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彩的认识
- 格式:doc
- 大小:24.50 KB
- 文档页数:4
学习颜色认识基本色彩颜色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不仅能够给我们带来美感,还能够影响我们的情绪和心理状态。
在学习颜色认识方面,基本色彩是我们必须要了解和掌握的。
本文将介绍基本色彩的概念、分类和应用,以帮助读者更全面地了解颜色世界。
一、基本色彩的概念基本色彩是指色彩环杏的最基本、最纯粹的颜色,它们是其他色彩的基础,包括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
这七种颜色是三原色(红、绿、蓝)和三间色(黄、青、洋红)的组合,再加上紫色,共同构成了色彩环杏。
二、基本色彩的分类1. 三原色三原色是指红、绿、蓝三种颜色,它们是所有颜色的基础。
在色彩的光学中,这三种颜色可以通过不同程度的叠加来形成其他的颜色。
在实际应用中,三原色常常被用于电视、计算机显示等领域。
2. 三间色三间色是指黄、青、洋红三种颜色,它们是由两个相邻的三原色混合而成。
黄色由红色和绿色混合而成,青色由绿色和蓝色混合而成,洋红色由红色和蓝色混合而成。
三间色在绘画、设计和印刷等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
3. 紫色紫色是由蓝色和红色相互叠加形成的颜色。
在色彩的象征中,紫色通常代表着神秘、高贵和浪漫的意义。
紫色在室内装饰、服装设计等领域中具有独特的应用价值。
三、基本色彩的应用1. 表达情绪不同的颜色能够唤起不同的情绪和心理反应。
红色代表着热情和活力,常用于体育比赛等场合;蓝色象征着冷静和稳定,常用于办公环境;黄色代表着快乐和希望,常用于儿童教育等领域。
通过运用基本色彩可以更好地表达出所要传达的情感。
2. 空间装饰颜色对于室内装饰起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选择不同的基本色彩来装饰室内空间,可以营造出不同的氛围和风格。
例如,绿色可以营造出自然和平和的感觉,适合用于卧室和休息空间;橙色可以给人带来温暖和活力,适合用于起居室和咖啡厅等场所。
3. 艺术创作基本色彩在艺术创作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艺术家们可以通过运用不同的基本色彩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观点。
例如,梵高的作品中,他对黄色的运用充满了热情和阳光的力量;毕加索的作品中,蓝色成为了他表达悲伤和忧郁的象征。
关于色彩的认识和理解色彩是一种完美的艺术,可以带给人们美丽的感受,更有助于对现实的理解。
色彩的应用可以极大地改变我们的生活,可以帮助我们找到更好的表达方式,以便更加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同时可以使用色彩来表现客观事物的特点。
色彩有三个基本元素,分别是饱和度、亮度和色调。
饱和度是指色彩的浓度和明亮程度,它控制着色彩的鲜艳程度,而亮度则表征着色彩的明暗程度,是色彩深浅的主要决定因素。
色调则是表示色彩的色相,体现出色彩的调性特征。
色彩的特性和效果也是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色彩的设计可以将一个具有特定形状的物体变得生动有趣,从而有助于观众的思维和情感。
此外,色彩也可以在画面中添加深度,强调画面中的重点,使观众更容易把握画面的主题思想。
此外,色彩还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自然现象。
我们可以通过如淡蓝色、浅灰色来表示凉爽的夜晚,可以用橙色、红色来表示激昂活跃的夏日,可以用深绿色、金黄色来表现秋季的凉爽和酷热的夏日,从而更有助于我们理解自然的景象。
色彩也可以在文字方面有作用。
在我们写作的过程中,可以采用色彩来强调文字的效果和强度,从而使文字更有说服力。
此外,色彩也可以在展示报告和文稿上有所作为,帮助观众更加准确地理解内容的意义。
色彩有自己的不同特性和影响,它们可以影响心情、睡眠、生活习惯等多种方面。
在心理学上,色彩也有一定的作用,其中红色、橙色和黄色可以唤起人们的积极情绪,而青色、绿色等冷色可以抚慰人们的情绪,让人们感觉更加放松和舒适。
总之,色彩在人们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不仅能够帮助人们表现客观事物的特点,而且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自然现象,色彩也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文字,从而使文字更有说服力,同时还可以在博物馆等展览中展示和解读色彩的各种特性。
色彩完美地结合起来,可以让人们的生活充满精彩和乐趣,更让人们的生活更加美好美满。
- 1 -。
第2章认识色彩■学习目标色彩是一种涉及到光、物与视觉的综合现象,色彩学属于一门综合性的交叉学科。
学习和研究色彩物理知识与理论体系,能够使我们更深刻、全面、科学地认识色彩,改变我们的视觉与思维方式,丰富自己的色彩表现能力和审美能力。
■重点难点本章重点从理论上学习正确认识色彩,对色与光、物体色、眼睛三者的关系以及色彩的混合进行清晰的阐述。
难点是能够在实践中逐渐加强对色彩的认识、理解。
2.1色彩的产生光是生命之源,也是色彩的起因。
人们想要看见色彩必须具备以下三个条件,缺一不可:第一是光,光是产生色彩的条件,色彩是光被感知的结果,即无光就无色彩。
第二是物体,只有光线而没有物体,人们依然不能感知色彩。
第三是眼睛,人眼中的视觉感色蛋白质,大脑可以辨识色彩。
人的眼睛与光线、物体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三个条件缺一不可(如图2-1所示)。
图2-1 光、物体、眼睛2.1.1色与光有了光,人们通过视觉的感知得到物体的形态和色彩。
这个光可以是自然光源、也可以是人造光源。
色与光二者之间的关系可概括为:“光是色之母,色随光而变”。
从远古到17世纪以前,人类对色彩的认识只停留在感性认识上,仅仅通过视觉的观察与推测、判断。
1666年英国科学家牛顿通过三棱镜实验发现白光由红、橙、黄、绿、青、蓝、紫七种光组成。
即彩虹的颜色,(如图2-2、2-3所示)。
图2-2 光的色散图2-3 彩虹光是电磁波的一部分,是一种以电磁波形式存在的辐射能,具有波动性及粒子性。
电磁波包括宇宙射线、紫外线、X射线、可见光、红外线、无线电波和交流电波。
电磁波的不同部分都有其各自的波长,而可见光只是电磁波谱中人眼可以感知的部分,可见光谱没有精确的范围;一般人的眼睛可以感知的电磁波的波长在400到700纳米之间,但还有一些人能够感知到波长大约在380到780纳米之间的电磁波。
我们称之为可见光或光,其余部分则称为“不可见光”(如图2-4所示)。
图2-4 可见光谱可见光的电磁辐射方式是呈波浪形状的,由波的峰、谷重复延续构成。
色彩认识与表现色彩作为绘画创作的最基本最重要的表现手段和绘画语言之一,是进行创作中不可缺少的因素,是绘画者表达思想情感和意境的载体。
在作画过程中,正确地观察和掌握观察物体的色彩规律能提高色彩的分辨能力和使用色彩造型的能力。
因此,要提高作画者的色彩表现能力,不仅要学习色彩基础知识,还要掌握色彩表现的整体观察方法和表现方法。
一.认识色彩1.强化色彩意识我们知道,光是万物有形有色的必要前提。
没有光就没有色。
同时,光的强弱直接影响色的变化,光的色彩也会影响物体本身的色彩变化。
光通过辐射进入眼睛,色彩的感觉就产生了。
色彩感觉是人们对绘画作品的第一感觉,当我们看有色物象时,由于色的刺激会引起各种各样的感觉,色彩感觉在各人之间存在一定差异,这就要求通过对色彩进行认识与理解,这样,在绘画创作过程中运用色彩进行形象塑造便能够得心应手。
人们认识色彩,首先是从色的名称开始的,进入色彩的创作和研究,色名就更重要了。
色彩不一定都是彩色的,黑、白、灰也可以说是色彩的一部份,但不是彩色的。
这些不带彩色的色叫无彩色色彩。
另一类是彩色色彩,如:红、黄、蓝等颜色。
色彩有明暗之分,色彩的明暗变化称为亮度。
无彩色色彩的明暗程度与白、灰、黑的变化过程相对应。
色彩除有亮度的变化外,还有色相的差别。
红、黄、蓝、绿、橙、紫将有彩色色彩按相似的顺序排列,可获得: 红、黄红(橙)、黄、黄绿(淡绿)、蓝绿(深绿)、蓝、紫、红紫的圆环顺序.在色彩属性中,有同样色相的颜色未必一样,颜色还有鲜艳,灰暗的纯度区别.纯度是指色彩的饱和度.例如:红色有鲜艳的红色,也有暗淡的红色.色彩创作过程从形式上而言就是色彩调配的过程,两种不同的色彩混合可以获得第三种颜色。
例如:红加黄是橙、红加蓝是紫、蓝加黄是绿。
一种颜色加入另一种颜色会出现颜色本身的变化是无疑的,同时相加后颜色的色度变化和饱和度减弱这个色彩现象。
2.从对色彩的理解来谈,首先要认识的是色彩的特性:1)重量和冷暖关系:色彩的轻重感由明度决定,明度越低越有重感,越高越感觉轻。
谈谈对色彩构成的认识一、色彩基础色彩构成的基础在于色彩的属性。
色彩包括色相、明度和彩度三个基本属性。
色相是指颜色的基本样貌,是区分不同颜色的标准;明度是指颜色的明暗程度,即颜色的深浅;彩度是指颜色的鲜艳程度,即颜色的饱和度。
这三个属性之间相互影响,构成了千变万化的色彩世界。
二、色彩语言色彩构成也是一门色彩语言。
不同的色彩可以传达不同的情感和意象。
例如,红色通常代表热情、活力,蓝色则代表冷静、沉着。
通过合理的运用色彩语言,我们可以更好地表达设计意图和创意。
三、色彩心理学色彩心理学是色彩构成的重要分支。
它研究色彩对人类心理的影响,以及人们对不同颜色的感受和反应。
色彩心理学在产品设计和广告设计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了解色彩心理学可以帮助设计师更好地把握目标受众的心理需求,提高设计的效果和吸引力。
四、色彩搭配色彩搭配是色彩构成中的重要环节。
搭配恰当的色彩可以创造出和谐、美观的视觉效果,而搭配不当的色彩则可能导致视觉混乱和不舒适感。
在进行色彩搭配时,需要考虑不同颜色之间的相互关系和配合,例如相似色搭配、对比色搭配、三等分搭配等。
五、色彩创意色彩创意是色彩构成的最高层次。
它要求设计师具备丰富的想象力和创新思维,能够创造出独特、新颖的色彩组合和视觉效果。
色彩创意需要结合设计理念和目标受众的需求,通过独特的色彩表现方式来传达设计意图和情感。
总之,色彩构成是一门涉及色彩基础、色彩语言、色彩心理学、色彩搭配和色彩创意等多方面的学科。
掌握好这门学科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色彩的本质和运用规律,提高我们的视觉表现能力和创意水平。
美术认识基本的色彩和色彩搭配色彩在美术创作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能够传达情感、表达主题,使作品更富有吸引力和表现力。
因此,对于艺术家和爱好者来说,基本的色彩认知和正确的色彩搭配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一些基本的色彩概念以及常用的色彩搭配原则。
一、基本的色彩概念1.三原色理论在色彩学中,三原色是指红、黄、蓝这三种色彩,它们是无法通过混合其他颜色来得到的。
三原色混合可以产生其他的次级色。
2.次级色次级色是由两种原色混合而成的颜色。
例如,红色和黄色混合可以得到橙色,黄色和蓝色混合可以得到绿色,蓝色和红色混合可以得到紫色。
3.补色补色是指在色彩环中互为对补的两种颜色。
例如,红色的补色是绿色,黄色的补色是紫色。
二、常见的色彩搭配原则1.对比色搭配对比色搭配是指选择色彩环中互为对补的两种颜色进行搭配。
这种搭配方式能够产生强烈的视觉冲击,使作品更具动感和活力。
2.类似色搭配类似色搭配是指选择色彩环中相邻的几种颜色进行搭配。
这种搭配方式能够产生和谐、柔和的效果,适合表现温暖、平静的主题。
3.色彩温度搭配色彩温度搭配是指选择色彩的冷暖属性进行搭配。
冷色调包括蓝色、绿色和紫色,给人以冷静、安静的感觉;暖色调包括红色、黄色和橙色,给人以热情、活力的感觉。
通过合理搭配冷暖颜色,可以表达出作品所要传达的情感和氛围。
4.色彩明暗搭配色彩明暗搭配是指选择明亮和暗淡的色彩进行搭配。
明亮的色彩能够吸引人的注意力,突出作品的重点;暗淡的色彩则能够创造出神秘、沉稳的氛围。
5.色彩饱和度搭配色彩饱和度搭配是指选择鲜艳和柔和的色彩进行搭配。
鲜艳的色彩能够产生强烈的视觉效果,吸引眼球;柔和的色彩则能够创造出温和、舒适的感觉。
结语艺术家和爱好者们在进行美术创作时,要充分了解基本的色彩概念,并运用正确的色彩搭配原则。
通过合理选择和搭配色彩,可以提升作品的艺术感和表现力,同时传达出自己所要表达的情感和主题。
在以后的创作中,我们应该不断探索和实践,不断提升自己的色彩理解与运用能力,创作出更加出色的作品。
关于色彩的认识和理解
色彩是一种感官,也是一种艺术表现手段。
它与人们的思想精神息息相关,影响着人们的情感和行为,对于人们的表达和领悟具有重要作用。
因此,认识和理解色彩有重大意义,这是每个人都应该积极探究的课题。
首先,我们要从本质上认识色彩。
色彩是一种光,它具有波长特性,以及与环境光,物体表面反射率以及视觉神经功能等有关。
它可以从表面上表现出特定物质离子或物质分子中具有特殊波长的发射,或者从物质表面反射出特殊波长的特性来产生。
而有关色彩的定义也极为复杂,因为它的定义受到物质的发射和反射的影响,而且还受到视觉神经及观察者的影响。
其次,我们要从物质本身出发,以色彩组合和表现形式来理解色彩。
这里,色彩科学家们提出,存在七原色,即红、橙、黄、绿、蓝、靛、紫,这些原色能混合应用,产生一系列的色彩表现,其中再混合比例的不同会获得不同的表现效果。
另外,还有室内外色彩的特殊表现形式,它可以说是一种色彩的艺术,要求知识的学习和练习。
另外,要认识色彩,还要研究色彩理论。
色彩理论可以通过研究色彩系统、社会色彩象征、色彩感情和色彩心理等,来探究色彩产生的心理机制,以及它们如何影响社会文化环境中的各种社会信息传播和表现形式。
总之,认识和理解色彩是一复杂的过程。
它不仅要对色彩的性质有所了解,而且要从物理特性出发,研究色彩的组合而获得美感;同
时要深入到色彩影响社会文化所发出的社会信息,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色彩,进而更好地运用色彩来表达我们的情感和思想。
对色彩的认识色彩是一种绘画表现语言。
人类对绘画色彩的认识和研究也因时代的发展而显示了不同的地位和性能。
绘画色彩的表现有以下几种特征: 一、色彩表现的象征性;二、色彩表现的再现性;三、色彩表现的纯粹性。
对于色彩影响比较大的,是光源色,一般来讲纯净的,无色的光线是很少见到的,它多少都会影响到我们对于色彩的感受。
我们最终看到的物体颜色,是物体对于光线的反射和吸收,引起我们视觉上的颜色感,如果光线本身有强列的色彩,那它在物体表现上反反射和吸收的情况就会有很大的变化,比如一个白色的石膏像,放在红色的灯炮底下,那它高光的部分,一定是有红色的。
另外,光源色主要影响的是高光部分,对于高光部分来讲,不同的材质,会有完全不同的表现,比如,陶瓷和橡胶,它们的高光特质就不同,相比之下,陶瓷因为有部分的镜面反射存在,高光会呈现更多的变化。
另外,比如美军的F16战机的坐舱盖,在散射光下看的时侯几乎是接近于灰暗的颜色,但是在入射角平的情况下,那个座舱盖,高光部分会呈现出强列的金色,几乎和本来的固有色完全无关。
另一个重要的颜色,是物体所受的环境色,一个物体的周围物体,也会有它自己的颜色,它所反射的光色,它也会引起物体固有色变化。
例如,在一只石膏像的背光部附近放一块红布时,石膏像靠近红布的一边,便会接受红布的反光而带红灰色倾向。
如果把红布换成一块绿布,石膏像的这一边又变成绿灰色倾向。
可见,物体的固有色实际上是受着光源色、环境色的影响而变化的。
物体在不同的光源、环境的条件下所呈现的色彩,在色彩学上叫做“条件色”。
物体的固有色与光源色、环境色的相互关系,对物体的色彩关系的形成和变化,是十分重要的。
在物体的不同部位,三者的相互关系也不相同。
其一般规律如下:物体的受光部,受光源色的影响显著,其色彩倾向是固有色与光源色的综合。
其中的高光几乎是光源色的直接反射。
另外,这个也和它本身的反光特性有光,丝绸,天鹅绒等等的高光,有时会出现华丽的色彩光谱现象。
设计色彩
论文摘要:当代艺术设计教育的发展,对设计色彩教学提出了更高的时代要求。
本文在实践教学的基础上,对设计色彩教学进行了重新解读与探索,以期拓宽并丰富设计色彩的教学内容以及评价准则等教学理念。
前言:中国艺术院校美术教学中,对色彩这门课程的教学一直是以水粉、色粉、油画等为材料,以客观对象为尺度,以印象派绘画理论为观察方法进行写生训练,师承关系绵延将近一个世纪,一代代艺术的莘莘学子,由学生变为老师,又把这种教学思路传承至今天。
正文:
1、主观色彩在动画场景设计中的作用。
动画场景设计中的主观色彩意识,属于自我认知方面的范畴,跟“客观”相对应。
它依据对实际景物的反复观察体验,形成自己的主观意识感觉。
倘若我们改变以往的观察方法,以我们自己的思维去理解色彩的自然属性,将会发现色彩具有变幻莫测的魅力,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将色彩的客观属性、变成自己的主观色彩呈现在动画场景设计之中。
当主观色彩在你的思维中逐步升级,动画场景设计将不属于肉眼观察的客观物体。
而是设计师经营的色彩王国。
不然,设计师就成了摄影机和照像机。
因为有了主观意识的发挥和存在,才会使许多设计师同画一个景物时色彩的感觉绝然不同。
设计师通过反复观察自然景物形成主观意识。
进而又通过主观意识对自然景观予以调整改造,这是存在决定意识又由意识反作用于存在的具体体现。
动画场景设计中主观色彩意识的形成,应通过观察训练和写生训练进行培养。
从生理上讲,人眼的视网膜吸收可见光,视神经把视觉的信息输送到大脑,产生了物体的光色反映。
在户外,有时客观条件不能满足画面的需要,这时主观色彩意识就会大放异彩,它运用创作人在大脑中掌握的色彩常识及生活阅历的积累,重构画面的合理性和完美性,将景物色彩进行重组和甄选,促成写生画面的尽善尽美。
对色调及光源和暗面进行合理调整,使其主题突出,画面整体而有生气,形成画面的视觉趣味中心,达到传递美感享受的艺术效果。
学习者自我训练敏锐的辨析复杂景物能力,以及用冷暖色彩的处理方法调整色彩的能力训练,以达到主观意识的养成。
崇山峻岭、白浪与沙滩,江河湖海、绿树青草、田园风光、都市民风、作为动画场景设计艺术,无论是写生或是创作,它与摄影最大的区别,画家的眼睛独具一种比照相机镜头更丰富的艺术功能,这就必然地体现了设计者的主观色彩意念因素。
总之,在各种光照环境下,观察和研究自然界千变万化的色彩现象及景物,体验解读光照和色彩神奇的变幻规律,形成动画场景设计色彩表现的主观色彩意
识。
要意识到自然景观的形与色是不可能原封照样搬上画面的,教师需要指导学生运用主观色彩意识去取舍。
在整个训练中应注意并克服色彩纯度太低所造成的灰画面,和过纯而造成的色彩过生,颜色跳跃,面画太花等弊端。
要求对客观对象完全理解和正确判断,用主观色彩意识去大胆实践。
需要强调的是,理解和掌握色彩关系及共变化规律至关重要,它能使我们在完成每一幅动画场景设计时得心应手、酣畅淋漓,有了这方面的基本功,就能表现出动画场景的空间、质感,使欣赏者的视线停留在优美的画面上,感受空气的流动。
其次在影视场景中,让•米特里曾对视听语言的特性有过一段描述,“现实的影像不是现实,而仅是其影像,我可以坐在一把椅子上,但是我不能坐在一把椅子的影像上。
”影像是对实际的一种复现。
再次,一般的语言元素中的音调、字词等在视听语言中是不存在的。
视听语言是由场景、灯光、音乐、色彩等元素构成。
他们综合成为视觉听觉的信息来传达信息。
语言的交流是双向的,而视听语言的传播是单向的,并且有着强烈的象征和暗示的作用,它能影响人的感知思维。
思维活动中有不少非言语的具有共时特征的思维方式。
在鲁道夫•阿恩汉姆的论证中认为人们在看到一种形象时,就有了抽象思维,都有某种具体形象作为出发点或基础。
[i]人们在看影视作品时在瞬间就可以接受它的图像、声音、色彩、运动的信息。
人们对影视作品的感知包括感官感知和认知性感知。
认知性感知就是对视听语言的象征和隐喻的解读。
2 色彩暗示和色彩审美
色彩在本质上是光波,不同波长的波具有不同的颜色。
在视听语言中对色彩的分析主要是基于人们的视听感知经验的。
在视觉元素中色彩是最具有吸引力的元素之一。
它具有感情,能使人产生比较强烈的心理反应。
色彩的感情在对景物的色彩特征进行反映外,还与人的审美要求、心理特征相联系。
人们对色彩的审美是以现实为基础的。
人们对一定生活环境的特征进行记忆,并将记忆中的色彩组合同类似的色彩信息进行比较并形成新的审美要求。
这时人们对色彩的认识就不仅局限在对景物色彩本身的认识,而是带有创造的想象,并且赋予色彩某种象征的意义。
当一种色彩与联想到的事物建立起紧密的关系,表现出某种特殊意义,并且被人们公认及在社会中流行的时候,就形成了这种色彩与某些事物关联的色彩象征意义。
就如看到黑色人们会想到黑夜和黑暗的空间,这就使得这种颜色形成了安然、肃穆和死亡的象征意义。
在世界上,自然景象和生活场面都是通过一定的色彩组合表现出来的。
自然界景物的色彩是十分多样的,甚至一些细微之处难以区分,所以在影视动画创作中想要产生预先设想的艺术效果,在运用色彩时需要有鲜明的视觉效果,才能通过心理反应与画面内容结合。
在影视动画艺术创作中,可以根据要表现的内容和传达的信息来利用人们记忆在头脑中的色彩类别、特征、相互关系以及同某种事物联系上形成的象征意义,
进行恰当的选择与组合,在心中形成立意独特、风格新颖的色彩设计方案。
波兰电影大师奇斯罗夫斯基导演的色彩三部曲《蓝》、《白》、《红》就是取材于法国国旗的颜色,它们分别对应着自由、平等和博爱的象征意义。
在色彩元素的运用中需要一种色彩的创造性思维,也要对色彩的典型差别及表现类型进行研究,在创作时才能恰当的运用色彩。
色彩特征的不同使之形成了清冷与温暖、鲜艳与朴素、活泼与稳静、灰暗与明快、轻盈与沉重等等的感觉差别,在画面的色彩组合及色彩感情的表达上发挥着作用。
而色彩间的基本的关系即和谐、对比及和谐和对比的界限使画面的主题更加鲜明,形象更加生动。
色彩间的这种过渡与和谐使整个画面产生具有某种色彩倾向的视觉效果。
3 影视动画中色彩的作用与运用
在影视动画创作中运用色彩视觉元素是根据塑造形象、烘托主体、表现情节和渲染气氛的需要,选择具有某种特征、意义和关系的色彩进行合理的布局,形成既有变化、对比,又是统一、和谐的整体。
在运用色彩视觉元素时首先要对画面的色彩进行选择,即从如何处理主体、陪体和环境这三者的色彩关系入手,确定主体的色彩后再确定陪体的色彩,以期能使环境色彩既能烘托主体又能统一画面的整体色调。
画面色彩的组合也是根据表现的形象,主从关系和整体的气氛来看的。
具体来说就是处理整体和局部的关系,运用色彩元素使主体突出,画面整体,形成正确的视觉引导,突出画面的重心。
画面色彩组合的审美要求与人们生存的自然界有着密切的关系,当按照这种审美要求进行艺术创作的时候,要通过与具体内容的结合在运用上灵活变通。
运用的色彩元素要与表现的内容相符合,因为离开了内容形式就没有意义。
镜头传达的信息能够通过不同的色调组接来表现,由传达的信息的不同在色调组接中插入的景物镜头,对视觉及心理的影响有着特殊的作用,它不仅可以调节镜头间的色调,而且能够烘托人物的情绪。
从镜头表现来看,色彩元素作为一种视觉形象信息根据内容来抒发某种感情意境,渲染画面的气氛。
在影视动画作品中丰富的色彩形态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些作品得到人们的认同除了在表达的内容上得到人们的承认外,在表现的技巧和画面色彩运用上吸引、感染着观众。
影视中的色彩是一种视觉的音乐,就如杜甫仁科在《银幕的造型世界》一书中所说,“电影中的彩色是层次分明的、富于动势的。
它处于不断运动的状态中,因此,电影中的彩色与油画比起来,更接近于音乐。
它是视觉的音乐。
”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电子技术的进步,影视动画的创作领域同数码电子技术相结合,使荧幕不仅能够再现客观现实的色彩,而且能够对客观色彩进行重构。
环境与时空的转换,人物的变化和运动使色彩元素成为调动人们的情感,辐射人们的心灵,进行多重思维的艺术手段。
[ii]影视视听语言中的色彩元素在表现时是主题整体鲜明,层次分明并且具有节奏感的,由客观到主观,由和谐到对比,由弱到强步步深入,有时出现一些具有象征意义的色彩元素,使人们在欣赏影视作品时随着色彩基调的改变而思绪万千。
结论:
色彩有着情感语言的表现功能。
“一切人都与色彩有着一定的联系,虽然并非所有的联系都是统一的,然而一定的文化都和一定的色彩有一定的联系。
”由于人们对色彩元素有一种心理效应,所以在进行作品创作时需要把握画面的色彩基调善用色彩语言来传达信息才能更好的创作影视动画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