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谱中常见的背景离子
- 格式:pdf
- 大小:85.58 KB
- 文档页数:1
质谱参数:母离子,子离子,ce、dp、保留时间在质谱分析中,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质谱参数及其解释:
1. 母离子(Parent Ion):母离子是指在质谱分析前,被离子化的分子或化合物的离子。
它通常是待分析物的分子在离子源中被电离形成的离子。
2. 子离子(Fragment Ion):子离子是指母离子在质谱仪中经过碰撞诱导解离(CID)或其他碎裂过程后产生的较小片段的离子。
子离子的形成可以提供关于待分析物结构和组成的信息。
3. CE(Collision Energy):碰撞能量(Collision energy)是指在碰撞诱导解离过程中,离子在碰撞室内与中性气体分子发生碰撞时所施加的能量。
CE 的大小会影响子离子的产生和丰度,不同的化合物可能需要不同的碰撞能量来产生特定的子离子。
4. DP(Declustering Potential):解簇电压(declustering potential)是在质谱仪中用于控制母离子碎裂程度的参数。
它通过调整离子在进入碰撞室之
前的能量,影响母离子的解离和子离子的产生。
5. 保留时间(Retention Time):保留时间是指待分析物在色谱分离过程中从进样到出现峰值的时间。
在质谱联用技术(如LC-MS)中,保留时间可以与质谱数据结合使用,用于鉴定和区分不同的化合物。
•、质谱发展史・1910年,英国剑桥大学JJ.Thomson首先发现了氛的同位素(20Ne 22Ne),・1934年,双聚焦质谱仪,大大提高了分辨率。
・二战期间,用于美国原子弹制造计划(研究235U)。
・1942年,世界上第一台商品化质谱仪问世,并用于石油分析。
・1953年, 出现新型质量分析器一四极滤质器O・1955年, 脉冲飞行时间分析器问世并出现新的离子化手段, 火花离子源、二次离子源等。
・60年代以后,更多的新的离子化方法:El, FD, CI,离子探针,三级 四极 杆,四极杆飞行时间,磁场 四极,磁场飞行时间,离子回旋共振等,气质联 用(GC-MS)o・1974年等离子体质谱。
1981年快原子轰击质谱(FAB)。
1988年,多级电喷雾电离质谱(ESI-MS),液质联用(LC- MS)。
• 90年代以后,EPI-MS, ESI-MS MALDHVIS 用于生物间非共价键作用 研究,联用技术发展迅速,核磁共振质谱连 用(NMR-MS)oFAB, ESI,复杂的质谱仪推出,ICP二、质谱分析原理1>质谱仪组成:1•气体扩散2•直接进样3•气相色谱1•电子轰击2•化学电离3•场致电离4•激光A 检测器[质量分析即1 •单聚焦2•双聚焦 3•飞行时间 4•四极杆1=1 •电子倍增管 2、光电倍增管2、质谱仪的特点・质谱仪需要在高真空下工作:质量分析器(10 6 Pa )・(1)大量氧会烧坏离子源的灯丝; ・(2)用作加速离子的几千伏高压会引起电; ・(3)引起额外的离子一分子反应,改变裂离子源(10心 ~10 -5Pa )解模型,谱图复杂化。
3、质谱定义与特点•定义:质谱是在高真空系统中测定样品的分子离子及碎片的质量,以确定样品相对分子质量及分子结构的方法•研究对象: •质谱用途: 同位素、无机物、有机物、生物大分子、聚合物等1、测分子量2、测分子式3、测分子结构•质谱优点: 105)1、应用范围广泛2、灵敏度高1015mol (UV 10-6 IR10*8 NMR质谱缺点:1、高真空操作2、需要精致的电压、电流、磁场三、质谱仪原理 与结构图1电热丝 电于慷金属分较轻离〒iLtotr/ 出口關子收rats 一猿墟A 匚一狭绩B输出亘荻大 赛和记录仪质谱仪的结构图电离室原理 与结构Sample moleculesRepeller plate\反射极板Anode阳极优点:碎片丰富,通过给出离子的碎裂方式可以帮助鉴定 缺点:缺戏分子离子峰1、离子源:⑴电子轰击源(EI )加速电子金属热丝(铢,氧化牡)Beared (ilamenf♦ To ion analvserzASlii svstem(2)化学电离源(Cl)优点:可以产生很强的分子离子峰,又称软电离源ReagentCH 4—CH4十cil 4t ------- A CH/ + H*CH 4t + CH 4 A CH5+ + CH3------- A (M + H/ 十 C1I4 4/+ I ------ ► (M + H)+ 十 C 2H 4 M 十I ----- A (M - H)+ + CH 4 + H 2 M- 1 ----- ► (M - H)+ + C 2H 6 M — 1 --- ► (M 4- CH 5)^ A ;+ 17--- A (M + C 2H 5r29 CHj + CH 4 ---------- a C2H^+ 十 H 2 CH 5+亠 MC2HF+ M(3)场解吸电离源(FD软电离源)(a)阴极狭缝(b)针+8kV+8kV(4)电喷雾电离源(ESI软电离源)电喷雾电离源原理(•)(b)2、质量分析器分类•扇形磁偏转分析器•四极杆质量分析器•离子阱(四极离子阱)分析器•飞行时间质谱分析器•离子回旋共振质谱分析器(1)磁偏转分析器也密后离子的动能(直线坯动):2= eVu= [(2V)/(m/z)]1/2在磁场存在下,带电离子直线运动改为曲线轨迹飞行;离心力=向心力;m u2/R= H o e V曲率半径:R=(m v) IzH0质谱方程式:m/z = (H^R2)/2V离子在磁场中的轨道半径R取决于:加/z、H。
无机质谱常用的离子化源-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离子化源作为无机质谱分析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扮演着将分子转化为离子的重要角色。
它可以帮助样品分子获得电荷,使得质谱仪能够对其进行分析。
本文将对离子化源的作用、常见类型以及应用领域进行介绍,旨在为读者提供对离子化源的全面了解。
同时,文章也将探讨离子化源在未来的发展方向,以期为无机质谱技术的进步贡献一份力量。
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包括对整篇文章的组织和内容安排进行介绍,包括各个章节的主要内容和论述顺序。
具体可以描述每个章节的主题和重点内容,以及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和连接,让读者对整篇文章的结构有一个清晰的了解。
同时也可以说明每个章节的作用和意义,以及整篇文章的主旨和思路。
编写文章1.2 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1.3 目的目的部分的内容应该是对本文撰写的目的进行说明。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的目的是介绍无机质谱常用的离子化源。
通过对离子化源的概述、作用、类型和应用领域进行详细的介绍,旨在帮助读者了解离子化源在无机质谱中的重要性和应用,以及对离子化源的展望进行探讨。
通过本文的阐述,读者可以对无机质谱离子化源有更深入的了解,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和帮助。
2.正文2.1 离子化源的作用离子化源在无机质谱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其主要功能是将待分析样品中的分子转化为离子,以便在质谱仪中进行进一步分析。
离子化源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离子化样品,如电离、化学离子化、表面吸附离子化等。
首先,离子化源能够将待测样品中的分子转化为带电离子,使得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发生改变,从而为质谱分析提供必要的条件。
其次,离子化源还能通过特定的离子化方法,将样品中的分子分离出来,以便进行准确的质谱分析。
此外,离子化源还可以提高分子的探测灵敏度,使得低浓度的分子也能够被质谱仪有效地检测出来。
总之,离子化源在无机质谱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不仅能够将分子转化为离子,还能为质谱分析提供必要的条件,并提高分析的准确性和灵敏度。
原子质谱法原子质谱法(atomic mass spectrometry ),亦称无机质谱法(inorganic mass spectrometry ),是将单质离子按质荷比比同而进行分离和检测的方法。
它广泛地应用于物质试样中元素的识别而后浓度的测定。
几乎所有元素都可以用无机质谱测定。
1 基 本 原 理原子质谱分析包括下面几个步骤:①原子化;②将原子化的原子的大部分转化为离子流,一般为单电荷正离子;③离子按质量-电荷比(即质荷比,m/z )分离;④计数各种离子的数目或测定由试样形成的离子轰击传感器时产生的离子电流。
与其它分析方法不同,质谱法中所关注的常常是某元素特定同位素的实际原子量或含有某组特定同位素的实际质量。
在质谱法中用高分辨率质谱仪测量质量通常可达到小数点后第三或第四位。
自然界中,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A r )由下式计算。
在这里,A 1,A 2,…,A n 为元素的n 个同位素以原子质量常量m u ①为单位的原子质量,p 1,p 2,…,p n 为自然界中这些同位素的丰度,即某一同位素在该元素各同位素总原子数中的百分含量。
相对分子质量即为化学分子式中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
通常情况下,质谱分析中所讨论的离子为正离子。
质荷比为离子的原子质量m 与其所带电荷数z 之比。
因此12C 4H +的m/z = 16.0.35/1 = 16.035,12C 24H +的m/z = 17.035/2 = 8.518。
质谱法中多数离子为单电荷。
2 质 谱 仪质谱仪能使物质粒子(原子,分子)电离成离子并通过适当的方法实现按质荷比分离,检测其强度后进行物质分析。
质谱仪一般由三个大的系统组成:电学系统、真空系统和分析系统。
分析系统是质谱仪的核心,它包括三个重要部分:离子源,质量分析器和质量检测器,并由此决定质谱仪的类型。
质谱仪种类很多,分类不一。
一般按分析系统的工作状态把质谱仪分为静态和动态两大类。
静态质谱仪的质量分析器采用稳定的或变化慢的电、磁场,按照空间位置将不同质荷比的离子分开;动态质谱仪的质量分析器则采用变化的电、磁场,按时间和空间区分不同质荷比的离子。
LC MS知识介绍lc-ms知识介绍1.如何看待质谱(1)确定分子离子,即确定分子量:氮规则:氮原子偶数的分子质量数为偶数,氮原子奇数的分子质量数为奇数。
高质量碎片离子存在合理的质量差异。
如果质量差在3~8和10~13、21~25之间是不可能的,则表明它是碎片或杂质。
(2)确定元素组成,即确定分子式或碎片化学式:高分辨质谱法可以直接从分子量计算化合物的元素组成,从而推导出分子式。
低分辨率质谱法使用元素的同位素丰度。
m-1、m-15、m-18、m-20、m-31。
这意味着H、CH3、H2O、HF、OCH3的损失(3)峰值强度与结构之间的关系。
丰度大反映了离子结构的稳定性:在元素周期表中自上而下,从右至左,杂原子外层未成键的电子越易被电离,容纳正电荷能力越强,含支链的地方易断。
2、离子源EI(电子电离):电子轰击电离-硬电离。
化学电离:化学电离——核心是质子转移。
FD(现场解吸):现场解吸-目前基本上由FAB取代。
fab(fastatombombardment):快原子轰击―或者铯离子(lsims,液体二次离子质谱)。
ESI(电喷雾电离):电喷雾电离是最软的电离方式。
离子蒸发用于获得[m+h]+]+,[m+na]+或[m-h]-单电荷离子。
化合物无需挥发性,溶液中已形成离子;样品流速:0.2-1ml/min;它适用于极性分子的分析。
它可以分析小分子和大分子(如蛋白质分子、肽等)。
生物大分子产生多电荷离子,通常只产生分子离子峰。
因此,它可以直接测定混合物和热不稳定的极性化合物;通过调节离子源的电压来控制离子的碎裂(源中的CID),从而确定化合物的结构。
大气压力化学电离:大气压力化学电离也是一种软电离技术。
质子转移发生在高压放电中,产生[M+H]+或[M-H]-离子;化合物应具有挥发性和热稳定性,离子应在气体条件下形成;样品流速:0.2-2ml/min;它只产生单电荷峰,适用于质量数小于2000 da的弱极性小分子化合物的测定;适用于高流动梯度洗脱/高低水溶液变化的流动相;离子破碎是通过调节离子源的电压来控制的。
考夫曼离子源与射频离子源-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离子源是物质分析领域中常用的一种实验设备,用于将固体、液体或气体样品中的分子或原子转化为带电离子。
离子源是质谱仪等分析仪器的关键组成部分,其主要功能是将分析样品中的分子或原子离子化,并将其加速、聚焦和分离,以便进一步进行质谱分析。
考夫曼离子源和射频离子源是两种常见的离子源类型。
考夫曼离子源是一种比较传统的离子源,其工作原理基于考夫曼电场。
通过在离子源中创建一个较强的静电场和磁场,考夫曼离子源可以将样品中的分子或原子离子化,并对其进行加速和分离。
射频离子源则利用高频电场来离子化样品,并通过变化的电场和磁场来聚焦和分离离子束。
相对于考夫曼离子源,射频离子源具有更高的离子产量和更好的分辨率。
本文将重点介绍考夫曼离子源和射频离子源的原理和工作原理,并探讨它们在不同应用领域中的优势和适用性。
通过对这两种离子源的特点进行比较和分析,我们将得出结论,总结它们的优点和局限性。
并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和应用前景,以期为离子源的改进和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如下:文章结构本文将分为三个主要部分,分别是引言、正文和结论。
在引言部分,我们首先通过概述的方式介绍了考夫曼离子源和射频离子源的背景和重要性。
然后,我们对整篇文章的结构进行了明确的说明,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文章的整体逻辑。
最后,我们明确了本文的目的,以便读者可以清楚地知道作者想要传达的信息。
接下来,正文部分将分为两个小节,分别介绍了考夫曼离子源和射频离子源的原理和工作原理、应用领域和优势。
在每个小节中,我们将详细解释其原理和工作原理,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它们的工作机制。
同时,我们还将列举它们在各个应用领域中的具体应用案例,并分析其优势和局限性,以便读者可以更好地了解它们的实际应用价值。
最后,结论部分将对考夫曼离子源和射频离子源的特点进行总结,并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和应用前景。
钠离子003和104峰一、背景介绍钠离子(Na+)是一种重要的离子,存在于许多生物体内,并在生理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钠离子的测量方法多种多样,其中质谱法是一种常用的方法。
在质谱法中,钠离子通常会出现两个峰,分别为003峰和104峰。
二、什么是003和104峰?1. 003峰003峰指的是钠离子的原子量为23的同位素Na原子在质谱图上出现的峰。
该峰对应的质荷比为23,即m/z=23。
由于Na原子只有一个同位素,因此该峰只有一个。
2. 104峰104峰指的是钠离子与甲烷(CH4)结合形成的NaCH4+分子离子在质谱图上出现的峰。
该分子离子对应的质荷比为104,即m/z=104。
三、003和104峰产生原因1. 003峰产生原因由于钠离子只有一个同位素Na-23,因此其产生003峰主要是由于样品中存在大量Na-23同位素所致。
2. 104峰产生原因104峰的产生是由于钠离子与甲烷分子发生化学反应,形成NaCH4+分子离子。
该反应的化学式为:Na+ + CH4 → NaCH4+这种反应通常在质谱法中用来增加钠离子的检测灵敏度。
甲烷通常作为反应气体,通过电离器中的电场与样品中的钠离子发生碰撞,使其产生化学反应,从而形成NaCH4+分子离子。
四、003和104峰在质谱法中的应用1. 003峰在质谱法中的应用003峰是钠离子在质谱图上最常见的峰之一,其出现可以用来检测样品中是否含有钠元素。
由于钠元素在许多物质中都存在,因此003峰可以用来鉴定许多不同类型的样品。
2. 104峰在质谱法中的应用104峰通常被用来增加钠离子的检测灵敏度。
由于NaCH4+分子离子对应的质荷比为104,因此该分子离子可以被专门设置的检测器所捕获,并进一步提高钠离子的检测灵敏度。
此外,104峰也可以用来鉴定样品中是否存在甲烷等化合物。
五、总结钠离子在质谱法中的检测通常会产生003和104两个峰。
其中003峰是钠离子的原子量为23的同位素Na原子在质谱图上出现的峰,主要用于检测样品中是否含有钠元素;而104峰则是由于钠离子与甲烷分子发生化学反应而形成的NaCH4+分子离子在质谱图上出现的峰,通常用于增加钠离子的检测灵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