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哈尔滨工程大学自动化学院
- 格式:doc
- 大小:191.00 KB
- 文档页数:10
哈工程专业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哈工程的专业培养目标是培养具备宽厚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扎实的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
知识、较强的创新能力及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复合型工程技术人才。
培养目标的确立是为了
适应当今社会对高素质复合型工程技术人才的需求,使学生能够在工程实践中有所作为。
二、课程设置
哈工程的课程设置主要包括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拓展课程两大类。
专业基础课程包括工程
力学、材料力学、电气工程基础、机械设计基础等课程,这些课程旨在为学生提供扎实的
基础知识。
专业拓展课程包括计算机辅助设计、嵌入式系统开发、机器人技术应用等课程,这些课程旨在为学生提供专业技能的拓展和应用。
三、实践锻炼
哈工程的专业培养方案注重学生的实践锻炼,这也是其独特的特色之一。
学校鼓励学生参
与各种实践活动,例如参加科研项目、参与工程实践、参加创新创业比赛等。
此外,学校
还提供机会让学生参加企业实习,以锻炼学生在真实工作环境中的能力。
总的来说,哈工程的专业培养方案以培养学生的工程技术能力和创新意识为目标,通过丰
富多样的课程设置和实践锻炼,使学生能够在工程领域发展自己的潜能,成为行业中的精英。
这一方案在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和专业技能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为学生的未来发展
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本专业旨在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具备坚实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基础知识和较强的实践能力,能够在电力系统、电力电子、自动控制等领域从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相关技术的设计、研发、管理和应用工作。
二、培养要求1.具有扎实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基础知识,掌握电路分析、数字电路、模拟电子技术、控制理论等相关知识。
2.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相关技术的设计、研发和应用工作。
3.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能够适应现代科技和社会发展的需求。
4.具有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感,能够在团队中协作、沟通,为社会做出贡献。
三、专业课程设置1.电路分析2.数字电路3.模拟电子技术4.信号与系统5.控制理论6.电力系统分析7.电力电子技术8.自动控制原理9.工程电磁场10.现代控制理论11.机器人技术12.计算机控制系统13.电气与电子实验14.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实验15.电力电子实验16.自动控制实验四、实践教学本专业注重实践教学,要求在学习过程中参加实验、设计、调试等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同时,组织学生参加校内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相关项目的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
五、毕业要求1.具备坚实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基础知识和较强的实践能力,能够在电力系统、电力电子、自动控制等领域从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相关技术的设计、研发、管理和应用工作。
2.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能够适应现代科技和社会发展的需求。
3.具有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感,能够在团队中协作、沟通,为社会做出贡献。
4.能够熟练掌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所需的设计软件、实验仪器和设备,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和实践经验,能够独立设计、开发、改进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相关技术。
哈工程自动化专业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自动化是一门集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控制理论、信息处理技术等多学科知识于一体的综合性学科,其目标在于使学生掌握自动化系统的分析与设计、系统控制与仿真、电子技术与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与信息处理等综合技能,掌握相关专业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具备自主学习和自主创新的能力,为全国的自动化行业培养高素质的管理和技术人才。
二、培养要求1.素质要求:学生要有良好的数学基础和物理基础,具备较强的逻辑思维和创造能力,有一定的理论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有较强的抗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2.知识要求:学生要学习自动控制理论、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模拟电路与设计等基础课程,以及控制工程制图、微机原理和接口技术、现代传感技术等专业课程,掌握自动化领域的基本理论和技术知识。
3.能力要求:学生应具备较强的电学电子专业技术能力,能够独立进行自动化系统的分析、设计和控制,掌握自动化系统的实验方法和技术手段,具备较强的信息检索和数据分析能力。
4.素养要求:学生要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注重实际动手能力和实验室实践操作,加强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自觉遵守职业操守,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
三、培养方案1.基础课程(1)数学基础:包括数学分析、高等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等基础数学课程。
(2)物理基础:包括大学物理、电工电子技术基础等物理基础课程。
(3)计算机基础:包括C语言程序设计、计算机原理与应用、数据结构等计算机基础课程。
2.专业课程(1)自动控制理论:包括离散控制系统、连续控制系统、现代控制理论等自动控制理论课程。
(2)电路与系统:包括模拟电路设计、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信号与系统等电路与系统相关课程。
(3)自动化原理与应用:包括工业自动化、自动化仪表、传感技术等自动化原理与应用课程。
(4)电子技术与通信技术:包括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通信原理等电子技术与通信技术课程。
(5)计算机技术与信息处理:包括嵌入式系统、单片机原理与应用、数字图像处理等计算机技术与信息处理相关课程。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电气工程领域相关的基础理论、专业技术和实践能力,具有宽广的自然科学基础和良好的人文素养,富于创新精神,能在电机与电器、电力系统、工业自动化以及电气装备制造等领域从事科学研究、工程设计、系统运行、试验分析、管理等工作的宽口径、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以及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水平研究型精英人才或工程领军人才。
二、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电路、电磁场、电子技术基础、计算机技术、信号分析与处理、通信与网络技术、电机学、自动控制理论和电力电子技术等方面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接受电工、电子、信息、控制及计算机技术方面的基本训练,掌握解决电气工程领域中的装备设计与制造、系统分析与运行及控制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当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掌握较扎实的高等数学和大学物理等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具有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和管理科学基础,具有一定的外语国际交流和运用能力;2.系统地掌握电气工程学科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主要包括电工理论、电子技术、信息处理、控制理论、计算机软硬件基本原理与应用等;3.掌握电气工程相关的系统分析方法、设计方法和实验技术;4.具有本专业领域内至少一个专业方向(电机、电力系统、工业自动化和电器)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了解本专业学科前沿的发展趋势;5.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具备一定的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组织管理能力;6.具有较好的工程实践动手能力和计算机应用能力,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本领域工程问题;7.掌握其他的一些技能,如信息技术获取,组织管理,团队合作,持续的知识学习等。
三、主干学科电气工程。
四、专业主干课程C语言程序设计、机械学基础、电路、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数字电子技术基础、电磁场、电机学、自动控制理论、嵌入式系统原理及应用、仿真技术与应用、电力电子技术、信号与系统、工业通信与网络技术。
五、修业年限、授予学位及毕业学分要求修业年限:四年。
哈工程培养方案(一)哈工程培养方案方案目标1.提高学生实践能力2.培养学生创新意识3.加强学生专业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方案内容1. 实践拓展•学生将参加全校实验、实习和社会实践等活动,以提升实践能力。
•学生将在专业领域内进行项目实践,锻炼技术、创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创新教育•学生将参加创新课程和培训,学习创新方法和思维。
•学生将组织参加学术交流和科技竞赛,培养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
3. 专业学习•学生将进行丰富的专业学习,包括课堂学习、实验和项目研究等。
•学生将通过考试和评估,检验对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
方案效果1.学生将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学生将具备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3.学生将掌握专业知识,为未来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总结通过此方案,哈工程旨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并加强他们对专业知识的学习和掌握。
这将使学生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更加成功。
方案执行1. 制定详细计划•根据方案内容,制定每个阶段的详细计划,包括活动安排、时间表和预期成果。
•与相关部门、导师和学生进行沟通,确保计划的可行性和顺利执行。
2. 宣传和选拔•在学校内部和外部渠道宣传该方案,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
•设立选拔机制,通过面试、答辩等方式选拔优秀的学生参与方案。
3. 实施方案•按照计划将学生分配到相应的实践、创新和学习项目中。
•组织相关活动和培训,确保学生能够充分参与和获得实践经验。
4. 监督和评估•设立监督机制,负责对学生的方案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和评估。
•针对学生的参与情况和成果,在方案执行过程中进行及时的调整和改进。
方案预期成果1.学生的实践能力将得到有效提升。
2.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将明显增强。
3.学生在专业知识方面表现出色,具备扎实的基础和应用能力。
总结通过制定详细的计划,并在宣传、选拔、实施和评估等方面进行有效的组织和监督,哈工程培养方案将取得预期成果,为培养优秀人才做出贡献。
哈工大人才培养方案一、背景介绍哈尔滨工业大学(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简称HIT)是中国著名的工科学府,致力于培养高素质、全面发展的人才。
为了更好地满足社会需求,哈工大制定了一套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旨在培养具有学科知识与创新能力的优秀人才,以推动社会发展。
二、哈工大人才培养方案的目标1.培养具有扎实的学科基础的学生。
2.培养具备创新意识及创新能力的学生。
3.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学生。
4.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的学生。
三、人才培养方案的具体措施1. 提供全面的学科知识教育•设计有多学科交叉的课程体系,帮助学生全面掌握学科知识。
•开设专业核心课程,加强对学科基础知识的深入学习。
•提供选修课程,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
2. 培养创新意识及创新能力•强化实践教学,开设实验课程和实习项目,提升学生实践能力。
•鼓励学生参与科研项目,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设立创新创业平台,为学生提供展示与实践的机会。
3. 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建立国际化课程体系,引入国际先进教学理念和教材。
•推行双语教育,提供英语授课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国际交流能力。
•鼓励学生参加海外交流项目,拓宽国际视野。
4. 培养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引入人文素质教育,注重学生的道德修养和社会责任感培养。
•设置社会实践课程,让学生深入社会、关注社会问题。
•开展团队合作项目,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四、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与效果1.加强师资培养,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
2.组织专家评估,持续改进教学质量。
3.对学生进行跟踪调查,了解他们的就业情况和社会承认程度。
4.根据调查结果,及时调整人才培养方案,以取得更好的效果。
五、总结哈工大人才培养方案凭借其科学合理的措施,致力于培养具有学科知识与创新能力的优秀人才。
通过提供全面的学科知识教育、培养创新意识和能力、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以及培养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该方案已取得显著的成效。
目录一、船舶工程学院 (1)1.水利工程 (1)2.船舶与海洋工程 (6)二、航天与建筑工程学院 (11)1.建筑与土木工程 (11)2.航天工程 (16)三、动力与能源工程学院 (20)1.动力工程 (20)四、自动化学院 (24)1.控制工程 (24)五、水声工程学院 (28)1.电子与通信工程 (28)2.船舶与海洋工程 (32)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36)1.计算机技术 (36)2.软件工程 (40)七、机电工程学院 (44)1.机械工程 (44)2.工业设计工程 (48)八、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 (51)1.电子与通信工程 (51)九、经济管理工程学院 (54)1.金融硕士 (54)十、材料科学与化学工程学院 (58)1.材料工程 (58)2.化学工程 (62)十一、理学院 (66)1.光学工程 (66)十二、外语系 (70)1.翻译硕士 (70)十三、核科学与技术学院 (74)1.核能与核技术工程 (74)船舶工程学院一、适用工程领域领域名称:水利工程代码:085214二、培养目标本工程领域主要是面向水利行业及相关工程部门培养基础扎实、素质全面、工程实践能力强,并具有一定创新能力的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
具体要求为:1、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热爱祖国、遵纪守法;要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以及科学严谨、求真务实的学习态度和工作作风,身心健康。
2、了解本领域的热点和动态,具备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3、掌握水利工程领域的基础理论、先进技术方法和现代技术手段。
在本领域的某一方向具有独立进行分析与集成、研究与开发、管理与决策等方面的能力。
能够胜任工程规划、勘测、设计、施工、运行、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4、掌握一门外国语。
能比较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并具有一定写作能力。
三、研究方向1.水工建筑物规划、设计理论及应用2.水力学及工程应用研究3.信息化技术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研究4.水利工程结构5.海洋与海岸结构物水动力学研究四、学习年限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学制为2年。
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专业代码080801二、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掌握自动化领域的基本理论、专门知识和专业技能,具有分析与解决工业过程控制、检测与自动化仪表、机器人控制与应用等方面问题的工程实践能力,能够在工业、农业、交通、国防等行业领域,从事自动控制系统、机器人以及相关仪器仪表产品研发、制造、服务等方面工作,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创业精神、创新创业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
三、培养规格本专业培养的学生具有坚定的社会主义政治方向,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和健康的身心素质,较强的创新意识、创业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并系统学习电工电子技术、控制原理、自动化仪表、计算机技术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工业过程控制、电气控制、电机与运动控制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具备工业过程控制及机器人控制技术的应用、分析、设计等方面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掌握较扎实的数学、物理等自然科学的基础知识,具有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和外语综合应用能力。
2.系统地掌握自动化专业领域必需的技术基础理论知识,主要包括电工技术、电子技术、控制理论、检测与转换技术、信息处理、系统工程、计算机技术等。
3.具有自动化专业领域内专业知识与技能,并了解自动化专业学科前沿的发展趋势。
4.具有较好的自动化专业领域工程实践能力及较熟练的计算机应用能力。
5.具有创新意识、独立获取知识以及较强的工作适应能力,具有初步从事与本专业有关的研究、设计、开发等方面的能力。
四、学制与学分1.学制:基本学制为4年,修业年限为4-6年2.学分:毕业最低要求学分为170学分五、毕业与授予学位学生在规定的修业年限内,完成专业培养方案规定的课程和学分要求,考核合格,准予毕业,颁发普通高等学校全日制本科毕业证书。
符合蚌埠学院学士学位授予条件规定的,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六、主干学科、核心课程与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1.主干学科:控制科学与工程2.核心课程及简介:电路分析、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自动控制原理、现代控制理论、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电机与拖动、过程控制系统等。
080301 测控技术与仪器
Measuring & Control Technology and Instrumentations 本专业是黑龙江省重点专业、高等学校特色专业、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入选专业、高等学校综合改革试点专业。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专业知识、实践能力、综合素质全面发展,掌握测量、控制和仪器领域的基础理论、专门知识和专业技能,掌握信息获取、传输、处理和应用的技术方法,具有测控领域技术集成和仪器综合设计应用能力的复合型工程科技人才,能在国民经济、国防和科研部门从事测量控制与仪器领域的科学研究、设计制造、技术开发、应用研究、质量控制和生产管理等工作。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以惯性技术应用为对象和背景,同时兼顾通用测试与控制技术,主要学习惯性导航仪器的有关的基础理论、测量与控制的专业知识,受到本专业的实践培养和训练,具备测控技术及仪器仪表的设计开发能力。
本专业毕业生应满足如下在知识、能力和素质等方面的要求:
(1)具有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具有较好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和外语综合运用能力;
(2)系统地掌握本专业领域宽广的技术理论基础知识,主要包括数学、机械学、电子学、光学、测量与控制、市场经济及企业管理等基础知识;
(3)掌握光、机、电、计算机相结合的当代测控技术的专业知识和工程应用能力,具有测控技术、仪器与系统设计、开发能力;
(4)具有良好的系统分析、设计及开发方面的工程实验能力,并能够对试验结果进行分析;
(5)在本专业领域内具备一定的科学研究、科技开发和组织管理的能力,具有较强的工作适应能力。
(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
(7)具有良好的质量、环境、安全和服务意识,熟悉本专业领域技术标准,相关行业的政策、法律和法规;
(8)具有较好的组织管理能力、较强的交流沟通、环境适应和团队合作的能力,具有应对危机与突发事件的初步能力;
(9)对终身学习有正确的认识,具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
(10)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环境下的交流、竞争与合作的初步能力。
毕业学分要求:本专业学生必须修满171学分,其中理论必修课117学分,
实践教学环节34学分,专业选修课10学分,通识教育选修课10学分。
主干学科:仪器科学与技术、控制科学与工程
核心知识领域:数学基础、传感与信息获取、测量理论与测试技术。
测试信号处理、计算机技术、控制理论与控制技术、仪器设计与制造、仪器性能测试与评价、测控系统分析、设计。
专业核心课程:自动化学院专业导论、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自动控制理论、现代控制理论、微型计算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自动控制元件、检测与转换技术、惯性器件及应用、惯性导航系统原理、惯性器件与系统测试技术、现代传感器原理及应用、惯性仪器原理及应用。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工程认识、工程实践、课程设计、专业实习、学士学位论文、大学物理实验、创新认知与实践、自动控制理论实验、自动控制元件实验、微型计算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实验、惯性导航系统原理实验。
修业年限:4年,学生可3~6年毕业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院长签字:
选课说明
自动化学院自2014级开始按学院招生,前两年学习基础课程,两年后选择专业,该方案的课程体系的基本构架是基础加专业模块。
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主要学习惯性技术相关知识,就业主要为船舶、兵器、航空、航天及测绘、矿产、交通运输等需要惯性技术的研究设计和生产单位,同时兼顾通用测试与控制技术相关知识的学习,就业主要为仪器仪表、工业控制、医疗器械、计算机应用等研究设计和生产单位。
测控技术与仪器的课程体系如下图所示。
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的课程体系中,人文与社会科学基础课加强学生的人文社会科学基础,提高外语综合能力,实现学生全面发展。
自然科学与技术基础课程为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知识体系的基础领域提供数学、力学与机电基础。
电类基础课程为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知识体系的检测、控制知识层提供电学基础知识。
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核心课程覆盖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的核心知识领域。
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学生的创新与实践能力。
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学生必须选修10学分专业选修课,学生可根据研究方向及兴趣进行选修。
与惯性技术相关课程如下:
电磁场、导航定位系统、卫星导航系统、光学测量技术、组合导航技术、运动参数检测技术、新型导航传感器的应用、导航信息转换、现代海洋测绘技术、地理信息系统导论、英文科技文献读写。
与通用测试技术相关课程如下
电磁场、数字信号处理、可编程器件及应用、DSP原理及应用、单片机技术、虚拟仪器技术、精密仪器结构设计、机械结构辅助设计、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英文科技文献读写。
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本科生可以选择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仪器仪表两个一级学科读取硕士学位及相应博士学位。
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培养标准
18
19
20
21
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课程配置流程图
22
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学分设置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