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无症状期)中医诊疗方案
- 格式:doc
- 大小:54.50 KB
- 文档页数:7
艾滋病的中药方大全有什么中药方可以治疗艾滋病?治疗艾滋病的中药方有哪些?下面由店铺为大家介绍艾滋病的中药方大全,希望能帮到你。
中医药治疗艾滋病中医药治疗艾滋病的工作,在改善和减轻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及减少抗病毒药物引起的毒副作用等方面,都表现出了一定的优势。
但艾滋病的发病原因,西医认识非常明确,即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所引起。
中医病因性质问题,学界认识仍然是“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这样一来,直接影响着临床治疗方药的广泛承认和全面推广。
统一认识很有必要,“原汁添新味”是认识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原汁”就是以中医基本理论为根。
“新味”就是参照西医理论,以临床实际为据。
“原汁添新味”就是在中医基本理论的基础上,依据临床实际进行认识上的创新。
“原汁”和“新味”二者缺一不可。
艾滋病中医病因五种认识现在对艾滋病中医病因,大体有以下五类不同的认识,分析如次。
感染艾毒、艾邪艾毒、艾邪是直接附会西医的称谓,仅仅是艾滋病病毒的简称,只有“新味”,不含“原汁”,对中医理、法、方、药的具体应用没有实际的理论和临床意义。
感染疫毒、毒邪、伏邪、疠气等疫毒、毒邪、伏邪、疠气等是中医温病学对“皆相染易”性质病因的总称、泛称,虽有中医特色,是“原汁”不纯,“新味”不含,无论从中医诊断学或者从治疗学上,都没有实际的指导意义。
气虚、血虚、阴虚、阳虚、肾虚、精虚等这是外邪入侵后导致的结果,不是原因,可以称为继发性原因,或称为第二原因,严格来说只能叫“证因”,不能称之为病因。
艾滋病的传染性也得不到体现,是有“原汁”无“新味”。
感染湿温、湿热等湿温已是中医的专有病名。
湿热是艾滋病发病时的重要病机之一,是不少学者的共识,称之为病因既不规范,也不免有以偏赅全之憾。
感染湿毒HIV致病,起病隐匿,病程迁延,缠绵难愈,表现复杂,首犯脾土,病位广泛,符合中医湿邪致病特点,几乎是专家学者的一致观点。
称谓“湿毒”也符合现在语言习惯,但不严谨,经不起分析。
中医治疗爱滋病探悉(中药彻底治愈艾滋病)——王培成总论中医对爱滋病的记载在《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第五》,第九条里记载了这样一种疾病,他的主要病机是身体没有任何的抵抗力。
原文如下:“味酸则伤筋,筋伤则缓,名曰泄,咸则伤骨,骨伤则痿,名曰枯。
枯泄相搏,名曰断泄。
荣气不通,卫不独行,荣卫俱微,三焦无所御,四属断绝,身体羸瘦。
独足肿大,黄汗出,胫冷,假令发热,便为历节也。
”这段话本是要说历节这个疾病,但为了让后人明白历节是怎么一会事,共引用了三个疾病来解释。
一个是泄,一个是枯,一个是断泄。
其中断泄的病机就是身体没有任何抵抗力。
那么断泄会不会就是我们所说的爱滋病呢?让我们对条文进行逐条分析。
一、原文解析:“味酸则伤筋,筋伤则缓,名曰泄,咸则伤骨,骨伤则痿,名曰枯。
枯泄相搏,名曰断泄”这一段话就是解释此病的来历。
指出这种疾病是由于筋骨都伤了引起的,而引起筋骨都伤的原因,张仲景引用了内经的话,说酸则伤筋,咸则伤骨。
酸就是东方青色,为肝所主,过则伤筋。
咸就是北方黑色,为肾所主,过则伤骨。
也就是说肝肾过度则伤筋骨。
实际上并是说只有酸才能伤筋,只有咸才能伤骨。
那么还有那些因素呢?比如阴器,就是宗筋所主,因此过度的房事也是一种伤筋的方法,而精在中医里面属肾,泄精过度也是一种伤骨的方法。
由此可见,如果枯泄相搏的话,最可能的原因倒是房事,房事不就是筋骨俱伤吗?因此可以看出,所谓断泄是指一种伤人筋骨的疾病。
那么断泄的病理变化是什么呢?“名曰断泄。
荣气不通,卫不独行,荣卫俱微,三焦无所御,四属断绝,身体羸瘦”就是说这个疾病的病机的。
首先是“荣气不通,卫不独行”。
荣气行于脉中,卫气行于脉外,这个荣气应该是中医里面最常见的营气。
即荣通营。
他们本来都是环绕的意思,即营者卫也,卫者营也。
都是环绕周流不息的意思。
在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里都写的这个“荣”,有一种强调功能的意思在里面,即营养的意思。
因此他们的关系可以这么看:卫气就象是战斗的前方部队。
中医药治疗艾滋病试点项目实施方案为了充分发挥中医药优势,探索中医药、中西医结合治疗艾滋病的有效方法,根据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财政部《15省(区)艾滋病防治项目管理方案》、《中医中药治疗艾滋病试点项目管理方案》和财政部、卫生部《关于补助公共卫生专项资金的通知》(财社[2006]126号)要求,为确保项目顺利实施,制定本方案。
本项目为“AA省艾滋病防治项目实施方案”的一个组成部分。
一、项目目标在去年该项目实施一年的基础上,从2007年5月起,继续为我省350名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提供一年的免费中医药治疗。
通过实施中医药治疗,达到延缓发病,改善艾滋病患者临床症状,减轻痛苦,提高病人生存质量的目的,探索出符合我国国情的中医药治疗艾滋病的方案。
完成全省从事艾滋病中医药防治人员的培训,全面系统总结中医药防治艾滋病工作,对今后开展中医、中西医结合防治艾滋病工作提出建议。
二、组织实施(一)组织领导: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治疗艾滋病工作小组领导下实施中医药治疗艾滋病项目;AA省中医药治疗艾滋病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省项目工作计划制定、组织实施和省级考核。
各项目市、县(市)成立相应机构,负责本区域内的项目具体实施工作。
(二)设立项目专家组:成立AA省中医药治疗艾滋病医疗专家组,专家组由知名中医药专家、传染病专家和公共卫生专家组成,负责全省中医药治疗艾滋病工作的技术支持和人员培训。
项目市、县(市)成立本级专家组,负责本地项目实施的业务指导及巡诊工作。
(三)工作机制:实施“三统一、四结合”的原则,即统一组织领导、统一治疗方案、统一观察指标;临床救治与科研相结合、固定方药与辨证施治相结合、中医药治疗与西药抗病毒治疗相结合、重点村与一般村相结合。
将中医药艾滋病关怀救治项目纳入艾滋病防治总体工作中,与医政部门及疾病控制机构密切合作,分级负责,定期考核。
(四)项目市、县(市)选择: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工作安排,根据我省艾滋病的发病人数及疫情轻重和中医药工作基础等因素,确定若干市、县(市)作为项目实施单位。
中医能够治好艾滋病该病临床症状呈多样化,有的患者只有感冒症状,但并不发病,而成为无症状带毒者。
有的患者有发热、头痛、咽炎、咳嗽、皮疹、肌痛、关节痛、乏力、恶心、食欲不振、腹痛、腹泻、便血、体重减轻、抽搐、肿瘤、严重的二次感染以及颈部、腋下或腹股沟淋巴结肿大,还有白细胞及血小板减少等表现。
最后因病人的免疫系统崩溃而迅速死亡。
该病的特点是:传播、蔓延快,且大多数是由无症状的病毒携带者所传播,不易觉察。
潜伏期长,一般为6个月至2年,不易早发现、早诊治。
病情凶险,死亡率高,患者大多在确诊后1年内死亡。
据目前研究所知,该病是T细胞白血病毒Ⅲ型(HTLV-Ⅲ)感染的传染病,主要通过性接触传播,其次是血液传染,以及围产期母婴传播,其他如眼泪、唾液等也有传播作用。
预防措施主要包括防止性传播,对血库血及血制品供血者进行病原体病毒检测。
该病的病因、病机尚未研究清楚,目前还没有理想的治疗方法,是医学界普遍关注的一个难题,我国已组织中医药专家在国内外参加防治该病的研究。
就当前对于艾滋病的治疗,不论中医或西医想把人体内的艾滋病病毒彻底清除干净,还是很困难的。
西医常用的抗逆转录病毒药物有叠氮胸苷(AZT)、拉米夫定、茚地那韦等。
另外抗逆转录病毒联合疗法(HAART),即鸡尾酒疗法。
其作用是直接针对靶心,控制病毒的数量和病毒在体内的发展。
甚至能达到病毒在血液中检测不出来,但尽管如此,艾滋病病毒并没在体内彻底消失。
西医虽然疗效肯定,可以把病治成慢性的可控制性疾病,但因价格昂贵使得其覆盖率有限,加之有耐药性、毒副作用大等问题,不宜大面积推广。
据调查,艾滋病感染者服用“鸡尾酒”套餐后的普遍反应,头痛头晕、视力模糊、四肢发麻、腹痛腹泻……在河南地区有40%的病人退出治疗。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五省中医药治疗艾滋病项目临床技术方案(试行)》把艾滋病分Ⅲ期21型。
但从临床上总体来看是“本虚标实”,即肝肾阴亏,气血两虚,热毒炽盛和瘀血内结。
艾滋病的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与思路艾滋病全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是人体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而引发的一种流行范围广、病死率高的慢性传染病。
HIV主要侵犯T淋巴细胞,导致人体免疫功能受损,临床常表现为原因不明的发热、淋巴结肿大、全身皮疹、慢性腹泻等,最终并发多种机会性感染或恶性肿瘤。
HIV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以下称HIV/AIDS患者)是本病的传染源,HIV主要通过性传播、体液传播和母婴垂直传播,人群普遍易感,其发病与人的行为密切相关。
本病传播迅速、病程漫长、死亡率高,目前尚无彻底治愈的药物和方法。
中医历代文献中并无艾滋病明确记载,结合其病证特点和临床表现,可将其归于中医“疫毒”、“虚劳”等范畴。
一、病原学HIV属于反转录病毒科慢病毒属中的人类慢病毒组,为直径约100~120 nm球形颗粒,根据血清学反应和病毒核酸序列测定,将其分为HIV-1型和HIV-2型,两型间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为40%~60%。
目前全球流行的主要是HIV-1型。
HIV-1型由核心和包膜两部分组成,核心包含两条单股RNA链、核心结构蛋白和病毒复制所必需的酶类,包括反转录酶(RT,P51/P66)、整合酶(INT,P32)和蛋白酶(P1,P11)。
核心外层为病毒衣壳蛋白(P24,P17)。
病毒最外层为包膜,其中嵌有外膜糖蛋白(gp120)和跨膜糖蛋白(gp41)。
HIV-2的生物学特性与HIV-1相似,但其传染性较低,引起的艾滋病临床进展较慢,症状较轻。
HIV基因全长约9.8 kb,含有3个结构基因:核心基因gag(P24,P17)、逆转录酶基因pol(P66,P32,P11)、包膜基因env(gp120,gp41);2个调节基因(tat反式激活因子、rev毒粒蛋白表达调节子)和4个辅助基因(nef负调控因子、vpr病毒r蛋白、vpu病毒u 蛋白和vif毒粒感染性因子)。
艾滋病中药治愈案例
目前尚未有任何中药治愈艾滋病的案例被证明是有效的。
艾滋病是一种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传染病,它会破坏人体免疫系统,导致患者易患各种疾病。
尽管中药在治疗一些疾病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但对于艾滋病这种病毒性疾病,中药的作用非常有限。
目前,全球医学界仍在努力寻找有效的艾滋病治疗方法,包括抗病毒药物、免疫疗法和干细胞移植等。
虽然中药不能治愈艾滋病,但一些中药可以帮助缓解艾滋病患者的症状,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例如,一些中药可以帮助缓解艾滋病患者的疲劳、发热、咳嗽等症状。
此外,中药还可以帮助艾滋病患者调节免疫系统,提高他们的免疫力。
需要注意的是,艾滋病患者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中药,以避免中药与抗病毒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影响治疗效果。
此外,艾滋病患者也应该定期接受检查和治疗,以确保病情得到控制。
总之,中药不能治愈艾滋病,但一些中药可以帮助缓解艾滋病患者的症状,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艾滋病患者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中药,并定期接受检查和治疗。
【艾滋病医案】民间中草药简便高效根治艾滋病德文韦德民间中医中草药简便高效根治艾滋病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国家中医发展基础研究”课题组组长贾谦教授在中医战略书中为民间中医鸣锣开道,申报不平,讲了公道话,为民间中医出了一口气。
百年来对民间中医的打击、压制、排挤,甚至采取消灭的态度,给中华民族医带来了极大的抹杀。
不然的话,世界关注的艾滋病,在中国民间中医早就得到解决了。
看了中医战略书,知道了天下还有敢想敢干的七路民间中医,冒着非法行医的罪名和被感染的风险,进入艾滋病高发区,无偿的给患者治病。
有600名患者获得了显着疗效,他们的行动给我树立了榜样和鼓励,增强了我对治疗艾滋病的信心。
我在用民间中医中草药简便高效根治艾滋病的问题上,就有人取笑过我,说世界上还没有谁能研究发明根治艾滋病的特效药,凭你民间中医的几味草药能根治艾滋病,简直是异想天开,想必是癞**想吃天鹅肉罢了,谈何容易。
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我抱着不服气的心态,十几年来刻苦学习勤奋钻研,要为中华民族争口气,弘扬祖国五千年的中医学优良传统,为民间中医生辉,有了这种精神支配,参阅古今中草药典籍,寻找能杀灭艾滋病毒的中草药,终于在临床实践研究中,找到了几味能有显着杀灭艾滋病毒的主要药物。
中草药在历来的温病和慢性病的治疗中,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
随着中医学的发展,中草药临床于艾滋病的治疗中,也有着不可思议的神奇疗效,抗艾滋病活性较强的中草药,能消炎杀菌,益气活血,又能提高和调节免疫功能,达到治愈艾滋病的目的。
艾滋病毒在机体内蔓延速度快,死亡率高,至今无满意治疗措施,引起全人类的重大关注,现在不得不把治疗艾滋病的希望寄托在民间的中草药上。
一、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和自然过程1、血液传播输入带有艾滋病毒的血液和血制品,骨髓和器官移植,以及共有带有艾滋病毒的注射器和针头。
2、性传播以异性性交为主要的传播途径,或西方国家同性恋的传播方式。
3、母婴垂直传播婴儿在母体内是血脉相连的直接感染和遗传。
中医药治疗艾滋病临床技术方案设计中医药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艾滋病的治疗具有一定的疗效。
以下是一份中医药治疗艾滋病的临床技术方案设计。
一、辨证施治1.辨证施治是中医药治疗的核心方法,艾滋病患者的辩证需要结合病情和体质进行个体化的辨证施治。
2.根据临床表现进行辨证分型,如气虚型、阴虚火旺型、湿热蕴毒型等。
针对不同的辨证类型,采用相应的药物治疗。
3.根据辨证施治结果,评估疗效,对病情进行调整和监测。
二、药物治疗1.补气药物:选用黄芪、党参等中药补益气血,增强患者免疫力。
2.滋阴药物:选用知母、天冬等中药滋阴养血,改善患者体质,减轻病情。
3.清热药物:选用黄连、黄芩等中药清热解毒,降低体内病毒水平,减缓病情发展。
4.利湿药物:选用车前子、茯苓等中药清热利湿,减轻患者体内湿毒引起的不适。
5.中草药配方:根据患者辨证施治结果,配制个体化的中草药方剂。
三、针灸治疗1.针灸是中医药治疗艾滋病的重要方法之一,能够调节患者气血平衡,提高免疫功能。
2.针灸治疗方案应根据患者具体病情和需要来制定,可以采用局部针刺、全身针刺或耳针等。
3.针灸治疗的频率和时间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调整,通常可每周一次或两次,持续治疗数月。
四、中药熏蒸疗法1.中药熏蒸疗法是一种传统的中医药治疗方法,可以通过皮肤吸收药效,改善患者症状。
2.选择适当的中药材,制成熏蒸剂,用蒸汽或者火熏的方式进行治疗。
3.中药熏蒸疗法可以改善患者体质,减轻症状,提高患者免疫力。
五、饮食调养1.饮食调养是中医药治疗艾滋病的重要方面,可以通过合理的饮食搭配来改善患者体质。
2.中医药认为,艾滋病患者脾胃功能虚弱,需要注意清淡易消化的饮食,多摄入富含维生素和蛋白质的食物。
3.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辣椒、生葱、生姜等,避免食用生冷食物,如生鱼、生蛋等。
综上所述,中医药治疗艾滋病是一个综合性的治疗过程,需要根据每个患者的个体差异进行个体化的辨证施治。
药物治疗、针灸治疗、中药熏蒸疗法和饮食调养等是中医药治疗艾滋病的常用方法,可以提高患者免疫功能,改善患者体质,减轻病情。
艾滋病医案民间中草药简便高效根治艾滋病艾滋病医案:民间中草药简便高效根治艾滋病艾滋病是一种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引起的严重疾病。
长期以来,专业的抗病毒药物一直是治疗艾滋病的主要手段。
然而,近年来,一些民间中草药被称为能够简便高效地根治艾滋病的良方。
本文将介绍其中一些被认为有效的中草药治疗艾滋病的案例。
1. 黄连黄连,中药名,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具有清热解毒、抗菌消炎的功效。
根据一些实际医案,黄连与其他中草药的配合使用,在治疗艾滋病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黄连可以通过抑制HIV病毒在人体的复制和增殖,改善患者的免疫功能,达到根治艾滋病的目的。
2. 人参人参,中药名,被视为滋补强壮的良药。
研究表明,人参可以提高人体免疫功能,并对艾滋病患者的身体状况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患者在配合专业治疗药物的同时,适量摄入人参,能够增强机体的抵抗力,帮助患者更好地抵抗病毒的侵袭,并提高生活质量。
3. 当归当归,中药名,常用于妇科疾病的治疗。
然而,近期有研究认为当归也对艾滋病有一定的辅助疗效。
当归具有调和气血、活血化瘀的作用,可以增强人体的免疫力,改善机体的抵抗能力。
一些服用了当归的艾滋病患者,证实了其对病毒抵抗能力的提高和身体状况的改善。
4. 中草药的局限性虽然中草药在一些艾滋病治疗方案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我们需要明确的是,中草药无法完全根治艾滋病。
艾滋病是一种严重的慢性病,治疗过程需要综合运用现代药物和中草药,才能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
而且,由于每个人的体质差异,对中草药的疗效也会有所差别。
因此,在考虑用中草药治疗艾滋病时,建议患者要咨询专业医生,并遵循科学的治疗方案。
总结起来,民间中草药在治疗艾滋病方面具备一定的潜力,不仅可以改善患者的免疫功能,还可以提高生活质量。
然而,中草药治疗艾滋病的效果仍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实践验证。
只有通过科学的、综合的治疗方案,才能更好地控制艾滋病的发展,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中医药治疗艾滋病应重视对无症状HIV感染期的早期干预郭会军;王丹妮;刘学伟;彭勃
【期刊名称】《上海中医药杂志》
【年(卷),期】2006(40)7
【摘要】分析目前艾滋病防治现状,根据中医“治未病”学术思想,探讨对无症状HIV感染期进行中医药干预的必要性和在艾滋病防治工作中的重要意义。
【总页数】2页(P17-18)
【关键词】艾滋病;无症状HIV感染期;辨证论治;治未病
【作者】郭会军;王丹妮;刘学伟;彭勃
【作者单位】河南中医学院艾滋病研究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59;R512.91
【相关文献】
1.浅析艾滋病无症状HIV感染期病因病机及治疗 [J], 李欢
2.扶正排毒颗粒对32例艾滋病无症状HIV感染者早期干预的临床观察 [J], 郭会军;陈继忠;郭玉明
3.无症状HIV感染期是中医药治疗艾滋病的关键切入点 [J], 彭勃;王丹妮
4.无症状HIV感染期是中医药治疗艾滋病的黄金切入点 [J], 彭勃;王丹妮
5.中医药治疗无症状HIV感染期探析 [J], 彭勃;王丹妮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艾滋病中医诊疗方案(2020年版)艾滋病中医诊疗方案(2020年版)艾滋病(AIDS)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AIDS)的简称,由人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xy vius,HIV)所引起的致命性慢性传染病,本病主要通过性接触和血液传播,病毒主要侵犯和破坏辅助性T淋巴细胞(CD4+T淋巴细胞),使机体细胞免疫功能受损,最后并发各种严重的机会性感染和肿瘤。
一、疾病诊断依据国家标准《HIV/AIDS的诊断标准和处理原则》,HIV感染可分为急性HIV感染、无症状HIV感染和AIDS三期,其中对急性HIV感染、无症状感染者统称为HIV感染者,对AIDS期的患者称为AIDS病人。
二、中医治疗(一)辨证论治1.急性感染期(发病二周以内)(1)气虚风寒证病症:恶寒重,发烧,头痛无汗,乏力身困,舌淡苔薄白,脉浮。
治法:益气解表。
1方药:败毒散加减。
组方:党参15g,茯苓15g,苏叶12g,葛根15g,防风9g,陈皮12g,前胡12g,桔梗15g,甘草9g。
加减:风寒明显者,可用荆防败毒散辛温解表。
中成药:川芎茶调散、正柴胡饮。
(2)阴虚风热证病症:发烧、微恶寒,头痛,鼻塞干咳、舌红少苔、脉细数。
治法:滋阴解表。
方药:加减葳蕤汤。
组方:玉竹15g,葱白10g,白薇15g,薄荷6g,豆豉15g,桔梗15g,连翘15g,生草9g,芦根15g。
加减:风热明显者,可用银翘散加减。
中成药:板蓝根冲剂、VC银翘片、柴胡注射液、清开灵注射液。
2.埋伏期(1)肝经郁热证症状:烦躁焦虑,胸闷肋痛,失眠多梦,妇女月经不调,小腹结块,舌苔薄白或黄,脉弦。
治法:疏肝清热。
方药:丹栀清闲散加减。
组方:丹皮15g,栀子12g,柴胡12g,白术15g,茯2苓15g,当归15g,白芍15g,薄荷3g,生甘草10g。
加减:偏于肝郁气滞者,可用柴胡舒肝散加减。
治疗艾滋病方法艾滋病又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是一种新的性传播疾病,由获得性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
本病特点是患者的T4细胞被破坏,造成细胞免疫功能严重缺陷,失去对外界感染的抵抗力,容易发生条件性感染和少见的恶性肿瘤,症状复杂,目前尚无特效疗法,最终因无法治愈而死亡。
本病通过精液、血液、唾液、泪液、乳汁、医疗器械等传播,故以同性恋者、吸毒者、接受输血和父母患有艾滋病者为高发人群。
中医无艾滋病的防治记载。
近年中医研究认为,本病的发病,多由感染温邪淫毒,损伤机体;或房事不节,正气受损,气血亏虚,致使全身脏腑功能严重损害所成。
一、艾滋病的诊断1.病史:注意患者的个人生活方式,性生活史;有无反复静脉注射吸毒、输血或注射血液制品史;有无艾滋病流行区旅居史。
2.潜伏期(HIV感染):(1)一般4个月至5年。
(2)可无任何症状。
(3)慢性淋巴结症综合征:全身淋巴结肿大等。
(4)类似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的症状:发热,恶寒,头痛,皮肤丘疹,淋巴结肿大等。
3.前躯症状(艾滋病相关综合征):(1)反复发热,疲乏,盗汗,食欲不振,体重减轻,全身性淋巴结肿大。
(2)真菌、病毒或细菌性条件性感染:如口腔白念珠菌病、皮肤单纯疱疹等。
4.条件致病性感染:由于免疫功能缺陷,原来并非致病的或致病力很弱的病原体,对艾滋病患者构成致病感染。
(1)弥漫性肺炎:发热,咳嗽,呼吸困难,低氧血症,胸痛等。
病原体多为卡氏肺囊虫。
(2)原因不明的发热:呈间歇性或持续性,周身不适,乏力,体重减轻达30%~40%,逐至恶病质。
(3)腹泻:每日可达数次,水样大便,脓血便。
病原体常见为隐孢子虫。
(4)神经系统合并症:病原体不同而引起不同的临床反应。
①HIV:进行性特发性脑炎。
②弓形体:脑脓肿、弥漫性脑炎。
③隐球菌:脑膜炎、脑脓肿。
上述疾病均可出现头痛、呕吐、意识障碍、抽搐、痴呆以及相应的占位性病变体征。
5.恶性肿瘤:常见者为卡波西肉瘤,还有高度恶性淋巴瘤,未分化的霍奇金淋巴瘤、舌鳞状细胞癌等。
中医药防治艾滋病进展发布时间:2022-03-17T06:56:32.855Z 来源:《医师在线》2022年1期作者:幸继红[导读] 艾滋病属于慢性且恶性的疾病,一旦进入到艾滋病期便无有效治疗的方式幸继红凉山州西昌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四川凉山 615000艾滋病属于慢性且恶性的疾病,一旦进入到艾滋病期便无有效治疗的方式,面对这一世界性的难题,我国中医也参加了防治的行列之中,并且经过长时间的实践已经总结出相对完整的体系,经过临床应用证实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症状,减少患者机会性感染,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患者的病死率,改善了许多艾滋病患者的治疗结局甚至成为了他们重生的希望,以下主要就目前中医药防治艾滋病的进展做一些科普。
一、艾滋病在现代医学体系下,艾滋病又被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其发病原因较为明确,是由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所致,在临床上表现复杂多样,由于艾滋病毒潜伏期较长,且早期以及潜伏期无特异性症状,常被患者忽视或者以其他疾病进行诊治,一旦出现明显症状往往表明患者疾病已经发展到晚期,极大的提升了治疗难度且难以保证有效的治疗效果,最终患者死于感染、肿瘤等并发症,这也是艾滋病防治过程中的难点之一。
自1981年美国出现首例病例,面对这一未知的病毒,医学上也束手无策,随着相关研究的深入以及临床经验的积累,目前医学上对艾滋病的发病原因以及致病机制已经有了较为深入的了解,同时也形成了以对症治疗、抗病毒治疗以及并发症治疗的等方式为主的相对完整的治疗体系,如果患者能及时接受正规治疗,可有效提高生活质量,延缓生命。
但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发现,现代医学中常用的抗病毒药的高效联合疗法虽然能够控制病情发展,但也存在着停药反应大、副作用大、价格昂贵等局限性,对患者来讲治疗痛苦大且经济负担大,直接影响到患者的治疗依从性,许多患者甚至因此放弃治疗,在广泛推广时具备一定的难度,因此寻找一种疗效确切、经济性高且安全性高的治疗方案成为临床上和患者的共同需求。
中医草本抗病毒方法治疗皮艾探索皮肤艾滋病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疾病,一旦患上会给患者带来诸多不适。
传统药物治疗存在一定的副作用和局限性,因此人们对中医草本抗病毒方法治疗皮艾的探索也在不断进行。
皮肤艾滋病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即HIV)感染引起的一种慢性皮肤疾病。
中医认为,皮肤艾滋病多由脾胃虚弱、体质亏损、湿热痰浊等因素引起。
因此,通过草本抗病毒方法调理脾胃、提高免疫力、清除湿热痰浊,可以有效治疗皮肤艾滋病。
一种常用的中医草本抗病毒方法是采用茵陈蒿、马兰头、青黛、侧柏叶等草本植物制成的中药煎剂。
这些草本植物具有抗病毒、消炎、清热解毒的功效,能够调节体内的湿热痰浊,减少病毒的繁殖和传播。
研究发现,这种中药煎剂能够显著减轻皮肤艾滋病患者的症状,促进病情的好转。
除了中药煎剂的应用,中医草本抗病毒方法还包括外用草药膏剂。
例如,采用板蓝根、连翘、金银花等草本植物制成的外用草药膏剂可以直接涂抹在受感染的皮肤上,具有消炎、杀菌的作用。
这些草药膏剂能够有效抑制病毒的繁殖,加速皮肤的愈合,缓解皮肤艾滋病引起的瘙痒、疼痛等不适症状。
此外,中医还注重调理患者的内外平衡。
通过中医草本抗病毒方法治疗皮肤艾滋病时,同时也会搭配饮食调理和中药浴疗法。
例如,适当调整饮食结构,以养阴清热、益气健脾的食物为主,帮助患者恢复体质、增强免疫力;另外,利用中药配方制成的浸泡膏剂进行中药浴疗法,可以通过皮肤吸收中药成分,加速病毒的排出和康复。
中医草本抗病毒方法治疗皮肤艾滋病在实践中取得了一定的疗效。
通过多项临床观察和研究,发现草本植物中含有丰富的活性成分,这些成分具有明显的抗病毒作用,可以有效抑制HIV病毒的复制和传播。
同时,这些草本植物还具有调节免疫功能、促进组织修复的作用,能够减轻患者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然而,需要指出的是,中医草本抗病毒方法治疗皮肤艾滋病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由于皮肤艾滋病的病理机制复杂,治疗过程可能会较长,需要患者坚持长期治疗。
2024中国艾滋病诊疗指南(完整版)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艾滋病丙型肝炎学组千2005年制订了我国«艾滋病诊疗指南〉〉(简称«指南〉〉),2024版«指南〉〉是在2021年第5版«指南〉〉的基础上参照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修订而成。
新版«指南〉〉重点对抗病毒治疗、全程管理、机会性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 V)合并肿瘤、HIV感染的预防与干预等内容进行了更新,并新增艾滋病免疫功能重建不全”这部分内容,首次提出了'艾滋病脆弱人群"的概念,增加了诊治推荐意见及其推荐证据和推荐强度。
一、流行病学推荐意见1:对HI V A I D S患者的配偶和性伴、与HIV/A I D S患者共用注射器的静脉药物依赖者、HI V A I D S患者所生子女,以及具有疑似HI V 感染高危行为和(或)临床症状的临床就诊者,医务人员应主动提供HI V 相关检测及相应的咨询服务(Cl)。
三、实验室检测推荐意见2:HI V筛查试验阳性者需进一步通过补充试验包括抗体补充试验(HI V12抗体确证试验)和核酸补充试验(HI V1核酸定性和定量检测)来确认HI V感染(Al)。
推荐意见3:初治HIV感染者在启动A R T之前应进行基因型耐药检测新确诊HIV感染者或使用CA B-L进行Pr E P后仍感染HIV的患者,如考虑存在HIV对INST!耐药,则应进行整合酶基因突变检测(C l)。
六、诊断标准推荐意见4:HIV感染的全过程可分三个期,即急性期、无症状期和A I DS 期;H IV/A I DS的诊断需结合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慎重做出诊断,并进行临床分期(A l)。
七、常见机会性感染(一)PCP推荐意见5:PCP的病原治疗首选SMZ-TMP,甲氧节唗15~20 mg· g-1 · d-1, SMZ 75~ 100 mg· g-1 · d-1,分3~4次用,疗程为21d;重症患者(Pa02<70mmHg或肺泡-动脉血氧分压差>35 mmHg)早期(72h内)可应用糖皮质激素(泼尼松或静用甲泼尼龙)治疗,激素总疗程为21d (A l)。
艾滋病奇妙方
艾滋病对人类危害很大,现在西医没有能完全治愈艾滋病办法,而西药不仅贵,而且副作用也大。
而中草药既便宜,副作用又小,在治疗艾滋病中可以大放光芒。
艾滋病奇妙方:仙鹤草 60克,金銀花、当归、元参、黄芪、鸡血藤、土贝母、连翘、叶下珠、红枣各30克,仙灵脾、柴胡、地榆、白芷、白芥子、石菖蒲、徐長卿各9克,川芎、红木香、远志、蛇蜕各6克。
水煎服,煎二遍,合在一起,得600-700毫升,分早晚二次服(饭前1小时空腹服,服时在药汁中加50毫升黄酒,服后请平躺半小时)。
(30天为一个疗程,二个疗程后验一次血,如果转阴性,以后每两天服一剂,直到完全康复)。
目前,艾滋病不能完全治愈,医界认为主要原因在于药物不容易进入病人大脑,本方巧妙的加了几味助药物进入大脑的中草药,希望能达到完全治愈艾滋病的目的。
此方来自“石室秘录”,对于不同的人,方子还要改善,请您用前找一个您信得过的中医师改进一下再用。
为人民服务。
谢谢大家看完此文。
“风平浪静” 2020年12月22日于纽约。
HIV感染者中医诊疗方案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西医诊断标准:参照《艾滋病诊疗指南》(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艾滋病学组,2011年)。
有流行病学史,结合HIV抗体阳性即可诊断,或国家指定实验室检查HIV抗体阳性即可诊断。
纳入方案者CD4+T淋巴细胞计数应在350个/μl以上。
(二)证候诊断
1.脾气亏虚证:食少,腹胀,大便溏薄,神疲体倦,乏力,气短,自汗,体重减轻,逐渐消瘦,面色萎黄,舌质淡,舌体胖大或有齿痕,苔白,脉细弱。
2.气阴两虚证:少气,懒言,神疲,乏力,自汗,盗汗,动则加剧,或伴口干咽燥,五心烦热,身体消瘦,体重减轻;或见干咳少痰,或见腰膝酸软;舌体瘦薄,舌质淡,苔少,脉虚细数无力。
3.湿热壅滞证:纳呆,脘痞,便溏不爽,头晕昏沉,胸闷,口渴不欲多饮,口粘,肢体困倦;或女子带下黏稠味臭;舌质红,苔厚腻,或黄腻,或黄白相兼,脉濡数或滑数。
二、治疗
(一)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或中成药
1.脾气亏虚证
治法:益气健脾、扶正固本。
推荐方药:参苓白术散加减。
人参白术茯苓甘草黄芪白扁豆厚朴陈皮砂仁仙灵脾巴戟天生姜大枣
推荐中成药:补中益气颗粒(丸)、参苓白术丸、益艾康胶囊等。
2.气阴两虚证
治法:益气养阴、扶正固本。
推荐方药:参芪地黄汤加减。
人参黄芪山药茯苓五味子天花粉沙参麦门冬生地黄杜仲山药熟地黄甘草
推荐中成药:参芪地黄丸、生脉片(胶囊)、参麦颗粒等。
3.湿热壅滞证
治法:清热祛湿、通利化浊。
推荐方药:三仁汤或藿朴夏苓汤加减。
杏仁白豆蔻薏苡仁滑石通草淡竹叶半夏厚朴藿香茯苓猪苓泽泻淡豆豉
推荐中成药:甘露消毒丸、唐草片等。
(二)艾灸治疗
适应症:适用于治疗脾气亏虚证患者。
选穴:关元神阙足三里
取穴:关元,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3寸。
神阙,位于脐正中。
足三里,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中指)。
操作方法:艾条灸,每穴每次10至15分钟,一周为一疗程,连续使用2-4个疗程。
注意事项:控制距离,防止烫伤。
(三)穴位贴敷
根据患者的不同证型选择适宜的穴位进行贴敷,每天一次,每次2个小时,一个疗程7天。
如脾气亏虚可贴敷神阙穴。
注意事项:控制贴敷时间,防止过敏。
(四)护理调摄
1.生活起居:注意性生活安全,防止交叉感染。
在日常生活中,防止共用可能被污染的物品,如牙签、牙刷、剃须刀、注射器等。
适度劳作,勿过劳。
2.饮食调理:均衡饮食。
3.情志调摄:指导患者及家属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配合治疗。
4.健康教育:广泛宣传艾滋病的预防知识,使患者及家属了解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及危害,以采取自我防护措施。
嘱患者每3-6个月做一次临床及免疫学检查。
出现症状,随时就诊,及早治疗。
三、疗效评价
(一)评价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和《中医药治疗HIV/AIDS疗效评价分期标准及评价指标体系(修订草案)》(艾滋病中医药治疗手册,中医古籍出版社,2014)。
1.中医证候疗效评价标准
临床痊愈:中医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或基本消失,证候积分减少≥95%。
显效:中医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改善,证候积分减少≥70%。
有效:中医临床症状、体征均有好转,证候积分减少≥30%。
无效:中医临床症状、体征均无明显改善,甚或加重,证候积分减少不足30%。
计算公式(尼莫地平法)为:[(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
2.症状疗效判定标准
临床控制:疗程结束时,症状消失;
显效:疗程结束时,症状分级减少2级;
有效:疗程结束时,症状分级减少1级;
无效:达不到上述标准者。
3.病毒学指标
有效:治疗前后HIV病毒载量下降1 1og/ml以上;
无效:升高1 1og/ml以上;
稳定:上升或下降达不到1 log/ml。
4.免疫学指标
有效:治疗前后CD4+T淋巴细胞计数上升50个/μl或30%以上;
无效:下降50个/μl或30%以上;
稳定:上升或下降达不到50个/μl或30%。
(二)评价方法
证候疗效判定按照中医证候积分量表进行积分评价;症状疗效评价按照主要症状积分进行评价;健康和生存质量的评价标准采用国际或国内公认的生存质量评价标准,如世界卫生组织HIV 生存质量量表(WHOQOL-HIV)、世界卫生组织HIV生存质量测量简表(WHOQOL-HIV-BREF)、卡洛夫斯基行为状态量表(Karnofsky Performance Status,KPS)、WHO生活质量量表(WHOQOL-100)等,评价时点为第一次就诊、第3个月、第6个月、第12个月等。
附表
症状、体征分级评分表1.主要症状积分方法(0 .2 .4 .6 积分法)
(牵头起草单位: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