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学概论-邬沧萍第3版-第十四章--老年社会工作与服务
- 格式:pptx
- 大小:445.10 KB
- 文档页数:43
浅谈高职高专《老年学概论》课程说课设计作者:熊泰蓉来源:《文学教育》 2017年第16期熊泰蓉课程是实现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的重要手段。
教育部在高职院校人才评估中非常重视说课这一环节,旨在了解学校的内涵建设,推进高职院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
说课是教师在备课的基础上,向教学专家和同行叙述教学思路、教学设计及其依据,然后由同行、专家评议,共同探讨教育教学理论,互相交流,提高教学质量。
文章结合川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的教学实际,以《老年学概论》为例,探讨本课程的说课设计。
一、课程定位(一)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人口老龄化是21世纪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趋势和重大挑战,早已引起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我国是发展中国家中人口老龄化最严峻的国家。
人口老龄化问题,归根结底是关系国计民生、民族兴衰和国家长治久安的一个具有综合性、长期性和艰巨性的重大战略问题。
因此,关注人口老龄化和老年人问题,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大力发展老龄事业和产业,培养理论与实务能力兼备的高水平人才,显得迫切而重要。
在这样的背景下,我校开设了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学制三年。
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旨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和谐发展,具有完善而独立的人格和良好心理素质、道德素质,具备老年社会工作、老年护理保健、老年服务管理等方面的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熟悉老年方面的政策法规,能胜任老年人服务与管理工作岗位具有“服务意识、有协作精神、有责任担当、有人文情怀”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二)课程定位《老年学概论》是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它概括性地介绍和阐述了老年学的基本内容,包括个体和群体老龄化、老年学的学科性质、老年学的理论和研究方法、国外老龄问题,衰老生物学,与老年人有关的经济、政治、法律、社会保障、价值观、人际关系和社工服务,我国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对策等。
该课程既是一门基础理论学科, 又是一门具有实践应用性的实践性学科。
《老年学概论》作为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的专业基础课,适应了我校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需要,适应了我国人口老龄化过程中社会对老年专业人才的巨大需求,它对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研究和老年学的深入发展起着引导和推动的作用,为本专业后续的各个专业课程奠定了基础。
《老年学概论》说课稿各位专家、老师大家好!首先,做一下自我介绍,我是云南新兴职业学院康复理疗系的老师,李汉雄,现为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的教师。
我今天说的是《老年学概论》这门课。
下面我将从“课程教学目标、教材和教学内容、教法及学法、课程教学程序设计、教学考核方式和教学改革与创新”六个方面对这门课进行讲述。
当一个国家、社会当中60(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占到总人口中的10%(7%)的时候,我们说这个国家或社会进入了人口老龄化的社会。
人口老龄化,是当今各国面临的重大问题,已经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
人口老龄化的问题,也是21世纪我国的一个重要国情。
我国在1999年进入老龄化社会以后,具有人口规模大、发展迅速、地区发展不平衡和未富先老等特点。
根据统计,我国目前有老年人口1.67亿,直到本世纪(21世纪)末,每年要新增老年人口600多万,到2100年,我国人口老龄化才基本稳定下来,基本稳定在4亿左右,占总人口的31%,就是说十个人当中,有三个是老年人。
在这种情况下,一个国家和社会,要适应人口老龄化,要应对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挑战,或是要把挑战转化为机遇,就需要理论和实践的指导,在这种形势下,《老年学概论》这本书便应运而生。
一、课程教学目标(一)课程性质、地位和作用《老年学概论》是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的专业主干课,是一门研究人类老龄化的现状和过程,研究人类个体老龄化和群体老龄化的规律性,研究人类老龄化与人类生活的社会环境与生态环境之间的本质联系,以及人类社会和个人如何适应老龄化的一门学科。
它是21世纪最新的人口学系列教材之一,对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研究和老年学的发展有着巨大的贡献。
本教材适应人口老龄化过程中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同时适用我校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课程设置的需要。
(二)课程教学目标1、知识培养目标(1)学生能说明人口老龄化的产生、经过、发展与人口老龄化的现状等基本知识。
(2)学生能说明衰老生物学、老年人口学、老年心理学、老年经济学在研究人口老龄化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