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精选-中国疾病预防控制发展史

精选-中国疾病预防控制发展史

精选-中国疾病预防控制发展史
精选-中国疾病预防控制发展史

我国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的发展史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可分为恢复发展时期、改革调整时期和健全发展时期三个阶段。

一、恢复发展时期(1978?2000年)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卫生防疫工作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这一时期可分为两个阶段:

(一)全面恢复发展阶段(1978?1985年)

这一阶段通过加强条例、法规的建设与完善,大大促进了卫生防

疫体系、特别是其主体机构 -- 卫生防疫站的恢复与发展。1978年9月,在1955 年《传染病管理办法》的基础上颁布了《急性传染病管理条例》,条例的实施加强了卫生防疫体系在预防控制传染病中的责任、地位和作用。

1979 年,卫生部在《卫生防疫站暂行办法和各级卫生防疫组织编制规定》的基础上,颁布了《全国卫生防疫站工作条例》,同年卫生部、财政部、国家劳动总局联合下发了《卫生防疫人员实行卫生防疫津贴的规定》。

1 980年,国家编委和卫生部联合下发了《各级卫生防疫站组织编制规定》; 卫生部下发了《关于加强县卫生防疫站工作和几点意见》。

1982年,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试行)》,使卫生防疫体系从几十年的行政管理开始步入了法制管理的轨道,《食品卫生法(试行)》的实施也极大地强化了卫生防疫

体系的社会职能。

1982年,卫生部成立了国家预防医学中心(1985 年改为预防医学

科学院),开展应用性科学研究,为全国卫生防疫机构提供业务技术

指导、高层次专业人员培训等服务。

到1985 年底全国已建立各级、各类卫生防疫站3410 个,比1965 年增加了911个,专业(站)1566 个,比1965年增加了744个。卫生防疫人员增至194829人,比1965 年增加117650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增加了87821 人,卫生防疫工作力量得到了显著增强。初步形成了

从中央到地方的联系紧密的业务技术服务和信息沟通网络系统。

(二)规范建设阶段(1986?2000年)

这个阶段是我国卫生防疫工作不断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变革,深化改革,不断加强内涵建设,提高科学管理水平,与国际接轨,走向世

界的重要时期。

内涵建设:在这期间通过推进科学管理,开展和规范有偿服务,制定实施各级、各类卫生防疫站的技术规范,加强县级卫生防疫站的规

范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卫生防疫站等级评审,加强卫生防疫机

构主要领导和骨干的现代管理培训、应用型专业高级培训,促进了管

理水平和业务技术服务水平的提高。

规范公共卫生管理:《传染病防治法》、《卫生检疫法》、《职业病防治法》以及《尘肺病防治条例》、《化妆品卫生监督条例》、《公共场所卫生监督条例》、《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条例》等一批覆盖公共卫生各个领域的法律、法规相继出台并付诸实施,为疾病控制和卫生监督提供了有力的法制管理依据和手段,使公共卫生各个领域的管理进入有法可依、有法可循的良性运行环境。

公共卫生与国际接轨: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初加入世界卫生组织后,公共卫生的许多领域都与国际组织加强了联系,使我国的公共卫生工作融入了国际社会,与国际接轨。上世纪80 年代中后期,我国先后引入和利用国际资金合作项目,开展疾病防治、农村妇幼卫生建设和卫生防疫机构建设,通过合作项目,使我国一些传染病的控制水平和效果,达到世界卫生组织规定的目标要求。

二、改革调整时期(2001?2003年)

为推进疾病预防控制体制改革,2001 年4 月卫生部出台了《关于疾病预防控制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明确了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职能与任务。同时,经国务院批准,2001 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在原预防医学科学院的基础上组建成立,从此国家一级有了组织开展疾病预防控制技术工作的专业队伍,以国家、省、地、县四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为主体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雏形初步形成。同年,卫生部制定颁布了《全国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工作规范》,有力促进了各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工作的规范化建设。

三、健全发展时期(2003 年以来)

2003 年抗击非典疫情之后,党中央、国务院更加重视和关注疾病预防控制体系的建设工作,提出了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目标,将疾病

预防控制工作作为保护人民健康,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内容,国家采取了许多重大举措,提出了争取用 3 年左右的时间建设疾病预防控制体系的要求。

(注:专业文档是经验性极强的领域,无法思考和涵盖全面,素材和资料部分

来自网络,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

精选-中国疾病预防控制发展史

我国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的发展史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可分为恢复发展时期、改革调整时期和健全发展时期三个阶段。 一、恢复发展时期(1978~2000年)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卫生防疫工作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这一时期可分为两个阶段: (一)全面恢复发展阶段(1978~1985年) 这一阶段通过加强条例、法规的建设与完善,大大促进了卫生防疫体系、特别是其主体机构----卫生防疫站的恢复与发展。1978年9月,在1955年《传染病管理办法》的基础上颁布了《急性传染病管理条例》,条例的实施加强了卫生防疫体系在预防控制传染病中的责任、地位和作用。 1979年,卫生部在《卫生防疫站暂行办法和各级卫生防疫组织编制规定》的基础上,颁布了《全国卫生防疫站工作条例》,同年卫生部、财政部、国家劳动总局联合下发了《卫生防疫人员实行卫生防疫津贴的规定》。 1980年,国家编委和卫生部联合下发了《各级卫生防疫站组织编制规定》;卫生部下发了《关于加强县卫生防疫站工作和几点意见》。

1982年,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试行)》,使卫生防疫体系从几十年的行政管理开始步入了法制管理的轨道,《食品卫生法(试行)》的实施也极大地强化了卫生防疫体系的社会职能。 1982年,卫生部成立了国家预防医学中心(1985年改为预防医学科学院),开展应用性科学研究,为全国卫生防疫机构提供业务技术指导、高层次专业人员培训等服务。 到1985年底全国已建立各级、各类卫生防疫站3410个,比1965年增加了911个,专业(站)1566个,比1965年增加了744个。卫生防疫人员增至194829人,比1965年增加117650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增加了87821人,卫生防疫工作力量得到了显著增强。初步形成了从中央到地方的联系紧密的业务技术服务和信息沟通网络系统。 (二)规范建设阶段(1986~2000年) 这个阶段是我国卫生防疫工作不断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变革,深化改革,不断加强内涵建设,提高科学管理水平,与国际接轨,走向世界的重要时期。 内涵建设:在这期间通过推进科学管理,开展和规范有偿服务,制定实施各级、各类卫生防疫站的技术规范,加强县级卫生防疫站的规范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卫生防疫站等级评审,加强卫生防疫机构主要领导和骨干的现代管理培训、应用型专业高级培训,促进了管理水平和业务技术服务水平的提高。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文件-陕西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流感预防控制技术指导意见(2008 版) 流感是由A、B、C 3 个型别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1977 年以来,每年在全球流行的流感病毒为A(H1N1)、A(H3N2)和B 型。该病潜伏期1-4 天(平均2 天),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肌痛、头痛、不适、干咳、咽喉痛和鼻炎等,一般呈自限性,多数患者症状3-7 天即可缓解。部分患者可发生流感病毒性肺炎、加重既往基础疾病,或继发细菌性肺炎、鼻窦炎、中耳炎及其它合并感染,严重者导致死亡。流感可致各年龄组人群发病,其中儿童感染率最高。但老年人、婴幼儿及慢性病患者等高危人群,流感并发症发生率、住院率和死亡率最高。 流感病毒主要经呼吸道飞沫近距离和接触病毒污染的物体表面传播,也可能存在空气传播(含病毒颗粒的≤5μm 飞沫核可在空气中悬浮较长时间)。该病毒传播迅速,在养老院、学校、托幼机构等人群聚集场所易引起暴发。在我国北方地区,流感秋冬季流行,12月至次年1 月出现流行高峰,夏季传播基本停止,表现为典型的温带季节性流行特点;在华南地区,全年均有流感活动,但秋冬季和次年夏季(7 至8 月)可出现两个流行高峰,呈热带、亚热带地区的流行模式。 我国当前流感防治的主要策略是加强流感监测,积极参与全球监测活动,推广流感疫苗接种,指导抗病毒药物的合理使用,做好暴发调查和控制,加强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预防的个人卫生的公众指导。 一、流感监测 我国的流感监测系统是全球流感监测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监测

的主要目的是掌握流感病毒的活动强度、季节特征和病毒变异情况,为全球疫苗毒株的选择提供依据。目前我国流感监测网络由197 家哨点医院和63 家网络实验室组成。监测工作的主要内容包括流感样病例的报告、流感病毒分离鉴定、毒株的抗原性、基因特性和耐药性分析等。针对近年来监测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各监测单位应重点加强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各哨点医院要严格按照流感样病例的定义和监测科室的设置要求,报告门急诊流感样病例数和就诊病例总数,每周一录入到“中国流感监测信息系统”。周末和十一、春节长假期间要安排好病例报告工作,杜绝漏报、迟报和节假日缺报现象。 (二)各哨点医院要严格掌握标本采集对象,保证每周最低采样量,不得集中突击采集标本;严格遵循标本采集、保存和运送的技术要求,努力减少上述环节对病毒分离率的不利影响。采集的标本应在4℃条件下,24 小时内运送至监测网络实验室;未能24 小时内送达的,应置-70℃或以下保存。 (三)网络实验室的工作人员要熟练掌握病毒接种、传代技术,提高收获病毒的血凝滴度。实验室接到标本后,应在24 小时内处理标本和接种病毒,并在完成病毒分离鉴定后24 小时内,将结果录入“中国流感监测信息系统”。对于MDCK 细胞分离阳性的,要将留存的原始标本继续接种鸡胚,进行病毒分离。 各实验室应用中国疾控中心国家流感中心下发的标准参照血清进行病毒鉴定时,发现对所有下发标准血清HI 效价均≤20 的毒株,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用户与权限管理规范(试行)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用户与权限管理规范 (试行) 1.总则 1.1目的 为加强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规范化管理,保障国家核心业务信息系统的正常安全运行,增强疾病预防控制公共卫生信息获取的时效性、准确性和完整性,提高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的管理和服务能力,特制定本规范。 1.2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国家救灾防病与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报告管理规范》 《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试行)》《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基本职责》 《艾滋病疫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 《结核病预防控制工作规范》 《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 《卫生系统电子认证服务管理办法(试行)》 1.3适用范围 本规范适用于管理使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的各级各类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卫生机构及其它机构。 1.4责任单位及责任人 1.4.1责任单位 管理使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的各级各类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卫生机构及其它机构,包括该机构的信息管理部门及相

关业务管理部门。 1.4.2责任人 (1)各级责任单位指定负责信息系统管理的专业技术人员为系统用户管理的责任人。 (2)各级责任单位信息系统相关业务部门指定业务专业人员为该业务应用系统管理责任人。 2.用户管理 2.1用户类型 2.1.1系统管理员 指国家、省、市、县四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授权使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履行用户管理与服务职能的唯一责任人。2.1.2业务管理员 指国家、省、市、县四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卫生机构及其它机构,由各业务归口管理部门或单位指定负责管理该业务权限分配的唯一责任人。 2.1.3本级用户 指国家、省、市、县四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卫生机构及其它机构各业务归口管理部门或单位,由本级业务管理员分配的具有不同权限和业务操作功能的同级用户。 2.1.4直报用户 指由县区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系统管理员审核,各系统业务管理员授权的通过使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录入报告各类信息的用户。 2.2用户职责 2.2.1职责分类 (1)系统管理员职责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 2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刘爱东 一、概述 婴幼儿时期是生长发育重要时期,儿童必须每天从膳食中获取足够的营养物质才能满足生长发育需要,婴幼儿时期消化系统、神经系统体格发育等方面并不完善。营养物质消化吸收能力不足,对营养物质需求量较大是相互矛盾的两个主要方面。婴幼儿膳食营养物质供给不足或比例失衡,都可以影响儿童的正常生长发育,营养不良不仅影响体格发育和健康状况,更重要的是影响智力发育、学习能力和成年后的活动效益。 中国婴幼儿膳食指南是根据营养学原则结合我国国情,针对教育和指导婴幼儿抚养人采用平衡膳食,合理安排日常膳食,以达到促进婴幼儿健康为目的的指导性意见。为了帮助婴幼儿抚养人在日常生活中实践该指南的主要内容,同时又制定了相应的中国婴幼儿平衡膳食宝塔,以便直观的告诉抚养人婴幼儿不同时期每日应摄入的食物种类和合理的数量。 二、0到6个月龄婴儿平衡膳食宝塔 母乳是六个月以内婴儿最理想的天然食品,世界卫生组织对于生后0到6月龄的婴儿应坚持给予纯母乳喂养,6个月内婴儿喂奶时应按需喂奶,每天喂奶6到8次以上,同时婴儿可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少量营养补充品,如维生素 D 或鱼肝油。 三、0到6个月龄婴儿平衡膳食宝塔的制定依据 0到6月龄婴儿生长发育及膳食摄入特点:正常足月儿出生体重和出生身长分别约为3.3公斤和50厘米,婴儿出生后体格发育及开始快速生长,到6个月末婴儿的平均体重和身长分别增加到约7公斤和63厘米,此时期婴儿的消化系统远未发育成熟,因此严重制约了6月龄以下婴儿对食物的选择。母乳是这个时期婴儿最佳的膳食营养来源,完全符合0到6月龄婴儿对营养的需求,及自身消化吸收特点。母乳中维生素 D 、维生素 K 以及铁的含量稍低,因此在婴儿喂养过程中需要加以注意。

卢金星-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卢金星Array一、个人简介 卢金星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 预防控制所研究员,党委书记。 在微生态学研究领域,参与研制了新药“培菲康”,获1995年度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 主持研制了新药“贝飞达”,于2000年投产上市。 在实验室生物安全领域,在国内率先设计建造了生物安全三级实验室;参编国标《生物安全实验室建筑技术规范》编制,获2005年度华夏建设科学技术二等奖。 著作译著 主编《微生物与健康》(化学工业出版社) 以副主编身份出版专著(《现场细菌学手册》) 参编《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人民卫生出版社)参编《实验室生物安全国内外法规和标准汇编》(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参编《实验室感染事件案例集》(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参编《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建筑技术规范》(GB 50881-2013) 参编国标《生物安全实验室建筑技术规范》(GB 50346-2004) 参译《临床微生物学手册》(第七版)(科学出版社)

参译《医学实验室——安全要求》(IS015190:2003)社会兼职 中华预防医学会生物安全与防护装备分会,常务委员 中华预防医学会第三届医院感染控制分会,副会长 中国微生物学会微生物生物安全分委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实验动物学会,副理事长 中国医学装备协会医学实验室装备与技术分会,常务理事 中国卫生有害生物防制协会第五届理事会,副理事长二、主要研究方向 医院感染相关病原研究、细菌耐药研究 三、代表性科研项目 十二五科技重大专项,“超耐药菌流行病学和防控技术研究”,课题组长和子课题负责人。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脓毒症流行病学及诊治规范研究”,子课题负责人。 中英合作项目,“艰难梭菌检测技术研究”,课题负责人。 中英合作项目,“耐药菌检测技术研究”,课题负责人。 四、代表性论文、成果(2011年以来) 1.Toxin A–Negative, Toxin B–Positive Clostridium difficile infection diagnosed by PCR, Infection Control and Hospital Epidemiology. may 2011, vol. 32, no. 5.520-522(IF 2.8). 2.Identification and molecular analysis of pathogenic yeasts in droppings of domestic pigeons in Beijing, China[J]. Mycopathologia 3.Multilocus sequence typing (MLST) analysis of 104Clostridium difficile strains isolated from China, Epidemiol. Infect., Page 1 of 5.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寄生虫病预防控制所

卫生部寄生虫病原与媒介生物学重点实验室 二○一一年开放课题申请指南 1.目标:以现代生物医学理论与技术为支撑,加强与疾病预防控制策略与技术密切相关的寄生虫病原与媒介生物学研究,为寄生虫病防治策略与防治技术的创新研究提供依据。 2.主要研究内容 (1)与寄生虫病预防控制技术相关的寄生虫生物学应用基础研究 与诊断和监测技术、抗寄生虫药物作用方式和作用靶点以及保护性免疫密切相关的重要寄生虫生物学基础及其效应的评价,新发寄生虫病病原生物学等。 (2)与控制重要寄生虫病传播相关的媒介生物学应用基础研究 与重要媒介(医学节肢动物、医学软体动物、医学贝类)控制策略、监测技术、防制药物、防制技术密切相关的生物学基础及其效应的评价,新发寄生虫病媒介的生物学等。 (3)寄生虫与宿主的相互关系 新发寄生虫病病原与宿主的相容性、发病机制,重要寄生虫病免疫机制等。 (4)寄生虫病防治创新技术的研究 在(1)、(2)、(3)研究的基础上的检测、诊断、监测技术以及新型防治(制)药物、疫苗与技术等研究。

卫生部寄生虫病原与媒介生物学重点实验室 开放研究课题申请书 课题名称: 申请者: 所在单位: 邮政编码: 通讯地址: 联系电话: 传真: 申请日期: 卫生部寄生虫病原与媒介生物学重点实验室 二○一一年制

填报说明 一、填写前请先查阅《卫生部寄生虫病原与媒介生物学重点实验室开放研究课题管理办法》(试行)规定和开放研究课题申请指南。 二、申请者对本表所列各项,必须实事求是,逐条认真填写,表达要明确、扼要,用词严谨,外来语第一次出现的缩写词须注出全称。 三、申请书复印时一律用A4复印纸,左侧装订成册。各栏空格不够时,可自行加页。一式四份,由所在单位审查签署意见后,报送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寄生虫病预防控制所科技业务处转卫生部寄生虫病原与媒介生物学重点实验室。 四、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寄生虫病预防控制所通讯地址:上海市瑞金二路207号,邮政编码:200025 E-mail: ipdwzzp@https://www.doczj.com/doc/49936238.html,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妇幼保健中心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妇幼保健中心采购机房精密空调原厂维保服务项目竞价要求 采购单位名称: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妇幼保健中心 采购项目名称: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妇幼保健中心采购精密空调设备原厂维保服务项目报价有效时间:3天 要求到货时间:2014年3月28 日 要求送货地点:北京市朝阳区北苑路170号院9号楼A座 项目联系人:聂妍 一、产品型号、技术参数 二、技术和售后服务要求 1.全包服务 对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妇幼保健中心(简称“妇幼中心”)的机房专用空调进行包配件的服务方式。负责妇幼中心机房专用空调的正常使用,通过对妇幼中心设备的日常维护以及维修等服务手段,使妇幼中心设备正常、安全的运行。在合同期内,空调机所有零部件(如压缩机、电脑板、风机、膨胀阀、温度控制器、HP开关、LP开关、过流保护器、干燥过滤器、电磁阀、继电器、接触器等)在使用中发生损坏,负责更换配件,并承担配件费用。 2.技术维护和保修内容 每月定期(一年 12 次)为妇幼中心提供全面的阶段性巡检,维护保养,内容包括:(1)控制系统:检查显示单元是否正常,各设置参数是否正确,查看报警记录对报警内容进行分析消除隐患。 (2)空气过滤器:检查空气过滤器洁净程度,及时清洗空气过滤器。 (3)室外机: 检查冷凝器是否清洁,如需清洁需用专用的清洗工具清洗室外冷凝器;

●风扇:检查风扇转动,有无异常噪声,运行电路是否正常; ●检查室外机的电源开关,工作是否正常,绝缘是否可靠,电气接点是否紧固; ●调速器:检查调速器的工作状态,控制是否灵敏。 (4)室内风机:检查风机运转是否正常,有无异常噪音,并且轴承发热情况。 (5)电路: ●检查主电源及各支路的各相电压,电流; ●检查所有的接触器,接触是否可靠、检测吸合的瞬间电流,对各接点进行紧固,确 保安全; ●对24V控制线路进行检测,确保控制的灵敏; ●对各种的系统保护功能进行检测,(例如高压保护,低压保护,过热保护,相续保 护等)保证设备的安全运转。 (6)制冷系统: ●检查制冷系统运行压力(高压,低压)是否正常,并根据当时的室外环境对压力进 行适当的调节; ●检查压缩机的三相绕组是否平衡,绕组的绝缘是否可靠; ●进行过热度的测试,判断系统的运行效率是否能够达到指定的性能指标; ●压缩机工作时的声音是否异常,以判定系统的润滑程度。 (7)排水系统:检查排水系统是否畅通,排水泵工作情况。 (8)每次巡检完毕后需填写巡检报告由双方工程师签字、备案(双方各执一份)。四、资质要求 1.提供对艾默生原厂服务承诺书(需加盖厂家公章),确保设备的原厂售后服务。 2.投标供应商须提供艾默生代理资质。 3.已通过2013年工商年检并能开具正规发票的单位。 4.为保证服务质量,供货商需具有中央政府采购网协议供货商资质。 5.需提供政府采购验收单。 6.本项目不接受联合体申请人投标。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信息资源管理办法

附件一: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信息资源管理办法 (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促进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以下简称中国疾控中心)信息资源的交流与共享,建立信息采集、管理、利用和发布的管理机制,实现信息资源的科学化、规化、制度化管理,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中国疾控中心信息资源,是指中国疾控中心在开展监测、干预、科研、教育培训、服务和部管理等业务活动中所产生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信息集合。 第三条本办法适用于由国家财政经费、国家科研经费、国家协调的大型国际、国项目经费支持的监测、调查、干预、研究和教育培训等项目或任务所产生的业务信息资源。 第四条中国疾控中心信息资源管理是一个连续过程,包括对信息采集、管理、利用和发布的全过程中相关要素的管理。 第五条中国疾控中心信息系统建设领导小组(以下简称信息化领导小组)是信息资源管理的最高领导组织,全面负责信息资源管理工作。 第六条信息化领导小组下设信息资源管理委员会。信息资源管理委员会由业务归口管理部门、信息管理部门和相关职能部门组成。负责组织信息资源管理的相关标准规、质量管理办法和技术指南等的制订及具体信息资源管理工作的实施。信息管理部门负责处理信息资源管理委员会的相关日常事务。

第七条各单位和部门均须建立信息资源管理制度,并指定专门机构或人员负责信息资源管理工作。 第二章信息采集 第八条各业务部门应根据其职能提出业务需求,由信息管理部门配合建立相应业务模型,制定数据采集与数据处理的工作流程、规和管理制度,明确各类数据的处理需求,制订清晰的业务管理需求说明。否则不予批准建设信息化建设项目。 第九条各业务部门在信息采集过程中须按照相关标准、办法和指南实施必要的质量控制,撰写、提交信息采集质量控制报告。信息资源管理委员会负责对各业务部门信息采集过程和质量控制报告组织评估。 第十条凡在全国围或通过设立监测点开展监测活动的业务工作和项目,均须通过中国疾控中心信息网络平台管理,统一规划信息采集方式。否则不予行文在全国部署。 第三章信息管理 第十一条信息管理部门负责建设统一的数据中心,并提供信息资源的数据存贮、管理、维护和共享等服务。各业务部门采集的属于本办法适用围的数据须提交数据中心进行备份存储。否则不予办理项目结题手续,不得以中国疾控中心名义继续申报相关研究课题和成果,属于财政经费支持的工作与项目不予下拨年度工作经费,同时不得使用中国疾控中心备份数据。 第十二条各业务部门在建立数据库及信息管理系统开发、管理、维护和推广工作中,须严格按中国疾控中心颁布的相关信息标准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所介绍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预防 控制所介绍 传染病预防控制所(以下简称传染病所)是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领导下的国家级传染病预防控制专业机构,是全国传染病预防控制业务技术指导中心。 主要职能: 为拟订有关传染病预防控制的法律、法规、标准、规范、预案及规划、策略等提供科学依据,开展防制策略和措施的研究。 为国家生物安全提供技术支持。 实施法定传染病的监测、疫情信息的收集、处理、分析、上报等。 实施重大传染病暴发流行、不明原因性紧急疫情及突发应急事件的处理。 对省级相关业务单位的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实施技术指导。 开展传染病预防和控制相关研究及技术更新,推广研究成果。 培训专业技术人员。

所长:徐建国副所长:边志强、卢金星、张建中、阚飙 党委书记:孟繁逊 职能部门 所办公室 人事处 财务处 科教开发处 党群工作办公室 后勤服务中心 业务部门 腹泻病室(卫生部微生物重点实验室) 负责由痢疾菌、沙门氏菌、致病性大肠杆菌、李斯特菌、空肠弯曲菌、小

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引起的各种疾病的预防与控制 呼吸道传染病(细菌性)室 负责流脑、军团病、流感嗜血杆菌、肺炎克雷伯氏菌、肺炎支原体、猩红热等疾病的预防与控制 人兽共患病室 负责鼠疫、钩体病、莱姆病、布病、炭疽、立克次体病,包括斑疹伤寒、恙虫病、Q热、埃立克体 链球菌、鼻疽和类鼻疽等疾病的预防与控制 消毒室(卫生部消毒检验中心) 从事消毒、耐药性监测、医院内感染等工作 结核病室 从事结核病原菌研究、耐药性监测、控制措施研究、菌苗研制等工作。

国家碘缺乏病参比实验室 疾病监测和疫情分析室 媒介生物室 从事医学昆虫、防鼠、灭鼠等工作 传染病诊断实验室 图书编辑室 包括图书情报的收集、整理、使用和专业刊物的编辑、出版、发行。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https操作说明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https操作说明 国家根据网络安全防护需要,需要对现大疫情及子系统 进行安全加固,需要使用浏览器第三方证书来支持,该证书必须于2017年7月25日前按照要求下载至大疫情使用的电脑上,否则7月26日将无法使用大疫情,为了网络正常运行请各用户在访问系统前,需要在本地电脑上下载、安装第三方证书,具体的下载、安装方法如下: 第一步首先登陆VPN,再进行证书安装文件下载 1.浏览器打开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具体操作如下: IE浏览器地址栏输入(也可以直接输入原来测试网地址:),在页面中选择 【继续浏览此网站(不推荐)】如图:,进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点击页面右上角的【浏览器证书下载】如图 ,具体页面如下: 图 1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证书下载页面 2.下载证书 点击【浏览器证书下载】后,会弹出浏览器证书安装文件打开或保存页面,如下图:

图2浏览器证书安装文件下载页面 3.下载成功 建议点击上图中弹出的的【保存】按钮(不建议直接【打开】),会提示下载完成(如图),这样证书安装文件就成功下载在本地电脑上 图3浏览器证书安装文件下载成功页面 第二步证书安装 一、windows XP/ windows 7的证书安装步骤 如果您使用的操作系统为windows XP 或 windows 7,请参照以下操作步骤安装证书。 1.解压安装文件 找到上面第一步下载的安装文件,解压该文件,然后双击解压后的 证书安装文件(如果SDH专网则为;如果是政务网则为),打开如下界面:

2.安装证书 点击上图红框所示的【安装证书】按钮,打开如下界面: 按页面提示,点击【下一步】,进入证书存储页面,选择页面中的【将所有证书放入下列存储区】,点击【浏览】按钮,在弹出的选择证书存储页面中选择【受信任的根证书颁发机构】,点击【确定】,然后点击【下一步】,如下界面: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地方病控制中心(1)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地方病控制中心 2007年工作总结和2008年工作计划 2007年是地病中心成立20周年,在卫生部、国家CDC和哈医大领导和支持下,地病中心全体职工团结协作,拼搏进取,在防治监测、科学研究、健康教育、学科建设、技术咨询、学术交流、人才培养及国际合作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完成2006年度中央补助地方公共卫生专项资金地方病防治项目的基础上,重点进行了我国高危地区碘缺乏病重点调查,并对各省完成《全国重点地方病防治规划(2004~2010年)》情况及未实现碘缺乏病目标省份的现状进行了中期督导检查。现将2007年主要工作总结如下,并提出2008年工作计划。 2007年工作总结 一、地方病防治 1、《全国重点地方病防治规划(2004~2010年)》中期考核评估及申报实现消除碘缺乏病阶段目标省份达标情况考核评估 2007年9月,卫生部、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组织了《全国重点地方病防治规划(2004~2010年)》执行情况的中期考核评估,以及申报实现消除碘缺乏病阶段目标省份达标情况考核评估。地病中心协助卫生部制定了考核评估方案,为

了验证方案的可行性、科学性,征求各省对方案的意见和建议,地病中心在陕西省和山西省进行了考评方案预试验,进一步完善了评估方案。2007年9月,地病中心有11人参加了考核评估工作,对18个省份进行了考核评估工作抽查,并参加撰写了考评报告。 2、中央补助地方公共卫生专项资金地方病防治项目 受卫生部委托,本年度地病中心组织执行了2006年度中央补助地方公共卫生专项资金地方病防治项目,做好项目启动、培训、技术指导、督导检查和总结工作。 在2006年12月召开的“2006年度中央补助地方公共卫生专项资金地方病防治项目启动会”上,讲解了项目技术方案和管理方案,并对一些技术内容进行了培训。在培训的基础上,2007年积极进行技术指导工作,并且派专家到广西壮族自治区参加项目启动会,进行了与项目有关的技术培训。 2007年7月,参加了卫生部组织的地方病项目重点省份2005年度工作验收和2006年度执行情况中期督导检查,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下一步工作建议。在本年度项目执行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如部分项目省份经费下拨较晚、项目进度滞后、项目执行质量不高等问题,部分省份对项目的重视程度下降。 由于本年度未安排2005年度中央补助地方公共卫生专项资金地方病防治项目总结会,地病中心撰写了项目总结和各子项目技术报告,编印了子项目技术报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数据交换技术指导方案(2016试行版)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数据交换技术指导方案 (2016试行版)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公共卫生监测与信息服务中心

目录 第一章总则 (2) 第二章编制依据 (3) 第三章组织管理 (4) 一、中国疾控中心 (5) 二、省级疾控中心 (5) 三、申请交换的市、县级疾控中心及各级各类医疗机构 (5) 第四章交换方式 (6) 第五章实施流程 (7) 一、环境准备 (8) 二、申请测试 (8) 三、交换测试 (8) 四、申请授权码 (8) 五、申请交换 (8) 六、分配授权码 (8) 七、试运行 (9) 八、质量审核 (9) 九、正式运行 (9) 第六章条件设备与安全保障 (9) 一平台 (10) 二医疗机构 (10) 三安全保障 (10) 附表 (11) 附件 (13) 第一章总则

第一章 本方案主要用于指导医疗机构相关信息系统、区域人口健康信息平台及省级公共卫生(疾病预防控制)信息平台实现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的数据交换,解决医疗机构重复手工填报的问题、提高数据采集工作效率、提升数据质量。适用于在现行业务报告工作模式下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进行数据交换的省级疾控中心、区域人口健康信息平台或相关医疗机构业务管理部门。 本方案适用业务范围包括: 传染病报告数据交换、人口死亡登记数据交换与重点慢病报告管理数据交换。 根据相关业务规范,数据交换应由省级公共卫生信息(疾病预防控制)平台在确保与国家核心业务系统互联互通的前提下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数据交换平台”进行交换。 暂无省级平台的可由区域人口健康信息平台直接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数据交换平台”进行数据交换,省级平台建立后应与省级平台实现数据交换,不再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数据交换平台”直接进行数据交换。 暂无区域人口健康信息平台或省级平台的可由医疗机构的相关信息系统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数据交换平台”交换传染病报告数据,区域人口健康信息平台或省级平台建立后,应与区域人口健康信息平台或省级平台实现数据交换,不再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数据交换平台”直接进行数据交换。 第二章编制依据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艾滋病预防控制中心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艾滋病预防控制中心 关于公开招聘部分科室负责人的启事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艾滋病预防控制中心(简称性艾中心)成立于1998年7月,是经国务院批准的国家级艾滋病预防控制专业机构。根据工作需要,现公开招聘部分科室负责人4名,具体招聘职位和要求如下: 一、招聘岗位: 1.宣传教育与信息室主任1名; 2.流行病学室副主任1名; 3.办公室副主任1名; 4.财务室副主任1名。 二、基本条件: 1.热爱祖国,坚决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具有履行职责所需要的政治理论水平; 2.清正廉洁,作风正派。具备良好的团队协作意识,能够引导和带领工作团队创新发展; 3.熟悉国内外公共卫生和艾滋病防治领域的相关法规、政策。具有履行岗位职责所需要的组织管理能力、综合协调能力和相应的业务技术水平。有较强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 4.身体健康,能够胜任工作,科室主任原则上年龄不超过45周岁,副主任原则上年龄不超过40周岁。 5.具有北京市常住户口。 三、职位要求: (一)宣传教育与信息室主任1名: 1.具有硕士及以上学历,有新闻、宣传教育、编辑、媒体传播等信息技术类相关专业背景; 2.具有副高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熟悉宣传教育与信息传播的相关工作,了解国内外公共卫生现状及发展趋势; 3.具有良好的英语交流能力;

4.具有5年及以上宣传教育与信息类相关岗位工作经历且从事艾滋病防治工作经历者优先考虑; 5.近5年,作为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至少1篇。 (二)流行病学室副主任1名: 1.具备公共卫生领域硕士或以上学位,具有流行病学与卫生统计等相关专业背景; 2.具有副高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熟悉流行病学现场工作,具有5年以上的相关工作经验;从事过艾滋病防治工作经历者优先考虑; 3.熟悉计算机操作,能熟练使用OFFICE等办公软件,尤其是Excel软件;能使用SPSS、SAS等统计软件者优先考虑; 4.具有较好的中英文写作和英文口语交流能力; 5.近5年,作为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至少1篇; (三)办公室副主任1名: 1.具有公共卫生、管理学或其它相关专业硕士研究生或以上学历;副高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 2.具有5年及以上公共卫生工作经历,从事行政管理工作不少于2年; 3.具有良好的中、英文口头表达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能够准确地进行中、英文互译; 4.具有良好的计算机应用能力,能够熟练使用常用办公软件(Word、Excel 和PowerPoint)。熟练掌握各种办公设施; 5.具有科研、外事、研究生管理经验者优先考虑; 6.在英语国家留学1年以上者优先考虑。 (四)规划财务室副主任1名: 1.具有会计学、金融学等财务相关专业大学本科或以上学历,中级及以上会计专业技术职称; 2.具有一定的行政管理经验和宏观思维与财务规划能力; 3.具有较好的计算机操作能力,熟练掌握财务软件的操作方法; 4.具有5年以上从事财务管理或者审计工作经历,有较高的财经专业水平,负责过大型财务规划项目者优先考虑;

最新中国疾病预防控制系统 -用户权限分配制度

用户权限分配管理制度 一、用户权限管理 (一)用户类型 1.系统管理员: 是指省、市、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防疫站)可以使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的《用户权限管理系统》,为各级责任报告单位和各相关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建立帐号及分配权限的用户,每级有且只有一个。 2.本级用户: 是指根据科室或单位的业务分工,由本级系统管理员分配的具有不同权限和业务操作功能的用户。 3.直报用户: 指由县(市、区)级系统管理员分配的可使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报告各类报告卡的用户。 (二)用户职责 本系统采用的是用户集中管理和用户分级管理相结合的管理方式,省、地(地级市)、县(县级市)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须指定专门系统管理员负责系统帐户管理与各应用子系统的用户分配。鼠疫、结核病、艾滋病管理系统由专病报告管理部门(机构)负责,其他专病管理系统由负责网络直报的疫情管理部门负责。 1.省、地市级系统管理员 负责为本级用户建立帐号,并对其和下级系统管理员进行管理,利用上

级授予的权限定制适合本级使用的角色,将系统默认角色或创建的角色授予相应的本级用户和下级系统管理员,使其有权实施相应业务活动。2.县级系统管理员 负责为本级用户和直报用户建立帐号并对其进行管理;利用上级授予的权限定制适合本级使用的角色,将系统默认角色或创建的角色授予相应的本级用户和直报用户,使其有权实施相应业务活动。 (三)用户建立 1.建立的原则 (1)不同类型用户的建立应遵循满足其工作需要的原则,而用户的权限分配则应以保障数据直报的高效、准确、安全为原则。 (2)用户的权限分配应尽量使用系统提供的角色划分。如需特殊的操作权限,应在准确理解其各项操作内容的基础上,尽量避免和减少权限相互抵触、交叉及嵌套情况的发生,经调试成功后,再创建相应的角色赋予本级用户或直报用户。所有传染病疫情责任报告单位,不论其是否具备网络直报条件均有相应的直报用户帐号。 (3)通过对用户进行角色划分,分配报告用户权限,合理限制对个案数据的修改权限,将数据报告与数据利用剥离,即原始数据报告与统计加工后信息利用分开。 (4)系统内所有涉及报告数据的帐户信息均必须采用真实信息,即实名制登记。 2.建立的程序 (1)用户申请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地方病控制中心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地方病控制中心 2010年业务工作总结及2011年工作计划 在卫生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哈尔滨医科大学的领导下,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地方病控制中心(以下简称地病中心)全体职工团结协作,拼搏进取,在防治监测、科学研究、健康教育、学科建设、技术咨询、学术交流、人才培养及国际合作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汇报如下。 一、地方病防治 1.国家重大公共卫生项目—消除燃煤型氟中毒危害项目 协助卫生部制定了“卫生部与贵州省省部合作消除燃煤污染型氟中毒危害项目考核评估方案”。协助卫生部对贵州省、湖南省开展了针对改炉改灶执行情况的综合督导检查。同时,按照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局的要求,承担消除燃煤污染性氟中毒项目省份每月上报项目实施进展情况,并编成“地方病动态”,向项目省份反馈,从总体上达到了促进项目进展的目的。 2.中央补助地方公共卫生专项资金地方病防治项目 协助卫生部组织执行了2009年度中央补助地方公共卫生专项资金地方病防治项目,制定了技术方案,并开展了项目启动、培训、技术指导和督导检查等工作。 2010年4月,2008年度中央补助地方公共卫生专项资金地方病防治项目总结暨2009年度项目启动会议在河南郑州召开。会上,总结了2008年度项目执行情况,讲解了2009年度项目管理方案和技术方案,并培训了EPI INFO 数据库相关知识。 为了解2009年度中央补助地方公共卫生专项资金地方病防治项目执行进展情况和目标任务完成情况,评估项目执行质量,及时发现和指导解决项目工作中存在的技术问题和难点,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地方病控制中心于2010年6月份,向各项目省了解了项目进展情况并撰写项目进展报告。于2010年7月份组织开展了对河北、山东、

中国疾病预防

病毒病预防控制所文件 中疾控病报疾发〔2014〕179号 签发人:武桂珍 病毒病预防控制所关于 调整埃博拉病毒核酸检测方法的请示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为进一步加强埃博拉病毒实验室检测的生物安全管理,以避免操作疏漏产生生物安全隐患,我所出血热室根据已发表的文献资料和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推荐的埃博拉病毒实验室检测方案对核酸提取过程进行了比较研究,验证了不同核酸提取方法的检测效率。结果显示,我所建立的核酸提取新方法在高效灭活病毒的前提下不降低检测的敏感性,而且方法较为简便。基于此研究结果,我所对检测方案进行了进一步的优化调整,在核酸提取过程中采用高效病中国疾病预防 控制中心

毒灭活方法,并保持检测的敏感性不低于原有方法。 现将调整后的埃博拉病毒核酸检测方法报上(见附件),建议在埃博拉病毒检测中采用新方法。 妥否,请批示。 附件:埃博拉病毒核酸检测方法 二○一四年十月十四日 病毒病所办公室2014年10月14日印发

附件 埃博拉病毒核酸检测方法 1目的 埃博拉病毒核酸的提取及PCR检测。 2 适用范围 适用于检测血标本中埃博拉病毒核酸。 3 实验前准备 核对被检样品,包括患者的姓名、编号及检测项目等。 4检测仪器设备和材料 实时定量核酸扩增检测仪,常规核酸扩增检测仪,RNA提取试剂盒,一步法RT-PCR扩增试剂盒,一步法实时定量RT-PCR扩增试剂盒等。 5实验步骤 5.1实验准备 5.1.1埃博拉病毒相关感染性材料灭活要求在BSL-3级实验室生物安全柜内操作,灭活材料的核酸提取可在BSL-2级实验室内进行,核酸PCR扩增可在BSL-1级实验室内进行。 5.1.2进入实验场所之前,要事先准备好所需试剂、样品。预约实验场所。 5.2 RNA的提取(两种方法,可选任一方法进行核酸提取) RNA提取方法一(5.2.1~5.2.3) 使用TRIzol(或TriPure)试剂以及QIAamp Viral RNA Mini试剂盒提取血标本中病毒RNA。 5.2.1试剂准备: a.TRIzol(或TriPure)试剂避光保存于2-25℃。 QIAamp Viral RNA Mini 试剂盒室温(15~25℃)保存; b.96~100%无水乙醇; c.1.5ml离心管; d.带滤芯的灭菌无RNase的移液枪头; e.台式离心机(适用于1.5ml离心管的转头); f.缓冲液AW1,AW2在第一次使用前要按照试剂盒说明书加入适量无水乙醇稀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家答如何预防狂犬病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家答如何预防狂犬病 狂犬病是人畜共患的急性传染病,病死率高达百分之百;近年来我国年发病死亡人数显著上升;狗、猫、猪、牛、马及野生动物等都可能成为传染源;除了被咬伤,人与带病毒动物接触也可能感染狂犬病;应做好预防性免疫接种;人一旦被疯动物咬伤抓伤,要及时、规范处理伤口,并全程足量接种疫苗。 如何预防狂犬病?一旦被疯动物咬伤该怎么办?日前,记者采访了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所病毒室主任张永振博士。 问:哪些动物可以传染狂犬病? 答:人及所有温血动物,包括鸟类皆能感染,而野生动物可长期隐匿病毒,是自然界中传播狂犬病病毒的贮存宿主。狗、猫、猪、牛、马及野生食肉类动物,如狼、狐、貂、臭鼬、豺以及松鼠、家鼠几乎全能感染。此外,吸血蝙蝠以及某些食虫及食果蝙蝠也可成为狂犬病毒的自然宿主。人被各种动物咬伤而患狂犬病的比例为:被犬咬伤者占88%;被猫咬伤者占4.7%;被狼咬伤者占4%;被其它野生动物和家畜咬伤者占 3.3%。值得注意的是,外貌健康而携带病毒的犬及其它动物,亦有传染源的作用感染人类。 人对狂犬病没有自然免疫力。人感染狂犬病,基本上是被唾液中含有病毒的狂犬病动物咬伤所致。狂犬病病毒不能穿入非破损皮肤,但如果皮肤受到抓伤或擦伤,被狂犬病动物舔一下也是很危险的。除了通过皮肤和黏膜的创伤感染之外,还可能通过非创伤性途径感染,如消化道摄入、呼吸道吸入、狗舔肛门或溃疡面等。 问:感染上狂犬病有哪些症状? 答:狂犬病的临床表现分为狂躁型、麻痹型两种,我国常见的为狂躁型。狂躁型分为前驱期、兴奋期、麻痹期。前驱期:常有低热、倦怠、头痛、恶心、全身不适症状,类似感冒。继而出现恐惧不安,烦躁失眠,对声、光、风等刺激敏感,喉头有紧缩感。在愈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科研型硕士就业情况统计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科研型硕士就业情况统计 对于任何一个硕士来说,找到工作才是根本。本文通过对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13届(2010级)科研型硕士的就业情况进行统计,用实际数据回答“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毕业生就业情况如何”的问题。在阅读本文时请注意如下几条:1.本文中所指的硕士毕业生,是指的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13届(2010级) 科研型硕士,不包括2013届(2010级)全日制MPH硕士。 2.本文提供的是客观数据,本文作者不对未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科研型硕 士的就业情况持有任何态度。 3.如果您以本文作为预测未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科研型硕士就业情况依 据,系个人行为,本文作者不对此承担责任。 4.因政策等不可抗力因素造成的就业形势的改变不在本文讨论范围内。 5.本文数据以2013-7-20 19:00所统计的数据为准。此后因毕业生个人原因造 成的就业单位的改变不在本文讨论范围内。 6.人各有志,部分同学可能会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就业地,如回家陪父母或去 男(女)友所在地。 7.详细数据请见本文附件。 一、基本情况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13届(2010级)科研型硕士录取计划为70人,实际报到69人,获得学位的为66人。下文统计人数以最终获得硕士学位的毕业生为准。 1.生源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13届(2010级)科研型硕士毕业生有北京生源1人,外地生源65人。如下图所示:

2.专业及院系所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13届(2010级)科研型硕士院系所分布情况如下图所示 院系所病原 生物 学 儿少卫 生与妇 幼保健 学 放 射 医 学 劳动卫生 与环境卫 生学 流行病 与卫生 统计学 免 疫 学 卫生 毒理 学 营养与 食品卫 生学 总 计 病毒病所10 1 11 传染病所14 14 辐射安全所 3 3 妇幼中心 2 2 改水中心 2 2 环境所 3 3 寄生虫病所 3 3 6 慢病中心 1 1 2 性艾中心 2 6 1 9 营养食品所 1 7 8 职业卫生所 1 2 3 中心机关 3 3 总计29 2 3 6 13 2 3 8 66 二、就业情况 1.总体就业情况 (1)截至2013年7月20日19:00,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13届(2010级) 科研型硕士获得学位的66人中已经有65人确定的工作,占98.5%。如下图所示: (2)在就业的65人中,在北京就业的有40人,占61.5%。如下图所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