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学评一致性学习心得

教学评一致性学习心得

教学评一致性学习心得
教学评一致性学习心得

教学评一致性学习心得

通过“教学评一致性”学习,我收获很大,让我改变了对于课堂和教学的看法。

之前,我认为一节好的课堂就是能够完成教学目标,学生有所收获并能培养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的学习品质即可。而目标、设计、评价等怎么具体设计,又是怎样的一个顺序,我是有些模糊的。好课是要看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学生在学习。第二,学生向着目标学习。第三,大部分学生达成目标,一部分学生创造了目标之外的精彩。也就是说,一节好课的前提就是拥有正确的学习目标,在此前提下,目标、评价、教学三者一致性的课才是好课。这样,学习目标在课堂教学中,居于核心地位,评价任务与教学活动的设计与展开,都将围绕学习目标进行。那么目标何来?我相信大部分新手老师都是参照教学参考书或者优质课

教案,根据班级实际情况微调,然后写在教案上,就开始把重点放在“如何教”上,这就好比出去旅游,还没确定好“去哪里”,就开始思考“怎么去”了。教学过程中目标意识缺失:以己昏昏,又何使人昭昭?所以,教学的成败,与目标息息相关。一节好课,需要用目标导航,那么目标如何确定?第一,符合国家课程标准,根据不同的课程有针对性地分解课标。第二,要遵守学术规范,去续写预期学习结果。第三,用好相关课程资源,去普适性地解读教材。第四,关注具体儿童,也就是要研究本班学生的学情。

学生目标确立好后,要开始设计评价任务,这是最关键性的技术。有句老生常谈的话“教了不一定等于学了,学了也不一定等于学会”,

所以学会是最重要的,教学评价就是回答“学生是否学会”的问题,以“证明学会”的思维倒退,安排评价任务,评价设计先于教学设计,这也是我校“逆向学习课题项目组”一直贯彻的理念。评价任务不再是随随便便生成,它首先要匹配学习目标,要求准确、使人明白、尽可能地催生更多的信息,既开放有度又具有回归性,多个任务之间要有结构性和关联性。评价任务设计好后,教学活动就易行多了,它的实质就是安排和组织评价任务,催生、收集、处理学习信息,达成学习目标的过程。这样,我们一节课,最重要的不再是教学设计,而是教学目标的确立和评价任务的设计,教学设计根据前两者生成,自然容易多了,这也就是“教学评的一致性”。设计课程的时候,要“亡而有为,虚而为盈”,在课堂框架中思考关键细节,这样设计出来的课才是好课。

总之,教学评一致性需要学习的内容还有很多,我把我所了解的总结成一句话就是:在目标正确的前提下,评价设计先于教学设计,框架设计先于细节设计,根据学习目标设计评价任务,根据评价任务安排教学活动,在课堂框架中思考关键细节。这次培训,也解决了我在细化课标中的很多困惑,为更有效地教学指明了方向。“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我要时刻牢记自己的使命,成为“新课标”的有效执行者和积极建设者。惟有这样,我们才能适应飞速发展的社会需求,我们的教育也才能够真正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肩负起培养人、塑造人的神圣使命。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教学评一致性学习感悟

停课不停研教改进行时 ——“教学评一致性”线上学习心得体会 安丘市实验小学三年级语文组刘爽 为深化课程改革,改进课堂教学,潍坊市教科院组织召开了全市小学“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改进行动”网络会议。 安丘实验小学张宝成校长在会上作了题为《以标准引领课改以评价促进提升》的典型发言,重点从教学评价的价值与作用、教学评价的设计与实施、教学评价的策略与方法三个方面进行解读。昌乐特师附属小学陈校长通过实际案例,对单元整体教学做了剖析:明晰单元概念,构建整体框架;立足教材与课标,寻求方法突破;依托研究路径,推进全科发展。高密第三实验小学高校长从“理解核心素养的内涵;明确单元要素,提取相关核心素养;纵览各学段目标,明确单元目标站位;层级细化分解,定准三级目标;评价任务设计,促进目标达成;策略总结与提升”六方面交流核心素养统领下单元整体教学目标设计与分解。 潍坊市李庆华院长以《在坚守与改变中砥砺前行》为题,指出要坚持聚焦立德树人,深化学教改革,并对“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改进行动”下一步工作提出了希望和要求。李院长提出落实教学管理的三个关键:学习力、执行力、合作力,促进教师职业发展,提高课程教学质量的制度性保障。 潍坊教科院逄凌晖副院长对“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改进行动实施方案”进行了详细解读,使我们进一步明确了继续推进“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改进行动”的目标和努力方向。通过线上观看会议回放,我受益良多,对“教学评一致性”又有了新的认识。要想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真正践行好“教学评一致”,可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一、确立清晰的学科目标体系 学习目标规定了我们在课堂上教什么、教到什么程度,也规定了学生学什么,学到什么程度,直接决定着教学的方向,是教学设计的灵魂。因而,设计科学、具体、可操作的学习目标是有效“教学设计”的应有之意。 第一,要依据学科“课程标准”。学科“课程标准”在宏观层面上规定了国家对该学科质量标准的要求,是我们“基于标准教学”之本,是设计学习目标的重要依据,它是学习目标制定的大方向。在教学设计中,如果没有学科“课

教学评一致性

基于“教学评一致性”的教学设计与实践 ——研修心得体会2018年12月22日-24日,我参加了全国教研工作转型与创新研修班,聆听了七位教育专家的精彩报告,学习了他们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先进的教育理念,让我受益匪浅。 学习过程中我聆听了浙派名师、浙江省生物高考命题专家吴江林老师的精彩报告《基于教学评价一致性的教学设计与实践》,引导我们对“目标教学评价一致性”又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学习。“目标教学评价一致性”是有效教学的基本原理,它要求老师的教、学生的学、课堂的评是一致性的,这种一致性体现在“教、学、评”必须共同指向学习目标——“教师的教,是为学习目标的教;学生的学,是为学习目标的学;课堂的评,是对学习目标的评”。吴老师提出三个问题:你要把学生带到哪里?你怎样把学生带到那里?你是否已经把学生带到那里?分别从教学目标、教学过程与方法、学习效果评价三个方面让我们明确了教学、目标、评价的关系。在教学中如何做到教学评一致性呢?我做了深深的反思。 一、确立清晰的学科目标体系 学习目标规定了我们在课堂上教什么、教到什么程度,也规定了学生学什么,学到什么程度,直接决定着教学的方向,是教学设计的灵魂。因而,设计科学、具体、可操作的学习目标是有效“教

学设计”的应有之意。 第一,要依据学科“课程标准”。学科“课程标准”在宏观层面上规定了国家对该学科质量标准的要求,是我们“基于标准教学”之本,是设计学习目标的重要依据,它是学习目标制定的大方向。在教学设计中,如果没有学科“课程标准”意识,学习目标的设计往往会迷失方向。将课程标准中的内容或水平标准,通过一系列的目标具体化技术,确定学期或模块的目标,再具体化为单元或课时目标,此路径可以表述为:内容或水平标准──学期或模块目标──单元或课时目标。 第二、要正确看待、使用教材。在进行学习目标的设计时,要正确把握教材,吃透教材,并充分利用教材,树立正确的教材意识。教材中有着丰富的教学素材,是设计学习目标的参考,也是达成目标的重要支撑点,但教材中的内容绝非教学任务,也绝非教学过程应该达成的目标,而只是为了实现目标的载体。这就是我们在平时教学中一直强调的不能“教教材”而要“用教材”的教育思想。忽略了这一点,学习目标的设计会偏离主题。 第三、把握好学情,研究学生的认知原点。学习目标的设计要依据学情设定,了解学生一开始的认知起点、认知原点,知道学生“在哪儿”,这是其一;其二,还要注意搜集不同学生学生经过自主学习、预习所达到的“新原点”证据,把握学生“到哪儿了”。不弄清这些,学习目标的设计也会偏离方向,讲课时就会多讲或漏讲,可能讲了一些没有必要的知识,也可能有些该讲的知识却没有讲到,

教学评一致性培训学习心得

教学评一致性学习心得 听完专家老师的讲座,我的确有一些感受,我想这些感受应该通过文字的方式记录下来。在会议中他提到这样一句话:在实践中提升,在提升中反思。我觉得这句话说的特别有道理,老师对于学生的影响很大,所以作为一名老师,我们需要时刻更新自己的思想,特别是有关于教学的问题,更需要我们去不断的充实自己,才能让学生更快速、透彻的理解所学内容,从而提升学生对于知识的渴望程度,最终达到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目标。 专家老师还提到了“规范的养成”,什么是规范的养成呢?就是要求教师把自己的好习惯,和希望学生能够具有的好品格带入课堂中,通过言传身教的方式不知不觉中渗透到学生的身上,成为他们的习惯,他们的品格。 专家老师概括了一下现阶段改革前的教育现状,我回忆了一下自己学习经历,确实如专家老师所说,学校只看成绩,所以老师只讲试卷考的,考试考的学生又不一定全部能理解记住,就需要老师不断地一遍又一遍地的灌输已经学过的,枯燥无味,又不得不学的知识,从而形成,死读书,读死书的尴尬局面。 这就不得不说专家老师提出的“教学评一致性”重要作用了。当今社会已经不能再培养那些所谓的“高分低能”的学生了,不能再考试么就讲什么了!我们需要的是全方位的综合性人才。这就要求我们老师,要好好地研究课程标准,根据课程标准,让学生能够更全面的掌握知识。那么问题就来了,老师要怎样灵活的把课程标准运用到课

堂中呢? 首先,我们要正确准确的了解所教科目课程标准的内容,不要投机取巧,只讲考的,别的一带而过。其次,需要我们老师认真的进行课堂备课,把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渗透到教课的每一个环节,追求课堂的高品质。最后,在期末的评价中,全面、综合的评价每一个学生。 如果我们每一位教师都这样做,那我们的教学活动,我们的教育体制都会有很大的改观,会为我们的社会提供源源不断的综合性人才!作为一名教师,我会努力向那方面发展。

教 学 评一致性学习心得

“教-学-评一致性”学习心得 今天下午我们学习了“教-学-评一致性”,我从中领悟到,“教-学-评一致性”是有效教学的基本原理,它要求老师的教、学生的学、课堂的评是一致性的,这种一致性体现在教、学、评必须共同指向学习目标:教师的教,是为学习目标的教;学生的学,是为学习目标的学;课堂的评,是对学习目标的评。 “教-学-评一致性”的含义。 第一、清晰的目标是“教-学-评一致性”的前提和灵魂。没有清晰的目标,就无所谓教-学-评的活动;没有清晰的目标,也就无所谓一致性,因为判断教-学-评是否致的依据就是,教学、学习与评价是否都是围绕共享的目标展开的。目标是教-学-评的灵魂。 第二、“教-学-评一致性“涉及两种理解:一是针对教师而言,二是针对教师与命题专家而言。前者是指老师在特定的课堂教学活动中,老师的教、学生的学以及对学生的评价应该具有目标的一致性;后者是指老师的教、学生的学与命题专家的命题应保持目标的一致性。 第三、“教-学-评一致性”指向有效教学。有效教学不是理性的思辨,而是基于证据的推论。教学“有效”的唯一证据在于目标的达成,在于学生学习结果的质量,在于何以证明学生学会了什么。 第三、“教-学-评一致性”的实现取决于老师的课程素养与评价素养。课程素养表现为坚持博雅教育的理念、确定和叙写清晰的目标、选择和组织合适的素材或活动、采用与目标相匹配的方法、实施基于目标的评价。评价素养则表现为坚持育人理念、确定清晰的目标、设

计与目标相匹配的评价任务、获取与目标达成相关的学习信息、解释这些信息并做出反馈或进行指导。 认识与实践“教-学-评一致性”的原理,给我们教学带来了深刻变化:学习目标从似有若无走向核心统领;课堂设计从始于教学走向逆向思考;课堂评价从随心所欲走向理性导航;教学活动从低效烦琐走向有序开放;对学习信息从熟视无睹走向深度关切。也就是说,“教-学-评一致性”其实是给我们带来了理念的变革,让我们对课堂的思考建立在原理的层面,而不仅仅是经验的层面。

教学评一致性

“教学评一致性”是课程原理的基本要求,是课程实施的基本规律,是国家的课程设计最终转化为学生实际素养必须遵循的原则。课堂教学作为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自然也必须符合这样的要求,依据这样的规律,遵循这样的原则。“教学评一致性”的课堂教学变革,是从“方案设计”到“课堂实施”全方位的 专业探索。 一、“教学评一致性”试图解决的问题 1.“教学评一致性”试图解决“培养什么样的人”的国家意志如何转化为“成了怎样的人”的问题。 在任何国家,教育始终是一个国家行为,体现着国家意志,对“培养什么样的人”总是要有自己的期待与要求。在当下,我们国家提出的“核心素养”框架与图景,其实质即对“培养什么样的人”的期待与要求。这些“核心素养”的理想描述怎样才能转化为学生的实际素养?这就需要我们必须追求“一致性”,即最终实现“核心素养”的理想描述与学生的实际素养之间的“一致性”。学生实际素养的获得,要经过不同学段,要经历不同的课程,但最终应该与国家意志保持“一致性”,否则,我们就不可能完成学校教育的国家使命。课堂是国家意志转化为学生实际素养的“前沿阵地”,“教学评一致性”,说明白些是“教”“学”“评”相一致于“学习目标”,而“学习目标”应相一致于“课程目标”(表现为国家课程标准),“课程目标”应相一致于国家的培养目标。因此,我们才说,“教学评一致性”试图解决“培养什么样的人”的国家意志如何转化为“成了怎样的人”的问题。 2.“教学评一致性”试图解决课堂教学改革眼花缭乱但不能切实解决课程“基本问题”的问题。

课程的基本问题是什么?课程基本问题即“一致性”。课程经典理论告诉我们,课程的基本问题即“四要素的一致性”。所谓“四要素”,即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与课程评价。并不是有了这“四要素”就是符合逻辑的“课程”了,课程的逻辑乃是这“四要素”的“一致性”。这“四要素”的一致性,在课堂教学中,即围绕学习目标所进行的教、学、评的一致性。所谓课堂教学改革,我们要警惕的是不要为了漂亮、好看、热闹、轰动,而忘记了“回家的路”,家在哪里?家就是“课程的基本问题”,就是“四要素”的一致性。不考虑“一致性”问题,就会导致所教非所学、所学非所评、所教非所评,课堂变成“滑冰场”,滑到哪里是哪里,如此课堂再怎样“貌似出彩”,都是令人担心的。 3.“教学评一致性”试图解决课程改革理念纷呈而技术路径缺失的问题。 在大量的理念洗脑之后,人们总是责怪教师们改革步伐太小,总是责怪学校不能领会,总是责怪理念转化为实际行动的速度太慢。殊不知,对于当下学校现场,理念固然是极其重要的,但更重要的是与理念相一致的技术路径。我们所说的“技术路径”,应是体现对课程专业理解的实施“一致性”的路径,而不是指将所有学校武装成高度新科技的“技术路径”。我们也不要指望将所有学校用高科技武装起来,课程的“技术路径”就能找到。“教学评一致性”的技术,最主要体现在专业方案的设计与课堂实践中如何实现“教学评一致性”。 二、“教学评一致性”的方案设计 可以说,专业方案的设计是专业活动的起点。“教学评一致性”的课堂教学,是从专业化地设计教学方案开始的。“教学评一致性”方案的设计,要能够解决本文第一部分所述的三个问题。“教学评一致性”课堂教学方案的基本格式如下:

高中教学教学评一体化心得体会

立足有效追求高效形成特色 ——我校新课标解读活动总结 2014年11月14日—16日,在北大青鸟集团和张志强老师的大力支持下,我校邀请到来自河南的四位知名教育专家莅临我校进行新课标解读活动,并对我校的课改工作做了全面而细致的指导。 历时两天半的活动主要包括听评课及专家讲座两部分。14日、15日两天,专家以两人为一小组分别听了我校文理学科各11节课,并对每节课做出了有针对性的评价。16日上午,来自郑州市教研室的卢臻老师做了一场精彩的专题报告,使我校全体一线教师明确了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评一体化的教学设计与实施程式。 活动期间,学校班子成员,中层干部及所有一线教师全程参与,认真听讲,积极与专家互动交流,获益匪浅。现将此次活动总结汇报如下: 一、学校高度重视,全体师生热情高涨,确保了此次活动圆满完成并达到了预期效果。 1、学校成立了以王校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负责此次活动的组织协调,同时成立四个职能小组,由副校长任小组组长,处室主任任副组长具体负责各项任务目标的落实。王校长多次召开专题办公会,对此项工作进行全面部署,与班子成员和相关处室年级主任反复斟酌,最终敲定了活动的具体方案。在此前一周的“教-学-评一体化”讲课

及活动期间,班子成员和学校部分中层领导全程参与,彰显了学校对于此项活动的高度重视。 2、教导处多次组织协调会,进一步细化任务,明确职责,确保各职能小组有序开展工作,为整个活动的顺利进行做了充分保障。各级部班级也积极行动起来,各司其职,通力合作,在班级安排、卫生扫除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3、各教研组、备课组多次组织集体教研,每学科精心选拨4名拟讲课教师,并会同学校安排的学科督导人员听每位教师的课不少于两节,最终由教研组长和学科督导人员确定讲课教师。 4、一线教师积极参与。根据学校要求,同学科教师参与本学科听课,欢迎听其他学科的课。广大教师十分珍惜这次机会,凡是没课的教师基本都来到活动现场,根据教导处统计,我校专任教师听课共听课921节,均达到6节,并有12名教师听课节数超过10节。在评课环节,老师们认真听,虚心向专家请教,求知的渴望和学习的热情得到了专家的一致好评。 二、高素质的专家队伍不仅给我们带了先进的课改理念,还以踏实敬业的高尚品质感染着我们每一位教师。 此次莅临我校的四位基础教育教学评一致性课题研究专家的专业功底深厚,治学态度严谨,他们曾长期在教学一线工作,教学成绩突出,在理论研究上师从名师,立足国内教育现状,关注世界教育前沿理论。作为业内的权威人士能够来到我校,这得益于北大青鸟集团和张志强老师的鼎力相助,得益于王校长率领的我校赴河南学习小组的虚心与专注。

“教学评一致性”授课反思

“教学评一致性”研讨课的反思 本节课是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一节复习课,主要目的是归纳第二章知识点,并运用到实际解决问题,设定的教学目标: 1、通过回顾本章知识,建立章知识结构图。 2、运用本章所学知识,能正确解答与之相关的类比教材难度的题目 一、建立章知识结构图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归纳,整理能力,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对于解决复杂问题,有一定的帮助,同时,心中有知识,对于解决问题,启发解题思路的展开有作用。 议课时候有不同的看法:有老师说:刚开始复习,没有积极调动课堂气氛,课堂显得有些沉闷,可以调整一下:以题目为凭借,来贯穿知识,这也是一个方法,可以尝试;但是我自认为,没有上述表现,只是课堂没有热闹的氛围,但是课堂进程很顺利,我想,数学课堂不一定就是热闹的,数学是严密的思维,是眉头紧锁的思考,不一定要出现积极地场面!也有老师说:建立章知识结构图这一个环节太高深,学生可能接受不了?我想一个初中七年级的学生,基本都是从小学生都开始了总结归纳,七年级应该没有问题,还是值得研究。 二、教学环节安排,本节课只有二个,先复习知识结构,后运用,简单明了,议课时候,有老师说,看不懂这节课的思路,我想那是没有看学案,不过本节课设计也有亮点,运用数学到实际生活中的某汽车标志“W”,其中涉及到补角、互为余角;平行线,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等,同时在教学中我又加入了自编试题这一环节。这个题综合较好!是个难得的题目。 三、教学评价,在教学每一个环节,我加入了“要求、提示、评价”等不同形式的语言,有老师评价说:分不清那是评价,我想这是被评价所迷惑,所限制造成的,我认为其实评价就是提示,就是要求,卢臻老师说,以促进学生的避免错误学习为主,教学评一致性的目的是:提高课堂效率,所以我们要看课堂效率是不是提高了?要不然,做这项活动的初衷就偏了。 总之来说,通过上这一节课,我还是有许多收获,也有许多要改正的地方,继续努力吧!

教学评一致性教学设计

范进中举教学评一致性教学设计 目标确定的依据 1、相关课程标准陈述 《语文课程标准》初中阶段对现代文阅读的要求: (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2)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3)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2.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 《范进中举》是人教版部编本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二课。本单元选入的四篇小说,都是从明清时期的经典长篇小说中节选的精彩片段,《智取生辰纲》讲述英雄传奇,《范进中举》描绘儒林世相,《三顾茅庐》演绎历史故事,《林黛玉进贾府》展现封建大家庭的生活。学习这个单元,要抓住小说的主要线索,梳理故事情节;把握人物形象,探究其性格形成的原因;结合具体描写,了解古代白话小说的艺术特点《范进中举》节选自《儒林外史》第三回,是全书精彩片断之一。全文以范进中举为中心事件,采用对比手法,生动的刻画了范进、胡屠户、张乡绅、乡邻等形形色色的人物,揭露了当时社会的世态炎凉和人心冷漠。范进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中将自己的大半生浪费在应试和科场上,范进终于在垂老之年得到了梦寐以求的功名,狂喜之下他疯了,疯的很丑陋,也很可怜。范进的悲剧不仅是他一个人的悲剧,而是那个时代的悲剧,民族的悲剧。 3.学情分析 本单元的教学对象为九年级学生,经过两年多的语文学习,大部分学生已形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朗读水平有很大提高,整体感知文本、分析人物形象的意识已具备,理解能力也不断提高。这篇小说内容生动、语言形象,在一课时教完,学生容易被其情节和语言所吸引,而不容易着眼于对思想性和艺术性的分析。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加强主导作用,引导学生不断发展兴趣,领会本文深刻的思想性和高度的艺术性。长课文尤其要注意精讲,讲求适当的取舍。本文的关键在"中"字上,要抓住这一关节点生发开来,以收"牵一发而动全身"之效,重点分析范进和胡屠户两个人物。 教学目标 1、通过范进中举前后的变化对比,认识封建社会趋炎附势、嫌贫爱富的世风。 2、通过品读人物对话、动作的细节把握范进、胡屠夫的性格特点。(重点) 3、通过赏析范进中举后喜极而疯的片段,认识封建社会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毒害,了解讽刺艺术的表现形式——夸张。(难点)

教-学-评一致性学习心得

今天下午我们学习了“教-学-评一致性”,我从中领悟到,“教-学-评一致性”是有效教学的基本原理,它要求老师的教、学生的学、课堂的评是一致性的,这种一致性体现在教、学、评必须共同指向学习目标:教师的教,是为学习目标的教;学生的学,是为学习目标的学;课堂的评,是对学习目标的评。 “教-学-评一致性”的含义。 第一、清晰的目标是“教-学-评一致性”的前提和灵魂。没有清晰的目标,就无所谓教-学-评的活动;没有清晰的目标,也就无所谓一致性,因为判断教-学-评是否致的依据就是,教学、学习与评价是否都是围绕共享的目标展开的。目标是教-学-评的灵魂。 第二、“教-学-评一致性“涉及两种理解:一是针对教师而言,二是针对教师与命题专家而言。前者是指老师在特定的课堂教学活动中,老师的教、学生的学以及对学生的评价应该具有目标的一致性;后者是指老师的教、学生的学与命题专家的命题应保持目标的一致性。 第三、“教-学-评一致性”指向有效教学。有效教学不是理性的思辨,而是基于证据的推论。教学“有效”的唯一证据在于目标的达成,在于学生学习结果的质量,在于何以证明学生学会了什么。 第三、“教-学-评一致性”的实现取决于老师的课程素养与评价素养。课程素养表现为坚持博雅教育的理念、确定和叙写清晰的目标、选择和组织合适的素材或活动、采用与目标相匹配的方法、实施基于目标的评价。评价素养则表现为坚持育人理念、确定清晰的目标、设计与目标相匹配的评价任务、获取与目标达成相关的学习信息、解释这些信息并做出反馈或进行指导。 认识与实践“教-学-评一致性”的原理,给我们教学带来了深刻变化:学习目标从似有若无走向核心统领;课堂设计从始于教学走向逆向思考;课堂评价从随心所欲走向理性导航;教学活动从低效烦琐走向有序开放;对学习信息从熟视无睹走向深度关切。也就是说,“教-学-评一致性”其实是给我们带来了理念的变革,让我们对课堂的思考建立在原理的层面,而不仅仅是经验的层面。

学习“教学评一致性”小结

学习“教 - 学- 评一致性”小结 陕西省神木县矿区第一小学王春艳 课堂教学作为单位时间内的活动,它的有效性非常重要,而且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不论是教者还是学者,都非常希望我们的教学活不光有效,而且要做到高效。所以,作为教者的老师,我们在教学活动前,就要根据教材做到胸有成竹即“为什么教” 、“教什 么”“怎么教”“教到什么程度” 而且这些问题都必须在教学活动前贯穿在教学三维目标中,让教学活动从头到尾都将“为了孩子自信、从容、有尊严的成长。”的理念贯穿整堂课。 在学习中,我印象深刻的是“根据学习目标来评价教育效果,促进目标的实现。平时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会在教学的过程中,因学生在课堂中的生成等内容而偏离了最初的学习目标,导致学习效果与学习目标时不时的就不对等了。读了“教- 学- 评一致性”后,收获颇丰。 教: 崔允漷教授说,真正的教育永远伴随着灵动的生命、不确定的情境、复杂的关系的因素。我作为教书二十多年的老师,我知道,同一课内容,不同的老师授课,相同的学生都会感知到不同的知识、情感、能力等。教的环节会因老师和 学生在特定的环境下的随机生成而更具生机。所以,老师如何利用文本、学生、教学环境进行灵活、生动的教,就非常关键。

学: 学习是学生的主要任务,但完成这个主要任务的方法不同,孩子们所接收的知识、能力等的多寡就非常不同。如我们过去的“满堂灌”,老师讲的口干舌燥,学生却听得昏昏欲睡。这是现在课堂教学改革所摒弃的方法,我们在努力割除这种教学模式。换之于小组学习法,再加上我们正在积极融合的真爱梦想的体验式学习法,孩子们以学习的主人感受着求知的乐趣。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自主感悟、合作探究、分享展示,将自己在课堂中的收获分享给他人,同时去倾听他人的收获,使得不同观点在自己脑海中形成碰撞,搜寻精华吸收,拓展思维、开阔视野,死板的知识在这样的求知中变得生动有趣。 评: 传统的教学活动,是以老师教完教材,学生听好课就算完成任务。而当今社会要求,学生既是学习者,也是评价者教、学、评三者互为一体。这对于我来说可是一个新理念:文中说:教学、学习、评价逐渐被看做是三位一体的关系,评价与教学、学习紧密地绞缠在一起,相互制约,相互影响。教学、学习应当是数据驱动的,而数据就来自于评价;评价持续地镶嵌在教学、学习的过程之中,而不只在教学、学习终结之后实施;教学、学习、评价三者共享目标。所以,教者就应该负责任地、清楚地知道或监控学生真的学习学会了什么。加上形成性评价技术的不断发展,教师想实现可以知道学生学会了什么的愿望也就有了可能。

基于教学评一致性的评价任务设计

基于教学评一致性的评价任务设计

基于教学评一致性的评价任务设计 目录 01 什么是评价任务 02 评价任务的制定 03 评价任务与教学活动 一、什么是评价任务? 所谓评价任务指向学习目标的、可评价的学习任务。 举例:《小石潭记》 学习目标:通过概括段意,理清游记的线索。 评价任务 (1)自由朗读课文用精炼的语言概括段落内容并写在学案上。(2)小组交流,结合文章内容概括游记的线索。 分类: (1)传统的测试题,包括纸笔测试,口头问答,动作测试等

(2)表现性任务,比如完成一个作品,设计一个实验,朗诵一首诗歌等。 二、评价任务与学习目标的关系 (一)学习目标与评价任务的区别 学习目标描述的是预期学习做到怎么样。 评价任务描述的是要求学生做什么,怎样做,以确保做到怎样。 学习目标评价任务 做的结果,做了之后会发生什么变化怎样做,做什么(操作性) 描述的是预期的学习结果(结果性)描述的是过程 (过程性) 目标:能找出文章的提示语,明白提示语的重要性任务:根据教师的示范,找出文中的提示语,说说这些提示语的用处。

(二)评价任务的要求 (1)评价的任务要紧扣学习目标设计(与学习目标一致) (2)评价任务要与学习目标要对应。 明确两点: (1)评价任务要与学习目标要对应,但不一定是“一一对应”(2)评价任务是“任务”,不是“目标”,“学会”“能”之类的词汇不要用于评价任务。 三、评价任务的特点: 1、指向性 2、明晰性(可执行性) 3、空间性 指向性 所谓的指向性,就是评价任务要指向学习目标,即评价任务与学习目标的一致性。 a、确保“一致”的策略之一:逆向设计 传统的教学设计:学习目标-教学活动-评价任务 逆向设计:学习目标-评价任务-教学活动

(完整word)教学评的一致性(提高备课质量)

教学评的一致性——提高备课质量(听后感) 张美霖 开学培训的第一天,我们全校老师们一起学习了王祥主任的《教-学-评一致性》。“教了,不等于学了;学了,不等于学会了。有些教师在备课或上课时总把学生设想为“天才”,总以为“我教过了,学生一定学过了,学过了一定是考得出来了”。因此,总是关注自己“是不是教过了,是不是讲过了,有没有讲完,有没有讲漏了”,而很少去关注:学生真的在学习吗?学生真的听懂了吗?真的学会了吗?缺乏教-学-评一致性的思考。” 给我的最初印象,教学评的一致性是指“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和评价任务”的一致性。通过今天的共同学习,自己头脑中对于目标的认识与理解有了更深入更清晰的认识。教师的教学首先要有一个明确的指航灯,那就是教学目标的确定。没有精准的目标,所有的评价和教学活动越花样百出会偏离轨道越远。因为判断教-学-评是否一致的依据就是,教学、学习与评价是否都是围绕共享的目标展开的。因此早几年我们一直都在做细化目标的工作,让每位老师都真正明白我们教什么、怎么教?在目标细化时始终把学生作为教学定位,是学习的主体,教师的一切教学行为都是通过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 教师的教、学生的学以及对学习的评价应该具有一致性。反思自己的教学,在实现教学评的一致性上还不够。有时觉得自己设计的课很好,应该能够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但上完课后,还是有不尽人意的地方,回想一下还是自己从教师出发的教学行为让课堂教学有效性大打折扣,教学目标的设计总是先于教学过程和学生学习过程的设计,它总归是教师主观意识的体现,如果没有经过课堂实践的检验,如果不在课堂教学的实际操作过程中,教师根本无法察觉所设定的教学目标与实际的教学过程是否相适应。因此只有明确自己教学评的目标的一致性,一切都从目标出发,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从课程的角度出发,才能呈现出真正的高效课堂。教学评一致性思考不仅表现在教什么,学什么和评什么的整体课程管理中,更要落实每节课的实际教学中。也就是要在备课中努力体现教学评的一致。 当前,很多学校根据教师发展状况不同,在教案的撰写上尤其是形式呈现上下功夫,但是收效甚微,表现在老师更多抄教案、网上下载或教师间共享教案电子版打印,然后加上几句无关痛痒的话,就算复备了。于是我们说,这样的教案有什么作用?它离真是的备课少了什么?其中最核心的的就是少了思考和创造性劳动。

基于教学评一致性的教学设计案例

基于教学评一致性的教学设计案例 发表时间:2020-04-02T10:30:32.950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19年第9月17期作者:代红朱永丽[导读] “教-学-评一致性”的前期相关研究已经给我们的课堂教学带来了相应的变革。 案例背景: “教-学-评一致性”的前期相关研究已经给我们的课堂教学带来了相应的变革。“教-学-评一致性”是指在课堂设计中达成学习目标、教学活动和评价任务的一致性,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匹配程度。“教-学-评一致性”理念下的教学设计遵循的路线是“教学目标-评价任务-教学活动”,首先制定学习目标,确保课堂核心与方向的正确性;然后根据目标设计评价任务,评价任务用以评估诊断学习目标的达成;最后才是教学活动设计,教学活动设计内嵌评价任务,通过有序的环节帮助学生追求目标实现的最大可能性。 下面我将以初中地理湘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六章《位置与分布》的教学设计为例,探索教学评一致性的在教学中的具体应用。教学设计: 第一步:制定学习目标【课程标准】 1.运用地图简要评价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 2.在地形图上识别东北的主要地形类型,并描述东北地区的地形特征。 3.运用地图与气候统计图表归纳东北地区的气候特征。 4.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说出东北的产业结构与产业布局特点。 5.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归纳东北地区人口、城市的分布特点。【教材分析】 本章以东北地区为例,主要从位置与自然环境,人口与城市分布特点、产业分布三部分让学生认识区域的基本特征,进而掌握学习区域地理的方法。区域的自然条件是区域发展的基础,因此首先介绍了东北的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在此基础上,分析受自然条件影响较大的人口及城市分布,最后结合区域条件分析其产业分布特点,指出其发展中的问题,并针对问题制定相关措施,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 重点:影响东北地区工农业发展的因素。难点: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学科素养——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和综合思维。【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经过一年多的地理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学科素养,具备了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能够分析归纳简单的地理规律。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东北地区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环境的特征。本节课复习东北地区,重心放在引导学生分析东北地区自然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分析归纳自然条件对社会经济的影响。教师可以结合图文信息引导学生归纳分析地理事物内在联系,同时注意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解决问题的能力。【综合呈现学习目标】依据课程标准,兼顾教材、校内外资源和学情分析(依据目标叙写ABCD原则) 1.运用东北地区地图和资料,分析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2.通过阅读地图,总结人口、城市分布的影响因素。 3.通过对比学习,以东北地区为例,分析影响工农业发展的因素。第二步:设计评价任务根据目标1设定评价任务1目标1.运用东北地区地图和资料,分析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评价任务1: 1.在东北地区图上填出主要地形区的分布及临海、邻国的位置。 2.通过阅读材料,小组合作探究,理解并描述自然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根据目标2设定评价任务2

教学评一致性百课千人活动听课体会---于湖波

教、学、评一致性 奎文区百课千人活动心得体会 ---奎文区孙家小学于湖波 2018年5月23日下午参加了潍坊市奎文区组织的数学“百课千人”活动。本次活动由日向友好学校的刘老师执教《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和德信现代小学的潘老师执教《包装的学问》。 刘老师通过一个游戏的形式开始本节课的引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前老师让学生自制长方体模型,因此课上老师提问学生,通过自己课前的制作,你认为长方体有哪些特征呢?然后几个学生分别谈了谈自己的发现,这个时候教师没有及时的板书学生的发现,课后进行辩课的时候,孙科长指出,如果这个地方能及时的把学生的发现记录下来,然后通过引导学生观察他们的发现,这些发现都正确吗?还有没有遗漏的呢?怎么样验证你们的发现是对的呢?下面让

我们一起来进行探究。通过这样的改进,是不是会让探究活动更有意义呢?孙科还指出,教师们在备课的时候,要有大观念,这节课除了让学生要知道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这些知识性的内容外,还应该站在更高的角度来思考,其实学生在一年级的时候已经从宏观上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而这节课要从微观上、细节上对长方体和正方体进行刻画,就如我们描述一个人一样,因此本节课在导入的时候,可不可以先让学生介绍一个人,然后引出如果让你介绍长方体,你会怎么样和你的同伴说呢?进而研究长方体的面、棱、顶点,最后学完本节课后,让学生再回头说一说如何介绍长方体,帮助学生构建起长方体的模型。 再就是学生探究的过程中,可不可以设计一份探究单让学生更加明确探究的方向呢?学生汇报交流的时候,有没有必要四个人都上台呢?因为看上去四个人都上去,其实只有一个人在讲解,而其他三个人站在那里有些尴尬,在台上的孩子我不知道他心里是怎么想的,是不是想快点结束这样的汇报呢?孩子真心愿意上去吗?所以我觉得在汇报的时候是不是可以选择组里的一名代表或者组内商量是不是都需要上台汇报。还有老师在设计挑战你的想象力这个环节的时候,让学生闭上眼睛,然后去掉一条棱,再去掉一条,最后至少要剩下几条的时候还能想象出这个长方体原来的样子,这个环节是不是可以让学生拿着实物进行拆分,这样的话会更形象直观一些呢?而不是仅仅在脑海里想象一下就行了,鬼知道孩子们到底是不是在按照我们说的那样在想象。 潘老师执教的《包装的学问》,是一节数学综合实践课,通过如何包装6包牛奶的现实生活问题引出数学问题,让学生体会数学来源

教学目标评价一致性有感

教学目标评价一致性有感 我们是新时代的教师,新时代对于教师的要求就是我们在教学时必须面对的主体是学生,教学方法、教学策略、教学理念的生命化会给课堂注入全新的活力,这一活力也必定让学生的学习焕然一新,让课堂变得生动、有趣且人性化。但是”生命化课堂“对于教师的要求就是极高的,要求教师做一位“专业型教师”。我是一名专业型教师吗?答案很显然,还不是。那么怎么让自己称为一名专业型教师呢? 首先,确立清晰的学科目标体系。具体地说,就是如何将课程标准中的内容或水平标准,通过一系列的目标具体化技术,确定学期或模块的目标,再具体化为单元或课时目标。此路径可以表述为:内容或水平标准——学期或模块目标——单元或课时目标。 其次,设计基于目标的评价任务。也就是说,当明确了目标之后,教师就应该设想“我用什么样的检测工具可以检测学生目标达成的程度”,例如可以通过观察、提问、表演、交流、练习、测试、作品等了解学生已经学习到了什么。,离预设的目标还有多远,以便于自己作出基于证据的教学决策。 第三,规划基于目标的教学过程。即如何在教学过程中落实上述的评价任务,以便于学生有更好的表现,同时也便于自己不断了解学生的目标达成情况。这样既体现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以学定教、目标导向教学等思想,也体现了教学与评价二合一的思想。教学与评价不是先教后评,而是一个过程两个方面,即一体两面。 第四,实施规划好的教学过程。这一环节,最关键的问题有三个:一是自始之终把目标当作一节课的灵魂,教学的关键行为都应指向目标的达成;二是把教的过程当作评的过程,不断了解学生学到了什么,不断作出后续基于证据的教学决策;三是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问题,预设是前提,是底线;生成是必然,是机智。 归纳起来,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的主要特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目标源于课程标准,二是评价设计先于教学设计,三是教学全程指向学生学习结果的质量,四是体现“像专家一样思考”课程标准-教学-评价的目标一致性。

“基于标准的教学”观摩研讨心得体会

“基于标准的教学”观摩研讨心得体会 11月18日上午,按照学校的要求,我在郑州二七区长江东路小学参加了一次研讨活动,聆听了二七区外国语小学郝峰老师和中原区航西小学洪瑞老师的课,感觉别有一番新意。新课程改革已走过了很多年,心中也有许多的困惑,苦于找不出答案而迷茫。正处在迷茫的状态的我听了这次活动后忽而眼前一亮,顿觉心头豁然开朗。 明确了对于“教学”的认识 ; 以前的认识:教学是人类所从事的一种特殊的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这种活动有其明确的目的性。也就是说,通过教学活动,要达到一个预期的目标。因此,在教学设计时,我们必须明确,通过有目的的教学活动,我们期望达到的教学目标是什么,即期望学习者通过学习,在起点能力基础上,获得什么样的终点能力。 ; 现在的认识: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不是要求所有教师教学标准化,而是一种具体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和课程标准的简单对应。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是,是教学目标源于课程标准,评价设计先于教学设计,指向学生学习结果的质量。标准、教学、评价必须具有一致性。 二、明确了对“教学目标”的认识 ; 本次学习的《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让我对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有了直观的感受;使我明白了,我们平时的教学多数是基于教材或基于评价的教学,我们必须深入思考“为什么教、教什么、怎么教、教到什么程度”等问题,始终保持“课程标准、课堂教学、评价一致”。 ; 新课程标准倡导的是学生学习方式上的自主性、探究性、合作性,强调的是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如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得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等等。教师必须树立新的学生观,让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转变为知识的主动探索者,努力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努力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学科素养。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会努力创设一种民主、平等、融洽、和谐的氛围,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相互配合,共同完成教学任务。其中还提出“学习目标和课标相关陈述要有相应内容,方法与学习目标要相匹配”。从学习的反思中使我深刻的领悟到了,要从课标出发,处理好教材;尊重教材,灵活运用教材,研发教学资源;结合学生学习的实际,关注做好教学设计。 从这次活动中,我感到想提高教学水平,平时就应加强学习,多阅读教学杂志和理论书籍,不断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和业务修养!

如何认识课堂教学目标与评价的一致性.doc

如何认识课堂教学目标与评价的一致性 新课程改革以来,课堂教学的有效高效成为当 下广大教师渴望达到并孜孜以求的课堂境界。于是, 各种教学模式粉墨登场,各种教学方法层出不穷,叫 人眼花缭乱、应接不暇。但万变不离其宗,那就是: 要进行有效高效教学,就要做到课堂教学目标与评价 的一致性。 课堂教学作为单位时间内的活动,它的有效性非 常重要,而且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不论是教者还是 学者,都非常希望我们的教学活不光有效,而且要做 到高效。所以,作为教者的老师,我们在教学活动前,就要根据教材做到胸有成竹即“为什么教?”、“教什么?”、“怎么教?”、“教到什么程度”,而且这些问题都必须在教学活动前贯穿在教学三维目标中。目标准 确才能“教的对”。我们要根据课标来制定我们的教学目标,而又要根据目标来设置一些教学活动,在活动 中要根据学生的表现来进行评价。 教学对目标负责,评价对教学负责,他们紧密的 联系在一起环环相扣,让我们对教学过程的每一步, 每一项都要弄清楚,铭记在心。目标、教学和评价要

保持一致,它是藏在课堂教学活动之下的重要的教学 理念。 课堂评价应贯穿课堂教学始终,它既是促进学生 学习的重要教学手段,又是诊断、调控、导引课堂教 学的重要工具。教学评价在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加油站,是学生学习持续 发展的外在因素,对学生的学习起着促进作用。具体 来说,教师可以在教学活动中采取下面几种方式对学 生进行评价。 一是 ??别谈话。教师在平时授课时候,经常会遇到这样的学生,他们学习很努力,但由于方方面面的 原因,学习成绩却没有突破性的进步。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要及时找这样的学生进行谈话,赞扬他们的学习 态度和锲而不舍的学习精神,指出他们取得的成绩, 让他们看到自己的长处。老师评价,会直接转化为学 生的学习动力,促使他们会积极投入到学习中,从而 获得到学习上的成功。在这方面老师每天要做到至少 找一名学生谈话,“一个微笑” 能够温暖学生困乏疲惫的心灵,“一句鼓励的话” 能够激发学生的自信。通过谈话架起师生之间沟通的桥梁,加深师生的感情,促 进学生的学习。 二是课堂提问。教师千万不要把学生当成没有羞

小学教研心得 学习教学评的一致性反思

小学教研心得学习教学评的一致性反思 今天的中心组教研和老师们一起学习了崔允漷教授的《教-学-评一致性》。 “教了,不等于学了;学了,不等于学会了。有些教师在备课或上课时总把学生设想为“天才”,总以为“我教过了,学生一定学过了,学过了一定是考得出来了”。因此,总是关注自己“是不是教过了,是不是讲过了,有没有讲完,有没有讲漏了”,而很少去关注:学生真的在学习吗?学生真的听懂了吗?真的学会了吗?缺乏教-学-评一致性的思考。” 给我的最初印象,教学评的一致性是指“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和评价任务”的一致性。通过今天的共同学习,自己头脑中对于目标的认识与理解有了更深入更清晰的认识。教师的教学首先要有一个明确的指航灯,那就是教学目标的确定。没有精准的目标,所有的评价和教学活动越花样百出会偏离轨道越远。因为判断教-学-评是否一致的依据就是,教学、学习与评价是否都是围绕共享的目标展开的。因此早几年我们一直都在做细化目标的工作,让每位老师都真正明白我们教什么、怎么教?在目标细化时始终把学生作为教学定位,是学习的主体,教师的一切教学行为都是通过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教师的教、学生的学以及对学习

的评价应该具有一致性。 反思自己的教学,在实现教学评的一致性上还不够。有时觉得自己设计的课很好,应该能够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但上完课后,还是有不尽人意的地方,回想一下还是自己从教师出发的教学行为让课堂教学有效性大打折扣,教学目标的设计总是先于教学过程和学生学习过程的设计,它总归是教师主观意识的体现,如果没有经过课堂实践的检验,如果不在课堂教学的实际操作过程中,教师根本无法察觉所设定的教学目标与实际的教学过程是否相适应。因此只有明确自己教学评的目标的一致性,一切都从目标出发,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从课程的角度出发,才能呈现出真正的高效课堂。

教学评一致性学习心得

教学评一致性学习心得文档编制序号:[KKIDT-LLE0828-LLETD298-POI08]

“教-学-评一致性”学习心得 今天下午我们学习了“教-学-评一致性”,我从中领悟到,“教-学-评一致性”是有效教学的基本原理,它要求老师的教、学生的学、课堂的评是一致性的,这种一致性体现在教、学、评必须共同指向学习目标:教师的教,是为学习目标的教;学生的学,是为学习目标的学;课堂的评,是对学习目标的评。 “教-学-评一致性”的含义。 第一、清晰的目标是“教-学-评一致性”的前提和灵魂。没有清晰的目标,就无所谓教-学-评的活动;没有清晰的目标,也就无所谓一致性,因为判断教-学-评是否致的依据就是,教学、学习与评价是否都是围绕共享的目标展开的。目标是教-学-评的灵魂。 第二、“教-学-评一致性“涉及两种理解:一是针对教师而言,二是针对教师与命题专家而言。前者是指老师在特定的课堂教学活动中,老师的教、学生的学以及对学生的评价应该具有目标的一致性;后者是指老师的教、学生的学与命题专家的命题应保持目标的一致性。 第三、“教-学-评一致性”指向有效教学。有效教学不是理性的思辨,而是基于证据的推论。教学“有效”的唯一证据在于目标的达成,在于学生学习结果的质量,在于何以证明学生学会了什么。 第三、“教-学-评一致性”的实现取决于老师的课程素养与评价素养。课程素养表现为坚持博雅教育的理念、确定和叙写清晰的目标、选择和组织合适的素材或活动、采用与目标相匹配的方法、实施基于目标的评价。评价素养则表现为坚持育人理念、确定清晰的目标、设计与目标相匹配的评价任务、获取与目标达成相关的学习信息、解释这些信息并做出反馈或进行指导。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