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朴七物汤的功效与作用
- 格式:docx
- 大小:15.99 KB
- 文档页数:2
厚朴三物汤厚朴三物汤(方组、临证参考用量)厚朴20—24g 枳实15g 大黄12g上3味,以水1200ml,先煮二味,取500ml,再下大黄,煮取300m1,温服lOOml,大便泄即停服。
(功效]行气除满。
(主治)主证:腹胀满疼痛,大便不通,无矢气,舌红苔黄,脉滑有力,或沉实.副证:心烦尿赤。
(临证加减)1.伴有胁肋疼痛明显者,加川楝子、延胡索,以增其疏肝止痛行气之力。
2.腹窜痛,攻冲不定,加木香、乌药、沉香、郁金,以助理气止痛之功。
3。
腹胀痛而引少腹睾丸者,加橘核、荔枝核、小茴香等,以温化少腹之气。
4.腹痛而肠鸣者,加陈皮、香附、大腹皮,以行气止痛。
5.本方治疗肠梗阻:本组患者临床表现均以腹痛、腹胀、呕吐、便秘四大症状为主。
药用厚朴35g,枳实30g,生大黄30g。
肠腑气滞加莱菔子30g;气滞血瘀加桃仁8g,丹参15g,赤芍工0g;热结阳明加芒硝30g;寒凝肠腑加附片9g,细辛3g;蛔虫梗阻肠道加槟榔lOg,川楝子12g,花椒3g;食滞胃肠,加山楂9g,麦芽lOg,莱菔子20g。
[湖北中医杂志,1984,cl,:2+]6。
本方加味治疗小儿中毒性肠麻痹;药用厚朴、桃仁各5—8g,枳实4—6g,生大黄4—8g(后下),丹参3~lOg,红花3"---6g。
气虚加党参、黄芪;阴虚津亏加玄参、麦冬、生地;大便次数增多去大黄。
此为6一12个月小儿剂量。
每日工剂,水煎分3—6次口服或鼻饲,一般2—3剂即可奏效。
[浙江中医杂志,1988,clO,:446]7.试谈张仲景对大黄的运用:张仲景在《伤寒》、<<金匮》中,用大黄的方剂达30首之多。
可归纳为:和血祛瘀,如桃核承气汤等;攻下热结,如三承气汤;消气止痛,如厚朴三物汤;和解散痞,如大黄黄连泻心汤;清热退黄,如茵陈蒿汤等;降气止呕,如大黄甘草汤;温通寒积,如大黄附子细辛汤;消饮逐水,如大陷胸汤;荡实止利,如大承气汤;泻火凉血,如泻心汤。
医圣张仲景的厚朴七物汤——加减治疗便秘有...医圣张仲景的厚朴七物汤——加减治疗便秘有奇效便秘并不是我们一直认为的全是大便干燥、干结,凡是大便不通畅都应该归于便秘。
实际上,真正的大便燥结除了热性疾病以及老人津枯,一般不多见。
而通常最困扰人的便秘是便不干而难下,下也不多。
有的可以两三天不大便,有时肚子胀也便不出多少。
这种类似阴结的便秘形成的原因,多是过食生冷和缺乏运动造成。
有的则是黏腻不爽容易粘在马桶上,很难冲掉,这种情况多属于内蕴湿热。
上述两种便秘都与湿或湿热有关,如果经常服用泻下的药如硝黄之类,虽有一时之快,而药后很快又会继续便秘,久而久之,大便不但难下,而且还会出现肛门狭窄,大便细或者扁。
如果一直不治疗,还会引发其它疾病。
张仲景有个厚朴七物汤,如果在辨证的基础上能够得当加减,对治这种非燥结性便秘效果还是不错的。
其优势在于,不会因为苦寒而败坏肠胃。
《伤寒论》:“病腹满,发热十日,脉浮而数,饮食如故,厚朴七物汤主之。
”厚朴、甘草、大黄、大枣、枳实、桂枝、生姜。
上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四升,温服八合,日三服。
呕者加半夏五合,下利去大黄,寒多者加生姜至半斤。
上7味,以水1000ml,煮取300ml,温服100ml,日3次。
主证:脘腹胀满,身热,微恶风寒,大便不通,苔黄厚,舌质微红,脉浮数。
加减:若呕者,加半夏以和胃降逆;下利则不需泻下,故去大黄;寒多者,加重生姜量以散寒;腹胀甚,矢气少者,酌加香附、大腹皮或木香、砂仁行气之品;若气滞较重,症见胁肋胀痛,嗳气,善太息,酌加香附、青皮、广木香、佛手、枳壳、川楝子,以疏肝理气。
经方一般不主张加减,非要加减最好尽量少动药味。
切忌毁容式加减。
厚朴七物汤中的大黄、枳实、厚朴是厚朴三物汤或者叫小承气汤,当然它们的用药量是有区别的。
加味成为七物之后,贵在配上了能够化气和阴阳又以温通的桂枝汤(去掉了芍药),以制约大黄之苦寒。
整个方剂,寒热并用,除了泄热、荡实、行气外,如果加大桂枝、生姜剂量,有温中祛寒、行气而消胀满之效。
厚朴七物汤。
(古方学习)
【日学一方】厚朴七物汤
组成:炒厚朴,甘草,大黄,红枣,桂枝,生姜,枳实。
【经典方证】
先病腹满,后感风邪,发热十余日不退,此表未解,又兼里证。
脉浮而数,示表邪入里化热,饮食如故,也没有小便不利(水证),也没有血证,病在肠而非在胃,与肠道有形实邪内结,而成腹满,故以厚朴七物汤解表攻里,内外两图。
【适用人群】
(1)自汗怕风,伴有腹部胀满,按上去有点轻微的疼痛,放屁后不大便,舌质红,苔黄腻,轻轻把手搭在脉上,能感觉到脉是浮于表面,且跳动很快,如果是重重的按上去,这脉就像琴弦一样绷得很紧;
(2)气结在腹,脘腹胀满,胀痛,偶得矢气后痛稍减,纳呆、泄泻、畏寒、手足不温,舌淡有瘀点,苔薄白腻,脉沉细略滑。
(3)口干口苦,诊见面潮红、腹痛拒按、舌红、苔黄,脉弦数。
【临床运用】
以下病症符合上述人群特征者,可以考虑使用本方:
腹胀腹泻,呕吐,功能性消化不良(满足:(1)上腹部胀满疼痛、嗳气、恶心、食欲不振、便秘等症状(2)胃镜检查未见消化性溃疡、糜烂性胃炎、恶性肿瘤(3)实验室、B超、X线等检查排除肝、胆、胰、肠道器质性病变及糖尿病等。
),支气管哮喘,痢疾,小儿感冒,气胀,腹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急性胰腺炎。
金匮要略-1-3(总分:50.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D型题(总题数:22,分数:22.00)1.胸痹病的主脉是(分数:1.00)A.尺中小紧B.寸口关上微C.关上小紧数√D.寸口脉沉而迟√E.寸口关上小紧解析:2.狐惑病前阴蚀烂者,可用的治疗方法为(分数:1.00)A.升麻鳖甲汤内服B.甘草泻心汤内服√C.雄黄外薰D.苦参汤外洗√E.蛇床子散作为坐药解析:3.实证腹满的辨证要点是(分数:1.00)A.按之痛√B.腹满时减,复如故C.按之不痛D.腹不满,其人言我满E.腹满不减,减不足言√解析:4.症见心中痞,胁下逆抢心的主治方是(分数:1.00)A.栝蒌薤白半夏汤B.枳实薤白桂枝汤√C.人参汤√D.苓桂术甘汤E.栝蒌生姜枳实汤解析:5.寒实内结的腹痛应使用的治法是(分数:1.00)A.下法√B.补法C.清法D.消法E.温法√解析:6.疟母形成的主要原因有(分数:1.00)A.素有痞结B.正气衰竭C.疟病日久√D.假血依痰√E.疟邪太甚解析:7.血痹的发病原因,主要是(分数:1.00)A.感受风邪√B.感受湿邪C.阳气不足D.气血不足√E.阴血不足解析:8.百合病误下后治用滑石代赭汤,是因为出现了下列哪两项变证(分数:1.00)A.胃气上逆,呕吐呃逆√B.发热,口渴C.小便短赤而涩√D.虚烦不安,胃中不和E.心烦,口燥解析:9.肺痿病必具有临床特征有(分数:1.00)A.胸痛B.短气√C.脉虚数D.吐涎沫√E.咳嗽解析:10.根据原文,黄芪桂枝五物汤证见“寸口关上微,尺中小紧”,其机理是(分数:1.00)A.阴血涩滞√B.阳气不足√C.肾精亏虚D.营卫失调E.气血虚弱解析:11.乌头汤的治法是(分数:1.00)A.除湿止痛√B.祛风除湿C.温经祛寒√D.滋阴清热E.甘温扶阳解析:12.麦门冬汤主治脏腑是(分数:1.00)A.肾B.胃√C.心D.肺√E.脾解析:13.依原文,温疟邪气(分数:1.00)A.外舍于腑B.外舍分肉√C.内藏于脏D.外舍于腑E.内藏于心√解析:14.厚朴七物汤的功效有(分数:1.00)A.行气除满√B.调和营卫√C.温阳通便D.和解少阳E.化饮降逆解析:15.千金苇茎汤的适应症有(分数:1.00)A.喘不得卧B.烦满√C.咽喉不利D.时时吐浊E.咳有微热√解析:16.中风中经络的辨证要点是(分数:1.00)A.舌即难言,口吐涎B.即重不胜√C.肌肤不仁√D.但臂不遂E.昏不识人解析:17.心痛彻背,背痛彻心,治宜(分数:1.00)A.峻逐阴邪√B.通阳宣痹C.缓急止痛D.温阳散寒√E.温经散寒解析:18.发汗后,脐下悸,欲作奔豚时治当(分数:1.00)A.温散寒邪B.培土制水√C.敛气缓急D.通阳降逆√E.和胃平冲解析:19.奔豚气病发于肝的诊断要点为(分数:1.00)A.脐下悸B.往来寒热√C.气从小腹上冲胸咽,其面翕热如醉状D.核起而赤E.气上冲胸,腹痛√解析:20.胸中气塞,短气者,治用(分数:1.00)A.橘枳姜汤√B.栝蒌薤白白酒汤C.茯苓杏仁甘草汤√D.桂枝生姜枳实汤E.枳实薤白桂枝汤解析:21.尤在泾《金匮要略心典》称肾气丸为“乃补下治下之良剂也”,其功效特点是(分数:1.00)A.助阳之弱,可以化水√B.补阴之虚,可以生气√C.滋阴之虚,可以生血D.补气之虚,可以摄水E.温阳之弱,可以行血解析:22.射干麻黄汤证的病机是(分数:1.00)A.内寒饮√B.内热饮C.外热D.外寒√E.内痰饮解析:二、X型题(总题数:28,分数:28.00)23.疟与少阳病的主要区别有(分数:1.00)A.以和解法治疗B.偏寒偏热明显√C.可汗可吐可下√D.寒热休作有时√E.多挟有形之邪√解析:24.小青龙加石膏汤、射干麻黄汤、越婢加半夏汤、厚朴麻黄汤四方共有的药物有(分数:1.00)A.半夏√B.厚朴C.射干D.麻黄√E.石膏解析:25.《金匮要略》应用了以下哪些诊脉方法(分数:1.00)A.遍诊法B.寸口诊法√C.趺阳诊法√D.少阴诊法√E.少阳诊法√解析:26.麦门冬汤中配用半夏的意义在于(分数:1.00)A.燥湿B.和胃C.监制滋腻√D.降逆√E.祛痰解析:27.虚劳干血证可能出现的临床表现有(分数:1.00)A.脉涩√B.面黄羸瘦√C.肌肤甲错√D.两目黯黑√E.腹满不能饮食√解析:28.中风中脏腑的辨证要点是(分数:1.00)A.即重不甚B.肌肤不仁C.口吐涎液√D.昏不识人√E.舌即难言√解析:29.鳖甲煎丸可用治(分数:1.00)A.温疟B.牝疟C.瘅疟D.瘸瘕√E.疟母√解析:30.《脏腑经络先后病篇》关于杂病的治疗原则,包括(分数:1.00)A.攻邪当随其所得√B.新久宜有先后√C.虚实必须异治√D.表里当分缓急√E.治未病√解析:31.葶苈大枣泻肺汤可用于(分数:1.00)A.肺痈初期,表证未解B.肺痈脓已成而壅滞甚√C.肺痈热盛壅肺√D.肺胀,邪热壅肺√E.肺痈初期,表证未解解析:32.胸痹的典型症状是“喘息咳唾,胸背痛,短气,寸口脉沉而迟,关上小紧数”。
厚朴七物汤
【方源】:《金匮要略》
【组成】:厚朴15克,甘草6克,大黄9克,枳实9克,桂枝6克,大枣4枚,生姜9克。
【用法】:水煎服
【功效】:解肌发表,行气通便。
【主治】:外感表证未罢,里实已成,腹满,发热,脉浮而数,大便不通。
【方解】:方中重用厚朴、枳实行气除满,配大黄以泄热通便;少用桂枝佐生姜、甘草、大枣以解肌表之邪而调和营卫。
合用有解肌发表、行气除满、泄热通便之功。
【加减】:下利去大黄,呕者加半夏,寒重者加大生姜用量。
【按语】:本方以发热、腹满、大便不畅、脉浮数为辩证要点。
现代常用于治疗感冒、痢疾初起,肠梗阻、急性肠胃炎、前列腺肥大等。
如风寒表证重,加荆芥、紫苏、防风;恶心呕吐,加姜半夏、陈皮;腹痛,加芍药;兼食滞,加莱菔子、焦山楂、炒六曲。
厚朴七物汤【方剂名】厚朴七物汤,出自汉·《金匮要略》。
【组成】厚朴半斤(15克),甘草、大黄各三两(各9克),大枣十枚(4枚),枳实五枚(9克),挂枝二两(6克),生姜五两(12克)。
【用法】水煎温服。
【功效】解肌发表,行气通便。
【主治】外感表证未罢,里实已成,症见腹满发热,大便不通,脉浮而数。
【临床运用】临床主要用于治疗急性胰腺炎、肠梗阻、消化不良、支气管哮喘及胃扭转等病症。
1.急性胰腺炎:以本方联合肠内营养支持治疗36例,与醋酸奥曲肽结合葡萄糖和中长链脂肪乳剂提供肠外营养治疗36例对照。
1个疗程为5日,2个疗程后统计疗效。
疗效评定以症状、体征消失,实验室指标均恢复正常,无假性胰腺囊肿形成,无慢性胰腺炎症状则判定为痊愈。
结果:痊愈22例,显效9例,有效3例,无效2例。
(《河北中医》2013年第6期)2.肠梗阻:以本方加味治疗腹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64例,与常规治疗31例对照。
临床治愈标准为腹胀、腹痛、呕吐消失,胃肠功能恢复,进食半流质后无复发,X线未见梗阻征象。
结果:总有效率96.88%。
治疗组7日治愈12例。
7~14日治愈26例,14 -30日治愈13例。
(《陕西中医学院学报》2011年第2期)3.消化不良:以本方加减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62例,与多潘立酮治疗62例对照,疗程均为2周。
由于患者不能接受胃镜及X线的多次检查,故以各种症状消失程度作为判断标准。
结果:显效51例,好转8例,无效3例。
(《新中医》2002年第9期)4.支气管哮喘(个案):患者患支气管哮喘15年。
2周前发病,伴腹部胀满不适。
经用氨茶碱缓释片、潘多立酮等治疗均改善不明显:辨证属太阳阳明合并之哮证。
予本方化裁。
复诊,喘息、憋气及腹部胀满均明显好转,效不更方。
三诊,仍守方继服。
2周后随访,喘息憋气未发,腹胀亦未出现。
(《新中医》2011年第2期)5.胃扭转(个案):患者就诊时脘腹胀满,饭后2小时余即吐、呃逆频作,大便于结。
厚朴七物汤治疗急性肠梗阻杏林讲坛公众号导读:厚朴七物汤由厚朴三物汤合桂枝去芍药汤而成,具有表里双解的作用,但此方重用厚朴,轻用桂枝,所以治疗偏重于里,为七里三表之法。
厚朴七物汤【原文】病腹满,发热十日,脉浮而数,饮食如故,厚朴七物汤主之。
厚朴七物汤方:厚朴半斤,甘草、大黄各三两,大枣十枚,枳实五枚,桂枝二两,生姜五两。
上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四升,温服八合,日三服。
呕者加半夏五合,下利去大黄;寒多者加生姜至半斤。
【释义】“病腹满,发热十日”,是倒装文法。
不是说先病腹满而后发热,而是说腹满出现于发热之后。
病虽十日,而脉象仍见浮数,可知表邪仍在;腹满有热,为腑中已有实邪,是病情不完全在表,而已趋向于里,属于表里俱病,但里证重于表证。
饮食如故,说明胃气未病,病变重心在于肠道,证系太阳表邪未解兼见阳明腑实,所以用表里两解的厚朴七物汤进行治疗。
【临床应用】临床常用于急性肠炎、痢疾初起、肠梗阻表里俱在,腹满发热同时出现者;或胃肠型感冒,有汗者;以及其他热性病初起,凡大便不通,气滞寒结者。
临证加减:若呕者,加半夏以和胃降逆;下利则不须泻下,故去大黄;寒多者,加生姜以散寒;腹胀甚,矢气少者,酌加香附末、大腹皮或木香、砂仁行气之品;气滞较重,症见胁肋胀痛,嗳气,善太息者,酌加香附、青皮、广木香、佛手、枳壳、川楝子,以疏肝理气。
【案例】刘俊士医案:赵某某,男,51岁。
1985年9月23日9时突然腹部绞痛难忍,无呕吐,略有畏寒,先后稀软便2次,在原单位注射654-2(10毫克)无效。
既往无腹痛史及手术史。
24日晨4时来我院外科急诊。
当时检査急性病容,心肺阴性,腹部平坦,未见胃肠蠕动波。
上腹部有明显压痛,未见移动性浊音。
腹透结果:腹中下部有两个气液面,大者超过3厘米直径,结肠区及降结肠有胀气,膈下无游离气体。
X线诊断:小肠远端单纯性肠梗阻。
病人不同意手术。
当时白细胞计数10.2x10^9/L,中性81%,单核3%,淋巴15%,嗜酸性1%。
厚朴七物汤合小柴胡治愈顽固性胸闷腹胀一例
昨日,上午我刚一上班,见一曾找我诊治的老妇携女儿及外甥女来诊。
我进门诊还没有坐下,老人便连声向我说:谢谢救命恩人,谢谢救命恩人,我两月多来从没有这样舒畅过。
原来,我前些天出诊在昆明时,接到电话说有一患者胸闷如窒,前来找我诊疗。
昆明返回后患者便如约而至。
患者张某某女,72岁,型偏廋,主诉:胸闷气逆,脘腹胀满,食纳不佳两月余。
诊见其表情痛苦,倦怠乏力,腹部平软无压痛,脉细而微弦,舌淡红体胖,苔少白,偶有口微苦,大便不爽。
并自诉胸闷严重时呼吸困难,满闷欲死。
曾经西医诊断慢性胆囊炎,胃炎,心脏早搏,心肌缺血。
他医曾给消炎利胆片,丹参滴丸,木香顺气丸及中药汤剂等治疗而疗效不佳。
吾纵观舌脉诸证,认为此乃虚痞,正虚邪实,气逆在上,当宽中下气,心中忽现方歌:厚朴七物表里方,枳桂姜枣草大黄,解表散邪和肠胃,临证加减变通良。
应方投厚朴七物汤,但是其脉微见弦象口微苦应兼有小柴胡,并考虑妇人年迈,小柴胡也兼扶正。
处方:厚朴25 桂枝12 枳实15 大黄6 炙甘草10 柴胡15 黄芩12 党参12 生姜10片红枣6枚,加槟榔10 5剂。
服完后复诊见胸闷大减,原方去槟榔加全瓜蒌12克,继进3三剂后,电话告知胸已不闷,食欲增加。
故昨天连声道谢,并携其外甥女来看病。
见病患得愈,吾心也悦。
感谢经方。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厚朴七物汤的功效与作用药用价值用法用量
导语:说到厚朴七物汤,大家都能猜到它是一种药方,但是这个药方的配方,以及它是用来治疗什么病的等等,基本都不知晓。
那么,下面就来一一介绍一
说到厚朴七物汤,大家都能猜到它是一种药方,但是这个药方的配方,以及它是用来治疗什么病的等等,基本都不知晓。
那么,下面就来一一介绍一下。
【别名】厚朴七味汤、七物厚朴汤
【处方】厚朴半斤,甘草3两,大黄3两,大枣10枚,枳实5枚,桂枝2两,生姜5两。
【功能主治】病腹满,发热10日,脉浮而数,饮食如故。
腹满气胀。
【用法用量】厚朴七味汤(《外台》卷七)、七物厚朴汤(《袖珍》卷三引《圣惠》)。
【注意】忌海藻、菘菜、生葱、羊肉、饧。
【各家论述】1.《沈注金匮要略》:此有表证腹满也。
发热十日之久,脉尚浮数,当责风邪在表。
然风气内通于肝,肝盛乘胃,故表见发热,而内作腹满;风能消谷,即能食而为中风,所以饮食如故。
用小承气荡涤肠胃之热,桂、甘、姜、枣调和营卫,而解在表之风耳。
【摘录】《金匮》卷上
怎么样?看完了上文对于厚朴七物汤的简单介绍后是不是感叹中医的神奇?我们老祖宗留给我们的文化源远流长,所以我们一定要传承下去。
生活常识分享。
厚朴七物汤盆腔炎《经方心裁》厚朴七物汤2018年09月12日· 来自专栏中医经典每天学一点【原文】病腹满,发热十日,脉浮而数,饮食如故,厚朴七物汤主之。
《金匮要略·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第十》【组成与用法】厚朴半斤甘草三两大黄三两大枣十枚枳实五枚桂枝二两生姜五两上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四升,温服八合,日三服。
呕者加半夏五合;下利去大黄;寒多者加生姜至半斤。
【功效】解肌发表,行气通滞。
【医案】1.慢性盆腔炎初诊:2005年4月20日。
张某,23岁,左侧少腹疼痛下坠反复发作经期加重5个月,白带量中等,月经周期26~34天,经量中等,经色鲜红,偶夹少量血块,7天净。
平素胃寒,大便干燥,末次月经4月14日来潮。
生育史:0-0-1-0。
舌淡红,苔薄白,脉细。
妇科检查:外阴无殊,阴道通畅,宫颈轻微充血,宫体前位,大小正常,活动,质地中等,压痛,左侧附件压痛,右侧附件无压痛。
西医诊断:(1)慢性盆腔炎。
(2)慢性子宫颈炎。
治法:温中导滞,行气清热。
方剂:厚朴七物汤加减。
川朴10g枳壳12g制大黄10g甘草5g桂枝5g蒲公英15g红藤20g败酱草15g延胡索10g大腹皮10g,7剂。
二诊:2005年5月5日。
左侧少腹疼痛减轻,经期将近,舌脉如上。
中药守上方加益母草12g、川楝子10g,7剂。
三诊:2005年5月14日。
月经5月7日~5月13日,经量中等,无痛经,大便秘结,舌脉如上。
中药守4月20日方续进7剂。
四诊:2005年5月20日。
左侧少腹疼痛消除,大便调畅,舌脉如上。
治法:温中导滞,行气清热。
方剂:厚朴七物汤合薏苡附子败酱散加减。
川朴10g枳壳12g制大黄10g甘草5g桂枝5g薏苡仁20g淡附片5g败酱草15g蒲公英15g红藤20g,7剂。
五诊:2005年5月28日。
无腹痛,舌脉如上。
中药守上方续进7剂。
2.慢性盆腔炎初诊:2005年2月23日。
叶某,45岁,慢性盆腔炎病史已经多年,下腹胀痛3天,以胀为甚,大便正常。
厚朴汤的功效与作用厚朴汤的做法你知道了吗?积累点点滴滴健康知识会给您的身体带来意想不到收获哦。
【处方】厚朴(去粗皮.用生姜二斤制)十斤,枣一斗六升,丁香皮八两,甘草(炒)十一斤,丁香枝杖十二两,盐(炒)十五斤。
【炮制】上为末。
【功能主治】治脾胃虚泠,腹痛泄泻,胸膈痞闷,胁肋胀满,呕逆恶心,不思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二钱,水一盏,入生姜三片,枣二个,擘破,同煎至七分,热服。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处方】厚朴干姜阿胶各6克黄连15克石榴皮艾叶各9克【功能主治】治久痢不止。
【用法用量】上六味,以水700毫升,煮取200毫升,分二次服。
【摘录】《备急千金要方》卷十五【处方】厚朴(姜制)30克白术150克半夏曲60克枳实30克(炒)陈皮(去白)30克甘草90克(炙)【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治胃虚气滞,大便秘结,不能饮食,小便清利。
【用法用量】每服9~15克,用水220毫升,加生姜5片,大枣3枚,煎至150毫升,去滓,空腹时温服。
【摘录】《索问病机气宜保命集》卷中【处方】厚朴1钱(姜制),枳实1钱(麸炒),莱菔子1钱(焙,研),木香5分,黄芩1钱,广皮1钱,山楂1钱半,豆豉1钱,炙甘草3分,柴胡7分,槟榔1钱。
【功能主治】痢疾,饮食停滞下积者。
【用法用量】加砂仁末7分,生姜1片,水煎服。
【摘录】《医彻》卷二【处方】厚朴(去粗皮,生姜汁炙)半两,白茯苓(去黑皮)半两,黄连(去须)半两,当归(锉,焙)1分,枳壳(去瓤,麸炒)1分半。
【制法】上锉,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产后水泻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煎至7分,去滓,空腹温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六五【处方】厚朴(姜制)1钱,枳壳(麸炒)1钱,广皮1钱,山楂2钱,卜子1钱(焙,研),甘草3分(炙),柴胡7分,葛根1钱。
【功能主治】伤寒夹食。
【用法用量】加熟砂仁末7分,生姜1片,水煎服。
【摘录】《医彻》卷一【处方】厚朴(姜汁炒)。
厚朴七物汤民间中医唐医易先生伤寒论讲稿第二十节厚朴七物汤厚朴七物汤《金匮要略》厚朴半斤·24g 甘草三两·9g 大黄三两·9g 大枣十枚·3只枳实五枚·15g 桂枝二两·6g 生姜五两·15g(小裕注:后面用量为唐师常用量) 【用法】水煎服,大黄后入。
【主治】腹满兼有表证。
【功效】荡实行气。
【应用发挥】用仲师原方加减还能治疗的各种疾病。
(包括自己心得和各家医案)本汤除荡实行气外,再加大桂枝生姜量,还可以温中散寒,行气消胀满,凡因寒、热、湿滞,粪便排出不畅,肠中积气所做成的腹部胀满,皆可治疗。
1、腹胀、喘逆、大便不爽甚者二三日一行,但不干硬。
脉弦软或弱细,用本方大黄减半,加大桂枝量治之。
2、边吃边腹胀,未饱即胀致上脘饮食不下,得嗳气稍松,大便若虚坐,脉弦软、虚弦或弦迟,本方去大黄加桂皮倍桂枝治之。
3、腹满(属虚寒者);证见腹部胀满,喜按,喜热,腹满时减,复又胀,或午后胀甚,或大便不实,小便清长,多矢气,脉多虚弱,用本方加大桂枝量15克以上治之。
4、气胀;证见腹胀如鼓,时胀时消,叩之如鼓音,胸满气喘,呼吸不畅,用本方加大桂枝量治之。
***案例***例一、陈xx,女、53岁。
2008年12月5日,因腹胀满气喘来诊,常年腹胀如鼓,由中脘上剑突直顶上咽喉,气喘,有时坐定也会发作。
主诉本病源于20多年前生小孩之后起。
舌色正常,苔白罩黄腻。
左三部除寸脉外浮细紧,右除寸脉外沉弦滑,至数平,主诉常有汗出,怕热不怕寒。
厚朴20 枳实15 桂枝12 炙甘草6 槟榔12 木香10 大黄6 大枣5只生姜15 陈皮9 川楝子10 元胡15 三剂***前药后喘止腹胀除。
例二;黄XX,女、46岁。
2008年11月26日,主诉;腹胀难受,每吃饭时更甚,边吃边胀,吃小许就不能下咽,脘腹如挺住只鼓,用手敲也有声,大便不爽。
舌色红,苔少白薄,右脉寸关实,尺虚,左脉寸关实略沉,尺略虚,一息六至。
厚朴七物汤厚朴七物汤是《金匮要略》治疗腹满兼有表证的方剂。
以厚朴、甘草、大黄、桂枝、枳实、生姜、大枣七味药组成。
呕者加半夏,下利去大黄,寒多者加大生姜量。
本方即是桂枝汤减去白芍,再加厚朴三物汤而成。
根据此方的药物作用来分析,是以桂枝汤解外感之风寒表邪,厚朴三物汤攻在里之实结,为解表兼攻里之双解之剂。
至于腹满究竟属于何种病邪所致,按厚朴三物汤的治疗作用,也必然是浊气、燥粪、实热之邪,结滞于肠中。
因而用本方泻热、荡实,行气以治之。
松原市中医院推拿按摩科赵东奇厚朴七物汤方之妙,并不单纯治疗腹满而兼有表证者。
除此以外,并可治疗由多种原因造成的腹部胀满,只要药物加减适宜,辨证准确,治疗的范围甚为广泛。
因桂枝汤除有解表的作用以外,尚有温中、通阳、去寒之功。
佐厚朴三物汤行气荡积,而不伤阳。
如再加大桂枝的剂量,可使较为寒凉的泻下剂,改变成温性的、除实行气的泻下剂。
造成腹部胀满的原因很多,可因实热之邪积于肠中,致燥粪聚结,成为阳明腑实证的腹部胀满;也可因水湿之邪积于腹中,再因阳热不足,中气虚寒,产生浑浊之气而发生腹部胀满,还可以因于肠气虚弱,传导无权,排便迟慢,肠中腐败物残留,使气机不利,即腑气不利,而发生腹部胀满。
厚朴七物汤除泄热、荡实、行气外,再加大桂枝、生姜剂量,还可以温中祛寒、行气而消胀满。
故凡因寒、热、湿滞,粪便排出不畅,肠中积气所造成的腹部胀满,皆可治疗。
但是必须掌握好桂枝量的伸缩,便可以运用自如,不必拘泥于有表证的腹满。
一、腹满(属虚寒者)本证多因胃肠虚寒,阳气不足,肠的活动机能减弱,排泄迟缓,腑气不通而致。
证见腹部胀满,喜按,喜热,腹满时减,复如故,或午后胀甚,或大便不实,小便清长,多矢气,脉多虚弱。
治以调补脾胃为主。
用厚朴七物汤治疗此病,必须加桂枝量为15克以上,服二剂即可以荡涤肠中残结浊气,然后减去大黄,再服本方加减以温阳、建中、行气,则腹胀自愈。
典型病例:曹xx,女,30岁。
曾患急性肝炎,因久服寒凉攻伐之剂,虽肝炎勉强治愈,但脾胃之阳受伤,后遗腹部胀满。
【著名中药材功效】黄元御《长沙药解》(18)厚朴【转载】发表者:赵东奇 1554人已读厚朴《长沙药解》【本经】味苦温。
主中风,伤寒,头痛,寒热,惊悸气,血痹,死肌,去三虫。
味苦、辛,微温,入足阳明胃经。
降冲逆而止嗽,破壅阻而定喘,善止疼痛,最消胀满。
《伤寒》桂枝加厚朴杏子汤,桂枝、芍药、生姜各三两,甘草、厚朴各二两,大枣十二枚,杏仁五十枚。
治太阳伤寒,下后微喘者。
下后中虚胃逆,肺金莫降,是以发喘。
姜、甘、大枣,和中而补土,桂枝、芍药,疏木而泻热,厚朴、杏仁,降逆而止喘也。
《伤寒》:喘家作桂枝汤加厚朴杏子仁。
朴姜甘夏人参汤,厚朴一斤,生姜半斤,甘草二两,半夏半升,人参一两。
治伤寒汗后,腹胀满者。
汗后中虚胃逆,浊阴冲塞,是以胀满。
人参、甘草,补中而培土,朴、半、生姜,泻满而消胀也。
《金匮》厚朴大黄汤,厚朴一尺,枳实四枚,大黄六两。
此即小承气汤,而分两不同。
治支饮胸满者。
以饮居心下,肺胃郁阻,是以胸满。
大黄破结而逐饮,枳、朴泻满而降逆也。
厚朴三物汤,厚朴八两,枳实五枚,大黄四两。
此亦小承气汤,而分量不同。
二方皆君厚朴。
治腹满而便闭者。
以滞气抟结,闭塞不通。
枳、朴行滞而止痛,大黄破结而开塞闭也。
厚朴七物汤,厚朴半斤,枳实五枚,大黄二两,桂枝二两,甘草三两,生姜五两,大枣十枚。
治腹满痛,发热,脉浮而数,饮食如故者。
以外感风邪,经腑皆郁,经气不泄,故发热脉数。
腑气不通,故腹满而痛。
甘、枣、桂、姜,达郁而解外,枳、朴、大黄,泻满而攻里也。
厚朴麻黄汤,厚朴五两,小麦一升,麻黄四两,石膏如鸡子大,杏仁半升,干姜二两,半夏半升,细辛二两,五味半升。
治咳而脉浮者。
以中脘不运,皮毛不合,肺胃郁阻,浊气莫泄。
麻黄发表而散寒,小麦、石膏,清肺而润燥,朴、杏、半夏、姜、辛、五味,降逆而止咳也。
大小承气汤、方在大黄。
半夏厚朴汤、方在半夏。
枳实薤白桂枝汤、方在枳实。
王不留行散方在王不留行。
皆用之,以其降浊而行滞也。
厚朴苦辛下气,善破壅塞而消胀满,下冲逆而定喘嗽,疏通郁迫,和解疼痛,除反胃呕吐,疗肠滑泄利,消宿食停水,调泄秽吞酸,止肠胃雷鸣,平霍乱转筋,下冲消滞物也。
厚朴的功效与作用及药用价值拉丁名Magnolia officinalis Rehd. Et Wils.中文名厚朴拉丁科名Magnoliaceae中文科名木兰科厚朴药材保护级别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国务院1999年8月4日批准)分布陕西、甘肃、四川、贵州、湖北、湖南(桑植)、广西现状渐危种。
厚朴为我国特有的珍贵树种。
在北亚热带地区分布较广,树皮供药用。
由于过度剥皮和砍伐森林,使这一物种资源急剧减少,分布面积越来越小。
野生植株,已极少见。
目前尚存的小片纯林或零星植株,多系人工栽培。
海拔下限(米) 500海拔上限(米) 2000形态特征别名大全形态特征落叶乔木,高15米,胸径达35厘米;树皮厚,紫褐色,有辛辣味;幼枝淡黄色,有细毛,后变无毛;顶芽大,窄卵状圆锥形,长4一5厘米,密被淡黄褐色绢状毛。
叶革质,倒卵形或倒卵状椭圆形,长20-45厘米,宽12一25厘米,上面绿色,无毛,下面有白霜,幼时密被灰色毛;侧脉20一30对;叶柄长2.5一4.5厘米。
花与叶同时开放,单生枝顶,白色,芳香,直径15-20厘米;花被片9一12(一17),厚肉质,外轮长圆状倒卵形,长8一10厘米,内两轮匙形,长8一8.5厘米;,雄蕊多数,花丝红色;心皮多数。
聚合果长椭圆状卵圆形或圆柱状,长10一12(一16)厘米,直径5.5一6厘米;蓇葖本质,顶端有向外弯的椽;种于倒卵圆形,有鲜红色外种皮。
特性分布区年平均温14--20℃,1月平均温3--9℃,年降水量800--1400毫米。
厚朴为喜光的中生性树种,幼龄期需荫蔽;喜凉爽、湿润、多云雾、相对湿度大的气候环境。
在土层深厚、肥沃、疏松、腐殖质丰富、排水良好的微酸性或中性土壤上生长较好。
常混生于落叶阔叶林内,或生于常绿阔叶林缘。
根系发达,生长快,萌生力强。
5年生以前生长较慢,20年生高达15米,胸径达20厘米,15年开始结实,20年后进入盛果期。
寿命可长达100余年。
花期5月,果期9--10月。
厚朴七物汤的功效与作用
说到厚朴七物汤,大家都能猜到它是一种药方,但是这个药方的配方,以及它是用来治疗什么病的等等,基本都不知晓。
那么,下面就来一一介绍一下。
【别名】
厚朴七味汤、七物厚朴汤
【处方】
厚朴半斤,甘草3两,大黄3两,大枣10枚,枳实5枚,桂枝2两,生姜5两。
【功能主治】
病腹满,发热10日,脉浮而数,饮食如故。
腹满气胀。
【用法用量】
厚朴七味汤(《外台》卷七)、七物厚朴汤(《袖珍》卷三引《圣惠》)。
【注意】
忌海藻、菘菜、生葱、羊肉、饧。
【各家论述】
1.《沈注金匮要略》:此有表证腹满也。
发热十日之久,脉尚浮数,当责风邪在表。
然风气内通于肝,肝盛乘胃,故表见发热,而内作腹满;风能消谷,即能食而为中风,所以饮食如故。
用小承气荡涤肠胃之热,桂、甘、姜、枣调和营卫,而解在表之风耳。
【摘录】
《金匮》卷上
怎么样?看完了上文对于厚朴七物汤的简单介绍后是不是感叹
中医的神奇?我们老祖宗留给我们的文化源远流长,所以我们一定要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