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病的中医外治法
- 格式:ppt
- 大小:1005.00 KB
- 文档页数:87
中医治疗皮肤病常用小秘方皮肤病是许多人的心病。
中医认为,皮肤病与人体的血气、湿热、风邪等有关,而且常常具有反复发作的特点。
因此,中医治疗皮肤病采用的方法,既包括外治法,又包括内调法。
下面,我将介绍一些中医治疗皮肤病常用的小秘方,这些秘方在我自己的临床实践中得到了证实。
一、黄土篮子花洗皮肤法黄土篮子花是一种常用的中药,具有清热解毒、消炎止痒的功效。
将黄土篮子花用清水煮沸,取出黄土篮子花汤,用棉球沾湿后轻擦患处,每天早晚各一次,效果非常好。
二、葛根草药膏葛根草药膏是一种常见的外用药,它由葛根、黄柏、苍术、白芷、熟地、白术、黄连、黄芩、当归、地黄等多味中药组成。
将这些中药混合后,放入干净的纱布口袋里,加水煎煮,直至水分挥发殆尽,留下药渣,用药渣擦拭患处,每天多次,效果显著。
三、龙胆泻肝丸龙胆泻肝丸是一种内服药物,主要由龙胆、柴胡、栀子、黄连等多味中药组成。
这种药具有泻肝火、清热解毒、凉血止血的作用,用于治疗湿疹、痤疮、荨麻疹、银屑病等皮肤病都有一定的疗效。
四、穿山甲和蜈蚣的配方穿山甲和蜈蚣是两种常见的中药材,它们具有消肿解毒、祛风止痒的作用。
将穿山甲和蜈蚣研碎后,加上干辣椒、食盐、白醋等材料,混合均匀后直接涂于患处,每天多次,可以有效缓解皮肤病的症状。
总之,以上介绍的四种中医治疗皮肤病的小秘方,都是经过实践检验的有效方法。
但是,每个人的体质不同,需要根据自己的体质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
此外,要注意保持身体的卫生,避免接触刺激性物质,如香水、洗涤剂等。
只要综合使用中西医治疗手段,加强日常预防工作,就能够有效控制皮肤病的发作,使皮肤恢复健康,达到长期稳定的疗效。
如何通过中医外科学治疗皮肤病中医外科学治疗皮肤病的方法多种多样,首先要说的是中药外治法。
这包括了敷贴法、熏洗法、涂擦法等等。
敷贴法是将调制好的中药膏或散剂直接敷贴在患处。
比如,对于红肿热痛的疮疡,可选用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的药物敷贴,促进炎症的消退。
又如,对于慢性皮肤溃疡,可采用生肌收口的药物敷贴,加速创面的愈合。
熏洗法是利用中药煎汤的热气熏蒸和药液浸泡来治疗皮肤病。
这种方法能使药物直接作用于皮肤,改善局部的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
例如,对于湿疹、瘙痒症等,用清热燥湿、祛风止痒的中药熏洗,能有效减轻症状。
涂擦法是将中药制成药液或药膏,涂抹在患处。
像治疗痤疮,可使用具有清热解毒、活血化瘀作用的药膏涂擦,减少痤疮的发生和炎症反应。
除了中药外治法,针灸疗法在皮肤病治疗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针刺穴位,可以调节人体的气血和脏腑功能,从而改善皮肤的病理状态。
比如,对于神经性皮炎、荨麻疹等与情志、神经调节相关的皮肤病,针刺相关穴位能够缓解紧张情绪,调节神经功能,减轻症状。
艾灸则具有温通经络、散寒祛湿的作用。
对于寒湿凝滞型的皮肤病,如冻疮,艾灸能够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增强机体的抵抗力,有助于疾病的恢复。
拔罐疗法也是中医外科学治疗皮肤病的常用手段之一。
拔罐可以通过负压作用,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排出体内的毒素和湿气。
对于一些因湿热、血瘀引起的皮肤病,如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拔罐能够起到活血化瘀、通络止痛的效果。
中医外科学还注重情志调理。
中医认为,情志失调可能导致气血不畅,从而引发皮肤病。
因此,在治疗过程中,医生会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给予心理疏导,帮助患者保持乐观的情绪。
这对于皮肤病的康复至关重要。
饮食调理同样不容忽视。
根据不同的皮肤病类型和患者的体质,中医会给出相应的饮食建议。
比如,对于湿热型的皮肤病,应避免食用辛辣、油腻、甜食等助湿生热的食物;对于血虚风燥型的皮肤病,则要适当多吃一些补血滋阴的食物,如红枣、桂圆、黑芝麻等。
7种皮肤病的中药外治法,简便验廉易操作展开全文“外科之法,最重外治。
”中药外洗在皮肤病的治疗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它是用药物煎汤乘热在患处淋洗、浸泡、湿敷或坐浴的一种治疗方法,古称“溻洗”。
早在公元前770年《礼记·曲礼》篇即载有“头有疮则沐,身有疮则浴”,《外科精义》曰:“夫溻法者,宣通行表发散邪气使疮内消也,盖汤火有药涤之功……此谓疏导腠理,通调血脉,使无凝滞也,如药二两用水二升,为则煎取一升半,以净帛或新棉蘸药水稍热溻其患处,渐渐洗溻沐浴之”张山雷氏说:“外疡既溃,脓水浸淫,以洗涤洁净为第一要义,庶几病菌不留,方能生新收口,否则恶腐不除,必多滋蔓”张仲景的《金匮要略》曾用苦参汤治疗狐惑病,狼牙汤治疗阴䘌。
洗剂在民间也常为人们所惯用,如用白矾水洗湿疮,花椒水洗痒疮,葱椒水洗冻疮,桂花叶水洗漆疮等。
这些方法简便,而且也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在临床实践中,笔者归纳了九法,兹不揣浅陋,介绍如下。
一、祛风止痒法由于人体腠理不密,卫气不固,风邪客于肌肤之间,内不得通,外不得泄,导致营卫不和,气血运行失常,肌肤失去润养而产生一系列症状。
如发病迅速,消退亦快,游走不定,瘙痒无度,多发于上半身或泛发全身,皮疹多为红色丘疹、风团、鳞屑或苔藓样变、疣目,损害为干性,不渗出,以及抓后起鳞屑及出血等,常见于急性瘙痒性皮肤疾患,如急性荨麻疹、皮肤瘙痒症、神经性皮炎等。
治拟祛风止痒为主。
药用艾叶30克,摇竹消30克(小编注:徐长卿),路路通30克,蚕砂60克,煎水1500毫升,待水温热后外洗患处,每天2次,每次洗10-15分钟。
临床上如寻常疣、扁平疣等,均属病毒所引起的皮肤病,皮损表现为扁平丘疹,或高出皮肤,粟米至黄豆大小,色为淡褐色、褐色、正常皮肤色。
表面平滑或粗糙。
治疗以祛风解毒为主。
药用木贼15克,苍耳子15克,败酱草30克,露蜂房10克,马齿苋30克,煎水1000毫升,先乘热湿敷患处,然后用水擦洗皮损,皮损以擦红发热为宜,每天一次。
中医治疗皮肤病的传统疗法皮肤病是指发生在人体皮肤上的各种疾病,包括湿疹、痤疮、荨麻疹等。
在中医传统治疗中,有许多疗法可以有效地治疗皮肤病,帮助患者改善症状并恢复健康。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中医传统疗法。
一、中药疗法中药疗法是中医治疗皮肤病的核心方法之一。
中药以其独特的药性和疗效,在治疗皮肤病方面具有显著的优势。
以下是几种常用的中药疗法:1. 中药外用:中医常常会配制一些具有消炎、止痒、祛暑的中药膏剂,用于外用。
这些中药膏剂能够渗透到皮肤深层,达到清热解毒的效果,缓解皮肤病的症状,促进伤口愈合。
2. 中药浸泡:有些皮肤病患者可以通过中药浸泡来改善症状。
比如,用一些具有温度感的中药浸泡,可以起到改善微循环、调节皮肤温度的作用。
3. 中草药煎煮:中药煎煮是中医治疗皮肤病常用的疗法之一。
将中草药加水煎煮后服用,可以改善体内的湿热症状,提高皮肤抵抗力。
二、针灸疗法针灸疗法是中医治疗皮肤病的另一种常用方法。
通过刺激人体经络系统,调整气血运行,改善体内的阴阳平衡,从而起到治疗皮肤病的效果。
1. 针刺:针刺是针灸疗法的主要手段。
将细针插入人体穴位,刺激经络系统,以调整体内的气血运行和能量平衡。
通过选择不同的穴位和针刺手法,可以治疗不同类型的皮肤病。
2. 艾灸:艾灸是一种利用燃烧艾草进行灸热刺激的疗法。
通过在特定穴位上进行熏灸,能够温通经络,调理气血,改善皮肤病。
三、推拿按摩疗法推拿按摩疗法是一种通过按摩和推拿的方式来治疗皮肤病的方法。
通过特定的手法和技巧,可以改善局部的血液循环,促进气血流动,消散湿热,改善皮肤病的症状。
1. 滚腹搓掌:这是一种常用的推拿按摩方法,适用于治疗湿热型皮肤病。
通过用掌心按摩腹部,可以促进中焦气机的运行,改善湿热症状。
2. 推拿按摩:通过指压、摩擦、揉捏等手法,刺激经络系统,调整气血循环,缓解皮肤病的症状。
四、饮食疗法在中医传统治疗中,饮食也被视为一种重要的疗法。
通过合理调整饮食结构,患者可以改善体内的湿热症状,调节体内的阴阳平衡。
中医外治法在皮肤病治疗中的应用及优势中医外治法是指中医在治疗皮肤病时采用的外治疗法,通过外用药物或外部手法等方式来改善患者的皮肤状况。
与中医内治法相比,中医外治法具有疗效明显、见效快、安全无毒副作用等优势。
下面我将详细介绍中医外治法在皮肤病治疗中的应用及优势。
中医外治法广泛应用于多种皮肤病的治疗中,包括湿疹、痤疮、皮肤瘙痒、癣症等常见皮肤病。
其中,湿疹是中医外治法的主要应用对象之一。
湿疹是一种多发性、反复发作的皮肤疾病,中医认为其发病与体质失调、脏腑功能紊乱等有关。
中医外治法通过选择不同的药物和手法,可以达到清热解毒、祛风止痒、润燥止痒等治疗目的。
外用药物主要包括中药外敷、中草药浸洗等,外部手法主要包括针刺、刮痧、按摩等。
通过中医外治法的综合应用,可以有效改善湿疹患者的皮肤症状和生活质量。
中医外治法在治疗皮肤病中具有以下优势:1. 疗效明显:中医外治法采用中药外敷和中草药浸洗等方式,使药物直接作用于患处,能够迅速缓解皮肤症状。
中医外治法还通过针刺、刮痧等手法刺激相应穴位,调节经络气血运行,进一步增强治疗效果。
2. 见效快:中医外治法通过外用药物或外部手法直接作用于患处,药物迅速被皮肤吸收,能够迅速达到治疗效果。
一般来说,中医外治法治疗湿疹等皮肤病的效果可在短时间内显现,患者往往会感觉到皮肤症状的明显缓解。
3. 安全无副作用:中医外治法采用的药物主要为中药,药性温和,副作用较小。
中医外治法通过外用药物或外部手法直接作用于患处,避免了药物通过消化系统进入血液循环,减少了药物对全身器官的影响和副作用。
4. 经济实用:中医外治法治疗皮肤病所需药物和材料相对较少,制剂简便,适合广大患者使用。
与西医内治法相比,中医外治法的治疗费用较低,经济实惠。
5. 个体化治疗:中医外治法强调个体化治疗,根据患者的体质、病情特点进行针对性治疗。
中医医师会结合患者的四诊信息,综合考虑患者的体质、脏腑功能等,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增加治疗的针对性和效果。
如何运用中医外科学治疗常见皮肤病皮肤病是一类常见且多发的疾病,给患者带来了身心上的不适。
中医外科学在治疗常见皮肤病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和方法。
中医外科学治疗皮肤病的理论基础深厚,强调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
中医认为,皮肤与内在脏腑、经络、气血等密切相关,皮肤病的发生往往是由于体内阴阳失衡、气血失调、脏腑功能紊乱等所致。
因此,治疗皮肤病不仅仅是针对皮肤表面的症状,更要从内在调理身体的整体状态。
常见的中医外科治疗方法包括中药外用、针灸、拔罐、艾灸等。
中药外用是治疗皮肤病的重要手段之一。
例如,对于湿疹,可根据其辨证分型选用不同的外用中药。
如果是湿热型湿疹,常用黄柏、苦参、地肤子等清热利湿的中药煎汤湿敷;如果是血虚风燥型湿疹,则可能会用到当归、白芍、生地等养血润燥的中药制成药膏涂抹。
再比如,对于痤疮,中医常采用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的中药进行外用。
可以将黄连、黄芩、大黄等中药研磨成粉,用蜂蜜调制后敷在患处。
对于扁平疣,可用鸦胆子油涂抹,以达到腐蚀疣体的作用。
针灸在皮肤病治疗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针刺穴位,可以调节经络气血的运行,增强机体的免疫力,从而改善皮肤病的症状。
比如,对于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针刺相应的穴位可以疏通经络、止痛。
对于神经性皮炎,针刺风池、曲池、血海等穴位,能够祛风止痒。
拔罐也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通过拔罐产生的负压作用,可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排除体内的毒素和湿气。
对于荨麻疹、湿疹等因风邪、湿邪所致的皮肤病,拔罐常有不错的疗效。
艾灸则具有温通经络、散寒祛湿的功效。
对于冻疮、慢性湿疹等寒湿凝滞型的皮肤病,艾灸患处或相关穴位,能够改善局部的血液循环和代谢,缓解症状。
在运用中医外科学治疗皮肤病时,还需要注意一些事项。
首先,要准确辨证。
不同的皮肤病可能有相似的症状,但病因病机却可能不同,因此需要仔细辨别,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和药物。
其次,外用药物的使用要注意方法和剂量,避免过敏或刺激反应。
同时,治疗过程中要注意饮食调理,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以免加重病情。
中医治疗各种皮肤病外用药配方集锦弘扬国学,传承命脉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岐黄国医在国学中具有举足轻重、至关重要的地位,乃国学密不可分的一部分。
在悠悠历史长河中凝聚了华夏儿女的智慧,在上下五千年的进程中立下了汗马功劳,为各个时代历史进程中保驾护航,抵御和战胜灾害,才使得华夏民族繁衍昌盛至今。
在这漫长的历史洪流中也积累且沉淀了大量的医学文明而成为一颗璀璨的明珠。
每天分享岐黄国医国术,为其传承发扬光大,更好的造福人类。
一扫光:配方:苦参、黄柏各500g,烟胶500g,枯矾、木鳖肉、大枫子肉、蛇床子、点红椒、潮脑、硫磺、明矾、水银、轻粉各90g,白砒15g。
[[制法]]共研细未,熟猪油1120克化开,入药后搅拌均匀,做丸如龙眼大小,资瓶收贮,备用。
[[主治]]疥疮,头癣,脂性皮炎等。
用法:外搽皮损处,每日1—2次。
(《外科正宗》)一笔钩:配方:毛慈菇90g蜗牛105g蟾酥(酒制)105g白芷30g煅甘石川芎官粉各15g生半夏60g冰片麝香各0.6g制法:除蟾酥、冰片、麝香外,共研细粉,麝香另研兑入,蟾酥化开,冰片水溶,混匀做锭,每锭3克。
主治:疖痈初起。
用法:醋磨浓汁,外涂患处,每天1—2次。
(《万病回春》)七层丹:配方:银珠60g章丹125g铜绿30g松香250g制法:以上各药依次入乳钵内,研成极细粉。
主治:小腿溃疡,疮面腐肉不清。
用法:用芝麻油调膏,摊敷疮面,有新鲜肉芽肿时,改为生肌散换药。
(《朱仁康临临床经验集》)七厘散:配方:血竭30g儿茶6g朱砂3.6g红花乳香没药各3麝香冰片各0.36g制法:共研极细粉,混匀备用。
主治:有活血化瘀作用,多用于创伤出血等。
用法:白酒调成糊状,外敷,每天1—2次。
(《良方集腋》)八宝丹:配方:珍珠3g牛黄1.5g象皮琥珀龙骨轻粉各4.5g冰片0.9g炉甘石9g制法:共研细未,混匀备用.主治:生肌收口,多用于皮肤溃疡等.用法:撒于患处,每天2—3次。
(《疡医大全》)九一丹:配方;熟石膏900g升丹100g制法:共研细未,混匀备用。
皮肤科疾病中医外治法简述皮肤科疾病种类繁多,治疗方法各异。
中医外治法作为一种独特的疗法,在皮肤科疾病的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简要介绍中医外治法在皮肤科疾病中的应用。
中医外治法是指通过在皮肤表面直接应用药物或其他方法来达到治疗皮肤病的目的。
这种方法具有简单易行、副作用小等特点,因此在皮肤科疾病的治疗中广泛应用。
感染性皮肤病:如脓疱病、疖等,中医外治法可有效缓解症状,减轻病情。
皮炎湿疹类皮肤病:如湿疹、接触性皮炎等,中医外治法可改善皮肤炎症,缓解瘙痒症状。
红斑鳞屑性皮肤病:如银屑病、红斑狼疮等,中医外治法可调节皮肤免疫,减轻红斑和鳞屑症状。
色素障碍性皮肤病:如白癜风、黄褐斑等,中医外治法可促进黑色素细胞再生,恢复正常肤色。
皮肤附属器疾病:如痤疮、脂溢性皮炎等,中医外治法可调节内分泌,减轻皮肤油脂分泌,缓解病情。
中药外敷:将中药研成粉末或制成膏剂,直接敷于患处,以达到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等作用。
药浴疗法:通过药浴的方式,使药物渗透皮肤,发挥全身治疗作用。
针灸疗法:通过刺激穴位,调节气血,改善皮肤疾病。
拔罐疗法:通过拔罐的方式,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皮肤炎症。
其他方法:还有艾灸、按摩等方法,也可在皮肤科疾病治疗中发挥作用。
中医外治法应遵循个体化原则,根据患者病情和体质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治疗过程中,患者应遵医嘱,不可随意更改药物或剂量,以免影响疗效。
中医外治法一般起效较慢,患者需耐心治疗,不可急于求成。
治疗过程中,如出现不适或过敏反应,应及时就医。
中医外治法在皮肤科疾病的治疗中具有独特优势,不仅能有效缓解病情,减轻患者痛苦,还能提高患者的免疫力,调节身体内部环境。
然而,中医外治法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起效慢、药物作用不稳定等。
因此,在皮肤科疾病的治疗中,应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个人情况,选择最合适的治疗方法。
加强中医外治法的科学研究,提高其疗效和安全性,将为皮肤科疾病的治疗带来更加美好的前景。
中医外治法是指通过非口服药物的方法,如针灸、推拿、拔罐等,刺激人体的穴位、经络和皮肤,以调节人体的生理功能,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民间偏方验方治皮肤病:. 1治银屑病(牛皮癣);(1).用醋熬花椒水,奇迹般地除根了。
方法是:买一瓶醋,放一把花椒,熬半小时,放凉后将熬的花椒水装入瓶中,用一小毛笔刷花椒水于患处,每天坚持早、午、晚刷涂患处,无论何种顽癣,均可根治。
(2)方法是採几条鲜榆树枝,挤压出汁液抹在患处(汁液只能用一次)。
每天一次,连抹十天即可根治..(3)将大蒜捣成蒜泥,敷在患处两小时,以周围烧起泡为止,尔后再拔火罐,将毒汁吸出。
2.牛皮癣、头癣、顽癣:猪胆一个,刺破,将胆汁放在小碗内,加入明矾(如黄豆大),待溶化后用胆汁搽患处,每日2次,连用7天。
此方治疗多年皮癣、顽癣效果神奇。
3.各种癣*.(昆明市李保华)雄黄和羊油调成湖状搽患处,连用7--10天。
4. 牛皮癣:把大蒜放些盐捣烂如泥,敷在患处,用纱布盖好并用胶布固定,每天换新蒜泥一次。
一段时间后牛皮癣便可以消除,患处只留下一块深色的斑印5. .牛皮癣:把旧的铜钱放在醋里泡一泡,然后在瓷碗里磨一磨,把碗底的醋汁涂在患处。
这个方法的原理大概是醋和铜钱在一起会产生类似有药物疗效的物质吧.6. 冶脚癣;用大蒜5-6瓣,花椒25粒。
先把花椒炒焦,碾压成粉和大蒜头一起捣成糊状。
洗净患处,抹1-2毫米厚。
每隔日敷药一次,敷药后20分钟左右即出现黄水。
7.疥疮、恶疮、无名疮:白鸡毛一把烧成灰,用芝麻油调成糊状,每日涂患外2~3次,连用5~7天,效果极佳。
8. 各种皮炎:生鸡蛋一只,将整蛋放陈醋内泡7天。
再取出蛋打破用蛋清涂患处,每日2~3次,7天可愈。
忌酒、辣物。
9. 冻疮偏方*,白罗卜一个,生姜4两,桂枝3钱,煮沸,温后洗。
一天一次,连洗3到5次。
10.蛇胆疮:用旱烟油一小团(或抽过的香烟过滤嘴3个),用适量水调匀,涂患处,每日3次,连用3~5天痊愈。
11.汗斑癣:独头蒜(或小蒜头)捣烂,用纱布包好,蘸陈醋擦患处(擦至局部发热伴轻微刺痛),一日三次,用5~7日。
12.扁平疣:每次用马齿苋*20克(鲜品40克),板蓝根*15克,煎汤一碗内服,并留少量外涂,一日二次,连用10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