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轴对称与坐标变化
- 格式:docx
- 大小:163.05 KB
- 文档页数:7
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3《轴对称与坐标变化》教案2一. 教材分析《轴对称与坐标变化》是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的内容,主要介绍了轴对称的概念及其在坐标变化中的应用。
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探究轴对称图形的性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推理能力。
教材内容安排合理,由浅入深,有利于学生掌握轴对称的知识。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平面几何的基本知识,对图形的变换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还不能很好地运用轴对称的知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三. 教学目标1.理解轴对称的概念,掌握轴对称图形的性质。
2.学会在坐标系中判断图形是否关于某条直线对称。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推理能力。
4.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轴对称的概念及轴对称图形的性质。
2.在坐标系中判断图形是否关于某条直线对称。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探究轴对称的性质。
2.运用实例分析,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体验轴对称的意义。
3.利用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教学课件和教学素材。
2.安排学生预习相关内容,了解轴对称的基本概念。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生活中的轴对称现象,如剪纸、建筑等,引导学生关注轴对称的概念。
提问:什么是轴对称?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总结出轴对称的定义。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一些图形,让学生判断它们是否关于某条直线对称。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观察、操作,总结出判断轴对称图形的方法。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图形,判断它是否关于某条直线对称。
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巩固所学知识。
4.巩固(10分钟)教师提出一些关于轴对称的问题,让学生回答。
如:轴对称图形的特点是什么?如何判断一个图形是否关于某条直线对称?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进一步巩固轴对称的知识。
3 轴对称与坐标变化【知识与技能】1。
会由一点求关于坐标轴对称的点的坐标。
2.掌握两点关于坐标轴对称的坐标规律,并能利用这个规律在平面坐标系中作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过程与方法】在找两点关于坐标轴对称的坐标规律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观察能力、归纳能力,养成良好的自觉探索的习惯,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情感态度】在找点、描点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会由一点求关于坐标轴对称的点的坐标.【教学难点】找两点关于坐标轴对称的坐标规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情境教材第68页例题上方的内容.【教学说明】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际操作对关于坐标轴对称点的坐标特点有个初步的认识。
利用数形结合帮助他们进一步理解这一规律。
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关于坐标轴对称点的坐标特点.前面,我们已经对关于坐标轴对称点之间的关系有了一定的了解,利用这个关系,请看例题并思考。
例教材第68页例题【教学说明】一方面,通过学生描点对以前所学知识加以巩固;另一方面,让学生经历纵坐标不变,横坐标乘—1点的坐标变化形成的规律特征,印象深刻.做一做:教材第69页“做一做”【教学说明】相反的,当把上面的各个顶点的横坐标不变,纵坐标乘-1所形成的规律特征让学生形成鲜明的对比,有助于学生理解与记忆.【归纳结论】关于x轴对称的两个点的坐标,横坐标相同,纵坐标互为相反数;关于y轴对称的两个点的坐标,纵坐标相同,横坐标互为相反数。
三、运用新知,深化理解1。
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P(4,—5)关于x轴的对称点在()A。
第一象限B.第二象限C。
第三象限D.第四象限2.若P(x,y)的坐标满足等式(x—2)2+|y-1|=0,点P与P1(x1,y1)关于y轴对称,则x1,y1的对应值为()A。
—2,1 B.2,-1 C.2,1 D.—2,-13.已知点A(a+2b,1),B(-2,2a-b).(1)若点A、B关于x轴对称,求a、b的值。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3.3《轴对称与坐标变化》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3.3《轴对称与坐标变化》是学生在学习了平面直角坐标系、坐标与图形的性质等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图形的轴对称性质以及坐标变化规律。
本节内容通过具体实例让学生体会坐标变化与图形轴对称之间的关系,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七年级已经学习了平面直角坐标系的相关知识,对坐标与图形的性质有了初步了解。
但轴对称与坐标变化的知识较为抽象,需要通过具体实例和操作活动,让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理解轴对称的定义,掌握坐标变化与轴对称之间的关系。
2.能够运用坐标变化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坐标变化与轴对称之间的关系。
2.教学难点:如何运用坐标变化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合作学习法等,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操作、交流等活动,理解坐标变化与轴对称的内在联系。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多媒体教学课件和教学素材。
2.准备坐标纸、剪刀、胶水等实验材料。
3.设计好课堂练习题和课后作业。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简单的实例,如翻转一张纸片,让学生观察和描述其轴对称性质。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坐标来表示轴对称变换?2.呈现(10分钟)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一系列轴对称变换的图形,让学生观察和分析坐标变化规律。
引导学生发现:轴对称变换不改变图形的大小和形状,只改变图形的位置。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使用坐标纸、剪刀、胶水等材料,制作并观察轴对称变换的图形。
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坐标变化规律。
4.巩固(10分钟)课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教材中的相关练习题,巩固轴对称与坐标变化的知识。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5.拓展(10分钟)让学生思考:轴对称变换在实际生活中有哪些应用?引导学生举例说明,如建筑设计、艺术创作等。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3.3《轴对称与坐标变化》教案一. 教材分析《轴对称与坐标变化》这一节的内容,主要让学生了解轴对称的概念,以及如何利用坐标来表示轴对称图形。
通过学习,学生能理解轴对称图形的性质,并能够运用坐标变化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平面几何的基础知识,对图形的性质和坐标系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轴对称的概念和坐标变化的应用,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自主探索轴对称的性质和坐标变化的应用。
三. 教学目标1.了解轴对称的概念,理解轴对称图形的性质。
2.学会利用坐标来表示轴对称图形,并能够运用坐标变化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轴对称的概念和性质。
2.坐标变化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自主探索轴对称的性质和坐标变化的应用。
同时,运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一些轴对称的图形,如正方形、矩形、三角形等。
2.准备坐标纸,以便学生进行坐标操作。
3.准备一些实际问题,如寻找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对称点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轴对称的图形,如剪刀、飞机等,引导学生观察这些图形的特点,引出轴对称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轴对称图形,观察并描述它们的特点。
引导学生发现轴对称图形的性质,如对称轴两侧的图形完全相同,对称轴是图形的中心线等。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在坐标纸上画出一些轴对称图形,并标出对称轴。
然后,让学生将对称轴沿坐标轴移动,观察图形的变化。
通过操作,让学生理解坐标变化对轴对称图形的影响。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如寻找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对称点等。
通过解决问题,巩固学生对轴对称和坐标变化的理解。
5.拓展(10分钟)让学生思考:轴对称图形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3.3轴对称与坐标变化知识精讲图形的平移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图形上各点的纵坐标不变,横坐标分别加上(或减去)一个正数a,则图形沿水平方向向右(或向左)平移a个单位长度,图形形状、大小不变.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图形上各点的横坐标不变,纵坐标分别加上(或减去)一个正数b,则图形向上(或向下)平移b个单位长度,图形形状、大小不变.横坐标(x)纵坐标(y)左右向左移动n个单位长度(n>0),横坐标变为x n-不变向右移动n个单位长度(n>0),横坐标变为x n+上下不变向上移动n个单位长度(n>0),纵坐标变为x n+向下移动n个单位长度(n>0),纵坐标变为x n-割分割,把图形分割成几部分容易求解的图形,分别求解,然后相加即可.补补齐,把图形补成一个容易求解的图形,然后再减去补上的那些部分.三点剖析一.考点:用坐标表示地理位置,坐标系内图形的变换,计算坐标系内图形的面积,坐标找规律.二.重难点:坐标系内图形的变换,计算坐标系内图形的面积,坐标找规律.三.易错点:1.平行移动最关键的是掌握平移的方向与坐标变化之间的关系,可以用口诀形式表示:横坐标,右移加,左移减;纵坐标,上移加,下移减;2.求面积时,优先考虑补的方法,通常补成一个长方形或者梯形,之后再相减求解即可;3.计算坐标系内图形的面积时,平行或垂直于坐标轴直线上的两个点之间的距离,用横坐标之差的绝对值或者纵坐标之差的绝对值表示.用坐标表示地理位置例题1、多多和爸爸、妈妈周末到动物园游玩,回到家后,她利用平面直角坐标系画出了动物园的景区地图,如图所示.可是她忘记了在图中标出原点和x轴、y轴.只知道马场的坐标为(-1,-2),你能帮她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并求出其他各景点的坐标?(图中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答案】两栖动物(6,2);狮子(-2,6);飞禽(5,5)【解析】如图所示:南门(2,1),两栖动物(6,2),狮子(-2,6),飞禽(5,5).随练1、如图是老北京城一些地点的分布示意图.在图中,分别以正东、正北方向为x轴、y轴的正方向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有如下四个结论:①当表示天安门的点的坐标为(0,0),表示广安门的点的坐标为(-6,-3)时,表示左安门的点的坐标为(5,-6);②当表示天安门的点的坐标为(0,0),表示广安门的点的坐标为(-12,-6)时,表示左安门的点的坐标为(10,-12);③当表示天安门的点的坐标为(1,1),表示广安门的点的坐标为(-11,-5)时,表示左安门的点的坐标为(11,-11);④当表示天安门的点的坐标为(1.5,1.5),表示广安门的点的坐标为(-16.5,-7.5)时,表示左安门的点的坐标为(16.5,-16.5).上述结论中,所有正确结论的序号是()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④D.①②③④【答案】D【解析】①当表示天安门的点的坐标为(0,0),表示广安门的点的坐标为(-6,-3)时,表示左安门的点的坐标为(5,-6),此结论正确;②当表示天安门的点的坐标为(0,0),表示广安门的点的坐标为(-12,-6)时,表示左安门的点的坐标为(10,-12),此结论正确;③当表示天安门的点的坐标为(1,1),表示广安门的点的坐标为(-5,-2)时,表示左安门的点的坐标为(11,-11),此结论正确;④当表示天安门的点的坐标为(1.5,1.5),表示广安门的点的坐标为(-16.5,-7.5)时,表示左安门的点的坐标为(16.5,-16.5),此结论正确.坐标系内图形的变换例题1、把点P(1,1)向右平移3个单位长度,再向上平移2个单位长度后的坐标为________。
八年级数学上册3.3轴对称与坐标变化说课稿(新版北师大版)一. 教材分析《八年级数学上册3.3轴对称与坐标变化》这一节的内容,主要介绍了轴对称的概念,以及如何利用坐标来表示轴对称的变换。
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了平面几何和坐标系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对几何变换的理解,为后续学习函数、解析几何等内容打下基础。
教材通过具体的实例,引导学生认识轴对称,并学会用坐标来表示对称变换。
同时,通过练习题的设置,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坐标变换的规律,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一节内容时,已经有了一定的几何基础,对平面几何的概念和性质有所了解。
同时,学生也学习了坐标系,能够熟练地用坐标表示点的位置。
但是,学生对于轴对称的概念可能还比较陌生,对于如何利用坐标来表示轴对称的变换,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轴对称的概念,掌握坐标变换的规律,能够用坐标来表示轴对称的变换。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例的讲解和练习,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轴对称的概念,坐标变换的规律。
2.教学难点:如何用坐标来表示轴对称的变换。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法、演示法、练习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操作等活动,掌握轴对称的概念和坐标变换的规律。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直观地展示轴对称的变换过程,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具体的实例,引导学生认识轴对称,激发学生的兴趣。
2.新课讲解:讲解轴对称的概念,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发现坐标变换的规律。
3.练习: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运用坐标变换的规律解决问题。
4.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轴对称的概念和坐标变换的规律。
5.作业布置:布置一些有关轴对称和坐标变换的练习题,巩固所学内容。
集体备课教案【教学标题】轴对称与坐标变化【教学目标】1. 理解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概念,能正确画出平面直角坐标系.2. 能根据坐标确定点,由点求坐标;会确定点关于x 轴、y 轴、原点的对称点问题;知道点与象限的位置关系.3、能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表示一些基本图形的点的坐标并解答相应问题【重点难点】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表示一些基本图形的点的坐标并解答相应问题 【教学内容】 1. 相关概念(1)在平面内画两条互相垂直的数轴,组成平面直角坐标系. 水平的数轴叫做x 轴或横轴,取向右为正方向;铅直的数轴叫做y 轴或纵轴,取向上为正方向;两轴交点0是原点;平面叫坐标平面. 坐标平面被分成四部分,按逆时针方向分别为一、二、三、四象限,如图所示:(2)点的坐标由该点出发向x 轴作垂线,交在x 轴上的点表示的数是几,这个数就是这个点的横坐标. 同样,由该点向y 轴作垂线,交在y 轴上的点表示的数是这个点的纵坐标. 写法是圆括号,先横后纵,中间逗号隔开. 如(2,3). 2.点的坐标的特征(1)象限内点的坐标的符号:若点P (a ,b )在第一象限,那么a >0,b >0,简记为(+,+); 若点P (a ,b )在第二象限,那么a <0,b >0,简记为(-,+); 若点P (a ,b )在第三象限,那么a <0,b <0,简记为(-,-); 若点P (a 、b )在第四象限,那么a >0,b <0,简记为(+,-). (2)坐标轴上的点坐标轴上的点不属于任何象限. x 轴上的点纵坐标为0. y 轴上的点横坐标为0. (3)角平分线上的点一、三象限角平分线上的点的横纵坐标相等.若P (a ,b )在一、三象限的角平分线上,那么a=b. 二、四象限角平分线上的点的横纵坐标互为相反数. 若P (a ,b )在二、四象限的角平分线上,那么a=-b. (4)对称点的坐标点 点点 (5)点与实数对的关系坐标平面的点与有序实数对是一一对应关系.【例题讲解】例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线段AB 的两个端点分别是()()41A B --,,1,1,将线段AB 平移后得到线段A B '',若点A '的坐标为()22-,,则点B '的坐标为( )A .()43,B .()34,C .()12--,D .()21--,例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设点P 到原点O 的距离为ρ,OP 与x 轴正方向的夹角为α,则用][αρ,表示点P 的极坐标,显然,点P 的极坐标与它的坐标存在一一对应关系.例如:点P 的坐标为(1,1),则其极坐标为[]︒45,2.若点Q 的极坐标为[]︒60,4,则点Q 的坐标为 A.()32,2 B.()32,2- C.(23,2) D.(2,2)例3、如图所示,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OAB △三个顶点的坐标是(00)3452O A B ,、(,)、(,).将OAB △绕原点O 按逆时针方向旋转90°后得到11OA B △,则点1A 的坐标是 .例4、如图,将边长为1的正方形OAPB 沿x 轴正方向连续翻转2021次,点P 依次落在点P 1,P 2,P 3,P 4,…P 2021的位置,则P 2021的横坐标X 2021=_______. 例5、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描出下列各点A (2,1),B (0,1),C (-4,3),D (6,3),并将各点用线段依次连接构成一个四边形ABCD . (1)四边形ABCD 是什么特殊的四边形?(2)在四边形ABCD 内找一点P ,使得△APB 、△BPC 、△CPD 、△APD•都是等腰三角形,请写出P 点的坐标.例6、如图,四边形ABCD 各个顶点的坐标分别为 (– 2,8),(– 11,6),(– 14,0),(0,0).(1)确定这个四边形的面积,你是怎么做的/(2)如果把原来ABCD 各个顶点纵坐标保持不变,横坐标增加2,所得的四边形面积又是多少?例7、如图所示,在直角梯形O ABC 中,CB ∥O A ,CB =8,O C =8,∠O AB =45°(1)求点A 、B 、C 的坐标; (2)求△ABC 的面积.若点 例8、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以任意两点P (x 1,y 1)、Q (x 2,y 2)为端点的线段中点坐标为(x 1 +x 22,y 1 +y 22).(1)如图,矩形ONEF 的对角线交于点M ,ON 、OF 分别在x 轴和y 轴上,O 为坐标原点,点E 的坐标为(4,3),则点的坐标为______;(4分) (2)在直角坐标系中,有A (-1,2),B (3,1),C (1,4)三点,另有一点D 与点A 、B 、O BAy A 1B 1xOC B A x yC 构成平行四边形的顶点,求点D 的坐标.(6分)例9、如图,已知点O 是等边三角形ABC 的∠BAC 、∠ACB 的平分线的交点,以O 为顶点作∠DOE=120°,其两边分别交AB 、BC 于D 、E ,则四边形DBEO 的面积与三角形ABC 的面积之比是 ;例10、龟兔赛跑,它们从同一地点同时出发,不久兔子就把乌龟远远地甩在后面,于是兔子便得意洋洋地躺在一棵大树下睡起觉来.乌龟一直在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地向终点跑着,兔子一觉醒来,看见乌龟快接近终点了,这才慌忙追赶上去,但最终输给了乌龟.下列图象中能大致反映龟兔行走的路程S 随时间t 变化情况的是( ).【过手练习】1、已知点A (m2-5,2m+3)在第三象限角平分线上,则m=( )A 、4B 、-2C 、4或-2D 、-1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已知点A(2,3),若将OA 绕原点O 逆时针旋转180°得到0A′, 则点A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位置是在(A)第一象限 (B)第二象限 (c)第三象限 (D)第四象限3、以方程组21y x y x =-+⎧⎨=-⎩的解为坐标的点(,)x y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位置是( )A .第一象限B .第二象限C .第三象限D .第四象限4、到x 轴的距离为2,到y 轴的距离为3,则点P 的坐标为__,它到原点的距离为__.5、第二象限内的点()P x y ,满足||9x =,24y =,则点P 的坐标是 .6、点A 的坐标为(2,0),把点A 绕着坐标原点顺时针旋转135º到点B ,那么点B 的坐标是 _________ .7、点K ()n m ,在坐标平面内,若0>mn ,则点K 位于___象限;若0<mn ,则点K不在___象限.8、已知点P ()3,3b a +与点Q ()b a 2,5+-关于x 轴对称,则___________==b a . 9、已知点M ()a a -+4,3在y 轴上,则点M 的坐标为_____. 10、已知点M ()y x ,与点N ()3,2--关于x 轴对称,则______=+y x .【拓展训练】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3个点的坐标分别为1(11)A ,、2(02)A ,、3(11)A -,. 一只电子蛙位于坐标原点处,第1次电子蛙由原点跳到以1A 为对称中心的对称点1P ,第2次电子蛙由1P 点跳到以2A 为对称中心的对称点2P ,第3次电子蛙由2P 点跳到以3A 为对称中心的对称点3P ,…,按此规律,电子蛙分别以1A 、2A 、3A 为对称中心继续跳下去.问当电子蛙跳了20XX 次后,电子蛙落点的坐标是2009P (_______ ,_______).2、如图,在直角坐标系中,第一次将△OAB变换成△OA 1B 1,第二次将△OA 1B 1变换成△OA 2B 2,第三次将△OA 2B 2变换成△OA 3B 3,…… 已知:A (1,3),A 1(2,3),A 2(4,3),A 3(8,3),B (2,0),B 1(4,0),B 2(8,0),B 3(16,0). 观察每次变换前后的三角形有何变化,按照变换规律,第五次变换后得到的三角形A 5的坐标是 ,B 5的坐标是 .【课后作业】一、选择题:已知点A ()2,2-,如果点A 关于x 轴的1、对称点是B ,点B 关于原点的对称点是C ,那么C 点的坐标是( )A .()2,2B .()2,2-C .()1,1--D .()2,2--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以点P ()2,1为圆心,1为半径的圆必与x 轴有 个公共点( )A .0B .1C .2D .33、一个长方形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三个顶点的坐标为(– 1,– 1)、(– 1,2)、(3,– 1),则第四个顶点的坐标为( )A .(2,2)B .(3,2)C .(3,3)D .(2,3) 4、若点P (x ,y )的坐标满足xy =0,则点P 的位置是( )A .在x 轴上B .在y 轴上C .D .在x 轴上或在y 轴上5、如图,点A 的坐标是(2,2),若点P 在x 轴上,且△APO 是等腰三角形,则点P 的坐标不可能是( ) A .(4,0) B .(1.0) C .(-22,0) D .(2,0)1 23 4-1 12 xy AyxOBAOyxA 1B 2B 3B 3AA 1A 2A y6、如图,点A 的坐标为(-1,0),点B 在直线y =x 上运动,当线段AB 最短时,点B 的坐标为( ) A.(0,0) B.(22,22-) C.(-21,-21) D.(-22,-22) 7、如图,将△AOB 绕点O 逆时针旋转90°,得到△A ′OB ′,•若点A 的坐标为(a ,b ),则点A ′的坐标为( )A .(a ,-b )B .(b ,a )C .(-b ,a )D .(-a ,b ) 二、填空题:8、如图,在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0,3(-A ,)4,0(B ,对△OAB 连续作旋转变换,依次得到三角形①、②、③、④…,则三角形⑩的直角顶点的坐标为 .9、已知边长为a 的正三角形ABC ,两顶点A B 、分别在平面直角坐标系的x 轴、y 轴的正半轴上滑动,点C 在第一象限,连结OC ,则OC 的长的最大值是 . 10、点H 坐标为(4,-3),把点H 向左平移5个单位到点H ’,则点H ’的坐标为 . 三、解答题:11、已知A 、B 两村庄的坐标分别为(2,2)、(7,4),一辆汽车在x 轴上行驶,从原点O 出发.(1)汽车行驶到什么位置时离A 村最近?写出此点的坐标. (2)汽车行驶到什么位置时离B 村最近?写出此点的坐标. (3)请在图中画出汽车行驶到什么位置时,距离两村的和最短?12、平行四边形ABCD 的边长AB=4,BC=2,若把它放在直角坐标系内,使AB 在x 轴上,点C 在y 轴上,点A 的坐标是(-3,0),求:B 、C 、D 的坐标.13、点A(0,-3),点B(0,-4),点C 在x 轴上,如果△ABC 的面积为15,求点C 的坐标.14、一个菱形、相邻的内角比是1:2,对角线长是6,取两条对角线所在的直线为坐标轴,求四个顶点坐标.15、在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A(2,2),在x 轴上确定点B ,使△AOB 为等腰三角形,写出点B 的坐标.y OAB①②③ ④ 4812164。
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3《轴对称与坐标变化》教案1一. 教材分析《轴对称与坐标变化》是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介绍轴对称的概念,以及如何在坐标系中进行对称变换。
教材通过丰富的实例,让学生体会轴对称的性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同时,本节课还引导学生利用坐标系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七年级已经学习了平面几何的基本知识,对图形的性质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轴对称的概念,以及如何在坐标系中进行对称变换,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理解轴对称的性质,以及如何利用坐标系进行对称变换。
三. 教学目标1.理解轴对称的概念,掌握轴对称的性质。
2.学会在坐标系中进行对称变换,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提高数学应用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轴对称的概念及其性质。
2.在坐标系中进行对称变换的方法。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轴对称的性质。
2.利用直观教具,如图形、模型等,帮助学生理解轴对称的概念。
3.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掌握在坐标系中进行对称变换的方法。
4.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运用坐标系解决实际问题。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图形、模型等直观教具。
2.准备一些实际问题,用于巩固和拓展学生的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轴对称现象,如剪纸、建筑等,引导学生关注轴对称的概念。
提问:什么是轴对称?学生在思考和讨论中初步理解轴对称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一些轴对称的图形,如正方形、矩形等,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这些图形的性质。
提问:轴对称图形的性质有哪些?学生在思考和回答中进一步理解轴对称的性质。
3.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利用坐标系进行对称变换。
示例:已知点A(2,3),求点A关于x 轴的对称点B的坐标。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点评和讲解。
4.巩固(10分钟)教师给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坐标系进行解决。
《轴对称与坐标变化》教学设计课题轴对称与坐标变化解读理念让学生经历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感受图形轴对称变化与点的坐标的变化之间的关系.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建立几何直观。
学情分析知识基础: 学生已经学习了轴对称现象的概念和性质,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由点的位置说出点的坐标,以及根据点的坐标找到点的位置。
经验基础: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有过一些利用逆向思维解题的经验,能够由某一问题的结论猜想到它的条件,并且知道猜想是否成立需要经过验证。
困难预测:学生在用数学语言归纳表述关于图形的轴对称变化与点的坐标变化之间的关系时,可能会存在表述不清楚,不准确的现象。
教材分析内容标准《课程标准》要求 1.探索并理解平面直角坐标系及其应用。
2.在研究确定物体位置等过程中,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经历借助图形思考问题的过程,初步建立几何直观。
3.结合实例进一步体会用有序实数对可以表示物体的位置。
4.理解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有关概念,能画出直角坐标系;在给定的直角坐标系中,能根据坐标描出点的位置、由点的位置写出它的坐标。
能力目标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感受图形上点的坐标变化与图形的轴对称变化之间的关系:能写出一个已知顶点坐标的多边形的对称图形的顶点坐标,并知道对应顶点坐标之间的关系。
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经历图形坐标变化与图形轴对称之间关系的探索过程,发展形象思维能力和数形结合的意识,初步建立几何直观。
知识目标通过有趣的图形的探究,激发对数学学习的好奇心与求知欲,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通过“轴对称与坐标变化”,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
教学资源 1.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教材2.课件教学重点经历经历图形坐标变化与图形轴对称之间关系的探索过程,明确图形坐标变化与图形轴对称之间关系。
教学难点由坐标的变化探索新旧图形之间的变化过程,发展形象思维能力和数形结合的意识。
方法解读教学方法启发式、探究式、参与式教学教学准备教师搜集相关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北师大版初二上册3 本节课学生已学习了运用多种方法确定物体的位置,使学生感受到了丰富的确定位置的现实背景;系统学习了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差不多概念,能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准确地表示物体的位置,清晰地认识了点和坐标之间的对应关系;能确定点的坐标及依照坐标描点、进而连线形成图形。
本节课学生通过“坐标与轴对称”如此一个趣味性较强的话题,深切感受图形坐标的变化与图形形状的变化之间的紧密关系,也进一步加深对“数形结合思想”的认识.【知识与能力目标】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感受图形上点的坐标变化与图形的轴对称变换之间的关系.【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图形坐标变化与图形轴对称之间关系的探究过程,进展形象思维能力和数形结合意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丰富对现实空间及图形的认识,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进展形象思维。
2.通过有味的图形的研究,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好奇心与求知欲,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3.通过“坐标与轴对称”,让学生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究与制造。
【教学重点】经历图形坐标变化与图形轴对称之间关系的探究过程,明确图形坐标变化与图形轴对称之间关系。
[【教学难点】由坐标的变化探究新旧图形之间的变化探究过程,进展形象思维能力和数形结合意识。
◆ 教学目标 ◆ 教材分析◆ 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一、知识回忆『师』:在前几节课中我们学习了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有关知识,会画平面直角坐标系;能在方格纸上建立适当的直角坐标系,描述物体的位置;在给定的直角坐标系下,会依照坐标描出点的位置,由点的位置写出它的坐标。
我们明白点的位置不同写出的坐标就不同,反过来,不同的坐标确定不同的点。
假如坐标中的横(纵)坐标不变,纵(横)坐标按一定的规律变化,或者横纵坐标都按一定的规律变化,那么图形是否会变化,变化的规律是如何样的,这将是本节课中我们要研究的问题。
二、探究新知探究两个关于坐标轴对称的图形的坐标关系△ABC与△A1B1C1在如图所示的直角坐标系中,认真观看,完成下列各题:△ABC与△A1B1C1有如何样的位置关系?请在下表中填入点A与A1、点B与B1、点C与C1的坐标,并摸索:这些对应点的坐标之间有什么关系?假如点P(m,n)在△ABC内,那么它在△A1B1C1内的对应点P1的坐是.在如图所示的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第一、二象限内各有一面小旗。
初中数学试卷
金戈铁骑整理制作
轴对称与坐标变化
一、选择题(共8小题,每小题4分,满分32分)
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A(2,3),则点A关于x轴的对称点的坐标为()A.(3,2) B.(2,﹣3)C.(﹣2,3)D.(﹣2,﹣3)
2.如图,△ABC与△DEF关于y轴对称,已知A(﹣4,6),B(﹣6,2),E(2,1),则点D的坐标为()
A.(﹣4,6)B.(4,6) C.(﹣2,1)D.(6,2)
3.将平面直角坐标系内的△ABC的三个顶点坐标的横坐标乘以﹣1,纵坐标不变,则所得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
A.关于x轴对称 B.关于y轴对称
C.关于原点对称 D.无任何对称关系
4.若某四边形顶点的横坐标变为原来的相反数,而纵坐标不变,此时图形位置也不变,则这四边形不是()
A.矩形 B.直角梯形 C.正方形D.菱形
5.(4分)已知点M与点P关于x轴对称,点N与点M关于y轴对称,若点N(1,2),则点P的坐标为()
A.(2,1) B.(﹣1,2)C.(﹣1,﹣2) D.(1,﹣2)
6.坐标平面上有一个轴对称图形,、两点在此图形上且互为对称点.若此图形上有一点C (﹣2,﹣9),则C 的对称点坐标为何( )
A .(﹣2,1)
B .
C .
D .(8,﹣9)
7.(4分)点P (a ﹣1,b ﹣2)关于x 轴对称与关于y 轴对称的点坐标相同,则P 点坐标为( )
A .(﹣1,﹣2)
B .(﹣1,0)
C .(0,﹣2)
D .(0,0)
8.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正方形ABCD 的顶点分别为A (1,1)、B (1,﹣1)、C (﹣1,﹣1)、D (﹣1,1),y 轴上有一点P (0,2).作点P 关于点A 的对称点P 1,作P 1关于点B 的对称点P 2,作点P 2关于点C 的对称点P 3,作P 3关于点D 的对称点P 4,作点P 4关于点A 的对称点P 5,作P 5关于点B 的对称点P 6┅,按如此操作下去,则点P 2011的坐标为( )
A .(0,2)
B .(2,0)
C .(0,﹣2)
D .(﹣2,0)
二、填空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满分16分)
9.若点A (m+2,3)与点B (﹣4,n+5)关于y 轴对称,则m+n=______.
10.如图,在方格纸上建立的平面直角坐标系中,Rt △ABC 关于y 轴对称的图形为Rt △DEF ,则点A 的对应点D 的坐标是______.
11.如图,等边△ABC ,B 点在坐标原点,C 点的坐标为(4,0),点A 关于x 轴对称点A′的坐标为______.
12.如图,一束光线从点A (3,3)出发,经过y 轴上点C 反射后经过点B (1,0),则光线从点A 到点B 经过的路径长为______.
三、解答题
13.△ABC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位置如图.请画出△ABC 关于y 轴对称的△A 1B 1C 1,并求出A 1、B 1、C 1三点的坐标.
14.在直角坐标系中,将坐标是(3,0),(3,2),(0,3),(3,5),(3,2),(6,
3),(6,2),(3,0),(6,0)的点用线段依次连接起来形成一个图案.
(1)作出原图案关于x 轴对称的图案.两图案中的对应点的坐标有怎样的关系?
(2)作出原图案关于y 轴对称的图案.两图案中的对应点的坐标有怎样的关系?
15.在图(1)中编号①②③④的四个三角形中,关于y 轴对称的两个三角形的编号为______;关于x 轴对称的两个三角形的编号为______.在图(2)中,画出△ABC 关于x 轴对称的图形△A 1B 1C 1,并分别写出点A 1,B 1,C 1的坐标.
16.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l 过点M (3,0),且平行于y 轴.
(1)如果△ABC 三个顶点的坐标分别是A (﹣2,0),B (﹣1,0),C (﹣1,2),△ABC 关于y 轴的对称图形是△A 1B 1C 1,△A 1B 1C 1关于直线l 的对称图形是△A 2B 2C 2,写出△A 2B 2C 2的三个顶点的坐标;
(2)如果点P 的坐标是(﹣a ,0),其中a >0,点P 关于y 轴的对称点是P 1,点P 1关于直线l 的对称点是P 2,求PP 2的长.
答案
一、选择题
1.B;2.B;3.B;4.B;5.C;6.A;7.D;8.D;
二、填空题9.0;10.(2,1);11.(2,-2);12.5;
三、解答题
13.
14.
15.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