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综合探究《政府的权威从何而来》教案(新人教必修2)
- 格式:doc
- 大小:447.50 KB
- 文档页数:4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二教案《综合探究政府的权威从何而来》课件★教学目标 1 、通过学习探究明确政府的权威是由国家性质决定的。
2 、通过学习探究理解政府如何行政才能树立政府的权威。
3 、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教学重点政府权威的体现、标志★教学难点政府权威的树立虎照横空出世 2007 年10 月12 日,陕西省林业厅对外称陕西省镇坪县城关镇文彩村农民周正龙拍到了野生华南虎照片,照片多达七十余张,陕西省林业厅经鉴定认为照片真实,并奖励了周正龙两万元人民币。
事件的后续发展2008年2月3日,陕西省政府办公厅对陕西省林业厅在华南虎照片事件中违反政府新闻发布制度进行公开通报批评。
2月4日,陕西省林业厅就草率发布发现华南虎的重大信息发出《向社会公众的致歉信》。
6月29日,陕西省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华南虎照片系周正龙造假,华南虎照片是用老虎画拍摄的假虎照。
涉嫌诈骗犯罪的周正龙当天已被公安机关提请检察机关批准逮捕,13名省、县相关责任公务人员受到处分。
11 月17 日判周正龙犯诈骗罪,判处有期徒刑2 年,犯非法持有弹药罪,判处有期徒刑1 年6 个月,两罪并罚,决定执行有期徒刑2 年6 个月,缓期3年年执行,并处罚金2000 元人民币。
议一议公民:周正龙陕西省林业厅自学导读 1、、什么是政府的权威及其体现 2 、有权威政府与无权威政府3 、怎样树立政府的权威((1))决定因素((2))意义((3))标志★★★政府的权威,是指政府在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过程中形成的得到人民认同的威望和公信力。
((1 )有权威的政府必定是依法行政的政府,它会维护宪法和法律的尊严,从而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2 )有权威的政府必定是廉洁、高效、团结合作、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政府,它在广大人民群众中享有声望;((3 )有权威的政府必定是讲信誉的政府,有令必行,又禁则止,它得到人民的自觉认可和拥护;((4 )有权威的政府对经济发展、政治文明、文化繁荣和社会和谐都会有促进作用。
高中思想政治人教版必修2政治生活第二单元《综合探究政府的权威从何而来》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1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识记:政府的权威的内涵;政府权威的根本决定因素;政府有无权威的根本决定标志。
理解:政府权威的体现以及政府如何树立自己的权威。
运用:列举实例说明有权威与无权威政府行使权力的不同结果。
二、能力目标
了解政府应如何努力树立自己的权威,能够联系当地实际对政府的活动进行评估并写出建议书。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真正认识到我国政府是人民的政府,具有历史上任何政府无可比拟的权威,从而增强对政府的认可和信任,有令必行,有禁则止。
2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思维活跃,探索热情高,合作意识浓,表现欲强,对身边的人与事已经具有一定的调查能力,同时还具备了一定的搜集信息能力、交往能力、分析能力及表达能力。
3重点难点
重点:政府权威的来源;政府应如何树立自己的权威。
难点:结合法门镇实际,写一份有针对性的,切实可行的《关于树立政府权威的建议书》。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1【导入】教学过程和教学策略
导入设计
学生甲配乐朗诵宋朝诗人张俞的《蚕妇》: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
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
(语调无奈,情绪悲愤)。
《政府的权威从何而来》这个“综合探究”活动。
在探究活动中,学生通过对政府权威的含义、政府权威的来源、决定因素、政府有无权威的标志及如何树立政府的权威等问题的探究,从而明白我国的政府是人民的政府,具有历史上任何政府都不可比拟的权威。
使学生关注政府的权威,懂得树立和维护政府的权威,关注政府的权威的意义,达到高中新课程标准对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提高政治素养和能力的要求。
【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政府的权威的含义、政府的权威的决定因素和政府有无权威的根本标志。
(2)理解政府权威的体现以及政府如何树立政府的权威。
【过程与方法目标】结合具体实例,分析政府权威的来源,并结合实际提出树立政府权威的建议。
具备在合作、探究中体验生活、积极的政治参与,树立现代的公民意识,提高参与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真正认识到我国政府是人民的政府,提高学生对于我国政府的认同感,从而增强对政府的认可和信任,自觉维护政府的权威。
同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政绩观。
【教学重点】使学生了解政府权威的决定因素、政府权威的具体表现。
【教学难点】让学生知道政府权威的是如何树立的。
多媒体辅助课堂教学。
【情境设置,导入新课】教师活动:展示教学情境(多媒体播放视频)《湖南省湘西州花垣县十八洞村的精准扶贫工作》和教学问题,组织学生观看视频,并提出具体的要求。
说一说:我国政府为什么要重视湖南湘西州花垣县十八洞村的扶贫工作?学生活动:认真观看视频,结合问题做好记录,积极思考、自主探究、表达观点。
教师(引导过渡):我们的政府是人民的政府,有威信的政府,当人民有难时,政府和人民始终走在一起。
今天,让我们来认真学习政府的威信从何而来,与我们的政府一起齐心合力,共建我们美好的家园!教师活动:通过课前自主预学,同学们懂得哪些知识?还有哪些知识不理解,存在哪些疑惑?同学们还想了解什么知识?教师在学生反馈的基础上展示本框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政府的权威的含义、政府的权威的决定因素和政府有无权威的根本标志。
政府的权威从何而来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了解什么样的政府才是有权威的政府;
理解政府权威是如何表达的;
懂得怎样才能树立政府的权威。
2、能力目标:
能够从现实生活中的不同案例中,推出有权威和无权威政府行使权力的结果是不同的;
学会用科学的哲学思维方式观察和思考社会政治生活,并进行正确的价值判断和道德判断。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提高关注社会政治生活的主动性;
对一事物进行价值判断时应该以人民的利益〔社会的公共利益〕为最高价值判断;
用积极的心态去观察和理解政府的工作;
学习做人,要公正、无私、踏实、勤勉。
二、教学设计:
1、课前准备:
试找出政府工作的正反两面案例。
假设你是深圳市市长,你最想做的两件事是什么?
思考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我从中得到什么启示〔或心得〕。
2、教学过程
〔1〕理解“权威政府〞的内涵:
列举我心目中的权威政府;
学生通过正反两面案例推出“什么是权威政府〞,并且作出评价;
教材知识归纳。
〔2〕探究如何树立政府的权威:
作为政府公职人员尤其是领导干部的第一素质是什么?
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应树立什么样的政绩观?
你认为政府树立权威最根本的执政理念是什么?
角色转换——假设你是深圳市市长,你最想做的一件事是什么?
教材知识归纳。
〔3〕教师归纳本单元知识和总结〔重点在于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的总结〕三、课后作业:
给政府的一封信,通过政府相关部门信箱发送出去。
要求:①表述清楚要反映的情况;②寻找现象产生的原因;③提出自己的建议。
综合探究《政府的权威从何而来》教案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识记:政府权威的内涵;政府权威的根本决定因素;政府有无权威的根本标志。
2.理解:政府权威的体现;以及政府如何树立自己的权威。
3.运用:列举实例说明有权威与无权威的政府行使权力的不同结果。
(二)能力目标:了解政府应如何努力树立自己的权威,能够联系当地实际对政府的活动进行评估并写出建议书。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真正认识到我国政府是人民的政府,具有历史上任何政府无可比拟的权威,从而增强对政府的认可和信任,有令必行,有禁则止。
二、教学重点:政府权威的决定因素、政府权威的具体体现三、教学难点:政府权威的树立四、教学方法:讨论法、调查法、搜集资料法五、课型:活动课六、教材分析《政府的权威从何而来》选自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政治生活》(人教版)第二单元综合探究课。
本活动依据课程标准内容目标第二单元第六条的建议而设计。
教材通过对政府权威的含义、决定因素、权威政府的表现、有权威与无权威的政府行使权力的结果比较、以及如何树立政府的权威等内容的探究,让学生明白,我国的政府是人民的政府,具有历史上任何政府都不可比拟的权威。
使学生关注政府的权威,懂得树立和维护政府的权威。
本活动分三个环节:相关理论、相关研讨、践行体验。
七、学生分析高一的学生对身边的人与事已经具有一定的调查能力,同时还具备了一定的搜集信息能力、交往能力、分析能力及表达能力。
学生平时上课时思维活跃,探索热情高,合作意识浓,表现欲强。
八、设计理念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全体学生都来参与活动和探究、不断合作和分享研究成果。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与参与者,体现在教学设计、提问和评价以及与学生平等对话、共同参与。
强调学生生活体验、让学生用身边真实的、鲜活的事例来解释、感受政府的权威,引导学生由知识的掌握转向能力的提高。
九.教学过程[一]、走进新课程我们知道作为一个合法的政府,必须拥有权威,其政令必须能够得以实施,否则,社会就会处于无政府状态。
综合探究:政府权威从何而来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什么是政府的权威,政府权威是如何体现出来的?政府权威该如何正确树立?能正确区分有权威的政府和无权威的政府。
2、能力目标提高做出正确价值判断的能力,形成正确的权威政府观。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参与政府评价,增强现代公民意识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政府权威的表现、树立三、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关注政府,正确定位政府权威角色的意识和能力。
四、高考考点1、政府的权威及其体现2、我国政府权威的来源和树立五、考点梳理(一)政府权威及其体现1、含义:2、决定因素:3、政府权威的具体体现:(1)(2)(3)(4)4、区别有权威与无权威的政府的根本标志:5、有权威与无权威的政府行使权力的不同结果事例一:无权威的政府事例二:有权威的政府能否得到群众的自觉认可和拥护政令能否得到有效执行人民群众的利益能否得到保障(二)我国政府权威的来源和树立1、我国政府权威的来源(1)(2)(3)2、我国政府权威的树立(1)(2)(3)六、课堂小结七、合作探究合作讨论探究一:(材料)近几年来,全国各地许多县政府,都建起不少了耗资巨万的豪华办公楼,个别地方的乡镇政府办公大楼也纷纷拔地而起。
东部一个较为发达一点的县,为了展示自己的“实力”,不但建起了“现代化程度”不亚于京沪的“五十年不落后”的办公楼,同时还在办公楼对面兴建了大型广场,号称广场的面积“超过天安门广场”。
●政府的权威是通过办公大楼的庄严、宏伟、豪华、气势等外在形象体现的吗?●结合第二单元所学的知识讨论,你所认同的政府权威表现在哪些方面?合作讨论探究二:阅读教材第49—50页事例一、事例二。
●有权威与无权威的政府行使权力会有哪些不同的结果?合作探究三:(材料一)最高人民法院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官职业道德基本准则》。
目的就是造就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通、作风优良、清正廉洁、品德高尚的法官队伍。
法官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对于确保司法公正、维护国家法治尊严至关重要。
政府的权威从何而来教学设计综合探究:政府的权威从何而教材分析《政府的权威从何而》选自普通高中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政治生活》(人教版)第二单元综合探究。
本活动依据程标准内容目标第二单元第六条的建议而设计。
教材通过对政府权威的含义、决定因素、权威政府的表现、有权威与无权威的政府行使权力的结果比较、以及如何树立政府的权威等内容的探究,让学生明白,我国的政府是人民的政府,具有历史上任何政府都不可比拟的权威。
使学生关注政府的权威,懂得树立和维护政府的权威。
本活动分三个环节:相关理论、相关研讨、践行体验。
学生分析高一学生思维活跃,探索热情高,合作意识浓,表现欲强,对身边的人与事已经具有一定的调查能力,同时还具备了一定的搜集信息能力、交往能力、分析能力及表达能力。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识记:(1)政府权威的内涵;(2)政府权威的根本决定因素;(3)政府有无权威的根本标志。
2理解:(1)政府权威的体现;(2)政府如何树立自己的权威。
3运用:列举实例说明有权威与无权威的政府行使权力的不同结果。
【能力目标】了解政府应如何努力树立自己的权威,能够联系当地实际对政府的活动进行评估并写出建议书。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真正认识到我国政府是人民的政府,具有历史上任何政府无可比拟的权威,从而增强对政府的认可和信任。
懂得树立和维护政府的权威意义重大,关注政府的权威,形成认同感。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政府权威的体现和意义。
教学难点:有权威与无权威区分的标志及行使权力的不同后果。
教学方式开展个人独立探究、小组合作探究、师生共同探究等形式。
教学建议作为活动的教学,必须让学生真正的活动起,而这里的活动,不仅仅是形式上、肢体上的活动,更重要的是学生的有效思维的活动容量。
基于这一点,在本的教学中,可以设置许多“柏拉图式”的追问。
理论联系实际是本教学的第二个着力点。
就是让学生从生活中感悟知识,提高生活的能力,学会正确分析问题,自觉维护政府的权威,做一个有责任感的合格公民。
政府的权威从何而来教学设计综合探究:政府的权威从何而来教材分析《政府的权威从何而来》选自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政治生活》(人教版)第二单元综合探究课。
本活动依据课程标准内容目标第二单元第六条的建议而设计。
教材通过对政府权威的含义、决定因素、权威政府的表现、有权威与无权威的政府行使权力的结果比较、以及如何树立政府的权威等内容的探究,让学生明白,我国的政府是人民的政府,具有历史上任何政府都不可比拟的权威。
使学生关注政府的权威,懂得树立和维护政府的权威。
本活动分三个环节:相关理论、相关研讨、践行体验。
学生分析高一学生思维活跃,探索热情高,合作意识浓,表现欲强,对身边的人与事已经具有一定的调查能力,同时还具备了一定的搜集信息能力、交往能力、分析能力及表达能力。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识记:(1)政府权威的内涵;(2)政府权威的根本决定因素;(3)政府有无权威的根本标志。
2.理解:(1)政府权威的体现;(2)政府如何树立自己的权威。
3.运用:列举实例说明有权威与无权威的政府行使权力的不同结果。
【能力目标】了解政府应如何努力树立自己的权威,能够联系当地实际对政府的活动进行评估并写出建议书。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真正认识到我国政府是人民的政府,具有历史上任何政府无可比拟的权威,从而增强对政府的认可和信任。
懂得树立和维护政府的权威意义重大,关注政府的权威,形成认同感。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政府权威的体现和意义。
教学难点:有权威与无权威区分的标志及行使权力的不同后果。
教学方式开展个人独立探究、小组合作探究、师生共同探究等形式。
教学建议作为活动课的教学,必须让学生真正的活动起来,而这里的活动,不仅仅是形式上、肢体上的活动,更重要的是学生的有效思维的活动容量。
基于这一点,在本课的教学中,可以设置许多“柏拉图式”的追问。
理论联系实际是本课教学的第二个着力点。
就是让学生从生活中感悟知识,提高生活的能力,学会正确分析问题,自觉维护政府的权威,做一个有责任感的合格公民。
《综合探究:政府权威从何而来》(一)政府的权威从何而来1、政府的权威的含义:是指政府在社会管理和公共事务过程中形成的得到人民认同的威望和影响力2、政府权威的决定因素:国家性质3、有权威的政府的特点(1)依法行政,维护宪法和法律的尊严,从而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2)廉洁、高效、团结合作,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在人民群众中享有较高的信誉(3)富有威望和影响力,得到人民的自觉认可和拥护,有令必行,有禁则止;(4)有权威的政府对社会经济发展、政治文明、文化繁荣都会有积极的指导和促进作用。
4、区别有权威与无权威政府的根本标志政府的管理是否被人民自觉认可和服从,是区别有权威政府与无权威政府的根本标志。
5、有权威的政府与无权威的政府行使权力的不同结果教材49页事例一和二(与有权威的政府特点相反)(二)政府权威的树立政府的权威是通过政府及其工作人员的道德形象、依法行政的态度、能力和水平,履行职责的效果等树立起来的。
第一,提升政府及其公职人员的道德形象。
政府及其公职人员的德行操守,是一种无形的影响力。
这种影响力促使政府与公民的关系趋向协调和谐,促进政府权威的形成。
(政府及其人员的德行操守)第二,政府必须依法行政,提高依法行政的水平。
政府在宪法和法律框架内行使权力,维护宪法和法律的权威,同时政府的权威也受到宪法和法律的保障。
政府充分运用法律手段来管理自身,管理社会公共事务,它的权威便得以树立和维护。
(依法行政)第三,切实履行职责,为民谋利。
政府切实履行有效管理社会、提供优质公共服务职能,树立起高效、廉洁和负责任的政府形象,就会得到人民广泛的认可和支持。
(效果)4、政府权威的树立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1)坚持权为民所用(2)坚持情为民所系(3)坚持利为民所谋(一)与“政府权威的树立”相关的知识1、我国政府是人民意旨的执行者和人民利益的捍卫者2、坚持对人民负责是我国政府工作的基本原则(1)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工作态度(2)树立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3)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3、政府依法行政是坚持对人民负责原则的体现4、政府必须审慎用权,民主决策5、政府接受监督是坚持依法行政、做好工作的必要保证6、政府坚持依法行政有利于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有利于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
综合探究政府的权威从何而来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政府的权威,影响政府权威的因素,政府权威该如何树立?2、能力目标:提高做出正确价值判断的能力,形成正确的政府权威观。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参与政府评价,增强现代公民意识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政府权威如何树立。
三、教学难点:影响政府权威的因素有哪些。
四、教具准备:PPT五、教学过程:1、复习回顾上节课内容2、导入一:阅读多媒体《孙武练兵》故事,思考:(1)孙武是怎样树立他的军事权威的?(2)被杀“二姬”给我们什么警示?(3)你认为什么是权威?教师:①严格依法治军;求真务实工作作风;科学决策;履职效果……②树立权威意识:一维护权威,二树立权威3、自学导引4、讲授知识点:通过这个小故事我们来学习本节课的主题——政府的权威从何而来。
(一)什么是政府的权威?学生:政府的权威是指政府在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过程中所形成的并得到人民认同的威望和公信力。
教师提问:是不是所有的政府都有权威呢?学生:不是导入二:根据多媒体展示材料回答:(1)你认为中国和海地哪个政府更有权威?有何体现?(2)区分有无权威政府的标志是什么?(3)比较中国和海地政府行使权力的结果有何不同?总结回答:(1)中国政府更有权威(2)区别有权威与无权威的政府的标志:政府的管理和服务是否被人民自觉地认可和接受。
(3)结果不同:无权威的政府:灾民千方百计逃离太子港;有权威的政府:得到了我国人民的广泛接受和认可,整个华夏大地只有一个声音,那就是“众志成城,抗震救灾”。
导入三:阅读P50页,思考并讨论:我国政府比海地政府更具有权威是通过哪些因素树立起来的?二、影响政府权威的主要因素?(1)从根本上讲,政府的权威由国家性质决定。
(2)政府权威通过政府及其工作人员①决策科学②执行顺畅③廉洁高效④业绩卓著学生讨论,教师引导。
三、政府如何树立并维护好自己的权威呢?1、首先,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要科学决策、依法行政、审慎用权、自觉接受人民监督,与人民群众保持和谐关系。
政府的权威从何而来教学设计综合探究:政府的权威从何而来教材分析《政府的权威从何而来》选自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政治生活》(人教版)第二单元综合探究课。
本活动依据课程标准内容目标第二单元第六条的建议而设计。
教材通过对政府权威的含义、决定因素、权威政府的表现、有权威与无权威的政府行使权力的结果比较、以及如何树立政府的权威等内容的探究,让学生明白,我国的政府是人民的政府,具有历史上任何政府都不可比拟的权威。
使学生关注政府的权威,懂得树立和维护政府的权威。
本活动分三个环节:相关理论、相关研讨、践行体验。
学生分析高一学生思维活跃,探索热情高,合作意识浓,表现欲强,对身边的人与事已经具有一定的调查能力,同时还具备了一定的搜集信息能力、交往能力、分析能力及表达能力。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识记:(1)政府权威的内涵;(2)政府权威的根本决定因素;(3)政府有无权威的根本标志。
2.理解:(1)政府权威的体现;(2)政府如何树立自己的权威。
3.运用:列举实例说明有权威与无权威的政府行使权力的不同结果。
【能力目标】了解政府应如何努力树立自己的权威,能够联系当地实际对政府的活动进行评估并写出建议书。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真正认识到我国政府是人民的政府,具有历史上任何政府无可比拟的权威,从而增强对政府的认可和信任。
懂得树立和维护政府的权威意义重大,关注政府的权威,形成认同感。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政府权威的体现和意义。
教学难点:有权威与无权威区分的标志及行使权力的不同后果。
教学方式开展个人独立探究、小组合作探究、师生共同探究等形式。
教学建议作为活动课的教学,必须让学生真正的活动起来,而这里的活动,不仅仅是形式上、肢体上的活动,更重要的是学生的有效思维的活动容量。
基于这一点,在本课的教学中,可以设置许多“柏拉图式”的追问。
理论联系实际是本课教学的第二个着力点。
就是让学生从生活中感悟知识,提高生活的能力,学会正确分析问题,自觉维护政府的权威,做一个有责任感的合格公民。
综合探究《政府的权威从何而来》教案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识记:政府权威的内涵;政府权威的根本决定因素;政府有无权威的根本标志。
2.理解:政府权威的体现;以及政府如何树立自己的权威。
3.运用:列举实例说明有权威与无权威的政府行使权力的不同结果。
(二)能力目标:
了解政府应如何努力树立自己的权威,能够联系当地实际对政府的活动进行评估并写出建议书。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真正认识到我国政府是人民的政府,具有历史上任何政府无可比拟的权威,从而增强对政府的认可和信任,有令必行,有禁则止。
二、教学重点:
政府权威的决定因素、政府权威的具体体现
三、教学难点:政府权威的树立
四、教学方法:讨论法、调查法、搜集资料法
五、课型:活动课
六、教材分析
《政府的权威从何而来》选自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政治生活》(人教版)第二单元综合探究课。
本活动依据课程标准内容目标第二单元第六条的建议而设计。
教材通过对政府权威的含义、决定因素、权威政府的表现、有权威与无权威的政府行使权力的结果比较、以及如何树立政府的权威等内容的探究,让学生明白,我国的政府是人民的政府,具有历史上任何政府都不可比拟的权威。
使学生关注政府的权威,懂得树立和维护政府的权威。
本活动分三个环节:相关理论、相关研讨、践行体验。
七、学生分析
高一的学生对身边的人与事已经具有一定的调查能力,同时还具备了一定的搜集信息能力、交往能力、分析能力及表达能力。
学生平时上课时思维活跃,探索热情高,合作意识浓,表现欲强。
八、设计理念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全体学生都来参与活动和探究、不断合作和分享研究成果。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与参与者,体现在教学设计、提问和评价以及与学生平等对话、共同参与。
强调学生生活体验、让学生用身边真实的、鲜活的事例来解释、感受政府的权威,引导学生由知识的掌握转向能力的提高。
九.教学过程
[一]、走进新课程
我们知道作为一个合法的政府,必须拥有权威,其政令必须能够得以实施,否则,社会就会处于无政府状态。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政府是否具有权威,没有权威的政府会有怎样的结果?政府的权威是如何树立起来的?这就是我们今天要探究的问题:
政府的权威从何而来
[走进新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