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工业微生物育种诱变剂
- 格式:ppt
- 大小:3.50 MB
- 文档页数:61
第一章工业微生物育种诱变剂1物理诱变剂的总类:物理辐射分为电离辐射和非电离辐射。
包括紫外线、X射线、r射线。
快中子。
微波,超声波、电磁波、激光射线和宇宙线等。
(X 射线、r射线属于电离辐射,紫外线属于非电离辐射)2物理诱变剂对微生物的影响实质:由高能辐射导致生物系统损伤,继而发生遗传变异的一系列复杂的连锁反应过程。
3辐射作用的时相阶段:物理阶段——直接作用DNA或作用于水物理化学阶段——激发和电离DNA分子或激发电离水分子化学阶段——产生生物自由基生物学阶段——分子发生变化,变异或死亡4细菌中紫外线对DNA的影响:促使G:C A:T的转换; DNA链断裂,单链或双链;嘧啶或嘌呤被氧化脱去氨基;碱基分子结构中碳与碳之间的链断裂形成开环现象;辐射击中单个核苷酸后,使碱基或磷酸酯游离出来;交联作用5辐射引起的生物学效应的影响因素:微生物的遗传背景;微生物的生理状态;可见光;细胞水分;温度;空气或氧气。
6紫外线的诱变机理及原因?机理:(1)DNA与蛋白质交联(2)胞嘧啶与尿嘧啶之间的水合作用(3)DNA链断裂,形成嘧啶二聚体原因:形成嘧啶二聚体7DNA损伤修复中光修复与暗修复的主要机理?光修复:嘧啶二聚体被一种光激活酶结合形成复合物,这种复合物在可见光下由于光激活酶获得光能而发生解离,从而使二聚体重新分解成单体。
暗修复:嘧啶二聚体的5’端限制性内切酶和外切酶的作用下,造成单链断裂,接着在外切核酸酶的作用下,切除嘧啶二聚体。
然后再DNA聚合酶Ⅰ、Ⅲ的作用下,并以另一条完整的单链做模板合成正确的碱基对序列,最后由连接酶完成双链结构。
8紫外线有效波长(诱变)范围是:200~300nm9紫外线的剂量以什么计算?绝对剂量:erg/mm2;相对剂量:照射时间、杀菌率表示10紫外线诱变的步骤方法(以及应用,包括如何计数、致死率的计算)步骤:(1)出发菌株的选择将细菌斜面培养至对数期,霉菌或放线菌培养至孢子刚成熟(2)前培养培养基中可添加咖啡碱或异烟肼等抗修复物质。
工业微生物育种复习题解析第一章绪论1.什么是工业微生物?作为工业微生物应具备哪些特征?答:工业微生物:对自然环境中的微生物经过改造,用于发酵工业生产的微生物。
具备特征:(1)菌种要纯(2)遗传稳定且对诱变剂敏感(3)成长快,易繁殖(4)抗杂菌和噬菌体的能力强(5)生产目的产物的时间短且产量高(6)目的产物易分离提纯2.工业微生物育种的基础是什么?答:工业微生物育种的基础是遗传和变异。
3.常用的工业微生物育种技术有哪些?答:常用技术:(1)自然选育【选择育种】(2)诱变育种(3)代谢控制育种(4)杂交育种(5)基因工程育种第二章微生物育种的遗传基础1.基因突变的类型有哪些?答:有碱基突变,染色体畸变2.叙述紫外线诱变的原理?答:原理:紫外线对微生物诱变作用,主要引起DNA的分子结构发生改变(同链DNA的相邻嘧啶间形成共价结合的胸腺嘧啶二聚体),从而引起菌体遗传性变异。
3.基因修复的种类有哪些?答:种类:(1)光复活修复(2)切除修复(3)重组修复(4)SOS修复4.真核微生物基因重组的方式有哪些?答:方式:(1)有性杂交(2)准性生殖(3)原生质体融合第三章出发菌株的分离与筛选1.什么是富集培养?答:富集培养:指在目的微生物含量较少时,根据微生物的生理特点,设计一种选择性培养基,创造有利的生长条件,使目的微生物在最适的环境下迅速地生长繁殖,数量增加,由原来自然条件下的劣势种变成人工环境中的优势种,以利于分离到所需要的菌株。
2.哪些分离方法能达到“菌落纯”?哪些分离方法能达到“细胞纯(菌株纯)”?答:菌落纯:稀释分离法、划线法、组织法细胞纯:单细胞或单孢子的分离法3.分离好氧微生物常用的方法有哪些?答:(1)稀释涂布法(2)划线分离法(3)平皿生化反应分离法4.平皿生化反应分离法有哪些?分别用来筛选哪些菌?各自原理如何?答:(1)透明圈法原理:在平板培养基中加入溶解性较差的底物,使培养基混浊,能分解底物的微生物便会在菌落周围产生透明圈,圈的大小可以放映该菌株利用底物的能力。
[给学生]《微生物遗传育种学》复习思考题(1)2021级生物技术专业微生物技术方向《微生物遗传育种》复习思考题《微生物遗传育种》复习思考题01 绪论1、工业微生物菌种应具有哪些基本特征?非致病性;适合大规模培养工艺要求;利于规模化产品加工工艺;具有相对稳定的遗传性能和生产性状;形成具有商业价值的产品或具有商业应用价值。
2、简述工业微生物遗传育种的分类。
天然菌种(native strain):通过自然筛选和分离获得的工业菌种;诱变菌种(mutagenized strain):通过物理、化学等诱变剂在实验室人工诱变自然筛选与分离的菌株所获得产量或/和性状改善的工业菌种;重组菌种(recombinant strain)是通过遗传重组技术对菌种进行定向遗传改良获得的工业菌种;遗传修饰生物体(genetic modification organisms, GMOs):经外源基因导入并因此发生遗传整合和性状改变的生物体。
3、试从微生物遗传学的不同角度阐述你对微生物多样性的认识。
一、微生物物种的多样性; 二、微生物遗传的多样性;三、微生物代谢的多样性 ;四、微生物的生态多样性;五、微生物利用的广泛性02 第四章工业微生物育种诱变剂1、什么是诱变剂?可分为哪几种类型?诱变剂:凡能诱发生物基因突变,并且突变频率远远超过自发突变率的物理因子或化学物质.可以分为三类:物理诱变剂;化学诱变剂:一类能对DNA起作用,改变DNA结构,并引起遗传变异的化学物质;生物诱变剂:采用某些噬菌体来筛选抗噬菌体突变菌株时,常常发现伴随着出现抗生素产量明显提高的抗性突变株。
因此,可以认为这些溶源性噬菌体是一种生物诱变剂。
2、什么是突变?突变的表现型有哪些?基因突变的特点有哪些?突变,从广义上讲,除了转化、转导、接合等遗传物质的传递和重组引起生物变异以外,任何表型上可遗传的突变都属突变范围,如染色体整倍性和非整倍性的变化及染色体结构上的畸变等都包括在内。
工业微生物菌种的选育——诱变选育(1)工业微生物菌种的选育——诱变选育(1)诱变选育诱变育种是指利用各种诱变剂的物理因素和化学因素处理微生物细胞,提高基因突变频率,再通过适当的筛选方法获得所需的高产优质菌种的育种方法。
诱变育种具有速度快、方法简便等优点,是当前菌种选育的一种主要方法,使用普遍。
诱变育种的理论基础是基因突变,所谓突变是指由于染色体和基因本身的变化而产生的遗传性状的变异。
诱变育种的步骤与方法(一)、工业育种的一般步骤(图)(二)、诱变育种方案设计诱变育种方案包括突变的诱发、突变株的筛选和突变高产基因的表现。
1、出发菌株的选择工业上用来进行诱变处理的菌株,称为出发菌株。
出发菌株选择目前主要依据实际经验,总结如下:①以单倍体纯种为出发菌株;②采用具有优良性状的菌株;③选择对诱变剂敏感的菌株;④许多高产突变往往要经过逐步累积的过程,才变得明显,所以有必要多挑选一些已经过诱变的菌株为出发菌株,进行多步育种,确保高产菌株的获得。
2、出发菌株的纯化为什么要对出发菌株进行纯化呢?这是因为微生物容易发生变异和染菌,同时一般丝状菌的野生菌株多为异核体。
生产菌在不断移代过程中,菌丝间接触、吻合后,易产生异核体、部分结合子、杂合二倍体及自然突变株等。
这些都会造成细胞内遗传物质的异质化,使遗传性状不稳定。
通过纯种分离,从中挑选所需的优良菌株。
常用划线分离和稀释分离法,并结合显微镜操纵器分离单孢子。
3、单孢子悬液的制备诱变育种要求所处理的细胞必须是处于对数生长期同步生长的细胞,并且是均匀状态的单细胞悬液。
首先是细胞的生理状态对诱变处理也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如细菌在对数期诱变处理效果较好;霉菌或放线菌的分生孢子一般都处于休眠状态,所以培养时间的长短对孢子影响不大,但稍加萌发后的孢子则可提高诱变效率。
其次是分散状态的细胞可以均匀地接触诱变剂,又可避免长出不纯菌落。
由于在许多微生物的细胞内同时含有几个核,所以即使用单细胞悬浮液处理,还是容易出现不纯的菌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