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第三讲 议论文经典模板(三) 分论点对比式
- 格式:ppt
- 大小:851.50 KB
- 文档页数:28
议论文结构之对比式模板+练习一、导入:对比式扬对立之美对比式是在阐述和论证论点的过程中,在主体部分选用论据时进行对照比较,它是将论证内容构成正反对比或相关比较的关系。
具体的安排是把两种事物或意思加以正反对比,或者用一种事物或意思与另一种事物或意思作比较。
它的好处是布局上对比鲜明,主次明确,论点突出。
二、对照式的基本类型:在论证过程中,把两种事物(或意见)加以对比,抑或用一种事物或意见来映衬另一种事物或意见,这就是对照式论证。
对照式论证的基本类型有两种:正反对比型:在本论部分摆出正反两方面的论据,进行对比,分析论证,最后得出结论。
这种结构方式能起到对比鲜明、突出、深化观点的作用。
破立结合型:先论证正面的观点,再批驳反面的观点,或采用先批驳反面观点,再论证正面观点。
无论是先立后破,先破后立,还是边破边立,文章所驳斥的错误观点都应是文章所立论点的对立面。
破的目的是为了立,是为了增强文章的说服力,更牢固地确立正面的论点,所以,文中所驳斥的观点一定要是与文中确立的论点针锋相对的。
破立结合,破是为了立,从反面证明正面的论点,以使正面的论点立得更稳,更令人信服。
三、模板示例:例文:“跑”出多彩人生一部《五星红旗迎风飘扬》电视剧,使屏幕前许多观众热泪盈眶、激情满怀。
一位参与“两弹一星”研制的老科学家感慨地说:“两弹一星的研制成功,使我们在这个领域实现了由跟跑到与发达国家齐跑的跨越。
我们还要不懈努力,争取在更多的领域进入领跑的行列,从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仅是航空航天高科技领域,政治、经济、文化,乃至个人成长的发展,都需要走一条从“跟跑”,到“并跑”,最终成为“领跑”的发展进阶之路。
忆往昔,清王朝闭关锁国,沉溺“天朝上国”的迷梦。
当西方坚船利炮轰响,方惊觉近代中国落伍了。
落后就要挨打、贫穷招致屈辱。
帝国列强瓜分殖民地,外国商品抢占民族市场,欧风美雨撼动封建传统文化……雄狮酣眠一蹶不振,华夏根基大厦将倾。
直到新中国成立,面临千疮百孔、一穷二白的残局,追赶世界步伐之艰难可想而知。
议论文3个分论点范文1. 【细节打算成败要有三个分论点的谈论文800字】《细节打算成败》心得体会“一树一菩提,一沙一世界”。
生活的一切本来都是由细节构成,而细节往往最简单被人忽视,殊不知这不起眼的细节,看在眼里便是风景,握在掌心便是花朵,揣在怀里便是阳光。
细小的事情往往发挥着严重的作用。
古英格兰有一首闻名的名谣:“少了一枚铁钉,掉了一只马掌,掉了一只马掌,丢了一匹战马,丢了一匹战马,败了一场战役,败了一场战役,丢了一个国家。
”这是发生在英国查理三世的故事。
查理预备与里奇蒙德决一死战,查理让一个马夫去给本人的战马钉马掌,铁匠钉到第四个马掌时,差一个钉子,铁匠便偷偷敷衍了事,不久,查理和对方交上了火,大战中突然一只马掌掉了,国王被掀翻在地,王国随之易主。
百分之一的错误导致了百分之百的失败,一钉损一马,一马失社稷,你能否听到一个远去的王朝风中的悲鸣——细节打算兴亡!古人说得好:“泰山不拒细壤,故能成其高;江河不择细流,故能成其深。
”所以,大礼不辞小让,细节打算成败。
在我们身边,想把事情做好的人许多,但是情愿把小事做细的人却不多;我们不缺少精明能干的管理者,但缺乏精益求精的执行者;我们不缺少各类规章制度,但缺乏不折不扣的执行。
中国14亿人口,不管有多少小的问题,只需乘以14亿,那就成为很大的问题。
细节差之毫厘,结果谬之千里,真理和谬论往往只要一步之遥。
信任大家都有过这样的体验:一个错误的数据,可以导致整个报告成为一堆废纸;一个标点的错误,可以使几个通宵的心血白费;一个烟头的失误,可以导致一生的努力付诸东流,一生的命运彻底转变。
这就是细节的重要,这就是细节的力气。
看看我们的质监系统,不妨问一问,人们到机关单位办事,能否做到“一起身、二让座、三倒水、四办事、五送客”;不妨想一想,接听电话,能否做到“你好,请讲,再见”;面对日常工作,能否做到“今日事今日毕,明日事今日谋”;打开大门,你热忱迎进冒雪赶来的办事人,递过一杯热水,他一句“感谢”,足以暖和你的心。
对比式结构的议论文,往往通过正反两方面的对比,做到高下立判,根本不用多费笔墨。
但平时大家写作文采用对比式的却很少,网上相关的例文也不多,大家可能发现,对比式议论文往往说理深刻,但要做到结构整饬及语言的恣意挥洒就有些难度。
所以,对比式分论点,看上去平平无奇。
对比式的议论文往往整体上看来论证严密,但只把分论点拿出来则毫不亮眼。
还是希望这篇文章能抛砖引玉,希望大家能灵活运用对比式议论文的写法,写出更精彩的分论点。
1.主题词:进和退分论点1:进勇,退智。
进是一种势如破竹、一往无前的信念。
进是大勇。
退是一种深沉的退让、睿智的收敛。
退是大智。
分论点2:然而进和退是有度的。
进无度是愚蠢。
退无度是懦弱。
2.主题词:酒之恶?人之恶?分论点1:酒之为物,乃人类智慧的结晶,天造灵物,既无声无息,也无欲无求。
打出生起即忠心事主,化为精灵带人类敬天地,拜鬼神,安风雨,宁万物,万死不辞,成人之美不可胜数。
分论点2:酒也没少为虎作伥,没少助纣为虐,没少延误大事。
酒之为物,正是被人类挟持役使,凡为裂变家庭、逼良为娼、延误工作、腐败组织、恶浊风气等等恶名,说到底,罪不在酒,实被人类绑架,做了工具使然,罪之安在?3.主题词:任性与率真正面:任性可率真。
反面:任性不蛮横。
总结:任性请率真,别蛮横。
4.主题词:自知者明分论点1:过高估价自己,妄自尊大,刚愎自用,就会停滞不前;过低估价自己,妄自菲薄,畏首畏尾,就会固步自封。
分论点2:正确估价自己,见己之长,明己之短,才能找准位置,成就人生。
5.主题词:格局、心胸反面:心胸小的人,看什么都不顺眼。
正面:境界高的人,懂得换位思考。
总结:格局越大,越能尊重不同。
6.主题词:“云端生活”正面论证:在“足不出门户,行不逾小区”的疫情防控大背景下,纷繁多样的“云”,让我们几近停摆的生活重新充实多彩。
反面论证:在可以解决的技术和策略问题之外,“云”生活最大的弊端在于与真实的隔绝。
总结:“云”是一种生活,但生活远比云上宽广。
高中语文作文训练二水分流清浊明——议论文写作常见布局方法之“分论点正反对比式”【训练目的】学习议论文分论点正反对比式的写作方法。
【写作指导】一、什么是“分论点正反对比式”?写作议论文时,不少同学往往观点不够鲜明,思路不够清晰,文章难以具有说服和感召的力量。
怎么办?我们不妨采用分论点正反对比式的思路来构思文章。
分论点正反对比式:在考虑分论点时,采用正反对比的思维来谋篇布局。
也就是证明中心论点的若干个分论点之间是正反对比的关系。
运用这种结构模式能使文章在布局上对比鲜明,主次明确,从而泾渭分明,论点突出,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二、方法指津——“分论点正反对比式”布局模式(一)分论点正反对比式结构模式引论(提出中心论点)(正面提出的)分论点1+分析论证本论(证明论点)(正面提出的)分论点2+分析论证(反面提出的)分论点3+分析论证结论(通过正反对照进行总结,表明正确观点,照应全文)(注意:正面的分论点也可只提出一个,不必拘泥于这三个)(二)分论点正反对比式结构模式之变式引论(提出中心论点)(反面提出的)分论点1+分析论证本论(证明论点)(正面提出的)分论点2+分析论证结论(通过正反对照进行总结,表明正确观点,照应全文)采用分论点正反对比式的目的是通过正反两个方面的对比,突出说明其中一个方面的正确性。
因此作为论述重点的一方用墨要多,另一方则起烘托陪衬作用。
这种结构的一般模式是:引出对比——分析对比——总结对比。
在运用对比时要注意三点:一是对比要一致,对比点一一对应;二是对比具体,其内容不能笼统;三是对比要深入,对对比内容要加以引申和发挥,揭示出事物的本质。
三、运用分论点正反对比结构模式要防止两种弊病:1.写的分论点对比生硬。
在运用这种写作思路时,只考虑形式,忽略了内容上要真正形成对比,让人看不出有对比之处。
有时更是生搬硬套,令人不知所云。
2.缺乏深入的分析。
分论点提得较好,但对其论证显得不足,不能运用多种说理方式去分析论证,导致对分论点的论证显得空洞无力。
2017年高考议论文结构类优秀作文示例心中有德曾几何时,看惯了太多的钩心斗角,也看倦了太多的贪官污吏,内心迷惘而又不知所措你却笑着对我说,若心中有德,一切终将释然。
(提出中心论点)心中有德,是那淡泊名利的心境。
(分论点一)你静静地漫步于乡间丛林,身上穿着打着层层补丁的衣服,脚上穿着破了洞的草鞋,脸庞被晒得黝黑,唯有那眼睛依旧炯炯有神。
我望着你,陌生而又熟悉。
身于豪门,本该享受荣华富贵,平步青云,怎奈你那高昂的头颅,始终不愿垂下,宁可受苦受累也不为那“五斗米折腰”。
你心中始终以百姓为重,却放弃了自己的“大好前程”。
(事例概括、分析论证)因为心中有德,那淡泊名利的心境,所以千百年来人们牢记你,那东晋著名诗人——陶渊明。
(点题,呼应分论点一)心中有德,是那舍生取义的精神。
(分论点二)你站在驶向零丁洋的船头上,平静而又无奈,平静是因为你视死如归,无奈是太多的无德者与元兵相勾结,自己满腔的爱国热情却敌不过内外夹攻。
留炎汗多次来找你,他给你讲了那么多你看不到的“美好前程”,可你不但不接受,还对着留炎汗破口大骂,骂得惊天动地,气壮山河。
(事例概括)是的,我知道,纵然你失去所有,可你还有一件东西永存心中,那就是德。
你没有忘记百姓,没有忘记国家,于是便有了零丁洋上的千古绝唱“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一刹那,远处的宋代为你永存。
(分析论证)因为心中有德,心中那舍生取义的精神,所以你永垂不朽。
“文天祥”深深烙在人们的心上。
(点题,呼应分论点二)心中有德,是那救国救民为己任的情怀。
(分论点三)你“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多少个日日夜夜,你睡不上一点好觉,吃不上一顿好饭,更令人叹息的是,后主刘禅之无能。
救国之重任全压在你身上,可你没选择逃避,你面对着,支撑着。
不仅给蜀国创造了辉煌的历史,也谱写出了著名的《出师表》,以示你心中之德。
(事例概括、分析论证)因为心中有德,那以救国救民为己任之心,使卧龙之名——诸葛亮流芳百世,成为千古佳谈。
高考议论文的四种论证结构形式及例文1.对比论证:主题:是否应该向全日制中学生发放补助金?正方观点:应该向全日制中学生发放补助金.反方观点:不应该向全日制中学生发放补助金.正方论证:全日制中学生面临着课业负担重、压力大的问题,发放补助金可以缓解他们的经济困难,使他们更能专注于学业,提高学习成绩。
另外,发放补助金可以增加他们的学业动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全日制中学生的整体学业水平。
同时,优秀的学生可能因为经济原因放弃升学的机会,补助金的发放可以帮助他们继续接受更高层次的教育,提高国家人才素质。
反方论证:全日制中学生发放补助金可能导致浪费,其中可能有不需要补助的学生,造成资源的浪费。
另外,发放补助金也可能导致有些学生依赖补助金,缺乏自立能力。
而且,如果补助金给予的标准过低,可能无法真正解决他们的问题,仍然会面临经济困难。
因此,不应该发放补助金。
结论:鉴于全日制中学生面临的经济困难以及激发学习动力的需求,可以适度发放补助金。
同时,应该建立完善的筛选机制,确保资金真正用于需要帮助的学生身上,避免浪费资源。
2.因果论证:主题:是否应该实行高考?正方观点:应该实行高考.反方观点:不应该实行高考.正方论证:高考可以减轻学生的学业压力,使他们能够更全面地发展自己的才能和兴趣。
另外,高考可以减少学生的应试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同时,高考可以提高教育公平性,改善农村地区教育资源短缺的问题,让更多的学生获得公平的升学机会,提高整体人才素质。
反方论证:高考可能导致升学竞争更加激烈,学生的学习压力可能会增加,对心理健康造成负面影响。
同时,如果高考没有得到有效实施,可能会导致教育资源的浪费,以及对高等教育质量的负面影响。
因此,不应该实行高考。
结论:鉴于高考可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教育公平和培养创新能力的优势,可以适度进行高考。
同时,应该注重的落地实施,确保的有效性。
3.分类论证:主题:是否应该允许学生带手机上学?正方观点:应该允许学生带手机上学.反方观点:不应该允许学生带手机上学.反方论证:学生带手机上学可能导致他们沉迷于手机中,无法专心学习,影响学习效率。
高考作文:议论文分论点的三种分解方式及示例、范文教学目的:1、认识分解论点的使用要求。
2、探讨分解论点的方法。
3、学会在写作中运用。
教学过程:议论文重在说理。
道理贵在深刻而广博。
平时习作都只满足于树立明确新颖的中心论点,而缺乏更深入的思考,从而形成了观点加论据的简单议论文。
语言平淡、苍白,思维缺乏张力。
确定论点固然重要,但展开论点更加重要。
要将道理分析得深刻,就应该分解中心论点,得出分论点,在深度与广度上推进,具体而言有以下分解方法:一、并列分解(并列式分解)并列式分解就是从不同的侧面横向展开来分解中心论点。
历来我们都将议论文分为提出问题(是什么)、分析问题(为什么)和解决问题(怎么样)三部分,但是我们不一定要将这三个问题都阐明清楚,可以择其中之一,从不同侧面来展开:(一)、1.并列分解“是什么”(解释概念)2.并列分解“为什么”(重要性、必要性、可能性,目的性)3.并列分解“怎么样”(解决问题的办法)1、并列分解“是什么”(表述方式为判断句)分解“是什么”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就其内涵而言。
如话题“自嘲”可以按这样分解:①自嘲,是机敏的退让;②自嘲,是面对缺点的勇敢;③自嘲,是生存的智慧。
二是就其外延而述。
如话题“肩膀”可扩展为三个分论点:①肩膀装载着幸福,肩膀是亲情的牵挂;②肩膀承载着快乐,肩膀是友情的寄托;③肩膀搭载着甜蜜,肩膀是爱情的相守。
练习:列出《阅读是一种孤独》的分论点:阅读是一种孤独吉林一考生[满分作文]曾经读过著名女作家毕淑敏的一篇名叫《阅读是一种孤独》的文章,今天看到这个作文题目,首先想到了这篇文章。
“阅读是一种孤独”也是我对阅读的一点看法,下面就来简单谈一谈。
阅读是一种环境上的孤独。
当我们捧读一本书,徜徉在字里行间时,我们与文本对话,与书中人物对话,与作者对话,这时我们需要环境的清幽。
嘈杂的环境固然也能读进去,但很难走出来。
阅读需要一个宁静温馨的氛围,一个无人打扰的“世外桃源”。
教你写高考高分作文:对比式分解结构一.定义解读对比式分解即从假设的角度,对论点进行正反分析。
二.优秀例文在人生的岔路口没有人在笔直的大路上迷路,让我们失去方向的都是岔路,站在人生的岔路口,决定我们是否迷失的,是我们心灵的选择。
(引论:提出中心论点)为了到达明天,现在就要启程,当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迈开蹒跚的第一步,就注定有许多岔路口在往后的岁月里等待着我们。
人生的路很长,面对选择,我们的心灵要坚强。
有些人能一直做出正确的选择。
当母亲把“精忠报国”刺在岳飞背上,这烙印便一直引领他走向光明的方向。
岳飞不为外物迷惑,他短暂的一生里有坚如磐石的信念,(甚至)面临苟活与真理的选择,他也毫不犹豫地踏上后一条路。
透过历史的明镜,我们看到他心灵高贵的选择。
(正面论据他人:岳飞的精忠报国)有些人也许一念之差误入歧途,却得幸有人拉他回头。
当蔺相如选择了“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不仅自己踏上正确的路途,也让廉颇一度迷失的心幡然醒悟。
将相和的故事让后人在两个岔路口看见熠熠生辉的足印。
(正面论据他人:蔺相如廉颇的国家大观)有些人却不幸在失足的泥潭里越陷越深。
商纣王选择了美人的笑靥而弃江山于不顾,慈禧太后为了王朝的苟延残喘而将民族的尊严送给外族去践踏,那些短视的人们作出的选择,留给后世的,除了一个轻蔑的嘲笑,更有太多沉痛的思考。
(反面论据他人:商纣王、慈禧太后短视)是非对错,全在心灵的一个选择,我们看着前人的选择,也在思索着自己该如何选择。
选择的标准在每个人的心中,其实人人心中都有一枚指南针,它告诉我们应走的方向。
可怕的是心中太多割舍不下的东西掩埋了它,让我们找它不到,又或是名利的沙砾模糊了它的刻度,让我们分辩不清。
不要让太多无关紧要的东西羁绊自己的脚步,也不要让浮名小利的沙子钻进自己的眼睛。
人生的旅程坎坷而又漫长,不要被装点得富丽堂皇的歧路迷惑,也不要畏惧正道上满布的荆棘,站在人生的岔路口,记得拿出心中的指南针,它会指明通往真理的方向,那个方向,就是我们心灵最睿智的选择。
高考作文:议论文话题及分论点(递进式+对比式+并列式)递进式的分论点,是按“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思路安排结构,也就是围绕中心论点回答问题: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递进式的分论点可以使文章显得思路缜密,内容充实,形成一种力量逐渐强化的层次感。
1.主题词:诗意生活理想。
是第一层境界:“独上高楼,望断天涯路。
”奋斗。
是第二层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收获。
是第三层境界:“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2.主题词:正视自己正视自己,才能发现自己的优势和劣势。
我们不仅要正视自己,也应正视现实。
只有正视了自己,正视了现实,才会正视未来。
3.主题词:社会治理强化治理,首在摸清诉求底数。
回应群众诉求,重在动真碰硬。
减少诉求存量,要在去除病根。
4.主题词:平凡人的高光时刻“身在井隅,心向星光;眼里有诗,自在远方。
”生命因心中的梦想和信念才得烨无限之光彩。
“再微小的光也是光,再平凡的人也有他们人生中的高光时刻。
”“如果每个人都活成一束光,中国就必将是一轮闪耀的太阳。
”5.主题词:奋勇争先争先是在通往高远目标的道路上永远先人一步。
奋而有为,争先才有可能。
勇而无畏,争先才有保证。
6.主题词:知弱图强知弱图强、复兴中华的前提在于励志,在于强大国魂。
知弱图强,复兴中华,不仅要“苦其心志”,更要“勤自锻炼,增益其所不能”。
吾国吾民不仅应当坚持知弱图强、励志苦练,还必须居安思危、应对变局。
7.主题词:人品做人,永远都是做事的大前提。
万事德为先,做事先做人。
人生到最后,拼得都是人品。
8.主题词:时代与自我更新自我,活在当下。
适应时代,勇于创新。
时代前行,我们同行。
9.主题词:尝试初尝遇挫折。
再尝食甘饴。
三尝凌绝顶。
10.主题词:孤独与幸福孤独即意味着超越常人的旷达与淡泊,它是幸福的前提。
孤独让我们拥有内省的时空,它是享受幸福的条件。
孤独要求我们与现实适当地保持距离,它是享受到幸福的方法。
11.主题词:他人与自我我们要将自己当成他人。
龙源期刊网
高考议论文三大模板(下)
作者:
来源:《作文周刊·高一读写版》2017年第15期
三、变式模板——对比式
【模板概述】
所谓正反对照式结构模式,就是在中心论点提出之后,从正反两个方面对中心论点进行剖析、论证,从而达到否定错误观点,树立正确论点的目的的一种论证模式。
运用对照式,目的是通过两个方面的对照,突出说明其中一个方面的正确性,另一个方面只起烘托、陪衬的作用。
使用正反对比法应注意以下问题:
1.紧扣中心,选点突破。
所选对象必须是两种性質截然相反或有差异的事物,论证时要紧扣文章的中心。
2.主次有分,详略得当。
若文章从正面立论,主体部分则以正面论述为主,以反面论述为辅;若文章从反面立论,则以反面论述为主,以正面论述为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