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生物工程下游技术的理论基础
- 格式:ppt
- 大小:2.11 MB
- 文档页数:21
11级生物工业下游技术复习第一章绪论一、生物分离技术的基本路线?二、主要生物分离技术的分离原理?三、生物分离技术的特点?四、生产中怎样选取生物分离技术手段?第二章下游技术的基础理论1.对生物产品进行分离的理论依据有那三个方面?2.化学性分子识别和生物学的特异性相互作用的相似和区别?第三章发酵液预处理一、名词解释1.凝聚: 2.絮凝: 3.过滤: 4.离心沉降: 5.离心过滤: 6.助滤剂: 7.沉降:二、单项选择1.真空转鼓过滤机工作一个循环经过()。
A、过滤区、缓冲区、再生区、卸渣区B、缓冲区、过滤区、再生区、卸渣区C、过滤区、缓冲区、卸渣区、再生区D、过滤区、再生区、缓冲区、卸渣区2.以下哪项不是在重力场中,颗粒在静止的流体中降落时受到的力()A.重力B. 压力C.浮力D. 阻力3.以下哪项不是颗粒在离心力场中受到的力()A.离心力B. 向心力C.重力D. 阻力4.颗粒与流体的密度差越小,颗粒的沉降速度()A.越小B.越大C.不变D.无法确定5.工业上常用的过滤介质不包括()A.织物介质B.堆积介质C.多孔固体介质D.真空介质6.下列物质属于絮凝剂的有()。
A、明矾B、石灰C、聚丙烯类D、硫酸亚铁三、判断对错1.助滤剂是一种可压缩的多孔微粒。
()2.通过加入某些反应剂是发酵液进行预处理的方法之一。
()3.在生物制剂制备中,常用的缓冲系统有磷酸盐缓冲液;碳酸盐缓冲液;盐酸盐缓冲液;醋酸盐缓冲液等。
()四、填空1.发酵液常用的固液分离方法有()和()等。
2.为使过滤进行的顺利通常要加入()。
3.工业离心设备从形式上可分为(),(),(),等型式。
4.典型的工业过滤设备有()和()。
5.常用离心设备可分为()和()两大类;五、简答1.改变发酵液过滤特性的主要方法有哪些?其简要机理如何?2.除去发酵液中杂蛋白的常用方法有哪些?3.试述生物工业中常用固液分离设备的原理、特点及适用范围?第四章细胞破碎一、名词解释1.超声波破碎法2.酶解法二、单项选择1.适合小量细胞破碎的方法是()A.高压匀浆法B.超声破碎法C.高速珠磨法D.高压挤压法2.丝状(团状)真菌适合采用()破碎。
《生物工程下游技术》课程教学大纲(Downstream Technology of Biology Engineering )课程编号:1923030(1913030)课程类别:专业课适用专业:生物技术、生物工程先修课程:无机化学、分析和有机化学、物理化学、生物化学、发酵工程等总学分:2.5 其中实验学分:1总学时:56 (其中理论24学时、实验32学时)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对本课程学习,要求学生从生物工业下游技术的角度,归纳、阐述现有发酵工业和新兴的正在发展中的生物技术产品的提取、分离、纯化、精制加工等技术的科学本质、原理、方法、规律及发展趋势,以及这些技术和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生物工业产品下游制造技术的科学本质,理解、掌握传统技术基础,接受新概念、新知识、新技术,为今后的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工程应用作好理论准备。
本课程主要介绍发酵液的预处理、微生物细胞破碎、溶剂萃取法、双水相萃取法、反胶团萃取法、膜的分离过程、离子交换法、超临界萃取、结晶技术、蒸发与干燥等内容。
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第一节生物工程下游技术的工作领域一、技术范畴二、生物工业下游技术的发展历史古代酿造业;第一代生物技术;第二代生物技术;第三代生物技术。
第二节生物工业下游技术的一般工艺过程一、原料及产品特性以粗原料发酵为主,如酒精等;待处理物料中产品浓度很低;产品具有活性和热敏性;基因工程产品一般为包涵体;发酵液为分批培养,容易出现差异。
二、下游技术的一般工艺过程预处理和固液分离;提取;精制;成品制作。
第三节生物工业下游技术的发展动态一、传统分离技术的提高和完善二、新技术的研究和开发新型分离介质的研发:膜、树脂和凝胶;子代分离技术;其他新兴下游技术。
三、清洁生产清洁生产工艺(技术);清洁产品;清洁能源。
本章重点:生物工业下游技术的一般工艺过程。
教学基本要求:了解。
第二章发酵液的预处理(3学时)第一节发酵液过滤特性的改变一、降低液体粘度加水稀释法和加热法。
《生物工程下游技术》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中文名称:生物工程下游技术课程代码:学分与学时:72学时,4学分课程性质:专业必修授课对象:生物技术及应用专业二、课程教学目标与任务《生物分离工程》是为生物工程本科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专业必修课,是培养学生今后从事生物技术产业领域应该具备的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主干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1、使学生掌握生物产品的提取、分离、纯化、精制加工等技术的科学本质、原理、方法、规律。
2、使学生了解生物工程下游技术的科学前沿及其发展趋势。
3、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生产及科研中的实际问题的基本能力。
三、学时安排四、课程教学内容与基本要求第一章绪论(4学时)教学目的:了解生物工业下游技术的发展历史。
基本要求:对生物工程下游分离技术的流程和发展趋势大致了解重点与难点:下游技术的一般工艺过程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主要内容:1、生物工程下游技术的工作领域2、生物工业下游技术的一般工艺过程3、生物工业下游技术的发展动态第二章下游技术的理论基础(4学时)教学目的:使学生了解下游技术的理论基础,为学习具体有技术奠定基础基本要求:了解下游技术的基本理论基础,了解下游技术常见的分离手段,掌握分离效率的评价标准。
重点与难点:分离机理、分离效价的评价标准教学方法:多媒体讲授主要内容:1、分离机理2、分离操作3、分离效价的评价第三章发酵液的预处理(4学时)教学目的:学习并掌握发酵液预处理的一般方法基本要求:掌握发酵液的过滤特性,掌握改善发酵过滤特性的方法,掌握高价无机离子与杂蛋白质去除的方法,掌握常见的固液分离技术(离心、过滤)的原理重点与难点:改善发酵液过滤特性的方法,无机离子的去除方法,澄清过滤和滤饼过滤的差别。
教学方法:多媒体课件教学与课堂讨论相结合主要内容:1、发酵液过滤特性的改变2、发酵液的相对纯化3、固液分离工程及设备第四章微生物细胞的破碎(4学时)教学目的:学习并掌握细胞破碎的基本方法基本要求:掌握细胞破碎的阻力来源于细胞壁,掌握常用的细胞破碎的方法及原理,了解包含体的概念及其分离、复性。
下游技术概念范畴宗旨清洁生产预 处 理 细 胞 破 碎 细胞壁的组成与结构(主要组成、主要结构、主要阻力、形状和强度取决于) 常用破碎方法 珠磨法:工作原理、破碎率的影响因素分析、R 的确定 高压匀浆法:工作原理、影响破碎的主要因素 超声破碎法:特点及影响因素 酶溶法:外加酶应用的关键 化学渗透法:化学试剂及其原理 反复冻融法:原理及特点 R 的测定及破碎研究方向: 电导率测定的原理、研究方向(结合、上、下) 料液预处理 过滤液特性改变(特性:滤饼比阻;降粘度:加水、加热;调PH ;凝聚与絮凝:二者区别,常用试剂;助滤剂:作用、选择;反应剂:例子) 过滤液相对纯化(高价离子:Ca 2+、Mg 2+、Fe 2+、Fe 3+除去方法,杂蛋白的去除方法) 固液分离(离心分离:原理、Fr 、适用、特点,碟片式离心机:工作过程,最大允许处理量;过滤:分类,真空转鼓过滤机的特点及工作过程) 提 取 溶剂萃取和浸取 溶剂萃取 理论:溶剂互溶规律;介电常数,溶剂选择;弱酸、弱碱分配定律,分离因数β;水相条件(盐析、带溶剂) 其他:萃取步骤,理论得率(E ,多级错流、逆流);乳化与破乳(HLB ,乳化不良影响);设备 浸取:过程、相平衡 超临界流体萃取 超临界流体:临界温度、监界压力、临界点、超临界流体(工作区的特点) 超临界萃取:定义、原理、流程模式 超临界CO2萃取:优点,拖带剂 热力学简介:固体溶质溶解度的关键因素、液体溶质溶解度(理解) 分 离 膜分离过程 分类与特性:分类(对称、非对称、复合、荷电、微孔等);特性(P170表9-1,电渗析原理图及定义) 理论:机理模型(孔模型特点,溶解-扩散模型渗透力的因素,优先—毛细模型的特点);膜性能参数(孔道特性的三个定义、水通量、截断分子量、截留率的概念) 寿命:压密作用(原因、改善),水解,浓差极化(定义),膜污染(定义、原因、减轻方法、消除的标准) 液膜分离 概论:液膜的定义、分类,膜相组成 分离机制:无载体扩散迁移(二种机制的特点、结果),载体促进传递(三种机制的特点、结果、实例),结论 工艺流程:乳化、分离浓缩、破孔(静置、电破乳)乳化液膜的稳定问题:膜破裂、膨胀纯化-色谱分离 分类:按机理(5种),固定相形状(3种)、流动相(3种)、压力(3种) 基本原理:5种分离的机理名词:线性色谱与非线性色谱,载体,阻滞因数,塔板理论,吸附等温曲线(凹、凸、S ),解离常数,分离因数,洗脱容积,外水容积,分辨率、交换容量其他化工单元操作技术:离子交换技术、酒精差压蒸馏、 结晶、蒸发与干燥。
(生物科技行业)生物工程下游技术湖北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大纲课程名称:生物工程下游技术课程代码:6705第壹部分课程性质和目标壹、课程性质和特点生物工程下游技术这门课程适合于理工科专业生物工程专业进行学习。
本课程的内容更多的涉及到工业应用。
下游技术是对于由生物界自然产生的生物体或由微生物菌体发酵的、动植物细胞组织培养的、酶反应、微生物转化等各种生物工业生产过程获得的生物原料,经提取分离、加工且精制目的成分,最终使其成为产品的技术,也称为下游工程或下游加工过程,是生物技术产品产业化的必经之路。
目前所指的下游技术大多数属于“物质分离”范畴。
主要研究的是物质分离的方法原理及相关的仪器设备。
生物工程下游技术这门课程涉及到物理,化学,生物化学,发酵工程,生物工程和设备等多门学科。
二、课程目标和基本要求通过学习生物工程下游技术这门课程应掌握以下基本知识点:1.生物工程下游技术的研究对象和发展历程2.下游技术的理论基础3.发酵液预处理,微生物细胞破碎方法和设备4.溶剂萃取和浸取,超临界流体萃取,双水相萃取,反胶团萃取,膜分离过程,液膜分离,离子交换法,色谱法等主要分离单元操作技术及分离过程的特点,工艺设计和设备选型通过学习了解各种分离方法的原理,适用范围,熟悉常用分离设备的操作,在实际应用中能够选择合适的分离方法对仪器进行操作达到分离的目的。
通过学习,具备对生物产品的分离、纯化技术的应用能力,及对生物物质提纯最佳方案的设计能力。
三、和本专业其他课程的关系本课程的内容更多的涉及到工业应用。
下游技术对各种生物工业生产过程获得的生物原料,经提取分离、加工且精制目的成分,最终使其成为产品的技术。
在生物工程专业课程的学习中,是壹门将生物工程上游技术应用到实际生产中所需要借助的手段。
《物理学》,《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等基础课是这门课程的基础,《微生物学》,《生物化学》,《酶工程》,《发酵工程》,《生物工程和设备》等专业课的知识也会运用到这门课程中,其后继课程有《发酵工厂设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