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气压高气压系统与天气
- 格式:ppt
- 大小:3.90 MB
- 文档页数:20
大气层中的天气系统高气压低气压与气旋的形成在大气层中,天气系统的形成和变化与气压有着密切的关系。
高气压和低气压是常见的两种气压形态,它们在大气系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并与气旋的形成密切相关。
一、高气压的形成及特征高气压是指大气中气压较大的区域,通常表现为空气向外输送,并使周围的空气下沉。
高气压区域的形成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地球自转、地形、季节等。
1. 地球自转的影响地球自转会使得气压沿经线分布不均,形成了高气压和低气压的交替分布。
在地球自转过程中,由于离开地轴线的点沿纬线运动速度更快,所以在相对上升的空气产生了离心力,导致气压增大,形成高气压区域。
2. 地形的作用地形对气压的分布也有重要影响。
山脉等高地通常会阻挡风的流动,使得山脉背风面形成高气压区域。
这是由于山脉上空空气被迫上升冷却,形成稳定的大气层,导致压强增加,形成高气压。
3. 季节的影响季节变化也会对高气压的形成起到一定的影响。
例如,冬季北半球的温暖气流会向南方退去,导致北方出现高气压。
而夏季热带地区的高温会使空气上升,形成低气压,使得高气压区向北移动。
这种季节性变化是高气压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低气压的形成及特征低气压是指大气中气压较低的区域,通常表现为空气向内汇聚,并使周围的空气上升。
低气压区域的形成与气压梯度、地球自转等因素密切相关。
1. 气压梯度的作用低气压的形成与气压梯度有关。
在某一区域,如果气压梯度较大,即压强的变化较快,空气会沿着压强的梯度从高处向低处流动,形成低气压区域。
这种梯度通常与温度的变化有关,如冷空气与暖空气的交汇。
2. 地球自转与科氏力的影响地球自转导致科氏力的产生,科氏力会偏转运动体的运动方向。
在北半球,科氏力使得气旋的风顺时针旋转,形成低气压。
这是因为地转偏向力与气压梯度力垂直,导致气流绕着低气压中心旋转。
三、气旋的形成与高低气压之间的关系气旋是大气中一种有旋转的天气系统,形成于低气压区域。
低气压与高气压之间产生的压强梯度力使得空气沿顺时针方向(北半球)流向低气压中心,并始终保持着旋转运动,形成了气旋。
低气压天气和高气压分类低气压天气气压跟天气有密切的关系。
一般地说,地面上高气压的地区往往是晴天,地面上低气压的地区往往是阴雨天。
这里所说的高气压和低气压是相对的,不是指大气压的绝对值。
某地区的气压比周围地区的气压高,就叫做高气压地区;某地区的气压比周围地区的气压低,就叫做低气压地区。
在同一水平面上,如果气压分布不均匀,空气就要从高气压地区向低气压地区流动。
因此某地区的气压高,该地区的空气就在水平方向上向周围地区流出。
高气压地区上方的空气就要下降。
由于大气压随高度的减小而增大,所以高处空气下降时,它所受到的压强增大,它的体积减小,温度升高,空气中的凝结物就蒸发消散。
所以,高气压中心地区不利于云雨的形成,常常是晴天。
如果某地区的气压低,周围地区的空气就在水平方向上向该地区流入,结果使该地区的空气上升,上升的空气因所受的压强减小而膨胀,温度降低,空气中的水汽凝结,所以,低气压中心地区常常是阴雨天。
由于气压跟天气有密切的关系,所以各气象哨所每天都按统一规定的时刻观测当地的大气压,报告给气象中心,作为天气预报的依据之一。
高气压分类依成因可分为:动力高压、热力高压。
例如:副热带高压、大陆冷高压。
依不同热力结构可分为:冷性高压、暖性高压。
例如:大陆冷高压、热带海洋气团。
高气压按其热力结构又可分为两种:最常见的是冷高压,它是因为地表散热、冷却所造成。
地表降温后,近地面的空气温度也跟着降低,而冷空气缺乏热能,所以很难上升,是一个较重、密度较大的空气,而周围的空气较为温暖,空气较轻,所以气流就变成从冷空气吹向周围的方向,形成冷高压中心。
如南极与西伯利亚的高气压。
而副热带高气压是由于位在赤道的强烈上升气流形成高空高压,向南、北气压较低的方向流动;因为地转偏向力作用,这些从赤道上空来的气流渐渐转向为由西向东,不再沿经线方向运动,在南北纬30度附近堆积下沉,形成高气压,它是较热的。
有关大气压的30个例子大气压是指地球表面上空气的重量所产生的压力。
它是天气变化、气压系统和气候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
下面是关于大气压的30个例子以及相关参考内容:1. 低气压:低气压指的是大气压力较低的区域,通常与不稳定的天气系统相关。
当低气压系统移动时,会引起风暴、降水和气温下降等天气现象。
2. 高气压:高气压指的是大气压力较高的区域,通常与稳定的天气系统相关。
当高气压系统移动时,会带来晴朗和干燥的天气。
3. 风:风是由于气压差异引起的空气运动。
大气压力差异越大,风的速度就越快。
4. 龙卷风:龙卷风是一种强烈的旋转风暴,通常由于低气压引起。
5. 雷暴:雷暴是由于空气中产生强烈电荷分离而形成的大气现象。
它通常与低气压区域相联系。
6. 气压计:气压计用来测量大气压力的仪器。
它通常使用水银柱或气压传感器来测量气压值。
7. 海平面气压:海平面气压是指在海洋表面上的气压值。
它是一种标准参考,用来比较和测量不同地区的气压变化。
8. 帕斯卡:帕斯卡是国际单位制中用来测量压力的单位。
1帕斯卡等于1牛/米²,也等于10 dyn/厘米²。
9. 气压梯度:气压梯度是指单位距离内气压变化的速率。
气压梯度越大,风速越快。
10. 气旋:气旋是大气中旋转的气流。
它通常与低气压关联,并产生旋转风暴。
11. 台风:台风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气旋,通常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形成,并伴随着强风和降水。
12. 高空气压:高空气压是指大气中较高的气压值。
它可以影响地面上的气候和天气变化。
13. 气象预报:气象预报是根据当前的气象数据和大气压力的变化来预测未来的天气状况。
14. 气压变化:气压会随着地理位置、季节、地形和天气系统的变化而变化。
15. 温度反转:温度反转是指在大气中某一高度以上温度升高,而在较低的高度温度下降的现象。
这种现象通常与高气压系统相关。
16. 高原:高原是指地势较高的地区,在这些地区大气压力较低,氧气稀薄。
高压中心和低压中心的天气特征
高压中心和低压中心是气象学中常用的两个概念,它们对于天气的形
成和演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下面将详细介绍高压中心和低压中心
的天气特征。
一、高压中心
高压中心指的是在某一地区上空形成的大范围、较为稳定的高气压区域。
其主要特征如下:
1. 天气晴好:高压系统通常伴随着晴朗、干燥、稳定的天气,因为在
高压系统内部空气下沉,形成晴空和相对干燥的环境。
2. 风速较小:由于高压系统内部空气下沉,所以风速相对较小,甚至
可能出现无风状态。
3. 温度适宜:由于高压系统内部空气下沉,所以温度相对较高且适宜。
4. 湿度较低:由于高压系统内部空气下沉并加热,所以湿度相对较低。
二、低压中心
低压中心指的是在某一地区上空形成的大范围、不稳定的低气压区域。
其主要特征如下:
1. 天气多变:低压系统通常伴随着多云、阴雨、雷电等天气,因为在
低压系统内部空气上升,形成不稳定的环境。
2. 风速较大:由于低压系统内部空气上升,所以风速相对较大。
3. 温度较低:由于低压系统内部空气上升并冷却,所以温度相对较低。
4. 湿度较高:由于低压系统内部空气上升并冷却,所以湿度相对较高。
总体而言,高压中心和低压中心的天气特征截然不同。
高压中心通常
伴随着晴朗、干燥、温暖的天气;而低压中心则通常伴随着多云、阴雨、寒冷的天气。
这些特征对于天气预报和预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也为人们生产和生活带来了诸多影响。
常见天气系统(锋面系统、低气压与高气压系统)————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节选自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Ⅰ第二章第三节:《大气环境》中的“低气压、高气压系统与天气” 。
本节是继“锋面系统与天气”之后,再次从微观角度学习天气系统与天气现象,也为后面“锋面气旋系统与天气”的学习奠定了基础,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学能够简单识读天气预报节目中常出现的天气图,听懂其中播放的天气形势预报,并为后面气象灾害:寒潮、台风、伏旱等的学习提供理论依据和基础。
二、学情分析本节课主要设计三道问题,让学生“在问题解决中学习”,体现新课程“以学生的发展为主体”。
学生通过从近地面水平等压线图上大气水平运动的特点,探究在闭合的气压系统中气流的运动特点及对天气的影响,又通过问题讨论锋面气旋两侧冷、暖锋面的形成,进而在简易天气形势图上整合已学知识,正确判读天气的变化。
整节课重在展示学生的思维过程、掌握方法和综合能力的发展。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低气压(气旋)系统与高气压(反气旋)系统的特点、对天气的影响。
了解锋面气旋的特点。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自主学习能力,探究学习能力和作图能力。
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读图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初步学会阅读简易天气形势图,正确判读天气的变化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有关示意图(气旋、反气旋、锋面气旋),训练学生读图用图的能力。
通过分析天气的空间差异和时间变化,培养学生空间想像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认识大气对整个地理环境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树立学生正确的人地观、科学的环境观,培养学生探索大气环境的兴趣。
培养学生关心热爱自然的美好心灵,热爱科学的思想情感。
利用多媒体丰富精美的画面,给学生以美的感受。
四、课型新授课五、课时一课时六、教学重点掌握气压系统对天气的影响;认识锋面气旋的特点。
七、教学难点气旋,反气旋的气流状况;锋面气旋两侧冷、暖锋的成因。
八、教具课件、气旋与反气旋图九、教学方法教法:谈话法、讨论法、问题引导法、探究教学法学法:探究学习法、合作学习法、归纳学习法、思考学习法十、教学过程设计教学程序意图【播放录像】在熟悉的乐曲中师生一起收看一段央视的昨晚天气预报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