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种实验室指标对急性胰腺炎的诊断价值评价
- 格式:doc
- 大小:27.50 KB
- 文档页数:3
急性胰腺炎评分表大全
Ranson评分和APACHE II评分是用于评估急性胰腺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工具。
Ranson评分包括入院时和入院后48小时内的11项指标,每符合一项计1分,得分>=3时考虑为中度或重度胰腺炎。
APACHE II评分包括生理指标和临床评分两个部分,其中生理指标包括体温、心率、呼吸频率、FiO2、动脉PH等,临床评分包括年龄、GCS评分等,总分越高表示病情越严重。
Ranson评分中的11项指标包括年龄、HCT下降>10%、XXX>16X109/L、血糖>10mmol/L、LDH>350U/L、
AST>250U/L、BE>4、BUN>1.8mmol/L、液体丢失>6L、血钙=3,则考虑为中度或重度胰腺炎。
APACHE II评分中的生理指标包括体温、心率、呼吸频率、FiO2、动脉PH等。
其中体温、动脉PH等指标的得分越低表示病情越严重,而心率、呼吸频率等指标的得分越高表示病情越严重。
临床评分包括年龄和GCS评分,其中GCS评分
包括睁眼反应、语言反应、运动反应三个方面,总分越低表示病情越严重。
因此,Ranson评分和APACHE II评分都是用于评估急性胰腺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工具,可以帮助医生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急性胰腺炎实验室及其他检查急性胰腺炎实验室及其他检查:一、血象多有白细胞增多,重症患者因血液浓缩红细胞压积可达50%以上。
二、淀粉酶测定血淀粉酶一般在发病后八小时开始升高,48-72小时后下降,3-5天内恢复正常。
正常血清淀粉酶为40-180苏氏单位。
血清淀粉酶超过500苏氏单位有重要诊断价值。
其他疾病如急性胆囊炎、胆石症、胃穿孔、肠梗阻等血淀粉酶也可升高,但一般不超过5 00单位。
血淀粉酶升高程度与病情轻重并不一致,急性水肿型可以明显升高,而出血坏死型可正常或降低。
尿淀粉酶在发病后8-12小时开始升高,维持时间较长,连续增高时间可达1-2周,因此适用于就诊较晚的病例。
正常尿淀粉酶为80-300苏氏单位/小时,超过300单位/小时有诊断价值。
胰原性胸腹水的淀粉酶含量明显增高。
三、淀粉酶肌酐清除率比值(CAm/CCr)急性胰腺炎时肾脏对血清淀粉酶清除率增高而对肌酐清除率无改变。
CAm/CCr的正常值不超过5%,急性胰腺炎可增高达3倍,其他原因所致的高血清淀粉酶血症则正常或减低,巨淀粉酶血症则低于正常。
但糖尿病及肾功能不全时也可升高。
CAm/CCr%=尿淀粉酶(苏氏)/血淀粉酶(苏氏)×血清肌酐/尿肌酐×100四、血清脂肪酶测定此酶较尿淀粉酶升高更晚,常在起病后48-72小时开始增高,可持续1-2周。
对就诊较晚的病例诊断有一定的价值。
正常值为0.2―0.7单位%,急性胰腺炎时常超过1.5单位%。
五、血清正铁血白蛋白急性胰腺炎时,血中胰蛋白酶活力升高,此酶可分解血红蛋白产生正铁血红素,后者与白蛋白结合成正铁血白蛋白,故血中正铁血白蛋白常为阳性。
本项检测最早在发病后12小时内即可呈阳性,于4-6天达高峰,曾被用以鉴别水肿型和出血坏死型胰腺炎,但特异性不强,且假阳性多,故仅有参考价值。
六、生化检查及其他血糖升高,多为暂时性,其发生与胰岛细胞破坏,胰岛素释放减少,胰高血糖素增加及肾上腺皮质的应激反应有关。
几种实验室指标对急性胰腺炎的诊断价值评价【摘要】目的对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eratitis,AP)的实验室诊断方法进行评价,以期得出最合理的诊断指标。
方法正常人100名,AP患者112名,非AP患者61名。
同时测定血、尿淀粉酶(AMY)、淀粉酶肌酐清除率(CAMY/CCr%)、尿胰蛋白酶原-2(Tbg-2)、血清样淀粉蛋白A(SAA)、C反应蛋白(CRP)。
结果112例AP患者中Tbg-2阳性108例、CAMY/CCr%阳性100例、血、尿AMY阳性分别91和80例、SAA和CRP阳性为66和64例;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的SAA 和CRP的(x±s)分别为(432±240.6)mg/L,(162.6±86.85)mg/L;急性轻型胰腺炎患者(x±s)分别为(204.7±95.8)mg/L,(103.2±65.21)mg/L,t值为9.4和4.3,P 值均<0.01。
诊断敏感性及特异性以Tbg-2的最高,其次为CAMY、CCR %,血、尿AMY相对较差,SAA、CRP最差。
结论Tbg-2为目前诊断AP最理想的指标,其敏感性和特异性优于其他指标;如果条件不具备的可选用CAMY/CCR %来提高诊断正确率;SAA和CRP检测对诊断急性胰腺炎的重发和病情变化方面,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急性胰腺炎;淀粉酶肌酐清除率;尿胰蛋白酶原-2;血清样淀粉蛋白A;C反应蛋白急性胰腺炎常规实验室诊断指标是血、尿淀粉酶,但有19%的病例无高淀粉酶血症,作为筛选项目敏感度还有欠缺。
近来国外Esko[1]等报道在AP时检测尿中的尿胰蛋白酶原-2可用于急性胰腺炎的快速诊断,国内也有报道应用淀粉酶肌酐清除率及血、尿淀粉酶联合检测来诊断急性胰腺炎,郭品娥等认为血清样淀粉蛋白A、C反应蛋白及细胞因子对急性胰腺炎的重发和病情变化方面有重要价值[2]。
我们同时运用血、尿淀粉酶,尿胰蛋白酶原-2,淀粉酶肌酐清除率,血清样淀粉蛋白A,C反应蛋白来对急性胰腺炎进行检测观察,以评价几种试验方法对急性胰腺炎的诊断价值。
急性重症胰腺炎的诊断标准急性重症胰腺炎是一种严重的胰腺疾病,常常会给患者带来严重的健康问题。
因此,及时准确地诊断急性重症胰腺炎对于患者的治疗和康复至关重要。
下面将介绍急性重症胰腺炎的诊断标准,希望能对临床医生和患者有所帮助。
一、临床表现。
急性重症胰腺炎的临床表现多样,常见症状包括剧烈的上腹疼痛、恶心、呕吐、发热等。
此外,患者还可能出现黄疸、腹部肿胀、心动过速等症状。
医生在诊断时需要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进行综合分析。
二、实验室检查。
在实验室检查方面,血清淀粉酶和脂肪酶水平的升高是急性重症胰腺炎的重要指标。
此外,白细胞计数和C-反应蛋白水平的升高也有助于诊断。
医生可以通过这些检查结果来判断患者是否患有急性重症胰腺炎。
三、影像学检查。
影像学检查对于急性重症胰腺炎的诊断同样至关重要。
腹部CT扫描是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可以帮助医生观察胰腺的形态和结构,发现胰腺炎的病变。
此外,MRI和超声检查也可以作为辅助手段进行诊断。
四、其他辅助检查。
除了上述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外,医生还可以通过其他辅助检查来帮助诊断急性重症胰腺炎。
例如,胰腺功能检查、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等检查方法都可以为诊断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综上所述,急性重症胰腺炎的诊断标准是一个综合性的诊断过程,需要医生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和其他辅助检查进行综合分析。
只有准确诊断,患者才能及时接受有效的治疗,提高康复的机会。
希望临床医生能够加强对急性重症胰腺炎诊断标准的学习和掌握,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急性胰腺炎分级标准急性胰腺炎是一种常见的急腹症,临床上常见的病因包括胆石症、酒精性肝病、高脂血症等。
在临床实践中,对急性胰腺炎的分级标准有助于指导临床治疗和预后评估。
目前,最广泛应用的分级标准是根据Ranson标准和APACHE II评分系统。
下面将详细介绍这两种分级标准的具体内容。
Ranson标准是根据患者入院时和48小时内的11项指标进行评分,包括年龄、白细胞计数、血糖、血尿素氮、血清钙、动脉氧分压、贫血、转氨酶、LDH、AST 和镁离子。
根据得分情况,将患者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三个级别。
Ranson标准主要适用于急性胰腺炎的早期预后评估,对于指导临床治疗和病情观察具有重要意义。
APACHE II评分系统是根据患者入院时的生理指标和临床资料进行评分,包括年龄、慢性健康状况、体温、平均动脉压、呼吸频率、动脉氧分压、血清肌酐、血细胞比容、钠离子、血红蛋白、白细胞计数、意识状态等。
根据得分情况,将患者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三个级别。
APACHE II评分系统主要适用于急性胰腺炎的严重程度评估,对于临床治疗和病情观察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除了Ranson标准和APACHE II评分系统外,还有其他一些分级标准,如CTSI评分系统和BISAP评分系统等。
这些评分系统在临床实践中也有一定的应用价值,但相对来说,Ranson标准和APACHE II评分系统更为广泛应用和认可。
总的来说,急性胰腺炎的分级标准对于指导临床治疗和预后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医务人员在临床实践中应当熟练掌握各种分级标准,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估和治疗,以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预后质量。
希望本文对急性胰腺炎的分级标准有所帮助,谢谢阅读。
胰腺炎的诊断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四项:典型的临床表现,如上腹部疼痛,或者恶心、呕吐、伴有上腹部压痛或者腹膜刺激征。
血清尿液或者腹腔穿刺液有胰酶含量的增加。
通过影像学检查,如彩超、CT等,显示有胰腺炎症或者手术所见,证实有胰腺炎病变。
能够排除其他类似临床表现的病变,可以结合患者的病史以及相关的体格检查,作出急性胰腺炎的初步诊断。
其中,实验室检查血液脂肪酶、淀粉酶超过正常值3倍是诊断胰腺炎的重要指标。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身体不适,建议及时就医,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药物和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避免盲目用药或延误治疗。
急性胰腺炎的诊断及检查
1、胰酶测定
胰酶的测定对诊断有重要意义。
血清淀粉酶值在发病后3~12小时开始升高,24~28小时达到高峰,2~5天后恢复正常。
血清淀粉酶值高于128Winslow单位(正常值8~16单位)或大于300Somogyi单位(正常值40~80单位)即提示为本病。
淀粉酶值的高低与病情的轻重不一定成正比。
严重的坏死性胰腺炎,血、尿淀粉酶值反而不升高。
血清脂肪酶在发病后24小时升高至1.5康氏单位(正常值0.5~1.0单位)。
2、腹腔穿刺
对有腹膜炎体征而诊断困难者可行腹腔穿刺。
重症胰腺炎时穿刺液常呈血性,并发感染时呈脓性。
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穿刺液的淀粉酶值增高有诊断意义,若明显高于血清淀粉酶水平,表示胰腺炎严重。
3、放射影像学检查
(1)腹部B超:可帮助诊断。
B超扫描能发现胰腺水肿和胰周液体的积聚。
还可探查胆囊结石,胆管结石。
但受局部充气肠袢的遮盖,限制了其应用。
(2)增强CT扫描:是敏感的确认急性胰腺炎的方法。
胰腺的改变包括弥漫性或局灶性胰腺增大,水肿,坏死液化,胰腺周围组织变模糊,增厚,并可见积液。
还可发现急性胰腺炎的并发病,如胰腺脓肿,假囊肿或坏死等。
增强CT扫描坏死区低密度(正常值小于50Hu)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对诊断和治疗方案的选
择有很大的帮助。
(3)MRI:可提供与CT相同的诊断信息。
几种实验室指标对急性胰腺炎的诊断价值评价
【摘要】目的对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eratitis,AP)的实验室诊断方法进行评价,以期得出最合理的诊断指标。
方法正常人100名,AP患者112名,非AP患者61名。
同时测定血、尿淀粉酶(AMY)、淀粉酶肌酐清除率(CAMY/CCr%)、尿胰蛋白酶原-2(Tbg-2)、血清样淀粉蛋白A(SAA)、C反应蛋白(CRP)。
结果112例AP患者中Tbg-2阳性108例、CAMY/CCr%阳性100例、血、尿AMY阳性分别91和80例、SAA和CRP阳性为66和64例;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的SAA 和CRP的(x±s)分别为(432±240.6)mg/L,(162.6±86.85)mg/L;急性轻型胰腺炎患者(x±s)分别为(204.7±95.8)mg/L,(103.2±65.21)mg/L,t值为9.4和4.3,P 值均<0.01。
诊断敏感性及特异性以Tbg-2的最高,其次为CAMY、CCR %,血、尿AMY相对较差,SAA、CRP最差。
结论Tbg-2为目前诊断AP最理想的指标,其敏感性和特异性优于其他指标;如果条件不具备的可选用CAMY/CCR %来提高诊断正确率;SAA和CRP检测对诊断急性胰腺炎的重发和病情变化方面,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急性胰腺炎;淀粉酶肌酐清除率;尿胰蛋白酶原-2;血清样淀粉蛋白A;C反应蛋白
急性胰腺炎常规实验室诊断指标是血、尿淀粉酶,但有19%的病例无高淀粉酶血症,作为筛选项目敏感度还有欠缺。
近来国外Esko[1]等报道在AP时检测尿中的尿胰蛋白酶原-2可用于急性胰腺炎的快速诊断,国内也有报道应用淀粉酶肌酐清除率及血、尿淀粉酶联合检测来诊断急性胰腺炎,郭品娥等认为血清样淀粉蛋白A、C反应蛋白及细胞因子对急性胰腺炎的重发和病情变化方面有重要价值[2]。
我们同时运用血、尿淀粉酶,尿胰蛋白酶原-2,淀粉酶肌酐清除率,血清样淀粉蛋白A,C反应蛋白来对急性胰腺炎进行检测观察,以评价几种试验方法对急性胰腺炎的诊断价值。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
1.1.1 标本来源正常人组:血、尿标本来自健康体检对象,共100名,男62名,女38名,年龄20~60岁。
AP组:胰腺炎患者112例,其中男79例,女33例,年龄21~65岁。
非AP组:共61例,男38例,女23例,年龄19~64岁,包括急性肠胃炎16例,胆石症14例,急性阑尾炎7例,胆囊炎5例,慢性胰腺炎3例,腮腺炎8例,胃肠道溃疡5例,妇科疾病3例。
1.1.2 诊断标准AP根据中华医学分会外科学会胰腺外科分会1996年指定的急性胰腺炎标准及分级标准[3],非AP腹痛根据临床表现、影像学、内窥镜、外科手术或病理检查确诊。
1.1.3 实验材料①试剂:淀粉酶(AMY)、肌酐(Cr)、C反应蛋白(CRP)由温
州伊力抗康生物技术公司提供,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由DADA Behring公司提供,尿胰蛋白酶原-2(Tbg-2)试纸条由芬兰MEDIX 生物公司提供。
②仪器:BNProSpec特种蛋白检测仪和OLYMPUS AU-64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
1.2 方法
1.2.1 标本处理正常人体检时采血,并留尿,于2 h内检测完毕。
急腹痛患者的血、尿标本于急诊采集,并立即测定血、尿AMY,血Cr,CRP、SAA 和尿Tbg-2 于第2天完成检测。
住院患者采集腹痛3 d内血、尿标本,进行上述项目测定。
对于AP患者挑选37例按照分级标准分为急性重症胰腺炎10例和急性轻型胰腺炎27例,每隔1 d重复测定1次,连续1周。
1.2.2 测定方法①AMY、Cr、CRP法(速率法),按厂商提供的参数进行测定;②SAA定量采用乳胶增强速率散射比浊法,试剂及由校准品由DADE Behring公司提供;③Tbg-2测定由芬兰MEDIX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提供的免疫层析法试纸条.
1.3 统计学方法
本实验结果采用SPSS 8.0 for WIN软件包处理,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标本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112例AP中仅2例Tbg-2呈阴性61例非AP患者有1例慢性胰腺炎Tbg-2呈阳性;11例腮腺炎患者Tbg-2均呈阴性。
2.2 AP组与非AP组和正常人组AMY、CAMY/CCR%测定结果有统计学差异。
AP组与非AP组SAA、CRP无统计学差异,但与正常人组都有统计学差异。
2.4 急性重症胰腺炎和急性轻型胰腺炎的SAA、CRP有显著性差异,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的分别为(432±240.6)mg/L,(162.6±86.85)mg/L;急性轻型胰腺炎患者分别为(204.7±95.8)mg/L,(10
3.2±65.21)mg/L,t值为9.4和
4.3,P值均<0.01,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尿胰蛋白酶原在生理情况下胰腺中含量最高,主要有尿胰蛋白酶原-1和尿胰蛋白酶原-2两种形式。
当患者急性胰腺炎是胰腺组织受损,尿胰蛋白酶原大量释放入血。
肾小管对尿胰蛋白酶原-2的重吸收比尿胰蛋白酶原-1低,因此尿液中的尿胰蛋白酶原-2浓度显著升高。
在本实验中非AP组有1例慢性胰腺炎患者Tbg-2为阳性,其原因可能为胆
管或周围胰腺上皮挤压而导致Tbg-2释放;或是胰腺受刺激的亚临床状态所致[3]。
11例腮腺炎患者,虽其血尿AMY都增高,但CAMY/CCR % 增高不明显,而Tbg-2均为阴性,可用于鉴别腮腺炎和AP。
实验结果表明,在所选用的7项诊断AP的指标中以Tbg-2的灵敏度和特异性最高,其次为CAMY、CCR %,血尿AMY相对较差,但方法简便仍然适合基层医院筛查使用,SAA、CRP 最差。
由此可认为Tbg-2为目前诊断AP最理想的指标,如果有条件临床诊断应首先选用Tbg-2,在条件不具备的情况下可选用CAMY/CCR %来提高对AP诊断正确率。
动态分析表明Tbg-2作为诊断AP的筛选指标最佳测定时间为发病72 h以内。
SAA和CRP虽然对AP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性较低,但在判断急性重症胰腺炎和急性轻症胰腺炎有重要价值。
所以我们建议在发现急性AP患者时应检测SAA和CRP,对诊断急性胰腺炎的重发和病情变化方面,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Esko A, Kemppaimen MD, Johan I, et al. Rapid measurement of urinary trypinogen-2 as a Screening test for acute pancreatitis. N Eng J Med,1997,336(25):1788-1792.
[2]郭品娥.血清样淀粉蛋白A、C反应蛋白及细胞因子在急性胰腺炎中的变化,2003,21:241.
[3]中华医学会外科学会胰腺组.急性胰腺炎的临床诊断及分级标准(1996年第二次方案).中华外科杂志,1997,35(12):773-775.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