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专题——屈原
- 格式:pptx
- 大小:1.58 MB
- 文档页数:32
《屈原列传》教学反思高二语文组魏静《屈原列传》节选自《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其所在专题的名称为“读其起书想见其人——《史记》的理想人格”。
本文记述的是伟大爱国诗人屈原的生平事迹。
它的最大特色是司马迁将自己介入历史人物和事件之中,采用夹叙夹议的方法来表明自己的见解。
学习本文,主要是抓住屈原一生遭遇的五个关键词“任—疏—绌—迁—沉”,来把握其命运的沉浮,认识屈原为了国家而置个人利害荣辱于度外、存君爱国之情生死以之的伟大爱国主义精神,和他出淤泥而不染、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伟大人格。
本文是一篇文言文,还必须要求学生积累文言词汇,并掌握几种常见的文言句式。
基于以上教学目标,我把教学环节设置如下:第一课时,主要是以学生读为主,全文共十三段,我会请八个学生分别诵读,其他同学和老师一起帮他们纠正字音,纠正句读。
然后,再让学生小声默读,让学生找出概括屈原一生命运的五个关键词“任—疏—绌—迁—沉”,这样学生就可以从整体上把握文章脉络。
然后再解读文章的一二两段,这两段内容比较简单,没有什么难点,所以主要是以学生讲为主,我适当地做些补充。
第二课时,解读文章第三段到第八段。
其中第三段是全文的重点,也是最难的部分,所以主要以我讲解为主,讲完后让五个学生上黑板翻译句子,当堂检测教学效果。
四到八段主要是学生质疑,我答疑。
这样可以督促学生课前充分预习。
第三课时,解读第九段到第十三段,总结全文。
其中重点讲解第九段。
因为第十一段在必修五《渔父》中已经详细讲过了,所以在这里,我采取让几个学生站起来依次逐句翻译。
最后通过司马迁的评论来总结全文,主要以学生讨论为主来概括屈原的伟大人格。
通过教授本课,我有如下三点反思:首先,文言文教学一般来说是比较枯燥的,所以我在教授的过程中,注意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尽可能地让学生回答问题,并设置一些问题让学生讨论回答,并针对学生的回答积极点评,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努力做到“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2021-2024年高考英语小作文真题全解全析专题01 2023年全国甲卷真题原文你们学校正举办主题为“用英文讲中国故事”的征文活动。
请你以一位中国历史人物为题写一篇短文投稿,内容包括:1.人物简介及事迹 2.意义或启示注意:1.词数100左右 2.题目已为你写好A Historical Figure in Chin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真题解析2023 年全国甲卷应用文写作,要求考生以一位中国历史人物为题写一篇短文投稿,参加主题为“用英文讲中国故事”的征文活动。
内容有两个要点:人物简介及事迹,意义或启示。
该题考查了考生的英语写作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对中国历史人物的了解程度。
这一命题旨在向世界展示中华文明,讲述体现中国精神的中国故事,引导学生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厚植爱国主义情怀。
写好此类文章我们需要解决两个难点:一是人物选择:选择恰当的人物,完成人物的基本情况介绍。
屈原的历史故事屈原(约公元前340年—约公元前278年),战国时期楚国人,是中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被誉为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人之一。
他的一生经历了楚国的兴衰,也见证了自己的理想和抱负在政治斗争中的破灭,最终选择了壮烈的自尽,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传奇人物。
屈原出生在楚国贵族家庭,自幼聪颖好学,深受家庭教育的熏陶。
他精通音乐、舞蹈、书法、诗歌等多种艺术,而且在政治、军事、外交等方面也有很高的造诣。
他曾在楚怀王和楚庄王时期担任过重要的官职,为楚国的政治和外交事务做出了重要贡献。
然而,由于他的直率和坚持原则,屈原在政治斗争中多次遭受排挤和陷害,最终被贬谪到了湘水流域。
在流放期间,屈原创作了大量的诗歌作品,其中最著名的当属《离骚》。
这部诗歌以其豪放的笔触、深邃的思想和丰富的想象力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之作,也被誉为中国古代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之作。
在这部诗中,屈原表达了对楚国的忠诚与热爱,对个人命运的悲凉与无奈,以及对理想国家的向往与追求,展现了他高尚的人格和坚定的信念。
然而,屈原的政治理想最终未能实现,他所忠诚的楚国在外敌入侵和内部分裂的双重压力下,最终灭亡于秦国的统一战争中。
面对家国的覆灭和理想的破灭,屈原选择了在汨罗江投河自尽,以身殉国,成为了中国古代爱国主义精神的典范。
屈原的故事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他的诗歌和精神在中国文学史上留下了不朽的篇章。
他的爱国情怀、政治抱负和文学成就,都为后人所称颂和传颂。
他的形象也深深地烙印在中国人民的心中,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传奇人物。
在今天,我们依然可以从屈原的故事中汲取力量和启示。
他的坚定信念和不屈精神,都是我们值得学习和借鉴的。
在现代社会,我们也需要像屈原一样,热爱家国,追求理想,坚守信念,勇敢面对逆境,为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而不懈努力。
屈原的历史故事,将永远激励着我们前行的步伐。
被读书所误和所害的历史人物和文学形象一、前言在人类的历史长河中,有些历史人物和文学形象因为被后人所误解和曲解,从而给他们带来了不公正的评价和伤害。
这些误解往往源于历史传记、文学作品中的夸张和刻意渲染,也有可能是因为后人对历史人物和文学形象的认识水平不够,导致对其言行和行为的理解不当。
为了更加客观地评价历史人物和文学形象,我们有必要对这些误解和伤害进行澄清和修复。
二、历史人物的误解和伤害1. 孔子孔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文化家,他对我国古代的思想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然而,由于历史文献的局限性和传统观念的影响,孔子在后世被误解为保守、僵化的代表人物,甚至被指责为狭隘、排外的思想家。
这种误解和伤害导致了对孔子思想的扭曲和对其形象的贬低,不利于对孔子思想的深入理解和传承。
2. 屈原屈原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位伟大诗人,他的诗歌作品被后人视为我国古代文学的瑰宝,然而,由于一些历史文献的片面性和后人对其诗歌作品的误读,屈原在后世被误解为一个悲观、消极的形象。
这种误解给屈原的形象造成了伤害,也影响了后人对其诗歌作品的理解和评价。
3. 奥古斯都大帝奥古斯都大帝是罗马帝国的一位伟大统治者,他在位期间实现了罗马帝国的繁荣和稳定。
然而,由于一些历史传记对奥古斯都大帝的评价存在偏颇,使得后世对他的形象产生了误解和伤害。
在某些文学作品中,奥古斯都大帝被描述为一个冷酷、残暴的暴君,这种形象与历史事实并不相符,给了他不当的评价和伤害。
三、文学形象的误解和伤害1. 西施西施是我国古代著名的美女,她在古代文学作品中被塑造成了一个有着千娇百媚的形象。
然而,由于文学作品的夸张和想象,西施在后世的形象被误解为一个贪婪、阴险的女人。
这种误解给西施的形象带来了不公正的评价和伤害,也影响了人们对她的真实形象的理解。
2. 哥白尼哥白尼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著名的天文学家,他提出了日心说的理论,对后世的天文学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然而,由于宗教的影响和对哥白尼理论的误读,他在后世被误解为一个异端、背教的形象。
专题四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一、科技成就——四大发明及其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1.造纸术(1)发明:西汉早期(考古发现甘肃天水放马滩)。
西汉,帛、竹、木、纸四种书写材料并存。
(2)改进:东汉蔡伦制成“蔡侯纸”(公元105年)——原料易得、造价低廉、实用方便。
(3)外传:经阿拉伯人于12世纪传入欧洲(4)影响(两最):在古代“四大发明”中,纸的发明影响最为久远,对文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积极作用也最为显著。
纸在社会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使得信息的记录、传播和继承,都有了革命性的进步。
2.指南针和方向测定技术(1)战国:司南。
《韩非子》中提到“司南”。
(2)北宋:沈括《梦溪笔谈》记载用磁石摩擦钢针制作指南针的技术。
指南针在航海中使用。
(3)传播:12世纪末至13世纪初由海路传人阿拉伯,然后再传人欧洲。
(4)指南针应用和意义:对于军事实践和经济生活有着重要作用,对于航海事业的发展意义特别重大,为明代航海家郑和远航东非等地提供了条件。
为哥伦布发现美洲航行和麦哲伦环球航行,提供技术保证(促进地理大发现和殖民时代的到来)。
3.火药的发明和使用(1)发明:与古人炼丹制药有关,商周冶金中广泛使用木炭。
春秋战国时期,制作火药的原料硫磺、硝石已经为人们所熟知。
东晋:葛洪的《抱朴子·仙药》中已提到“火药”(2)应用:唐末宋初开始运用于军事。
武器:火药箭、火炮、火球。
(资料《武经总要》)(3)影响:火药在欧洲的运用,推动冷兵器时代进入热兵器时代;带动采矿冶金业的发展;又为资产阶级战胜封建势力提供了条件,推动了资产阶级革命的进行。
4.印刷术的进步⑴雕版印刷术:唐朝(868年)《金刚经》是世界上最早的有明确刊印日期的雕版印刷品。
⑵活字印刷术:①发明:北宋毕升创造活字印刷技术,实现了印刷史上的一大革命。
作用:节省雕版的费用,提高印刷效率,以经济、方便的形式推进了文化的传播。
②改进:元代:木活字、转轮排字盘;明代:铜活字;清代:《古今图书集成》是用铜活字印刷的最大一部书。
端午节屈原的人物形象分析端午节是中国传统的节日之一,也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而在端午节的传说中,屈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物。
屈原是中国古代楚国的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和政治家,他的形象在端午节的传统故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对屈原的人物形象进行分析。
首先,屈原是一个具有坚定信念和崇高精神的人物。
在中国历史上,他是一个非常重视国家利益和民族命运的人。
屈原曾担任过楚国重要的官职,但当他看到楚国逐渐衰落并被强大的秦国侵略时,他选择了自杀以表达对国家的忠诚。
屈原的坚定信念和崇高精神在端午节的故事中得到了充分展现,他选择投江自尽的行为,被视为是为了保护国家而做出的牺牲。
其次,屈原是一个具有深厚文化底蕴和渊博知识的人物。
屈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诗人,他的文学才华卓越,对中国古代文化做出了重要贡献。
屈原的诗歌作品《离骚》被视为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之一,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表达和深邃的思想触动了无数读者。
在端午节的故事中,屈原的才情和知识也得到了体现,他以诗歌的方式表达对国家的关切和忧虑。
此外,屈原是一个具有悲剧色彩的人物。
在传统的端午节故事中,屈原的自杀被视为是一个悲剧的结局。
他的忠诚和爱国精神最终导致了他的悲惨命运。
屈原的悲剧性不仅仅是个人层面的,也体现了整个国家的悲剧。
端午节作为一个纪念屈原的节日,也传达了对这个悲剧故事的悼念和追思。
最后,屈原是一个具有时代性的人物。
他生活的时代正是中国战国时期,这个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战乱频繁,国家分裂的时代。
屈原不仅仅是一个受到影响的个体,更是代表了那个时代的精神符号。
他的形象和故事也成为了中国人民追求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的符号之一。
总之,屈原是一个具有坚定信念和崇高精神的人物,他的形象在端午节的传统故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他的深厚文化底蕴和渊博知识使他成为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代表。
同时,他的人物形象也具有悲剧色彩和时代性的特点,成为中国历史中的一个重要符号。
在每年的端午节,人们通过纪念屈原,也在缅怀那个悲壮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