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我校省部级及以上获奖列表
- 格式:xls
- 大小:16.00 KB
- 文档页数:1
中共湖北省委党校2016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中共湖北省委党校2016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中共湖北省委党校2016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学校概况中共湖北省委党校、湖北省行政学院是中共湖北省委、湖北省人民政府领导下的培训轮训全省领导干部和国家公务员的学校。
省委党校创建于1950年,前身为中共中央中南局党校、中共中央第五中级党校,第一任校长邓子恢。
1993年9月,省委、省政府批准省委党校兼办省行政学院。
学校座落于武汉市中心城区,占地127.64亩,总建筑面积近13.5万平方米,有多个标准教室、阶梯教室、多媒体教室和学术报告厅,可同时容纳1350人上课。
图书馆建筑面积5171平方米,馆藏文献总量40余万册,中外文期刊720多种2.5万册,有《弘博知识库》等五种大型电子文献数据库,并开通文献传递服务。
校办刊物有《湖北行政学院学报》、《党政干部论坛》和《干部教育报》。
学校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授36人,副教授30人,其它系列副高级专业技术职称7人。
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8人,湖北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5人,享受省政府专项津贴的人员9人,湖北省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二层次2人。
学校从2008年起开始实施“双百四名”工程。
政治学学科被列入“十二五”湖北省重点学科,理论经济学被列入“十二五”湖北省重点(培育)学科。
学校一直坚持以高端立项、高端发表、高端获奖、高端批示、高端转化为目标,积极开展前瞻性、对策性、应用性研究,“思想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近五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立项22项,在人民出版社出版低碳经济系列丛书、美丽中国系列丛书、《中国新型城镇化道路》、《共和国经济60年》、《中国共产党党员主体地位及其实现途径研究》等一批著作,在国内权威期刊、重要期刊、CSSCI期刊发表一批理论文章。
近几年,获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奖47项,28项研究成果获得省领导批示,《关于“设立武汉碳交易所、打造全国碳金融中心”的战略构想与政策建议》等近10项研究成果转化为生产力。
学科竞赛类获奖情况近三年,我院学生在各类学科竞赛中获得国家级竞赛12项、省部级竞赛32项、综合素质类竞赛获得省部级以上8项。
序号项目名称所获奖励或支持名称时间等级授予部门1基于6LoWPAN的信息机房环境监测系统第四届下一代互联网技术创新大赛2019国家一等奖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ERNET网络中心2 智能送餐机器人第六届“丰台科技园·赛佰特杯”全国大学生物联网创新应用设计大赛2016国家一等奖教育部、工信部、中国科技协会指导,中国电子学会、中关村科技园3 人造草坪清理机器人2018“赛佰特杯”全国大学生智能互联创新应用设计大赛2018国家二等奖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全国高等学校计算机教育研究会、中国电子协会4 基于UWB的室内精确定位AGV导航系统的研究与实现2018“赛佰特杯”全国大学生智能互联创新应用设计大赛2018国家二等奖5 基于RFID的“交互成长计划”——智能养殖系统2018“赛佰特杯”全国大学生智能互联创新应用设计大赛2018国家二等奖6 共享单车智能预约系统2017年第七届“赛佰特杯”全国大学生物联网创新应用设计大赛2017国家三等奖中国电子学会和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7 基于太阳能充电服务及监测系统2017年第七届“赛佰特杯”全国大学生物联网创新应用设计大赛2017国家三等奖8 儿童校车安全智能监控系统第十四届"博创杯"全国大学生嵌入式设计大赛2018国家三等奖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9智能垃圾桶第十三届“博创杯”全国大学生嵌入式设计大赛2017国家三等奖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10 小易财税第四届全国高校云计算应用创新大赛2018国家三等奖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和互联网应用创新开放平台联盟11 智能语音助手2017年全国大学生物联网设计竞赛(TI杯)2017国家三等奖教育部高等计算机专业教学委员会12 送餐机器人2016年全国大学生物联网设计竞赛(TI杯)2016国家三等奖教育部计算机类教指委13 远程幅频特性测试装置2017年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2017省级一等奖甘肃省教育厅14 远程幅频特性测试装置2017年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2017省级二等奖甘肃省教育厅15 微电网模拟系统2017年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2017省级二等奖甘肃省教育厅16 基于物联网的“交互成长计划”——智能养殖系统第十四届"博创杯"全国大学生嵌入式设计大赛2018省级一等奖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17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便携式防酒驾实时监测系统第十四届"博创杯"全国大学生嵌入式设计大赛2018省级一等奖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18 基于onenet的智能家居报警系统设计与实现第十四届"博创杯"全国大学生嵌入式设计大赛2018省级一等奖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19儿童校车安全监测报警系统第十四届"博创杯"全国大学生嵌入式设计大赛2018省级一等奖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20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便携式防酒驾实时监测系统2018年全国大学生物联网设计竞赛(TI杯)2018省级一等奖教育部高等计算机专业教学委员会21 人造草坪清理机器人2018年全国大学生物联网设计竞赛(TI杯)2018省级一等奖教育部高等计算机专业教学委员会22 会听话的智能家居第十一届“挑战杯”甘肃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2017省级二等奖共青团甘肃省委、甘肃省教育厅、甘肃省科学技术协会、甘肃省学生联合会23 基于物联网的“交互成长计划”——智能养殖系统2018“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2019省级三等奖共青团甘肃省委、甘肃省学生联合会24 基于GPSd智能老人拐杖第四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2018省级优秀奖甘肃省教育厅25 基于物联网的可移动数据采集平台甘肃省第六届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2016省级三等奖省科技厅、省教育厅、省人社厅、省商务厅、省政府外事办、共青团甘肃省委26 超级智能垃圾桶第十一届“挑战杯”甘肃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2017省级二等奖共青团甘肃省委、甘肃省教育厅、甘肃省科学技术协会、甘肃省学生联合会27 公交车站内便民充电监测系统设计与实现第十三届“博创杯”全国大学生嵌入式设计大赛2017省级二等奖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28 基于RFID的“交互成长计划”智能养殖系统2018“赛佰特杯”全国大学生智能互联创新应用设计大赛2018省级二等奖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全国高等学校计算机教育研究会、29 基于WSN的智能健康监测系统2018“赛佰特杯”全国大学生智能互联创新应用设计大赛2018省级三等奖30 智能化老人小背包2018“赛佰特杯”全国大学生智能互联创新应用设计大赛2018省级三等奖中国电子协会31 乔志桃第八届“蓝桥杯”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大赛甘肃赛区C/C++程序设计2017省级二等奖工业和信息化部人才交流中心主办32 王孟轩第九届蓝桥杯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大赛甘肃赛区单片机设计与开发组2018省级三等奖工业和信息化部人才交流中心主办33 高宝童第九届蓝桥杯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大赛甘肃赛区单片机设计与开发组2018省级三等奖工业和信息化部人才交流中心主办34 付鹏第八届“蓝桥杯”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大赛甘肃赛区C/C++程序设计2017省级三等奖工业和信息化部人才交流中心主办35 陈振兴第八届蓝桥杯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大赛甘肃赛区C/C++程序设计2017省级三等奖工业和信息化部人才交流中心主办36 李娅静第八届蓝桥杯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大赛甘肃赛区C/C++程序设计2017省级三等奖工业和信息化部人才交流中心主办37 王锐第八届蓝桥杯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大赛甘肃赛区C/C++程序设计2017省级三等奖工业和信息化部人才交流中心主办38 刘兴杰第八届蓝桥杯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大赛甘肃赛区单片机设计与开发组2017省级三等奖工业和信息化部人才交流中心主办39 基于云服务的智能温棚远程监控管理系统“甘肃银行杯”甘肃省第七届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2017省级三等奖省科技厅、省教育厅40 农特商城“甘肃银行杯”甘肃省第七届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2017省级三等奖省科技厅、省教育厅41 基于物联网的可移动数据采集平台“兰州银行杯”首届“丝绸之路”国际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暨甘肃省第六届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2016省级三等奖省科技厅、省教育厅、省人社厅、省商务厅、省政府外省办、共青团甘肃省委42 智能称重手环第十一届“挑战杯”甘肃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2017省级三等奖共青团甘肃省委、甘肃省教育厅、甘肃省科学技术协会、甘肃省学生联合会43 超级智能垃圾桶第十一届“挑战杯”甘肃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2017省级三等奖共青团甘肃省委、甘肃省教育厅、甘肃省科学技术协会、甘肃省学生联合会44 快捷点餐送餐系统第十一届“挑战杯”甘肃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2017省级三等奖共青团甘肃省委、甘肃省教育厅、甘肃省科学技术协会、甘肃省学生联合会综合素质类竞赛获奖情况序号 学生姓名 竞赛名称 获奖时间 获奖类别 获奖等级1 王红红 2018年甘肃省大学生跆拳道比赛2018 省部级 一等奖2 王红红 2018年全国大学生跆拳道比赛2018 国家级 第五名3 许彦波 2018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2018 省部级 一等奖4 贾欣欣 甘肃省大学生艺术2017 省部级 二等奖展演5 杨勇轩 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2017 省部级 一等奖6 杨勇轩 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2017 省部级 一等奖7 杨勇轩 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2017 省部级 三等奖8 白永慧甘肃省第五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艺术表演甲组二等奖2018 省部级省级二等奖。
近三年获得的省部级及以上荣誉列表
附件1:中宁电厂(2×330MW)扩建工程获奖情况
1、2#机组主厂房获2005年度自治区”西夏杯”优质工程金奖
2#冷却塔、210米烟囱工程获2005年度自治区”西夏杯”优质工程金奖
荣获2007年度“中国电力优质工程”
工程被评为“全国优秀焊接工程”
荣获2006年度“中国电力建设用户满意工程”
荣获“全国用户满意工程”
工程荣获2007年度国家优质工程银奖
达标投产工程
附件2:宁夏马莲台电厂(2×330MW)工程获奖情况
主厂房、冷却塔、烟囱”工程获2007年度自治区“西夏杯”优质工程金奖
附件3:华电宁夏灵武电厂(2×600MW)工程获奖情况
工程获2008年度国家优质工程银奖
附件4:国电石嘴山电厂(4×330MW)扩建工程获奖情况(1)
220KV屋内配电装置获2002年度”西夏杯”优质工程
附件2:石嘴山电厂(4×330MW)扩建工程获奖情况(2)
3、4#机组主厂房工程获2004年度自治区”西夏杯”优质工程金奖
附件5:石嘴山电厂(4×330MW)扩建工程获奖情况(2)
1、2、3、4号机组荣获2005年度“中国电力优质工程”
获“全国用户满意建筑工程”
评为“全国优秀焊接工程壹等奖”
附件6:石嘴山电厂(4×330MW)扩建工程获奖情况(3)
获2005年度国家优质工程银奖
获得省部级以上的其它荣誉及证明。
地球物理与信息技术学院2013级本科生推荐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工作实施细则根据学校《关于2013级本科生推荐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工作的通知》及《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推荐本科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暂行办法》规定,为了更好的贯彻落实相关规定,保障推荐过程的公平、公正、公开,结合我院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实施细则。
一、推荐原则严格按照学校相关文件规定进行,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基本原则,坚持以提高选拔质量为核心,进行全面考查、综合评价、择优选拔遴选出具有培养前途的优秀本科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推免工作在对学生平时学习和综合能力测评基础上,加强突出对学生科研能力、创新能力和学习能力等方面的考查。
二、组织机构地信学院成立推免评审小组,学院领导任组长,全面负责推免工作;评审小组成员由学院学位委员会委员、各教研室主任、教学秘书、辅导员和相关任课老师组成,具体实施学院的推免生推荐和接收工作。
三、申请条件我院应届本科毕业生,符合以下条件者可提出申请,经学院审查、考核、择优选拔,报送学校教务处审定后,予以推荐。
1.具有高尚的爱国主义情操和集体主义精神,社会主义信念坚定,社会责任感强,遵纪守法,积极向上,身心健康。
2.勤奋学习,刻苦钻研,成绩优秀;学术研究兴趣浓厚,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专业能力。
3.申请学生应满足我校《推荐本科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暂行办法》的基本条件,并符合学校评选当年的其他基本条件。
学生的学业成绩及学分绩点达到学校免试推荐研究生的要求,所有必修课程无不及格现象(双学位、辅修专业不计入总成绩)。
4.诚实守信,学风端正,无任何考试作弊和剽窃他人学术成果记录。
品行表现优良,无任何违法、违纪处分记录。
5.全国大学生英语四级考试425分以上。
6.预计能顺利完成学业并获得学士学位证书和毕业证书。
四、有下述情况者取消免推生资格1.毕业论文成绩在良以下。
2.推荐后出现不符合推荐条件者。
五、推选细则以综合成绩排名为准开展推荐工作,综合成绩计算方法如下:1.学生综合成绩由以下部分组成(1)大学本科三年所有课程成绩占70%。
东南大学教务处校机教〔2016〕147号关于公布2015~2016学年教学奖励金评选结果的通知各校区,各院、系、所,各处、室、直属单位,各学术业务单位:为表彰在人才培养和教学改革中做出显著成绩的教师,经院(系)推荐、专家评审、公示及学校审定,共评出2015~2016学年东南大学教学奖励金特等奖4人(奖励10000元/人,奖金由宝钢教育基金支付)、一等奖30人(奖励3000元/人)、二等奖59人(奖励1000元/人)和专项奖两类20项。
现将教学奖励金获奖名单公布如下:一、个人奖1特等奖4人胡仁杰孟桥贾民平成玉宁一等奖30人汤勇明陈建龙周雨青万遂人赵林度郑德东窦骏骆益民王海燕王秋颖陈立全陆金钰杜静翟玉庆安明施锦杰陈志斌蒋平刘健刚胡永辉王小红郑颖平王昊章定文王立辉单平基邓慧华王蓓樊祥宁朱萍二等奖59人殷翔杨俊杨冠羽方元杨延清周文娜周龙英吴锦绣葛明陈敏华王金湘王玉敏周建新陈阳徐琴珍朱明亮宗周红靳慧赵宁肖梅江寿桂陈金兵马红铝吴霞周波李松毅杨明王伟司丽芳王雷顾小杰李灵灵卢爱华王化起姜余岳书敬李四杰杨帆余海涛顾伟毛彩凤李燕郑小翔吴婷钱景虹肖佩琮张进耿艳芬王卫尹莉萍杨天琴沈传来陆琮明赵霞徐莹隽潘京苏鹿婷郑雪清姚润月二、专项奖2(1)教学督导组20000元(2)各类学科竞赛1. “瑞萨杯”2015年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一等奖(10个一等奖)指导团队(堵国樑团队)5000元2. 2016年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国际级一等奖等指导团队(陈恩水团队)10000元3. 2015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国家级一等奖等指导团队(陈恩水团队)5000元4. 第十四届“挑战杯”中航工业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国家级一等奖指导团队(陆挺团队)5000元5. 2015年第十届全国周培源大学生力学竞赛基础力学实验团体赛一等奖指导团队(董萼良团队) 5000元6. 2016年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国家级一等奖等指导团队(陈美华团队)5000元7. 2015年第十届全国“飞思卡尔”杯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国家级一等奖指导团队(谈英姿团队)5000元8. 2015中国机器人大赛暨RoboCup公开赛国家级一等奖指导团队(许映秋团队)5000元9. 2016年第九届全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国家级一等奖指导团队(陈伟团队)5000元10. 2015年第五届中国教育机器人大赛国家级特等奖、一等奖等指导团队(张文锦团队)5000元311. 2016年第七届“北斗杯”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国家级一等奖指导团队(陈熙源团队)5000元12. 第二届全国高校云计算应用创新大赛国家级一等奖指导团队(舒华忠团队)5000元13. “苏博特”杯第四届全国大学生混凝土材料设计大赛国家级一等奖指导团队(张亚梅团队)5000元14. 2015年第四届全国大学生金相技能大赛国家级一等奖指导团队(梅建平团队)5000元15. 2016年第五届徕卡杯全国大学生金相技能大赛国家级一等奖指导团队(梅建平团队)5000元16. 第十一届全国大学生交通科技大赛国家级一等奖指导团队(陈峻团队)5000元17. 第二届卓越联盟高校“卓越杯”大学生化学实验竞赛国家级一等奖指导团队(杨洪团队)5000元18. 第十届全国大学生化学实验邀请赛国家级一等奖指导团队(杨洪团队)5000元19. 第三届全国虚拟仪器竞赛国家级一等奖指导团队(莫凌飞团队)5000元20. 第一届大学生生物医学电子创新设计竞赛国家级一等奖指导团队(万遂人团队)5000元4此页无正文。
年学校十件大事20162016⒈年高考再创历史新高,巩固齐鲁名校地位。
2016年高考,我校尖子生数、一本上线数、本科录取数,均再创历91042史新高。
文、理一本上线人,上线率超过全省个百分点。
本科正173690式录取人,录取率﹪,连续五年成为东营市仅有的两所本科过4610千人的学校之一。
人考取清华、北大,人数学满分,人获得体育511保送,人考取中央美院和中央音乐学院。
人被伦敦大学等世界综合508排名前名的名牌大学录取。
继成为山东省第所具有清华和北大双推11荐资格的学校,全省所有资格设立高中国际部的学校之一、南京大学创新型人才培养战略合作伙伴之后,学校又获中国科学院大学基础教育4510杰出贡献奖。
此外,人通过清华大学等众多名校的自主招生,人获6全国学科奥赛一等奖。
其中,人获信息奥赛全国一等奖,实现新的突破。
学校被授予全国中学信息学、物理学奥赛金牌学校。
91⒉一中新校暑期完成搬迁,月日正式开学。
在各级领导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配合下,作为东营市“十大民生工程”之一的一中新校,年暑期完成搬迁,月日正式开学。
201691恢弘大气的校舍建筑、现代一流的设施配套、人文气息的文化标识,集学习、生活、健身于一体的书苑式校园,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赞誉。
目前,正按照节点进度要求,平稳有序的进行二期工程建设。
一年来,市委书记申长友专题听取了市一中新校建设进度汇报。
市委副书记、市长赵豪志多次主持召开现场调度会,协调解决工程建设中遇到的困难。
副—— 1市长王吉能每周一次到新校建设工地现场进行调度。
市政府副秘书长孙乐春、市教育局局长梁海伟等领导对市一中新校建设给予了高度关注与支持。
市纪委、市发改委、市建委、市财政局、市交警支队、市公路局、市规划局、市国土资源局、市审计局、市城管局、市行政审批服务中心和市建筑设计研究院等市直相关部门和单位对市一中新校建设给予了大力支持和帮助。
⒊扎实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
429月日,我校“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正式启动。
校级以上荣誉表彰奖励情况集体荣誉个人荣誉大学生科研活动与学科竞赛1、近四年大学生学科竞赛获奖情况2、近四年大学生优秀科研成果获奖情况2003年湖北省大学生科研成果评比获三等奖1项。
校大学生科研成果评比获二等奖1项,三等奖4项。
校“挑战杯”获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
暑期社会实践调查报告评选获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2004年湖北省优秀学士学位论文获奖情况校大学生科研成果评比获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
校“挑战杯”获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
暑期社会实践调查报告评选获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
2005年湖北省优秀学士学位论文获奖情况其他奖项2006湖北省优秀学士学位论文获奖情况其他奖项3、近四年专业学生公开出版专著、发表论文与创作、获得专利技术的情况4、本院系关于鼓励学生开展课外科研活动,参加学科竞赛的政策措施科研活动作为大学校园活动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已深深影响到学校的发展以及学生的成长。
心理学院一直以来正是以浓厚的科研氛围著称,本着“构建科研平台,倡导研究性学习,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宗旨,认真贯彻各项科研鼓励政策,积极推进各项激励机制的建立。
①注重社会实践在强化基础理论学习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
重视学习过程中的教学实践、教学实习、暑期社会实践等活动,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锻炼学生运用专业知识的实际动手能力,为学生开展调研活动和课题研究提供平台,拓宽学生的专业思路,提高学生调研能力,形成在实践中学习与研究的学生学术科研特色。
②优化科研立项通过学术活动为学生提供介绍学科最新研究成果和前沿思想,建立教师指导研究生协助下学生科研指导小组,为学生科研活动协调校内外关系,充分利用各种资源,为学生的选题、论证、立项服务,并对项目成果进行评估,切实规范学生科研指导,为学生科研立项提供实际帮助。
③搭建科研平台在不断的学生学术科研实践中,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搭建学生自主参与科研的平台。
第一,在教学院长的亲自指导下,创办院专业学术刊物《心之翼》,并每年结辑发行,成为我院本科生科研成果展示的园地和对外交流的文献资料;第二,设立院团委主管下的科技实践部,联合院学生会学习部,加强科研立项的日常管理和科研能力的培训工作;第三,为科研立项学生开放资料阅览室,办理图书借阅卡;第四,各年级成立科研学习小组,以学生兴趣爱好和调研可行性为出发点,由学习部直接管理,定期进行专业书目导读、主题讨论交流会、社会调查及论文撰写等活动,在各年级建立起学术科研群体,强化学生的专业兴趣和科研创新意识。
西大研〔2016〕2号关于印发《西北大学学术学位研究生在读期间科研成果规定》的通知各研究生培养单位及有关部门:学校对《西北大学学术学位研究生在读期间科研成果规定》(西大研〔2014〕8号)进行了修订,并已经2016年2月25日校长办公会议审定,现予印发,请遵照执行。
西北大学2016年3月11日西北大学学术学位研究生在读期间科研成果规定为引导和促进研究生在读期间积极参与科研工作,培养和提高研究生创新能力,提高学校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水平,根据国家分类推进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的要求和上级相关文件精神,结合学校各研究生培养单位实际,按照“分类指导、体现特色、尊重差异、全面提高”的原则,对学术学位研究生(以下简称“研究生”)在读期间科研成果做出如下规定。
第一条研究生在科学研究工作中应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和学校规章制度的要求,自觉遵守学术道德规范、杜绝学术不端行为。
第二条研究生申请学位所需学术论文原则上须与学位论文密切相关。
第三条学校规定的学术学位研究生在读期间科研成果具体要求详见附件。
各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可根据学科特点及人才培养目标要求,动态调整具体要求,但不得低于本规定标准,且须在学校研究生业务主管部门备案。
第四条学校认可非学术论文类科研成果:1.研究生在读期间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可视为在SCI/SSCI /A&HCI检索(或权威)刊物上发表一篇学术论文:(1)已授权的国家发明专利;(2)经省部级鉴定的科研成果;(3)重大转让成果为学校带来收益每50万元的成果;(4)在国家级出版社出版的学术著作中撰写每15万字者;(5)主持国家级科研项目;(6)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国家前三、省级一等前二、省级二等前一)。
2.研究生在读期间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可视为在CSSCI /CSCD/EI刊物上发表1篇学术论文:(1)已授权的国家实用新型专利/已公开的国家发明专利;(2)重大转让成果为学校带来收益30万元的成果;(3)在国家级出版社出版的学术著作中撰写每8万字者;(4)主持省部级科研项目/参与国家级科研项目署名前三;(5)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国家前五、省级一等前三、省级二等前二、省级三等前一)。
广西师范大学校级科研项目管理办法(2016年修订)师政科技〔2016〕11号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促进我校科研人才成长,彰显科研优势与特色,确保校级科学研究计划目标的实现,规范和加强项目管理,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广西师范大学校级科研项目(以下简称“校级科研项目”),是根据学校发展规划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由科学技术处、社会科学研究处组织申报的科研项目。
项目经费来源主要是每年学校财政预算下拨的科研业务费。
第三条广西师范大学校级科研项目的宗旨是:通过项目实施,凝聚各学科研究力量,围绕重点学科和重点研究平台建设、区域经济和行业发展需求开展科学研究,为申报高级别的科研项目做好前期培育。
鼓励青年研究人员围绕地方经济社会需求,与企事业单位合作开展前期应用研究。
第四条校级科研项目重点支持以下方面的研究工作:(一)具有重要科学价值和重大应用前景的创新性基础研究;(二)有利于学科交叉,促进新兴学科、新兴技术与高技术产业的形成和发展的应用基础研究;(三)促进科技创新人才和研究团队培养,推动我校优势特色学科建设的基础研究。
第五条校级科研项目类别设:博士科研启动基金、青年科研基金、重点科研项目及专项项目。
第六条科学技术处、社会科学研究处是校级科研项目的主管部门,指导我校科研人员申请校级科研项目,负责校级科研项目的日常管理。
第二章资助范围与条件第七条申请人应当具备下列基本条件:(一)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热爱社会主义,学风端正,工作勤奋;(二)申请人必须是项目的实际主持人,具有良好的科学精神和科学道德;(三)具有较好的研究工作基础和相应的研究能力,研究工作时间有保障。
第八条青年科研基金用以资助我校从事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的优秀青年教师和青年科学工作者。
研究期限一般为2年。
申请人应当具备下列基本条件:(一)符合本办法第七条规定;(二)申请者必须是35岁(含)以下、具有硕士学位、中级职称以下(含)在校在岗的教师及其他科研人员,外出进修或在职攻读学位的教职员工原则上不能申报;(三)申请者没有在研科研项目,未获得过校级科研项目资助;课题组成员应以青年教工为主;(四)资助额度:自然科学类10000元/项,人文社科类5000元/项。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优秀科研成果奖励办法(2016年12月8日校学术委员会审议通过)为提高我校科研成果的质量和档次,鼓励多出创新性科研精品,推动学科建设和科研事业持续、稳定、健康地发展,扩大我校学术影响力,巩固和提升我校核心竞争力,特制定本办法。
第一条奖励对象本办法的实施对象为我校教研人员完成的优秀科研成果。
第二条成果要求各类优秀科研成果须以我校为第一署名单位,国际期刊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为准。
如有关单位有明确规定,一律不予署名作者单位的,则须开具有关证明。
第三条奖励标准一、论文类成果注:(1)国际期刊和A、B、C类期刊分类根据《上海对外经贸大学优秀学术期刊目录》认定。
(2)国际期刊论文以作者姓氏字母顺序排列则所有作者视为第一作者,如果有两名以上我校教师的则平分奖励。
(3)国内论文类成果只对第一作者进行奖励(通讯作者视同第一作者),有合作者的,奖金由第一作者进行分配。
(4)国内学术期刊论文应在5000字以上,短论及会议综述除外。
《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经济日报》、《解放日报》和《文汇报》等报纸理论版发表论文或专稿均须在2000字以上。
(5)同篇论文多次被收录或引用的,按其中最高奖励级别进行奖励。
(6)学校以发放一次性奖金的方式对论文类成果给予奖励。
二、项目类成果注:(1)上述项目均指以我校为立项单位的项目。
(2)国家级项目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规划项目,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规划项目,国家社科基金单列学科规划项目。
国家社科重大项目子课题认定为国家级一般项目但不予配套。
(3)省部级项目为:教育部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类研究项目、高校古籍整理研究项目,中央及国家其他部委自然科学类、社会科学类公开招标研究项目,上海市自然科学类、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上海市委、市府决策咨询研究项目,上海市教育科学规划项目。
省部级重大项目子课题认定为省部级一般项目但不予配套。
(4)除上述项目外,非公开招标的其他自然科学类、社会科学类省部级项目按国家有关部委相关文件认定,但不再予以奖励配套。
四川大学2016年学生奖励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鼓励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成为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和《四川大学学生管理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我校全日制本、专科学生(不含独立学院学生)。
第二章奖励的种类第三条先进集体(一)校级先进班集体(二)院级先进班集体第四条先进个人奖(一)优秀学生奖1、十佳学习标兵2、校级优秀三好学生3、校级三好学生4、院级三好学生(二)优秀学生干部1、校级优秀学生干部2、院级优秀学生干部(三)优秀毕业生1、省级优秀毕业生2、校级优秀毕业生3、院级优秀毕业生第五条单项奖(一)精神文明奖(二)公益活动先进奖(三)自立自强奖第六条政府、企业和其它奖(助)学金(一)国家奖(助)学金(二)国防奖学金(三)乐山—菲尼克斯奖学金(四)广州助学金(五)刘永行奖学金(六)唐鸿军奖学金第三章先进班集体的评定第七条 评选条件(一)积极上进,思想作风好。
集体成员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认真开展党、团组织生活与班会活动,积极要求上进,在校风学风建设中成绩显著。
(二)文明礼貌,班风好。
有较强的班委、团支委,学生干部能以身作则,严于律己,联系群众,有热心为同学服务的精神,在各项工作中起好模范带头作用。
能及时、主动地向学校、学院有关领导、辅导员(班主任)反映同学的学习、思想状况和要求,做到上情下达、下情上报。
集体成员遵纪守法,严格执行“大学生行为准则”,文明礼貌、尊师爱校、爱护公物、团结互助、积极参加各种健康的科技、文体活动,集体成员在学年内无处分纪录。
(三)学习勤奋,学风好。
集体成员学习目的明确,在实习、实验等实践性环节中严肃认真。
集体成员学业成绩优良率达80%以上,三、四年级全班学生国家英语四级通过率在80%、四川省计算机二级通过率在90%以上,并在同年级中名列前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