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述马化腾创业故事
- 格式:doc
- 大小:130.00 KB
- 文档页数:3
马化腾的创业经历和感悟马化腾,出生于1971年,是中国著名的互联网创业者,也是腾讯公司的创始人之一。
他的创业经历和感悟激励着无数的年轻人。
以下是他的创业经历和感悟:一、创业经历:1. 1998年,马化腾在深圳创办了QQ,这是中国第一款即时通讯软件。
2. 2004年,腾讯公司上市,成为当时中国互联网公司的龙头。
3. 随着腾讯公司的不断扩张,马化腾向更多的领域拓展,如移动互联网、游戏、社交等。
4. 此外,马化腾还积极投资支持早期的创业者,带动中国互联网的发展。
二、感悟:1. 创业要有直觉:马化腾创办 QQ 的时候,当时很多人并不看好即时通讯软件的市场,但是他有着自己独特的直觉,认为这将是未来的发展趋势。
2. 坚持不懈是成功的关键:腾讯公司成立后,经历了多年的发展和探索,才成为中国互联网公司的龙头。
马化腾认为,成功是需要付出大量的时间和努力,而坚持不懈才是成功的关键。
3. 相信团队:马化腾一直强调,团队的力量是非常重要的。
他认为,一个优秀的团队需要多样性和平衡,同时还需要相互信任和协作,才能创造出更加出色的表现。
4. 持续创新才能保持领先:在竞争激烈的互联网行业,不断进行创新是非常重要的。
马化腾认为,要保持在市场上的领先地位,需要不断进行创新和技术升级,并加强与其它公司的合作。
5. 积极投资和支持创业者:马化腾一直积极投资和支持早期的创业者,他认为这也是促进中国互联网发展的重要途径。
他希望未来中国的年轻人可以更加勇敢地创业,关注未来。
马化腾的创业经历和感悟,可以给我们带来很多启示。
通过他的故事,我们可以看到成功需要坚持不懈的努力和持续创新,同时还需要有信任和合作的团队支持。
这些是我们在创业和事业发展过程中需要注意的。
马化腾的励志创业故事 提到马化腾,⼤家想到的是腾讯QQ,腾讯QQ是如何来的?⼤家了解吗?下⾯店铺就为⼤家解开马化腾的创业故事,希望能帮到你。
马化腾的励志创业故事 ⽹络玩家 1984年就随⽗母从海南来到深圳的马化腾曾经很喜欢天⽂,但那毕竟有些遥远。
当计算机出现在他⾯前的时候,他的⽣活中便有了新的主宰。
在深圳⼤学读计算机专业的时候,马化腾的计算机⽔平已令⽼师和同学刮⽬相看,他既是各种病毒的“克星”,会为学校的PC维护提供不错的解决⽅案,同时⼜经常⼲些将硬盘锁住的恶作剧,让学校机房管理员哭笑不得。
苦苦⽣存 1993年从深⼤毕业后,马化腾进⼊深圳润迅公司,开始做软件⼯程师。
1997年,马化腾第⼀次认识了ICQ。
⼀见⾯,他便被其⽆穷的魅⼒所吸引,就⽴即就注册了⼀个号腾讯创始⼈马化腾的创业故事腾讯创始⼈马化腾的创业故事。
可是使⽤了⼀段时间,他觉得英⽂界⾯的ICQ在中⽂⽤户中想推⼴开来不是⼀件容易的事⼉。
于是他想,⾃⼰能否做个类似于ICQ的中⽂版本⼯具呢? 1998年11⽉,马化腾与同学张志东合作,在深圳注册了深圳的腾讯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决定开发⼀个中⽂ICQ软件。
从此,他踏上了创业征途腾讯创始⼈。
差点卖掉跟其他刚开始创业的互联⽹公司⼀样,资⾦和技术是腾讯最⼤的问题。
“先是缺资⾦,资⾦有了软件⼜跟不上”。
1'999年初,腾讯开发出第⼀个“中国风味”的ICQ,即腾讯“QQ”,受到⽤户欢迎 在马化腾为资⾦犯难的时候,他起了要把QQ卖掉的想法,先后和四家公司谈判,都以失败告终。
马化腾只好四处去筹钱腾讯创始⼈马化腾的创业故事投资创业。
1999年下半年,从美国到中国,互联⽹开始升温,受昔⾃⽼友丁磊海外融资的启发,马化腾拿着改了6次的版本、20多页的商业计划书开始寻找国外风险投资,最后碰到了IDG和盈科数码,他们给了QQ220万美元的投资。
从此,新的⼀轮创业开始。
截⾄2004年9⽉,腾讯QQ总注册⽤户数为3.55 亿,活跃⽤户数1.19亿,QQ最⾼同时在线730万、QQ游戏最⾼同时在线78万,跃居中国第⼀⼤休闲游戏门户。
讲述马化腾创业故事马化腾创业故事一、初创追梦马化腾,是中国互联网行业的一位传奇人物。
他是腾讯公司的创始人之一,也是现任腾讯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
马化腾的创业故事中蕴含着勇气、智慧和坚持的精神,值得我们倾听和学习。
二、背景与起步马化腾于1971年生于中国南方的一个小城市。
在大学期间,他就对计算机和互联网充满了兴趣。
毕业后,他选择了加入深圳一家科技公司工作,这也让他在互联网行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创办腾讯马化腾于1998年与张志东、徐逸飞成立了腾讯公司。
在当时的中国互联网市场,腾讯并不是最早进入的公司,但却凭借着独特的战略眼光和创新的思维方式,逐渐崭露头角。
四、重要产品的诞生腾讯最著名的产品之一是QQ即时通信软件。
马化腾带领团队,将QQ不断优化并开发出更多功能,从而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用户。
QQ成为中国互联网史上最重要的产品之一,也为腾讯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五、拓展业务领域腾讯拥有丰富多样的业务,除了QQ之外,微信、游戏、云计算等都是腾讯的重要业务板块。
马化腾在每一个领域都有着自己的布局和战略,他深知互联网行业的竞争是激烈的,因此不断寻求创新和突破。
六、勇于创新与合作马化腾的成功不仅仅来源于良好的战略眼光,更重要的是他勇于创新和与他人合作的精神。
腾讯积极寻求合作伙伴,与国内外多家公司开展合作,助力腾讯不断壮大。
七、回馈社会马化腾坚信,企业应该回馈社会。
他致力于公益事业,成立了腾讯公益基金会,用实际行动关注社会问题并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八、总结马化腾的创业故事向我们展示了一个有志青年不断探索和追求梦想的过程。
他的成功离不开对互联网行业的深入洞察和不懈努力,同时也得益于与他人的合作和回馈社会的坚持。
马化腾是一个值得我们敬重和学习的创业楷模。
在他的带领下,腾讯不断创新发展,站在了中国互联网产业的顶峰位置。
(字数:511字)。
马化腾的创业历程励志故事马化腾曾在深圳大学主修计算机及应用,于1993年取得深大理科学士学位。
下面小编就为大家解开马化腾的创业历程,希望能帮到你。
马化腾的创业历程在腾讯5岁半的生命中,曾经有一半时间在找不到赚钱的盈利模式中挣扎,谁又能想到后来它竟“日进斗金”?1998年11月,同为大学同学的马化腾和张志东决定下海做生意,于是,创建腾讯。
最初业务是为一些寻呼台做系统集成。
两人既当销售,又做工程师,而后来风靡全国的QQ 软件在当年竟是随项目赠送的副产品。
QQ因而被最早命名为“网上中文寻呼机”,简称oIcQ。
无论从各方面看,oIcQ都是当年马化腾模仿IcQ的一个随兴之作。
当年的IcQ已经席卷全球,但却没有中文版,pIcQ、cIcQ等中文即时通信软件已经出现,但却没有有效打开市场。
确切的原因已经不可知,也许是马化腾看到了IcQ以2.87亿美元的“天价”从以色列卖到美国,也许是看到了高喊免费的.com公司在大洋彼岸掀起的股市高潮,也许是看到了中国第一批网络英雄们的风起云涌,在1999年初的某一天,oIcQ软件忽然被挂在了网上,由定向赠送变成了免费下载。
凭借其简洁、实用的风格以及诸项细心的设计,oIcQ首先在高校一炮打响,然后凭借高校为中心,以令人吃惊的速度传播开来。
pIcQ、cIcQ等对手几乎不堪一击。
这时的腾讯,一边继续开发着项目,一边用赚来的钱养活着oIcQ。
然而,oIcQ的用户数的几何级增长,让是否能养活oIcQ 的问题变得严峻起来,每月以几何级增长的服务器托管费用也让腾讯不堪承受。
马化腾后来回忆起当时的情景时说,想卖掉oIcQ,卖了好多次没卖掉,只能另谋生计。
这个计策即是融资。
2000年初,凭借oIcQ仅半年就占领的市场地位,腾讯幸运地拉来IDg和李泽楷旗下盈科数码220万美元的投资,占股40%。
尽管有了一笔钱,暂时没有生死存亡的忧虑。
但是,oIcQ 的注册人数继续以陡峭的曲线疯长,oIcQ的盈利模式却依然找不着,实际上oIcQ的先驱IcQ也一直都没有盈利模式。
腾讯创业故事范文马化腾1993年毕业于深圳大学计算机系,上学时就已经表现出了对计算机以及互联网方面的天赋,毕业后像很多大学生一样求职工作,1998年创建了腾讯公司。
在创业的道路上除了自己的努力和天赋,也许给他帮助最大的莫过于他的父母。
通过马化腾的父母马陈术和黄惠卿,我们来看一看马化腾的过人之处!相比同时代的大部分互联网创业者,马化腾有着不一样的家庭背景。
马化腾的父亲马陈术是南下干部,马陈术生于1940年,中共党员,中专学历,经济师,曾担任交通部海南八所港务局会计、统计员、计划科科长、副局长,深圳市航运总公司计财部经理、总经理,深圳市盐田港建设指挥部副总指挥,深圳市盐田港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1997年被选为盐田港上市公司的董事,现已退休。
马陈术是潮汕人,是李嘉诚的乡党,所服务的盐田港又是李嘉诚最喜欢的业务形态之一,加上第一次给腾讯做风险投资者中出现过香港盈科的身影,因此很多人都在猜测马化腾的父亲与李嘉诚之间是不是有很多交往,而这种交往给马化腾以很多帮助。
不过,这些都只是猜测,马陈术对儿子最直接的帮助主要是在腾讯公司早期开着奔驰前来给儿子做账,而间接的帮助可能是公司治理和资本市场运营方面的经验传承。
马化腾的家庭给马化腾的另一个帮助是,马化腾的母亲曾经在很长时间里是腾讯公司的法人代表。
根据腾讯上市的相关公开文件显示,腾讯的发起公司——深圳市腾讯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的法人代表正是马化腾的母亲黄丽卿。
对于为什么母亲很长时间是公司的法人代表,马化腾的解释是当时创办公司的法人代表必须是待业或退休身份,所以只好让退休的母亲来担任法人代表。
虽然马化腾家庭富裕,但其创业资本更多是自己的积累。
有传言马化腾的启动资金炒股,传说他曾经有过把10万元炒成70万元的手笔。
对此,马化腾本人没有正面回应过,但马化腾承认自己曾经靠开发股霸卡发过一笔小财,并借此进入资本市场,获取资本原始积累。
众所周知,马化腾的父亲本是上市公司的高管,因此在资本市场上马化腾还是有人可以请教的。
马化腾和他的团队合伙创业的故事(总4页)-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马化腾和他的团队合伙创业的故事这是一篇由网络搜集整理的关于马化腾和他的团队合伙创业的故事的文档,希望对你能有帮助。
这是一个难得的兄弟创业故事,其理性堪称标本。
16年前的那个秋天,马化腾与他的同学张志东“合资”注册了深圳腾讯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
之后又吸纳了三位股东:曾李青、许晨晔、陈一丹。
这5 个创始人的QQ号,据说是从10001到10005.为避免彼此争夺权力,马化腾在创立腾讯之初就和四个伙伴约定清楚:各展所长、各管一摊。
马化腾是 CEO(首席执行官),张志东是CTO(首席技术官),曾李青是COO(首席运营官),许晨晔是CIO(首席信息官),陈一丹是CAO(首席行政官)。
之所以将腾讯的创业5兄弟称之为“难得”,是因为直到2005年的时候,这五人的创始团队还基本是保持这样的`合作阵形,不离不弃。
直到腾讯做到如今的帝国局面,其中4个还在公司一线,只有COO曾李青挂着终身顾问的虚职而退休。
都说一山不容二虎,尤其是在企业迅速壮大的过程中,要保持创始人团队的稳定合作尤其不容易。
在这个背后,工程师出身的马化腾从一开始对于合作框架的理性设计功不可没。
从股份构成上来看。
5个人一共凑了50万元,其中马化腾出了23.75万元,占了47.5%的股份;张志东出了10万元,占20%;曾李青出了6.25万元,占12.5%的股份;其他两人各出5万元,各占10%的股份。
虽然主要资金都由马所出,他却自愿把所占的股份降到一半以下,47.5%。
“要他们的总和比我多一点点,不要形成一种垄断、独裁的局面。
”而同时,他自己又一定要出主要的资金,占大股。
“如果没有一个主心骨,股份大家平分,到时候也肯定会出问题,同样完蛋”。
保持稳定的另一个关键因素,就在于搭档之间的“合理组合”。
据《中国互联网史》作者林军回忆说,“马化腾非常聪明,但非常固执,注重用户体验,愿意从普通的用户的角度去看产品。
马化腾的创业历程励志故事马化腾的创业历程励志故事马化腾曾在深圳大学主修计算机及应用,于1993年取得深大理科学士学位。
下面小编就为大家解开马化腾的创业历程,希望能帮到你。
马化腾的创业历程在腾讯5岁半的生命中,曾经有一半时间在找不到赚钱的盈利模式中挣扎,谁又能想到后来它竟“日进斗金”?1998年11月,同为大学同学的马化腾和张志东决定下海做生意,于是,创建腾讯。
最初业务是为一些寻呼台做系统集成。
两人既当销售,又做工程师,而后来风靡全国的QQ 软件在当年竟是随项目赠送的副产品。
QQ因而被最早命名为“网上中文寻呼机”,简称oIcQ。
无论从各方面看,oIcQ都是当年马化腾模仿IcQ的一个随兴之作。
当年的IcQ已经席卷全球,但却没有中文版,pIcQ、cIcQ 等中文即时通信软件已经出现,但却没有有效打开市场。
确切的原因已经不可知,也许是马化腾看到了IcQ以2.87亿美元的“天价”从以色列卖到美国,也许是看到了高喊免费的.com公司在大洋彼岸掀起的股市高潮,也许是看到了中国第一批网络英雄们的风起云涌,在1999年初的某一天,oIcQ软件忽然被挂在了网上,由定向赠送变成了免费下载。
凭借其简洁、实用的风格以及诸项细心的设计,oIcQ首先在高校一炮打响,然后凭借高校为中心,以令人吃惊的速度传播开来。
pIcQ、cIcQ等对手几乎不堪一击。
这时的腾讯,一边继续开发着项目,一边用赚来的钱养活着oIcQ。
然而,oIcQ的用户数的几何级增长,让是否能养活oIcQ 的问题变得严峻起来,每月以几何级增长的服务器托管费用也让腾讯不堪承受。
马化腾后来回忆起当时的情景时说,想卖掉oIcQ,卖了好多次没卖掉,只能另谋生计。
这个计策即是融资。
马化腾的创业小故事马化腾的创业小故事马化腾大家都认识吗?那些年伴随着我们成长的企鹅就是他创造出来的。
下面是YJBYS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出来的有关于马化腾创业之路的小故事以及他给予创业者的一些小建议吧!创业维艰我在1998年注册了腾讯公司,当时父母都没有想到,他们说:“你这个书呆子还可以去开公司啊。
”所以他们建议我找合伙人一起做,可以弥补自身的缺陷。
我对产品比较在行,当时懂计算机的人不太懂通信,懂通信的人不太懂计算机,我刚好在这个跨界中间。
张志东绝对是学霸,实践能力、工程能力很强。
陈一丹是政府部门出来的,对政府接待、行政、法律很了解。
曾李青长得就像老板,出去别人握手都先跟他握。
我的名片只写工程师,不敢写总经理,怕人家觉得你们这公司玄乎了。
当时在深圳,像腾讯这样的公司有上百家。
我们的主要业务是为深圳电信、深圳联通和一些寻呼台做项目,副产品是QQ。
QQ最早的名字叫「网络寻呼机」,最早的图标就是一个「BP机」。
我们开发出来这个产品是想卖给别的运营商,可是价格一直谈不拢。
产品在自己的手上,用户又疯涨,运营QQ所需的投入越来越大,没钱买服务器,这逼得我们很早就要想怎么有造血的能力。
我们夜以继日地接一些琐碎活儿,为的是能够赚到一点点钱,用来养活QQ,比如我们要向通讯局交服务器托管费等。
此外,我当时也四处去筹钱。
找银行,银行说没听说过凭「注册用户数量」可以办抵押贷款的;与国内投资商谈,对方关心的大多是腾讯有多少台电脑和其他固定资产。
1999年下半年,我拿着改了6个版本、20多页的商业计划书开始寻找国外风险投资,最后碰到了IDG和盈科数码,他们给了我们400万美元。
有了这笔资金,公司就买了20万兆的IBM服务器,那时放在桌上,心里别提有多美了。
2001年的时候,前几名的互联网公司都上市赚钱了,QQ注册用户已经达到2亿,但缺乏现成的收费渠道,我们心里也很着急。
这时候中国移动推出的「移动梦网」改变了我们的生存状态。
我想到通过与运营商走二八分账的协议实现业务增长(运营商20%,腾讯80%),2002年,移动QQ占到腾讯公司整体业务收入的70%。
马化腾的创业故事1993年马化腾毕业后进入深圳润迅通讯发展有限公司,开始做编程工程师,专注于寻呼机软件的开发,至升任开发部主管。
该段经历使马化腾明确了开发软件的意义就在于实用,而不是写作者的自娱自乐。
润迅提升了马化腾的视野,以及给马化腾在管理上必要的启蒙。
1998年,实用软件概念不仅培养了马化腾敏锐的软件市场感觉,也使其从中盈利不菲。
马化腾是风靡一时的股霸卡的作者之一,其和朋友合作开发的股霸卡在赛格电子市场一直卖得不错。
马化腾还不断为朋友的公司解决软件问题。
这使其不仅在圈内小有名气,而且也有了相当的原始积累。
但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桶金是来自股市。
最精彩的一单是将10万元炒到70万元。
这为马化腾独立创业打下了基础。
1998年马化腾与其同学张志东“合资”注册了深圳腾讯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
之后又吸纳了三位股东:曾李青、许晨晔、陈一丹。
作为一家没有风险资金介入就成立的软件公司,初期的每一笔支出都让马化腾和其同伴心惊。
在决定做OICQ的时候,当时国内已经有了两家公司先做,产品比腾讯更有市场名气。
马化腾没有想更多,除了因为这个产品可以和公司的主项发展业务移动局、寻呼台、无线寻呼方案和项目相互促进外,也因为当时飞华、中华网等许多公司有意向做即时通讯项目,市场显得很有发展前景。
扩展资料:马化腾在模仿间不经意打造了一个庞大的‘QQ帝国’为中国人创造了全新的沟通方式。
互联网新锐马化腾,把一个SNS聊天工具打造成不可或缺的QQ,将腾讯变成了互联网商业帝国。
被称为互联网公敌的马化腾。
在腾讯成立的十年里,马化腾不断给自己树敌,最后,成功地走到了‘全民公敌’的境地。
温和、为人低调,但却是当之无愧的明星。
他1998年创立的公司已经发展到如此的高度,但他不只是建立一个成功的企业,并在中国独特的文化背景中,将独生子女家庭以及庞大的移动互联网的人口联系起来。
摘要: 在中国,马化腾这个名字可谓家喻户晓。
1993年马化腾毕业于深圳大学电子系计算机专业,1998年11月他注册并创立了腾讯公司,1999年2月腾讯正式推出第一个即时通信软件“腾讯QQ”。
短短十年间,马化腾将腾讯成功缔造成一个有6亿用户、年收入超过200亿元、年增长...
在中国,马化腾这个名字可谓家喻户晓。
1993年马化腾毕业于深圳大学电子系计算机专业,1998年11月他注册并创立了腾讯公司,1999年2月腾讯正式推出第一个即时通信软件“腾讯QQ”。
短短十年间,马化腾将腾讯成功缔造成一个有6亿用户、年收入超过200亿元、年增长率超过40%以上、市值超过500亿美元的“企鹅帝国”。
提到马化腾的成功,有人总结说他是运气好遇到了好机会;还有人说是马化腾对QQ的专注成就了他今天的辉煌。
关于马化腾,又有哪些有趣的故事呢?让我们看看从腾讯离职创业的元老员工是如何评价他的吧。
各位兄弟:
我在腾讯整整工作了6年。
如果我能活到60岁的话,就有1/10的生命是投入到一个“初创公司到上市公司”的过程里的。
这不是随便说说,6年的时间,意味着我知道很多你们不知道的事情:
1、腾讯98年10月成立。
公司的主要业务是开发和销售“BP机寻呼系统”,后来发现市场饱和(早干吗来着),于是转到互联网寻呼系统(TIPS)。
这套系统一直卖到99年的夏天,只赔不赚。
出于兴趣爱好,99年2月马化腾顶着其他股东的压力,执意开发OICQ,当时
的原话是“大不了回去做程序员”。
与此同时TIPS还在卖着,号称给公司带来营收,实际收不回钱来。
我说这段话的意思是,初创公司走弯路是有先例的,有它的必然性。
2、随着OICQ用户不断增加,公司的经费却逐日减少。
到99年11月,公司帐上只有1万多元。
大家不得不跑到香港去搞来便宜的笔记本电脑,然后高价卖给内地人。
我自己就买了一台。
从99年10月,也就是公司运营一年后,腾讯开始正式融资。
之前也接触过一些VC,甚至想过卖公司、卖OICQ。
经过长达7个月的努力,终于在2000年4月份融资到位。
3、融资的唯一理由就是“用户”。
当时OICQ用户已经是百万级了,没有任何收入。
VC 问马化腾,你觉得你的核心价值是什么?马化腾说,“以色列的ICQ卖了几千万美元,它有多少多少用户。
我现在有多少多少用户,所以我就值这么多钱”。
IDG林栋梁几年后亲口告诉我,他就是因为这句话投资Tencent的。
值得一提的是,融资的介绍人是林栋梁的弟弟,林森。
4、同事们上下班没有时间概念,但在公司里的时间必然超过家里。
后来怀疑是用OICQ 聊天,因为家里上网费贵。
5、几个创始人每天必定在一起吃午餐或晚餐,用这个时间来沟通。
6、创始人经常吵架,拍桌子,甚至相互不理。
马化腾从来不吵,只会生气,生气的时候言语刻薄。
他的管理能力、领导风范都是后来的事。
7、公司帐上没钱时,没有人垂头丧气。
这是真的。
8、在融资的7个月里,大家都很关心融资(因为开不出工资)。
但从没有人耽误工作,也没有人问。
9、马化腾在融资过程中,做了两次腰椎手术。
第二次手术后,是平躺在床上,高举着Notebook办公的。
10、当时国内的即时通信包括:ICQ,Yahoo mesenger,MSN(能见到,就是不会用),SINApager,PICQ,QICQ,PCICQ,MoMo,8d8d,SOQ,TomQ等等,至少十余家,还有IP6.0这类东西。
OICQ是最穷的,最小、最没钱。
尽管IM有了十多家,在几百万互联网用户眼里,它仍然是个新生事物。
现如今在几百万上网企业的眼中,“广告超市”也是个新生事物。
11、腾讯的营收是按照回款计算的,并非开票收入。
这是吃了当年TIPS的亏。
12、马化腾后来曾说腾讯的成功有一定运气。
其实了解腾讯的人都明白,是“务实+专注+创业热忱”促使腾讯成功的。
我告诉大家这些,并非忆苦思甜。
以上仅用于内部培训,切勿外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