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唯物论认识论试题演示文稿
- 格式:ppt
- 大小:299.50 KB
- 文档页数:9
第一部分:辩证的唯物论(物质、意识、规律)1.自然界的客观性原理:【原理内容】自然界的事物都是按照自身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都有自己起源和发展史,都是统一物质世界中的一部分。
【方法论】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人类有意识的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我们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同事,要尊重自然,保护自然,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2、世界的物质性原理【原理内容】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是物质的,意识是派生的,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方法论】人们改造自然、变革人类社会的活动要以尊重自然界、人类社会的客观性为前提,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
反对不尊重自然不尊重自然,破坏自然的做法,反对各种神创论和有神论。
【方法论运用】批驳各种歪理学说、各种有神论或唯心主义;分析人与自然关系、人类社会的具体事例;3、物质和意识的辨证关系原理【原理内容】:(1)物质是本原,意识是派生的,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2)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①意识具有能动性,它是对物质的反映,有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②人能够能动的认识世界,能够能懂的改造世界,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方法论】:(1)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主观符合客观,做到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2)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树立正确的意识,克服错误的认识。
【应用范围】:应用这一原理,说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与党的指导思想、基本路线、方针、政策、工作计划之间的关系,即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立足于基本国情;说明社会主义既是物质的富有,也是精神的富有,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关系,说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加强精神文明建设;说明各地在发展经济,在制定政策时须从本地实际出发。
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心主义观,否认意识能动作用的形而上学观。
唯物论和认识论部分典型例题1.某地靠近城市,农民又有长期种菜经验,前几年农民种菜收入相当可观。
去年,上级下达文件要求各地增加粮食生产,某地领导为响应上级号召,改种菜为种粮,结果农民收入大幅度下降。
城市居民的副食供应也受到影响。
请用辩证唯物主义的有关知识对上述材料加以分析。
2.(09安徽卷37)历史表明,经济危机形成的倒逼机制,往往会对经济结构产生“洗牌效应”,为一些产业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
安徽文化底蕴深厚,文化资源丰富。
近年来,中共安徽省委、省政府提出并实施了“建设文化强省”的发展战略,将文化产业作为实现崛起的支柱产业之一,着力培育软实力。
2008年以来,全球性金融危机“寒风劲吹”,安徽文化产业却凭借“厚积薄发”的底气,抢抓机遇,逆势而上,成为江淮大地加速崛起的新引擎。
从生活与哲学角度说明安徽省的做法是如何发挥主观能动性的。
(8分)3.(2012徐州质检)到2010年底,我国已制定现行有效法律236件、行政法规690多件、地方性法规8600多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
这一法律体系立足于中国国情和实际,集中体现了党和人民的意志,遵循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客观规律。
它的形成,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坚实的法制基础,标志着我国全面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简要说明上述材料体现的辩证唯物论道理。
4.(2011全国卷)20世纪上半叶,中国共产党在延安写下了辉煌的一页。
从1935年到1948年的13年间,延安经历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以及整风运动、中共七大等影响和改变中国历史进程的重大事件。
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结合中国实际,克服了“左”右倾机会主义的影响,确立了毛泽东思想在全党的指导地位。
中国共产党从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出发,推动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领导敌后抗日斗争,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奠定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胜利的基础。
2014年高考政治考纲解读及热点难点试题专题10 哲学思想和唯物论、认识论复习绪论,要把握一个含义—哲学的含义,一个作用—真正的哲学对社会变革的先导作用,一个基本问题—哲学基本问题,两个基本派别—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复习唯物论,除了要夯实基础,突出重点,还要运用比较法掌握四大关系: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物质和运动的关系、运动和静止的关系、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系。
复习认识论,要围绕“实践”与“认识”这两个知识点展开,重点应把握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真理及认识的过程等知识。
一、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1.哲学是什么(1)哲学与世界观、方法论及具体科学的关系哲学的本义哲学是指爱智慧或追求智慧哲学与世界观和方法论哲学是关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学说,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哲学与具体科学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2)哲学的时代性及作用哲学与时代精神任何哲学都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精神生活的构成部分,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和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哲学的作用①通过对旧制度和旧思想进行批判,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②预见和指明社会的前进方向,提出社会发展的理想目标,指引人们追求美好的未来③动员和掌握群众,从而转化为变革社会的巨大物质力量2.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1)唯物主义的三种形态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不同点基本观点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如水、火、气等认为自然科学意义上的原子是世界的本原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能动的反作用局限性或科学性局限性:①把物质等同于物质的具体形态;②存在着直观性、猜测性缺陷,缺乏科学的论证;③在历史观上是唯心的科学性:往往和朴素的辩证法结合在一起,对世界抱有整体的观念局限性:①把自然科学意义上的原子与哲学的物质范畴相混同;②缺少辩证法思想,不能把世界理解为处在不断发展中的物质过程;③在历史观上是唯心的科学性:以近代实验科学提供的新知识、新成果为基础,与当时最发达的自然科学相结合,摆脱了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直观性、猜测性缺陷科学性:科学地回答了哲学的基本问题,实现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统一,是彻底的唯物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相同点三者的根本观点是一致的,都承认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2)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态主观唯心主义客观唯心主义不同点把人的主观精神(如人的感觉、经验、目的、意志、心灵等)夸大为唯一的实在,认为客观事物以至整个世界,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把客观精神(如上帝、理念、绝对精神等)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只是这些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相同点根本观点一致,都认为世界的本原是意识,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意识决定物质3.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历史条件阶级基础: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自然科学基础:三大发现和自然科学的巨大进步理论德国的古典哲学、黑格尔辩证法的合理内核和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基本内核基本特征第一次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历史观、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科学发展观)二、唯物论1.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及其方法论应用关系内容阐述方法论物质决定意识从意识的起源看,它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从意识的生理基础看,它是高度发达的物质系统——人脑的机能;从意识的内容看,它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