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2013年中考物理二轮专题复习课件:声现象
- 格式:ppt
- 大小:272.50 KB
- 文档页数:18
声现象考点梳理1. 探究一:声音的产生和传播(1)实验装置:如图K1-1所示。
实验现象:将正在发声的闹铃放入真空罩内,逐渐抽出罩内空气,声音会越来越________。
得出结论: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________,真空________传声。
(2)补充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________产生的。
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________。
振动停止,发声也就停止。
声音可以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传播。
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________。
一般来说,声音在________中传播得最快,在________中传播得最慢。
2.探究二:音调与什么因素有关(1)实验装置:如图K1-2所示实验现象: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拨动钢尺,使其振动幅度大致相同,观察到钢尺伸出越短,振动越________,音调越________。
得出结论:音调由发声体振动的________决定,________越高,音调________。
(2)补充说明:物体振动的快慢用________来表示,单位是________。
人能感受到的声音频率有一定的范围,人耳的听觉范围是____________________,小于________的声音叫次声波,大于________的声音叫超声波,人耳都不能听见。
3.探究三:响度与什么因素有关(1)实验装置:如图K1-3所示。
实验现象: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音叉,使音叉发出不同响度的声音,观察到响度越大,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越________。
得出结论:响度与发声体的振动________有关,________越大,响度越________。
(2)补充说明:实验中通过观察___________________来显示音叉振动幅度的大小,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称为________。
另外响度还跟________________有关。
针对训练1(2012湖南株洲)“掩耳盗铃”是大家非常熟悉的故事,从物理学角度分析盗贼所犯的错误是:既没有阻止声音的,又没有阻止声音的,只是阻止声音进入自己的耳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