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管理师-健康信息学讲义文档
- 格式:doc
- 大小:2.51 MB
- 文档页数:20
第十二章健康信息学第一节信息学概述一、信息的主要特征所有社会传播活动的内容从本质上说都是信息。
哲学角度,信息具有物质的属性,如客观性、普遍性、有用性等,还有①可识别性②可存储性③可共享性④可传递性⑤可转换性⑥可扩充性⑦可再生性⑧时效性和时滞性二、信息的形态信息一般有4种形态:数据、文本、声音、图像。
这4种形态可以相互转化三、信息的分类信息可以从不同角度来分类:1.按照其重要性程度可分为战略信息、战术信息和作业信息。
2.按照其应用领域可分为管理信息、社会信息、科技信息和军事信息。
3.按照信息的加工顺序可分为一次信息、二次信息和三次信息等。
4.按照信息的反映形式可分为数字信息、图像信息和声音信息等。
5.按信息的性质可分为语法信息、语义信息和语用信息。
6.按观察过程可分为实在信息、先验信息和实得信息。
7.按信息的作用可分为有用信息、辅助信息、无用信息和有害信息8.按信息的传递方向可分为前馈信息和反馈信息。
四、数据的分类数据是载荷或记录信息的按一定规则排列组合的物理符号,可以是数字、文字、图像、计算机代码。
数据转化为信息,可以用“数据+背景=信息”表示按性质分①定位数据,②定性数据,③定量数据,④定时数据按表现形式①数字数据,②模拟数据按记录方式①地图,②表格,③影像,④磁带,⑤纸带按数字化方式①矢量数据,②格网数据等第二节健康信息收集、分析与利用一、健康信息的来源①卫生服务过程中的各种服务记录②定期或不定期的健康体检记录③专题健康或疾病调查记录卫生服务记录的主要载体是卫生服务记录表单,它是卫生管理部门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卫生制度和技术规范的要求,用于记录服务对象的有关基本信息、健康信息以及卫生服务操作过程与结果信息的医学技术文档,具有医学效力和法律效力与健康管理相关的卫生服务记录表单主要有以下6个部分①基本信息,②儿童保健,③妇女保健④疾病控制,⑤疾病管理,⑥医疗服务二、信息收集的原则①计划性,②系统性,③针对性,④及时性,⑤完整性,⑥真实性三、信息收集方法①访谈法,②实地观察法,③问卷法四、信息更新整理1.信息核查①运用统计软件:取值范围差错以及逻辑查错②数据核对:将原始数据与录入数据一一核对,可采用双录入法2.信息整理①信息分类②资料汇编:审核资料是否真实、准确和全面;根据研究目的要求和研究对象客观情况,确定合理的逻辑结构,对资料进行初次加工;汇编好的资料要仅仅有条、层次分明,能系统完整地反应研究对象的全貌③资料分析3.信息更新(健康管理过程具有连续性)第三节居民健康档案概述一、建立居民健康档案的意义①能够帮助健康管理者全面系统的了解居民的健康问题及其患病的相关背景信息②有助于全面评价社区居民的健康问题③有助于促进社区卫生服务的规范化④有助于制定准确实用的卫生保健计划,合理利用社区有限的卫生资源,提高社区卫生服务的管理水平⑤可用于评价健康管理者的服务质量和技术水平,有时还可作为处理医疗纠纷的法律依据⑥健康档案中的信息资料,可作为政府和医疗管理机构收集基层医疗信息的重要渠道,也可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理提供及时准确的居民健康信息⑦居民健康档案是医学教学科研的重要参考资料二、建立健康档案的基本要求①资料的真实性,②资料的科学性,③资料的完整性,④资料的连续性,⑤资料的可用性三、健康档案的分类①个人健康档案②家庭健康档案③社区健康档案四、个人健康档案包括两部分内容,①以问题为导向的健康问题记录,②以疾病预防为导向的健康服务记录综合两方面要素,个人健康档案包括3类表格:居民基本情况表、健康体检表、服务记录表(接诊记录表、各种重点人群随访表、计划免疫记录表、会诊与转诊记录表等)⒈问题为导向的记录①基础资料:个人人口学资料、健康行为资料、临床资料②健康问题描述:是POMR记录的核心部分,常采用SOAP的形式对就诊问题一一进行描述。
上篇第一章健康管理师的介绍第一节健康管理师的职业定义、职业等级、职业功能、职业特点和职业道德一、职业定义(1-1—1)二、职业等级和职业功能三、职业特点四、职业道德第二节健康管理师职业申报和职业鉴定的背景材料第三节健康管理师的职业申报条件、职业基本要求和职业工作要求一、健康管理师申报条件二、健康管理师职业要求和职业工作要求四、健康管理师职业的发展前景和面临的主要挑战第二章健康管理概念第一节概述一、健康管理的定义和特点二、健康管理的理论与实践溯源三、健康管理的科学基础四、健康管理的基本步骤和常用服务流程第二节健康管理的基本策略一、生活方式管理二。
要求管理三、疾病管理四、灾难性病伤管理五、疾病管理六、综合的群体健康管理第三节健康管理在中国一、健康管理在中国的要求二、健康管理在中国的发展及现状三、政府在我国健康管理发展中的作用四、健康管理在中国的应用背景第三章健康风险评估和风险管理第一节风险与风险管理第二节健康风险评估的定义与历史一、健康风险评估的定义二、健康风险评估的历史第三节健康风险评估的技术与方法一、健康风险评估的原理与技术二、健康风险评估的种类与方法三、生命质量评估第四节健康风险评估的目的与应用一、帮助个体综合认识健康危险因素二.鼓励和帮助人们修正不健康的行为三、制定个体化的健康干预措施四、评估干预措施的有效性五、健康管理人群分类六、其他目的第五节有关健康风险评估的正确使用第四章健康保险与健康管理第一节健康保险的历史一、商业健康保险的历史二、社会医疗保险的历史第二节健康保险的概念与原理一、健康保险概念与分类二、商业健康保险的分类与原理三、社会医疗保险的特点与主要政策第三节我国健康保险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一、我国商业健康保险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二、我国社会医疗的现状和发展趋势第四节健康保险和健康管理一、健康保险行业中健康管理概念二、健康保险对健康管理要求三、健康保险对健康管理的意义四、健康保险行业中健康管理的发展与现状五、健康管理在健康保险业中的应用第五章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第一节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概述一、健康教育的有关概念二、健康促进的有关概念三、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作用四、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任务第二节健康相关行为及其影响因素一、人类行为概述二、健康相关行为概述三、健康相关行为改变的理论第三节健康传播一、传播概述二、人际传播三、大众传播四、健康传播效果及影响因素第四节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计划的设计一、计划设计概述及原则二、计划设计的基本步骤与社区需求评估三、明确优先项目四、确定计划目标五、制定教育策略第五节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计划的评价一、评价的概述二、评价的种类和内容三、评价设计方案四、影响评价结果的因素第六章健康管理服务与营销第一节专业服务营销概念一、什么是营销二、什么是市场营销第二节制定营销计划第三节服务与产品的不同一、服务是无形的二、服务的不可分割性三、服务的可变性四、服务的易损性五、客户的满意标准是不同的六、客户的参与程度第四节健康服务营销的特殊问题一、对第三方的责任二、客户的不确定性三、经念的关键作用四、有限的差异化程度五、维持质量管理六、让医师也成为销售者七、专业服务人士要分配出时间做市场销售八、处理紧急问题的压力九、对广告的意见冲突十、有限的市场营销知识背景第五节发展客户导向的自我定位第六节进行有效健康服务营销12大要点一.健康管理服务的4点特征二.进行有效健康服务营销的12大要点第七节如何选择目标市场一、无差异营销二、差异化营销三、集中销售第八节竞争优势定位第九节人群健康管理服务一、管理什么二、管理谁三、管理在那里进行第七章生命伦理学基本原则一、伦理学原则二、基本伦理原则三、医患关系和病人权利第八章健康管理相关法律第一节健康管理相关的人格权与身份权一、健康管理相关的人格权二、健康管理相关的身份权第二节健康管理相关的公共卫生法律制度一、传染病防治法律制度二、母婴保健法律制度第三节健康管理相关的健康相关产品法律制度一、食品卫士管理法律制度二、药品管理法律制度第四节健康管理相关的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律制度一、医疗保障法律制度二、职业病法治法律制度第五节健康管理相关的医疗服务管理法律制度一、健康管理师管理法律制度二、医疗机构管理法律制度三、执业医师与乡村医师管理法律制度中篇第九章临床医学基础知识第一节人体的基础结构与功能一、人体的基本结构二、人体各系统及其功能三、人体的化学成分与物质代谢第二节疾病—-身体系统的失衡一、什么是疾病二、衰老与疾病三、神经—内分泌-免疫调节、应缴与疾病第三节如何正确就医一、了解医师的诊断思维二、病人如何正确就医(完整word版)健康管理师教材内容三、观察记录身体健康和疾病的信息第四节用药概述一、药物在体内的作用及过程二、药源性疾病三、合理用药第十章预防医学基础知识第一节概述第二节我国卫士保健的原则和措施一、我国卫士工作方针二、我国卫生保健工作的成就三、新时期卫士的形势和任务第三节分级预防的概念一、一级预防二、二级预防三、三级预防四、四级预防第四节疾病预防和控制的策略和措施一、基本策略二、疾病监测三、加强三级卫士保健服务四、加强基层卫士保健服务五、健康促进和健康教育第五节卫士立法、卫生标准和卫生监督(完整word版)健康管理师教材内容一、卫士立法二、卫士标准三、卫士监督第十一章初级(基本)卫生保健第一节定义与内涵一、初级卫生保健的定义二、初级卫生保健的内涵及其发展三、初级医疗团队中专业核心——全科/家庭医师四、全科医生的角色与工作方式第十二章流行医学和医学统计学基本知识第一节流行病学的基本知识一、基本概念二、常用指标三、常用的研究方法第二节医学统计学的基本知识一、基本概念二、统计描述三、统计推断第十三章主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第一节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定义和范围第二节主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防治一、高血压(完整word版)健康管理师教材内容二、糖尿病三、肥胖四、肿瘤五、慢性阻赛性肺部疾病第三节筛检的基础知识一、筛检的概念二、筛检的主要用途三、筛检方法的评价四、筛检的类型和方法五、筛检的应用原则第十四章循证医学第一节基本概念一、什么是循证医学二、什么是循证保健三、什么是循证实践第二节健康管理中的循证实践一.提出问题二.捡索文献寻找证据三.严格评价证据四.应用证据第三节结语一、对循证医学的在认识二、如何做到循证第十五章中医药学基础第一节中医基础理论一、中医学的基本特点二.阴阳五行学说三.经络学说四.脏腑学说第二节四诊八纲一、四证二、八纲第三节中药学基础知识一、四气学说二、五味学说三、用药禁忌四、给药途径五、煎药法六、服药法第四节养生和中医的健康观一、养生与健康理论二、饮食养生三、精神养生四、四季养生五、疾病预防思想第五节常用非药物疗法与保健方法二、灸法三、推拿四、其他非药物保健方法第十六章医学信息学基础第一节基础理论与概念一、医学信息学的产生二、医学信息的发展历史三、医学信息学发展趋势第二节常用医学信息系统及主要功能一、常用的医药信息系统二、计算机基础第三节健康管理相关系统及应用一.健康档案概述二.健康档案的建立与管理第十七章营养与食品卫生第一节营养学基础知识一、人体需要的能量及营养素二、各类食物的营养价值三、合理营养,平衡膳食四、膳食营养与几种慢性性病的关系第二节食品卫生与食品安全一、食物中毒第十八章身体活动第一节身体活动和身体活动水平一、身体活动二、身体活动水平的测量指标第二节身体活动与健康一、身体活动影响健康的科学证据二、身体活动促进健康宣教提纲三、有益健康的身体活动水平第三节身体活动干预一、身体活动干预原则二、健康筛查和发生意外的风险评估三、个体身体活动干预四、人群身体活动指导第十九章心理健康第一节、心理健康一、心理健康的概念二、心理健康的标准三、不同年龄阶段的心理健康第二节心身疾病一、心身疾病的概念二、心身疾病的心理社会影响原因第三节心理评估(完整word版)健康管理师教材内容一、心理评估概述二、心理测量概述与发展简史三、心理测验的分类四、应用心理测验的一般原则第四节心理咨询一、心理咨询概述二、心理咨询的手段与技巧第五节健康管理师的沟通技能一、倾听与反馈二、交谈的艺术三、怎样增强你的说服力四、非言语沟通第二十章疾病管理第一节疾病管理概述一、疾病管理和以系统为基础的疾病管理定义二、疾病管理的发展背景三、发展疾病管理体系的要素四、机构与管理体系第二节疾病管理的战略与过程一、健康管理师(疾病管理)的岗位设置和职责二、疾病管理的病种的确定三、疾病管理过程下篇第二十一章基本体格测量第一节成人人全身体体格检查一、一般检查及生命特征二、头颅部三、签侧胸部、背部四、腹部第二节儿童体格生长常用指标测量方法一、体重二、身长(高)三、坐高四、头围五、胸围六、腹围七、上臂围八、皮下脂肪厚度第三节体质监测一、体质的概念与内容二、体质测定标准第四节不同对象的重点体检项目一、成年男性二、成年女性第二十二章职业能力与操作技能概述第一节概述一、基本概念二、健康管理师职业能力和操作技能第二节健康管理师职业技能鉴定一、职业技能鉴定的工作背景二、职业技能鉴定的概念和性质三、职业技能鉴定的特点四、健康管理师职业技能鉴定要求第二十三章基本操作技能第一节健康信息管理实习一调查问卷设计实习二健康档案的建立实习三健康状况测量常用操作技术实习四身体活动水平的测量实习五健康管理体检设计实习六主要慢性病的筛检实习七慢病人群健康信息统计分析(计量资料)实习八慢病人群健康信息统计分析第二节健康风险评估实习一健康与疾病危险性评价实习二心理健康评估的操作技术实习三健康危险因素评估在人寿保险中的应用(完整word版)健康管理师教材内容第三节健康促进与干预实习一个性化健康管理计划的制定实习二食谱计算实习三人群健康管理策划与案例讨论实习四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慢病管理现场参观实习五社区健康教育案例讨论实习六沟通技巧训练实习七个体身体活动指导第二十四章综合技能训练第一节常见疾病健康管理实习一肥胖健康管理实习二高血压的健康管理与健康促进实习三糖尿病的健康管理与健康促进第二节特殊人群健康管理实习一学校健康管理实习二职业人群的健康管理。
健康管理师基础知识讲义第五章流行病学和医学统计学基本知识一、基本概念:流行病学是研究疾病、健康状态和事件在人群中的分布、影响和决定因素,用以预防和控制疾病,促进健康的学科。
(一)流行病学的定义基本内涵:①它的研究对象是人群,是研究所关注的具有某种特征的人群;②它不仅研究各种疾病,而且研究健康状态和事件;③它的重点是研究疾病、健康状态和事件的分布、影响和决定因素;④最重要的是,它的落脚点是为预防和控制疾病,促进健康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二)流行病学的任务:第一阶段:“揭示现象”,即揭示流行(主要是传染病)或分布(其他疾病、伤害与健康)的现象。
第二阶段:“找出原因、影响或决定因素”,即从分析现象入手找出流行与分布的规律、原因或影响因素。
第三阶段:“提供措施”,即合理利用前两阶段的结果,找出预防或干预的策略与措施。
依序完成.上述三个阶段的任务,才算完整的流行病学工作。
结合健康管理的实际,流行病学第一、二和三阶段的任务对应的就是“健康信息收集”、健康风险评估”健康指导和健康危险因素干预”。
二、常用指标(一)率和比(二)发病指标1.发病率定义:发病率是指一定时期内特定人群中某病新病例出现的频率。
计算发病率时,可根据研究的病种及研究的问题特点来选择时间单位。
一般多以年为时间单位,常用10万分率来表示。
暴露人口数:发病率的分子为新发病例数,新病例是指观察期间发生某病的患者,有时一个人在观察期间内可能多次发生同种疾病,可分别计算为几个新病例。
分母中所规定的暴露人口也称危险人口。
一般使用年平均人口数用途:反映患该病的风险。
常用来描述疾病的分布,探讨发病因素,提出病因假设和评价防治措施的效果。
注意事项:准确性受多重因素影响,应考虑年龄、性别构成不同,即进行发病率的标化。
2.患病率定义:患病率亦称现患率、流行率。
患病率是指在特定时间点一定人群中某病新病例和旧病例的人数总共所占的比例。
影响因素:影响患病率的因素很多,但患病率主要受发病率和病程的影响,当某地某病的发病率和病程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保持稳定时,则患病率(P)、发病率(I) 和病程(D)三者之间存在下述关系:患病率=发病率X病程P=/X D。
第十二章 健康信息学第一节 信息学概述一、信息1.信息的含义P265信息是经过加工过的数据,它对接收者有用对决策或行为有现实的潜在的价值,信息是物质、能量、信息及其属性的标示;是事物现象及其属性标识的集合2.信息的主要特征P266可识别性可储存性可扩充性可共享性可传递性(本质特征)可转换性可再生性时效性时滞性3.信息的形态P266数据文本声音图像4.信息的分类P266重要性程度可以分为:战略信息、战术信息、作业信息应用领域分类:管理、社会、科技、军事信息加工程序分类:一次、二次、三次信息反应形式分类:数字、图像、声音信息性质分类:语法、语义、语用信息观察过程分类:实在信息、先验信息、实得信息信息作用分类:有用、辅助、无用、有害信息传递方向分类等形式:前馈、反馈信息5.信息技术P266是研究信息的获取、传输和处理的技术,由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微电子技术结合而成,也称为“现代信息技术”二、数据1.数据的含义P267是载荷或者记录信息的按照一定规则排列组合的物理符号。
是对客观事物的真实反性,没有掺杂其他任何主观因素,可以是数据、文字、图像、或者计算机代码2.数据的分类P267按性质分类:定位数据;定性数据;定量数据;定时数据按表现形式分类:数字数据;模拟数据按记录方式:地图、影像、表格、磁带、纸带等按数字化方式:矢量数据,格网数据第二节 健康信息的收集、分析与利用一、健康信息的来源1.卫生服务过程中的各种服务记录基本信息儿童保健妇女保健疾病控制疾病管理医疗服务2.定期或不定期的健康体检记录3.专题健康或疾病调查记录P268二、收集信息方法1.信息收集原则P269计划性、系统性、针对性、及时性、完整性、真实性2.信息收集方法P270访谈法、实地观察法、问卷法三、数据库的建立1.数据库P270是按照数据结构来组织、存储和管理数据的仓库2.如何建立P271当用户需要利用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管理一个部门的数据时,首先要建立关系数据模型,进而按照关系规范化的要求建立起每一个关系,每一个数据库文件原始数据中,变量分为标识变量和分析变量两种3.数据库文件类型P271如dBASE、FoxBASE、Lotus、EPIinfo等;Excel文件;文本文件,如word文件、WPS文件等;统计应用的相应软件,如SPSS数据库文件、SAS数据文件、STATA数据文件等四、信息更新与整理1.数据核查P272第一步是运行统计软件的基本统计量过程,列出每个变量的最大值和最小值第二步是数据核对,将原始数据与录入的数据一一核对,慎重起见采用双录入方式2.信息整理P272第一步是进行信息分类第二步是进行资料汇编第三步是进行资料分析3.信息更新P272健康管理过程具有连续性,健康管理信息需要不断进行更新,健康管理相关信息主要来源于各类卫生服务记录。
绪论第一章健康评估第一节健康评估概念和意义(1-1)一、健康评估的概念(1-1-1)健康评估是一个新鲜的名词,但所包含的内容是早就存在的。
如健康状况调查、饮食调查、热能消耗调查、营养缺乏症调查、实验室检查以及中医的望闻问切等,都在健康评估的范畴内。
健康评估的对象主要是针对健康人群、亚健康人群、和慢性非传染性疾病(NCD)人群。
健康评估是健康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健康管理是通过专业人员的指导,改变生活中的不健康做法,从“源头”上预防疾病。
健康评估是健康评估师根据咨询对象反映的情况和搜集掌握的资料,经过分析、评价、整理后,对咨询对象做出的健康状况的判断。
评估过程就是健康评估师对咨询对象的健康状况从现象到本质,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又从理性认识再回到实践中去的反复验证的过程。
健康评估是健康评估师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实践活动之一。
只有正确的评估,才可能给咨询对象以正确的指导和制定恰当的健康干预计划。
二、健康评估的意义(1-1-2)1、健康的生活方式可减少70%的过早死亡(1-1-2-1 )国外研究表明,高超的医疗技术可以减少10%的过早死亡,而健康的生活方式可以“不花钱”或少花钱就可减少70%的过早死亡。
也就是说,大多数人在健康管理专业人员的指导下,通过自我保健可以达到健康长寿。
国家“九五”攻关项目研究表明,如果我们在疾病的预防上投资I元钱,就可以节约8元钱的医疗费和100元钱的抢救费。
2、推行健康管理,改变生活方式(1-1-2-2 )现代人不仅要应付快节奏的学习、工作和生活,而且要处理好各种错综复杂的社会人际关系.面对越来越多的竞争和挑战,人们承受着很大的精神压力。
根据美国有关专家的研究,重度的精神压力可以导致自由基数量明显上升,这是造成人体老化和出现病变的根源。
长期压力过大最终会得癌症或者心脏病发作。
同时,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人类饮食组成不断改变,人们对营养问题越来越重视。
但如何吃得科学、吃得符合饮食营养原则,并非人人皆知;如何科学健身、保护身体不受疾病的困扰,使自己的身体和心理更加健康等方面,大多数人都不太了解。
健康管理师基础知识讲义第五章流行病学和医学统计学基本知识一、基本概念:流行病学是研究疾病、健康状态和事件在人群中的分布、影响和决定因素,用以预防和控制疾病,促进健康的学科。
(一)流行病学的定义基本内涵:①它的研究对象是人群,是研究所关注的具有某种特征的人群;②它不仅研究各种疾病,而且研究健康状态和事件;③它的重点是研究疾病、健康状态和事件的分布、影响和决定因素;④最重要的是,它的落脚点是为预防和控制疾病,促进健康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二)流行病学的任务:第一阶段:“揭示现象”,即揭示流行(主要是传染病)或分布(其他疾病、伤害与健康)的现象。
第二阶段:“找出原因、影响或决定因素”,即从分析现象入手找出流行与分布的规律、原因或影响因素。
第三阶段:“提供措施”,即合理利用前两阶段的结果,找出预防或干预的策略与措施。
依序完成.上述三个阶段的任务,才算完整的流行病学工作。
结合健康管理的实际,流行病学第一、二和三阶段的任务对应的就是“健康信息收集”、健康风险评估”健康指导和健康危险因素干预”。
二、常用指标(一)率和比(二)发病指标1.发病率定义:发病率是指一定时期内特定人群中某病新病例出现的频率。
计算发病率时,可根据研究的病种及研究的问题特点来选择时间单位。
一般多以年为时间单位,常用10万分率来表示。
暴露人口数:发病率的分子为新发病例数,新病例是指观察期间发生某病的患者,有时一个人在观察期间内可能多次发生同种疾病,可分别计算为几个新病例。
分母中所规定的暴露人口也称危险人口。
一般使用年平均人口数用途:反映患该病的风险。
常用来描述疾病的分布,探讨发病因素,提出病因假设和评价防治措施的效果。
注意事项:准确性受多重因素影响,应考虑年龄、性别构成不同,即进行发病率的标化。
2.患病率定义:患病率亦称现患率、流行率。
患病率是指在特定时间点一定人群中某病新病例和旧病例的人数总共所占的比例。
影响因素:影响患病率的因素很多,但患病率主要受发病率和病程的影响,当某地某病的发病率和病程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保持稳定时,则患病率(P)、发病率(I) 和病程(D)三者之间存在下述关系:患病率=发病率X病程P=/X D。
2020年健康管理师基知识第十二章健康信息学第一节信息学概述1、信息的含义:信息论创始人香农:信息是能够用来消除不确定性的东西。
Wiener:信息是物质、能量、信息及其属性的标示。
邓宇:信息是事物现象及其属性标识的集合。
2、信息的特征:具有物质属性:客观性、普遍性、有用性。
特有的性质:①可识别性;②可存储性;③可扩充性;④可共享性;⑤可传递性;⑥可转换性;⑦可再生性;⑧时效性和时滞性。
3、信息形态:数据、文本、声音、图像。
4、信息可从不同的角度来分类:①按照其重要程度可分为:战略信息、战术信息和作业信息;②按照其应用领域可分为:管理信息、社会信息、科技信息和军事信息;③按照信息的加工顺序可分为:一次信息、二次信息和三次信息等;④按照信息的反映形式可分为:数字信息、图像信息和声音信息等;⑤按信息的性质可分为:语法信息、语义信息和语用信息;⑥按观察过程可分为:实在信息、先验信息和实得信息;⑦按信息的作用可分为:有用信息、辅助信息、无用信息和有害信息;⑧按信息的传递方向可分为:前馈信息和反馈信息。
5、信息技术:是研究信息的获取、传输和处理的技术。
6、数据:是载荷或记录信息的按一定规则排列组合的物理符号。
数据按性质分类:①定位数据:如各种坐标数据;②定性数据:如表示事物属性的数据(居住地、性别、血型等);③定量数据:反映事物数量特征的数据,如长度、面积、体积等几何量或重量、速度等物理量;④定时数据:反映事物时间特性的数据,如年、月、日、时、分、秒等数据按照表现形式分类:①数字数据:如各种统计测量数据;②模拟数据:由连续函数组成,又分为图形数据(如点、线、面)、符号数据、文字数据和图像数据等。
按记录方式分为:地图、表格、影像、磁带、纸带。
按数字化方式分为:矢量数据、格网数据。
第二节健康信息收集、分析与利用1、健康管理相关信息主要来源于各类卫生服务记录。
常见有三个来源:①卫生服务过程中的各种服务记录;②定期或不定期的健康体检记录;③专题健康或疾病调查记录。
健康信息学第一节信息学概述第二节健康信息收集、分析与利用第三节居民健康档案概述第四节健康大数据和互联网移动医疗第一节信息学概述教材结构一、信息二、数据⊙信息的含义在管理信息系统领域,认为“信息是经过加工过的数据,它对接收者有用,对决策或行为有现实的、潜在的价值”⊙信息的主要特征1.可识别性:直接识别(感官识别),间接识别(通过各种测试手段的识别)。
2.可存储性:可通过不同方法存储在不同的介质上。
3.可扩充性:随着时间变化,不断扩充。
4.可共享性:同一个信源可供给多个信宿。
5.可传递性:通过声音、文字、图像或动作相互沟通信息(信息的本质特征)。
6.可转换性:可由一种形态转换程、成另一种形态。
7.可再生性:产生、更新、演变,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8.时效性和时滞性:一定的时间内是有效信息,此时间外是无效信息。
任何信息从信源传播到信宿都要经过一定的时间,有时滞性。
例题【习题】下列哪项不是信息的主要特征A.信息的可识别性B.信息的可扩充性C.信息的可传递性D.信息的可靠性E.时效性和时滞性『正确答案』D——信息的可靠性『答案解析』信息的主要特征(1)可识别性:直接识别(感官识别),间接识别(通过各种测试手段的识别)。
(2)可存储性:可通过不同方法存储在不同的介质上。
(3)可扩充性:随着时间变化,不断扩充。
(4)可共享性:同一个信源可供给多个信宿。
(5)可传递性:通过声音、文字、图像或动作相互沟通信息(信息的本质特征)。
(6)可转换性:可由一种形态转换程、成另一种形态。
(7)可再生性:产生、更新、演变,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8)时效性和时滞性:一定的时间内是有效信息,此时间外是无效信息。
任何信息从信源传播到信宿都要经过一定的时间,有时滞性。
⊙信息的形态:数据、文本、声音、图像(可以相互转化)【习题多选】信息一般具有哪几种形态A.数据B.文本C.声音D.图像E.计算『正确答案』ABCD——信息的形态有数据、文本、声音、图像四种形态⊙信息的分类按重要性战略信息、战术信息、作业信息按领域管理信息、社会信息、科技信息、军事信息按加工顺序一次信息、二次信息、三次信息按形式数字信息、图像信息、声音信息按性质语法信息、语义信息、语用信息按观察过程实在信息、先验信息、实得信息按作用有用信息、辅助信息、无用信息、有害信息按传递方向前馈信息、反馈信息⊙信息技术信息技术是利用计算机进行信息处理,利用现代电子通信技术从事信息采集、储存、加工、利用以及相关产品制造、技术开发、信息服务得新学科。
⊙数据含义:载荷或记录信息得按一定规则排列组合的物理符号数据背景:接收者针对特定数据的信息准备,当接收者了解物理符号序列的规律,并知道每个符号和符号组合的指向性目标或含义时,可获得一组数据所荷载的信息。
数据+背景=信息【习题】载荷或记录信息按一定规则排列组合的物理符号叫做A.信息B.数字C.数据D.计算E.数据库『正确答案』C——数据『答案解析』数据:载荷或记录信息得按一定规则排列组合的物理符号。
⊙数据分类按性质分为定位数据:各种坐标数据定性数据:事物属性的数据(居住地、性别、血型等)定量数据:反映事物数量特征的数据(长度、面积、体积等数据)定时数据:反映事物时间特性的数据按表现形式分数字数据:各种统计测量数据模拟数据:连续函数组成记录方式地图、表格、影像、磁带、纸带【习题】反映事物数量特征的数据,如长度、面积、体积等几何量或者重量、速度等物理量叫做A.定位数据B.定性数据C.定量数据D.定时数据E.数字数据『正确答案』C——定量数据(反映事物数量特征的数据)第二节健康信息收集、分析与利用教材结构一、健康信息来源二、信息收集方法三、数据库的建立四、信息更新与整理五、信息的利用一、健康信息的来源1.卫生服务过程中的各种服务记录2.定期或不定期的健康体检记录3.专题健康或疾病调查记录⊙卫生服务记录表单卫生服务记录的主要载体是卫生服务记录表单1.基本信息2.儿童保健3.妇女保健4.疾病控制5.疾病管理6.医疗服务1.基本信息:个人基本信息:个人基本情况登记表2.儿童保健:出生医学登记:出生医学证明。
新生儿疾病筛查:新生儿疾病筛查记录表。
儿童健康体检:0~6岁儿童健康体检记录表。
体弱儿童管理:体弱儿童管理记录表。
3.妇女保健:婚前保健服务:婚前医学检查表、婚前医学检查证明。
妇女病普查:妇女健康检查表。
计划生育技术服务:计划生育技术服务记录表。
孕产期保健与高危管理:产前检查记录表、分娩记录表、产后42天访视记录表、孕产妇高危管理记录表。
产前筛查与诊断:产前筛查与诊断记录表。
出生缺陷监测:医疗机构出生缺陷登记卡。
4.疾病控制:个人预防接种记录表、传染病报告卡结核病患者登记管理记录表、艾滋病防治记录表血吸虫病患者管理记录表、慢性丝虫病患者随访记录表职业病报告卡、尘肺病报告卡、职业性放射性疾病报告卡。
职业性健康监护:职业健康检查表。
伤害监测记录:伤害监测报告卡。
中毒记录:农药中毒报告卡。
行为危险因素监测记录表。
死居民死亡医学证明书。
5.疾病管理高血压病例管理:高血压患者随访表。
糖尿病病例管理:糖尿病患者随访表。
肿瘤病病例管理:肿瘤报告与随访表。
精神分裂症病例管理:精神分类症患者年检表、随访表。
老年人健康管理:老年人健康管理随访表。
6.医疗服务门诊诊疗记录:门诊病历。
住院诊疗记录:住院病历。
住院病案记录:住院病案首页。
成人健康体检:成人健康检查表。
【习题多选】卫生服务记录表单是用于记录服务对象信息的医学技术文档,它主要包括A.儿童保健B.医疗服务C.疾病控制D.基本信息E.妇女保健『正确答案』ABCDE『答案解析』卫生服务记录的主要载体是卫生服务记录表单,有以下六个部分(1)基本信息(2)儿童保健(3)妇女保健(4)疾病控制(5)疾病管理(6)医疗服务二、信息收集方法⊙信息收集是指对事物运动过程中所产生、加工、存储的信息,通过一定的渠道,按照一定的程序,采用科学的方法,对真实、实用、有价值的信息进行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的采集的全过程。
⊙信息收集原则计划性首先明确目的,其次保证重点,全面兼顾,最后修订系统性根据单位性质、专业特点不间断地连续采集信息针对性根据实际需要,有目的,有重点、分专业收集及时性按照需求,敏捷迅速地采集到反映事物最新动态完整性全面、系统收集信息的原则真实性采集真实、可靠的信息【习题】健康信息采集的原则是A.因人而异B.记住医学档案C.针对性的内容D.如实收集相关信息E.定期和不定期记录『正确答案』D——符合信息收集原则的真实性。
【复习】信息收集原则:计划性、系统性、针对性、及时性、完整性、真实性。
⊙信息收集方法专题调查的方法——访谈法、实地观察法、问卷法。
1.访谈法:以谈话为主要方式了解某人、某事、某种行为或态度的方法。
走家访户、信件、现代通讯工具直接与被调查者进行口头交谈。
2.实地观察法:由调查员到现场对观察对象进行直接观察、检查、测量或计数而取得资料。
现场体检(身高、体重)、收集标本。
3.问卷法:调查者运用事先设计好的问卷向被调查者了解情况或征询意见,是一种书面调查方法。
⊙数据库的建立数据库是按照数据结构组织、存储和管理数据的仓库。
表12-1 127名儿童接种乙肝疫苗情况记录编号儿童姓名母亲文化出生日期出生体重(kg)出生身高(cm)免疫时间阳性反应结果1 李安棋小学1987.06.03 2.80 40.00 1997.08.02 阳性2 周小亮大学1982.12.15 1.90 44.00 1996.10.10 阳性3 叶静高中1993.04.21 3.00 46.21 1998.09.02 阴性4 欧阳仪德初中1991.11.07 3.35 47.12 1998.06.15 阳性……………………127 王薇大学1992.10.27 3.30 48.50 1998.11.02 阴性数据库分析表12-1记录的原始数据是一个由127例观察单位和8个变量组成的数据库。
变量——标识变量(数据管理,数据的核对与增减——编号和儿童姓名为标识变量)、分析变量(反应变量和解释变量)反应变量——试验效果或观察结果大小的变量或指标——乙肝疫苗阳性反应结果。
解释变量——指示变量、分组变量——母亲文化、出生日期、出生体重等为解释变量。
⊙信息更新与整理一、数据核查二、信息整理三、信息更新一、数据核查数据核查准确性步骤1.运行统计软件的基本统计量过程,列出每个变量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如果不符合逻辑,说明数据有误。
2.数据核对,将原始数据与录入的数据一一核对,更正错误。
二、信息整理将所获取的信息资料分门别类地加以归纳,使之能说明事物的过程或整体。
⊙资料整理步骤第一步:信息分类。
第二步:资料汇编——⊙审核资料是否真实、准确和全面。
⊙根据研究目的要求和研究对象客观情况,确定合理的逻辑结构,对资料进行初次加工。
⊙汇编好的资料要井井有条、层次分明,系统完整地反映研究对象的全貌。
第三步:资料分析。
三、信息更新健康管理过程具有连续性,健康管理信息需要不断进行更新。
健康管理信息更新本质——健康信息累积+分析。
⊙信息的利用一、个体层面信息的利用二、群体层面信息的利用一、个体层面信息的利用个人信息是指在现实生活中能够识别特定个人的一切信息,如姓名、电话号码、家庭住址、身份证号等。
个人健康信息是个人信息的组成部分,是指一个人从出生到死亡的整个过程中,其健康状况的发展变化情况一起所接受的各项卫生服务记录的总和。
个人健康信息的作用——⊙分析、评价其健康状况和健康危险因素。
⊙健康管理效果的评价(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管理有效程度的量化评价)。
二、群体层面的信息利用收集管理群体健康信息的必要资料,通过科学、客观的分析、汇总和评估,作出社区诊断,分析主要健康问题、危险因素和目标人群,为制订干预计划提供依据,为企业、机关、团体提供群体健康的指导建议和相关的健康需求参考资料。
通过讲座、咨询、个别重点对象的针对性指导、服务等方式,切实落实有效的干预措施,达到最大的防治疾病和健康改善的效果。
第三节居民健康档案概述教材结构一、居民健康档案的意义二、建立健康档案的基本要求三、健康档案的分类四、健康档案管理的基本原则⊙建立居民健康档案的意义(7条)1.能够帮助健康管理者全面、系统地了解居民的健康问题及其患病的相关背景信息。
2.有助于促进社区卫生服务的规范化。
3.有助于全面评价社区居民的健康问题。
4.有助于制订准确实用的卫生保健计划。
5.可用于评价健康管理者的服务质量和技术水平,有时还可作为处理医疗纠纷的法律依据。
6.健康档案中的信息资料,可作为政府和医疗管理机构收集基层医疗信息的重要渠道,也可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理提供及时、准确的居民健康信息。
7.居民健康档案是医学教学科研的重要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