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队伍
- 格式:doc
- 大小:31.00 KB
- 文档页数:2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领导小组一、工作目标确保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时,能够迅速、有效地开展应急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事件对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威胁,保障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
二、工作原则1、预防为主、常备不懈(1)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提高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做好预防工作。
(2)定期开展公共卫生风险评估,及时发现潜在的公共卫生问题。
(3)建立健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确保应急工作有序、高效进行。
2、依法管理、统一领导(1)依照相关法律法规,明确各部门职责,确保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工作依法开展。
(2)成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协调、指挥应急工作。
(3)建立多部门参与的联动机制,形成合力,共同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3、快速反应、运转高效(1)建立健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预警体系,提高信息收集、分析、处理能力。
(2)制定详细的应急响应流程,确保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时,迅速启动应急预案。
(3)加强应急物资储备和保障,提高应急队伍的专业技能和应急响应能力。
三、组织管理1、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领导小组(1)组长:由政府部门负责人担任,负责全面领导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工作。
(2)副组长:由相关政府部门、卫生部门负责人担任,协助组长开展应急工作。
(3)成员:由卫生、公安、交通、教育、市场监管等相关部门负责人组成,负责具体实施应急措施。
2、下设办公室(1)设在卫生部门,负责日常协调、组织、指导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工作。
(2)办公室主任:由卫生部门负责人担任,负责办公室日常工作。
(3)办公室成员:由各相关部门业务骨干组成,负责协调、落实具体应急措施。
3、专家咨询组(1)由公共卫生、临床医学、疾病预防控制等方面的专家组成,为应急工作提供技术支持。
(2)负责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风险评估、趋势预测和对策研究。
(3)参与制定、修订应急预案,提供决策建议。
4、应急队伍(1)组建由卫生、公安、交通、市场监管等部门组成的应急队伍,负责现场处置和救援工作。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组织体系及工作职责1、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机构在国务院统一领导下,卫生部负责组织、协调全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工作,并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工作的实际需要,向国务院提出成立全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部的建议。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要在本级人民政府统一领导下,负责组织、协调本行政区域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工作,并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工作的实际需要,向本级人民政府提出成立地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部的建议。
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根据本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的建议和实际工作需要,决定是否成立国和地方应急指挥部。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和单位要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切实做好本行政区域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工作。
2、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部的组成和职责国务院负责对特别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统一领导、统一指挥,作出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重大决策。
特别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部成员单位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性质和应急处理的需要确定,主要有卫生部(全国爱卫会)、中宣部、新闻办、外交部、发展改革委、教育部、科技部、公安部、民政部、财政部、劳动保障部、铁道部、交通部、信息产业部、农业部、商务部、质检总局、环保总局、民航总局、林业局、食品药品监管局、旅游局、红十字会总会、全国总工会、总后卫生部、武警总部等。
省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部由省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组成,实行属地管理的原则,省级人民政府统一负责对本行政区域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的协调和指挥,作出处理本行政区域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决策,决定要采取的措施。
卫生部门(全国爱卫会)负责组织制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治技术方案;统一组织实施应急医疗救治工作和各项预防控制措施,并进行检查、督导;根据预防控制工作需要,依法提出隔离、封锁有关地区,将有关疾病列入法定管理传染病等建议;制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发布标准,授权对外及时发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负责组织全社会开展爱国卫生运动。
传染病卫生应急小分队队伍管理方案一、背景与目的传染病卫生应急小分队(以下简称小分队)是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重要力量。
近年来,全球范围内传染病疫情频发,给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带来了严重威胁。
为了提高我国应对突发传染病疫情的能力,有必要加强小分队的队伍建设与管理。
本文旨在提出一套全面、科学、可行的,以期提高小分队的应急响应速度、处置能力和综合素质。
二、队伍建设与管理原则1. 坚持党的领导,确保小分队队伍建设的正确方向。
2. 坚持以人为本,关注队员的身心健康和职业发展。
3. 坚持专业化、规范化、标准化,提高小分队队伍的综合素质。
4. 坚持实战化训练,提高小分队队伍的应急响应能力。
5. 坚持协同作战,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与协作。
三、队伍建设与管理内容1. 队伍规模与结构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实际需求,合理配置小分队的规模与结构。
小分队应包括传染病医生、护士、检验技师、流行病学调查员、卫生监督员、后勤保障人员等。
在队伍规模上,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调整,确保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时,小分队能够迅速、高效地开展应急响应工作。
2. 队员选拔与培训(1)选拔:队员应具备良好的政治素质、专业技能和身体素质。
选拔过程应公平、公正、公开,确保选拔出具备应急响应能力的优秀人才。
(2)培训:制定系统的培训计划,包括岗前培训、在岗培训和专项培训。
培训内容应涵盖传染病防控知识、应急响应技能、心理辅导、法律法规等方面。
通过培训,提高队员的专业素养和应急响应能力。
3. 队伍管理(1)建立健全队伍管理制度,包括考勤制度、值班制度、保密制度等,确保队伍管理的规范化和制度化。
(2)加强队伍的日常管理,关注队员的身心健康,定期开展团队建设活动,提高队伍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3)实行队伍绩效考核,激发队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创新能力。
4. 装备与物资保障(1)根据小分队的职能需求,配备必要的防护装备、检测设备、通讯工具等,确保队伍在应急响应时能够迅速投入工作。
应急救援队伍应急救援队伍是社会稳定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守护者。
在面临自然灾害、事故灾难、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等紧急情况下,应急救援队伍能够及时迅速地展开行动,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财产防护。
本文将从建设应急救援队伍的重要性、队伍结构与职责以及提高队伍水平的措施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建设应急救援队伍的重要性建设应急救援队伍对于应对各类突发事件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应急救援队伍是保障社会稳定和人民生命安全的基础。
在灾害事件发生时,只有具备专业技能和高度协作能力的队伍才能保障救援行动的顺利进行,减少亡人补救。
其次,应急救援队伍也是提高国家形象与民众获得感的重要保障。
当国家能够及时有效地应对灾害事件,展现出强大的治理能力和救援能力,不仅可以提高国际社会对国家的认可度,还可以给民众带来安全感和获得感,增强社会凝聚力。
二、队伍结构与职责(一)指挥部指挥部是应急救援队伍的核心部门,负责统筹和指挥应急救援工作。
指挥部主要由专业的指挥人员组成,他们需要具备较高的应急救援知识和丰富的实战经验。
指挥部的职责包括灾情评估、指挥决策、资源调度等。
(二)搜救与救援搜救与救援是应急救援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
他们负责在灾害现场进行搜救行动,营救被困人员,提供紧急医疗救护等服务。
搜救与救援人员需要具备高度的应急处置能力、物资运输与装备使用技能。
(三)医疗救护医疗救护是应急救援队伍的关键环节,它牵扯到生命的救治和伤员的安全。
医疗救护人员需要具备高度的急救技能、自主判断能力和沟通协调能力。
在救援行动中,他们负责现场伤员的紧急救护和疏导,确保伤员的生命安全。
三、提高队伍水平的措施(一)加强培训与演练应急救援队伍需要不断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和专业技能,因此,加强培训与演练十分重要。
培训与演练可以包括模拟灾害事故的处置、救援技巧的专业培训以及配合其他单位的联合演练等。
通过这些方法,可以提高应急救援队伍在紧急情况下的应变能力和协同作战能力。
(二)强化装备与物资保障应急救援队伍需要具备先进的装备和丰富的物资储备,以应对各类突发情况。
江苏省卫生厅关于成立省级突发事件卫生应急处置队伍的通知正文:---------------------------------------------------------------------------------------------------------------------------------------------------- 江苏省卫生厅关于成立省级突发事件卫生应急处置队伍的通知(苏卫应急〔2011〕22号)南京市、无锡市、连云港市卫生局,省人民医院、省疾控中心、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南通大学附属医院:为进一步加强我省卫生应急队伍标准化、制度化、常态化建设,不断提高突发事件卫生应急处置能力,满足新形势下卫生应急工作实际需要,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我厅决定成立省级突发事件卫生应急处置队伍。
省级突发事件卫生应急处置队伍依托厅直属医疗卫生机构和部分部属、武警江苏省总队、市级医疗卫生机构组建,共8类18支。
分别是:紧急医学救援队6支,突发急性传染病防控队3支、食品和饮用水突发事件卫生应急处置队1支、突发中毒事件卫生应急处置队2支、核和辐射突发事件卫生应急处置队3支、群体性烧伤紧急医学救援队1支、突发事件心理援助队1支、卫生应急健康教育队1支,共171人。
省级突发事件卫生应急处置队伍主要承担我省境内重特大突发事件卫生应急处置任务,必要时承担卫生部安排的卫生应急任务。
请各市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基层应急队伍建设的意见》(国办发〔2009〕59号)和相关文件要求,参照省级突发事件卫生应急处置队伍组建方式,依托现有医疗卫生机构,组建市级卫生应急处置队伍,进一步加强卫生应急处置队伍装备建设,切实承担起辖区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和其他突发事件紧急医学救援任务。
原《省卫生厅关于建立省级卫生应急处置队伍的通知》(苏卫应急〔2008〕20号)同时废止。
附件:省级突发事件卫生应急处置队伍名单二〇一一年十一月十一日附件省级突发事件卫生应急处置队伍名单一、紧急医学救援一队队长:陈彦省人民医院副主任医师副队长:秦晓东省人民医院副主任医师队员:XXX锋省人民医院主治医师李海林省人民医院主治医师史京萍省人民医院副主任医师严鹏省人民医院主管护师阙军省人民医院主治医师张憬省人民医院副主任医师二、紧急医学救援二队队长:李强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副主任医师副队长:范月超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副主任医师队员:段冬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主治医师桂鑫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主治医师姚爱明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副主任医师孟雷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副主任医师蒋璐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护师王小玲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护师三、紧急医学救援三队队长:陈凯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副主任医师副队长:金钧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副主任医师队员:黄坚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副主任医师董晓强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主任医师张志明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副主任医师李忠诚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副主任医师刘建刚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主治医师徐军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住院医师李小勤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主管护师四、紧急医学救援四队队长:张彬南通大学附属医院副主任医师副队长:张裕东南通大学附属医院副主任医师队员:沈雁波南通大学附属医院副主任医师徐希德南通大学附属医院主治医师袁皓杰南通大学附属医院主治医师陆跃南通大学附属医院主治医师王磊南通大学附属医院主治医师吉云兰南通大学附属医院主管护师许旸晖南通大学附属医院主管护师五、紧急医学救援五队队长:邱海波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主任医师副队长:石欣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副主任医师队员:杨毅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主任医师王磊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副主任医师黄英姿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副主任医师陆军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主治医师刘月江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主治医师何伟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主治医师王文宏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副主任医师郭凤梅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副主任医师刘松桥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主治医师杨从山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主治医师刘玲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主治医师夏泽燕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护师崔颖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护师六、紧急医学救援六队队长:刘绪宏武警江苏省总队医院主任医师副队长:傅文杰武警江苏省总队医院副主任医师队员:王荣武警江苏省总队医院主治医师章庆峻武警江苏省总队医院副主任医师何永林武警江苏省总队医院主治医师陈建武警江苏省总队医院主治医师葛玲武警江苏省总队医院主治医师周逸刚武警江苏省总队医院主治医师张倩倩武警江苏省总队医院护师李艳武警江苏省总队医院护师七、突发急性传染病防控一队队长:羊海涛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医师副队长:汤奋扬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医师队员:鲍倡俊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医师褚宏亮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管技师汪志国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管医师焦永军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研究员张雪峰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医师李亮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医师吴晓松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管技师吴斌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管医师谈忠鸣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管技师八、突发急性传染病防控二队队长:蒋雄斌省人民医院副主任医师副队长:张永祥省人民医院副主任医师队员:李华省人民医院主治医师严友德省人民医院副主任医师郑崇明省人民医院副主任医师李爽省人民医院副主任医师朱毅省人民医院主治医师赵欣省人民医院主治医师九、突发急性传染病防控三队队长:赵伟南京市第二医院主任医师副队长:杨永峰南京市第二医院副主任医师队员:魏洪霞南京市第二医院主任医师王立蓉南京市第二医院主任医师沈玲南京市第二医院主任医师郑以山南京市第二医院主治医师十、食品和饮用水突发事件卫生应急处置队队长:周明浩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医师副队长:甄世祺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医师队员:祖荣强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医师丁震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高级工程师周连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管医师戴月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医师吴高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医师沈赟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管技师刘华良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研究员谈智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技师十一、突发中毒事件卫生应急处置一队队长:宋春杰省人民医院副主任医师副队长:孙凯省人民医院主治医师队员:谢而付省人民医院主管技师XXX晖省人民医院主治医师闵锐省人民医院副主任医师张波省人民医院主治医师冯亚东省人民医院主治医师许戟省人民医院主治医师左祥荣省人民医院主治医师十二、突发中毒事件卫生应急处置二队队长:朱宝立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医师副队长:张恒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医师队员:龚伟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管医师张锋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级职称王建锋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管医师张峻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医师余彬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治医师韩磊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治医师吉文亮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技师吉钟山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技师十三、核和辐射突发事件卫生应急处置一队队长:周明浩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医师副队长:王进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高级工程师队员:周献锋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级职称杨小勇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工程师陈群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工程师曹兴江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管医师杨春勇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助理工程师杜翔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级职称霍翔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管医师季英凯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工程师十四、核和辐射突发事件卫生应急处置二队队长:赵利东连云港第一人民医院主任医师副队长:陆武连云港第一人民医院主任医师队员:王言理连云港第一人民医院副主任医师王长会连云港第一人民医院副主任医师刘惠杰连云港第一人民医院副主任医师谢方亮连云港第一人民医院主治医师宋大安连云港第一人民医院副主任医师黎世秋连云港第一人民医院主治医师杨丽萍连云港第一人民医院副主任护师曹建英连云港第一人民医院主管护师十五、核和辐射突发事件卫生应急处置三队队长:刘玉龙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主任医师队员:蒲汪旸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主治医师卞华慧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住院医师陈炜博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住院医师杨晓东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主治医师朱建军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主治医师孙谕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主治医师余道江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主治医师吴菊芬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护师罗冉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护师十六、群体性烧伤紧急医学救援队队长:吕国忠无锡市第三人民医院主任医师副队长:顾在秋无锡市第三人民医院主任医师队员:朱宇刚无锡市第三人民医院副主任医师丁羚涛无锡市第三人民医院主治医师严炯无锡市第三人民医院主治医师袁琴芳无锡市第三人民医院副主任护师潘海燕无锡市第三人民医院护士长黄伟无锡市第三人民医院副主任医师方明无锡市第三人民医院副高级职称华海应无锡市第三人民医院副主任医师十七、突发事件心理援助队队长:李箕君南京脑科医院副主任医师副队长:柯晓燕南京脑科医院主任医师队员:陈进南京脑科医院主任医师王纯南京脑科医院主治医师马辉南京脑科医院主治医师柳娜南京脑科医院中级职称陈瑜南京脑科医院主治医师方慧南京脑科医院医师十八、卫生应急健康教育队队长:徐燕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医师副队长:殷伟东南京市卫生信息中心副主任医师队员:武鸣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医师张凤云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医师杨国平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助理研究员郭海健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管医师蒋岳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研究员季莉莉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技师王颖南京市卫生信息中心办公室副主任胡鸿宝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健教科科长——结束——。
一、演练目的为提高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加强卫生应急队伍建设,检验应急预案的可行性和应急队伍的实战能力,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特制定本演练方案。
二、演练内容1. 演练背景:模拟某地区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如传染病疫情、环境污染、食物中毒等。
2. 演练内容:(1)疫情监测与报告:模拟发现疫情,迅速开展病例调查、采样检测、信息报告等工作。
(2)应急响应:启动应急预案,组织应急队伍开展现场处置、隔离观察、医疗救治等工作。
(3)医疗救治:模拟开展病例救治、患者转运、药品物资供应等工作。
(4)环境消毒与防疫:模拟对疫情发生地及周边环境进行消毒、防疫工作。
(5)健康教育与心理疏导:模拟开展健康教育、心理疏导等工作,提高群众防疫意识和心理承受能力。
三、组织领导1. 演练指挥部:成立演练指挥部,负责统筹协调演练工作。
2. 演练领导小组:由卫生行政部门、疾控中心、医疗机构等相关单位负责人组成,负责演练的组织、实施和监督。
3. 演练专家组:由卫生、疾控、医疗、心理等方面的专家组成,负责提供技术支持和指导。
四、参演人员1. 应急队伍:包括卫生应急队伍、疾控中心、医疗机构等相关单位的人员。
2. 演练观察员:由卫生行政部门、疾控中心、医疗机构等相关单位的人员组成,负责观摩、记录和评估演练。
五、演练时间及地点1. 时间: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原则上选择在晴天、交通方便、便于开展演练的时段。
2. 地点:选择与演练内容相符的场所,如医疗机构、疾控中心、公共场所等。
六、演练流程1. 演练准备:制定演练方案,明确参演人员、物资、设备等,进行演练前的培训和动员。
2. 演练实施:按照演练方案,开展疫情监测、报告、应急响应、医疗救治、环境消毒与防疫、健康教育与心理疏导等工作。
3. 演练总结:对演练过程进行总结,评估演练效果,提出改进措施。
七、演练保障1. 物资保障:确保演练所需的药品、医疗器械、消毒剂、防护用品等物资充足。
2. 人员保障:保障参演人员的人身安全和健康。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队伍岗位职责
一、组长
负责指挥、组织、协调和部署本地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理工作领导小组防治工作。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监督、协调和联络、制定各项治疗、控制疫情的措施、落实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理工作领导小组防治的各项具体工作。
二、专家组
负责制定诊断标准、治疗方案和组织、协调开展病人的诊断和治疗工作,对疑难危重病人抢救进行技术指导,指导做好中心的消毒隔离和个人防护工作。
三、治疗护理小组
负责照顾、护理病人,配合运送、转运病人。
三、检测技术小组
负责配合上级卫生部门进行病原学、血清学样品的采集、运送、检测及结果的判定等指导工作。
(四)疫点消毒处理小组
配合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按照要求对疫点和病例活动范围内的污染场所进行终末消毒。
XX医院关于成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专业队伍的通知为了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危害,在各类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够及时、迅速、规范地进行应急处理,维护国家和社会的稳定,保障公众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保障经济发展,现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天津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办法》及有关法规规定,结合本县实际,特成立应急专业队伍一、应急专业队伍:1、组长:XX2、副组长:XX、XX3、组员:XX、XX、XX、XX、XX4、主要职责:对突发公共事件医疗救援工作提供咨询建议、技术指导和支持。
二、专业梯队:成立传染病、消杀、食品卫生、检验检测、宣传、医疗等专业梯队。
人员由各有关职能和业务科室人员组成。
具体职责是:1、坚持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重点做好预防非典、禽流感等一些预防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工作,切实做好控制工作,及时采取紧急措施,避免疫情的流行及大面积传播;认真做好预防食物中毒的发生,把各种疫情扑灭在暴发、流行之前。
2、传染病梯队要加强疾病的疫情报告,及时掌握疫情动态。
对疑似病例等应及时与防疫部门取得联系,进行排查。
在发生疫情和食物中毒期间,要及时报告XX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3、消杀梯队要及时开展消灭蚊蝇鼠害,重点做好对病房、垃圾点、厕所、蚊蝇、鼠类的消毒杀虫工作和做好蚊蝇孳生地的处理,对重点部位进行药物喷洒消毒处理。
4、食品卫生梯队要加强对食堂的监管工作,严格执行《食品卫生法》,防止食物中毒的发生,特别是要从源头抓起,严把病从口入关。
在采购食品时,不采购腐败变质食品,对固定包装食品,要注意厂地、厂名、厂址、生产日期、保质期等,肉食品要采购有检疫部门检疫过并有明显标识的肉类。
在发生食物中毒或疑似食物中毒时,防疫小组要按法定时间,及时做好疫情报告工作并配合防疫部门进行采样分析。
食堂要保护好现场(包括菜谱和剩菜等),不得人为进行破坏,以便卫生防疫部门采样分析,确认是何原因导致的食物中毒。
碑林区南院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队伍为了做好传染病的预防控制工作,早期发现疫情,采取积极有效的控制措施,防止疫情蔓延,保护人民健康和社会稳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的有关要求,组建应急队伍。
(一)防治控制领导小组及其职责:组长:王捷中心主任成员:寇西安中心副主任田静公共卫生科主任吴小利公共卫生服务副主任胡民娥护理部主任冯静娟医务科主任冯静医务科副主任李小静药剂科主任职责:1、负责本中心防控工作的组织领导工作;2、负责辖区社区卫生服务站防控工作的组织与指导工作;3、负责本中心及辖区社区卫生服务站从业人员的思想动员;4、负责防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安排布置工作;5、负责防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所需人、财、物的调配工作;6、负责对上级指示、文件的贯彻落实及时反馈信息;7、负责抽调人员组建专家组,应急救治组、后勤保障组及消毒组。
(二)防治控制办公室成员及其职责:主任:田静公共卫生科主任成员:吴小利公共卫生科副主任霍建平传染病专干孟晓辉传染病专干职责:1、负责贯彻落实领导小组的决定;2、负责本院防治控制工作的检查指导;3、负责防治控制文件的起草,经领导小组批准后发布4、负责防治控制资料的收集与管理;5、负责防治控制中的疫情报告;6、负责完成临时性任务;(三)防治控制专家组成及职责组长:冯静娟医务科主任成员:冯静医务科副主任薛娅利全科医师胡民娥护理部主任霍建平传染病专干孟晓辉传染病专干职责:1、负责对一线防治控制人员的培训工作;2、负责对一线防治控制工作的业务指导;3、负责对病人的会诊排查,并提出处理意见4、为全院防治控制工作提出建设性意见;(四)防治控制消毒组成员及职责组长:田静公共卫生科主任成员:郑小玲院内感染控制专干霍建平传染病专干吴小利护士孟晓辉护士张新安职责:1、负责全院公共场所的整体消毒;2、负责指导各科室消毒工作的业务指导和培刀3、负责全院消毒工作的业务指导;4、对使用过的隔离服等集中消毒,统一处理;5、负责对患者使用过的废弃物品的消毒处理;6、负责对患者排泄物的消毒处理;7、根据需要,提供居民家庭消毒服务。
关于成立应急队伍的通知为认真贯彻执行《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条例》,贯彻落实《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助预案》的精神,在卫生主管行政部门的带领下,根据我院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工作领导小组安排,进一步完善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推动医院应急管理工作,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做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救治工作,有效预防、控制突发事件。
现结合我院实际,成立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队伍。
应急队伍工作职责一、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认真学习应急相关法律法规.二、严格履行应急救援工作职责,服从命令、听从指挥、尽心尽力。
忠于值守,树立高度的工作责任感,不怕苦、不怕累、不怕牺牲,扎实开展应急救援工作,坚决完成应急救治协调指挥部办公室赋予的各项应急救援以及其他任务。
三、积极参加学习、教育和演练,主动接受应急知识培训,不断提高应对处置各类突发事件的能力。
四、积极做好应急准备,加强应急救援装备和物资的储备、维护、保养。
应急队伍人员名单一、应急队伍人员名单:组长:(医务科长、医师、)(护理部主任、主管护师、)成员:(外科主任、副主任医师、)(急诊科主任、医师)(内一科主任、主治医师) (内二科主任、医师、)(内一科、医师、)(急诊科、医师)(外科、医师、)(急诊科、医师、)(外科、护士)(外科、护士) (外科、护士)(内科、护士)(内科、护士)(急诊科、护士)(急诊科、护士)二、应急队伍工作要求:当医院启动突发公共卫生应急预案时,应急队伍组长应第一时间集结应急小组成员,赶赴事故现场,安排部署急救工作,并及时向医院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汇报救护工作情况。
医疗应急队伍成员必须时刻处于临战状态,做好应对突发事件的医疗紧急救护工作的准备.随时根据县卫生局或县急救医疗指挥中心的要求,按照医院突发公共卫生应急预案规定的急救警报级别的规定,在医院应急队伍小组组长的指挥下,迅速集结,赶赴事件现场实施医疗紧急救护工作。
富锦市中医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救援应急预案为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危害,提高我院对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反应能力和医疗卫生救援水平,最大程度的减少人员伤亡和健康危害,保障公众身体健康及生命安全,维持正常的社会秩序,根据《安徽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预案》等规定,制定富锦市中医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救援应急预案:一、组织机构1、成立富锦市中医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救援应急处理领导小组,负责医院救援应急指挥工作,及时启动和实施该预案。
组长:李敬伟副组长:李玉录、张咏梅、马长春、郭立、高铁民、成员:腾鸣、孙伟成、陈莲、于静、刘清玲、刘晓红、何忠涛、姜思民2、成立富锦市中医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救援专家组,负责急救方案制定及具体措施。
组长:李玉录成员:高铁民、腾鸣、王东祥、陈宝林、刘晓红、许福军、刘建国(1)救护一队组长:高铁民成员:刘建国、张春生、朱立夫、肖国海(2)救护二队组长:腾鸣成员:王东祥、陈宝林、邵北鸿、于志成、张春弘、张锐诗、董立光(3)救护三队组长:刘晓红、许福军成员:吴秀娟、杨秀菊、姜英凤、姜永庆、侯艳二、实施细则当遇到意外的突发事件时,要求医院全体工作人员思想要冷静,抢救措施要快速、有效,将损失讲到最小程度。
应立即通知科室主任、医务科、院总值班、分管院长,积极组织全院参与,应早解除险情,保证工作正常进行。
1、正常的抢救、手术、诊疗等活动,需要启用备用设施的,如:人工电源、手控呼吸等,应及早、及时启用,保证诊疗工作正常进行,做好解释,协调工作。
2、积极通知社会有关职能部门,如119、110、供水、供电等部门。
迅速查明原因,尽早解决,排除险情,保证医院诊疗工作正常进行。
3、各科室要针对本科室工作特点,教育广大职工,树立安全观念,常备备用药品、物品,如:备用电源、备用抢救物等。
三、应急培训:1、全员培训:由医务科负责:急救技术培训、“三基知识”培训、新来医务人员的学习培训、负责基本技能考核、医疗操作规程及诊疗常规的培训。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组织体系及工作职责1.应急指挥机构xxx区教育系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工作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是xxx区教育系统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机构。
领导小组在区人民政府和xxx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工作领导小组领导下开展工作。
组长由区教育局局长担任,常务副组长由区教育局分管安全副局长担任,副组长由其他副局长担任。
成员由区教育局科室长、街道教育办(社会事务科)(以下简称街道教育部门)主要负责人及相关人员组成。
主要职责是:对事件做出初步判断;按规定及时报送有关信息;组织应急处置、调查和处理;建立健全应急工作制度和部门联动机制;按规定发布预警信息;会同区有关部门做好应急工作的部署、协调、指导、宣传和监督工作;配合上级部门做好事故的调查和处理。
区教育局学校安全管理办公室负责系统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的日常管理工作。
领导小组下设综合协调组、医疗救护组、信息报送组、物资保障组、调查评估组等若干工作组。
各组的构成及其职责是:①综合协调组:由办公室(列前面的科室为牵头部门,下同)、安全办、民管办等部门组成。
负责综合信息,传达上级指示精神;协调各专业应急机构、专家和专业救援队伍以及相关单位开展工作;做好相关部门的通报工作。
②医疗救护组:由安全办、群团办、事发街道教育部门、学校等部门组成。
负责配合专业救护机构、人员开展现场救护、院前急救、专科医救、卫生防疫等;关注事态,准备扩大应急。
③信息报送组:由办公室、安全办、事发街道教育部门、学校等部门组成。
负责及时向领导和上级部门汇报事件动态,按规定向区应急指挥中心、市教育局报送信息;及时记录事件发生、发展及处置情况;组织起草公告、通报、简报等文字材料。
④物资保障组:由计财审计科、产业办、教学设备中心、事发街道教育部门、学校等部门组成。
负责根据专业应急机构或指挥部要求,组织配送、调拨、监管、征用各类应急物资;配合对危险源实施警戒,协助组织人员抢救。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方案一、工作目标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方案旨在建立健全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确保在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能够迅速、有序、高效地开展防控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事件对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危害,维护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
二、工作原则1、预防为主、常备不懈(1)加强公共卫生风险评估,做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防工作。
(2)建立健全公共卫生监测预警体系,提高监测预警能力。
(3)加强公共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和人员培训,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
2、依法管理、统一领导(1)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方案,确保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工作的合法性。
(2)成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部,统一领导、指挥和协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理工作。
(3)明确各部门职责,加强部门间协作,形成合力。
3、快速反应、运转高效(1)建立健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快速反应机制,确保在第一时间作出反应。
(2)制定详细的应急预案,明确应急处理流程,确保应急工作高效运转。
(3)加强应急物资储备,提高应急保障能力。
三、组织管理1、成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部,负责统一领导、指挥和协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理工作。
2、设立指挥部办公室,负责日常管理工作,包括应急预案的制定、修订,应急物资的采购和储备,以及应急队伍的建设和培训等。
3、成立专家咨询组,为应急处理工作提供技术支持。
4、建立多部门参与的协作机制,明确各部门职责,加强信息共享和沟通。
5、建立健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队伍,加强培训,提高队伍的应急处理能力。
6、制定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工作预案,明确应急响应级别、应急处理流程、应急资源调配等。
7、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提高应急处理实战能力。
四、预防措施1、加强卫生管理(1)建立和完善卫生管理制度,确保公共卫生安全。
(2)加强对公共场所、学校、企事业单位等场所的卫生监管,定期开展卫生检查,确保卫生条件达标。
天河区长兴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队伍
一、组织人员
(一)、医疗急救应急小组
组长:康鹏
成员:何平、杨祖新、王记清、肖铁、周冲、余丹丹、李伟(二)、公共卫生应急小组
组长:王小春
成员:祝众一、刘立峰、梁方荣
二、岗位职责
(一)、医疗急救人员岗位职责
医疗急救小组组长:当医院启动突发公共卫生应急预案时,第一时间集结医疗急救小组成员,赶赴事故现场,指挥部署急救工作,并及时向医院应急领导小组汇报医疗紧急救护工作情况。
医疗急救小组成员:医疗急救小组必须时刻处于临战状态,做好应对突发事件的医疗紧急救护工作的准备。
随时根据市、区卫生局或市急救医疗指挥中心的要求,按照医院突发公共卫生应急预案规定的急救警报级别的规定,在医院医疗紧急救护小组组长的指挥下,迅速集结,赶赴事件现场实施医疗紧急救护工作。
(二)、公共卫生人员岗位职责
公共卫生应急小组组长:当医院启动突发公共卫生应急预案时,第一时间集结公共卫生小组成员,赶赴事故现场,指挥部署隔离、消毒、监测、
调查等工作,并及时向医院应急领导小组汇报工作情况。
公共卫生应急小组职责:公共卫生应急小组必须时刻处于临战状态,做好应对突发事件的准备。
随时根据市、区卫生局或市急救医疗指挥中心的要求,按照医院突发公共卫生应急预案规定的急救警报级别的规定,在医院医疗紧急救护小组组长的指挥下,迅速集结,赶赴事件现场。
到达现场后,公共卫生应急小组成员应第一时间控制现场,隔离疫区,迅速进行消毒、监测等工作,收集相关信息,进行初步分析并及时报告医院突发公共卫生时间应急领导小组。
三、突发事件组织流程
随时汇报急救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