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批评学》第三章 建筑批评意识
- 格式:ppt
- 大小:5.47 MB
- 文档页数:102
作者为建筑学博士,现在同济大学博士后流动站工作(上海, 200092)建筑批评・价值观念・人文尺度徐 千 里提要 建筑的批评实际上是对我们自身生活意义的评价、领悟和反思。
建筑价值观念的贫乏和失落是当前建筑批评流于肤浅、盲目和混乱的主要原因,要从根本上改变这种状况,就必须首先确立建筑活动根本的价值观念和内在的批评尺度——建筑的人文尺度。
关键词 批评 评价 价值观念 人文尺度ABSTRACT T he criticism o f archit ect ur e is actually the ev alua-tio n ,gr asp and intro spection for the meaning of t he life o f o urselves .T he lack a nd lo se o f the sense of va lue has essentially led to the super fi-ciality ,blindness and confusion of cur rent ar chit ect ur al cr iticism.T o make radical change in this situatio n ,fir st o f a ll ,w e m ust establish a cardinal archit ect ur al sense o f value and affir m an inherent architectur al critical dim ensio n ——the humanist ic dimensio n of ar chitecture .KEYWORDS Cr iticism, Ev aluation, Sense of v alue,Huma nist ic dimension 批评,从本质上讲是一种评价行为,即一种价值判断活动。
场所精神场所精神著名挪威城市建筑学家诺伯舒兹(Christian Norberg-Schulz)曾在1979年,提出了“场所精神”(GENIUS LOCI)的概念。
在他的《场所精神——迈向建筑现象学》这本书中,诺伯舒兹提到早在古罗马时代便有“场所精神”这么⼀个说法。
古罗马⼈认为,所有独⽴的本体,包括⼈与场所,都有其“守护神灵”陪伴其⼀⽣,同时也决定其特性和本质。
“场所”这个字在英⽂的直译是PLACE,其含义在狭义上的解释是“基地”,也就是英⽂的SITE。
在⼴义的解释可谓“⼟地”或“脉络”,也就是英⽂中的LAND或CONTEXT。
谈建筑,要从“场所”谈起,“场所”在某种意义上,是⼀个⼈记忆的⼀种物体化和空间化。
也就是城市学家所谓的“SENSEOFPLACE”,或可解释为“对⼀个地⽅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现象学建筑现象学研究从思想取向来分,⼤致可以分为两个领域,⼀种采⽤的是海德格尔的存在主义现象学思想,侧重于纯学术理论研究领域,其代表⼈物是著名的诺伯格·舒尔兹(C. Norberg-Schulz)。
他的⼀系列著作,例如《实存、建筑、空间》对海德格尔德《筑、居、思》(Building Dewlling Thinking)中的思想进⾏了建筑化和图像化的解释。
他⾃⼰也称,《场所精神》是⾛向建筑现象学的第⼀步。
他认为,只有当⼈经验了场所和环境的意义时,他才"定居"了。
"居"意味着⽣活发⽣的空间,这就是场所。
⽽建筑的存在⽬的就是使得原本抽象、⽆特征的同⼀⽽均质的"场址"(site)变成有真实、具体的⼈类⾏为发⽣的"场所" (place)。
⽽另⼀⽀流---知觉现象学代表梅洛-庞蒂(Maurece Merleau-Ponty)则认为认识世界需要回归存在本⾝,并通过⼈的⾝体与环境的互动来察觉世界存在。
史蒂⽂·霍尔(Steven Holl)在知觉现象学的基础上进⾏建筑现象学的设计理论与实践,通过建筑设计背后包含的复杂影响因素的回应建⽴了建筑“锚固点”,并丰富了建筑与场所体验。
一.建筑批评概论●建筑批评学组成部分:建筑批评的主体论、价值论、方法论、符号论其中,批评学的两大基础和支柱:价值论与符号论●建筑批评学的核心内容:建筑批评意识、价值论、符号论、方法论●批评学七种基本功能:说明与分析、解释、判断、预判、预测、选择、导向、教育1)一说四种基本功能:说明2)说明与分析是最基本的形式●建筑批评、建筑理论、建筑历史具有同一性●现象学:以作品为依据,从作品的现象去还原作品的本质(现象还原本质),现代意义上的现象学是由德国哲学家胡塞尔创立的,第一个使用现象学成为哲学的万能钥匙,到20世纪三四十年代,现象学成为西方最重要的哲学思潮之一。
●当代建筑研究领域1)符号学和结构主义2)后结构主义和结构主义3)历史主义4)建筑类型学5)城市理论和文脉6)建筑现象学和场所理论7)批判性地域主义与传统问题8)建筑的建构表现1 建筑批评的历史—理论和著作时间作者国籍著作主要思想、贡献维特鲁维《建筑十书》阿尔伯蒂《论建筑》继承了维特鲁维关于建筑的基本原理,使之科学化和理性化塞里奥《论建筑》●历史上第一次总结出古罗马建筑的五种柱式●建立了一整套明确的符号批评理论帕拉蒂奥《建筑四书》●历史上第一位【职业建筑师】●四卷:柱式、府邸建筑、公共建筑、寺庙1511- -1574 乔尔吉奥·瓦萨里意大利《意大利最杰出的建筑师、画家、雕塑家传记》●历史上第一个艺术史(美术史)家,是艺术史学科的创始人1705- -1774 布隆代尔法国《法国建筑》《建筑学教程》《论建筑研究的必要性》●《法国建筑》第一部具有现代意义的建筑史●《建筑学教程》是最为综合,最为广博的一部建筑理论著作,书中潜心研究建筑材料和建筑施工。
●【比例】的科学很有必要,因为比例源于自然●强调建筑的特性,而特性就是【风格】,特性是功能的表现,风格是功能的效果●他要求“具有简洁美的卓越力的鉴赏力”,主张“真实的建筑”,这一原则成为新古典主义的信条1755- -1849 德·昆西法国《建筑词典》《最杰出的建筑师的●奠定建筑的【类型学】批评理论的基础●建筑的三种原型:洞穴、帐篷、棚屋生平和作品》1814- -1879勒杜克(哥特复兴)法国《11—16世纪法国建筑的理性术语大全》●法国19世纪最伟大的建筑师和建筑理论家●考古学家和理性主义者●主持修复了大量中世纪建筑,如【巴黎圣母院】●《11—16世纪法国建筑的理性术语大全》以辞书形式出版的巨著,堪称19世纪建筑史上的纪念碑式的著作1717- -1768 温克尔曼德国《古代艺术史》●古代艺术史研究创始人,为艺术史的研究打下基础,提供了科学方法1819- -1900 拉斯金英国《威尼斯之石》《建筑的七盏明灯》●探讨【哥特】本质1866- -1953 尼斯特·弗莱彻英国《世界建筑史》洛吉耶《建筑论》现代以后1887- -1965 勒·柯布西耶瑞士法国《走向新建筑》●主办杂志《新精神》1893- -1968 吉迪翁瑞士《空间、时间与建筑》●系统阐述了现代建筑的产生与演变,是现代建筑的宣言●把建筑的演化归结为【空间】概念的演化1918- -2000 布鲁诺·塞维意大利《走向有机建筑》《建筑空间论》《现代建筑史》●强调空间是建筑的主角●提出体验建筑的【第四度空间】的问题,运用“时间—空间”概念去观察全部建筑历史●认为建筑史主要是【空间】概念的历史●现代建筑语言的7项原则1)按照功能设计2)非对称性3)反古典的三维透视4)时空一体的四维分解法5)引进新的工程技术6)时空连续的流动空间7)建筑、城市和自然景观的组合1935- -1994曼夫雷多·塔夫里意大利《建筑学的理论与历史》●建立了建筑的【历史】批评理论和建筑的【意识】批评理论●建筑历史与建筑批评的统一性●奠定了意大利建筑批评学派的理论基础●认为任何建筑都拥有自身的批判性内核●奠定了建筑批评学的理论基础1979 罗伯·克里尔意大利《城市空间》●城市类型学●《城市空间》探讨【街道与广场】的关系1931- -1998 阿尔多·罗西意大利《城市建筑学》(新理性主义运动)●《城市建筑学》与《建筑的复杂性与矛盾性》一起被评为20世纪60年代最具有历史意义的理论著作●《城市建筑学》与《建筑逻辑结构》奠定了意大利的【新理性主义】运动的理论基础●城市是集体记忆的场所乔尔吉奥·格拉西意大利《建筑逻辑结构》1904--?约翰·萨莫森英国《古典建筑语言》1965 彼得·柯林斯英国《现代建筑设计思想●论述建筑与【语言】的关系的演变,1750-1950》●1936- -至今克里斯托弗·亚历山大美国《建筑模式语言》《建筑的永恒之道》《俄勒冈实验》●【建筑设计方法学】的创始人之一,建立在【模式语言】基础上的【建筑语言学】●提出了253种建筑与城市空间【模式】1987 查尔斯·詹克思美国《后现代建筑语言》●将【语言学】和【符号学】的概念和方法引入建筑学弗兰普顿美国《现代建筑:一部批判的历史》《建筑建构文化》●当代最负盛名的建筑理论家1925- -至今文丘里美国《建筑的复杂性与矛盾性》《向拉斯维加斯学习》●《建筑的复杂性与矛盾性》是继柯布《迈向新建筑》以来最重要的理论著作之一●奠定了【后现代主义】的发展道路当代●●与批评学有关的著作乔治布莱英国《批评意识》批评是一种思想行为的模仿性重复曼夫雷多·塔夫里意大利《建筑学的理论与历史》●奠定了建筑批评学的理论基础●任何建筑都有其自身的批判性内核布朗绍法国就创造性而言,批评并不凌驾于作品之上,可能是作品得以实现的必要手段燕卜荪《朦胧的七种类型》代表了新批评派的观点●归纳上述理论古典建筑的语言学基础维特鲁维阿尔伯蒂帕拉蒂奥维尼奥拉古典建筑语言的著作约翰·萨莫森《古典建筑语言》总结现代建筑语言的基本法则布鲁诺塞维《现代建筑语言》将语言学和符号学的概念和方法引入建筑学查尔斯·詹克思《后现代建筑语言》引入现象学诺伯格·舒尔茨凡艾克赫曼·赫茨伯格《建筑学教程》2 建筑批评的类型理论批评意识形态批评(社会政治批评)历史批评应用批评艺术批评注重建筑的图像学和类型学特征的分析,纯视觉感受建筑的操作性批评个例说明、比较分析3 建筑批评的基本术语●基本术语结构语言言语话语符号记号符号能指所指意指信息信码文本多义性空间场所元批评二.建筑批评的主体论2 建筑批评的主体建筑批评的主体:专家、艺术家、公众、业主人群内容专家建筑师艺术家非建筑的艺术家公众●公众批评不是意识批评业主3 建筑批评的媒介建筑批评的媒介:建筑历史、作为批评的建筑、建筑奖内容建筑历史作为批评的建筑建筑奖4 艺术与建筑●文学1)雨果《巴黎圣母院》、三岛由纪夫《金阁寺》、卡尔维诺《看不见的城市》2)拉金斯《建筑的七盏明灯》:献身精神、真理、力量、美、生活、回忆、顺从●电影1)朗格,是一名建筑师的儿子,所导演的《大都会》,是有史以来第一部以城市和建筑作为主角的电影,表现机器时代所理想的未来城市2)央视大楼源自日本电影《银翼杀手》的反摩天楼●音乐1)丹纳《艺术哲学》,建筑是凝固的音乐●让·努维尔,建筑具有“透明性”。
建筑评论的理论体系一、总论:当代建筑理论的研究领域:城市理论和文脉建筑批评的基本术语:结构、语言( Language )和言语( Parole )、话语( Discourse )“建筑话语”、符号( Symbol )二、建筑批评的主体论批评的主体性原则:批评的主体和客体之间的关系三、建筑批评意识建筑批评意识的研究:建筑批评的环境意识如:建筑与城市对生态环境的依存关系,人口的环境意识,建筑与城市环境,文化环境和文化遗产的保护四、建筑批评的价值论价值的历史性五、建筑批评的符号论标志( index )、图象( icon )、象征 ( symbol ) 总结:建筑批评的核心是建筑批评的客体、建筑批评的主体、建筑文本、建筑的读者和使用者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作为一名建筑学的学生我们都应该用科学的眼光来看待建筑,用自己的所学形成理论体系对建筑进行评论。
徽州建筑摘要:徽州的历史文脉鲜明的地方特色和辉煌的成就成为区域文化的典范, 而徽派建筑则以其科学的环境意识、精湛的建筑工艺、精巧的构思设计, 在世界建筑艺术和建筑文化史上独树一帜。
徽州建筑空间与其环境的关系,空间设计与布局和建筑外部空间环境布局。
徽派建筑的符号,粉墙,黛瓦,马头墙。
关键词:徽州的历史文脉建筑空间与环境建筑符号Huizhou architectureAbstract:The historical context of Huizhou distinctive local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brilliant achievements to become the regional cultural model, and how the scientific environmental consciousness, superb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the idea of compact design, in the world of architectural art and the history of architectural culture become an independent school. Huizhou building space and environment, space design and layout and architecture exterior space environment layout. Hui Style Architecture symbol, plastering, Daiwa, horse-head wall.Keywords:The historical context of Huizhou Space and environment of Architecture Architectural symbol古代徽州是“程朱阙里”, 素有“东南邹鲁”之称。
建筑批评学对建筑实例批评建筑批评学是研究建筑作品的学科,它对建筑实例进行批评和评价,以提供建筑设计和建造的反思和改进。
在建筑批评学中,批评家会对建筑作品的各个方面进行评价,包括空间布局、结构设计、材料选择、建筑形式等。
本文将从几个关键方面探讨建筑批评学对建筑实例的批评。
建筑批评学会对建筑作品的空间布局进行批评。
一个好的建筑应该具有合理的空间布局,能够满足人们的需求和活动。
批评家会评估建筑空间的功能性、舒适性和灵活性等方面。
例如,一个办公楼的空间布局应该能够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包括舒适的工位、合理的会议室和休息区等。
如果空间布局不合理,会给使用者带来不便和不适。
建筑批评学对建筑作品的结构设计进行批评。
建筑的结构设计是建筑物的骨架,直接影响建筑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批评家会评估建筑结构的合理性和创新性。
例如,一个高层建筑的结构设计应该能够承受风力和地震等外力,并且能够提供充足的逃生通道。
如果结构设计存在缺陷或者不合理,会给使用者带来安全隐患。
建筑批评学对建筑作品的材料选择进行批评。
建筑材料是建筑的基础,直接影响建筑的质量和外观。
批评家会评估建筑材料的可持续性、耐久性和美观性等方面。
例如,一个住宅建筑的外墙材料应该具有防水、保温和装饰的功能,并且能够与周围环境协调。
如果材料选择不当,会影响建筑的使用寿命和外观效果。
建筑批评学对建筑作品的建筑形式进行批评。
建筑形式是建筑的外观和风格,直接影响建筑的美感和形象。
批评家会评估建筑形式的独特性、创新性和契合度。
例如,一个文化建筑的形式应该能够表达其所代表的文化特色,并且能够与周围环境和谐共存。
如果建筑形式缺乏创新或者与环境不协调,会影响建筑的美感和形象。
建筑批评学对建筑实例进行批评,可以促使建筑设计和建造的反思和改进。
通过对空间布局、结构设计、材料选择和建筑形式等方面的批评,可以提高建筑作品的质量和价值,满足人们的需求和期望。
建筑批评学在建筑界起着重要的作用,为建筑行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指导。
场所精神著名挪威城市建筑学家诺伯舒兹(Christian Norberg-Schulz)曾在1979年,提出了“场所精神”(GENIUS LOCI)的概念。
在他的《场所精神——迈向建筑现象学》这本书中,诺伯舒兹提到早在古罗马时代便有“场所精神”这么一个说法。
古罗马人认为,所有独立的本体,包括人与场所,都有其“守护神灵”陪伴其一生,同时也决定其特性和本质。
“场所”这个字在英文的直译是PLACE,其含义在狭义上的解释是“基地”,也就是英文的SITE。
在广义的解释可谓“土地”或“脉络”,也就是英文中的LAND或CONTEXT。
谈建筑,要从“场所”谈起,“场所”在某种意义上,是一个人记忆的一种物体化和空间化。
也就是城市学家所谓的“SENSEOFPLACE”,或可解释为“对一个地方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现象学建筑现象学研究从思想取向来分,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领域,一种采用的是海德格尔的存在主义现象学思想,侧重于纯学术理论研究领域,其代表人物是著名的诺伯格·舒尔兹(C. Norberg-Schulz)。
他的一系列著作,例如《实存、建筑、空间》对海德格尔德《筑、居、思》(Building Dewlling Thinking)中的思想进行了建筑化和图像化的解释。
他自己也称,《场所精神》是走向建筑现象学的第一步。
他认为,只有当人经验了场所和环境的意义时,他才"定居"了。
"居"意味着生活发生的空间,这就是场所。
而建筑的存在目的就是使得原本抽象、无特征的同一而均质的"场址"(site)变成有真实、具体的人类行为发生的"场所"(place)。
而另一支流---知觉现象学代表梅洛-庞蒂(Maurece Merleau-Ponty)则认为认识世界需要回归存在本身,并通过人的身体与环境的互动来察觉世界存在。
史蒂文·霍尔(Steven Holl)在知觉现象学的基础上进行建筑现象学的设计理论与实践,通过建筑设计背后包含的复杂影响因素的回应建立了建筑“锚固点”,并丰富了建筑与场所体验。
建筑批评理论体系探索摘要:历来评论是创作发展的必要因素,没有建筑评论就没有建筑创作的发展。
曾经有人呼吁重新研究诸如"建筑美学的标准到底是什么?","当今建筑评优的标准到底是什么?"," 建筑学还是不是具有客观规律与法则的科学?",本文即是探索当今建筑批评的理论体系。
关键字:建筑批评、美学、理论体系Probe into the theoretical system of architectural criticismXiaolongLi08290020227Mobil:158****9535Abstract : traditionally comments is the necessary factor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creation, no architectural criticism, no development of architectural design. There have been urged to re-examine such as " architectural aesthetic standard of what? ", " Discuss what standards in today's building? ", " Architecture is also have the objective of the rule of law and science? " This article is to explore the theoretical system of architectural criticism today.Keywords : architectural criticism, aesthetics,1、引言建筑评论是指对于建筑的分离、筛选、区别和鉴定,其中包含主体对客体的动作和态度,是人们对建筑物的鉴赏和评判,也是人们对设计建筑的人及其作品的鉴赏和评判。
教学大纲
建筑批评是对建筑以及建筑师的创作思想、建筑作品与设计、建造和使用建筑的过程、使用建筑的社会个体和社会群体的鉴定和评价,对建筑进行全面而又系统的研究、描述、分析、阐释、比较、评价、论证、判断和批判。
建筑批评是运用正确的思想方法,客观地、科学地、艺术地和全面地对建筑及其作者——建筑师的价值和品质做出评价,而评价就是把握评价客体对于人和社会的意义和价值的一种观念性和实践性的活动。
本课程是培养学生的建筑理论水平和批评意识,从而提高学生的设计水平和研究能力。
采用深入的分析和理论平台,进行跨学科的综合教学,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和综合研究水平。
课程着重讨论建筑批评的主体论,价值论、符号论和方法论,重点在于整个理论框架和评价体系的完整建立。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文化担当意识,强调理论内容和社会实践的互动,强调团队合作和对建筑的实地体验,帮助学生树立以人为本的正确的建筑价值观。
因此,本课程对建筑学学生、职业建筑师、从事建筑评论的媒体工作者以及其他对建筑学和建筑欣赏感兴趣的公众都有一定的学习和参考价值。
建筑批评学读后感以前看建筑吧,就觉得,“哟,这楼真高”“哇,那房子造型真怪”,完全是一种看个热闹的状态。
但是这本书就像是给我打开了一扇通往建筑灵魂深处的门。
书里提到建筑批评可不是简单地说“好看”或者“不好看”。
就好比你不能光看一个人穿得花里胡哨就说他时尚或者土气,得从各种方面去分析。
建筑也是这样,从它的功能说起,一个建筑首先得实用啊。
比如说图书馆,如果设计得让人找本书都像在迷宫里寻宝似的,那这设计肯定有问题。
这就像做鞋子,再好看的鞋子要是不合脚,那也是白搭。
然后呢,就是建筑的形式。
有些建筑的造型那叫一个天马行空,像那个西班牙的古根海姆博物馆,那曲线就像外星来的生物趴在那似的。
但是这种奇特的形式可不是为了博眼球而瞎搞的,它和周围的环境、城市的文化氛围都有关系。
这就好比一个人在不同的场合得穿不同风格的衣服,去参加音乐节你可以穿得摇滚范,要是去参加葬礼还穿成那样就不合适了。
书中还讲到建筑的文化内涵。
每一个建筑其实都是一部史书,它记录着那个时代的人们的思想、信仰和生活方式。
像咱中国的故宫,那大红墙、金銮殿,一砖一瓦都透着皇家的威严和古代封建王朝的等级制度。
这时候建筑就像一个沉默的老人,它虽然不会说话,但是身上的每一个细节都在讲述过去的故事。
读这本书还让我意识到,建筑批评也不是一成不变的。
就像时尚潮流会变一样,人们对建筑的评价标准也会随着时间、社会的发展而改变。
以前大家觉得方方正正的房子才是好房子,现在各种奇形怪状的建筑只要能满足功能需求、又能体现文化内涵,也会被大家接受。
这就像以前觉得中分发型才是最帅的,现在各种杀马特发型都有人欣赏,虽然我还不是很能理解杀马特啦。
第一课导论建筑批评学的基本内容一、批评的时代二、批评与建筑批评三、建筑批评学及其相关学科建筑的理论批评一、意识形态批评二、历史批评建筑的应用批评一、建筑的艺术批评二、建筑的操作性批评批评是把我批评客体对人,对社会的意义和价值的一种既是观念性又是实践性的活动。
批评是联系思想与创作的纽带,也是联系感性和理性的媒介。
批评不仅需要理性的思辨,也需要感性的领悟,需要理解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批评涉及众多领域,但是就当代批评的范畴而言,批评主要是与艺术的各个领域有关,涉及文学、美术、音乐、影视、摄影、戏剧、舞蹈、建筑等领域的批评,这些领域都有艺术家或者批评家从事批评,都有与批评相关的理论。
批评这词,是一种既是中性的,又是正面的,又带有否定的。
评论不是一味追随作品,二要有自己的创造力,是一种作品的延伸。
现在很少有建筑史没有涉及到批评。
建筑批评学的组成∶建筑批评的主体论建筑批评的价值论建筑批评的符号论建筑批评的方法论艺术与建筑建筑师建筑批评学的基本内容一、批评的时代1.西方的文学批评和艺术批评2.批评学与解释学3.当代文学批评4.当代艺术批评二、批评与建筑批评建1.危机与批评2.建筑批评的作用3.建筑批评的内容三、筑批评学及其相关学科1.建筑理论与建筑批评2.建筑批评与多学科交叉3.哲学与建筑批评一、批评的时代20世纪是批评的时代,也是简直批评的时代。
最早的建筑批评属于艺术批评和艺术史的范畴,建筑批评的建构是在一定程度上借鉴了文学批评和艺术批评理论。
当代文学批评和艺术批评理论的范式在很大程度上也与建筑批评的理论范式密切相关,注入批判理论、现象学、语言学、崇高的美学理论等。
当代批评的文化转向,文学批评和艺术批评的边界想其他科学领域的开放,都与建筑批评有诸多同类。
世界上最早的批评家,亚里士多德,就是从文学的批评开始的。
最早的批评就是文学批评。
批评,或更具体地称之为文学批评,是指研究有关界定、分类、分析、解释和评价文学作品的一个总的术语。
关于建筑批评意识的理解与反思李宇珅(贵阳学院城乡规划与建筑工程学院,贵州 贵阳 550000)摘要:结合当代中国建筑批评学的现状,阐述批评意识的概念,分析批评意识的思想来源,指出建筑批评意识在建筑创作及建筑理论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意义,反思在纷杂的价值观念下建筑师培养批评意识的必要性。
关键字:批评意识;批评;意识;建筑批评1.关于建筑批评意识建筑批评意识是研究建筑批评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批评的意识往往反映着批评者的素质与评判的高度,这既涉及批评活动,也涉及建筑创作。
所谓意识是人类所特有的,是人们对客观现实的一种反映,但意识是有差异的。
正如马克思所说的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物质文化水平不断提高,人的客观意识也呈现着多样性的特征。
所谓批评意识是对物质的一种态度,应该是在对事物理解认识的基础上所产生的。
建筑的批评意识是对建筑作品的一种评论,评论可以是褒、是贬、也可以中立。
同样是对同一件作品 ,不同的批评意识会对作品产生不同的感受。
郑时龄教授在《建筑批评学》中认为批评思维是批评意识的核心问题。
而思维的形成是受个人的经历,学识,地位,信仰等影响形成的,同样一件作品也会有不同的批评意识,不能客观的说哪些意识是正确的,哪些是错误的,而是应该与该作品所处的文化环境,经济发展 ,以及未来的发展道路结合的考虑。
不同的批评意识相结合与互补,能全面展示建筑作品的多面性,不单单是好的一面,也不是片面的缺点,能使建筑创作得到不断完善和发展。
一个建筑师需要有这样的批评意识,公众也应该有这样的批评意识,因此对建筑作品的批评意识,不是仅从视觉方面说该建筑好不好看,而是从全面的角度将感性的东西升华,例如,建筑的功能是否好用,与环境的结合是否协调,未来的发展是否适应等多层面去看一个建筑。
2.建筑批评意识的思想来源建筑批评意识需要一个思想来源,这种思想来源可以是自主产生的主观性思想,也可以受来自主体外的已有见解所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