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氧技术操作流程及考核标准
- 格式:doc
- 大小:33.50 KB
- 文档页数:4
吸氧技术操作流程一、操作准备:1、用物准备:氧气装置一套(氧气筒、氧气表),治疗盘内铺治疗巾内放:氧气湿化瓶(内盛蒸馏水1/3-1/2满)、氧气表、通气管、治疗碗2个(一个盛温开水,一个放通气管及纱块),一次性鼻塞吸氧管、棉签、电筒、剪刀、扳手、笔、记录单等。
2、护士准备:衣帽整洁、修剪指甲。
二、操作要点:操作者准备:衣帽整洁,指甲已修剪,已完成规范洗手。
操作者立正后,大声向评委报告:“报告评委,**号做吸氧技术操作准备完毕,请指示!评委说:开始!1、核对医嘱无误,用物准备齐全。
推车至床尾,核对床尾卡。
2、推车至床旁,评估操作环境(环境清洁、光线充足、适合操作)。
问候病人,自我介绍,核对病人身份(腕带)。
讲明操作目的及注意事项、征求病人意见取舒适卧位。
3、洗手、戴口罩。
4、吹尘,上氧气表,打开总开关(听有无漏气、检查氧气压力),上通气管、湿化瓶、开流量表开关;关上流量表开关。
5、用电筒,检查患者有无鼻中隔有无偏曲,鼻前庭粘膜有无破损,选择鼻孔并清洁(用湿棉签);连接氧气管,检查管道是否通畅(将鼻套管末端插入盛有温开水的治疗碗内,有气泡溢出即畅,反之不畅)后轻轻插入鼻孔约1cm。
6、妥善固定(询问病人松紧是否合适)。
7、洗手、摘口罩并讲解吸氧后注意事项(请您多做深呼吸,请勿自行摘除管道,请勿随意调节氧流量,注意防火、防震、防热、防油,如有不适请用呼叫器呼叫我们,我们也会随时来看望您的,谢谢您的配合)。
8、记录吸氧时间、流量。
9、用氧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呼吸、神志、血氧饱和度及缺氧状况等。
10、核对医嘱、患者身份,并做好解释工作(说明停氧原因)。
11、洗手,戴口罩。
停用氧气:拔除鼻塞管,用纱布清洁鼻翼,先关流量表—再关总开关—重开流量表放余气—关流量表—取下湿化瓶—取下通气管—取下氧气表。
2、洗手,脱口罩;解释,将患者置舒适卧位。
记录停氧时间。
3、整理用物,注明棉签开启时间,有效期4小时。
4、终末处置(一次性物品按垃圾分类处置,需反复使用的物品,按国家消毒技术规范标准处置)。
氧气吸入器操作流程及考核标准范本操作流程
1. 确认患者的医嘱和需要吸氧的时间。
2. 核对医嘱和吸氧设备的正确性。
3. 将氧气吸入器连接到氧气供应源。
4. 调整氧气流量至医嘱要求的数值。
5. 准备好合适的氧气面罩或导管。
6. 向患者说明吸氧的目的和使用方法。
7. 帮助患者正确佩戴面罩或插入导管。
8. 监测患者的吸氧情况和舒适度,做记录。
9. 定期检查氧气供应源和设备的工作状态,并保持清洁卫生。
10. 吸氧结束后,及时关闭氧气供应源,并拆除吸入器。
考核标准
1. 准确核对医嘱和吸氧设备。
2. 正确调整氧气流量至医嘱要求的数值。
3. 准备合适的氧气面罩或导管。
4. 清楚向患者解释吸氧的目的和使用方法。
5. 帮助患者正确佩戴面罩或插入导管。
6. 监测患者的吸氧情况和舒适度,并做记录。
7. 定期检查氧气供应源和设备的工作状态。
8. 结束吸氧时及时关闭氧气供应源,并拆除吸入器。
以上是氧气吸入器操作流程及考核标准的范本,应根据具体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补充。
吸氧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一、吸氧操作流程1.患者评估:首先,护士需要对患者进行评估,包括观察患者的呼吸频率、深度、质量以及氧饱和度等生命体征。
2.确定吸氧方式与浓度:根据患者的状况以及医嘱,护士需要确定吸氧方式。
常见的吸氧方式包括鼻导管、面罩、气雾剂吸入器和氧气头盔等。
根据患者的需要,需要确定吸氧的氧浓度,通常为24%至100%不等。
3.准备吸氧设备:根据吸氧方式的不同,护士需要准备相应的吸氧设备。
如果是鼻导管,需要准备好鼻导管、氧气气瓶以及氧气调节器;如果是面罩,需要准备好面罩、氧气气瓶以及氧气调节器等。
4.卫生操作:在开始吸氧操作前,护士需要进行手部卫生,并佩戴好口罩和手套。
同时,还需确保吸氧设备的清洁与消毒,以防交叉感染的发生。
5.吸氧操作:根据选择的吸氧方式,护士需要将氧气设备连接至患者,确保氧气流量的正确调节。
在吸氧的过程中,护士需要不断观察患者的呼吸以及氧饱和度,并及时调整吸氧设备的参数。
6.监测与记录:在吸氧操作过程中,护士需要持续监测患者的呼吸、心率、血压以及氧饱和度等生命体征,并在记录单上详细记录相关数据。
7.吸氧结束:当患者的氧饱和度达到医嘱的要求或者病情好转后,可以结束吸氧操作。
护士需要及时关闭吸氧设备,给予患者必要的呼吸训练以及康复指导。
二、评分标准1.氧饱和度评分:根据患者的氧饱和度情况给予评分。
一般来说,正常成人的氧饱和度应在95%以上,如果低于该值,则需要评估患者的病情以及吸氧效果。
2.呼吸评分:根据患者的呼吸频率、深度以及质量等指标给予评分。
正常成人的呼吸频率应在每分钟12-20次之间,如果呼吸异常增快或减慢,则需要进行相应的评分。
3.患者舒适度评估:通过观察患者的面部表情、呼吸困难程度以及身体姿势等来评估患者的舒适度。
如果患者感到不适或有明显呼吸困难,应及时调整吸氧方式或者浓度。
4.吸氧设备使用评估:评估吸氧设备的使用情况,包括设备的质量、氧气流量的准确性以及是否有漏氧等情况。
吸氧技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一、考核目的本评分标准旨在对吸氧技术操作进行考核,以确保操作人员具备正确的吸氧技能,提高技术操作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二、考核内容1. 吸氧设备的准备和检查- 检查吸氧设备的完整性和可用性- 检查氧气瓶的气压和剩余量- 确保吸氧面罩或导管的清洁和完好2. 吸氧操作流程- 正确佩戴吸氧面罩或导管- 根据患者需求调整氧气流量- 监测患者吸氧情况,并及时调整氧气流量或换气瓶3. 应急处理能力- 针对吸氧设备故障或意外情况,能够快速采取应急措施- 熟悉吸氧设备操作偏差或故障的常见处理方法4. 患者安全和舒适- 注意患者吸氧过程中的舒适感和安全性- 关注患者的呼吸情况和氧气需求,根据情况进行适当调整三、评分标准根据考核内容对操作人员进行评分,评分标准如下:- 优秀:操作人员能够熟练掌握吸氧技术,并在吸氧操作过程中能够迅速应对各种情况,确保患者的安全和舒适。
无明显错误操作,能够独立完成吸氧操作流程。
(满分:100分)- 良好:操作人员能够基本掌握吸氧技术,但在操作过程中可能存在一些小错误或迟疑,需要他人提醒或帮助纠正。
(分数范围:80-99分)- 合格:操作人员对吸氧技术掌握较为基础,但可能存在一些较为明显的操作错误或不熟悉应急处理措施,需要加强技能训练。
(分数范围:60-79分)- 不合格:操作人员对吸氧技术掌握不够,存在较多的操作错误,无法独立完成吸氧操作流程,需要进行进一步的培训和指导。
(分数范围:0-59分)四、评分记录与反馈操作人员的吸氧技术考核成绩应当记录在个人档案中,并及时向操作人员进行反馈和指导,以帮助其改进和提高吸氧技术操作水平。
请注意,以上评分标准仅供参考,实际应根据吸氧操作的具体要求和情况进行相应调整和确认。
吸氧技术操作流程一、操作准备:1、用物准备:氧气装置一套(氧气筒、氧气表),治疗盘内铺治疗巾内放:氧气湿化瓶(内盛蒸馏水1/3-1/2满)、氧气表、通气管、治疗碗2个(一个盛温开水,一个放通气管及纱块),一次性鼻塞吸氧管、棉签、电筒、剪刀、扳手、笔、记录单等。
2、护士准备:衣帽整洁、修剪指甲。
二、操作要点:操作者准备:衣帽整洁,指甲已修剪,已完成规范洗手。
操作者立正后,大声向评委报告:“报告评委,**号做吸氧技术操作准备完毕,请指示!评委说:开始!1、核对医嘱无误,用物准备齐全。
推车至床尾,核对床尾卡。
2、推车至床旁,评估操作环境(环境清洁、光线充足、适合操作)。
问候病人,自我介绍,核对病人身份(腕带)。
讲明操作目的及注意事项、征求病人意见取舒适卧位。
3、洗手、戴口罩。
4、吹尘,上氧气表,打开总开关(听有无漏气、检查氧气压力),上通气管、湿化瓶、开流量表开关;关上流量表开关。
5、用电筒,检查患者有无鼻中隔有无偏曲,鼻前庭粘膜有无破损,选择鼻孔并清洁(用湿棉签);连接氧气管,检查管道是否,有气泡溢出即畅将鼻套管末端插入盛有温开水的治疗碗内,(通畅.反之不畅)后轻轻插入鼻孔约1cm。
6、妥善固定(询问病人松紧是否合适)。
7、洗手、摘口罩并讲解吸氧后注意事项(请您多做深呼吸,请勿自行摘除管道,请勿随意调节氧流量,注意防火、防震、防热、防油,如有不适请用呼叫器呼叫我们,我们也会随时来看望您的,谢谢您的配合)。
8、记录吸氧时间、流量。
9、用氧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呼吸、神志、血氧饱和度及缺氧状况等。
10、核对医嘱、患者身份,并做好解释工作(说明停氧原因)。
11、洗手,戴口罩。
停用氧气:拔除鼻塞管,用纱布清洁鼻翼,先关流量表—再关总开关—重开流量表放余气—关流量表—取下湿化瓶—取下通气管—取下氧气表。
2、洗手,脱口罩;解释,将患者置舒适卧位。
记录停氧时间。
3、整理用物,注明棉签开启时间,有效期4小时。
4、终末处置(一次性物品按垃圾分类处置,需反复使用的物品,按国家消毒技术规范标准处置)。
吸氧治疗的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吸氧治疗是一种常见的医疗手段,用于补充或提高患者体内的氧气水平,以改善各种病症。
本文将介绍吸氧治疗的操作流程以及评分标准,旨在提供相关知识和指导。
一、吸氧治疗的操作流程1.患者评估和准备在开始吸氧治疗之前,医务人员需要对患者进行评估,了解患者的病情、症状以及其他相关信息。
同时,还需要检查吸氧设备是否正常工作,并确保其安全可靠。
2.选择合适的吸氧设备根据患者的需求和病情,选择适合的吸氧设备。
常见的吸氧设备有氧气罐、流量计和面罩等。
根据患者的情况,医务人员可以选择合适的设备来进行吸氧治疗。
3.合理设置吸氧浓度和流量根据患者的需要和医生的建议,设置合适的吸氧浓度和流量。
吸氧浓度是指吸入氧气的浓度,通常用百分比来表示,例如30%、40%等。
流量是指氧气的输送速度,通常以升/分钟为单位。
4.正确佩戴吸氧设备患者在接受吸氧治疗时,应正确佩戴吸氧设备。
对于面罩式吸氧设备,应将面罩覆盖于鼻子和口部,并确保密封良好。
对于鼻导管式吸氧设备,应将导管放置在鼻孔内,并确保舒适和稳定。
5.定时观察和记录在吸氧治疗期间,医务人员需要定时观察患者的呼吸情况、血氧饱和度等指标,并及时记录相关数据。
这些观察和记录有助于评估治疗效果以及调整吸氧浓度和流量。
6.治疗结束和后续处理吸氧治疗的时间可以根据病情而定,一般情况下,治疗结束后,医务人员应及时关闭吸氧设备,并妥善处理使用过的设备。
同时,也需要对患者进行观察,以确保其病情稳定。
二、吸氧治疗的评分标准1.血氧饱和度(SaO2)血氧饱和度是指血液中氧气与血红蛋白结合的程度,通常以百分比表示。
正常情况下,血氧饱和度应在95%以上,低于90%被认为是低氧血症。
通过监测患者的血氧饱和度,可以评估吸氧治疗的效果和调整治疗方案。
2.症状改善程度吸氧治疗的目的是改善患者的症状,例如呼吸困难、胸闷等。
医务人员可以根据患者的病情和症状的改变程度来评估治疗效果。
一般来说,症状的改善越明显,治疗效果越好。
吸氧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吸氧是一种常见的医疗操作,用于帮助患者补充氧气,改善身体机能。
正确的吸氧操作流程和评分标准对于医务人员和患者来说都非常重要。
下面将详细介绍吸氧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一、吸氧操作流程。
1. 检查吸氧设备,首先需要检查吸氧设备是否完好,包括氧气瓶、流量计、面罩或鼻导管等。
确保吸氧设备无损坏,氧气流量调节正常。
2. 准备患者,在进行吸氧操作前,需要先告知患者吸氧的目的和过程,让患者配合并配戴好面罩或鼻导管。
3. 调节氧气流量,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氧气流量。
一般情况下,成人使用氧气流量在2-4升/分钟,儿童则根据年龄和体重进行调节。
4. 监测吸氧情况,在患者吸氧过程中,需要不断监测患者的吸氧情况,包括呼吸频率、心率、血氧饱和度等指标,确保吸氧效果良好。
5. 结束吸氧,当患者吸氧时间到达预定时间或者症状得到缓解时,需要逐渐减小氧气流量,然后将吸氧设备拆除。
二、评分标准。
1. 吸氧设备完好,吸氧设备包括氧气瓶、流量计、面罩或鼻导管等,需要保证设备完好,无损坏,氧气流量调节正常。
2. 患者配合度,患者是否配合吸氧操作,如佩戴面罩或鼻导管,是否能够配合医务人员进行操作。
3. 氧气流量调节,医务人员是否根据患者情况,选择合适的氧气流量,并进行正确的调节。
4. 吸氧监测情况,在吸氧过程中,医务人员是否及时监测患者的吸氧情况,包括呼吸频率、心率、血氧饱和度等指标。
5. 吸氧结束操作,当吸氧时间到达预定时间或者症状得到缓解时,医务人员是否按照操作流程逐渐减小氧气流量,然后将吸氧设备拆除。
以上就是吸氧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的相关内容,正确的吸氧操作流程和评分标准对于医务人员和患者来说都非常重要。
希望大家能够严格按照操作流程进行吸氧操作,确保患者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吸氧治疗。
吸氧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一、操作流程
1、使用前检查:检查氧箱内有无清洁剂,检查氧箱有无明显破损,并
且正确连接氧压表,检查氧箱内有无游离氧,确定氧压表是否正常显
示余氧;检查呼气阀、过滤阀、安全阀有无损坏。
2、启动操作:将氧箱安全连接,开启气源,调整氧箱内压力至在用前
检查处所设定的压力;开启电源,电子泵吸起气封,推动呼气阀,当
机械式计时器工作后推开气封,泵波状启动,没0.5秒状态周期性变化,气体被从氧箱中抽出;操作员确认设备送氧五秒无停滞现象,检
查氧压表是否正常,发出报警或启动安全阀,调整治疗空气比以达到
规定的治疗气流;垂头30度,检查氧嘴、接口是否安全,确认开机后
注射器发出抖动声;前叉垂直四肢,检查贴衣物是否正常,确认送氧
开启。
3、操作中的安全处理:脱氧的过程中要求病人定时翻身,不可久卧;
操作人员经常检查氧压表状态,当治疗空气比有所改变时应及时调整;在使用过程中要求经常给患者定量的开水,注意防止患者口干和失水。
4、结束操作:正常关机前,将氧箱关阀,安全阀打开以预先释放压力,按关机按钮断开电源;断定泵停转,关闭设备,查看剩余氧量,将剩
余氧写入用氧台帐;断开氧箱,将设备外壳及管路清洗干净,关闭电源,检查氧箱是否完整,将备用氧箱放回原处;完成本次使用。
二、评分标准
1.以上操作是否正确执行,若操作出错或缺乏安全措施得0分;正确
操作得10分;
2.操作是否贴心严谨,漏洞百出得0分;贴心严谨得3分;
3.操作时间,操作耗时长,超过时间限度5分钟得0分;符合时间限
度得2分;
4.熟悉程度,熟练操作,掌握技术得2分;未掌握技术得0分;
5.未能及时处。
氧气吸入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氧气吸入是一种常见的医疗操作,用于给患者输送纯氧以改善其血氧饱和度。
正确的氧气吸入操作流程不仅能有效提供给患者所需的氧气,还能确保操作的安全性和准确性。
本文将介绍氧气吸入操作的流程,并给出相应的评分标准。
一、准备工作在进行氧气吸入操作前,需要进行一些准备工作,确保操作的顺利进行。
具体的准备工作包括:1. 检查氧气供应:确保氧气供应器的氧气储量充足,氧气流速调节器正常工作,连接管道没有堵塞或漏气情况。
2. 准备氧气输送设备:确定使用的吸氧面罩或鼻导管等设备干净、完好无损。
3. 患者评估:评估患者的呼吸情况、氧饱和度,确定是否需要进行氧气吸入操作。
二、操作流程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需要,氧气吸入操作可以采用不同的设备和方式。
以下是一般的操作流程:1. 患者准备:告知患者进行氧气吸入操作的目的和步骤,获得患者的配合并确保其舒适。
2. 洗手消毒:操作人员应先洗手,并进行合适的手部消毒。
3. 穿戴个人防护装备:佩戴一次性手套和口罩,避免交叉感染。
4. 连接氧气供应装置:将氧气输送设备与氧气供应器连接,确保连接紧固、无漏气。
5. 选择适合的氧气吸入设备:根据患者年龄、需要和状况,选择合适的吸氧面罩或鼻导管等设备。
6. 调节氧气流速:根据医生的嘱托或患者的需要,调节氧气流速,一般为2-6升/分钟。
7. 戴上吸氧设备:将吸氧面罩或鼻导管正确地放置到患者的口鼻部位,确保舒适度并有效封闭,避免氧气泄漏。
8. 监测患者情况:在氧气吸入过程中,持续监测患者的呼吸、心率和氧饱和度等指标。
9. 结束氧气吸入:根据医生的嘱托或患者的需要,逐渐减少氧气流量至零,然后将吸氧设备从患者移除。
三、评分标准为了确保氧气吸入操作的质量,可以根据以下评分标准进行操作的评估:1. 操作流程:根据上述操作流程的合理性和严谨性评分,10分制。
2. 设备选择和使用:根据选择适合的氧气吸入设备和正确使用评分,10分制。
3. 患者评估和配合:根据对患者的呼吸情况和氧饱和度的准确评估以及获得患者的合作程度评分,10分制。
吸氧流程及评分范文
一、吸氧流程:
吸氧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手段,可用于治疗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系统
疾病、中毒等病症。
以下是一般吸氧流程的详细步骤:
1.确定吸氧指征:吸氧指征包括血氧饱和度低于正常范围、呼吸困难、胸闷等症状。
在确定吸氧指征时,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临床表现和辅助
检查结果进行判断。
2.评估患者病情:对患者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包括呼吸频率、血压、心率、体温等指标的测量。
同时,还需要了解患者的病史、既往病史和家
族病史,以便对患者的病情有更准确的判断。
3.准备吸氧设备:将吸氧设备放置在患者床边,并连接好氧气和氧气
面罩。
确保吸氧设备正常工作,氧气流量调整到适合患者需求的水平。
4.解释吸氧相关知识:向患者和家属解释吸氧的原理、疗效和注意事项。
提醒患者在使用吸氧设备时要保持面罩的密封,避免纺织物接触火源,不得抽烟等。
5.建立吸氧治疗计划:根据患者的病情和需求,制定合理的吸氧治疗
计划。
包括吸氧时间、氧气流量和吸氧方式等。
6.实施吸氧治疗:根据治疗计划,让患者佩戴好面罩,并确保面罩与
患者的面部密封良好。
调节氧气流量,确保患者吸入足够的氧气。
7.监测治疗效果:在吸氧治疗过程中,及时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和血
氧饱和度。
根据监测结果,调整吸氧设备的工作参数,确保治疗效果。
8.记录治疗过程:在吸氧治疗结束后,将治疗过程进行详细记录。
包括患者的病情观察、使用面罩的时间和氧气流量等参数。
吸氧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吸氧操作是一种常见的应急医疗措施,用于补充人体缺氧、增加血液中氧气含量的方法。
吸氧的操作流程主要包括评估、设备准备、操作、观察和记录等环节。
评分标准主要根据患者的呼吸状况、意识状态以及血氧饱和度等指标来确定。
1.评估患者状况:首先需要评估患者的病情和病史,包括是否患有慢性呼吸道疾病、氧需求等。
同时观察患者的呼吸频率、深浅、皮肤颜色等指标,评估患者的呼吸状况和氧合情况。
2.设备准备:准备好吸氧设备,包括氧气瓶、吸氧面罩或鼻导管等。
确保设备完好无损,连接稳定可靠。
3.操作吸氧设备:根据患者的需要选择合适的吸氧装置。
对于意识清醒、能够自主呼吸的患者,可以选择鼻导管,通过将鼻导管插入患者的鼻腔,让患者吸入纯氧。
对于较严重缺氧的患者,可以使用高浓度氧气面罩,通过面罩覆盖患者的口鼻,使其吸入高浓度氧气。
4.稳定设备连接:确保设备连接稳定,并通过氧气流量计调整氧流量,以满足患者的需求。
氧流量的调节应根据患者的情况进行调整,一般建议开始时氧流量不超过6升/分钟。
5.观察和记录:在吸氧过程中,需要时刻观察患者的呼吸状况、意识状态、皮肤颜色等指标的变化。
特别注意观察氧气吸入后患者呼吸频率、深浅的变化,以及血氧饱和度是否提高。
同时进行记录,包括吸氧开始时间、吸氧设备类型、氧流量等信息。
评分标准如下:1.呼吸状况:根据患者的呼吸频率、深浅、力量等评估患者的呼吸状态。
正常呼吸的频率一般在12-20次/分钟,深度适中,力量充沛。
评分标准可根据患者呼吸状态变化的程度进行评估,一般评分越高代表呼吸状况越差。
2.意识状态:观察患者的意识状态,包括清醒、嗜睡、昏迷等。
一般情况下,意识清醒,能够与他人正常交流。
评分标准根据患者的意识状态变化的程度进行评估,评分越高代表意识状态越差。
3.血氧饱和度:使用脉搏血氧饱和度监测仪等设备测量患者的血氧饱和度。
正常血氧饱和度应大于95%。
评分标准可根据血氧饱和度的变化程度进行评估,评分越高代表血氧饱和度越低。
吸氧(鼻导管、面罩)操作流程与指引评估患者:病情、年龄、意识状态、呼吸、缺氧程度;有无口、鼻、呼吸道畸形或者损伤;有无对胶布、塑胶制品的过敏史;心理状态与配合情况;对吸氧的认知能力:氧疗的目的及氧疗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不适,教会患者环境、用物护理问题目前患者存在的护理问题操作者:衣帽整洁、洗手、戴口罩准备用物:治疗车上层:氧气表装置一套、吸氧管或吸氧面罩、四防卡、棉签、胶布、温开水、纱布、手电筒(吸氧装置性能完好)治疗车下层:感染性垃圾、生活垃圾、弯盘查对:医嘱必要时协助其排空二便安全,符合四禁要求推车至患者床前,查对床号、姓名、手腕带:取合适、舒适的体位检查口鼻腔粘膜用棉签蘸温开水湿润清洁鼻腔实施→操作备胶布:备两条胶布装表:装氧气表,连接管芯,连接湿化瓶,(湿化液1/2-1/3冷开水),开流量开关,检查有无漏气,关开关鼻塞吸氧:连接鼻塞→调节氧流量→将鼻塞塞入鼻孔鼻导管给氧:连接鼻导管→调节氧流量→量长度(鼻尖至耳垂2/3或2~3cm)→鼻导管蘸水后自选择鼻孔轻轻插入、无呛咳→用胶布定位→插氧管→妥善固定氧管→记录给氧时间及氧流量面罩给氧:面罩置患者口鼻部,并妥善固定→确定氧气流出通畅后再调节氧流量(最小6L/min)→连接氧气于面罩的进气接口→记录给氧时间及氧流量头罩罩在婴幼儿头部→调节氧流量→连接氧气于头罩的进气孔上分离吸氧管→调节氧流量→连接吸氧管→观察、记录给停氧:分离吸氧管,关闭氧流量开关,取下吸氧装置,记录停氧:患者取舒适体位,整理床单位;用物妥善清理、归原;洗手观察记录氧疗起止时间、氧疗效果等宣教针对护理问题进行宣教,交待注意事项效果评价患者:患者/家属对所做的解释及提供的护理满意,患者的缺氧症状改善,无不良反应发生;掌握宣教的内容操作:操作规范、熟练;选择的氧疗方法符合病情需要指引:一、操作要点:1、注意安全用氧,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做到“四防”,即防震、防火、防热、防油。
氧气筒内压力很高,搬运时避免倾倒撞击,防止爆炸;氧气筒周围严禁烟火和易燃品,放于阴凉处,至少距火炉5m、距暖气1m,以防引起爆炸;氧气表及螺旋口上勿涂油,避免有引起燃烧的危险。
一、操作准备:
1、用物准备:氧气装置一套(氧气筒、氧气表),治疗盘内铺治疗巾内放:氧气湿化瓶(内盛蒸馏水1/3-1/2满)、氧气表、通气管、治疗碗2个(一个盛温开水,一个放通气管及纱块),一次性鼻塞吸氧管、棉签、电筒、剪刀、扳手、笔、记录单等。
2、护士准备:衣帽整洁、修剪指甲。
二、操作要点:
操作者准备:衣帽整洁,指甲已修剪,已完成规范洗手。
操作者立正后,大声向评委报告:“报告评委,**号做吸氧技术操作准备完毕,请指示!评委说:开始!
1、核对医嘱无误,用物准备齐全。
推车至床尾,核对床尾卡。
2、推车至床旁,评估操作环境(环境清洁、光线充足、适合操作)。
问候病人,自我介绍,核对病人身份(腕带)。
讲明操作目的及注意事项、征求病人意见取舒适卧位。
3、洗手、戴口罩。
4、吹尘,上氧气表,打开总开关(听有无漏气、检查氧气压力),上通气管、湿化瓶、开流量表开关;关上流量表开关。
5、用电筒,检查患者有无鼻中隔有无偏曲,鼻前庭粘膜有无破损,选择鼻孔并清洁(用湿棉签);连接氧气管,检查管道是否通畅(将鼻套管末端插入盛有温开水的治疗碗内,有气泡溢出即畅,反之不畅)后轻轻插入鼻孔约1cm。
6、妥善固定(询问病人松紧是否合适)。
7、洗手、摘口罩并讲解吸氧后注意事项(请您多做深呼吸,请勿自行摘除管道,请勿随意调节氧流量,注意防火、防震、防热、防油,如有不适请用呼叫器呼叫我们,我们也会随时来看望您的,谢谢您的配合)。
8、记录吸氧时间、流量。
9、用氧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呼吸、神志、血氧饱和度及缺氧状况等。
10、核对医嘱、患者身份,并做好解释工作(说明停氧原因)。
11、洗手,戴口罩。
停用氧气:拔除鼻塞管,用纱布清洁鼻翼,
先关流量表—再关总开关—重开流量表放余气—关流量表—取下湿化瓶—取下通气管—取下氧气表。
2、洗手,脱口罩;解释,将患者置舒适卧位。
记录停氧时间。
3、整理用物,注明棉签开启时间,有效期4小时。
4、终末处置(一次性物品按垃圾分类处置,需反复使用的物品,按国家消毒技术规范标准处置)。
总时间5分钟。
操作者立正后,大声向评委报告:报告评委,**号做吸氧技术操作完毕,请指示!
评委说:归队!
二、氧气吸入技术考核评分标准
目的:提高患者血氧含量及动脉血氧饱和度,纠正缺氧。
注意事项:1.患者吸氧过程中,需要调节氧流量时,应当先将患者鼻导管取下,调节好氧流量后,再与患者连接。
停止吸氧时,先取下鼻导管,再关流量表。
2.持续吸氧的患者,应当保持管道通畅,必要时进行更换。
3.观察、评估患者吸氧效果。
4.使用氧气筒,氧气筒压力至少要保留0. 5mPa (5kg/ c㎡),防止灰尘进入筒内,再充气时引起爆炸。
评分:一处不合格扣1分,直至扣完相应分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