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武术的美学表现形式
- 格式:doc
- 大小:15.02 KB
- 文档页数:2
武术的美学价值与欣赏
武术作为一种古老而传统的体育运动形式,不仅仅是一种实用的自卫技能,更是一门充满美学意义的艺术。
通过独特的动作设计、优美的身姿表现以及精湛的技巧展示,武术展示了独特的美学魅力,让人们在欣赏中感受到身心的愉悦和震撼。
美学价值的体现
武术作为一种艺术形式,追求的不仅仅是技术的高超和实用性,更包含着独特的审美意义。
在武术动作设计中,通过运用动作的连贯性、流畅性和韵律感,展示出一种优美和谐的美感。
比如,太极拳的“开合动作”、“张弛有度”等原则,通过身体的舒展和连续变化,展现出优雅的美学价值。
另外,在武术表演过程中,运用旋转、跃起、腾空等高难度动作,体现出激烈的视觉冲击力和运动美感。
这种动作的设计和表现,不仅令人惊叹技艺的精湛,更体现了人体在运动中的优美和强大。
欣赏的魅力
在欣赏武术表演时,观众可以感受到一种独特的美学享受。
首先,武术动作的设计和表现让人们感受到身体的自由和舒展,带来一种愉悦和放松的感觉。
其次,武术表演过程中的意境和氛围,给人一种沉浸式的体验,让人忘却烦恼,沉浸在运动之美中。
最后,观赏武术表演不仅是一种视觉享受,更是一种心灵的体验,能够激发人们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
总的来说,武术作为一门融合了实用性和美感的艺术形式,展现出了独特的美学魅力。
通过欣赏武术,观众可以感受到身心的愉悦和震撼,领略到动作设计的精妙和技巧的高超,体会到运动之美和身体的自由舒展。
因此,武术的美学价值和欣赏意义不可忽视,对于提升人们审美素养和身心健康具有积极的意义。
中国武术美学思想探索研究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武术已经成为了一种独特的体育文化,不仅在中国国内,而且在世界各地也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
人们发现,中国武术不仅是一种高强度的身体运动,更是一种通过训练技巧和技能,达到身心健康和精神升华的方法。
而中国武术之所以在形式和技巧上比其他体育运动更复杂、更高妙,就是因为它更多地涉及到了中国武术美学思想的内容,是中国传统哲学思想和武术实践相互交融的最好典范。
中国武术美学思想,简而言之就是指武术中体现出来的美学原则和美学思维。
具体来说,中国武术美学包括了以下几个方面:1. 体育美学:中国武术的动作十分协调、流畅、有力,充满了动感和美感,能够让人感受到身体的力量和优美的线条。
2. 道德美学:中国武术强调尊重对手、守护和平、自强不息等道德观念,这些观念是形成强健体魄和优美动作的基础。
3. 自然美学:中国武术注重与大自然和谐相处,取法自然,从牛、虎、龙、蛇、猴等动物身上寻找灵感,创造出具有生命力的武术动作和姿态。
4. 哲学美学:中国武术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既有身体技能的训练,又有哲学思考的深度,强调“以柔克刚”、“以虚御实”等哲学格言,是武术技艺和思想的完美结合。
中国武术美学思想的精髓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动与静的有机结合在中国武术中,动与静的有机结合是非常重要的。
在训练中,通过柔和的动作和稳健的站位,既能增强身体的柔韧性和敏捷性,又能提高身体的平衡能力和稳定性。
这种动与静的有机结合是中国武术的美学基础之一。
2. 高度的自觉性和精神意识中国武术中,高度的自觉性和精神意识是非常重要的。
练武者不仅要有良好的身体控制能力,更要具有高度的自律和自制力。
中国武术认为,通过训练能够练就一个精神意志坚强、气质高雅、良好品德的人,这些品质是武术美学思想的核心内容。
3. 精雕细琢的技术与动作中国武术的技术和动作是非常精雕细琢的,每一个动作都需要反复练习和完善,不断地改进和提升。
这种精雕细琢的技术和动作,是武术美学思想的体现,是武术者不断追求完美的表现。
中国武术在华夏土地上绵延数千年,甚至在全世界范围内广泛传播,不仅因为它具有强身健体、防身自卫的功能,还因为它具有很高的美学价值,从而给人以美的享受,陶冶情操。
中国武术可以说最具有常有的审美文化色彩,而各拳种都有自己的审美风格。
在现代体育迅速发展的今天,要想使武术得到更好的发展,屹立于国际的舞台,我们固然要修改规则适应国际环境,也应该要从武术文化蕴含着的美学价值来把握。
我们知道中国传统美学范畴与西方美学范畴迥然不同。
其中诸如意、味、道、境、力、神韵等范畴是西方美学所不具有的,而这些范畴在武术文化中体现的尤为明显。
武术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历史演进过程中不断创造、逐渐形成的一个运动项目。
武术,又称国术和武艺,是中国传统体育项目,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之一。
中国武术是以中国传统文化为理论基础,以内外兼修、术道并重为鲜明特点的运动。
在源远流长的发展过程中,武术浸透着中国传统哲学、美学、中医学、军事学、伦理学、宗教学、文艺学、社会学、民俗学等多种学术理论的影响。
武术运动之所以能在中华体育史中放射出华光异彩,不仅是由武术运动本身的特点及其美学价值所决定,而且从运动中充分反映出它的思想内涵的丰富性,文化内核的系统性、连贯性、复杂性和经典性。
中华武术在其发生、发展和日臻完美的过程中,有其极为深厚的文化渊源。
几千年来,中华民族大文化对于武术的熏陶是个值得研讨的问题。
我们可以这样看,人类社会一切有价值的行为,都是文化的或离不开文化的。
武术运动的产生、发展和变革的过程都是与文化的产生、发展和变革相联系的。
中华民族光辉灿烂的文明史,中国人民绚丽多彩的文化史就是中华武术的源与流。
武术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产物,是中国传统文化在武艺运动中的集中反映。
武术文化是“偃闭武术,阐扬文令”,后多指“强身、自卫等技击之术”的文化体系。
它是中国传统文化思想沉积的反映。
武术文化的理论和行为方式均受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制约。
它在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影响下,又有其独有的理论涵盖和行为特征。
对于武术的美学思考摘要:武术给人以美的享受是带有综合性的,武术运动美是武术技艺中表现出来的刚柔美、虚实美、姿势美、神态美、意境美等方面的综合反映。
本文从多角度分析了武术美的表现形式和武术美的内涵特征,阐述了武术美的社会价值和吸引入追求美的心理特征,从而使人们认识武术美的内在价值。
关键词:武术美学思考武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其作为一种文化艺术,给人以美的享受,同时也传承了中国的文化,其全部内涵倾注了中华民族的气质,民族精神。
武术之美,是中华民族东方美的缩影。
该文从多角度分析了美的表现形式以及美在武术运动中的体现,意在阐述武术美的内在价值,培养人们对武术运动的审美观,促进武术运动项目的发展、创新。
1 研究方法1.1 文献资料法根据研究需要,查阅有关著作及国内、外体育期刊、文献,运用古今文献资料研究武术现状,说明武术的艺术性特征,为武术美学研究提供依据和思路。
1.2 逻辑推理法运用美学原理演绎推理,探索拓展武术艺术性、增强观赏魅力的思路与途径。
并观看大量了国内国际武术竞赛、表演方面的音像资料,对其进行分析、归纳、总结,从不同角度对武术运动进行美学剖析,阐述武术的美学特征。
2 研究结果及分析2.1 武术美学的内涵美学这个概念,对应的西语是Aesthetica(音译“伊斯特惕卡”)。
汉语中的美学概念,据说是根据日语的翻译而来的。
《牛津英语指南》将美学释义为:美学是哲学的一个分支,它关注的是美和趣味的理解,以及对艺术、文学和风格的鉴赏。
2.2 中华武术美学思想溯源我国远古时代,先人在长期的采集、劳动、狩猎中逐渐掌握了一些拼搏时候的技能技巧。
原始人在与人斗争中,同时也是促进了武术的萌生,而武术之美在最初也得到了初步定位。
2.3 中华武术美的本质美的本质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美是人们改造世界,创造生活的体现,是体现生活规律,本质的具体形象。
武术美的本质则是人的本质力量在武术运动领域中的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感性显现,反映了人与武术运动的美的关系。
中华武术的意境美学与审美价值中华武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丰富的意境美学和审美价值。
在中华武术的练习过程中,强调内外兼修、刚柔相济,追求内在修养和外在技艺的统一,体现了中华文化对人的全面塑造和修炼的追求。
同时,中华武术注重“以柔克刚”,强调顺势而为、以柔胜刚的策略,体现了中国传统哲学中“太极”、“道法自然”的理念,展现了一种以和谐为美、以超凡脱俗为美的审美观念。
中华武术的意境美学体现在其独特的动作美、节奏美、形态美等方面。
在中华武术的演练中,武者的一举一动都体现了对内在力量的掌控和外在形态的展现,追求动作的流畅、准确、有力,展现了一种优美而刚健的美学境界。
同时,中华武术强调呼吸与动作的配合,注重节奏的平衡与变化,使得每一个动作都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
通过反复练习和修行,武者在展现动作美的同时,更能体验到身心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统一,达到意境美学的境界。
此外,中华武术还融合了音乐、舞蹈、戏曲等多种艺术形式,展示出独特的审美魅力。
在表演中,武者会配合音乐节奏,运用华丽的服饰和道具,通过动作、表情等方式来传递情感和内心世界,展现出丰富的审美内容。
中华武术的表演不仅展示了武术本身的技艺,更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审美理念和价值观,让观众在欣赏的同时感受到一种身心的愉悦和启发。
总的来说,中华武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不仅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更蕴含着丰富的意境美学和审美价值。
在其练习和表演的过程中,武者们通过不断修炼和实践,将武术内涵的力量与美学的表现完美结合,展现出一种优美、内敛、含蓄、坚韧的审美风采。
中华武术的意境美学和审美价值,不仅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更为世人展示了一种和谐统一、自然超然的审美境界,传递着人类对美好生活和内心追求的共同向往。
论中国武术的体育美学特征摘要:中国武术源远流长,随着社会的生产不断发展。
它集儒、道、释等宗教思想的精华于一身,将其本身所具有的体育美挥发的淋漓尽致。
本文从体育美学的角度来对中国武术包含的精神美,运动美,和谐美进行一番审视。
关键词:中国武术;体育美;美学特征中国武术的产生与原始社会文明的产生是相一致的,人们为了生存的需要,在无数次的战事中学会了搜集一些关于自卫与进攻的有效手段并进行不断的演练和创新。
中国武术的发展成熟是在元明清时期,那时流派林立,拳种、器械等百花齐放,加之儒、道、释等宗教思想的影响,逐渐形成博大精深的武术文化。
现代武术在传承传统武术的基础上,虽然技击性有所保留,但审美性逐渐增强,其意义更多是以强身健体为目的,赏心悦目,陶冶情操。
培根曾说过这样一句话:论起美来,状貌之美,胜于颜色之美,而适宜并优雅的动作之美又胜于状貌之美。
武术所产生的美恰恰说明这一点。
武术,是中国文化孕育下的特有产物。
从武术中可以看到中国人独有的审美思维方式、审美观念、心态范式和价值取向,它是一种体育文化形态,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悠久文化。
从体育美学理论研究进入中国到现在,体育美学和武术已紧紧连在了一起。
正如张耀庭所说“从广义上讲,武术的某些功能属于体育范畴,但它有许多内涵已经超越了一般的体育概念。
它与西洋体育处于不同层次。
武术除重视形体之外,还讲究精、气、神,注重内外兼修,天人合一。
”[1]只有把武术和体育、体育美学紧紧联系在一起,才能真正的运用体育美学理论来突出武术的美,让更多的人来热爱、关心武术。
一、精神美精神性,是中国所独有的传统艺术特性和基本特征,这里所说的精神使之与宇宙相关的宇宙之精神。
武术源于我们祖先的生存实践,它不仅是一项生存技能,还是锻炼人身心的一种外在动力。
它要求人们锻炼调养自己的眼、耳、心三性,使其目光锐利,心性灵勇,耳目灵通。
这样可以潜移默化的陶冶自己的情操与情趣,培养出刚强不屈、勇猛无畏的性格气质。
武术美学的基本表现特征
武术起源于远古,形成、发展于秦汉,完善于明清.华武术具有鲜明民族文化特征,其美学特征仅具有装饰美、形体美、造型美、结构美等外特征,更具有名称美、节奏美、精神美等内美学特征.
武术套路从其本质来讲,说艺术另类表现形式.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推理法,从文化艺术视角,沿着武术历史发展脉络探讨了武术套路美学特征与艺术性.认,武术套路技术特征归纳技击性,多样性和艺术性;武术套路美学特征包含:武术套路运动美表现战斗"生活";种"距离"美;经过创造,所表现出种感染力、震撼力美三方面.武术套路通过形式美、意蕴美表现武术套路运动艺术性.。
浅析中国武术运动的美学形态【摘要】绵延几千年的中国武术,是在中国传统文化的滋养和哺育下发展过来的,它吸收和渗透了中华民族的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和风俗等多种文化形态,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从武术形式、内容和方法上,都体现着中国古典的哲学理念、美学观点、伦理道德、兵法思想等丰富的传统文化。
本文从美学的角度阐述了武术运动表现出的文化美、形式美等美学。
【关键词】武术运动;武术文化;美学一、前言武术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总体氛围中孕育、产生和发展,它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深刻凝聚着中国哲学的智慧,美学的意境,艺术学的神韵,文化学的精神。
武术之美,是东方的古老文明之美的缩影,其极高的美学价值目前尚未理论化、体系化,仍需不断完善。
加上以往人们对武术的研究仅侧重于武术的健身和技击实用功能方面,而忽视了对其广泛的美的创造、美的欣赏和美的身心感应等文化艺术物质性及审美价值研究,因此,武术美学研究要在新的形势下更好地立足于科学,着眼于现实,不断地完善自身的建设,认清武术之美便成为一个首要不容忽视的问题。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1.研究对象中国武术运动的美学形态。
2.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查阅相关武术学报及文化导刊等资料。
三、结果与分析1.中华武术美学思想溯源中华武术源于我们远古祖的生产劳动,人类原始社会时期,由于原始人在漫长的劳动、生产过程中,对自然秩序、规律,如节奏、次序、韵律等等掌握、熟悉、运用,使外界的规律性和主观的合目的性达到统一,从而产生了最早的美的形成和审美感受。
在改造客观世界中达到自己的目的,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在感性结构(劳动活动本身)中得到统一时,就产生情感愉快,这便是最早的美感。
在原始的生产劳动中,人们为了生存便模仿飞禽走兽捕食将他们搏斗的动作作为打斗之法与自然中的猛兽斗争,于是,原始的武术在自然条件下被创造形成,后来人们把这些动作中比较成功和优美的招式在狩猎前的祭祀活动及闲暇活动中进行表演交流(武舞),表演者获得了一种自豪感,而欣赏者不仅从中得到了技击之法,还得到了美的享受。
中国武术的美学思想研究中国武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拥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在千百年的发展过程中,中国武术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美学思想,成为了一种富有艺术性和哲学性的文化现象。
本文将对中国武术的美学思想进行深入研究,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参考。
中国武术的美学价值中国武术的美学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独特的韵律美:中国武术注重节奏和韵律,将身体的运动与呼吸、意念相结合,形成一种优美的韵律美。
如太极拳中的“行云流水”,形意拳中的“势势相承”,都体现了这种韵律美。
动态的造型美:中国武术注重造型之美,每一个动作都要求做到“式式均匀,步步到位”。
如少林拳中的“童子拜佛”,动作刚健豪放,塑造了雄壮有力的形象。
内在的精神美:中国武术强调内外兼修,不仅要锻炼身体素质,更要提高精神修养。
通过练习武术,培养坚韧不拔、自强不息的精神品质,实现人格的完善与提升。
中国武术美学思想的内涵和特点内涵:中国武术的美学思想内涵丰富,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技击美:武术的技击属性是其实用性的体现。
在搏击中,运用攻防技巧、身法、步法等战胜对手,展现出武术的技击之美。
形体美:武术注重身体形态的塑造,通过锻炼身体素质和形体的灵活性、稳定性等,使身体各部位协调统一,展现出形体之美。
意蕴美:武术追求“以意导体,以体达意”,强调将意念贯穿于动作之中,达到内外合身心交融的境界,展现出意蕴之美。
道德美:中国武术注重武德,强调习武者应具备诚实、正直、谦虚、坚韧等美德,以实现个人修养和人格完善。
追求和谐:中国武术的美学思想追求身体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统一,强调天人合内外合一。
注重整体:武术注重整体观念,将身体各部位看作是一个有机整体,通过协调各部位的动作,达到最佳的攻防效果。
倡导实用:武术强调实用性,以技击为本质,将各种技巧应用于实战中,以达到制胜目的。
强调意念:武术注重意念的运用,将意念贯穿于动作之中,使身体与意念相协调,以实现内外合一。
浅谈中国武术文化中的美学浅谈中国武术文化中的美学摘要:中国武术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到现在之所以长盛不衰,不仅由于它具备健身自卫的用途,而且还由于它是一种很独特的表演艺术,能给人们美的享受,让人赏心悦目,激发人类美的情操。
本文通过对中华武术的产生、发展的历程和基本的美学特征和其表现、价值进行分析,旨在提高人们对武术美学的社会价值的认识。
关键词:中国武术、美学、产生、发展、特征、文化、审美武术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是一项内涵丰富、形式多样,具有独立体系和多种社会功能的运动项目。
武术也是东方文化的一颗灿烂的明珠。
武术可以说是源于流长、博大精深!它不仅是一种健身技艺,而且是一种优秀传统文化。
武术这项民族传统体育运动,其运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适应男女老少锻炼,不受场地、设备、季节、气候等限制,是强筋健骨、陶冶情操、自卫防身的良好手段。
而在当今武术更是以一种文化被世界各地社会各界的人士所喜爱,在体育界或是在艺术界都是作为中国的象征性的文化发挥其广泛的影响力。
中国武术可以说最具有常有的审美文化色彩,而各拳种都有自己的审美风格。
在现代体育迅速发展的今天,要想使武术得到更好的发展,屹立于国际的舞台,我们固然要修改规则适应国际环境,也应该要从武术文化蕴含着的美学价值来把握。
我们知道中国传统美学范畴与西方美学范畴迥然不同。
其中诸如意、味、道、境、力、神韵等范畴是西方美学所不具有的,而这些范畴在武术文化中体现的尤为明显。
一武术美学的表现形式(一)武术的形式美武术的形式美是指武术审美客体在演练武术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身体动作姿态、精神神韵等方面的美。
它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形神兼备的和谐美武术形式中的“形神兼备”是其他体育项目所缺少的,也是武术运动作为中国民族传统艺术文化的显著特点之一。
只有形神达到和谐统一,才能达到人与自然、人与器械、肢体与意识、动作与意识的高度统一,而最终达到“形神兼备”和谐美的要求2动作的矛盾变化美“没有变化就没有美”武术运动也是如此,而每一个套路无不包含着许许多多的矛盾变化。
试析中华武术套路的美学因素[摘要] 随着武术逐步走向国际化,武术套路也随之出现变革。
武术无论从节奏和神韵等方面都具有一定的美学和艺术化特征。
特别是运动美、身体美和精神美在武术中有完美的表现。
[关键词] 武术武术套路美学武术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到现在之所以长盛不衰,不仅由于它具备健身自卫的用途,而且还由于它是一种很独特的表演艺术,能给人们美的享受,让人赏心悦目,激发人类美的情操。
武术套路的美学特点以其内涵的精、神、气、气质为基础,以外在的艺、技、美为表现形式,是一种内外融合、形神皆具的独特文化现象。
一、自然美自然美是武术美的核心,是现实生活中自然物的美。
武术的自然美即技击美,技击是武术的核心,武术以踢,打,摔,拿为其基本技击法则,由此而衍生出千变万化的技击方法,可谓武术的精髓。
武术来源于生活,取源于生活,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天人合一的思想根深蒂固。
在原始的生产中,人们为了生存,便以模仿飞禽走兽捕食的动作作为打斗之法,这样,原始的象形武术在自然的状态下创造出来。
后来人们从这些动作中发现了一些优美的动作,在闲暇之余进行表演和交流,后来通过增加幅度,丰富技巧,严谨规格,连接贯穿等,增加了人们的练习兴趣和观赏兴趣,这样不仅提高了武术的健身价值,也提高了其美学价值。
二、形式美形式美是武术运动美的外在表现形式,是美的事物外在形式所具有的相对独立的审美特征,是事物内在的本质特征所体现的外在形态。
在武术套路中表现为形体美、造型美、结构美、器械、服饰美。
(1)形体美。
形体美是健、力、美三者有机的结合。
这是自然美与艺术美的结晶,是形体美的典范,运动员的身材苗条而不干瘪,丰满而不臃肿,四肢匀称,身高适中。
他的肌肉壮实、丰满富有弹性,既给人以刚劲有力之感,又给人以极大的青春魅力,姿态又是那么端庄典雅,那么灵巧机敏,那么富于韵律美。
给人一种“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之感。
只有美的身体才能带来美的运动。
武术运动与美学谈谈武术运动中的意境美作者:彭思源来源:《体育风尚》2018年第02期摘要:武术运动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群众基础,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生活与斗争实践中逐步积累和丰富起来的一项宝贵的文化遗产。
本文从美学上来讲,它不仅具有形式美、生活(真实、本色)美,而且还具有意境美。
关键词:意境:美学;武术一、意境——形与神的交融意境是我国美学思想中的重要范畴。
它体现了艺术美。
在艺术创造,欣赏和批评中常常把“意境”作为衡量艺术美的一个标准,因为武术具有艺术性,同样也可把意境作为衡量武术运动美的一个标准。
意境是指艺术家审美体验、情趣、理想与经过提炼、加工的生活形象融为一体后所形成的艺术境界。
是主、客观相熔铸的产物,在武术运动中是指导形与神的高度统一。
二、武术中的形武术的形(外)是指手、眼、身、步等外在的形体活动,由于武术起源于长期生活于战争的结果,在原始社会,人类为了维持生存需要同野兽做斗争,从中不断学习和掌握了简单的攻防技能,而且出现了模仿动物动作的“百兽舞”其中有一些是“得所以利其关节,乃制之为舞”的“熊经鸟申”的体育运动,后来的“五禽戏”、“象形拳”即是这种运动的延续和发展。
三、武术中的神神在美学术语首先是指宇宙万事万物的现象及其本质、规律的不可知性。
《易。
系辞上》:“阴阳不测之谓神”《国术概论》中关于太极拳论中曾这样讲:“太极者,无极而生,动静之机,阴阳之母也。
”“阴静阳动,阴息阳生。
”“阴阳相交,始生万物。
” 《易。
系辞上》:“易有太极,使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这里的太极一是指派生万物的本质;二是指武术中的太极。
由于古人的科学知识贫乏,认识能力底下,对客观世界的产生、发展和变化就概而言之为神,当然武术也不例外。
其次,是指人的精神,包括知、虑、情、性四个因素,而在武术中则是心、神、意、气等内在的心志活动和气息运行。
《国术概论》太极拳论中:“习太极拳者,应以养心,定性聚气,敛神为主。
浅谈中华武术的审美功能及美学特征吴正好(合肥市第五中学 安徽合肥 230000)【摘 要】 武术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深受传统美学思想的熏染。
因而,中华武术的审美功能就体现在悦目、悦心、悦志三个方面;中华武术的美学特征表现为:“形神兼备”、“内外兼修”的对立统一美;阳刚与阴柔的完整统一美;“气”与“和”的结合美;“韵”和“意”的渗透美。
【关键词】 中华武术;审美功能;美学特征 在漫长的中国五千年文明的历史进程中,中华民族创造了极为灿烂辉煌的中国传统文化。
历经几千年的传承和发展,中国传统文化及其悠久的渊源,厚重的蕴含和博大的包容量在世界文化之林散射着独特的魅力。
深深植根于这一方沃土中并发展壮大的中华武术,是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族文化遗产中的一朵奇葩。
它既是自卫防身的技击术,又是文明的健身术。
同时也是最富有民族审美文化特色的传统体育项目。
它自从创始以来就与美学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深受中国传统美学思想的熏染。
武术套路和搏击的两种基本运动形式相得益彰的结合,充分反映出中国传统美学中“以美启真”、“以美储善”的独特魅力的审美特点,使得人们在审美的情趣中得以欢娱、陶冶和净化。
武术之美是中国传统文化长期积淀后在审美意识上的外显,是东方古老文明之美的缩影。
中华武术历经岁月的洗礼,已具有独特的审美功能。
一、中华武术的审美功能“美,是人类心灵的光环;美,是人类生活的色彩”。
武术的审美功能就是在遵循武术和美的客观规律的前提下,通过武术的美的功能的直观感受和运动实践中对武术动作美的激发和创造。
它具体地体现在悦目、悦心、悦志三个既独立又相互联系的方面,它们在递进中发挥着各自的功能。
1、悦目悦目是在参加武术活动中获得的感受上的直接的审美愉快。
它是武术第一层面上的审美功能,它直接给人们以视觉的审美感受。
自古代,人民便知道以武为娱。
《史记·项羽本记》中所记,鸿门宴中,便有项庄舞剑助兴的记载。
唐代大诗人李白的好友崔宗宗曾赞他“起舞拂长剑,四座皆扬眉”,杜甫在《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中亦有:“昔有佳人公孙氏,一舞剑气动四方。
中华武术的形式美与内涵美-武术论文-体育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中华武术在华夏土地上绵延数千年,甚至被全世界所熟知,不仅因为它具有强身健体、防身自卫的功能,还因为它具有非常高的美学价值,能给人以美的享受,陶冶情操。
中华武术是最富有民族审美文化特色的传统体育活动,是集东方美与古典美于一体的缩影,而儒家仁者爱人给武术之美增添了深刻的文化内涵,使武术与美更加完美的结合。
所以,中华武术发展至今完全浸润了中国古典美学的基本内容,武术显现出古典美的特殊光辉。
同样,由于中国武术文化内涵的丰富性与多样性,使得武术的美表现出了含蓄、抽象、整体和谐的浓郁色彩,而武术中展示起伏、刚柔、吞吐、神韵等审美因素随处可见。
[1]在世界林立的繁多技击格斗项目中,中华武术整体可以说最具美学文化色彩,而所包含的各拳种亦具有自己独特的审美风格。
在现代体育迅速发展的今天,要想使武术得到更好的发展,屹立于国际的舞台,我们固然要修改规则以适应国际环境,更应该从武术蕴涵着的美学价值来把握。
1 中国传统美学影响下的武术审美朱光潜指出在西方,从占希腊开始,在一个很长的历史时期内,都把美的木质归结为物体的形式,黄金分割律就是他们所找到的美的规律.中国古代美学所走的显然是另外一条路。
由于把美的本质归结为意,所以我们的占人不停留在形式上的华丽,足于观感的愉悦,而欣赏内在的意蕴。
认为凡其华彩光焰漏泄呈露,然尽发于表,而其里索然绝无余蕴者,浅也;若其意味风韵含蓄蕴籍,隐然潜寓于里,而其表淡然若无外者,深也。
中国人没有刻意探求美的本质问题,在天人合一的思想认识之下,美的本质是毫无疑问的,那就是天地之美.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前者对后者的传达;人的艺术创造实际上是对自然与自然精神的表现。
中国古代美学范畴与西方美学又有着明显的迥异,西方美学范畴是崇高、优美.但中国武术的阳刚之美与阴柔之美不同于西方的优美与崇高,中国美学所具备的诸如意、道、气、神以及韵、神韵等范畴都是西方所没有的;其中韵、神韵更是中国艺术的理想。
致力于打造高品质文档论武术的美学表现形式
摘要:武术是世界最美的体育运动,是一种属于属于体育但高于体育的体育运动。
作为审美对象的武术,具有悠久历史和浓厚民族意识的中华文化形式,其内部也充满了极为丰富的美学因素。
本文着重针对“韵”、“气”、“趣”、“意”、四个美学范畴在武术中的具体体现进行研究。
以便使人们更加了解武术美的形式。
关键词武术美学形式
一、“韵”在武术中的体现
“韵者,美之极。
”美学思想家把“韵”这一特殊语概括为“超然于世俗之外的节操,气概。
从而表现出神态,风度”。
武术的韵从何而来?武术,特别是武术套路,招招式式都沉醉在“韵”的追求中,实实在在是艺术式地专注于审美。
“韵”的追求、形成、展现,实际上也就是武术内在精神、内在情感的追求、形成、展现。
所谓“心意诚于中,肢体形于外”是也。
“韵”就是使各种变化表现充分、激烈,使变化清晰、层次分明、韵厚味醇,演练者也好,观赏者也好,都由之而获得极大的审美享受与满足。
中国武术大量的技术动作被冠以美妙的名称。
如“白猿出洞”、“彩凤凌云”、“双峰拜日”“犀牛望月”、“青狮托球”、“百鸟齐鸣”、“金蝉脱壳”、“鹞子翻身”、“白鹤亮翅”,以及诸如“苏秦背剑”“、武松脱铐”“、哪吒探海”“、织女穿梭”等等。
中国武术又讲究流派命名,戳脚全称竟是“九番御步鸳鸯勾挂连环悬空戳脚”。
正如《体育美学》作者胡小明先生所指出的:这些名称充分体现了自然的人化,是非直接性描述,对美好的运动形象偏重于意会,偏重于形容。
一同于比兴之法,托物取喻,借物发挥,集中而浓缩。
朦胧、抽象、回味悠长。
这些名称,是艺术的而不是科学的,是审美的而不是功利的,其着眼点,还是要符合一个“韵”字。
二、“气”在武术中的体现
“气”是一个重要的古典美学范畴,是武术美的本源,也是武术产生美的源泉。
“气”、在武术这个领域是一个非常模糊的概念。
古往今来,武术的各派各家都强调“气”的极端重要性,并进而把“气”作为武术根本。
如少林典籍中的《罗汉行动拳谱》序言中,详细论述了养“气”对武术的极端重要性。
“天地万物皆一气之所结而成,天地无气则生机灭,养气固不重哉。
而人为万物之灵,则养气尤为重”。
历代拳师通过内修炼气,达到“元气充足”、精神健旺、体魄雄伟、动作敏捷、发力沉实,从而显示生命力的刚健和充实,这就是对人生命自由活动的肯定,这就是美。
“气”之所以对中国美学思想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是因为它从哲学的角度涵盖了美的本质。
,气是审美主体赖以进行审美活动的生理和心理基础。
表现武术之美当然也离不开养气、练气、集气、运气,以气传达武术特有的韵味,使人进入难以言传的美妙境界。
武术讲究“内练一口气,外练筋骨皮”,练到一定功夫,生理上的快感与精神上享受合一,既养生又养气,审美主客体重叠,武术之美既为旁观者领略,又能被自身所感受。
三、“趣”在武术中的体现
“趣”生于自然而无所倚,是艺术家按照自己主观希望和感觉,把生活审美感受和体验加以改造提炼、熔铸而成的意旨,是作品再现的独特的风致情味,它是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