印出中国传统朝代名称的34 字,象征中华历史文化源远流长红色在大型建筑是非常难用:大型建筑很忌讳去用它,因为看久了眼睛会泛绿光的,有补色残像这样一个生理现象。
如果特别大的体量,色度控制不清楚,整个是飘的,眼睛老是有绿斑。
解决的思路:故宫它是一大批一组红,大概有七八个红组织在一起,造成了一个“故宫红”。
其实它的红墙是红土,不同的门是不同的红色,不同的柱子有不同的红色,还有横梁上的彩绘是各种各样。
红分七色,四色对付外立面,三色处理内部。
为什么内部要处理?走到中国馆内部,你会发现所有红墙的地方全部处在背光位置上。
红色一处在背光位置上就发黑,所以要软化这个红。
然后还要使它形成节奏,红色形成节奏(实际上就是渐变,是不同色度的渐变)就是消解残像的一种办法。
外立面四种红有不同的配比,主要是三号红,就是四根大柱,还有横梁上端几个主体的红色,它的面积最大,其他的面积分别是占20%,15%,5%,这样就形成有节奏的建筑体(色彩节奏跟音乐不一样,它是靠面积的)。
2010年上海世博会世界各国展馆展示1.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国国家展馆---城市,让生活更美好2010年上海世博会阿联酋国家展馆---围绕能源利用进行展示,告诉世人能源利用的故事2010年上海世博会沙特馆--传统到现代的转变2010年上海世博会巴基斯坦国家展馆--古老文化和悠久历史.2010年上海世博会奥地利国家展馆---畅享和谐2010年上海世博会丹麦国家展馆---幸福生活,童话乐园2010年上海世博会德国国家展馆---和谐城市2010年上海世博会法国国家展馆——感性城市2010年上海世博会芬兰国家展馆——优裕、才智与环境2010年上海世博会韩国国家展馆---魅力城市多彩生活2010年上海世博会荷兰国家展馆---快乐街2010年上海世博会日本国家展馆---“心之和、技之和”2010年上海世博会瑞典国家展馆---创意之光——可持续发展、创新、交流2010年上海世博会瑞士国家展馆挪威国家馆——城市与乡村的互动2010年上海世博会西班牙国家展馆----我们世代相传的城市2010年上海世博会新加坡国家展馆---城市交响乐2010年上海世博会新西兰国家展馆----自然之城:生活在天与地之间2010年上海世博会意大利国家展馆--人之城2010年上海世博会印度国家展馆---城市与和谐2010年上海世博会英国国家展馆--传承经典,铸就未来2010年上海世博会以色列国家展馆---创新让生活更美好2010年上海世博会智利国家展馆----新城市的萌芽2010年上海世博会加拿大国家展馆--宜居城市,包容、可持续、创造性2010年上海世博会澳大利亚国家展馆---畅想之洲2010年上海世博会爱尔兰国家展馆---城市空间及人民都市生活的演变2010年上海世博会尼泊尔国家展馆--加德满都城的故事,寻找城市的灵魂2010年上海世博会挪威国家展馆--大自然的赋予中国2010上海世界博览会2010年世界博览会(Expo 2010)是一个筹备中的世界博览会,2010年在中国上海市举行,也是历来首次由中国举办的世界博览会。
上海世博会中国馆分析上海世博会中国馆分析国馆建筑外观以“东方之冠”的构思主题,表达中国文化的精神与气质。
国家馆居中升起、层叠出挑,成为凝聚中国元素、象征中国精神的雕塑感造型主体——东方之冠;地区馆水平展开,以舒展的平台基座的形态映衬国家馆,成为开放、柔性、亲民、层次丰富的城市广场;二者互为对仗、互相补充,共同组成表达盛世大国主题的统一整体。
国家馆、地区馆功能上下分区、造型主从配合,形成独一无二的标志性建筑群体。
中国馆座落于世博会规划核心区,它将成为世博会园区的点睛之笔。
中国馆建筑外观以“东方之冠,鼎盛中华,天下粮仓,富庶百姓”的构思主题,表达中国文化的精神与气质。
中国馆区由国家馆、各省区市联合馆等组成,国家馆居中升起、层叠出挑,成为凝聚中国元素、象征中国精神的雕塑感造型主体——东方之冠。
中国馆将呈现中国在城市化发展过程中作出的努力、取得的成就、未来所面对的挑战,它不仅是国家精神和中国理念的集中体现之地,也是上海世博会主题演绎的主要展示区和重要载体。
中国国家馆将展示主题设定为“城市发展中的中华智慧”,并从“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师法自然”、“和而不同”4个分项来演绎中国城市发展实践的独特内涵,馆内丰富的展示手段,将全面、立体地展示全国各地、各民族多彩多姿的文化、各具特色的文明和最新的发展成就,从而让世界人民更加全面深入地了解中国。
中国馆是上海世博会永久性场馆之一,是上海世博会园区的核心建筑与点睛之笔。
中国馆项目位于上海世博规划围栏区B片区世博轴东侧,东接云台路,南邻南环路,北靠北环路,西依上南路。
项目地块为一不规则的四边形,总用地面积6.52公顷,轨道交通8号线在基地西南角地下穿过。
中国馆区由国家馆、地区馆、港澳台馆等三个部分组成。
国家馆高约63米,架空层高33米,架空平台高9米,上部最大边长为138×138米,下部四个立柱外边距离70.2米,建筑面积约27000平方米;地区馆高13米,建筑面积约45000平方米;港澳台馆建筑面积约3000平方米。
上海世博会展馆介绍中国国家馆中国馆建筑外观以“东方之冠”的构思主题,表达中国文化的精神与气质。
国家馆居中升起、层叠出挑,成为凝聚中国元素、象征中国精神的雕塑感造型主体——东方之冠;地区馆水平展开,以舒展的平台基座的形态映衬国家馆,成为开放、柔性、亲民、层次丰富的城市广场;二者互为对仗、互相补充,共同组成表达盛世大国主题的统一整体。
国家馆、地区馆功能上下分区、造型主从配合,形成独一无二的标志性建筑群体。
中国贵州馆贵州馆平均高度为7.2米,极端高度达8.5米,展示主题为“醉•美贵州,避暑天堂”。
在600平方米的展示面积中,将贵州的自然山水和多元民俗文化巧妙结合,抽取风雨桥、鼓楼、苗寨、银饰和山水瀑布极具贵州特色的视觉元素,高度凝炼贵州人文自然风貌以及“醉•美”和“避暑”的特色。
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民俗特色,力求使绝大多数不了解贵州或从未踏足过贵州的参观者,也能在第一时间内对贵州馆留下深刻的印象。
宁波滕头馆滕头馆的垂直绿化。
这是一种全新的绿化模式,意思是在整个墙面上种植一种特殊的植被,对墙体内的室温进行调节。
宁波滕头村是全球生态500佳和世界十佳和谐乡村。
滕头村的“生态理想化、生态资源化、生态生活化、生态产业化”发展战略,营造了“村在景中、景在城中”的生活模式,成功走出了“以生态促旅游,以旅游养生态”的特色经济发展路径,是中国乡村城市化的代表之一。
中国青海馆青海馆的设计将围绕“水”的主题,以长江、黄河、澜沧江为引子,通过多媒体、互动游戏等形式,讲述三江之源是生命的源头、文明的源头、城市的源头,体现了江河赋予人们的“养育之恩”。
同时亮相的青海馆吉祥物“三原”以水滴为原型,憨态可掬的拟人化形象,不仅与“四海之宝”海宝相呼应,同时体现了“三江之源”的主题。
中国香港馆香港馆占地约600平方米,由本地两位年轻设计师设计。
该馆分为3层,馆名为“无限空间”,意念来自香港城市发展的不同层次。
香港寸金尺土,但港人的创意却有无限空间,这是2010年上海世博会“香港馆”的设计蓝本。
上海世博会工地,从世博会大道看到的中国馆(右)。
上海世博会工地,两人个走在中国馆顶上的观光通道。
中国馆效果图
中国馆设计图
主题:“东方之冠”,表达中国文化的精神与气质。
造型亮点:造型围绕“里弄”、“老虎窗”的构思,运用“折纸”手法,形成了二维平面到三维空间的立体建构;屋顶模仿石窟门“老虎窗”正面开、背面斜坡的特点,做到形神兼备。
充满中国元素,同时满足功能需求。
设计理念:国家馆居中升起、层叠出挑,地区馆水平展开,二者功能上下分区、造型主从配合,空间以南北向主轴统领,形成壮观的城市空间序列,形成独一无二的标志性建筑群体。
互为对仗、互相补充,共同组成表达盛世大国主题的统一整体。
上海世博会工地,在英国馆“种子圣殿”工作的几名工人。
在英国的“种子圣殿”内,能看到裹在用作建筑表面的亚克力杆顶端的种子。
上海世博会英国国家馆效果图
主题:“传承经典,铸就未来”
造型亮点:“种子圣殿” ,建筑外部向各个方向伸展大量的触须,触须顶端带有细小彩色光源,可以组合成多种图案和颜色,使展馆表面形成各种可变幻的光泽和色彩。
设计理念:参观者在进入“圣殿”之后会发现6万根亚克力杆每一根里都含有不同种类、形态各异的种子,它展示了英国在全球自然资源保护上所起的领先作用,同时也向公众展示了生物多样性在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所能给我们带来的创意和其中蕴含的巨大潜力。
在“种子圣殿”周围的设计寓意一张打开的包装纸,将包裹在其中的“种子圣殿”送给中国,作为一份象征两国友谊的礼物
上海世博会工地,工人在波兰馆收集垃圾。
波兰国家馆夜景效果图
波兰国家馆设计图
主题:人类创造城市
造型亮点:以民间剪纸艺术为主题外观
设计理念:建筑呈纯白色,表面镂空的花纹来自波兰民间传统的剪纸,这让整个建筑看上去就像是一个贴上了民间传统剪纸的不规则的盒子。
最奇妙的就是当夜幕降临的时候,房间的灯打开后,整个建筑将呈现和白天完全不同的样子,因为此时最突出的是在光线照耀下的镂空部分,将剪纸的感觉演绎的淋漓尽致。
表达的是把艺术和创造力融入到城市中,是城市的最大价值。
上海世博会工地,澳大利亚馆反映出一名看报纸的建筑工人。
上海世博会工地,澳大利亚馆。
澳大利亚国家馆效果图
主题:“畅想之洲”
造型亮点:雕刻的弧形墙、丰富的红赭石外立面
设计理念:澳大利亚国家馆想给所有参观者呈献一个“世界上最适宜居住地”的城市形象,并以次探讨如何缔造城市建设和自然环境之间可持续发展的和谐。
展馆内既展现澳大利亚强大而富有活力的经济,也有体现澳大利亚技术优势的创作,世界一流的研究和教育机构,丰富多彩的澳洲文化和自然美景,同时还有展示澳大利亚城市的优质生活。
上海世博会工地,一名工人走在荷兰馆部分的“欢乐街”前。
荷兰国家馆效果图
荷兰国家馆设计图
主题:“快乐街”
造型亮点:变换多姿的灯光效果
设计理念:17幢造型独特的房子勾勒出一条呈8字形的“快乐街”,每一幢房子都采用了不同类型的装饰,展示荷兰在空间、能源和水利方面的创新。
从远处看,“快乐街”就宛若一条穿悬而过的过山车;夜晚,变换多姿的灯光效果又会将它映衬得如梦如幻。
“快乐街”其实是一个理想化的城市。
它还把生活区、工作区和工业区进行了划分,体现了现代城市生活的合理规划
上海世博会工地,在卢森堡馆工作的工人。
卢森堡国家馆设计效果图
主题:“亦小亦美”
造型亮点:“袖珍”的森林和堡垒
设计理念:在中文中,“卢森堡”其实就是“森林和堡垒”,受到了中文翻译的启发,设计师们设想出了一种几乎只用独块巨石的雕刻方法。
而整个卢森堡展馆也被比喻成一个周围绿树环绕的开放式森林。
卢森堡向来十分重视环保问题。
整个展馆的建筑材料都是钢、木头和玻璃等可回收材料,能源的回收再利用也将成为可持续发展城市的一个典范。
上海世博会工地,一名建筑工人在德国馆内部刷油漆。
德国国家馆效果图
德国国家馆展厅方位图
主题:“和谐城市”
造型亮点:悬浮于空中的建筑
设计理念:开放状的建筑外形轻盈而飘逸,似乎在向参观者们发出真挚的邀请。
德国馆最大的亮点是一个名为“动力之源”的展厅。
在那里,参观者们可以与展厅内的巨大金属球进行互动,金属球会随着人群的动作及呼声做出各种回应。
参观者们越踊跃、越齐心,金属球所产生的能量就越大。
这个巨大的金属球就是一个城市,而让城市充满活力则需要每一个人的努力和团结
上海世博会工地,工人们走过施工中的西班牙馆。
西班牙国家馆效果图
西班牙国家馆展厅方位图
主题:“我们世代相传的城市”
造型亮点:复古而创新的“藤条篮子”
设计理念:西班牙国家馆的设计就像个篮子一样,篮子一般由藤条、柳条编织而成,这是西班牙人擅长的传统工艺。
在东方文明中,用植物编织的器物也占据相当的地位。
藤编的篮子,在概念中可以包容很多东西,不同文化的人可以在里面交流对话。
藤,也是中国和西班牙的传统材料,是中西文化融合的桥梁。
重塑篮子是一个找到传统,并对传统进行再创造、再发现的过程,不妨将此看作未来城市高质量生活的开端。
上海世博会工地,一名工人走在韩国馆前。
韩国国家馆效果图
韩国国家馆设计图
主题:魅力城市多彩生活
造型亮点:将韩文直接体现在展馆外观设计上
设计理念:韩国打造有史以来境外规模最大的世博展馆。
韩文,作为韩国最优秀的发明之一,被直接体现在展馆的外观设计之中,韩文特有的几何特征也在建筑上得到完美阐释
上海世博会工地,一名工人在测量阿拉伯联合酋长国馆。
阿联酋国家馆效果图
主题:围绕能源利用进行展示,以独特的方式告诉世人能源利用的故事。
造型亮点:模仿天然沙丘
设计理念:阿联酋展馆连绵起伏的橘色外壳好似一片变幻莫测、广袤无垠的沙漠。
它将在上海世博会上用独特的方式告诉世人有关能源利用方面的故事,学习先人如何将新鲜的水送到沙漠殖民区,提醒人们不要忘记先人们解决资源缺乏的经验,或者如何不用电力或其他能源而让房屋凉爽的方式。
上海世博会工地,一名建筑工人从瑞士馆朝外看。
瑞士国家馆效果图
主题:“城市与乡村的互动”
造型亮点:未来世界的轮廓
设计理念:从空中俯瞰瑞士馆,仿佛就是一个想象中的未来世界,整个展馆是一个用幕帷覆盖的开放空间。
场馆设计用高科技元素展现了一个现代瑞士的生活理念:追求卓越、不断创新、追求高品质。
同时也展示了瑞士面向未来、具有前瞻性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呼应了“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世博主题。
上海世博会工地,在法国馆顶部工作的工人们。
法国国家馆效果图
主题:“感性城市”
造型亮点:脱离地面的漂浮形式
设计理念:漂浮于水平面的法国馆尽显水韵之美——溪流沿着法式庭院流淌、小型喷泉表演、水上花园。
感性的设计外观构成了一个清新凉爽的水的世界。
“感性城市”将让参观者们在味觉、视觉、触觉、嗅觉、听觉的盛宴中,畅快体验法国的魅力。
上海世博会工地,在以色列馆工作的建筑工人。
以色列国家馆效果图
主题:“创新让生活更美好”
造型亮点:由两座如同环抱在一起的双手组成的流线型建筑体。
设计理念:以色列国家馆由两座流线型建筑体组成,好像环抱在一起的双手,又好似一只海中的贝壳。
为了突出上海这座沿海城市,也为了呼应“海宝”的名称,以色列国家馆特意为展馆取名“海贝壳”。
这只美丽的贝壳不仅要向参观者展现传统的犹太文化,更要展示不断进步的犹太文化,并通过各种展示形式,传递犹太文化与中国文化的共通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