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精神障碍护理学》自学考试重点

《精神障碍护理学》自学考试重点

《精神障碍护理学》自学考试重点
《精神障碍护理学》自学考试重点

护患沟通:是护士与患者及家属间交流信息和感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的过程。与医患沟通意义,呼唤沟通需要良好的沟通技巧。 护理措施:是护士为病人提供的工作项目及其具体实施方法,是为协助病人达到目标而制定的。 护理评估:指护理人员有计划、系统地、利用沟通与观察的技巧从各方面收集病人目前健康状况的主、客观资料并评价其过去和现在的应对形态。 护理效果评价:是对病人所经历的某些变化的估计,以评价病人的进展情况。 护理诊断:是关于个人、家庭或社区对现存的或潜在的健康问题或生命过程的反应的一种临床判断,是护士为达到预期结果选择护理措施的基础,这些结果是由护士负责的。 传统(经典)抗精神病性药物:依据其化学结构不同分为5类:1酚噻嗪类;2硫杂蒽类;3丁酰苯类;4二苯二氮卓类;5苯甲酰胺类;以及长效制剂。 急性精神障碍:在2周内或更短的时间内从缺乏精神病特征的状态转变为有明显异常的精神病性症状,并导致及家属寻求某种帮助或求助医疗机构,另外这些明显的情绪变化和情感性症状不具有器质性病因。 精神病:指具有严重而持久的精神病性症状的各类精神障碍。 精神病性症状:主要是指各种幻觉、妄想及明显的思维形式障碍,明显的精神运动兴奋或迟滞及紧张性行为。 精神症状:精神障碍病人在认知、情感、意志行为活动以及意识等方面出现的临床表现。 精神症状综合征:有一定内在联系的精神症状的总合。 精神活动:是外在客观世界在人脑中的反映,是大脑正常活动的表现。主要包括感知觉,思维、注意、记忆、智能、情感、意志行为、意识活动等。 精神活性物质:是指来自体外并可显著影响精神活动的物质。 精神药物应用的护理:由于精神障碍病人缺乏自知力、不承认自己有病,大多数病人对治疗不合作。要确保医疗和护理质量护士必须做到治疗到位。 精神依赖:是指对药物的一种强烈渴求,以期获得服药后的特殊快感。 精神障碍:精神疾病的同义词,指在内外各种致病因素的影响作用下,大脑的功能活动发生,导致精神活动显著偏离正常,出现精神症状或精神病性症状,个人/社会功能受损和(或)本人感到精神痛苦。 心因性精神障碍:(反应性精神障碍、反应性精神病),是指一组在严重或持久的精神创伤下引起的精神障碍,其临床症状特点和病程经过与创伤的体验密切相关。 精神障碍护理:是一种过程,在此过程中,护理人员帮助病人(不论是个人还是团体),发展正向的自我观念已及较满意的人际关系,并在社会上扮演一个更满意的角色。 精神障碍护理学:是从生物、心理、社会三个层面研究和帮助精神障碍病人恢复健康;研究和帮助健康人群预防疾病,保持心理健康的护理学科。 记忆:建立在感知觉和思维基础上,是人类重要的精神活动之一。 交叉耐药性:是指某种药物能够抑制另一种药物(已形成耐药)不出现躯体戒断症状,并能维持该种药物的躯体依赖功能。 焦虑症:是一种以焦虑、紧张、恐惧等情绪障碍,并伴有自主神经系统和运动不安等症状为主要临床象的神经症。 惊恐发作:是焦虑症的一种表现形式,是指没有任何客观危险下突然出现强烈的恐惧,并伴有明显的自主神经症状,可有频死感或失控感。 超价观念:是指一种病人个人所持有的确信,这种确信,有一定事实依据,只是过于偏激或片面,且这种确信与病人的利益密切相关,并带有强烈的情感作用,明显影响病人的行为。 电休克治疗(EST ):是以一定量的电流通过大脑,引起意识丧失,而达到治疗精神疾病的方法。主要用于治疗抑郁症和精神分裂症的病人。 工娱疗法:指让病人参加力所能及的工作、劳动和文娱、体育活动。使病人的情绪松弛,转移对病态的注意力,同时使病人在体力、智力上得到锻炼,保持与周围人的人际交往,促进恢复社会适应能力。 感觉:是大脑通过人体的各种感官对外界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感知(反映),如形状、颜色、大小等 感觉过敏:对一般强度的刺激(光、声、触)感受性增高,如更年期综合征。 感觉减退:感觉阈值增高,对强烈刺激感觉轻微或完全不能感觉(感觉缺失),如木僵、失聪。 内感性不适:体内产生各种不适和(或)难以忍受异样感觉,如牵拉、挤压、游走、蚁爬感等。性质难以描述,没有明确定位,如疑病症 知觉是事物的各种不同属性反映到脑中进行综合,并结合以往经验,在脑中形成的整体的印象。 知觉及知觉障碍:知觉是大脑对外界客观事物整体属性的感知(反映)。当知觉与客观事物不符或缺乏客观事物产生某种知觉体验时,称为知觉障碍。 错觉:是对外界真实刺激的不正确感知,是一种歪曲的知觉,把实际存在的事物错误地感知为另一事物. 幻觉:是指没有客观事物或缺乏现实刺激作用于感官而产生的知觉体验,是一种虚幻的知觉体验。 幻听:患者可听到单调的或复制的声音,包括非言语性(机器轰鸣、流水、鸟叫)和言语性(评论、议论、命令、赞扬、辱骂)。 幻视:患者看到外界不存在的事物,从单调的光、色到景象、人物。 幻味:患者尝到事物内有特殊的怪味,可继发被害妄想。 幻嗅:患者闻到一些难闻的气味,如尸臭、焦味、浓烈的刺鼻气味 幻触:患者感到皮肤粘膜上有某种异常的感觉,如虫爬感、针刺感。 内脏幻觉:对体内某部位、器官一种异样知觉体验,如肠扭转、心脏穿孔、虫在爬。 假性幻觉:幻觉形象不够鲜明生动,发生于主观空间。幻觉不是通过感觉器官获得的。 真性幻觉:幻觉形象鲜明生动,存在于客观空间。真性幻觉具有感知觉的四个特点,因此患者深信不疑,甚至受幻觉的支配 功能性幻觉:当某一感官受到现实刺激,产生某种感觉体验的同时,出现幻觉。如听到关门声时,出现:“你好”的幻觉听。 反射性幻觉:当某一感官受到现实刺激,产生某种感觉体验时,出现另一感官的幻觉。如听到关门声时,看到一个人的形象(幻视)。 非幻觉性障碍(感知综合障碍):是指病人对客观事物(或自身)的知觉在整体上是正确的,但对其个别属性的感知却发生了障碍。 思维和思维障碍:思维是人类认知活动的最高形式。当其出现精神症状时,称为思维障碍,临床主要表现为思维形式障碍和思维内容障碍。 思维奔逸:联想加快、数量增多、内容丰富生动,滔滔不绝。 思维迟缓:联想抑制,速度减漫,数量减少。 思维贫乏:联想数量减少,概念与词汇贫乏。 思维松弛或思维散漫:患者失去正常思维结构,联想范围广泛,内容散漫,谈话混乱不合逻辑,不能通过进一步询问而澄清,在谈话结束时给人印象最深的是难解其意。 思维破裂:在意识清醒的情况下,患者联想断裂,思想内容缺乏内在联系,以致病人的言语,单独就每一句话听来,结构正确,内容可以理解,但整段话中句与句之间却无任何联系,往往是一些语句的堆积,缺乏中心思想。常见于精神分裂症,为此病另一特征性症状。 思维不连贯:思维破裂如在意识障碍的背景下出现语词杂拌称之为思维不连贯 病理性象征性思维:病人以一些很普通的概念、语句或动作来表示某些特殊的、除病人自己外旁人无法理解的意义。 象征性思维:以无关的具体概念代替某一抽象概念,不经患者解释,旁人无法理解。 语词新作:自创一些新的符号、图形、文字或语言,赋予特殊的含义。 逻辑倒错性思维:推理缺乏逻辑性或因果倒置,或推理离奇古怪不可理解。 异己体验:这组症状的共同特征是思维的归属性不属于自己,也不受自己控制,是诊断精神分裂症的重要症状。 思维中断:患者在意识清晰的而状态下,思维过程突然中断。表现说话时突然停止,片该后又重新说话,但内容不是原来的话题。 强制性思维:又称思维云集。患者头脑中出现大量的不属于自己的思维,这些思维不受患者自己意识的支配,强制性的在大脑中涌现,好像在神奇的外力作用下别人的思想在自己脑中运行。 思维插入:异己的思想有时自爱患者的自主思维过程中闯放或子大脑休息时出现,称之为思维插入。 思维被揭露感或哦呗洞悉感:自己的思想还未表达就被人知道,尽管患者说不清自己的思想史如何呗别人知道的。 思维被广播:如果患者认为自己的思想豪斯通过广播而扩散出去的,尽人皆知,无隐私可言。称为思维被广播。 缄默症:患者缄默不语,不回答问题,可以动作示意。 持续言语:思维粘滞在某一概念上停滞不前。患者单调的重复某一概念,对不同问题做出相同的回答 刻板言语:患者机械刻板的重复某一无意义的单词或句子,常与刻板动作同时存在 模仿言语:患者模仿周围人讲话的内容,别人说什么自己就说什么,知识一味性的而机械性的重复,好像是别人言语内容的翻版。 妄想是一种病理性信念。妄想具有以下特征:a 内容与事实不符,没有客观现实基础,但患者坚信不移;b 想均涉及患者本人,总与个人利害有关;c 妄想具有个人独特性; d 妄想内容因文化背景和个人经历而有所差异,也常有浓厚的时代色彩。 原发性妄想是突然发生,与既往经历、当前处境无关,不是来源于其他异常心理活动,包括妄想阵发、妄想知觉(对正常知觉“顿悟式”赋予特殊意义,如对某人的举止突然觉得是有某种意义)、妄想心境或妄想气氛(所熟悉的环境突然变得令他迷惑不解,并有不祥的预兆)。 继发性妄想是发生在其他病理心理基础上的妄想,如幻听引起的被害妄想。 系统妄想指妄想内容前后相互联系,结构严密、逻辑性较强的与现实生活事件交织在一起的妄想,反之则为非系统性妄想。 常见的妄想: 被害妄想:患者无中生有的坚信被人迫害。如:被跟踪、被监视、被诽谤、被毒害。 关系妄想:将与他无关的事物认为是与他有关。周围人的一举一动似乎都是针对他的。如别人谈话,认为是议论他;别人吐痰认为是贬低他;别人倒垃圾认为是说他是垃圾,要把他扫地出门。 物理影响妄想又称被控制感:觉得自己的思想、情感和意志行为都受到外界某种力量的控制,如:电波、超声波、特殊仪器或超自然的力量。 ④夸大妄想:认为自己非凡的才智、伟大的发明、很大的权势、很高的地位、大量的财富或出生名门。 罪恶妄想:毫无根据地坚信自己犯了严重的错误、不可宽恕的罪恶,是罪大恶极死有余辜。 疑病妄想:无根据地认为自己得了严重的疾病,虽多次反复检查排除重病可能,但患者仍坚信不移。 钟情妄想:坚信某异性对自己产生了爱情,即使对方严词拒绝,仍毫不置疑。 嫉妒妄想:坚信配偶对已不忠,有外遇。 非血统妄想:患者坚信父母不是自己的亲生父母。 超价观念:指在一定的性格基础和强烈的而精神色彩基础上,对某些事实做出超乎寻常的而评价,并予以支持人影响行为。超价观念的发生一般有事实依据,多与切身利益有关。 强迫观念:大脑中反复出现某一概念或相同内容的思维,明知没有必要,但无法摆脱。可表现为强迫性回忆、强迫性穷思竭虑、强迫性怀疑等。 注意是指个体的精神活动集中地指向一定对象的过程。 注意增强:为主动注意增强。如有被害妄想的患者,对环境保持高度的警惕,过分地注意别人的一举一动;有疑病妄想的患者过分注意自己身体的各种微细变化,常出现感觉过敏。 注意涣散:为主动注意的不易集中,注意稳定性降低。 注意减退:主动及被动注意的兴奋性减弱。 注意转移:主动注意不能持久,注意稳定性降低,很容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 注意狭窄:注意范围缩小,注意于某事物时,不能再注意与之有关的其他事物。

记忆是既往事物经验的重现。包括识记、保持、再认或回忆三个过程。

记忆增强:病态的增强,对病前不能记起或不重要的事都能回忆起来。

记忆减退:从近事记忆发展到远事记忆。近事如:刚见过的人、刚吃过的饭;远事如:结婚日期、有几个孩子。

遗忘:对以往一段时间的经历部分或完全不能回忆。包括:顺行性遗忘、逆行性遗忘和界限性(心因性)遗忘:对以往一段痛苦经历不能回忆,如被强暴。

顺行性遗忘:即紧接着疾病发生以后的一段时间内的经历不能回忆,以往的产生是由于一时障碍而导致识记障碍,不能感知外界事物和经历。 逆行性遗忘:回忆不起疾病发生前某一时间段的事件,多见于脑外伤等

界限性遗忘;指对生活中某一特定阶段的经历完全遗忘,通常与这段时间内发生的不愉快事件 折事遗忘称与远事遗忘:对当日或近期内发生的事情不能回忆称折事遗忘;对往事的遗忘称远事遗忘。

错构:对过去经历过的事件,在发生的时间、地点、情节上出现错误回忆。

虚构:是指病人在回忆中将过去事实上从没有发生过的事或经历来填补自身经历记忆的空白缺损,说成是亲身体验。常见于酒精中毒性精神病,外伤性、中毒性精神病。

智能:是一个人运用既往获得的知识和经验,用以解决新问题,形成新概念的能力。

智力低下:由于病人在胎儿期、出生时或婴幼儿期受到损伤,使大脑的发育受到阻碍,导致智能的发育停留在一定阶段。

假性痴呆:在强烈精神创伤后出现智能障碍临床表现类似痴呆,其特点是无脑器质性损伤,故“痴呆”是可逆的,精神刺激取出后病人智能可完全恢复正常。

精神发育迟滞:是指18岁以前发育阶段由于遗传因素、母孕期不利因素或社会心理因素等各种原因所引起,临床表现为智力明显低下和社会适应能力缺陷为主要特征的一组发育障碍性疾病。 痴呆:起病于成年,大脑发育正常,各种有害因素使脑部神经细胞的结构受到损害。分为急性和慢性痴呆。

全面性痴呆。大脑弥散性器质性损害,患者职能活动受到影响,有时涉及精神活动的其他方面。病人缺乏对其疾病的分析和判断能力。

部分性痴呆。病变局限,智能仅产生部分的障碍如记忆减退,理解力消弱,分析综合困难等。人格的基本特征一般良好。

自知力:指病人对其自身精神病状态的认识能力,即是否觉察到自己的精神状态存在差异,对异常表现能否正确分析和判断,并指出自己既望和现在的表现哪些属于病态。

定向力:是一个人对时间地点及人物,以及对自己本身的状态的认识能力。包括对周围环境的认识和对自身状况的认识。,

双重定向:对周围环境的时间地点人物的双重体验,其中一种体验式正确的,另外一种与妄想有关。

情感高涨:患者自我感觉非常良好,心境特别愉快、乐观,喜与人接近。对客观困难估计过低,对自己的才智自视甚高。常有夸大色彩.

欣快:患者经常面带微笑,似乎十分满意和幸福愉快,但说不清高兴的原因,表现单调刻板,难以引起周围人的共鸣,给人以耻笑的感觉。 情感低落:患者自我感觉很坏,心境抑郁悲观,落落寡欢,不愿与人交往。过低估计自己,终日愁眉紧锁,度日如年,自备自责,感到自己一无是处,甚至有自杀观念和自杀企图。

焦虑:患者在缺乏明显的客观因素或充分根据的情况下,对自身健康和客观情况过分严重估计而内心不安。常怀大祸临头或即将遭遇不幸的心境。 恐惧:表现为超乎客观现实的紧张、害怕、提心吊胆,伴有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症状如心悸、气急、出汗等

情感脆弱又称情感不稳:表现为情绪容易波动,反应迅速,优势也叫强烈,常因无关紧要的事儿伤心流泪或兴奋激动,显得喜怒无常。

情感迟钝,对于比较强烈的精神也不会引起鲜明生动的情感反应,显得平淡,缺乏与之相应的内心

体验. 情感淡漠:患者对外界任何刺激均缺乏相应情感反应,及时一般能引起较大悲伤或高度愉快的事情,也无动于衷,面部表情冷淡呆板,内心体验极力缺如或贫乏,与周围环境失去情感上的联系。 易激惹:极易因小事件而引起较强烈的情感反应,表现为愤怒、激动、争吵,持续时间一般比较短。 情感爆发:一种在精神因素作用下突然发作的爆发性的情感障碍。 病理性激情:患者没有可理解的额原因,turnaround 冲动,攻击他人或自身,行为残酷粗暴,后果严重,自己却不能自知,也不能对其发作加以控制,事后可能出现遗忘。 情感倒错:情感表现与内心体验或处境不协调,如听到令人高兴的事时反而表现为伤感。 强制性哭笑:患者自爱没有任何外界因素的影响下,突然出现不能自控的哭或笑,表情奇特、愚蠢,缺乏任何内心体验。 意向倒错:病人的某些活动或行为使人感到难以理解,与一般常情相违背或为常人所不允许。多见于精神分裂症青春型。 意志是人们自觉地确定目标,并克服困难用自己的行动去实现目标的心理过程。意志与认识活动、情感受活动及行为紧密相连又相互影响。 意志增强:意志活动增多,病态的、顽固的坚持某些行为。 意志减弱:意志活动减少、动机不足。 矛盾意向:表现为对同一事物同时出现两种完全不同的意向活动。 动作:简单的随意和不随意行动称为动作。 行为:有动机、有目的而进行的复杂随意运动称为行为。动作行为障碍又称为精神运动障碍。 精神运动性兴奋:动作行为增加伴有思维、情感的变化。 协调性精神运动性兴奋:动作行为与思维情感相一致的称为协调性精神运动性兴奋; 不协调性精神运动性兴奋:动作行为与思维情感不一致的称为不协调性精神运动性兴奋。 精神运动性抑制:行为动作减少。 木僵指动作行为和言语活动明显减少或完全抑制,严重时保持一种姿势僵住不动,称为木僵。蜡样屈曲:若蜡塑样维持不动,肢体任人摆布,即使不舒服的姿势也能较长时间保持不动,称为蜡样屈曲。 违拗症:对于要求他做的动作,不但不执行,而且表现抗拒或做出相反的行为。 刻板动作:机械地反复重复某一单调的动作。 模仿动作:无目的地模仿他人的动作。 作态:做出古怪的、愚蠢的、幼稚做作的动作、姿势、步态与表情。如扮怪相。 意识:对周围环境及自身的认识和反应能力。意识障碍时主要表现意识的清晰度、意识的范围、意识的内容的变化。 嗜睡:意识清晰度轻微降低。在安静环境下经常处于睡眠状态,遇刺激可醒转并能进行正常交谈,刺激过后又入睡。 意识混浊:意识清晰度轻度降低,反应迟钝,思维缓慢,理解困难。能回答简单问题,生理反射存在,可出现原始动作如舔唇、伸舌、强握、吸吮等。 昏睡:环境意识和自我意识均丧失,言语消失,强刺激才引起防御反应。 昏迷:意识完全丧失,对任何刺激均不反应,出现病反射。 朦胧状态:意识范围缩窄,伴意识清晰度降低。在狭窄的意识范围内,可有相对正常的感受知觉,可进行相对复杂的行为,但除此范围以外的感知判断不正确。可有片断幻觉、错觉、妄想。常忽然发生,突然中止,反复发作,持续数分钟至数小时,事后部分或完全遗忘。 谵妄状态:在意识清晰度降低的同时,出现大量的错觉、幻觉、片断的妄想。思维不连贯,理解困难,定向力障碍,出现不协调性精神运动性兴奋。 梦样状态:意识清晰度降低,同时伴有梦样体验。完全沉湎于幻觉幻想中,与外界失去联系。事后可部分回忆。 漫游自动症:是意识朦胧状态的一种特殊的而表现形式,以不具有幻觉、妄想和情绪改变为特征。 梦游症:患者多在入睡后1-2小时起床,到那并未觉醒,做些简单无目的的动作,持续数分钟至数十分钟后突然入睡,翌晨醒来,完全遗忘。 昼游症就成神游症:多发生于白天或于晨起时突然发作,患者无目的的外出漫游或外出旅游,持续数小时至一天或更长时间,突然清醒,事后有部分遗忘。 人格解体:患者突然丧失了对自我存在的真实体验,感到自己不是原来的自己或自己已经不复存在。 双重人格:患者在同一时间内表现为两种那个不同的人格 交替人格:同以患者在不同时间内表现为两种完全不同的人格,在不同时间内交替出现。 兴奋状态:表示精神活动总体水平的过高或过剩,主要表现为思维联想过程加快,情感活跃,意志行为增多 奥赛罗综合征:又称病理性嫉妒综合征.以坚信配偶不贞的嫉妒妄想为核心症状,多有偏执型人格障碍的基础。 精神自动综合征:本征在意识清晰状态下出现假性幻觉,被控制感,被揭露感,请执行思维及系统化的被害妄想、影响妄想等,患者的突出体验式异己感,可有思维插入等更被动体验。 紧张症候群:本征表现为木僵、违拗、被动服从、蜡样屈曲、作态以及刻板言语刻板动作等,有时也可表现为突然的兴奋、冲动行为。 科萨科夫综合症又称遗忘综合征:表现为折事遗忘、错够、虚构和定向障碍等。 脑器质性精神障碍:是一组由脑器质性因素直接损害脑部所致的精神障碍。 AD:称阿尔茨海默病,是指一组原因不明的原发性脑变性疾病。多发生于老年或老年前期,缓慢发展加重,最终发展为严重痴呆。 脑血管性痴呆:是由脑血管病变所致的痴呆综合征,包括多发性梗死性痴呆。 遗忘障碍:以记忆损害为特征的一类综合征,表现为学习新信息顺兴和回忆往事村子啊困难。 躯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躯体疾病以及躯体感染引起脑功能紊乱时出现的精神障碍 肺性脑病:是指由慢性肺部脑病引起中毒肺功能不全或呼吸衰竭时的一种神经精神障碍。 肝性脑病:由严重肝病引起的,以代谢紊乱综合症为基础的中枢神经系统的综合病征。 药物依赖:也称药物成瘾,指对药物有一种强烈的渴求,并反复应用,以取得快感或避免断药后产生痛苦为特点的一种精神和躯体性病理状态。 颅内器官所致的精神障碍----指由病毒、细菌、螺旋体、真菌、原虫或其他微生物、寄生虫等直接侵犯脑组织引起的精神障碍。 癫痫性精神障碍----指原发性癫痫,即一组原发性反复发作的脑异常放电所致的精神癫痫性精神障碍。 内脏器官所致的精神障碍----各重要内脏器官,如心肺肝肾等严重疾病时所引起的精神障碍。 心源性脑病----又称肺脑综合征,是指各种心脏疾病所致的精神障碍。 多发梗死性痴呆----指颈动脉内膜粥样硬化致微栓子脱落或缺血引起大脑白质中心散在性多发小梗死灶所致的痴呆综合征。 物质依赖:即所谓的成瘾。包括两个概念行为综合征;躯体或生理依赖 躯体依赖:是指反复使用某种药物后,使中枢神经系统发生了某种变化或生理变化,以至需要该药物持续存在于体内,以避免出现戒断综合征的症状。 耐受性:使用者必须使用更多的成瘾药物才能达到相同效果,也就是使用量不断增加。 戒断症状:指在停用成瘾药物时、成瘾药物减量时和躯体代谢改变时出现的各种反应。 精神分裂症:使一种病因不明的精神病,大多在青年发病,临床表现具有特征性的认知、情感和意志行为等方面的障碍。常缓慢起病,一般意识清晰,智能尚好,部分患者在疾病过程中科出现认知功能损害。 阳性症状:精神分裂症的急性期,主要以幻觉、妄想、行为异常为主。 偏执型精神分裂症:以妄想为主,常伴有幻觉,以幻听较多见,是最常见的精神分裂症类型.起病年龄较其他各型较晚,以青壮年和中年为主.病初表现为敏感多疑,逐渐发展成妄想,并有不断泛化趋势,妄想内容日益脱离现实.荒谬离奇。一般不会出现人格衰退和智能缺损。 阴性症状:指正常精神活动减少或缺失所带来的表现包括言语贫乏、意志缺乏等 急性短暂性精神障碍:具有起病急骤,以精神病症状为主,包括片段妄想、片段幻觉,或多种妄想、多种幻觉、言语紊乱、行为紊乱或紧张症,多数患者可缓解或基本缓解特点的一组精神障碍 情感性精神障碍----亦称心境障碍,是以显著而持久的心境改变为基本特征的一类精神障碍,并伴有相应的思维及行为异常。 抑郁性木僵----抑郁症病人意志活动减退,严重者可表现不语不动,不吃不喝。 心境障碍:又称情感性精神障碍,是指由各种原因引起的一显著而持久的情感或心境改变为主要特征的一组疾病。主要表现为情感高涨或低落,伴有相应的认知和行为改变,可有精神病性症状,如幻觉、妄想或紧张综合征。按ICD-10分类,还包括了两种持续性心境(情感)障碍,即环性心境障碍和恶劣心境。 心境稳定剂:对双相情感障碍的病人,为达到病人心境稳定,中断其循环反复发作,在治疗躁狂发作或抑郁发作的同时使用。 神经症:不是一个特定的疾病单元,二是包括多种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病理和预后颇不一致的一大类精神疾病。 惊恐障碍:以反复出现显著的心悸、出汗、震颤等自主神经症状,伴以强烈的濒死感或失控感,害怕产生不行后果的惊恐发作为特征的一种急性焦虑障碍。 恐怖症:又称恐怖性神经症,是指一种以恐怖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神经症,病人对某种特定的客体或处境或与人交往时发生强烈恐惧,并采取回避方式来解决恐惧和焦虑不安的情绪。 广泛性焦虑障碍:是以持续的显著紧张不安,伴有自主神经功能兴奋和过分警觉为特征的一种慢性焦虑障碍。 恐怖障碍:是一种以过分和不合理地惧怕外界某种客观事物或情境为主要表现的神经症。 场所恐惧症(广场恐惧症):对某些特定场所的恐惧,因而回避这些场所,甚至根本不敢出门。 社交恐惧症:对社交场合或人际接触的恐惧。 特定的恐惧症(单一恐惧):场所恐惧症和社交恐惧症未包括的;常为单一对象,表现wie 对某些特殊物、情景或活动的害怕。 神经衰弱:是指一种大脑由于长期精神压力或情绪紧张,造成精神活动能力减弱,出现精神或脑力易兴奋又易疲乏,常伴有烦恼,易激惹,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睡眠障碍,头疼,乏力等多种躯体不适症状为主要临床象的神经症。 强迫症(强迫障碍):是以反复出现的强迫观念或强迫动作为基本特征的一类神经症性障碍。 强迫思想(观念、概念):反复想一些词句。如:下流。 强迫性穷思竭虑:反复想考无意义的问题。如:树根为什么朝下。 强迫怀疑:对所做的事不放心。如:门是否关好;钱物是否点清。 强迫联想:看到一个词或脑子里出现一个概念时,不由自主地联想到另一个概念。如:警察—小偷。 强迫回忆:不由自主地反复呈现出经历过的事情,无法摆脱。如:上洗手间滑倒。 强迫意向:强烈地对某种冲动行为的担心。如:在阳台边想跳楼;见到异性想拥抱。 强迫检查:为了减轻强迫怀疑引起的焦虑而采取的措施。 强迫洗涤:长时间无必要的反复洗手、洗澡、洗衣物等。 强迫计数:反复计数一些无需计数的事物。如:树木、台阶、电线杆等。 强迫性仪式动作:反复做一些仪式化的动作。如:走三步退二步。 躯体形式障碍:是一种以持久的担心或相信各种躯体症状的优势观念为特征的神经症。患者因这些症状反复就医,各种医学检查阴性和医生的解释均不能打消其疑虑 躯体化障碍:是一种以多种多样、经常变化的躯体症状为主的神经症,症状可涉及身体的任何系统或器官,病程慢性波动,反复就医,常伴有焦虑和抑郁情绪。 疑 病 症:担心或相信患有一种或多种严重躯体疾病的持久的先占观念,反复叙述各种躯体症状、多次就医,检查的阴性结果也不能打消顾虑,常伴有焦虑和抑郁。 人格解体障碍:是以持续或反复出现对自身和环境感到疏远或陌生的不愉快体验为特症的神经症性障碍。

癔症(Hysteria )又称歇斯底里,是一种以分离症状和转换症状为主的精神障碍,而这些症状没有可以证实的器质性病变为基础。本症有癔症性人格基础,起病常受心理社会因素影响。症状具有做作、夸大或富有情感色彩等特点,有时可由暗示诱发,也可由暗示而消失,有反复发作的倾向。

分离(转换)障碍:一类由精神因素作用于易病个体引起的精神障碍

流行性癔症:即癔症群体发作,起初为一人发病,而后周围人在暗示或自我暗示作用下相继出现类似症状短时内爆发流行。

Ganser 综合征:患者有轻度意识模糊,对提问可以理解,但经常给予近似的答案,并常伴有行为怪异,或兴奋与木僵交替发作

童样痴呆:精神创伤之后突然出现表现为儿童的幼稚语言、表情和动作,患者以幼儿自居。 心因性精神障碍----指一组在严重或持久的精神创伤下引起的精神障碍。其临床症状和病程经过与创伤的体验密切相关。心因性精神障碍不包括心理生理障碍、神经症和性心理障碍。

心因性遗忘----在强烈的精神刺激后,病人对创伤性情境完全不能回忆,即使经过提醒也难以回忆。

进食障碍:是指以进食行为的异常为显著特征的一组综合征,主要包括神经性厌食症,神经性贪食症,神经性呕吐等,但一般不包括儿童期的据食、偏食、异食症。

神经性贪食症:是以反复发作地、不可控制地、冲动性地暴食,继之采用自我诱吐,使用泻剂或利尿剂、禁食、过度锻炼等方法避免体重增加为主要特征的一组进食障碍。

神经性厌食症:是指病人自己有意地严格限制进食,造成身体的极度消瘦或严重的营养不良,体重下降至明显低于正常标准,并有青春期发育停滞、性功能低下、闭经等症状,此时仍恐惧发胖或拒绝正常进食为主要特征的一种进食障碍。 神经性呕吐:又称心因性呕吐,通常在紧张或不快的情绪下发生,为反复发生的不自主呕吐,无器质性病变作为基础,不符合神经症的诊断标准,除呕吐外没有其它症状。

失眠症:为睡眠障碍的一种,是指持续相当长时间的对睡眠的质和量不满意的状况,包括入睡困难与睡眠持续困难,且每周至少出现3次,持续一个月以上。

过度嗜睡:睡眠障碍的一种,是指并非睡眠不足,也不是嗜睡生活节律被扰乱所致的白天睡眠过多,或多次暂短睡眠发作,或觉醒困难持续1 个月以上,且影响职业与社会功能。

睡眠与觉醒障碍:指非器质性睡眠与觉醒障碍及睡眠觉醒节率紊乱,不包括脑器质性病变或躯体因素引起的睡眠与觉醒障碍。

异常睡眠(睡中异常):为睡眠与觉醒障碍的一种。是指在睡眠过程中或在觉醒过程中出现的异常现象,异常情绪和行为反应。常见有嗜行症、夜惊症、梦魇症等。

梦靥:以焦虑、恐惧不安为主要特征的梦境体验,时候个体能详细的回忆,梦境通常涉及对生存、安全或自尊的威胁

睡行症:睡眠中出现起床,走动的分复杂动作,患者呈现出低水平的注意力,反应性和运动技能 睡惊症:夜间突然出现的极度恐惧和惊恐的发作,表现为突然坐起尖叫呼喊或哭闹,可有心动过速、呼吸急速等自主神经症状。

应激:人的一种情绪状态,是个体觉察环境刺激对生理、心理及社会系统过重负担时的整体现象,所引起的反应可以是适应或适应不良的。

应激相关障碍:指一组主要由心理、社会(环境)因素引起的异常心理反应,导致的精神障碍。 急性应激性精神病:由强烈并持续一定时间的心理创伤事件直接引起的精神病性障碍。

适应障碍:在有明显的生活改变或环境变化时产生的短期和轻度的烦恼状态和情绪失调,常有一定程度的行为变化等。适应障碍病程1~6个月,可自行缓解,亦可转化为其它精神障碍。

创伤后应激障碍:是由于受到异乎寻常的威胁性、灾难性心理创伤,导致延迟出现和长期持续的精神碍。

应激源:对个体而言这几涉及实际或威胁性的死亡或严重伤害,或者对自身或他人身体完整性构

成威胁的创伤性事件。 精神发育迟滞:是指起病于中枢神经系统发育成熟(18岁)以前,以智力发育低下(IQ<70)和社会适应困难为临床特征的心理发育障碍。 儿童注意缺陷障碍(ADD):又称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是儿童期常见的行为问题,以需要认知参与的活动中注意力不集中,缺乏对冲动行为的控制和不分场合的多动为主要核心症状,常导致明显学业与社交受损. 抽动障碍:是指起病于儿童和青少年时期,重要表现为不自主的、无目的的、反复的、快速的一个部位或多部位肌群运动抽动和发声抽动,并可伴发其他行为症状,包括注意力不集中、多动、自伤和强迫障碍等。 儿童孤独症:是发病于婴儿时期的心理发育障碍性疾病,本病以社会交往障碍、交流障碍、活动内容和兴趣的局限以及刻板重复的行为方式为基本特征,且多数患儿伴有不同程度的智力发育落后。 学校恐怖症----是儿童年对学校特定环境异常恐惧,强烈地拒绝上学的一种情绪障碍,是儿童恐怖症中的一个特殊类型 儿童情绪障碍----发生于儿童少年时期以焦虑、恐怖、抑郁为主要表现的综合征,包括焦虑症状、恐怖症、学校恐怖症、强迫症、癔症等 发声或多种运动联合抽动障碍:即Tourette 综合征(TS)或称为抽动—秽语综合征。 TS 临床特征为:多部位、形式多种多样的运动抽动, 少年品行障碍:18岁以前出现的反复而持久的社交紊乱性、攻击性或对立性的品行模式。发展到极端可严重违反相应年龄的社会规范,远超出儿童普遍的调皮捣蛋和少年的一般逆反行为。 心理治疗:又称精神治疗,是指治疗者应用或借助心理学的原则和方法改变病人的心理活动,解决病人的情感、认知及行为等方面的问题,从而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系列治疗技术。 心理咨询:又称心理辅导,是指咨询者根据来访者的需求,针对他们存在的心理问题或困惑,给与指导、建议或帮助,具有主要针对现实问题,目标较明确,具体注重启发、支持、辅导、理性教育等特点。 心理护理:属于心理学的概念,是采用心理学的方法,结合护理工作,解决病人的心理问题,促进病人康复的护理技术。 心理卫生:以积极有益的教育措施,维护和改进人们的心理状态以适应当前和发展的社会环境。 家庭治疗:是以家庭为对象进行的心理治疗,特色是在于吧焦点放在家庭成员之间的人际关系上,不太注重各个成员的心理结构。 健康教育:教育者(护士)有目的地向被教育者施加影响,使之发生预期的改变。 康复医学为了康复的目的而研究探索有关功能障碍的预防,评估、治疗和训练的一门医学学科。 精神康复:又称社会心理康复。是帮助那些因精神障碍而出现各种功能缺陷者达到在社区独立生活最佳状态的过程。 抗焦虑药物:是一类可消除或减轻病人的紧张、恐惧及焦虑不安以稳定情绪的药物。 抗精神病药物:用于治疗幻觉、妄想、思维形式障碍、情感行为障碍等严重的精神病性症状的药物。 抗抑郁药物:是用于治疗和预防各种抑郁状态,改善病人的心境低落、抑郁消极等症状。 抗躁狂药物:是治疗和预防躁狂发作的药物,碳酸锂最为常用。 新型(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相对于传统抗精神病药物而言,其临床作用为“广谱”,对阴性症状和阳性症状均有效,并有助于改善认知功能和稳定情绪。 蜡样屈曲:此为精神分裂症紧张型木僵病人的特征表现:病人肌张力高,将病人四肢随意放置在不舒服的姿势,可保持长时间不变。 慢性精神障碍:指病程迁延,或反复多次住院,虽经充分治疗但仍有残留的精神症状,严重者可发展为精神衰退。 耐药性:重复使用某种药物,其效应逐渐减低,如欲得到与用药初期的同等效应,则必须要加大剂量。 情感活动:是个体对客观事物的主观态度和相应的内心体验。 情感性精神障碍:又称心境障碍,是以显著而持久的心境改变为特征的一类精神障碍,还伴有相应的思维及行为异常。 全面痴呆:大脑为弥散性器质性病变,病人智能活动全面减退,有定向力障碍及人格改变,对痴呆无自知力。 人格障碍:是指根深蒂固的、持久的行为模式,表现为对广泛的人际和社会环境产生固定的反应。 三级预防保健(临床预防恶化期):是患病后期的危机干预、是特殊治疗、防止疾病恶化、防止残疾出现的长期照护,是对精神病病人的连续性护理活动。 社会功能:主要包括4个方面,工作(包括家务)与学习能力、人际交往与沟通能力、遵守社会规则的能力、生活自理能力等。临床上常有2种以上“能力”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社会功能是否显著下降或受到损害,是判定精神障碍严重程度的标准之一。 社区:是指一定的地理区域,是一个基层行政单位,有一定的地域界限,是该地区城市居民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中心。有其特定的行为规范和生活方式。 社区精神障碍护理:是精神障碍护理学的一个分支,是运用社会精神病学、流行精神病学、精神病护理学、社区护理学、预防医学与其它行为科学的理论和技术,对一定地域或行政区域内社会人群中的精神疾病进行预防、治疗、护理康复的指导及管理。 神经症:不同于精神病,是指一种没有明显器质性基础的精神障碍,病人一般具有相当的自知力,其现实检验能力并无缺损,不会把病态的主观体验和幻想当成客观现实,行为改变多在社会可以接受的范围之内,人格一般保持完整,其主要表现为过分的焦虑、癔症样症状,恐怖症状、或强迫症状等。 妄想:是指一种在病理基础上病态的推理、判断和信念,既没有事实依据,也不能说服,与病人受教育不符,且不能用亲身经历纠正,一旦出现坚信不移。 相关因素:指临床及个人造成健康状况改变或造成问题产生的情况,是采取护理措施的依据。 药物依赖性:指重复使用某种精神活性物质,出现耐药性、精神依赖、躯体依赖,停药后出现戒断综合征等表现。 一级预防保健(病因学预防):指精神疾病发病前护士从病因上防止精神健康问题发生所采取的措施。 抑郁性神经症:是指一种以持久的心境低落状态,并常伴有焦虑、躯体不适和睡眠障碍等症状为主要临床象的神经症。 意志行为:意志是人们在社会实践中自觉的确定目标并为达到既定的目标,克服困难和采取行动以实现目标的心理过程。行为是有动机,有目的的行动。意志对行为有条件控制作用。 治疗性互动:护患的互动方式是在满足病人的需要而非护理人员自己的需要,目标是使病人朝向更满意的人际关系,且忽视不适应行为,学习新的应对技巧和更有效的适应行为。 锥体外系症状:为抗精神病药物在治疗中最常见的不良反应,表现形式有4种1急性肌张力障碍;2震颤麻痹综合征;3静坐不能;4迟发性运动障碍(TD )。 5-HT 综合症----表现发热、精神错乱、多汗、震颤、共济失调等症状。 戒断综合症:一般在中断用药后8-12小时出现。最初表现哈欠、流涕、流泪等。随后出现各种戒断症状如厌食、恶心呕吐、腹泻、肌肉抽动,烦躁不安,嗜睡、谵妄、伴鲜明生动的幻觉等。 简答题 简述精神障碍护理学的特殊性 更加注重对患者的心理体验和为其提供必要的而心里支持 更加强调护患沟通及沟通技巧的运用 更加需要深入了解患者的社会家庭及个人生活背景;提供健康教育与咨询,切实帮助患者更好的适应精神障碍的生活 更加突出对患者躯体、攻击、自伤(杀)等风险因素的评估。 简述精神障碍患者的护理目标 帮助患者认识疾病带来的而困扰 帮助患者保持、提高、改善自我照顾的方法 帮助患者维护自尊及安全 简述精神障碍患者的基础护理 生活护理:评估患者自我照顾能力,帮助患者维护个人卫生及仪表的整洁整齐,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饮食指导:评估患者进食方面的问题,如拒食、厌食等,进餐前、进餐中护理及视频管理 排泄护理 睡眠护理 简述精神障碍患者对患者的安全护理 对患者进行 合理安置床位 定时庆典患者数目 做到重点患者心中有数 掌握患者的病情变化 加强巡视 贫农巩固患者服药的额依从性 执行诊疗护理常规的各种制度 简述护患沟通的作用 提高患者的护理依从性 增强患者的康复信心 减免好而避免护患纠纷 简述护患沟通的原则 以患者为中心 保持关系的职业化特征 简述护患沟通的额伦理准则 保密 不伤害 公平 有利于患者 简述护患沟通的心理学基础 患者的心理特点和心理需求:应激反应,角色转换,信息需要,呗尊重和关注的需要 护士的心理素质和心理状态:共情能力,心理保健能力。 简述护患沟通的基本技巧 共情 非语言沟通;包括表情、眼神、身体姿势、手势、手的接触、语音语调语速。 观察 倾听 说话 简述护患沟通的执行 准备阶段:仪表准备,心态准备,环境准备,从打招呼准备 开始阶段 深入阶段 结束阶段 应对冲突危机的沟通原则 采取保证安全的而一切措施,所采取的安全措施不能激惹患者 管理好自己的情绪,面临患者不合理的而要求或不讲理的行为时,有情绪是正常的,但放任情绪是有害的 让给患者消气 合理的示弱,谨慎的礼节性让步、沉默中委屈的眼泪等实际上航都是既有利的额反击武器 围绕解决问题的目标进行沟通 简述引起精神障碍的病因各种因素: ⑴遗传 ⑵心理社会因素 ①应激性生活事件:可以成为直接原因。 ②父母教养方式:个性和应对模式的形成。 ③经济状况:差异性。 ④文化背景 ⑤人际关系 ⑶人格特征:在不尽相同的社会环境中所形成的个性倾向性和比较稳定的个性心理特征的总和。 ①精神障碍的易感人格 ②分裂样人格 ③癔症样人格 ④偏执型人格 ⑤强迫型人格 简述世界卫生组织对精神障碍的分类ICD-10 ①脑器质性精神障碍 ②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 ③精神分裂症 ④心境障碍 ⑤应激相关障碍、神经症 ⑥伴有生理障碍及躯体因素的行为综合征 ⑦成人的人格与行为障碍 ⑧精神发育迟滞 ⑨心理发育障碍 ⑩通常发生于儿童及少年期的行为及精神障碍 ⑾待分类的精神障碍

简述精神障碍的诊断标准:

在判断是否是精神障碍时,其诊断标准必须包括内涵标准和排除标准。

⑴内涵标准

①症状或症状组合标准

②严重程度和功能损害标准

③症状或疾病的时间标准

⑵排除标准:排除其他原因或其他疾病所致 简述根据CCMD-3:将精神疾病分为十大类: ①脑器质性精神障碍与躯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 ②精神活性物质与非依赖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 ③精神分裂症;

④情感性精神障碍(心境障碍); ⑤癔症、应激相关障碍、神经症; ⑥与心理因素有关的生理障碍;

⑦人格障碍,习惯与冲动控制障碍与性心理障碍; ⑧精神发育迟滞与童年和少年期心理发育障碍; ⑨儿童少年期的多动障碍、品行障碍、情绪障碍; ⑩其他精神障碍及心理卫生问题。 简述精神症状的判定

判断精神活动是否属于正常范围:

首先不能脱离现实谈症状,离开现实无症状可言。 其次可从三个方面比较分析:

①纵向比较:与其过去一贯表现相比较,如性格改变。

②横向比较:与大多精神正常人的精神状态相比较,如偶尔的入睡前幻觉。

③应注意结合当事人的心理背景和当时的处境进行具体分析和判断,如“杯弓蛇影”、“草木皆兵” 简述精神症状的特点:

⑴症状的出现不受意识控制(故意就不是精神症状)。

⑵症状一旦出现,难以通过转移令其消失。 ⑶症状内容与周围客观环境不相称。

⑷症状会给患者带来不同程度的社会功能损害。 简述精神症状间的关系及鉴别

当确定某精神症状存在时,应注意:

⑴了解症状的强度、持续时间、严重程度,如幻觉。

⑵分析各症状之间的关系,确定哪些症状是原发的,与病因直接有关,具有诊断价值;哪些是继发的,有可能与原发症状存在因果关系。

⑶注意各症状间的鉴别,如内脏幻觉与内感不适。 ⑷分析各症状发生的可能诱因或原因及影响因素。

简述真性幻觉和假性幻觉

按幻觉体验来源可分为真性幻觉和假性幻觉。 假性幻觉:幻觉形象不够鲜明生动,发生于主观空间。

真性幻觉:幻觉形象鲜明生动,存在于客观空间。真性幻觉具有感知觉的四个特点,因此患者深信不疑,甚至受幻觉的支配。

形象的生动性;

存在于客观空间;

不从属于自己;

不能随自己的意愿而加以改变。

简述妄想分类:

①按来源分:原发性妄想/继发性妄想 ②按结构分:系统性妄想、非系统性妄想

③按内容分:被害妄想、关系妄想、夸大妄想、影响妄想、罪恶妄想、疑病妄想、嫉妒妄想、钟情妄想、被窃妄想、内心被揭露感、其他 简述功能性幻觉和反射性幻觉

按幻觉产生的条件可分为功能性幻觉、反射性幻觉。

①功能性幻觉:当某一感官受到现实刺激,产生某种感觉体验的同时,出现幻觉。如听到关门声时,出现:“你好”的幻觉听。

②反射性幻觉:当某一感官受到现实刺激,产生某种感觉体验时,出现另一感官的幻觉。如听到关门声时,看到一个人的形象(幻视)。 简述正常人思维的特征

答:思维是指人们将感知所获得的材料经过大脑的分析、比较、综合、抽象和概括而形成概念,然后在概念的基础上进行判断和推理的整个心理过程。正常人思维具有目的性、连贯性、逻辑性及实践性。

简述思维障碍、

思维是脑对客观事物的间接的、概括的反映。思维具有目的性、连贯性、逻辑性、实践性的特性。

思维障碍时这些特性受破坏。思维障碍障碍的类型包括:思维形式障碍和思维内容障碍。 简述人格障碍 人格障碍:是在发育过程中形成的,没有明确的起病时间,指个体的人格特征明显偏离正常,使病人形成了一贯的反映个人生活风格和人际关系的异常行为模式,这种模式显著偏离特定的文化背景和一般认知方式,明显影响其社会功能与职业功能,造成该个体对社会环境的适应不良,病人自己为此感到痛苦。 简述感觉障碍 感觉是客观刺激作用于感觉器官所产生对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如大小、形状、颜色、重量、气味、温、痛等。 感觉障碍的类型包括:①感觉过敏:对一般强度的刺激(光、声、触)感受性增高,如更年期综合征。②感觉减退:感觉阈值增高,对强烈刺激感觉轻微或完全不能感觉(感觉缺失),如木僵、失聪。③内感性不适:体内产生各种不适和(或)难以忍受异样感觉,如牵拉、挤压、游走、蚁爬感等。性质难以描述,没有明确定位,如疑病症。 简述感知综合障碍 感知综合障碍:病人在感知某一现实事物时作为一个客观整体来说是正确的,但对这一事物的某些个别属性包括人的躯体本身如大小、形状、比例、色彩和空间、时间关系却产生了歪曲的直觉。 简述情感障碍 情绪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需要产生的态度体验。喜、恕、忧、思、悲、恐。当情绪与社会文化相联系就表现为情感,如道德感、审美感等。但在精神医学中,情绪和情感常作为同义词使用。 1)情感性质的改变 ①情感高涨:病态的喜悦,自我感受觉良好,有与环境不相符的过分的愉快。 ②情感低落:表情忧愁、唉声叹气、心境苦闷。 ③焦虑:缺乏相应客观因素的情况下,表现为惶惶不可终日,似有大祸临头之感。伴有心悸、手抖、出汗、尿频等。 ④恐惧:面临不利的或危险处境时出现的情绪反应。表现紧张害怕、四肢发抖发软。 2)情感波动性改变 ①情(感)绪不稳:情感反应极易变化,从一个极端到另一极端,显得喜恕无常。 ②情感淡漠:对周围事物漠不关心,既无面部表情,又无内心体验。 ③易激惹:极易因小事而引起较强烈的情感反应。 3)情感协调性改变 简述情感低落与情感淡漠的鉴别要点。 答:情感低落与情感淡漠的患者均可表现为言语动作的减少、兴趣减退、意志减退及人际关系的疏远,但两者的本质不同。情感低落是负性情感增强的表现,患者外部表情愁苦,双眉紧锁,忧心忡忡,唉声叹气,内心深感痛苦,悲观绝望,觉得一无是处,甚至反复出现想死的念头,常伴有明显的思维迟缓,言语动作的减少,以及食欲减退、早醒等生物学症状,常见于抑郁症,也可见于反应性抑郁及更年期抑郁。 情感淡漠是情感反应的减弱或缺乏,患者外部表情冷淡呆板,内心对任何刺激均缺乏相应的情感反应,对自身前途及周围发生的事情均漠不关心,熟视无睹,与周围环境失去情感上的联系,它是精神分裂症晚期常见的症状,也可见于痴呆病人。 简述精神运动障碍 简单的随意和不随意行动称为动作。动机、有目的而进行的复杂随意运动称为行为。动作行为障碍又称为精神运动障碍。 1)精神运动性兴奋:动作行为增加伴有思维、情感的变化。动作行为与思维情感相一致的称为协调性精神运动性兴奋;动作行为与思维情感不一致的称为不协调性精神运动性兴奋。 2)精神运动性抑制:行为动作减少。 3)刻板动作:机械地反复重复某一单调的动作。 4)模仿动作:无目的地模仿他人的动作。 5)作态:做出古怪的、愚蠢的、幼稚做作的动作、姿势、步态与表情。 试述意识障碍的临床特点? 答:意识是患者对周围环境及自身状况的认识和反应能力,大脑皮质及上行网状激活系统的兴奋性对维持意识起重要作用。意识障碍的主要表现为:①感知觉清晰度下降、迟钝,感觉阈值升高;②注意难以集中,记忆减退,出现遗忘或部分遗忘;③思维迟钝、不连贯;④理解困难,判断能力减低;⑤情感反应迟钝、茫然;⑥动作行为迟钝,缺乏目的性和指向性;⑦定向障碍,对时间、地点及人物不能辨别,严重时自我定向如姓名、年龄、职业也不能辨认,定向力障碍是意识障碍的重要标志。意识障碍包括对周围环境的意识障碍及自我意识障碍。对周围环境的意识障碍可分为以意识清晰度降低为主的意识障碍、以意识范围改变为主的意识障碍及以意识内容改变为主的意识障碍。自我意识障碍可分为人格解体、交替人格、双重人格及人格转换。 如何理解自知力? 答:自知力又称领悟力或内省力,是指患者对自己精神疾病的认识和判断能力。能正确认识自己的病态并愿意接受治疗称为“有自知力”;否认自己的病态并拒绝接受治疗称为“无自知力”;介于两者之间的称为“有部分自知力”或“自知力不全”。 重性精神病患者一般有不同程度的自知力缺失,他们常常否认有病并拒绝治疗,随着精神症状的消失,患者的自知力会逐渐恢复,自知力完整是精神病病情痊愈的重要指标之一。神经症患者常有自知力并主动求治。 简述自知力判断包括的3个层次 自我认识 归因 对治疗的认识 简述脑器质性疾病所致精神障碍的类型 急性广泛性认知损害即谵妄,以意识受损为主要临床表现 慢性广泛性认知损害即痴呆 特殊的综合征包括遗忘综合征等 试述急性脑病综合征(谵妄)的临床特点。 答:急性脑病综合征多继发于急性脑器质性疾病或急性应激状态,是综合医院最为常见的一种精神障碍,主要表现为意识障碍,急性全面性认知功能障碍,可从轻度感知迟钝和理解困难,经过错乱谵妄,到严重昏迷。可伴有急性精神病表现,如不协调性精神运动性兴奋或抑制、紧张综合征、类躁狂或抑郁状态、恐怖性错觉或幻觉、片段妄想、攻击行为或逃避行为等,一般持续数天。 脑器质性精神障碍的常见综合征: 一、谵妄的临表:有倦怠、焦虑、恐惧等前驱状态,早期注意力不集中,随之出现逻辑推理能力降低,记忆力减退。常有定向障碍,以时间地点定向最易受损。感知障碍为错觉、幻觉。情感反应早期抑郁、易激惹。行为抑制,反映迟钝。症状常呈昼轻夜重的波动。 二、痴呆的临表:缓慢起病,主要包括认知功能缺损、社会生活功能减退和行为精神症状三方面。 三、遗忘综合征的临表:以近事记忆障碍为主要特征,常产生错构和虚构,无意识障碍,伴情感迟钝和缺乏主动性,智能障碍相对完好。 简述谵妄的临床表现 定向障碍 注意缺陷:注意力容易转移或难以集中 记忆损害 认知障碍:通常出项幻觉或错觉 思维和语言障碍 情感不稳 精神运动障碍 睡眠/觉醒周期紊乱 躯体检查常表现wie 缺乏特异性 脑电图表现为广泛的脑电基础频率的减慢 试述慢性脑病综合征的临床特点。 答:慢性脑病综合症主要由慢性器质性疾病引起,也可由急性脑病综合征迁延而来,主要表现为痴呆,全面的精神功能障碍,记忆、思维及智能的减退,明显的人格改变。可伴有精神病症状,如抑郁状态、类躁狂状态及类精神分裂症样表现,病程缓慢进展,后期可有高级皮质功能的一些障碍,如失语、失用、失认、计算及构图困难等,预后较差。 什么是谵妄?引起谵妄的常见原因有哪些? 答:谵妄(delirium )是一组表现为急性、一过性、广泛性的认知障碍,尤以意识障碍为主要特征的综合征。因急性起病、病程短暂、病变发展迅速,故又称为急性脑综合征(acute brain syndrome )。 导致谵妄的原因很多,可归纳成以下几类: 1.颅内病变:①颅内感染性病变;②脑外伤;③脑血管病如梗塞、出血;④电解质紊乱,⑤颅内肿瘤;⑥颅内寄生虫如血吸虫肉芽肿;⑦癫痫及发作后的朦胧状态等。 2.各种躯体疾病:通常是起病急和/或病情重的疾病。如肝性脑病、尿毒症性脑病、肺性脑病、各种急性传染病。 3.药物及其他物质中毒:如酒中毒、阿托品、一氧化碳中毒、海洛因中毒等。4.物理因素致病:如电击、日射病、冻伤等。 试述谵妄的主要临床表现。 答:谵妄通常急性起病,症状变化大,一般持续数小时至数天,典型的谵妄通常10至12天可完全恢复,但有时可达30天以上。部分病人发病前可有前驱症状,如焦虑不安、激越、注意涣散和睡眠障碍等,前驱期持续约1-3天。谵妄的临床特征包括: 1.意识障碍:病人可表现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多数病人的意识障碍有昼轻夜重的节律变化。有时间和地点定向障碍,严重者可出现人物定向障碍。记忆障碍以即刻记忆和近记忆障碍最明显,患者尤其对新近事件难以识记。好转后患者对谵妄时的表现或发生的事大都遗忘。 2.感知障碍:常见,包括感觉过敏、错觉和幻觉。患者对声光特别敏感。错觉和幻觉则以视错觉和视幻觉较常见,其内容常具有恐怖性和场面性。 3.思维障碍:表现思维不连贯,可因错觉和幻觉而产生继发性的片断妄想。 4.情绪障碍:情绪波动常见,包括焦虑不安、抑郁、恐惧、愤怒或淡漠等。 5.行为障碍:可表现为精神运动性抑制和不协调的精神运动性兴奋,行为冲动无目的性、或表现不自主运动。睡眠-觉醒周期不规律,可表现为白天嗜睡而晚上兴奋。 试述急性脑病综合征(谵妄)的处理原则。 答:对于谵妄的治疗主要包括病因治疗、支持治疗和对症治疗。 病因治疗是指针对原发疾病的治疗。 支持治疗一般包括维持水电解质平衡,适当补充营养。而安静的环境与柔和灯光可减少因光线不足产生的错觉,也可避免因环境刺激过度而影响病人的睡眠或诱发精神症状。 对症治疗是指针对患者的精神症状给予精神药物治疗。为避免药物加深意识障碍,应尽量小剂量、短期治疗。抗精神病药如氟哌啶醇,因其嗜睡、低血压等副作用较轻,可首先考虑。有肝脏疾病和酒精依赖者应避免使用氯丙嗪,以免引起癫痫发作。睡眠障碍者可给予适量苯二氮卓类药以改善睡眠。 简述引起痴呆的原因 引起痴呆的病因 中枢神经系统变性性疾病 阿尔茨海默病、额-颞叶痴呆、亨廷顿病、克-雅病(CJD)、帕金森病、路易体痴呆等 颅内疾病 脑占位性病变:肿瘤、慢性硬膜下血肿、慢性脑脓肿等感染:脑炎、脑膜脑炎、神经梅毒、艾滋病痴呆等创伤:脑外伤 代谢障碍和内分泌障碍 内分泌障碍:阿狄森病、库欣综合征、高胰岛素血症、甲状腺功能低下、垂体功能减退、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等肝衰竭、肾衰竭、肺衰竭慢性电解质紊乱血卟啉病肝豆状核变性(Wilson’s disease)维生素缺乏:维生素B1、烟酸、叶酸、维生素B12等缺乏 血管性疾病 血管性痴呆 中毒、缺氧 酒精、重金属、一氧化碳、药物中毒及缺氧等 试述慢性脑病综合征(痴呆)的治疗原则。 答:慢性脑病综合征的治疗原则可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病因治疗:及早治疗可治疗的病因,如内分泌代谢紊乱、某些感染所致的痴呆。 2.支持治疗:仔细评估患者认知功能和社会功能损害的程度,以及精神症状、行为问题和患者的家庭与社区资源等来制定相应的措施。包括: (1)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患者给家庭带来的负担。 (2)保持患者躯体健康,提供安全、舒适的生活环境。包括提供充足的营养、适当运动、改善听力和视力问题及躯体疾病的治疗等。尽量使患者处于熟悉的环境,最好是在家里。房间地板不宜太光滑,室内光线要适当,厕所要安装扶手。最好有让患者安全活动的空间。 (3)教育家庭成员,向他们提供切实可行的帮助。

痴呆患者实际上仍具有一定的学习能力,因此,可通过非药物治疗使患者生活功能、情绪和行为问题得以改善。

3.药物对症处理:对有精神病性症状、激越行为或攻击行为者,可给予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由于抗精神病药物可导致锥体外系副作用和迟发性运动障碍,故应从低剂量开始,缓慢加量,症状改善后需逐渐减量或停止用药。

伴发抑郁的患者,可应用抗抑郁药物。但须注意,三环类药物的抗胆碱能副作用可加重认知功能的损害。故可考虑使用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如氟西汀,及其他药物如曲唑酮等。苯二氮卓类因可引起意识混浊、跌倒和药物依赖等,使用应特别谨慎。

简述痴呆的治疗

促进认知功能的治疗:如胆碱酯酶抑制剂 就精神行为症状的治疗

治疗伴发的躯体疾病

非药物敢于:心理支持,功能管理,社会管理 简述阿尔茨海默病AD 的临床表现:

AD 通常起病隐匿,为持续性、进行性病程,无缓解,由发病至死亡平均病程约8~10年,但也有些患者病程可持续15年或以上。

①轻度 为疾病的早期阶段,突出的表现是近记忆障碍,患者对自己记忆问题有一定的自知力,会主动采用方法补救。人格改变往往出现在疾病的早期,病人变得缺乏主动性,活动减少, ②中度 疾病进一步发展,近记忆障碍更加严重,远事记忆也受损,可出现错构和虚构。出现时间定向障碍和地点定向也出现障碍,患者的精神和行为障碍也比较突出,情绪波动不稳;

③重度 思维及其他认知功能皆严重受损。行走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进一步退化,最终只能终日卧床。病程呈进行性,一般经历8~10年左右,罕见自发缓解或自愈,常因褥疮、骨折、肺炎、营养不良等继发躯体疾病或衰竭而死亡。 简述阿尔茨海默病的病理学改变

病理改变主要为皮质弥漫性萎缩,沟回增宽,脑室扩大,神经元大量减少,并可见老年斑(SP ),神经原纤维缠结(NFT )。

试述阿尔茨海默病与血管性痴呆的鉴别。 答:阿尔茨海默病与血管性痴呆的主要鉴别要点如下表2:

表2 AD 与VD 的鉴别

AD VD

起病形式 缓慢 较急

高血压病史 无 常有

病程 进行性缓慢发展 波动或阶梯恶化

早期症状 近记忆障碍、人格改变 脑衰弱综合征、人格保持较好

精神症状 全面性痴呆 判断力、自知力丧失 早期即有人格改变 情感淡漠或欣快多见 以记忆障碍为主的局限性痴呆 判断力、自知力较好 人格改变不明显 情感不稳、脆弱多见

神经系统 早期多无局限性体征 存在局限性症状和体征

脑影像学 弥漫性脑皮质萎缩 多发梗塞、腔隙梗塞或软化灶

Hachinski 评分 < 4 > 7

简述谵妄患者的症状护理

观察生命体征、意识、瞳孔变化、没4小时测生命体征一次

观察患者皮肤弹性及尿相对密度,及时发现脱水、电解质紊乱征兆等

帮助患者增强认知能力:帮助患者辨认环境,稳定患者情绪,对于躁动患者加强巡视

药物护理:口服药以后要检查口腔,确认药物已服下,观察用药后的反应,如有一场及时通知医生及时处理

简述痴呆患者的护理问题

有暴力和攻击行为危险 与慢性意识模糊有

关;与幻觉、妄想有关;

有受伤的为危险 与自我照顾能力受损有关;

与环境危险性识别能力下降有关

个人应对无效 与自我判断能力受损有关;与执行该功能受限有关

自理能力缺陷综合征 与认知障碍有关 与日常生活能力下降有关

语言交流障碍 与语言表达能力下降有关 简述痴呆患者的护理

增加患者现实定向感

积极行为行为模式的干预:帮助患者控制危险的、不可接受的行为,奖赏合适的积极的行为 精神行为干预:患者在幻觉、妄想影响下出现异常行为,护理人员在评估问题的基础上,不要对患者的精神行为问题争论或抱怨,可在转移患者注意力后自爱进行耐心的而结识和疏导,是患者平静 康复驯练:评估患者痴呆的程度,提供适宜的儿康复训练计划 增进与患者的交流:应保持与患者的接触,沟通时语速要慢,语言表达要清楚、简单易懂,每次直说一件事,病耐心的给患者额足够时间回答。 简述躯体疾病与精神障碍的关系 精神障碍和躯体疾病偶然并存 心理因素应先过去提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心理因素与难以解释的躯体症状有关 躯体疾病所致的精神障碍:谵妄、痴呆、遗忘障碍和其他认知障碍;药物的不良反应;情感障碍、焦虑障碍、应激相关障碍 伴有躯体并发症的精神问题:自杀和故意自伤;究竟和其他物质滥用;进食障碍 对躯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的发生发展有影响的社会心理因素 社会因素如事业、工作压力等 应激性事件 人格特质 生活方式与健康相关的行为 精神障碍 、试述躯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的共同特点。 答:尽管各种躯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并无特异性的临床症状,有时与功能性精神障碍如抑郁症或精神分裂症的表现相似。概括起来,仍有某些共同的特点: 1.精神障碍的发生与躯体疾病的发生有时间上的密切联系。 2.起病较急者,一般以急性器质性精神障碍为主;慢性起病及疾病早期或恢复期则多以脑衰弱综合征为主;部分病人在恢复期可能残留人格改变和智能障碍。 3.精神症状可发生于躯体疾病的各个时期,部分躯体疾病患者以精神症状为首发表现,但多数出现在躯体疾病的高峰期。精神症状常常有昼轻夜重的表现。 4.病程发展常起伏不定,各类精神症状反复交织出现,可由一种状态转化为另一种状态。如患者早上感到疲乏和轻度的眩晕,下午则可出现焦虑和易激惹,而晚上却发生意识混浊。 5.精神症状的严重程度一般与躯体疾病的严重程度消长平行;精神障碍的病程、预后与躯体疾病的病程、转归密切相关。 6.治疗原则以病因和对症治疗并重。由于病人躯体功能状况的削弱,应用抗精神病药物要谨慎。尽量选用副作用少的药物,剂量不宜过大,疗程不宜过长。 7.患者都具有某些躯体体征及实验室的某些阳性发现。 简述躯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的诊断依据 1)有躯体疾病的依据,并已有该躯体疾病可引起精神障碍的报道。 2)有证据显示精神障碍系该躯体疾病导致,如在时间上、病程上的关联。 3)精神障碍的表现不典型,难于构成功能性精神障碍的诊断 4)精神障碍与躯体疾病的病情之间的平行性 5)现实检验能力和社会功能减退。 简述躯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的影响因素 .原发躯体疾病所产生的生物学因素的直接作用 .身心反应 指患者对所患躯体疾病所产生的心理反应,主要表现焦虑、抑郁、恐惧、易激惹、情绪不稳、多疑、孤独感等。 有之来哦导致的心理症状 个体的心理因素和信念 疾病的认知 应对方式 他人的反应 .诱发因素 高龄、躯体处于疲劳衰弱状态、遗传因素、人格特征、应激状态、环境因素、缺乏社会支持以及既往神经精神病史等均可能促发精神障碍的发生。 躯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中有哪几类常见症状群? 答:躯体疾病所致的精神障碍常见的综合征如下: 1.脑衰弱综合征 多见于躯体疾病的早期、恢复期或慢性躯体疾病的过程中,表现为疲乏、注意不集中、记忆减退、思维迟钝、情绪不稳,伴头痛、头晕、心悸、出汗、食欲不振等多种不适主诉。 2.急性脑病综合征 多继发于急性躯体疾病或急性应激状态,以意识障碍为主要表现,轻者意识模糊,思睡,重者出现谵妄状态。 3.器质性情感障碍综合征 可表现为抑郁或躁狂,躁狂和抑郁可单独出现,亦可先后出现或在同一病程中混合出现。 4.痴呆综合征 多见于重性疾病的恢复期或恢复后期,以智能减退为主要临床特征,包括记忆、思维、理解、判断、计算等功能的减退。亦可出现人格改变。 5.遗忘综合征 表现为选择性或局限性的认知功能障碍,病人意识清晰,智能相对较好,以记忆障碍和虚构为主要症状。 6.精神病性症状 可表现为各种幻觉、妄想、紧张综合征、思维障碍和行为紊乱等。 有哪些类型的躯体疾病常能引起精神症状? 答:常见的易于引起精神症状发生的躯体疾病主要有以下几类: 1.躯体感染性疾病 常见的有肺炎、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伤寒和副伤寒、疟疾及HIV 感染等。 2.内脏疾病 (1)心血管疾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心律失常、风湿性心脏病、心内膜炎、先天性心脏病等。 (2)呼吸系统疾病:如肺性脑病、支气管哮喘及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等。 (3)肾脏疾病:肾性脑病、肾透析、慢性肾脏疾患。 (4)消化系统疾病:急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肝性脑病、急慢性胰腺炎,胰腺癌等。 3.内分泌疾病 4.营养缺乏 常见的有烟酸、维生素B1、叶酸缺乏,水电解质代谢紊乱等。 5.结缔组织疾病 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硬皮症,白塞病等。 6.血液病 包括白血病,各类贫血等。 7.其他疾病 手术前后,癌症,烧伤,躯体外伤,染色体异常等。 简述躯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的处理原则 病因治疗 积极治疗原发躯体疾病 对症治疗 之来哦与功能性精神病不同:低剂量 充分考虑药物的不良反应、禁忌症,药物的相互反应等;精神症状缓解后即应停药 支持辽大 加强营养支持 心理治疗 加强护理 简述冠心病所致精神障碍的而临床表现 焦虑抑郁状态:以焦虑最为多见,患者易激动紧张,常伴有抑郁情绪,多发生于病程较长、个性较为悲观的而患者 幻觉妄想状态:在学业循环障碍严重时刻出现命令性和议论性幻听及被害妄想 意识障碍 痴呆状态 很少见 简述躯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的护理问题 急性意识障碍的相关因素 遇高热有关;与心脑供氧不足有关 有暴力行为危险的相关因素 与站王国状态有关,有幻觉有关 部分自理能力缺陷的相关因素 与活动受限有关 与意识清晰度下降有关 睡眠形态紊乱的相关因素 与高热或躯体不适有关 保持健康能力的改变的相关因素 与认知障碍有关 简述躯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的症状护理 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的改变 检测患者的呼吸节律及心率 检测患者的血压波动 检测意识改变 幻觉 妄想:遵医嘱给予是适当的抗精神病药 焦虑情绪:加强患者情绪变化的监测 抑郁状态 避免患者单独居住 加强巡视 兴奋状态 将患者治愈单间 专人护理 什么是成瘾物质?根据其药理特性分为几类? 答:成瘾物质又称精神活性物质,即社会学概念中的毒品,是指具有很强成瘾性并在社会上禁止使用的化学物质,在我国主要是指阿片类、可卡因、大麻、兴奋剂等药物。根据其药理特性可分为以下几类:①中枢神经系统抑制剂;②中枢神经系统兴奋剂;③大麻;④致幻剂;⑤阿片类;⑥挥发性溶剂;⑦烟草。(9)使用挥发溶剂所致的精神和行为障碍(10)其他精神活性物质 简述有关物质依赖的诊断标准 以下症状符合3条切持续1年 出现耐受性 戒断症状的出现 长期大量成瘾物质的应用 长期渴望戒掉或控制成瘾物质的使用均为成功 耗费大量时间精力获得 由于成瘾物质的使用影响到社会职业和娱乐活动 尽管知道这种物质可以造成躯体和精神损害,仍然继续使用 简述酒精所致的躯体损害 酒精对中枢和周围神经系统的影响 消化道的损害 急性中毒 戒断症状:自主神经功能亢进;癫痫发作;意识障碍;震颤、谵妄 酒精引起的抑郁 简述酒精所致震颤谵妄临床表现: 是最严重的酒精戒断症状,一般在最后一次饮酒48~72小时后出现.表现为肢体粗大震颤,意识模糊,定向障碍,激越,躁动不安,错觉,幻觉,心律不齐,肌肉抽动等,厌食,恶心,呕吐,会导致脱水,电解质紊乱.急性酒精戒断症状一般在最后一次饮酒后3~5天开始缓解. 简述急性酒精中毒: 一普通性醉酒。一次大量饮酒引起的急性中毒。先是自知力差,兴奋话多,言语轻佻,不加思考等类似轻躁狂的兴奋期。随后言语凌乱,步态不稳。困倦嗜睡等麻痹期症状。 二病理性醉酒。是个体特异性体质引起的对酒精过敏反应。以往不饮酒,一次少量饮酒出现较深意识障碍,伴紧张惊恐。常产生目的不明的攻击。持续时间不长,数十分钟至数小时,多以深睡告终。 三复杂性醉酒。一般病人有脑器质性疾病和躯体疾病。在此基础上对酒精耐受力下降。常伴有错觉、幻觉,可出现攻击和破坏行为。持续数小时,醒后可存在部分回忆。 简述长期大量使用成瘾物质可造成的病症 医学并发症 精神障碍并发症 记忆障碍 社会问题 家庭问题 中毒 戒断 简述酒精依赖患者的治疗及预后 酒精戒断症状的治疗:一般治疗包括心理治疗、缓解戒断症状的医学方法;药物治疗原则 康复戒断的药物治疗及心理治疗 预后:对于事先没有反社会人格障碍的人,没有合并其他物质依赖的人预后较好 有相对稳定社会地位、家庭支持没有法律纠缠的预后较好 如果患者最开始的康复是去昂成康复,预后较好 简述酒精依赖患者常见的护理问题 急性意识障碍的相关因素 有暴力行为的相关因素 有摔伤危险的相关因素 有认知改变和思维过程改变的相关因素 个人应对无效的相关因素 简述酒精依赖患者的护理评价 患者自爱停止饮酒后身体无任何并发症发生 患者是否可以改善人际关系和人正常的交往 患者是否能主动形式社会功能、承担社会责任 患者是否能对社会工作、生活有妥善的考虑和安排 精神分裂症的常见临床类型: 1偏执型精神分裂症:以幻觉和妄想幻听为主要临床症状,是最常见的类型。 2青春型精神分裂症:三乱-思维破裂、情感倒错、意向倒错,两症-行为怪异、色情症状,一过性. 3紧张型精神分裂症:紧张性木僵,紧张性兴奋分主要表现。 4单纯型精神分裂症:孤僻、被动活动减少,主要为逐渐发展的人格障碍。 偏执型精神分裂症临床表现:以妄想为主,常伴有幻觉,以幻听较多见,是最常见的精神分裂症类型.起病年龄较其他各型较晚,以青壮年和中年为主.病初表现为敏感多疑,逐渐发展成妄想,并有不断泛化趋势,妄想内容日益脱离现实.荒谬离奇.妄想种类常见的有关系妄想,被害妄想,被培养妄想和非血统妄想.有时可伴有幻觉和感知觉综合障碍.情感和行为常受幻觉和妄想支配,表现多疑,恐惧,甚至出现自伤及伤人行为.此型病程发展较其他类型缓慢,精神衰退现象较不明显,预后相对较好.

简述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阳性症状

感知觉障碍:精神分裂症最突出的感知觉障碍是幻觉,最常见的是幻听,主要是言语性幻听,内容往往使人不愉快:命令性幻听;评论性幻听;争论性幻听

妄想:最常见的为:被害妄想、关系妄想 。 妄想特点为:病态的坚信(内容荒谬、不断泛化、)、自我卷入、个人独特、因个人经历和文化背景有所差异。

被动体验:精神与躯体活动自主性方面的问题。如被控制感、物理影响妄想。

思维形式障碍:离题或出轨;过度具体化;过度抽象化;逻辑倒错

简述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阴性症状

情感迟钝或淡漠

思维贫乏

意志减退

兴趣减退与社交缺乏

简述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行为症状

冲动攻击行为

紧张综合症

行为障碍

简述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认知症状

智力的损害

学习与记忆功能的损害

注意的损害

运动协调性的损害

言语功能的损害

简述精神分裂症诊断中必须考虑的因素

起病 初次多自爱青春期至30岁间 起病隐匿 前驱症状 缓慢出现 难以被人察觉 症状学

简述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生理状况评估 生命体征

营养状况

睡眠状况

排泄状况

自理状况

意识状况

实验室检查及辅助检查

简述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心理社会评估P102 简述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症状护理P105 简述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护理P108

简述心境障碍的临床表现:

一、躁狂发作的临表:1心境高涨。患者主观感觉特别愉快,自我感觉良好。整天兴高采烈。但

情绪不稳,变幻莫测。2思维奔逸。联想过程明显加速,思维敏捷,内容丰富。3活动过多。精

力旺盛,兴趣广,动作快速敏捷,整天忙碌,但做事虎头蛇尾,有始无终。4躯体症状。面色红

润,两眼有神,体力过度消耗。5其他症状。患者主动和被动注意力均有增强,但不能持久,易

为周围事物吸引。

二、抑郁发作的临表:1心境低落。显著而持久的情感低落,抑郁悲观。2思维迟缓。联想速度缓慢,反应迟钝,思路闭塞。3意志活动减退。行为缓慢,生活被动,不想做事,常闭门独居,回避社交。4躯体症状。睡眠障碍,乏力,食欲减退,体力下降。5其他。人格解体,现实解体,强迫症状。

三、混合发作。指躁狂症状和抑郁症状在一次发作中同时出现,通常是在躁狂与抑郁快速转相时发生。

四、环性精神障碍。是指心境高涨与低落反复交替出现,但程度均较轻,且均不符合躁狂或抑郁发作时的诊断标准。主要特征是持续性心境不稳定。

五、恶劣心境障碍。指一种以持久的心境低落状态为主的轻度抑郁,而从不出现躁狂。常伴有焦虑、躯体不适感和睡眠障碍,患者有求治要求,但无明显的精神运动性抑制或精神病性症状,生

活不受严重影响。 简述躁狂发作临床表现: ①情绪高涨②思维奔逸③活动增多④注意转移⑤严重病人可出现精神性症状⑥躯体症状: 面色红润,两眼有神,体力过度消耗⑦其他:患者主动和被动注意力均有增强,不能持久,易为周围事物吸引。 简述抑郁发作的临表: 1心境低落。显著而持久的情感低落,抑郁悲观。2思维迟缓。联想速度缓慢,反应迟钝,思路闭塞。3意志活动减退。行为缓慢,生活被动,不想做事,常闭门独居,回避社交。4躯体症状。睡眠障碍,乏力,食欲减退,体力下降。5其他。人格解体,现实解体,强迫症状。 简述心境障碍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神经生化改变: 1. 5-HT 假说:降低导致抑郁 2. NE 假说:躁狂时NE 代谢物升高;抑郁时降低 3. DA 假说:抑郁症脑内DA 功能降低,躁狂症DA 功能增高。 4. GABA 假说:双相障碍患者血浆和脑脊液中GABA 水平下降。 心境障碍的临床表现: 一、躁狂发作的临表: 1、心境高涨:患者主观感觉特别愉快,自我感觉良好。整天兴高采烈。但情绪不稳,变幻莫测。 2、思维奔逸:联想过程明显加速,思维敏捷,内容丰富。 3、活动过多:精力旺盛,兴趣广,动作快速敏捷,整天忙碌,但做事虎头蛇尾,有始无终。 4、躯体症状:面色红润,两眼有神,体力过度消耗。 5、其他症状:患者主动和被动注意力均有增强,但不能持久,易为周围事物吸引。 二、抑郁发作的临表: 1、心境低落:显著而持久的情感低落,抑郁悲观。 2、思维迟缓:联想速度缓慢,反应迟钝,思路闭塞。 3、意志活动减退:行为缓慢,生活被动,不想做事,常闭门独居,回避社交。 4、躯体症状:睡眠障碍,乏力,食欲减退,体力下降。 5、其他:人格解体,现实解体,强迫症状。 三、混合发作。指躁狂症状和抑郁症状在一次发作中同时出现,通常是在躁狂与抑郁快速转相时发生。 四、环性精神障碍:是指心境高涨与低落反复交替出现,但程度均较轻,且均不符合躁狂或抑郁发作时的诊断标准。主要特征是持续性心境不稳定。 五、恶劣心境障碍:指一种以持久的心境低落状态为主的轻度抑郁,而从不出现躁狂。常伴有焦虑、躯体不适感和睡眠障碍,患者有求治要求,但无明显的精神运动性抑制或精神病性症状,生活不受严重影响。 如何做好心因性精神障碍病人的安全护理。 答;安全护理 将病人安置在设施安全、光线柔和、整洁舒适的修养环境中。并可适当摆放色泽明快的插花,柔和的壁画等,以利用调动病人积极良好的情绪。 (2)对有意识障碍的病人,应设专人护理,限制其活动范围,以防坠床、摔伤。 (3)对消极抑郁、自杀自伤的病人,应严密观察病情,及时发现自杀先兆。防止意外发生。 (4)对处于兴奋状态,伴有冲动、伤人、毁物等异常行为的病人应将强制再重病室,设专人会理。 简述躁狂发作的鉴别诊断: (1)精神分裂症:尤其是精神分裂症青春型患者常常出现精神运动性兴奋,但其认知、情感和意志活动具有明显的不协调性。 (2)继发性心境障碍(脑器质性\躯体疾病):肾上腺皮质功能和甲状腺功能亢进等疾病患者常伴发躁狂症状,但病人的情绪以易激惹、焦虑和紧张为主,多有不适主诉。有原发躯体疾病的症状与体征,兴奋症状随原发病病情消长而波动。 简述抑郁发作的诊断要点 抑郁发作须至少持续2周 在患者既往生活中,不存在足以符合轻躁狂或躁狂标准的轻躁狂或躁狂发作 不是由于精神活性物质或器质性精神障碍所致 简述抑郁发作的鉴别诊断 躯体疾病如甲状腺病,SLE 等 神经系统疾病如帕金森病、脑血管病、肿瘤等 痴呆 其他精神障碍 简述情感障碍患者的治疗原则 高度的安全意识,严防自杀 充分的而药物治疗,足够的计量和疗程 积极的社会心理干预 简述躁狂发作患者的护理问题 营养失调 与精神运动性兴奋、体力过度消耗有关 睡眠形态紊乱 与入睡困难 易醒、睡眠需求减少等有关 有暴力行为危险 与情绪不稳、易激惹、失去正常控制能力有关 思维过程改变 与思维联想加快den 各有关 社交障碍 与自我评价过高、易激惹等有关 简述躁狂发作患者的生理护理 提供一个安静的病室环境,病室陈设要求简单 保证足够营养和水分 保证休息和睡眠 协助完成个人卫生 简述抑郁发作患者的护理问题 营养失调 与精神运动性兴奋、体力过度消耗精神压力所致厌食有关 睡眠形态紊乱 与入睡困难早醒等有关 有暴力行为危险 与情绪低落、悲观绝望、自罪妄想等有关 穿着/修饰自理缺陷 与对身体外表兴趣降低有关 社交障碍 与沟通障碍、自我概念紊乱等有关 简述抑郁发作患者的一般护理 保护患者,避免自我伤害行为的发生 维持足够的营养、休息和卫生 提供适宜的环境,以保证睡眠 增加患者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增进及充分利用支持系统 指导患者正确认识心理社会压力 重建或学校适应性应对方法 指导患者学校有关药物知识 简述抑郁发作患者的治疗护理 药物治疗护理 确保患者每次将药物服下,保证药物治疗的效果 无抽搐电休克治疗护理 治疗前护理:详细说明有关治疗方法、程序等,基于鼓励和支持;做好相应的躯体检查;治疗前8小时禁食禁饮。 治疗过程中的护理:给予心理安慰ie ,确认患者身份,建立静脉通路。 治疗后护理:协助患者将头偏向一侧,尽心共创胖看护,检测生命体征,血氧饱和度和意识状况,会病床后继续卧床2小时,侧生命体征;治疗后2小时进流质饮食或半流质;治疗后患者会出现记忆力减退的而反应,尽量不要求患者回忆;如主动问起,应向患者解释说明;记录治疗前中后的反应。 简述CCMD-3的分类神经症的分类 1、恐惧症;2、焦虑症;3、强迫症;4、躯体形式障碍; 5、神经衰弱;6、其他或待分类的神经症(如心因性斜颈、心因性瘙痒症)。 论述神经症的分类: 1、恐怖性神经症 2、焦虑性神经症:焦虑症(anxiety )是一种以焦虑情绪为主要表现的神经症。包括广泛性焦虑及发作性惊恐状态两种临床相,常伴有头晕、胸闷、心悸、呼吸困难、口干、尿频、尿急、出汗、震颤和运动性不安等。焦虑并非实际威胁所引起,其紧张程度与现实情况很不相称。 3、强迫性神经症:强迫症(obsession compulsion disease, OCD )是以强迫观念、强迫冲动或强迫行为等强迫症状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神经症。病人深知这些强行之有效症状不合理、不必要,但却无法控制或摆脱,因而焦虑和痛苦。 4、抑郁性神经症 5、疑病性神经症:疑病症(hypochondriasis ) 即疑病性神经症,其主要临床表现是担心或相信自己患有某种严重的身体疾病。 6、神经衰弱:神经衰弱(neurasthenia )是一种以精神易兴奋又易疲劳为特征的神经症,并表现为精神易激惹、易烦恼、易紧张,还伴有肌肉紧张性疼痛和睡眠障碍等生理功能紊乱症状。 7、癔症:癔症(hysteria )是由精神因素,如生活事件、内心冲突、暗示或自我暗示,作用于易病个体引起的精神障碍。癔症的主要表现有分离症状和转换症状两种。 简述神经症的共性 1、起病常与心理社会因素有关 2、有一定的易感素质和人格基础 3、无相应的器质性病变的证据 4、社会功能相对完好 5、一般没有明显精神病性症状 6、有自知力(部分或完全),有求治要求 简述神经症的鉴别诊断 躯体疾病和脑器质性损害 精神分裂症和情感性障碍等重型精神病 心理生理障碍或心身疾病 精神应激引起的心因性障碍 人格障碍 简述神经症的治疗原则 早发现早治疗 心理和药物治疗相结合,积极控制症状 注意维持治疗,防止复发和慢性化 培养健康的人格。 简述神经症诊断标准 (一)症状标准(下面之一): 1、恐惧2、强迫症状3、惊恐发作4、焦虑5、躯体形式症状6、躯体化症状7、疑病症状8、神经衰弱症状(二)严重程度标准:①影响社会功能:工作、学习、生活;②无法摆脱的精神痛苦而主动要求治疗 (三)病程标准:续病程至少三个月(惊恐发作除外) (四)排除标准:器质性精神障碍;精神活性物质与非依赖物质所至精神障碍;各种精神病性障碍,如:精神分裂症、心境障碍 简述神经症的治疗: (药物与心理治疗联用是最佳方法) 1、心理治疗:①支持性心理治疗 ②精神分析治疗 ③认知治疗 ④行为治疗 ⑤森田疗法 ⑥催眠治疗 2、药物治疗 抗焦虑药:苯二氮卓类:安定、阿普唑仑、氯硝安定、三唑仑、舒乐安定、其它(丁螺环酮) 抗抑郁药:三环类:多虑平、阿米替林、氯丙米嗪 SSRI 类:氟西汀、帕罗西汀、舍曲林、氟伏沙明、西酞普兰 其它:曲唑酮、文拉法辛、米氮平 简述惊恐障碍的病因 遗传 生化:血乳酸盐含量升高;神经递质;受体 心理 简述焦虑症的特征 ①焦虑、紧张为主要临床相 ②伴有自主神经症状、肌紧张和运动性不安 ③无实际威胁或与现实处境不相称 ④感到痛苦、自知力存在 简述广泛性焦虑(慢性焦虑症)的临床表现 ⑴精神焦虑:精神上的过度担心是焦虑症状的核心。如预期焦虑、自由浮动性焦虑。 ⑵躯体焦虑: 自主神经症状:运动性不安:肌肉紧张:性功能障碍: ⑶其他症状:过分警觉、激惹性增高、感觉过敏(外界、体内)。 简述惊恐发作(急性焦虑障碍)的临床表现: 一种以反复的惊恐发作为主要原发症状的神经症。发作不可预测,突然发生突然终止,不限于特定情境,反应强烈,体会到濒临灾难的害怕和恐惧。 一般历时5~20分钟,很少超过1小时。 ⑴恐慌状态:感到死亡或灾难将至,惊叫、四处呼救、奔走。 ⑵严重的自主神经紊乱:心动过速、心率不齐、胸闷、呼吸困难或过度换气、眩晕、四肢麻木、出汗、全身发抖等。 简述广泛性焦虑的治疗 药物治疗:苯二氮卓类使用广泛有效;丁螺环酮;抗抑郁药 心理治疗:心理教育;认知行为疗法;生物反馈疗法 简述恐惧症的临表: 1、场所恐惧症:表现为不敢进入商店、公汽等公共场所和人群聚集的地方。甚至不敢出门,对配偶和亲戚的依赖突出。 2、社交恐惧症:在公共场合下感到害羞、局促不安、怕为人耻笑。有赤面恐惧、对视恐惧等。 3、单一恐惧:患者对某一具体的物体、动物有一种不合理的恐惧,症状恒定,多只限于某一特殊对象。

简述强迫障碍的病因P137

遗传

生化 5-HT 系统功能增高

生理

心理

简述强 迫 症特征:

1、反复出现的强迫思维或强迫动作;

2、患者体验到观念或冲动来源于自我,但违反自己的意愿,使自我强迫和反强迫共存;

3、患者能意识到强迫的异常性,但无法摆脱。 简述强迫观念的表现形式

强迫思想(观念、概念):反复想一些词句。如:

下流。

强迫性穷思竭虑:反复想考无意义的问题。如:

树根为什么朝下。

强迫怀疑:对所做的事不放心。如:门是否关好;钱物是否点清。

强迫联想:看到一个词或脑子里出现一个概念时,

不由自主地联想到另一个概念。如:警察—小偷。

强迫回忆:不由自主地反复呈现出经历过的事情,无法摆脱。如:上洗手间滑倒。

强迫意向:强烈地对某种冲动行为的担心。如:

在阳台边想跳楼;见到异性想拥抱。

强迫症病人临床表现的共同特点是什么? ·

答;其共同特点为;

(1)病人意识到这种强迫观念、意向和动作是

不必要的,但不能为主观意志加以控制 (2)病人为这些强迫症状所苦恼和不安。

(3)病人可仅有强迫观念和强迫动作,或既有强迫观念又有强迫动作,强迫动作可以为是为了减轻

焦虑不安而做出来的准仪式性活动。

(4)病人自知力保持完好。求治心切。 简述躯体形式障碍的临床表现:

是一种以持久的担心或相信各种躯体症状的优势观念为特征的神经症。患者因这些症状反复就医,

各种医学检查阴性和医生的解释均不能打消其疑虑。

一、躯体化障碍:是一种以多种多样、经常变化的躯体症状为主的神经症,症状可涉及身体的任何

系统或器官,病程慢性波动,反复就医,常伴有

焦虑和抑郁情绪。病程至少2年,若不足2年,则诊断为:未分化躯体形式障碍。

二、疑 病 症:担心或相信患有一种或多种严重

躯体疾病的持久的先占观念,反复叙述各种躯体症状、多次就医,检查的阴性结果也不能打消顾虑,常伴有焦虑和抑郁。

三、持续性躯体形式的疼痛障碍

①一种持续、严重的疼痛; ②情感冲突或心理问题直接导致疼痛的发生;

③医学检查不能发现疼痛部位有相应的器质性变化;④社会功能受损或因难以摆脱的精神痛苦而主动求治。

⑤病程迁延,持续6个月以上

躯体形式障碍临床表现的分类。(

(1)躯体化障碍 (2)未分化躯体形式障碍 (3)疑病症 (4)躯体形式的自主神经功能紊乱 (5)躯体形式的疼痛障碍 (6)其他躯体形式障碍,不适的主诉集中于躯体特定的部位

简述神经衰弱的临床症状

1、脑功能衰弱症状:包括精神易兴奋又极易疲劳。

易兴奋:联想和回忆增多,思维杂乱无意义,注意力不集中,感觉过敏。

易疲劳:要认真做某事时显得无精打采,力不从心。如:上课打嗑睡,看书打呵欠。 2、情绪症状:紧张、烦恼、易激惹;

3、心理生理症状:睡眠障碍和紧张性头痛、各种躯体不适的症状。

睡眠障碍

紧张性头痛

其他心理生理障碍如头昏。多汗、消化不良、尿频等

简述分离性障碍(癔症性精神障碍)

①意识障碍 ②情感爆发 ③癔症性遗忘 ④癔症性假性痴呆 ⑤癔症性精神病

简述转换性障碍

①运动障碍:②感觉障碍:肢体瘫痪;肢体震颤;起立不能/步行不能;缄默症;痉挛障碍;感觉缺失

简述分离转换障碍患者的遏治疗原则 早期充分治疗对防止症状复发和疾病的慢性化十分重要 在诊断基本确立后,应尽量避免反复的不必要的检查 在接触患者和治疗过程中应避免环境中的不良暗示 本病是一类太容易复发的疾病,及时消除病因,是患者对自己疾病有正确的理解,正确认识存在的缺陷,改善人际关系 焦虑症、恐惧症、惊恐障碍及强迫症表现的鉴别。(P115—120) 恐惧症:(1)对某些客体或处境有强烈的恐惧,恐惧的程度与实际危险不相称;(2)发作时有焦虑和自主神经紊乱的症状;(3)出现反复或持续的回避行为;(4)明知恐惧是过分的、不合理的、不必要的,但仍无法控制。 惊恐障碍:(1)发作无明显诱因、无相关的特定情境,发作不可预测;(2)在发作间歇除害怕再发作外,无明显症状;(3)发作时表现强烈的恐惧、焦虑,及明显的自主神经症状;并常有人格解体、现实解体、濒死恐惧,或失控感等痛苦体验;(4)发作突然开始,迅速达到高峰。发作时意识清晰,事后能回忆。 广泛性焦虑障碍:精神上过度担心,运动不安与肌肉紧张,心动过速,胸闷气短,皮肤潮红或苍白等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症状,以持续的以上症状为主,并符合下列2项:(1)经常或持续的无明确对象和固定内容的恐惧或提心吊胆;(2)伴自主神经症状或运动性不安。 强迫障碍:特点是有意识的自我强迫与反强迫并存,患者至少应具有强迫思想(包括强迫观念、回忆或表象、强迫性对立观念、强迫性穷思竭虑、害怕丧失自控能力等)或强迫行为(包括反复洗涤、核对、检查,或询问等)症状中的一项症状,或具有强迫思想和强迫行为症状同时存在的混合情况。 简述焦虑障碍患者的护理措施 建立相互信任的护患关系 修正环境对患者的而不良影响 教导放松技巧:鼓励患者语言表达发泄情绪,表达焦虑感受;独到患者进行放松调试;鼓励患者多参加娱乐活动 帮助患者认知症状 做好基础护理、药物护理,保证生理需求 健康宣教,知道患者提高应对能力 简述强迫哦障碍患者的护理措施及护理评价 护理措施:建立良好的额护患关系,充分了解强迫症状 邀请患者参与护理计划的制定,形成共同约定 以行为治疗理论为基础,帮助患者减少和控制症状 做好基础护理、药物护理,保证生理需求,提高机体抵抗力 做好安全护理,保证患者和他人不受伤害 做好健康教育 护理评价:强迫症状有无减少;患者的骄傲率情绪是否减轻;患者对治疗和护理的配合程度;护理措施的实施有无问题,能否及时调整。 简述强迫障碍患者的健康教育 让患者了解有关强迫症的相关知识,病因,临床表现等 知道患者怎样太欧式心态,进行自我控制训练和放松方法,用合理的行为模式代替原有的不良行为模式 帮助患者及家属了解疾病的知识和患者的心理状态,知道其配合患者训练,鼓励支持患者 简述躯体形式障碍的护理措施 接纳患者并接受其症状,建立良好的关系 防止医源性的不良影响 加强心理护理,减轻焦虑情绪 做好基础护理、药物护理,保证生理需求 鼓励患者多参加娱乐活动 做好健康教育 简述神经性厌食的诊断标准P164 1 低于标准体重20%以上的消瘦。 2 饮食行为的异常(不食、多食、偷食等)。 3 对体重和体型有不正确的认识(对体重增加极端恐怖等)。 4 发病年龄在30岁以内。 5 如是女性则无月经。 6 没有影响消瘦原因的器质性疾患。 简述神经性厌食症的住院治疗标准P165 及其迅速或过分的而体重减轻,门诊治疗无效者 有严重的而电解制失衡 生命体征的显著改变 有心血管并发症或其他急症 因重度营养不良导致的精神状态的显著改变 出现精神状态或突出的自杀风险 门诊治疗失败 简述神经性厌食症的住院治疗目的P165 处理躯体或精神方面的并发症 制定健康饮食计划,恢复健康饮食模式 通过强化的而心理治疗处理潜在的冲突 建立良好的治疗关系,便于门诊延续治疗 简述神经性厌食症的病因 社会心理因素 13岁以后,是性的生理及性的心理发展最快的阶段。对于性心理发育尚不成熟的女孩,对自身的第二性征发育和日益丰腴的体形缺乏足够的心理准备,容易产生恐惧不安,羞怯感,有强烈的愿望要使自己的体形保持或恢复到发育前的“苗条”。 社会文化因素 社会的压力可严重地影响个人的观念及行为。现代社会中以身材苗条作为有能力、高雅、有吸引力的标志,使体重偏低受到人们的青睐。 其他社会学因素 本患者多来自于社会地位偏高或经济较富裕的家庭;城市人群的患病率高于农村人群 个体的易感素质 常有争强好胜、做事尽善尽美、喜欢追求表扬、自我中心、神经质;而另一方面又常表现出不成熟、不稳定、多疑敏感,对家庭过分依赖,内向,害羞等。 本病的发生也可能与某些遗传素质有一定的关系 简述神经性厌食症的临床表现 1 无休止地减少体重,惧怕体重增加。 2 到疾病后期,由于长期不足量的进食,可能出现食欲减退。 3 患者主要以围绕减少体重进行各种活动,如有意节食,严格控制主食量及脂肪、蛋白质入量,增加每日的活动量,以远低于病人应有的体重标准,常呈现出憔怀,极度消瘦,严重营养不良的躯体状态,相反病人对此感到欣慰或安稳。大部分患者仍认为自己或自己的某个部位还是“胖”,而为此不安,坚持“减体重”的活动。 4.心理变态及精神异常: ①患者多否认自己有病,拒绝治疗,此表现令人费解。 ②自我体像判断障碍,以致判断严重失误。虽然体形已很消瘦,但仍觉得自己体形在继续发胖。 ③性格孤僻,精神抑郁,不信任别人,难以与人交往,情绪低落,往往有自杀倾向。 ④精力与体重下降程度不相称,虽极度消瘦仍能坚持日常工作。 5.消化道症状:AN 患者经常诉说腹痛、腹胀、早饱、胃肠排空减慢导致便秘, 6.营养不良及低代谢: 7.闭经及第二性征退化:几乎100%的患者发生闭经。 8.可伴有低血糖、多尿:抵抗力明显降低,常伴发感染。 简述神经性厌食症的治疗原则 1营养支持疗法,改善低体重造成的营养不良。纠正水、电解质平衡,输入能量合剂、脂肪乳、白蛋白、复方氨基酸等。 2 心理治疗以认知疗法为主。 3 抗精神病药治疗:可选用氯丙咪嗪。 4.补锌疗法:补锌可以使口腔唾液中味觉素含锌量增高,恢复味蕾的敏感度,从而增进食欲。研究表明新稀宝片在改善儿童、青少年厌食、偏食方面疗效显著 简述神经性贪食症的而临床表现 不可抗拒的进食欲望和频繁的暴食发作是本病的特征性临床表现 神经性贪食者体重可以是正常的 贪食者的精神障碍往往比厌食患者更突出 简述神经性贪食症的诊断标准 发作性不可抗拒的进食欲望和行为,短时间内进食大量食物,每周至少2次,持续至少3个月 又担心发胖的心理 常采取诱吐、导泻等方法,以抵制暴食可能引起的额发胖 不是神经系统器质性病变所致的暴食,也不是癫痫、精神分裂等继发的暴食 简述失眠的分类 适应性失眠 心理生理性失眠 矛盾性失眠 简述睡中异常 异常睡眠(睡中异常):为睡眠与觉醒障碍的一种。是指在睡眠过程中或在觉醒过程中出现的异常现象,异常情绪和行为反应。常见有嗜行症、夜惊症、梦魇症等。 RBD (快速眼球运动睡眠期行为障碍) 梦靥:以焦虑、恐惧不安为主要特征的梦境体验,时候个体能详细的回忆,梦境通常涉及对生存、安全或自尊的威胁 睡行症:睡眠中出现起床,走动的分复杂动作,患者呈现出低水平的注意力,反应性和运动技能 睡惊症:夜间突然出现的极度恐惧和惊恐的发作,表现为突然坐起尖叫呼喊或哭闹,可有心动过速、呼吸急速等自主神经症状 简述进食障碍患者的额护理目标 满足患者的基本生理心理需要,协助其日常生活 保证患者的安全 通过行为矫正,帮助患者逐渐树立其健康的饮食运动模式 及时检测必要的生理生化指标,预防和治疗营养不良和再喂养综合征 共同参与治疗与康复 简述睡眠障碍患者的护理评估 生理评估:4周来每天的睡眠时数;请患者主管描述书面质量;评估当前接受何种药物治疗;有趣躯体、脑部器质性疾病。 精神症状评估:素质因素;诱发因素;维持因素;不良的而睡眠卫生习惯;使用镇静催眠药和酒类;睡眠终端的而异常行为等 心理社会评估:各种生活事件、性格特征等。 简述睡眠障碍患者的护理措施 缓解焦虑:消除缓解中的不良刺激,对急性失眠者积极采取措施,遵医嘱用药等;倾听痛苦;安排规律的而生活; 安全的护理:掌握睡行症的规律;向家属讲解有关过度嗜睡、睡惊症、梦靥等地相关知识,使他们能对患者实施相应的照料与防范 健康教育:帮助患者建立良好的睡眠习惯;睡前避免兴奋;入睡后,尽量避免医疗操作;就是接触患者的不适等 简述创伤后应激障碍: 是由于受到异乎寻常的威胁性、灾难性心理创伤,导致延迟出现和长期持续的精神碍。 临床表现: 1、以各种形式重新体验创伤性事件,如频频出现的痛苦梦境、闯入性回忆; 2、对创伤相关的剌激存在持续的回避; 3、持续性的焦虑和警觉水平增高,如难以入睡,易受惊吓等。 简述急性应激障碍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诊断标准:严重的创伤经历;至少存在3项急性分离症状;至少有1项再体验的症状;明显的回避;明显的国度警觉;症状至少持续2天,最多4周,切在创伤后4周出现 鉴别诊断:创伤后应激障碍;适应障碍;分离性障碍 简述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存在异乎寻常的应激源 遗传因素 其他素质因素如神经质、年龄等 神经内分泌 危险因素;易感因素和保护性因素 简述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治疗 心理治疗:认知行为的治疗:宣教,自我检测症状,焦虑的处理,认知重建等;自动脱敏再加工;精神动力学治疗 药物治疗:SSRIS 类抗抑郁药;抗惊厥药;非典型抗精神病药;苯二氮卓类;

简述适应障碍的而临床症候群

焦虑性适应障碍

抑郁心境的适应障碍

有品行问题的适应障碍

混合品行和情绪问题的适应障碍

混合性焦虑和抑郁的适应性障碍

未分型的适应障碍

简述应激相关障碍的护理问题

有暴力行为危险 与精神运动型兴奋有关 ;与焦虑抑郁情绪导致自杀、自伤有关

睡眠形态紊乱 与精神运动型兴奋或精神运动型抑制有关;与应激事件有关

简述应激相关障碍的基础护理

提供安全的治疗环境

饮食护理:注意观察患者的进食状况,评估患者的而营养状况

睡眠护理 wie 患者安排良好的而睡眠环境;安排合理的作息习惯记录患者的睡眠情况 简述应激相关障碍的安全护理

加强危险物品的管理,避免环境中存在对患者有影响的隐患

评估意识障碍的程度及变化,安排专人看护 当患者出现情绪焦虑 抑郁或情感爆发时,及时给予支持和安慰

对于处于兴奋状态的患者,要限制他们的活动范围,必要时给予约束。

简述人格障碍的临床表现:

⑴偏执性人格障碍:生性固执、喜好争辩,在人际交往中常常是冷淡、寡合,不愿意交友,或对周围的人充满支配欲和嫉妒心。

⑵分裂样人格障碍:表现为内向、退缩、孤独、冷漠和疏离感。

⑶分裂型人格障碍:与分裂样人格患者一样,但他们在思维、知觉和交流方面还有古怪表现。 ⑷反社会性人格障碍:特征行为是以冲动和不负责任的方式、有时是以敌意和严重的暴力方式来显露内心冲突。主要的表现有四种:缺乏正常的人间爱;冲动性行为;缺乏罪责感;并不吸取经验教训。

⑸冲动性人格障碍:以阵发性情绪爆发或暴怒,同时出现明显的攻击性行为为主要特征。 ⑹表演性(癔症性)人格障碍:以过分的感情用事、往往以夸张言行去吸引他人注意为主要特征。

⑺强迫性人格障碍:以要求过于严格与完美无缺、求全责备为主要特征。

⑻焦虑性(回避性)人格障碍:以一贯感到紧张、提心吊胆、不安全及自卑为主要特征。 ⑼依赖性人格障碍:以过分依赖为临床特征。 ⑽边缘性人格障碍:表现在自我形象、心境、行为和人际交往中的不稳定。

⑾自恋性人格障碍:表现为妄自尊大;夸大自身的优越感。

简述精神发育迟滞的临床表现

智商【IQ=(智龄/实际年龄)×100】作为评定

精神发育迟滞分级的指标。最常用韦氏智力量表(WIS ),

(l )轻度:智商为50~69,最为多见,占85%,但因程度轻,往往不易被识别。躯体一般无异常。语言发育迟滞。

(2)中度:智商为35~49,能部分自理日常简单的生活,能做简单的家务劳动。语言发育差、运动功能受限。成年时期不能完全独立生活。少数患者伴有躯体发育缺陷和神经系统异常的体征。

(3)重度:智商为20~34,社会适应能力明显缺陷,日常一切生活均须别人照护,不知危险和防御。言语发育明显障碍, 运动功能发育受限,常伴有癫痫、先天畸形。

(4)极重度:智商为20以下,较少见。大多数在出生时就有明显的先天畸形。完全缺乏自理生活的能力,终生需别人照料,不会讲话、不会走路,无法接受训练。

(精神发育迟滞躯体特征:产前受损害和严重智力缺陷者常有先天性异常体征,如小头、面部畸形、耳低位、唇裂、腭裂、四肢和生殖器官畸形等。视觉、听觉障碍和先天性心脏损害等较为常见。)

精神发育迟滞的特殊类型:1先天愚型。2先天性睾丸发育不全。3 脆性X 综合征。4猫叫综合征。

5半乳糖血症。6苯丙酮尿症。7先天性甲状腺功

能低下。 简述抽动障碍的临床表现 :是指起病于儿童和青少年时期,重要表现为不自主的、无目的的、反复的、快速的一个部位或多部位肌群运动抽动和发声抽动,并可伴发其他行为症状,包括注意力不集中、多动、自伤和强迫障碍等。 1、临床表现(按临床特征和病程不同,将抽动障碍课分为以下几类:) 1)短暂性抽动障碍(又称抽动症,儿童习惯性痉挛):是临床上最常见的类型。主要表现为简单性运动性抽动,如眨眼、皱额、咬唇、露齿、缩鼻、摇头、点头、耸肩等不自主抽动;少数病例为简单性发声抽动,表现反复咳声、哼气或清嗓声等。 2)发声或多种运动联合抽动障碍:即Tourette 综合征(TS)或称为抽动—秽语综合征。 简述精神发育迟滞的临床评估 应包括4个方面 病因学评估 相关躯体情况 智力和社会技能评估 相关精神障碍与情绪行为的评估 简述精神发育迟滞的诊断须全面符合以下三条: ①起病于18岁以前;②智商低于70;③存在不同程度的社会适应困难。 一、轻度诊断标准:①智商在50-69之间,心理年龄约9-12岁;②学习成绩差或工作能力差;③能自理生活;④无明显语言障碍。但理解和使用能力有延迟。 二、中度诊断:①智商35-49之间,心理年龄约6-9岁;②不能适应普通学校学习,可从事简单劳动;③可学会自理简单生活,但须帮助;④可掌握简单生活用语但词汇缺乏。 三、重度诊断:①智商20-34之间,心理年龄约3-6岁;②显著的运动损害或其他相关缺陷;③生活不能自理;④言语功能严重受损,不能进行有效言语交流。 四、极重度诊断:①智商20-34,心理年龄约3岁以下;②社会功能完全丧失,不会逃避危险;③生活完全不能自理;④言语功能丧失。 简述针对精神发育迟滞患者及其家庭提供完善服务的基本要素 对精神发育迟滞患者的额预防和早期发现 定期检查和评估患者的而功能进步或者功能损害 为家庭提供建议和实用的操作方法 为每一个患者提供相应的教育、训练、就业的额机会 为患者提供住宿和社会支持,扩大其自我照顾 为需要医疗服务的患者提供门诊或住院治疗的服务或其他服务。 简述精神病患儿护理评估的特点 评估方法: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的生理心理及社会适应能力的特征进行评估 采取灵活的方式让患儿接纳,以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重视患儿自爱游戏活动中的而表现,通过游戏进行评估 评估内容:注意对患儿智力的评估 对家庭环境的评估 教育方法的评估 简述对精神病患儿的护理措施 观察病情 基础护理 训练 教育 简述孤独症患儿的护理措施 满足患儿的生理需求 做好安全护理,避免伤及他人和自身 经线生活自理能力、情感交流、语言沟通的训练 药物治疗的护理 健康教育 简述心理治疗的作用方式 支持与安慰 学习与教育 分析与自我探索 宣泄 暗示 简述心理治疗疗效的影响因素 治疗方法 治疗关系 患者因素治疗者因素 简述经典的精神分析技术中的主要技术 自由联想 分析和解释 识别、处理阻抗和移情 简述心理治疗的流派主要有哪些 精神分析性心理治疗 行为治疗 认知治疗 森田疗法 以患者为中心的治疗 家庭治疗 简述行为治疗的主要技术 系统脱敏 冲击疗法 厌恶疗法 阳性强化疗法 简述心理治疗对专业人员的要求 心理治疗的专业人员为医生和心理学工作者,有经验的或经过培训的护士也可以组织患者进行某些集体行使的治疗 从事心理治疗的专业人员应具有一定的学历,病经过相应的职业培训 作为专业人员,出具有杂事的专业理论知识即实践经验外,还应具有良好的而职业道德,较强的责任感及健康的心理状态,要尊重患者或求助者的人格、保护他们的而利益 简述森田疗法的额特点 不问过去 不问情绪,指重视行动 在现实生活中接受治疗 要求患者记森田日记 简述家庭治疗的主要流派 系统家庭治疗 结构性家庭治疗 行为性家庭治疗 分析性家庭治疗 策略性家庭治疗 心理咨询的技术和方法 无条件的积极关注 共情 表达 广提选择 简述精神障碍的三级预防 一级预防是病因性预防,就是在疾病发生损害之前所做的预防工作。主要措施有免疫接种、咨询指导、以及实行健康的生活方式等。一级预防的难度是比较大的,特别是精神疾病的病因还不清楚,要做到一级预防还有一定的困难。 二级预防是在疾病发生之后,如何尽快治愈疾病,恢复功能,防止残疾。二级预防的措施包括:进行早期筛查、早期发现、早期治疗。 三级预防是在已经出现了残疾、功能已经丧失或减退的情况下,帮助病人恢复功能,这里主要是康复功能的训练。 WHO 将功能缺陷分为哪3层 身体功能和结构水平-----损害 个体活动水平---活动受限 社会参与水平-----参与受限 简述过渡性康复结构包括哪几种 过渡性医院设施 过渡性居住设施 过渡性就业设施 过渡性娱乐设施 简述家庭干预的家庭心理教育的主要内容 疾病知识教育,家庭情感支持,解决问题的技能训练和提高治疗依从性 简述抗精神病药的治疗原则 一般推荐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利培酮、奥氮平、喹硫平等作为首选药 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加至有效推荐剂量,药物滴定速度视药物特性及患者特质而定。一般急性期治疗至少6周,巩固治疗3—6个月,维持治疗1年以上 定期评估药物的不良反应和疗效,合理调整治疗方案,不恩给你突然停药 难治性患者可考虑两种抗精神病药合并治疗,药理作用不尽相同的药物连用比较合适,达到预期效果后仍以单一用药为宜 合并使用苯二氮卓类、心境稳定剂和抗抑郁药时,呀注意药物相互作用,权衡利弊。 简述常见的精神药物的分类并举例: 1、抗精神病药物:如奋乃静、氯丙嗪、泰尔登、苏必利等。 2、抗抑郁药物:如阿米替林、氯丙咪嗪、麦普替林、舍曲林等。 3、心境稳定剂,如碳酸锂、卡马西平、丙戊酸盐等。 4、抗焦虑药物:如地西泮、劳拉西泮、三 唑仑、普莱诺尔等。。 简述常见的而不良反应 锥体外系反应 非锥体外系不良反应 神经阻滞药的恶性综合症 迟发型运动障碍 猝死 简述抗抑郁药物的分类: ①三环类抗抑郁药(TCAs );米帕明、氯米帕明、阿米替林、多塞平、马普替林。 ②单胺氧化酶抑制剂 MAOIs );吗氯贝胺(不作为首选药物 ) ③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 SSRIs ;五朵金花--氟西汀、帕罗西汀、氟伏沙明、舍曲林、西酞普兰

④其他递质机制的抗抑郁药:曲唑酮、奈法唑酮、

文拉法辛、米氮平。

精神药物的分类并举例:

1抗精神病药物,主要用于治疗精神分裂症,如氯

丙嗪,氟哌啶醇等。

2抗抑郁药物,主要用于治疗各种抑郁,如阿米替

林、氟西汀等。

3抗焦虑药物,主要用于治疗焦虑症状.如地西泮、

阿普唑啉等。

4抗躁狂药和情感稳定剂,主要用于躁狂和双相

情感障碍.如锂盐、卡马西平、丙戊酸盐等。

简述抗精神病药物的不良反应:

⑴ 过度镇静和嗜睡

⑵ 椎体外系不良反应(extrapyramidal

symptoms,EPS ):①帕金森综合征②急性肌张力障

碍③静坐不能④迟发性椎体外系综合征:包括迟

发性运动障碍和迟发性肌张力障碍。

⑶恶性综合征:严重的肌强直;植物神经功

能紊乱,有高热、心动过速、血压升高和出汗;

意识障碍

⑷神经内分泌不良反应:催乳素分泌增高。

⑸心血管不良反应:体位性低血压和窦性心

动过速。

⑹植物神经不良反应:口干、便秘、视物模

糊、多汗、胃肠蠕动减少和尿潴留。

⑺其他不良反应:过敏性皮疹及日光过敏。

⑻血象变化:氯氮平引起粒细胞减少。

⑼怀孕哺乳问题:治疗中的母亲不宜母乳喂

养。

⑽惊厥问题:可以降低惊厥阈值,对有癫痫

的病人要特别小心。

案例分析题

1. 王某 男 30岁 大专文化、

干部

家族史:二系三代无阳性精神病家族史。

个人史:行二,上有一姐,某单位干部,

内向,朋友很少,无烟酒嗜好,未交女友,否认

重大精神刺激。既往史:(一),无药敏史。

现病史:2000年7月起,无明显原因渐表

现工作时注意力不集中,有时发呆发愣,并出现

失眠,但未引起家人注意,2001年1月某日,病

人去朋友家,朋友将其让进屋,并倒茶闲聊,病

人突然眼露凶光,将水果刀架在朋友脖子上,僵

持半小时才将刀放下,事后称朋友是孙悟空,有

金箍棒放在耳朵里,认为朋友卑鄙,有法术害自

己,认为周围人包括单位同事在议论他,因而不

愿上班,病人不承认有病,治疗困难,加之有伤

人行为,故于今日骗其入院治疗。

躯体及神经系统检查:正常。

实验室血、尿、便常规检查:正常;肝功

能正常;心电图检查正常。

精神检查:

一般情况:神志清楚,在多人强迫下入院,

年貌相当,衣着尚整,检查欠合作,时间、地点、

人物、自我定向力完整,生活自理,但多独处不

与病友来往,睡眠差,大小便正常。

认识活动:接触被动,在反复追问下才说

出自己的想法,称在某某家突然觉气氛不对,还

听到声音说某某(朋友)是孙悟空,耳朵里有金箍棒,让自己赶快用刀子架住某某脖子,否则要被打死,称听到声音已有几个月了,白天晚上都有:有时脑子里还有声音,但具体内容不肯说:病人坚信周围人包括单位同事说话是说自己,一举一动都与自己有关,认为他们都不怀好意要害自己,病人还认为某某以及同事能知道自己的想法,自己所做所为有时觉有一种力量,可能是神

的力量控制,并问医生,你相信有孙悟空吗?我以前看西游记时不相信,现在相信了,并不认为

有精神异常。

情感活动:当病人谈到有人迫害自己时,表情气愤,但与环境不协调。

意志行为:病人曾用刀架在某某的脖子上,并多次扬言要将其大卸八块,但在病房多独

处,治疗护理欠合作。

请写出症状的名称、提出疾病诊断、结合病历至少写出四条最佳的护理诊断及相关因素,并写出主要的护理措施。

答:

2. 请按编号顺序逐条列出所划症状的名称、提出疾病诊断、结合病历至少写出四条最佳的护理诊断及相关因素,并写出主要的护理措施。 答:(1)精神症状:①意志活动缺乏。②情感淡漠。③思维破裂。④意向倒错。⑤情感活动不协调。⑥思维破裂。⑦思维松弛。 - (2)疾病诊断:精神分裂症青春型。 (3)护理诊断: ①有暴力行为的危险对自己或他人。相关因素:精神活动处于兴奋状态,行为控制能力下降。 ②不合作拒绝治疗护理。相关因素:认知障碍——幻觉、妄想。 ③思维过程改变相关因素:认知过程和活动受到干扰。 ④部分自理能力缺陷沐浴/卫生、穿着/修饰。相关因素:a .思维过程改变,不修边幅;b .行为紊乱、兴奋不合作。 (4)护理措施: ①基础护理:a .做好人院评估。b .提供安全和安静的环境。C .维持正常的营养代谢。d .帮助病人建立自理模式。e .创造良好的睡眠环境。£做好排泄护理。 ②症状护理:青春型病人临床以不协调性精神运动性兴奋为主要表现,如冲动、伤人、毁物,生活不能自理等。护士要掌握病情变化,不激惹病人,运用良好的语言有效地阻止病人伤人及破坏性行为,必要时采取约束方法,帮助病人控制冲动行为,同时协助病人做好基础护理。

3. 对下面的病例进行分析,可能属何症?有哪些护理问题? 病人女性,36岁,教师,在家人陪伴下前来就诊,病人意识清,定向好,接受合作,但病人认有精神病。据家人讲,病人半年前起夜间睡眠差,怀疑有人害她,用遥控装置监视其行动,有时一点小事和人大吵大闹,近半月来加剧,半夜起床侧耳倾听,说“隔壁有人在骂她”,上课前说“课本被人调换了”是大家串通一起对付她,有时说床上有电,呆坐至天亮,人院前一天开始拒食。 答案: 病人属精神分裂症(偏执狂) 护理问题; 1, 有暴力行为的危险。与被害妄想、情绪不稳有关。 2, 不合作 与缺乏自知力、认识障碍有关。 3, 思维过程改变 与被害妄想有关。 4, 进食障碍 拒食。与认识障碍有关。 5, 睡眠型态紊乱 与情绪不稳、被害妄想有关。 6, 社交孤立 与认知障碍,影响沟通有关。 4。 分析下面病例可能属何症?有哪些护理问题,并简述某—问题的护理措施。 患者,女性,24岁,炊事员,病人两天前不慎丢失手表,焦急自责,情绪烦躁。昨日工作间 歇时突然倒地,两眼紧闭,时有呻吟,呼之不应,四肢挺直,持续约15分钟,经厂医针灸后恢复 正常,问其病情经过,均答不知。数小时后又有类似发作,约10分钟后未经处理自行恢 复。倒 地时无外伤,也无咬破舌唇现象,发作时未见抽搐,无大小便失禁。今晨起床后又有发作来院 就诊。 体检:病人呈昏睡状态,双目紧闭,呼之不应,拨开眼睑见眼球不停转动,瞳孔大小和对光 反射正常,心肺(一),腹软,肝脾未触及,腱反射亢进,未引出病理反射。 答:属分离转换障碍) 护理问题 1.部分自理能力缺陷与木僵状态有关。2.知识缺乏 对部分自理能力缺陷的护理措施:1.评价病人自理能力,制定具体可行的护理措施 2.保证病人每天摄入2500ML 以上,营养均衡。 3.定期为病人擦浴更衣,注意避免受凉,并注意保护病人的饮食和对病人的尊重。

4.在给与病人基本的生理及心理需要的的同时,要教会病人学会自我护理。

5.做好病人大小便的护理。

6.向病人及家属讲解症状不是器质型的,通过治疗是可以治愈的,以减轻病人及家属的焦虑情绪,积极配合治疗。 简答题 3.帮助病人控制不良情绪发生的方法有哪些? 答;教会病人采用; (1)躲避刺激。(2)选择性地忽视。(3)转移刺激。(4)意志控制法(5)释放发。6)升华法。 (7)改变对自身的认识评价,恢复自信心与自尊心。 5. 主诉:四肢活动不灵活,痴呆7年。 现病史:7年前,l 岁时不会翻身,不会坐、站、不会叫爸、妈。2岁时会翻身,学会叫爸、妈。 现在可坐片刻,可以扶物站立,不能独自站立,可以推小车走,但不能独自行走。能说简单的 话,如自己的姓名、年龄、家庭住址等,但言语不清,不会说4个字以上的句子。未曾抽搐与治疗。 个人史:母孕期易头痛,未曾治疗,第3胎第3产,足月,生后窒息10余分钟,全身紫,哭声 不响亮。生后母乳喂养。 家族史:父母身体健康,非近亲结婚,患儿的姐姐现10岁,走路易跌倒,言语不清楚。外婆 患有“脑瘫”。 体格检查:体温36.5℃,脉搏80次/分,呼吸20次/分,血压14/9Kpa ,痴呆面容,神志清 楚,头围50cm ,心、肺、肝、脾、脊柱均无异常发现。四肢无畸形,活动不灵活,双下肢交叉,四肢 肌力四级,肌张力较高,肌腱反射正常。 问题l :对此患儿进行护理评估时,应从哪些方面进行? 问题2:判断患儿的精神发育迟滞的程度。 问题3:如何对此患儿进行护理? 问题4:本病可能的病因是什么? 问题5:患儿有哪些护理诊断? 病例2.11岁男孩,小学五年级学生。 1:主观资料:(1)评估患儿的智力水平:如计算能力、理解能力、记忆能力、学习能力、生活 能力、社会适应能力等。(2)观察患儿有无先天愚型的外表。 客观资料: (1)评估精神发育迟滞的原因,智商水平,四级划分的程度。(2)评估生活技能与生活自理情况。 (3)评估语言功能:能否运用语言进行一般交流。(4)评估情绪方面的变化:如有无烦躁、发脾气、哭闹。 (5)评估有无冲动伤人行为。 (6)评估家属对精神发育迟滞患儿的照顾与教育训练。 (7)评估用过何种药物及其他的治疗。(8)评估家属受教育的程度。 (9)了解实验室检查结果。 2:重度。 3:对重度精神发育迟滞(智商在20—34或20以下)的患儿,由于智力、认知能力、生活自 理能力严重受到损害,患儿不但要有个体化训练的计划,而且要有专人看护和督促。培养训练 生活中一些必需的生活技能,如洗脸、入厕、穿衣、吃饭等。父母不要放过每一个阶段及时机。

要防止伤害自己和他人,除陪伴以外,必要时限

制其活动,待情绪稳定后,给予讲解与指导。

4:遗传因素(外婆与姐姐均有异常);母孕期

受到有害因素的影响(母亲怀孕时曾头痛);出生

时窒息。

5:社交障碍;有暴力行为的危险;保持健

康能力的改变;自理能力缺陷;知识缺乏。

6. 主诉:害怕上学,勉强上学则紧张哭闹,如

此反复不肯上学已有一年。

现病史:患儿几年来没有父母,依靠外祖母生活。1年前,不知何故,开始害怕上学,经祖

母反复劝说,仍不肯上学,诉:“害怕上学”,

“害怕老师提问答不上来”,“担心作业没做好”。在

每个星期一的早晨临上学时特别厉害,闹情绪,

甚至哭闹。外祖母无奈,只得同意在家休息,短 则半天,长则一两天。由于常常缺课,老师、

同学来家劝说,好容易才肯随同学返校。一年中

发 生过十几次这种情况。患儿说:“脑子里明明

知道不会发生什么事情,但一到学校,J 心里就

觉得 什么事情都会发生似的,害怕起来”。劝他去

上学,他就躲起来,或大声地哭闹。留在家里就

闹,一切正常,随外祖母补习功课,完成作业,

还高高兴兴的。现数月已没上学。因长期旷课, 校方警告将以自动退学论处,只好带他来看心理医生。

个人史及家族史:患儿是独生子,自小性格

内向、胆小、敏感多疑、依赖性强。出生后父母

感情一直不好,经常吵架,父亲也不喜欢他。2

岁时父母离婚,父亲再婚,患儿随母亲住,不到

一年,即3岁母亲病故,只好依靠外祖母生活,

并受到过分的保护。患儿懂事后就感到自己父

母离婚很不光彩,觉得自己会受别人欺负,平

时很少与邻居朋友来往,更加深了他的内向性格。

问题1:患儿的诊断是什么?诊断依据是什么?

问题2:如何治疗患儿?

问题3:护理诊断有哪些? 问题4:护理措施

是什么?

1:诊断为学校恐怖症。诊断依据为:学龄期儿童,

对上学表现出明显的焦虑和恐惧,拒绝上学,无

其他不良行为表现。

2:支持性心理治疗及认知治疗;消除不利因

素;行为治疗;家庭心理治疗;药物治疗。

3:个人应对无效;恐怖;知识缺乏。

4:让外祖母知道患儿的情绪障碍与家庭教育

有密切关系;创造和谐气氛与安全的环境;与学

校家庭建立联系,了解在学校的情况,取得校方

的理解,尽可能解除患儿精神压力;培养健全的人格;当儿童恢复上学时,教育家长陪伴患儿同

去学校,以减少焦虑和恐怖的心理;教会家长用

药知识,观察用药后的反应。

7. 16岁,高中一年级女学生。

主诉:害怕坐电梯一个月。

现病史:一天患者到百货公司购买东西,第

一次乘电梯,当时电梯里刚好只有她一个人,意

识到被围困在四方关闭的电梯里,突然感到恐惧,

心慌、憋气、有濒死感,赶紧开电梯的门,夺门

而出。出来后发现一身冷汗,全身发抖,过会才

恢复平静,不敢再乘电梯,顺楼梯下楼。从此以

后,只要一进电梯,不管是否有人,心里就感到

莫名的恐惧,而一出电梯就无事。由于在日常生

活中只对乘电梯有特殊的恐惧,发觉是心理上的

问题,来找心理辅导者,商谈如何处理这个问题。

个人史:第一胎,有个弟弟,小时发育正常,

七岁上学,成绩一般。个性比较敏感谨慎。家住

农村,父母较偏爱儿子,姐弟争吵,一般都袒护

儿子,认为姐姐大,理应让弟弟。

问题1:本病例应诊断为什么? 问题2:病因

可能是什么?

答案:

1:儿童恐怖症(对电梯)。

2:家庭因素(父母偏爱弟弟);幼年时期遭受

精神创伤;遗传易感素质等。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