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化专业培养方案(080801)
- 格式:doc
- 大小:276.50 KB
- 文档页数:9
自动化专业培养计划(080801)(Automation)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知识、能力、素质各方面全面发展,掌握自动化领域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专业技能,并能在工业企业、科研院所等部门从事有关运动控制、过程控制、制造系统自动化、自动化仪表和设备、智能控制、系统工程等方面的工程设计、技术开发、系统运行管理与维护、企业管理与决策、科学研究和教学等工作,具有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较强实践能力的高级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
二、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自动化领域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自动化领域的基本方法及其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自动化工程设计与研究方面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熟悉党和国家的各项方针和政策,具有较强的人文素质、社会服务意识和责任感,具有较高的道德修养并遵守学术道德规范和保证职业诚信;2.掌握从事自动化领域工作所需的数学、物理等自然科学知识、以及电子、电气、计算机与通信等技术基础知识,具有初步的工程经济、管理、社会学、法律、环境保护等人文与社会学的知识;3.掌握本专业中“信息、控制和系统”的基本原理,掌握信息处理的基本方法和优化设计的基本原理,了解自动化领域的前沿和发展动态;4.较好地掌握工业过程控制、电力电子技术、电气传动、自动化仪表及计算机控制技术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了解本专业学科前沿和发展趋势,了解冶金自动化的发展现状;5.掌握工程控制系统分析和设计的一般方法,具有较熟练地解决工程现场一般控制系统问题能力,具有能够独立从事工程实际中控制系统的运行、管理与维护的基本能力;6.具有对自动化系统或产品中的技术进行分析、改进、优化和独立设计的能力;7.具有创新意识和对自动化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和新设备进行研究、开发、设计的初步能力;8.了解自动化专业领域技术标准和相关行业法规;9.具有适应发展的能力以及对终身学习的正确认识和学习能力;10.具有较强的交流沟通、环境适应和团队合作的能力;11.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至少掌握一门外语,能熟练阅读本专业外文文献资料,可进行跨文化环境下的沟通和交流。
自动化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学科门类:工学专业名称:自动化专业代码:080801授予学位:工学学士标准学制:4年弹性修业年限:3-6年一、培养目标坚持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协调发展教育理念,培养含有良好人文素养、专业知识、工程能力、创新意识、国际视野自动化领域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学生毕业后5年左右,遵守工程伦理和职业规范,含有连续发展能力,能够适应自动化行业发展趋势,胜任自动化行业岗位要求;含有工程师或和之相当专业技术能力。
二、毕业要求1.能够将数学和物理等自然科学、工程基础知识、自动化及相关领域专业知识用于处理复杂工程问题。
2.能够应用数学和物理等自然科学、工程科学基础原理,识别、表示、并经过文件研究分析和自动化相关复杂工程问题,取得有效结论。
3.能够设计针对自动化领域相关复杂工程问题处理方案,设计满足特定需求系统、单元或工艺步骤,并能够在设计步骤中表现创新意识,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和环境等原因。
4.能够基于科学原理并采取科学方法,对自动化领域相关复杂工程问题进行研究,包含设计试验、分析和解释数据,并经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结论。
5.能够针对自动化领域相关复杂工程问题,开发、选择和使用合适技术、资源、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对复杂工程问题进行分析、估计和模拟。
6.熟悉国家和地方包含自动化行业政策和法律法规,能够基于工程相关背景知识进行合理分析,评价复杂工程问题处理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和文化影响,并了解应负担责任。
7.能够了解和评价针对复杂工程问题工程实践对自然环境可连续发展影响。
8.能够在工程实践中了解并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推行责任。
9.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团体中负担个体、团体组员或责任人角色。
10.能够就复杂工程问题和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包含撰写汇报和设计文稿、陈说讲话、清楚表示或回应指令;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
11.了解并掌握工程管理原理和经济决议方法,并能够在多学科环境中应用。
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专业名称、专业代码专业名称:自动化专业代码:080801【专业介绍】自动化专业是以自动控制理论为主要理论基础,以电子技术、计算机信息技术、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等为主要技术手段,对各种自动化装置和系统实施控制的一门专业。
本专业现开设工业过程控制和嵌入式系统两个专业方向。
该专业将计算机硬件与软件结合、运行与制造结合,集控制科学、计算机技术、电子技术于一体。
它具有控制、管理兼顾,强电、弱电结合,软件、硬件并重的鲜明特点,是理、工、文、管多学科交叉的宽口径工科专业。
二、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知识、能力、素质全面发展,掌握自动化领域的基本理论、专业知识、技能,并能在企业、科研院所等部门从事有关运动控制、过程控制、自动化仪表和设备、嵌入式系统等方面工程设计、技术开发、系统运行管理与维护、科学研究等工作的应用型技术人才。
三、基本要求本专业主要学习自动化学科所必需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使学生系统地接受关于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方面的科学思维和科学实验训练,具有较好的科学素养及一定的教学、研究和科技开发能力。
毕业生应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能力和素养:(一)具有较高的政治理论素养、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素质,具有较强的敬业精神和良好的职业素养;(二)系统地掌握本专业领域的基础知识,主要包括控制工程基础、电工与电子学、传感与检测技术、自动控制原理等基础知识;(三)掌握本专业中“信息、控制和系统”的基本原理,掌握信息处理、优化设计的基本方法;了解自动化领域的前沿和发展动态;(四)掌握工程控制系统分析的一般方法,具有较熟练地解决工程现场一般控制系统问题的能力;具有能够独立从事工程实际中控制系统的运行、管理与维护的基本能力;(五)具备对自动化系统或产品中的技术进行分析、改进、优化和独立设计的能力;(六)掌握一门外语,具有听、说、写、译的基础,能顺利阅读本专业外文文献;四、主要课程(一)学科基础课程: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二)专业基础课程:电路分析、C语言程序设计、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信号与系统、自动控制原理五、毕业要求及授予学位本专业学生在规定修业年限内修满教学计划规定的176学分,其中:通识教育课程42学分;专业教育课程(含学科基础课程)80/74学分,并完成其中所有实验实践教学环节,创新实践平台课程学分达到54/60学分,外语考试成绩符合本科毕业生的要求,通过毕业论文(设计)答辩者,准予毕业。
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专业代码:080801)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的学生要具备电子技术、现代控制系统、现代电气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与应用和网络技术等较宽领域的工程技术基础和一定的专业知识,能在运动控制、工业过程控制、自动化装备、自动检测、微计算机应用及管理与决策等领域从事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运行、科技开发及研究等方面工作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的复合应用型人才。
二、毕业生的基本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电路、模拟与数字电子技术、现代控制系统理论、自动检测、现代电气控制技术、微型计算机与应用、电力电子技术、控制工程、计算机控制系统和网络技术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过较好的工程实践基本训练,具有系统分析、设计、开发与研究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在业务方面应获取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掌握较扎实的数学、物理等自然科学方面的基础知识,具备较好的社会科学和管理科学基础知识和外语综合能力;2.系统的掌握本专业领域必需的技术基础理论知识,主要包括电路理论、模拟与数字电子技术、现代控制系统、现代电气控制技术、电力电子技术、计算机软硬件基础及应用等;3.较好地掌握现代控制系统、过程控制与仪表、工业过程控制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了解本专业学科前沿和发展趋势;4.具有较强的工作适应能力,具备一定的科研、开发和组织管理的实际工作能力;5.具有较强的调查研究与决策、口头与文字表达能力,具有独立获取知识、信息处理和创新的基本能力;6.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具有一定的批判性思维能力、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和良好的行业心理素质。
三、专业主干课程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C语言程序设计、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电路、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电机技术、现代控制系统、现代电气控制技术、单片机原理与应用。
四、学制四年。
学生可根据自身具体情况缩短或延长修业年限,修业年限为三至六年。
五、授予学位工学学士学位。
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专业代码080801二、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掌握自动化领域的基本理论、专门知识和专业技能,具有分析与解决工业过程控制、检测与自动化仪表、机器人控制与应用等方面问题的工程实践能力,能够在工业、农业、交通、国防等行业领域,从事自动控制系统、机器人以及相关仪器仪表产品研发、制造、服务等方面工作,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创业精神、创新创业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
三、培养规格本专业培养的学生具有坚定的社会主义政治方向,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和健康的身心素质,较强的创新意识、创业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并系统学习电工电子技术、控制原理、自动化仪表、计算机技术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工业过程控制、电气控制、电机与运动控制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具备工业过程控制及机器人控制技术的应用、分析、设计等方面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掌握较扎实的数学、物理等自然科学的基础知识,具有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和外语综合应用能力。
2.系统地掌握自动化专业领域必需的技术基础理论知识,主要包括电工技术、电子技术、控制理论、检测与转换技术、信息处理、系统工程、计算机技术等。
3.具有自动化专业领域内专业知识与技能,并了解自动化专业学科前沿的发展趋势。
4.具有较好的自动化专业领域工程实践能力及较熟练的计算机应用能力。
5.具有创新意识、独立获取知识以及较强的工作适应能力,具有初步从事与本专业有关的研究、设计、开发等方面的能力。
四、学制与学分1.学制:基本学制为4年,修业年限为4-6年2.学分:毕业最低要求学分为170学分五、毕业与授予学位学生在规定的修业年限内,完成专业培养方案规定的课程和学分要求,考核合格,准予毕业,颁发普通高等学校全日制本科毕业证书。
符合蚌埠学院学士学位授予条件规定的,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六、主干学科、核心课程与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1.主干学科:控制科学与工程2.核心课程及简介:电路分析、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自动控制原理、现代控制理论、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电机与拖动、过程控制系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