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声慢 李清照
- 格式:doc
- 大小:15.00 KB
- 文档页数:2
《声声慢》原文、翻译及赏析《声声慢》原文、翻译及赏析1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作品赏析【注释】①将息:将养休息。
②怎生:怎样,怎么。
③这次第:这一连串的情况。
【评解】这是李清照南渡以后的一首震动词坛的名作。
通过秋景秋情的描绘,抒发国破家亡、天涯沦落的悲苦,具有时代色彩。
在结构上打破了上下片的局限,全词一气贯注,着意渲染愁情,如泣如诉,感人至深。
首句连下十四个叠字,形象地抒写了作者的心情。
下文“点点滴滴”又前后照应,表现了作者孤独寂寞的忧郁情绪和动荡不安的心境。
全词一字一泪,缠绵哀怨,极富艺术感染力。
《声声慢》原文、翻译及赏析2【原文】声声慢李清照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翻译】我独处陋室若有所失地东寻西觅,但过去的一切都在动乱中失去了,永远都寻不见、觅不回了;眼前只有冷冷清清的环境(空房内别无长物,室外是万木萧条的秋景,这种环境又引起内心的感伤,于是凄凉、惨痛、悲戚之情一齐涌来,令人痛彻肺腑,难以忍受了。
)秋季骤热或骤冷的时候,最难以保养将息。
饮进愁肠的几杯薄酒,根本不能抵御早上的冷风寒意。
望天空,但见一行行大雁掠过,回想起过去在寄给丈夫赵诚明的词中,曾设想雁足传书,互通音信,但如今丈夫已死,书信无人可寄,故见北雁南来,联想起词中的话,雁已是老相识了,更感到伤心。
地上到处是零落的黄花,憔悴枯损,如今有谁能与我共摘啊!整天守着窗子边,孤孤单单的,怎么容易挨到天黑!到黄昏时,又下起了绵绵细雨,一点点,一滴滴洒落在梧桐叶上,发出令人心碎的声音。
声声慢李清照【作品介绍】《声声慢·寻寻觅觅》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作品。
作品通过描写残秋所见、所闻、所感,抒发自己因国破家亡、天涯沦落而产生的孤寂落寞、悲凉愁苦的心绪,具有浓厚的时代色彩。
此词在结构上打破了上下片的局限,一气贯注,着意渲染愁情,如泣如诉,感人至深。
开头连下十四个叠字,形象地抒写了的心情;下文“点点滴滴”又前后照应,表现了孤独寂寞的忧郁情绪和动荡不安的心境。
全词一字一泪,风格深沉凝重,哀婉凄苦,极富艺术感染力。
【原文】版本一声声慢寻寻觅觅⑴,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⑵。
乍暖还寒时候⑶,最难将息⑷。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⑸?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
憔悴损⑹,如今有谁堪摘⑺?守着窗儿⑻,独自怎生得黑⑼?梧桐更兼细雨⑽,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⑾,怎一个愁字了得⑿!版本二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晓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
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注释】⑴寻寻觅觅:意谓想把失去的一切都找回来,表现非常空虚怅惘、迷茫失落的心态。
⑵凄凄惨惨戚戚:忧愁苦闷的样子。
⑶乍暖还(huán)寒:指秋天的天气,忽然变暖,又转寒冷。
⑷将息:旧时方言,休养调理之意。
⑸怎敌他:对付,抵挡。
晚:一本作“晓”。
⑹损:表示程度极高。
⑺堪:可。
⑻著:亦写作“着”。
⑼怎生:怎样的。
生:语助词。
⑽梧桐更兼细雨:暗用白居易《长恨歌》“秋雨梧桐叶落时”诗意。
⑾这次第:这光景、这情形。
⑿怎一个愁字了得:一个“愁”字怎么能概括得尽呢?【白话译文】苦苦地寻寻觅觅,却只见冷冷清清,怎不让人凄惨悲戚。
乍暖还寒的时节,最难保养休息。
喝三杯两杯淡酒,怎么能抵得住早晨的寒风急袭?一行大雁从眼前飞过,更让人伤心,因为都是旧日的相识。
园中菊花堆积满地,1962年12月上旬属虎本月安徽11选5特别号码,都已经憔悴不堪,如今还有谁来采摘?冷清清地守着窗子,灵石本地花呗如何贷款,独自一个人怎么熬到天黑?梧桐叶上细雨淋漓,到黄昏时分,还是点点滴滴。
李清照《声声慢》原文和译文【含赏析】原文: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译文:我独处陋室若有所失地东寻西觅,但过去的一切都在动乱中失去了,永远都寻不见、觅不回了;眼前只有冷冷清清的环境(空房内别无长物,室外是万木萧条的秋景);这种环境又引起内心的感伤,于是凄凉、惨痛、悲戚之情一齐涌来,令人痛彻肺腑,难以忍受了。
特别是秋季骤热或骤冷的时候,最难以保养将息了。
饮进愁肠的几杯薄酒,根本不能抵御晚上的冷风寒意。
望天空,但见一行行雁字掠过,回想起过去在寄给丈夫赵明诚的词中,曾设想雁足传书,互通音信,但如今丈夫已死,书信无人可寄,故见北雁南来,联想起词中的话,雁已是老相识了,更感到伤心。
地上到处是零落的黄花,憔悴枯损,如今有谁能与我共摘(一说,有什么可采摘的)啊!整天守着窗子边,孤孤单单的,怎么容易挨到天黑啊!到黄昏时,又下起了绵绵细雨,一点点,一滴滴洒落在梧桐叶上,发出令人心碎的声音。
这种种况味,一个“愁”字怎么能说尽!鉴赏声声慢李清照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晓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唐宋古文家以散文为赋,而倚声家实以慢词为赋。
慢词具有赋的铺叙特点,且蕴藉流利,匀整而富变化,堪称“赋之余”。
李清照这首《声声慢》,脍炙人口数百年,就其内容而言,简直是一篇悲秋赋。
亦惟有以赋体读之,乃得其旨。
李清照的这首词在作法上是有创造性的。
原来的《声声慢》的曲调,韵脚押平声字,调子相应地也比较徐缓。
而这首词却改押入声韵,并屡用叠字和双声字,这就变舒缓为急促,变哀惋为凄厉.此词以豪放纵恣之笔写激动悲怆之怀,既不委婉,也不隐约,不能列入婉约体。
李清照《声声慢》原文、注释及解析〔原文〕声声慢[宋] 李清照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②,乍暖还寒时候③,最难将息④。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⑤,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⑥!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⑦!〔注释〕①本篇选自李清照《漱玉词》。
是李清照晚年所作的名篇之一,写她家破人亡之后的凄惨心境。
②戚戚,忧伤的样子。
③乍,刚。
④将息,养息,保养身体之意。
⑤黄花,指菊花。
⑥怎生,怎样。
黑,天黑。
这句说孤独中度日如年,怎样熬到天黑啊!⑦这次第,这些情况,这种情景。
了得,指包括尽。
意谓这时心头无限心事,怎能用一个“愁”字来包容呢?〔解析〕这首凄楚的慢词,表现出一种极为悲伤愁苦的心情。
它的作者,是宋代杰出的女词人李清照。
李清照的一生,处在北宋至南宋的变迁之中,可谓坎坷多难。
她自小受到良好的文学熏陶,后来嫁给喜爱金石书画的太学生赵明诚,生活更是充满了学术意味和艺术情趣。
靖康之变破坏了她的美满生活,她从此走上了一段颠沛流离的痛苦历程。
她的词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前期多是闺情别恨一类,风格清新活泼;后期词中,这首《声声慢》可算是最为出色的作品了。
靖康之变以后,女词人连续遭受了国破、家失、夫亡的苦难。
接踵而至的打击,使她情绪极为低落,身心憔悴之中,呻吟出一声声哀音。
词的开头三句,连叠七字,凝重地营造出一种独寂、悲凉的气氛,并从不同的侧面写出了词人的心怀。
“寻寻觅觅”写行动。
词人似有所思如有所失,神情恍惚不由自主地竭力寻找着什么。
为避兵乱,她偕同丈夫逃难至江南。
丈夫不幸病逝后,孤苦无助的她更是坑无定所,疲于奔命。
纵然她寻了又寻,找了再找,可再也找不回那安适的家庭,亲密的伴侣,还有那些无价之宝——散落的文稿与金石书画。
“冷冷清清”写气氛,是前一句的结果。
人已亡故,物也失尽,什么也没有了,只剩下她一个人。
李清照声声慢译文赏析声声慢李清照原文翻译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李清照《声声慢》注释寻寻觅觅:美女在寻找感情吗?若有所失、顾盼期待、彷徨不安的样子。
冷冷清清:体现了环境的冷清和心情的冷清,指四周空寂心情凄凉。
凄凄:心凉,悲伤的样子。
惨惨:心惨,忧郁的样子。
戚戚:心忧,忧愁的样子。
乍暖还寒:时而暖和,时而寒冷。
指秋天气候变幻无常。
乍,忽然。
将息:将养休息,调养休息,保养身体。
敌:抵挡。
雁:一种鸟。
鸿雁传书。
伤心:作者曾寄《一剪梅》给丈夫赵明诚,有“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之句,如今丈夫已逝,家乡难回,故云“伤心”、“旧时相识”。
却:还,且。
副词,表轻微的转折。
黄花:菊花。
满地黄花堆积:是指菊花盛开,而非残英满地。
憔悴损:憔悴、残的样子。
是指自己因忧伤而憔悴瘦损,不是指菊花枯萎凋谢。
有谁堪摘:谁指的是言花还是言他?犹言无甚可摘。
谁,何,承上文指花。
堪,可。
一说有谁堪与共摘。
怎生:怎么,怎样。
生,语气助词,无义。
黑:指日暮。
更:另,又。
这次第:这光景,这情形。
(以上种种心情依次而来。
泛指以上情景或者情形)了得:得愁了愁吗?包含,概括,了结。
李清照《声声慢》翻译我若有所失、顾盼期待、彷徨不安地苦苦寻觅(寻觅什么?失去什么,欲得什么?),只见四周空寂凄凉,使我心情更加悲伤、忧郁、忧愁。
忽冷忽热的天气,最难将养休息。
喝下这三两杯淡酒,怎能抵挡黄昏时骤然袭来的冷风寒气!望天空只见一行大雁向南飞去,我伤心不已,偏又认出它们是我旧时相识【作者曾寄《一剪梅》给丈夫赵明诚,有“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之句,如今丈夫已逝,家乡难回,故云“伤心”、“旧时相识”。
】。
满地的菊花零落堆积,已经憔悴枯损,有谁堪与共摘!守着这冷清的窗边,挨着窗户孤独地坐着,怎样才能挨到日暮天黑!高洁的梧桐又承受细雨淅沥,到黄昏时分,那雨声还点点滴滴。
李清照《声声慢》原文和译文(翻译)
《声声慢》原文和译文
原文: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译文:
我独处陋室若有所失地东寻西觅,但过去的一切都在动乱中失去了,永远都寻不见、觅不回了;眼前只有冷冷清清的环境(空房内别无长物,室外是万木萧条的秋景);这种环境又引起内心的感伤,于是凄凉、惨痛、悲戚之情一齐涌来,令人痛彻肺腑,难以忍受了。
特别是秋季骤热或骤冷的时候,最难以保养将息了。
饮进愁肠的几杯薄酒,根本不能抵御晚上的冷风寒意。
望天空,但见一行行雁字掠过,回想起过去在寄给丈夫赵明诚的词中,曾设想雁足传书,互通音信,但如今丈夫已死,书信无人可寄,故见北雁南来,联想起词中的话,雁已是老相识了,更感到伤心。
地上到处是零落的黄花,憔悴枯损,如今有谁能与我共摘(一说,有什么可采摘的)啊!整天守着窗子边,孤孤单单的,怎么容易挨到天黑啊!到黄昏时,又下起了绵绵细雨,一点点,一滴滴洒落在梧桐叶上,发出令人心碎的声音。
这种种况味,一个“愁”字怎么能说尽!。
《声声慢》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声声慢宋·李清照原文: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译文:整天都在寻觅一切清冷惨淡,我不由感到极度的哀伤凄凉。
乍暖还寒的秋季最难以调养。
饮三杯两盏淡酒怎能抵御它、傍晚之时来的冷风吹的紧急。
向南避寒的大雁已飞过去了,伤心的是却是原来的旧日相识。
家中的后园中已开满了菊花,我引忧伤憔悴无心赏花惜花、如今花儿将败还有谁能采摘?静坐窗前独自熬到天色昏黑?梧桐凄凄细雨淋沥黄昏时分、那雨声还点点滴滴。
此情此景,用一个愁字又怎么能说的够?注释:寻寻觅觅:意谓想把失去的一切都找回来,表现非常空虚怅惘、迷茫失落的心态。
凄凄惨惨戚戚:忧愁苦闷的样子。
乍暖还(huán)寒:指秋天的天气,忽然变暖,又转寒冷。
将息:旧时方言,休养调理之意。
怎敌他:对付,抵挡。
晚:一本作「晓」。
损:表示程度极高。
堪:可。
着:亦写作「著」。
怎生:怎样的。
生:语助词。
梧桐更兼细雨:暗用白居易《长恨歌》「秋雨梧桐叶落时」诗意。
这次第:这光景、这情形。
怎一个愁字了得:一个「愁」字怎么能概括得尽呢?赏析:靖康之变后,李易安国破,家亡,夫死,伤于人事。
这时期她的作品再没有当年那种清新可人,浅斟低唱,而转为沉郁凄婉,主要抒写她对亡夫赵德甫的怀念和自己孤单凄凉的景况。
此词便是这时期的典型代表作品之一。
这首词起句便不寻常,一连用七组叠词。
不但在填词方面,即使在诗赋曲也绝无仅有。
但好处不仅在此,这七组叠词还极富音乐美。
宋词是用来演唱的,因此音调和谐是一个很重要的内容。
易安对音律有极深造诣,所以这七组叠词朗读起来,便有一种大珠小珠落玉盘的感觉。
只觉齿舌音来回反复吟唱,徘徊低迷,婉转凄楚,有如听到一个伤心之极的人在低声倾诉,然而她还未开口就觉得已能使听众感觉到她的忧伤,而等她说完了,那种伤感的情绪还是没有散去。
【导语】李清照的《声声慢》通过描写残秋所见、所闻、所感,抒发⾃⼰因国破家亡、天涯沦落⽽产⽣的孤寂落寞、悲凉愁苦的⼼绪,具有浓厚的时代⾊彩。
下⾯就和⽆忧考⼀起来欣赏下李清照的诗词《声声慢》,欢迎阅读! 《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
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独⾃怎⽣得⿊?梧桐更兼细⾬,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个愁字了得!(守着窗⼉⼀作:守著窗⼉) 译⽂ 苦苦地寻寻觅觅,却只见冷冷清清,怎不让⼈凄惨悲戚。
乍暖还寒的时节,最难保养休息。
喝三杯两杯淡酒,怎么能抵得住早晨的寒风急袭?⼀⾏⼤雁从眼前飞过,更让⼈伤⼼,因为都是旧⽇的相识。
园中菊花堆积满地,都已经憔悴不堪,如今还有谁来采摘?冷清清地守着窗⼦,独⾃⼀个⼈怎么熬到天⿊?梧桐叶上细⾬淋漓,到黄昏时分,还是点点滴滴。
这般情景,怎么能⽤⼀个“愁”字了结! 注释 ⑴寻寻觅觅:意谓想把失去的⼀切都找回来,表现⾮常空虚怅惘、迷茫失落的⼼态。
⑵凄凄惨惨戚戚:忧愁苦闷的样⼦。
⑶乍暖还(huán)寒:指秋天的天⽓,忽然变暖,⼜转寒冷。
⑷将息:旧时⽅⾔,休养调理之意。
⑸怎敌他:对付,抵挡。
晚:⼀本作“晓”。
⑹损:表⽰程度极⾼。
⑺堪:可。
⑻著:亦写作“着”。
⑼怎⽣:怎样的。
⽣:语助词。
⑽梧桐更兼细⾬:暗⽤⽩居易《长恨歌》“秋⾬梧桐叶落时”意。
⑾这次第:这光景、这情形。
⑿怎⼀个愁字了得:⼀个“愁”字怎么能概括得尽呢? 赏析 靖康之变后,李清照国破,家亡,夫死,伤于⼈事。
这时期她的作品再没有当年那种清新可⼈,浅斟低唱,⽽转为沉郁凄婉,主要抒写她对亡夫赵明诚的怀念和⾃⼰孤单凄凉的景况。
此词便是这时期的典型代表作品之⼀。
这⾸词起句便不寻常,⼀连⽤七组叠词。
不但在填词⽅⾯,即使在赋曲也。
但好处不仅在此,这七组叠词还极富⾳乐美。
声声慢李清照(原文及赏析)(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小学作文、初中作文、高中作文、体裁作文、作文素材、作文指导、好词好句、读后感、观后感、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elementary school essays, middle school essays, high school essays, genre essays, essay materials, essay guidance, good words and sentences, reading feedback, observation feedback,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essay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声声慢李清照(原文及赏析)《声声慢》李清照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李清照《声声慢》原文和译文(翻译)
李清照《声声慢》原文和译文(翻译)
《声声慢》原文和译文
原文: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译文:
我独处陋室若有所失地东寻西觅,但过去的一切都在动乱中失去了,永远都寻不见、觅不回了;眼前只有冷冷清清的环境(空房内别无长物,室外是万木萧条的秋景);这种环境又引起内心的感伤,于是凄凉、惨痛、悲戚之情一齐涌来,令人痛彻肺腑,难以忍受了。
特别是秋季骤热或骤冷的时候,最难以保养将息了。
饮进愁肠的几杯薄酒,根本不能抵御晚上的冷风寒意。
望天空,但见一行行雁字掠过,回想起过去在寄给丈夫赵明诚的词中,曾设想雁足传书,互通音信,但如今丈夫已死,书信无人可寄,故见北雁南来,联想起词中的话,雁已是老相识了,更感到伤心。
地上到处是零落的黄花,憔悴枯损,如今有谁能与我共摘(一说,有什么可采摘的)啊!整天守着窗子边,孤孤单单。
《声声慢》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知人论世,了解作者的遭遇与创作的联系。
2、品味语言,感受意象美和意境美,赏析诗歌的艺术特色。
3、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4.提高鉴赏能力。
【学习重难点】
1、品味语言,把握意象,体会词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2、感受鉴赏作品的意象美、意境美、韵律美。
【知识链接】
【作者简介】
李清照:(1084-约1151)南宋著名女词人。
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今属山东济南)人。
父亲李格非为当时著名学者,丈夫赵明诚为金石考据家。
早期生活优裕,与丈夫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
靖康之变,北方沦陷,夫妇辗转下江南。
后赵明诚病死,她过着悲苦孤独的晚年生活。
晚年的李清照无儿无女,孑然一身,始终居无定所,饱尝了颠沛之苦、亡国之恨、丧夫之痛、孀居之哀,最后在杭州凄然死去,确切死期竟无人知晓,足见清照晚年之孤独凄凉。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用三个词语来概括李清照的一生:少历繁华、中经丧乱、晚景凄凉。
李清照是婉约派的代表,她的创作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南渡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闺怨离愁,词风清丽柔媚;南渡后(后期)多悲叹身世,怀旧悼亡,有的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词风情调感伤,凄婉哀怨,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
作品散失很多。
今有《漱玉词》《李清照集校注》辑本传世。
【写作背景】
《声声慢》是李清照的一首震动词坛的名作。
靖康之难以后,词人的丈夫已故,他们精心收集的金石书画,都已散失。
词人飘泊江南,由一个无忧无虑的贵妇人,一变而为流落无依、形影相吊的寡妇。
国破家亡,引起的国恨家愁,像铅一样压在她的心头,在这位女词人的心里点燃了爱国思想的火花。
【李清照大事记】:1103-1126年:与赵明诚结婚,婚后融洽欢娱,共同致力于金石书画的研究,度过了这生中最安宁、幸福的日子。
1126年:北宋末日,腐败透顶,金兵入侵,围困京师。
1127年:金灭北宋,二人所存的十余屋金石书画在战火中焚为灰烬。
1129年:赵明诚孤身赴任,身染重病,八月十八日去世,终年49岁,李清照时年46岁。
1130年:李清照为赵明诚解不白之冤,在越州、台州、黄岩、温州之间漂泊。
1131年:卜居浙江会稽,又逢盗贼,重病缠身,几欲丧命。
1132年夏:再嫁张汝舟,可惜遇人不淑,9月提出诉讼,与张汝舟离婚。
被判刑两年。
1134年:整理完成赵明诚遗著《金石录》。
1151-1156年:李清照没有子嗣,凄然一身,悲苦地离开人世。
【课前预习】
一、辩词注音
戚戚()憔()悴()乍()暖还()寒
二、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敌:对付、抵御。
B.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憔悴:指诗人面容愁苦黄瘦。
C.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怎生:怎么能够。
D.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次第:时候。
三、本词的词眼是_________。
四、找出词中直接抒情的句子。
五、《声声慢》一词中主要是通过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梧桐、细雨等深秋景物(意象)来渲染愁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