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学语文 (52)
- 格式:doc
- 大小:30.00 KB
- 文档页数:1
挽戴安澜将军
毛泽东
【期刊名称】《快乐学语文》
【年(卷),期】2009(000)004
【摘要】这是一首挽诗。
作者从当时抗日民族统一阵线的立场出发,高度赞扬了牺牲在抗日战场上的国民党将领戴安澜的辉煌战绩。
首联交待作战背景,颂赞了戴安澜的爱国主义精神。
“
【总页数】4页(P12-15)
【作者】毛泽东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K825.2
【相关文献】
1.民族英雄的深情颂歌——评毛泽东《五律·挽戴安澜将军》 [J], 黄泽佩;
2.庄重情深的颂歌——谈毛泽东《五律·挽戴安澜将军》 [J], 黄泽佩
3.挽戴安澜将军 [J], 毛泽东
4."三美论"映照下的毛泽东诗词翻译
——以《五律·挽戴安澜将军》为例 [J], 雷萍莉;刘毅
5.读毛泽东《五律·挽戴安澜将军》 [J], 钟振振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快乐学语文《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质,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
“本人在教学中根据语文《课程标准》中规定的学生第一学段的综合性学习要求,激发儿童的好奇心,结合语文学习,让学生观察大自然,并用口头、图文等各种形式表达自己的见闻和想法。
开展了一些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了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了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
一、自主定题,师生共同合作教与学是互动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经验、条件、能力等选定所要学习的主题,这个主题可以是课内的内容,也可以是课外的。
给学生充分的空间,让其自主展开学习。
充分发挥自身的主体作用,发展个性。
学生的兴趣、爱好被调动起来后,就能倾注全部热情,兴致勃勃,认真地进行学习。
同时,学生如果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就会积极开展研究,取得好的效果。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等给予学生积极的引导,既要尊重和保护学生的自主性、积极性,同时也要注意到所选择问题的价值。
教师要有针对性对学生进行引导、点拨与督促。
指导的目的不是将学生的研究引向一个已有的结论,而是提供信息、启发思路、补充知识、介绍方法利线索。
在强调学生自主选择主题的同时,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
只有同时强调二者,他们的作用才可以这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师生也才会在和谐、愉快的情境中实现互动。
例如: 在教学《走进春天》一课前,我和学生一起研究教材中提供的春天的探秘:春天的山水、花草、树木、动物、玩具、食物、节日,以及描写春天的诗文、故事、歌曲、成语或句子等内容。
先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给学生充分的时间、空间,到书中、到大自然中、到生活中去收集资料,进行自主学习。
煞有介事回到课堂中相交流所找到的资料和所学到的知识。
接着,我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每个小组选择一个主题进行作品的创作。
经过小组讨论,六个小组分别选择了春天的山水、春天的节日、春天的校园、春天的花草树木、春天的旅游等主题,进行分工合作,分别收集资料创作各自的作品。
优化朗读训练快乐学语文摘要:我们的教育教学理论反复强调,学生是主体,老师是主导。
其任务就是营造一种氛围引导学生带着自己的个性化理解去学习语文,朗读训练是语文课堂的重要内容。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照顾学生的个性化理解,形式多样的进行朗读指导。
关键词:小学语文;朗读;个性;多样性;鼓励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20-062-01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实践中,朗读训练往往缺乏对学生个体的针对性,教学效果事倍功半。
如何提高朗读训练的效果?异步教学理论认为:语文朗读训练,教师应该立足于学习的个体性这一学生学习的本质特点,通过学生的个体朗读训练,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语文课堂里,我尝试着用异步教学的理论为指导,不断探索着从学生个体差异入手,有针对性的用各种教学方法指导学生进行朗读训练。
一、朗读出个性课堂上,语文老师常用的一句教学术语:“请大家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有感情的朗读”,朗读出的是谁的感情?教师往往以自己对文章的理解、自己对作者情感的体验为标准来衡量学生的朗读是否有感情。
有位语文老师要求学生朗读《颐和园》第四自然段:“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
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
”不少学生把“滑”读成了重音。
这位老师指导说,“滑”在句子中描写出昆明湖湖水非常静,在这里读时就要把重音轻读。
有个学生提出不同意见说,把“滑”读成重音,可以体现出游船、画舫在平静的湖面上动作的轻柔舒缓,从而体现了湖面气氛的宁静。
这位老师说,“滑”在这里没有读成重音的道理,并要求学生按自己的要求一定轻读。
在老师的坚持下,学生下次朗读,果然整齐划一,都轻读了。
学生的个人体悟不见得没道理,然而在老师统一的标准下,个性化理解没有了,朗读兴趣受到打击了。
我们的教育教学理论反复强调,学生是主体,老师是主导。
课堂教学上,教师的任务就是营造一种氛围引导学生带着自己的个性化理解去学习语文,而不是把自己对文本的理解体会强加给学生,忽视学生的个体感受,压抑学生的情感。
学语文,不快乐就不完美作为母语,语文学习贯穿大学前12年学习始终。
但是,十几年的语文学习中,少有人能感受到语文之美,反而把语文学习当做一种负担。
语文之美在哪里?如何感受,享受语文之美,用语文学习的兴趣带动学习语文?我觉得语文是美的,无论是教语文还是学语文,都应该给人以享受。
享受语文,应该是语文教与学最本色的功能。
这是接触,学习语文之前就必须有的观念。
但是,我们这个民族过多地渲染刻苦勤奋的学习观念,“头悬梁”、“锥刺股”的精神太深入人心,再加上应试的训练和过重的作业负担,学生普遍形成一种学习就是一件苦差事的心理,学之前就有了畏惧心理。
其实,自孔子那时就倡导“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的乐学观念,只是没有得到渲染和倡导,因而,乐学的学习观念没有成为我们民族主流的学习观念。
畏惧的心理淹没了对学语文本应是享受的认识。
现在很多学生对学习的畏惧心理不仅仅表现在语文学习上,而是表现各个学科的学习上。
这与我们老师、家长传递出的误导信息有直接关系,在孩子刚刚接触到一门学科的时候,我们的老师、家长都在强调这一学科的重要性,学不好会对升学、考大学造成多么严重的影响。
很少有家长、教师在学习之前,用大量的、潜移默化的东西传递给孩子们去享受,体验某一学科多么美、多么有趣、多么值得期待。
这也是中西方教学上的一个差异。
所以,中国的孩子常常是没等学语文呢,就已经接收到,语文难学,要想学好语文不容易等等诸如此类的消极暗示。
要想改变孩子目前的语文学习困境,首先转变的是心理和心态,要先把语文当中蕴藏的美,传递给学生们,一定让他们感受到。
要让孩子们在思想上形成一种积极主动的“悦读乐写”的乐学观念。
我曾送给学生两句话:一句是“我学语文,我快乐;我学语文,我享受;我学语文,我成长”;另一句是把一句警句名言改了:“书山有路‘趣’为径,学海无涯‘乐’作舟。
”这里的“趣”包含两个意义,一是要有积极主动自觉的以学习为乐趣的心态;二是老师要用民主和谐主动有趣的教育教学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乐”,则是以学习为快乐,从学习中获得快乐的意思。
快乐学语文
陈瑶
【期刊名称】《基础教育论坛(综合版)》
【年(卷),期】2015(000)002
【摘要】语文是什么?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不禁自问。
在我看来,语文中有着秦砖汉瓦,有着唐诗宋词,有着红楼西游;语文中还有着大江东去的气势、怒发冲冠的激情、大漠孤烟的雄浑、小桥流水的婉约。
如此多姿多彩的语文,她的课堂又怎能枯燥乏味?语文的课堂更应该是快乐有趣的,形式多样并富有智慧。
【总页数】1页(P64-64)
【作者】陈瑶
【作者单位】江苏省张家港市妙桥小学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快乐地学习快乐地创造快乐地成长--"北师大版"小学语文第二册教学体验
2.快乐写作,快乐进步——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的“快乐”教学
3.快乐与快乐的碰撞——小学语文良好课堂氛围的构建
4.浅析小学语文“快乐读书吧”教学的策略——
例谈五下《快乐读书吧》教学5.快乐阅读,享受语文之美——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
快乐阅读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