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一定顺序的方法写景课堂
- 格式:ppt
- 大小:189.50 KB
- 文档页数:9
物色尽而情有余《学习描写景物》教学实录湖北省宜都市潘家湾民族中学谷业军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学会准确抓住景物特征,提炼生动描写景物的方法;2、引领学生调动真情体悟融情于景,提升发现与感受美的情趣。
教学重点:提炼方法,生动描写景物特征。
教学难点:调动情感,体悟学习融情于景。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准备: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校园景物开展观察活动。
2、教师准备好纸片、树形图和多媒体教学课件。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图文激趣,明确景物含义(微视频)导入:悬空白瀑、雨后彩虹、醉人花香、恋花玉蝶、穿空乱石、嶙峋奇岩、锦绣名城、精巧建筑、彤云密布、四时更替、润物雨水……自然景象、植物动物、古迹名胜、城乡风光、天象气象、时序时节……这些都是我们日常生活中观察到的——生:景物(板书)。
师:可供观赏的景致和事物统称景物。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描写景物(呈示课题)。
师:景物可分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致。
无论何种,唯有写出特色,才能流芳百世。
纵情第三单元的优美篇章中,我们饱览了奇山异水的变幻之趣,领略了鸟鸣鳞跃的蓬勃之气,也沉浸于如水月华的空明之境(图文展示)过渡语:掩卷回味,大千世界,无限风光,似尽收眼底。
而这份真切的感受源于历代文人善于观形察色,悟情品理。
二、校园聚焦,初试描写景物师:前不久,我们开展了“发现校园之美”的观察活动,老师注意到转角的那颗石榴树引起了不少同学的兴趣。
所以,老师课下拍了段它的小视频,请大家欣赏,看看你能把它描写出来吗?1、播放景拍,学生试写。
2、交流评点,曝光问题。
生1:校园的石榴树开花了,看上去很红。
师:你们这一组谁来点评一下?(可以结合阅读经验评评)生2:虽然点明了石榴花红的特点,但是描写不够具体。
生3:石榴树开花了,散发着淡淡的清香。
生4:这句话很简单,但从视觉、嗅觉两个角度描写石榴开花,将石榴花气味清香的特点描述出来了,但语言较平淡。
师:不过,他们在描写景物时都要抓住了一个特征(红和清香),想想,景物的特征常常表现在哪些方面?生:形状、颜色、质地、声响和气味等。
按一定的顺序写一篇写景作文秋天,真的是个好时节,尤其是当你计划去一个美丽的地方玩的时候。
记得那次我们一群人决定去郊外散散步,那天真是个完美的秋日,天气好的让人有点不真实。
早晨八点,我们在学校门口集合。
我带上了面包、果汁和一大包糖果,因为我知道我们的小队长小李一定会带着我们去找好吃的。
小李穿着一件红色的运动外套,显得特别有精神。
她一边整理背包一边对我们说:“今天一定要玩得尽兴,带上你们最好的心情和最舒服的鞋子!”小张挠了挠头,笑着说:“我穿的可是新买的运动鞋,跑步不用说,连跳高都不在话下!”我们笑了。
然后小王总是充当笑料担当,他穿了一双大大的黄色靴子,像两个橡皮艇一样。
我们调侃他说:“小王,你这是准备去溜冰吗?”一路上,我们的聊天声、笑声回荡在空气中。
路边的树木已经换上了金黄的秋装,仿佛整个世界都在为我们的到来而准备。
小李指着远处的山说:“看,那山就像一片巨大的金色地毯,我们一定要上去看看!”于是,我们一行人开始了攀登的旅程。
小王跑在前面,边跑边喊:“看我这速度,简直比风还快!”不过,没过多久,他就喘得像一只小狗。
大家都忍不住笑了,小张拍了拍他的背说:“别急,别急,我们不是在比赛,慢点也能享受风景。
”终于,我们到了山顶。
远处的风景美得让人有些说不出话来。
那一片片五彩斑斓的树林,宛如大自然用彩笔涂抹出来的画卷。
小李坐下来,拿出她精心准备的三明治,“大家饿了吗?我特意带了这些美食,补充体力!”我们一边吃,一边欣赏眼前的风景,感觉自己像是置身于一幅秋天的画卷中。
小张突然跳起来,指着远处的湖泊说:“那湖面上反射的光芒就像是撒在水面上的钻石,真漂亮!”小王马上调皮地回了一句:“如果你觉得那是钻石,那我希望我们也能找到一些,这样我就能带回家,给我妈一个惊喜了!”大家都笑了,随即又开始讨论起了各种奇怪的想法。
讨论间,我们也发现了一些奇怪的小动物,有一只小松鼠在树上灵活地穿梭,像是在给我们表演杂技。
时间过得很快,太阳已经开始落山,我们知道该回家了。
写景的作文按一定的顺序写具体写一个地方在繁华喧嚣的世界里,有一个宁静而迷人的海滨小城,它就像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辽阔的海岸线上。
这座小城没有大城市的车水马龙和高楼大厦,但却有着独特的韵味和魅力,让人流连忘返。
当我第一次踏上这片土地,就被它那清新的空气和迷人的景色所吸引。
小城的入口,是一条蜿蜒曲折的公路,两旁种满了郁郁葱葱的树木。
这些树木像是忠诚的卫士,守护着这座小城的安宁。
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下来,形成一片片斑驳的光影,仿佛是大自然在地面上绘制的一幅抽象画。
沿着公路前行,不一会儿就来到了小城的中心。
这里有一个小小的广场,广场的中央有一座古老的喷泉。
喷泉的水清澈见底,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金色的光芒。
水珠从喷泉的顶端飞溅而出,像是一颗颗晶莹剔透的珍珠,在空中划过一道美丽的弧线,然后又落回池中,发出清脆的声响。
周围的孩子们在喷泉边嬉戏玩耍,他们的笑声在空气中回荡,让整个广场都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离开广场,我漫步在小城的街道上。
街道两旁是一排排错落有致的房屋,这些房屋大多是白色的,墙壁上爬满了绿色的藤蔓。
有的房屋门口还摆放着五颜六色的鲜花,散发出阵阵芬芳。
窗户上的玻璃干净明亮,反射出蓝天白云和周围的美景。
走在这样的街道上,仿佛置身于一个童话世界中。
继续往前走,就来到了小城的海边。
一望无际的大海展现在眼前,蓝色的海水在微风的吹拂下泛起层层波浪,拍打着岸边的礁石。
海浪的声音如同交响乐一般,时而激昂,时而舒缓。
沙滩上的沙子细腻柔软,一脚踩上去,就像踩在棉花上一样。
沙滩上有许多贝壳和海螺,它们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迷人的光芒。
我忍不住弯下腰,捡起一枚贝壳,放在耳边,仿佛能听到大海的呼唤。
远处的海面上,有几只渔船在缓缓行驶。
渔船的桅杆上挂着白色的帆,在海风的吹拂下鼓鼓作响。
渔民们在船上辛勤地劳作,他们的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天空中不时有海鸥飞过,它们伸展着洁白的翅膀,自由自在地翱翔。
傍晚时分,太阳渐渐西沉,天边泛起了绚丽的晚霞。
按一定顺序写景的作文范文漫步春日湖畔。
哇,这湖真亮啊!阳光洒在上面,就像撒了金粉似的,闪闪发光。
风一吹,水面上就荡起一层层的波纹,美得就像画一样。
远处的山啊,绿油油的,跟刚画出来的似的。
山脚下一大片野花,五颜六色的,看得人眼睛都花了。
蝴蝶和蜜蜂忙得不亦乐乎,在花丛里飞来飞去,好像在开派对。
近处呢,孩子们在草地上撒欢儿,风筝飞得老高老高了,他们边跑边笑,好像整个世界都是他们的。
那些风筝啊,五颜六色的,跟真的鸟儿似的,在天空里自由飞翔。
情侣们呢,手牵手在湖边散步,脸上的笑容都快溢出来了。
他们时不时地低头私语,好像在说什么悄悄话。
旁边樱花树下,花瓣飘落,好像下了一场粉色的雨,美得让人移不开眼。
太阳快下山了,整个湖面都变得金黄金黄的,就像被镀了一层金。
远处的山在夕阳下显得更加壮丽,就像一幅完美的风景画。
第一单元习作指导课教学设计——如何描写一处自然景观教学目的:1.初步培养学生的作文审题能力。
2.通过学习使学生明确写好景物应抓住景物的特点,还要注意按一定的顺序去描写。
3.在学习的基础上按要求完成一篇习作。
教学重点:学习抓住景物特点并按一定顺序描写景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用课堂讲的方法完成一篇习作。
教学方法:讲解法讨论法对比法教学过程:一、课堂导入(忆一忆)上课前,同学们将要面临一个小小的考验,老师要考考大家的记忆力,看看谁能一眼就看出老师出示的图片是学过的哪篇课文的景物。
(分别出示三幅,指名回答)学生回答后进一步提问:你能说说课文中哪几句话描写的是图上描绘的内容吗?总结:看来只要我们找到文中描写景物特点的句子,辨识出图片轻而易举。
我们这一单元的课文每一篇都是一幅壮美的山水画卷,使人流连其中。
你们想不想自己也能妙笔生花呀?今天老师将带领大家一起学习如何描写一处自然景观。
二、作家指路1.说一说教师出示本单元的习作要求,带领学生一起审题。
围绕自己游览过或了解到的一处自然景观,写一篇习作。
提问:如果老师想让你给一个词标上着重号,你最想标哪一个?为什么?总结:我们这次习作,是要求写某处的景观,也就是说写一篇描写景物的文章。
老师这里有三个题目,大家来判断一下,这几个地方可不可以作为我们写作的对象?《美丽的星空》《游故宫》《杭州西湖》(师生共同探讨)现在老师很想知道你们都游览过哪些自然景观呢?谁能大胆说出来跟大家一起分享?我曾经去过()(游览地名),在那里我看到了()(景物名)。
总结:大家去过的地方可真多,俗话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
老师希望今后大家能够多多走出去,去开拓自己的视野。
2.议一议教师:虽然我们去过的地方很多,可是想像大作家们一样把美景生动的呈现出来,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这需要注意什么呢?别着急,作家们早已把诀窍隐藏在我们学过的课文里了,就看谁能细心找到。
教师出示《观潮》和《鸟的天堂》片段。
最新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习作《--即景》(第一课时)教案及反思【教学目标】1.观察某种自然现象或某处自然景观,重点观察景物的变化,写下观察所得,并把题目补充完整。
2.能按照一定的顺序描写景物,写出景物的动态变化。
【教学重难点】能按照一定的顺序描写景物,写出景物的动态变化。
【教学准备】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明确习作要求,拟定习作题目。
2.结合景物观察记录单,初步完成习作。
【教学过程】一、视频引入,激发兴趣1.课件播放大自然中日出、日落和湖、海、山、川的视频。
2.引导交流:同学们,看到这个视频,你能描绘一下看到的景色吗?3.导入:大自然中处处是景,处处是画。
日出带给我们喷薄的激情,日落留给我们无限的遐思,大海让我们感受到气势的磅礴,山顶使我们体会到景色的壮丽。
在我们的身边,你一定也欣赏过美景,让我们一起来描绘这如诗如画的景色吧!【设计意图】借助视频,使学生初步感受身边的美景,唤起学生对习作的兴趣。
同时,适时地让学生描绘所看到的景色,为后续的交流作好铺垫。
二、互动交流,理解题意1.引导交流: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我们领略了很多大自然的美景,你还记得课文中描写的景色的特点吗?你能就一处你最喜欢的景物描绘一下吗?2.指名交流。
预设:(1)我欣赏王维在《山居秋暝》中所描绘的景色。
走进山林,看到明亮的月光透过树叶的间隙射向林间小路,一股清澈的泉水潺潺地流淌在石头之上,听到远处传来洗衣归来的女子的欢笑声,更为此情此景增添了些许诗意与灵动。
(2)《月迹》这一课让我们跟随月亮进行了一次旅行,从穿衣镜里到院子里,再到满世界去寻找月亮的踪迹,最后月亮出来了,它在每个人的眼睛里。
课文写出了月亮升起的变化,让我们着实追了一把月亮。
3.拓展交流:是的,本单元我们初步了解了景物的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这节课就让我们用手中的笔,试着去描写景物的变化吧!4.板书“______即景”,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即景”的意思。
小学四年级下语文16课《海上日出》课堂笔记、教案及练习题【一】课堂笔记【二】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会认3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会写9个词语,读准1个多音字。
2.能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品读课文,在脑海里构建不同天气海上日出的壮观景象,了解课文按照一定的顺序写景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结合多媒体资源感受美景,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随文入境、以境促读,以情怡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感悟海上日出的壮丽景观,从而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二〗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品读课文, 了解课文按照一定的顺序写景的方法。
教学难点:抓住关键词句并结合自己的体会说说课文描写日出的精彩之处。
〖三〗教学设计一、创景激情,导入新课。
1.大家看过日出吗?请学生交流平时看到日出的景象。
2.小结:日出的景象壮观迷人,很多作家诗人都曾赞美过它。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著名作家巴金爷爷的《海上日出》。
(板书课题,学生齐读)。
3.作者简介。
设计意图:学生联系生活感受,与作者产生共鸣,便于理解课文内容。
二、初读课文,理清思路。
出示阅读要求: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思考: 课文是按什么顺序描绘日出的景象的?分别写了哪几种情况下的日出景象?1.学生按要求自主学习。
2.检查预习情况:(1)出示生字词,指名朗读。
相机纠正:“一刹那间”的“刹”是翘舌音,“镶”为后鼻音。
教学多音字“荷”。
(2)学生齐读。
(3)完成填空:课文按(日出前)(日出时)(日出后)的顺序,描绘了(晴朗天气)和(有云天气)海上日出的不同景象。
随答板书:晴天有云3.巴金爷爷是如何赞美海上日出的?出示句子:“这不是很伟大的奇观吗?”(1)理解“奇观”。
(2)明确该句子是反问句,引导学生改成陈述句。
(3)质疑:“这”指什么?“伟大的奇观”指什么?连起来说。
师小结:这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有时候把课文内容和中心句结合在一起,便是文章的主要内容。
师:作者把海上日出称之为“伟大的奇观”,到底“奇”在哪里,接下来让我们走进课文内容。
景物描写教学设计景物描写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如何把句子写具体、写生动,2、指导学生抓住景物的特点,描写春天的景色。
3、培养学生乐于写作的兴趣和良好的写作习惯。
教学重点:抓住景物的特点,描写春天的景色。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把句子写具体、生动。
教师准备:反映春天特征的课件。
学生准备:1、利用课余时间到附近去寻找春天,并记录春天的特征。
2、作文本一本。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1、引入,说关于春天的词语。
2、春天,天气转暖,万物复苏。
这节课让我们写一写春天吧。
(板书:春天)3、播放有关春景的课件。
4、看了这些图像,你想用什么词语来形容春天的景色呢?二、说景物特点。
说说你看到了什么景物?(板书:植物、动物天气人物)三、写作方法指导。
1、指导学生把句子写具体生动。
(1)比较句子。
我们怎样把看到的、听到的、闻到的事物具体形象地描写出来呢?有两位同学分别写了一句话,我们来作个比较看谁写得最形象最具体?(课件出示)甲:春天来了。
乙:春姑娘悄悄地来了,她给大地妈妈穿上了一件漂亮的.花衣裳。
(2)学生回答。
(3)师小结:乙既写出了春天悄悄来的特点,又写出了春天给大地带来了什么样的变化,还用了拟人的手法,这样的句子才显得形象生动呢。
我们写作文的时候要多用这样的写法,使用恰当的修辞手法的把句子写具体。
(4)自由选择一句,练习围绕一种景物把句子写具体:①小草绿了。
②桃花开了。
③小鸟叫。
小学二三年级描写春天的作文。
(5)教师小结。
2、指导学生习作。
(1)指导选材。
要写春天的美景,首先要确定写春天的什么景物,由于春天值得一写的景物太多了,所以选择最具有代表性的,印象最深的景物。
那么,你准备选哪几样景物来写呢?(指名汇报) (2)写作顺序。
选择的材料可按什么样的顺序描写呢?(按事物分类、按地点变化顺序、按时间顺序、按空间顺序)(3)详略得当,重点要突出。
(4)列提纲(教师板书)四、学生自由习作,老师巡视指导五、指导修改,完善习作。
初中写景作文教案设计怎样能使自己的表达力求生动、形象、具体呢?我们一定要不遗余力地去使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这样才能把所描绘的事物写得灵动、鲜活。
以下内容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初中写景作文教案设计,欢迎参考!初中写景作文教案设计篇一习作题目:(自拟题目)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细致观察景物的能力。
2、让学生掌握定点观察和移步换景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明确立足点,明确景物的方位和写景的顺序。
教学难点:明确中心,突出景物的特点,写出自己的感受,作到有景有情。
课型结构:课堂习作课时按排:一课时教学方法:创设情景启发引导合作讨论细致表达课前准备:演示文稿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谈话导入:1、同学们,又是一年春始时,不知不觉中,我们又步入了春了怀抱中。
北方的春脚步虽然迟缓一点,但却怎么也阻挡不了春的消息,想必细心的同学们一定早就捕捉到了星星点点的春的影子了。
2、看得出同学已是迫不及待地想汇报自己眼睛里的春的气息了,我们一起来分享一下吧。
3、学生自由汇报。
教师和其他作出及时的评价与反馈。
4过渡:自己的心中既然承载了这么多的美好,我们是不是要把它们表达出来呢,那么就让我们大胆地来“我手写我心。
”二、巧设案例,抛砖引玉:1、老师和同学们一样,看到美好的事物,总会心存感动,然后想把这些话表达出来,写成文章。
下面老师就展示一下自己的成果,请同学们大胆踊跃的鼓励或者提出建议。
2、屏幕出示例文,引导学生集体评议,从而能够感悟优点,并指出缺点,由此复习已知的习作方法和注意事项。
3、老师和学生集体反馈,并再次明确写景文章的注意事项:如,书写不够工整;表达缺乏条理性;不够生动具体,以及标点使用不当等,从而提请学生注意加强对文章的反复修改。
4、回忆写景文章要求:既然同学们已经练过写景作文,下面请同学们共同回忆一下写景作文给我们提出了哪些要求?(自由讨论)按一定顺序5、分析:同学们你一言我一语就把这一定的顺序搞清楚了,那么按一定顺序描写有什么好处呢?板书:脉络清楚6、过渡回忆:除了按一定的顺序来写外,我们还要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描绘,哪些属于景物的特点呢?板书:颜色形态气味声音大小……7、讨论:在抓住景物特点之后,最犯愁的是什么?生动板书:形象具体8、怎样能使自己的表达力求生动、形象、具体呢?我们一定要不遗余力地去使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这样才能把所描绘的事物写得灵动、鲜活。
按一定的顺序写一篇写景作文早上,我起床的时候,天还很黑。
我打开窗帘,发现外面下着雨。
雨点打在窗户上,发出“滴答滴答”的声音。
我觉得这声音很好听,就像一首轻柔的歌曲。
我穿上衣服,走出家门。
街上一个人都没有,只有雨水在街道上流淌。
我走在街上,感觉自己像个孤独的旅人。
突然,一阵风吹过,把我吹得东倒西歪。
我想起了一句话:“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这是《离骚》里的一句诗,意思是说:风很大,水很冷,勇士们去了就再也回不来了。
我觉得这句话很有意境,就像现在的天气一样。
走了一段路之后,我来到了一个公园。
公园里有很多花草树木,还有一条小溪。
小溪里的水很清澈,可以看到底下的石头和鱼儿。
我站在小溪边上,看着水流缓缓地流过。
我想起了一句话:“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这是苏轼的《赤壁赋》里的一句词,意思是说:长江东去,冲刷掉了千百年来的英雄豪杰。
我觉得这句话很有气势,就像小溪一样。
接着,我来到了一个湖边。
湖水很宽广,可以看到远处的山峦和天空。
湖面上飘着几朵白云,好像一群羊儿在悠闲地吃草。
我想起了一句话:“登高望远,不见人间烟火。
”这是李白的《将进酒》里的一句诗,意思是说:登上高山眺望远方,看不见人间的喧嚣和繁华。
我觉得这句话很有意境,就像现在看到的景象一样。
我来到了一个广场。
广场上有很多人在跳舞、唱歌、玩耍。
他们都很开心,好像世界上没有烦恼和忧愁。
我想起了一句话:“笑一笑,十年少;愁一愁,白了头。
”这是《庄子》里的一句话,意思是说:笑一笑可以让人年轻十岁;愁一愁会让人变老。
我觉得这句话很有道理,就像现在看到的这些人一样。
回到家里的时候已经很晚了。
我觉得今天过得很快很快,就像一场梦一样。
但是我知道这不是梦——这就是生活!。
群文阅读教学设计二、阅读《记金华的双龙洞》。
(预设20分钟)(一)说到有序我们之前学过哪些顺序?预设:时间、地点、空间、由远及近、由近到远、由高到低、由低到高等等。
(二)同学们,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学过不少写景佳作,今天我们尝试一起来学习三篇文章。
这三篇课文同时学习,最大的意义在于联系和比较中发现共性,在大家初读提取信息的同时,发现它们在体裁方面的共性了吗?(三)总结组文特点:游记(补充:像这样记录游览经历的文章,我们称之为游记。
)(四)请同学们默读《记金华的双龙洞》,完成学习单上的第一项任务,作者游览了哪些地方呢?这些地方都有哪些景物?请大家勾出作者行踪的句子,写出景点的景色,理清作者游双龙洞的顺序,完成线路图。
展示学生线路图(两张)和景物,引出“游览顺序”——移步换景(相机板书)。
(五)叶圣陶先生是怎样把自己所见的一处处景物连起来的呢?请大家默读课文,找找相关的句子一起来分享吧!1.一路迎着溪流。
2.在洞口抬头望,山相当高,突兀森郁。
3.这时外洞。
4.找泉水的来路,原来从靠右边的石壁下方的空隙流出。
5.这就到了内洞。
预设:有些在段前,有些在段后。
小结:我们写过渡句也可以这样写放在不同的位置上。
有了合适的过渡句,我们就能把多个景点有序的串联在一起,做到“景”然有序。
(八)在过渡时,作者按照移步换景的写法,走到一个地方写一个地方的景色,在描写景物时随着人物脚步的变化景物不断变化,就叫做一步一景。
(相机板书:一步一景)作者一边走一边欣赏美景,像路上这些景色不重要,可以几步一景,(相机板书:多步一景)印象深刻的地方美不胜收,比如内洞,站在固定的地点,可以看不同的风景,这就叫做一步多景。
(相机板书:一步多景)追问:那么作者又是怎样把内洞这么多的景写得有序呢?作者又是用什么方法写的呢?请大家再次自读课文,找出表示观察顺序的关键词。
预设:先看到,顺着指点看;预设:站在固定的地点,随着目光的移动景物也在变化,把这种方法叫做移目换景;(相机板书)小结:大自然的美景很多,在游览时我们可以用上移步换景,边走边欣赏美景。
习作:这儿真美教学设计作《这儿真美》教学目标】1.观察一处景物,围绕一个中心意思,按一定的顺序描写下来。
2.学会运用本单元学到的写作方法,如先总述后分述的方法,抓住这个地方风景的特点,用上积累的佳词佳句,写出具体的描写。
教学重点】抓住这个地方风景的特点,围绕一个中心意思,用上积累的佳词佳句,按一定的顺序描写下来。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能通过一些表达方法,把这个地方的景物或变化写清楚,写具体,能运用自己积累的好词语。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欣赏图片,激发情趣。
1.同学们请欣赏一组图片。
2.(课件出示2)出示美丽的风景,如雄伟壮观的长城、世人瞩目的天安门广场、广阔无边的大海、闻名遐迩的黄山等等。
引导学生说出我们的身边景色优美的地方,并兴趣盎然地说出自己最喜欢的地方。
二、回顾课文,轻松导入。
学情景。
】1.我们在第六单元的研究中,欣赏了雄奇秀丽的天门山和杭州西湖,参观了富饶的西沙群岛,游览了美丽的小兴安岭,领略了海滨小城的美丽整洁。
在欣赏美景的过程中,同学们一定学到了很多写作方法。
例如,按一定的顺序进行描写,如《美丽富饶的西沙群岛》是按照海面——海底——海岛地点转移的顺序进行描写,《美丽的小兴安岭》是按照春夏秋冬的顺序进行描写,行文结构清晰明了。
在《海滨小城》一文中,作者按观察顺序,由远及近地进行描写,做好了写作准备。
2.小组交流,代表发言,教师小结。
三、展示片段,交流方法。
1.(课件出示3)夏天,树木长得葱葱茏茏,密密层层的枝叶把森林封得严严实实的,挡住了人们的视线,遮住了蓝蓝的天空。
早晨,雾从山谷里升起来,整个森林浸在乳白色的浓雾里。
太阳出来了,阳光照射在工人宿舍门前的草地上。
草地上盛开着各种各样的野花。
2.这段文字描写了一个夏天的森林。
树木茂盛,枝叶密集,挡住了天空和视线。
早晨的浓雾让整个森林看起来更加神秘。
阳光照射在草地上,野花盛开,让人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丽和生机。
这段文字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手法,让描写更加具体生动。
习作《____即景》教学设计一、研判教材本次作文是写景的文章,是半命题作文“---即景”,要求学生作文前观察事物的变化,根据观察的对象,补充题目,写出变化。
教材列举了学生熟悉的自然景观,打开学生思路,可以根据提示选择景物,补充题目。
接着提出了本次习作要求:一要按一定顺序写景物;二要写出景物的变化。
在四年级按一定顺序写景物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观察的变化,写下观察所得的要求。
学生可以借助迁移单元课文中的描写方法突破重难点。
教材第三部分提出了修改建议,旨在让学生学会自主修改方法。
教学时,教师首先要明确“即景”一词的意思,从而明确选材范围。
其次要提前布置观察任务,打开习作思路,积累素材。
习作时,鼓励学生迁移单元课文学到的动态描写的方法进行运用。
习作后围绕要求修改习作。
二、课时四单设计一、第一课时教学设计附:佳作欣赏夏日即景一年中最可爱的风,莫过于夏日的风了。
①不是吗?当人们在酷暑难耐之时,不是首先想到她吗?②瞧,她来了!清晨,当第一缕夏日的风吹过花丛,花草顿时随风摇曳,翩翩起舞,空气里充满了浓郁的花香。
泥土也不甘示弱,于是,花香掺和着泥土的芬芳,弥漫在清晨这纯净的风里,沁人心脾,让人感到无比舒畅……中午,骄阳似火,空气里仿佛有一团火。
小草蔫了,树叶也耷拉着脑袋。
田野里劳作的农民,更是汗流浃背,沉重地喘着粗气。
他们此时多么需要风啊!这时,风来了,轻轻地来了,拂过万物,好似一股清凉的甘露沁入人们的心田。
晚上,凉风习习。
孩子们躺在院的长椅上,光着肚皮,赤着脚。
风吹到肚皮上,凉丝丝的。
在晚风的轻拂下,孩子们望着天空,挥动着小手,咿咿呀呀地数着星星。
④啊,这可爱的风,你是炎炎夏日的美丽使者,给清晨的大地带来了芳香,为农民送去了凉爽,让孩子倍感童年的欢乐……⑤啊!我爱夏日的风。
句段赏析:①开门见山,直奔主题。
②两个反问句,引起人们对夏日的风的美好遐想。
③中午的骄阳的确令人难受,但一股清凉的风带给人们无限的快意。
④生动具体地描写了孩子们夜晚乘凉的景象,画面感十足。
习作七《即景》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次习作是在四年级按一定顺序写景物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的半命题作文“——即景”,要求学生根据自己观察的对象,把题目补充完整。
“即景”的意思是眼前的、当下的情景,这就要求所写的景物是较短时间内所见,并且要有一定的变化。
二、学情分析五年级学生对于写景作文已很熟悉,但按照一定顺序写出美景的动态变化,学生写起来是有难度的。
尤其本次习作写即景,学生在选材上需要一定指导。
三、教学目标1、观察某种自然现象或某处自然景观,将题目补充完整,写出即景。
2、能按照一定的顺序,用优美的语言描写景物的动态变化。
四、教学重难点重点:能按照一定的顺序,用优美的语言描写景物的动态变化。
难点:写出景物的动态变化。
五、教学准备及方法师:ppt、多媒体平板电脑、微课生:习作草稿方法:读写结合、圈画批注、自主合作探究六、课时安排第一课时齐读不拖腔七、教学过程(一)课前游戏1、运用畅言软件中的分类功能给以下词语分类:鸟语花香、春暖花开、草长莺飞、百花齐放(动态),静影沉璧、月光皎洁、寒光如霜、碧海蓝天(静态)。
(学生读词语并分类)2、男女生朗读展现美景的动静态美。
评价:表扬男同学声音洪亮,让我们感受到这些动态词的活泼可爱;表扬女同学声音细腻,让我们感受到这独特的静谧之美。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课前积累,夯实基础,以读促写。
(二)导入新课同学们传到畅言晓学七彩作业里的西海岸美景照片,拍得可真美,有朝阳蓬勃而出、夕阳缓缓西沉、林中百鸟争鸣、园中鲜花怒放,让我们感受到了这景观的动态美。
现在我们依旧在后疫情时代,如何让远方的朋友也感受到我们当下的美景呢?这节课我们就学习用语言文字来表现景色的动态美,实现这一目标吧!昨晚你们自学,根据理解写了习作七草稿,这节课是咱们的习作第一课时草稿讲评课。
通过作文智批,我们看一下:生成报告,汪智贤等同学内容切合标题,行文舒展自如,多处优美表达,获得了三颗星,不错。
我们也仍有部分同学习作需要提升。
按游览的顺序写景物的方法
写景,通常有两种写法:定点描写和动点描写。
定点描写是先确定一个立足点,然后从这个立足点出发,按一定顺序把看到的景物依次描写下来;动点描写与定点描写相反,作者的立足点不断改变,随着这种改变,作者从不同的角度对同一景物进行描绘。
定点描写的好处在于描写层次清楚.鲜明逼真,给人以如临其境、如在眼前的感受,如《日月潭》一文,在具体描述日月潭的秀丽风景时,就以日月潭这个湖落笔,从这点上观察,描写它四周群山环绕,树木茂盛的美景。
动点描写的好处可以使景物描写多姿多彩,读者会应接不暇(风景优美,看不过来),而且写起来也比较方便灵活。
本篇介绍的按参观游览的顺序写景,与上面所说的动点描写法相接近,作者的立足点不是站在一个固定的地方,而是不停地移动的,从各个不同的点去描写所看到的景物。
与动点描写法稍有不同的是:动点描写法是从变化的角度去写同一对象,如描写一山峰,或从正面看,或从侧面看,或由上往下看,或由下往上看;而按参观游览形法”),作者的立足点随着作者的行走而不断改变,边走边看,把看到的不同景物依次记录下来,形成—幅长长的流动的画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