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质量》
- 格式:ppt
- 大小:2.40 MB
- 文档页数:15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质量》优质课件[名校原创]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质量》这一章节。
具体内容包括:质量定义、质量测量、质量单位、质量性质以及质量在生活中应用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质量概念,解质量测量方法和单位。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3. 使学生解质量在科技发展和日常生活中重要性。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质量概念及其测量方法。
2. 教学重点:质量单位及其转换关系,质量在生活中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电子秤、天平、砝码、物体模型等。
2. 学具:练习本、笔、计算器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一个电子秤,让学生观察并思考秤工作原理。
2. 讲解质量概念:质量是物体所含物质多少,是物体一种基本属性。
3. 讲解质量测量方法:介绍电子秤、天平等测量工具,并进行现场演示。
4. 讲解质量单位:千克(kg)、克(g)、毫克(mg)等,以及它们之间换算关系。
5. 例题讲解:通过例题讲解质量应用,如物体密度、速度等计算。
6. 随堂练习:让学生进行质量测量和单位换算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质量定义2. 质量测量方法3. 质量单位及换算关系4. 质量在生活中应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质量概念。
(2)列举三种测量质量方法。
(3)1kg、1g、1mg分别等于多少克?(4)计算物体密度、速度等。
2. 答案:(1)质量是物体所含物质多少,是物体一种基本属性。
(2)电子秤、天平、比重法等。
(3)1kg=1000g,1g=1000mg。
(4)根据公式进行计算。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学习,学生对质量概念、测量方法和单位有更深入解,但在实际操作中还需加强练习。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解质量在科技领域中应用,如航天、汽车制造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同时,鼓励学生关注生活中质量问题,提高他们质量意识。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六单元《质量》知识点
1、定义: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
2、单位:国际单位制:主单位kg ,常用单位:t g mg 对质量的感性认识:一枚大头针约80mg 一个苹果约 150g
一头大象约 6t 一只鸡约2kg
3、质量的理解:固体的质量不随物体的形态、状态、位置、温度而改变,所以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
4、测量:
⑴ 日常中常用的测量工具:案秤、台秤、杆秤,实验室常用的测量工具托盘天平,也可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物重,再通过公式
m=G/g计算出物体质量。
⑵ 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二十四个字:水平台上, 游码归零, 横梁平衡,左物右砝,先大后小, 横梁平衡.具体如下:
①看:观察天平的称量以及游码在标尺上的分度值。
②放: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
③调:调节天平横梁右端的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处,这时横梁平衡。
④称:把被测物体放在左盘里,用镊子向右盘里加减砝码,并调节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直到横梁恢复平衡。
⑤记:被测物体的质量=盘中砝码总质量+ 游码在标尺上所对的刻度值
⑥考前须知:A 不能超过天平的称量;B 保持天平枯燥、清洁。
⑶ 方法:A、直接测量:固体的质量B、特殊测量:液体的质量、微小质量。
现在是不是觉得新学期很简单啊,希望这篇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六单元知识点,可以帮助到大家。
努力哦!。
物理八年级上册质量一、质量的基本概念质量是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是物体的基本属性,是物理学中一个重要的基本概念。
在经典力学中,质量是物体惯性和引力的衡量标准。
在国际单位制中,质量的基本单位是千克,其他单位还有克、毫克等。
二、质量的测量工具质量的测量工具是秤。
实验室中常用的秤有天平、台秤、杆秤等。
其中,天平是最精密的测量工具,一般用于实验室或精密测量。
而生活中常见的电子秤、磅秤等也是测量质量的工具。
三、质量的测量方法使用天平测量质量:将待测物体放在天平的左盘,用镊子夹取适当的砝码放在右盘,调整游码位置,使天平平衡,此时砝码和游码的总质量即为待测物体的质量。
使用电子秤测量质量:将待测物体放在电子秤的测量台上,稳定后读取显示的数值即为物体的质量。
四、质量的单位换算质量的单位换算是学习的基本技能之一。
例如:1千克= 1000克;1克= 1000毫克;1千克= 1000000毫克。
通过单位换算,我们可以更准确地理解质量的大小,并进行精确的测量。
五、质量的物理意义质量在物理学中有重要的物理意义。
例如:在牛顿第二定律中,质量是物体加速度的反比;在万有引力定律中,质量是物体之间引力大小的衡量标准;在惯性定律中,质量是物体惯性的衡量标准。
因此,深入理解质量的物理意义,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物理学的相关定律和概念。
六、提高测量准确度的方法在进行质量测量时,可以采用多种方法提高测量的准确度。
首先,选择合适的质量测量工具是关键。
对于精确的质量测量,应使用天平或高精度的电子秤。
其次,正确使用测量工具也是重要的。
例如,在使用天平时,应遵循操作规程,避免误差的产生。
此外,掌握单位的换算也是必要的,这有助于我们更准确地理解质量的大小。
最后,多次测量求平均值也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可以减小随机误差的影响,提高测量的准确度。
七、生活中的质量应用质量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在购物时,我们常常关注商品的质量,以确保其满足我们的需求。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六章第1节《质量》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六章第一节《质量》主要介绍了质量的概念、单位以及质量的测量工具。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质量的基本知识,理解质量在物理学中的重要性。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物理基础知识,对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物理现象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质量这一概念的理解还需要通过具体的实验和讲解来加深。
三. 教学目标1.了解质量的概念,掌握质量的单位。
2.学会使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
3.理解质量在物理学中的重要性。
四. 教学重难点1.质量的概念和单位。
2.天平的使用方法。
五.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实验法、讨论法相结合的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实验等方式,掌握质量的基本知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天平、砝码、测量工具。
2.课件:质量的定义、质量的单位、天平的使用方法。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日常生活中对质量的认知,如“你们知道什么是质量吗?在生活中如何衡量一个物体的质量?”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讲解质量的定义,介绍质量的单位(千克、克、吨)以及换算关系。
让学生明确质量在物理学中的重要性。
3.操练(10分钟)分组实验:让学生使用天平测量不同物体的质量,并记录数据。
引导学生学会正确使用天平,掌握测量质量的方法。
4.巩固(5分钟)提问:通过实验你们发现了什么规律?质量与物体的体积、形状、位置有什么关系?从而加深学生对质量概念的理解。
5.拓展(5分钟)讨论:质量在科学研究和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如质量守恒定律、质量控制等。
引导学生认识到质量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
6.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质量的概念、单位和测量方法。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测量一些日常物品的质量,并填写实验报告。
8.板书(5分钟)质量的定义、单位、换算关系以及天平的使用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