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方】慢性泄泻(结肠炎、肠炎)用一个好一个!
- 格式:docx
- 大小:19.00 KB
- 文档页数:4
名老中医屡试屡效方之腹泻、结肠炎秘方慢性腹泻——仙桔汤(朱良春方)【组成】仙鹤草30g,桔梗8g,白槿花、炒白术、炒白芍各9g,乌梅炭、广木香各4.5g,炒槟榔1.2g,甘草4.5g。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功效主治】补脾救阴,清化湿热。
用治慢性痢疾、泄泻。
【方解】方中主药仙鹤草为止血之要药,但其止中有行,兼擅长活血、治痢,则鲜为人知。
朱师认为,仙鹤草味苦、辛而涩,涩则能止,辛则能行,是以止涩中寓宣通之意。
考诸文献,《百草镜》言仙鹤草“下血活血”、治“跌仆吐血”,《生药性备要》谓其“理跌打伤,止血,散疮毒”,《滇南本草》有“治赤白痢”之记载,足可证本品不得以收涩止血视之,是为止血而不留瘀、活血治痢之佳药。
朱师取仙鹤草治痢,还因本品又名脱力草,江浙民问用以治疗脱力劳伤有效,足证其具强壮之功,用之不仅能促进肠之吸收功能的恢复,还能减轻乏力之感,对慢性泄泻尤为有益。
桔梗,《名医别录》曰“利五脏肠胃,补血气……温中消谷”,《大明本草》曰“养血排脓”,《本草备要》曰治“下痢腹痛”。
朱师用桔梗,不是取其升提之功,而是用其排脓治痢,凡泄痢大便溏薄、夹有黏冻者用之效著。
白术、木香,健脾调气。
白芍、乌梅、甘草,酸甘化阴,善治泄痢而缓腹痛。
白槿花清热利湿凉血,《冷庐医话》谓其“治赤痢甚效”。
朱师认为,白槿花之所以能治痢,是因为其既能清热解毒,又能入血分活血排脓,其性滑利还能缓解下痢之后重,用于热毒痢及湿热泄泻效佳。
对于慢性泄泻,因脾气已虚、肠间湿热又未清,故在补脾扶正方中参用白槿花以泄化湿热。
槟榔本为散结破滞、下泄杀虫之药,朱师认为,用少量则善于行气消胀,对痢疾、泄泻而腹胀较甚者颇有功效。
综观全方,健脾运中、渗化湿热、标本兼顾,不失为治疗慢性痢泻之妙方。
【加减】凡泄泻日久,偏于脾虚气弱者,去槟榔,加炙黄芪15g,党参12g;湿热明显者,加地锦草30g,生地榆12g。
地榆凉血止血、清热解毒,善治下焦血分湿热,将其扩用于治疗下焦气分湿热之泄痢,实为发挥。
治疗慢性肠炎、慢性结肠炎秘方验方处方
治疗慢性肠炎、慢性结肠炎秘方验方处方,
音达拉﹣15:药物组成:连翘10g、麦冬15g、草河车10g、木通7.5g、牛黄4g、石膏7.5g、红花15g、草乌叶10g、五灵脂7.5g、黑冰片10g、麝香2g、黑云香10g、木鳖子5g、革拨10g、光明盐5g。
制法:除牛黄、麝香外其余各味研成细粉,将牛黄、麝香研细与以上各味配研,加蜜打丸,每丸重5g。
功能:消炎、解毒、消食、止泻。
主治:慢性肠炎。
孕妇慎服。
17、涩肠止泻汤:组成:白头翁30g、秦皮15g、黄柏10g、苍术12g、肉桂2.5g、玉片15g、苡仁30g、沉香、附片各6g,焦楂、厚朴、无花果各12g,煨诃子9g,白糖炒焦30g。
功效:清热燥湿,解毒止痢,温补脾阳,止泻涩肠。
主治:伏邪久泻(慢性结肠炎)。
用量:水煎,取药液300ml,一日分二次服用。
民间偏方治慢性结肠炎
展开全文
民间偏方治慢性结肠炎
1.治慢性结肠炎:乌梅15克,水1500毫升,煎至1000毫升,加食糖适量,每日一剂当茶饮,25天为一疗程,三个疗程可愈。
黑龙江老年报199
2.4.10 鲁达献方
2、阿胶治结肠炎:将阿胶块隔水软化,切成1.5-2克的小段,再在沸水中软化,制成栓剂,用肛门管塞入肛门,每天大便后上药1次,7-10天为一个疗程,两个疗程间停4天。
3、外敷治结肠炎:取白胡椒、肉桂、丁香、木香各50克,混合研成细末,加入冰片30克调匀,装瓶密封。
用时以30克装入纱布袋敷脐部。
胶布固定,再用布袋子绕脐束一周,两天换一次。
4、藕节炭治结肠炎:150克,分成8份,每日一份,分早晚两次水煎服。
8日为一疗程。
慢性结肠炎,腹泻不止,这个中成药很神奇固...
慢性结肠炎,腹泻不止,这个中成药很神奇
固肠止泻丸,是一种止泻力量很强的中成药。
可以调和肝脾,涩肠止痛,对慢性结肠炎效果很好。
也可以辅助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主要是腹泻,腹痛,便血。
组成:乌梅、黄连、木香、干姜、罂粟壳、延胡索。
方解:乌梅涩肠止泻,黄连清热燥湿,厚肠止泻,罂粟壳涩肠,干姜温中,木香行气,延胡索活血。
其实此方来源于乌梅丸和香连丸的简化版。
#王阳生解男题##湖南医聊超能团##非常病例#关注男性养生,提倡中医思维。
请关注——@男科中医王医生如有疑问,还可私信❤️❤️❤️。
慢性结肠炎偏方方一吴连汤药物组成吴茱萸5g 党参15g 焦白术15g 赤、白芍各10g 防风10g 陈皮6g 黄连6g 广香10g 薏仁30g 红豆蔻8g 干姜5g 大枣10g制剂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分2~3次。
适应病证慢性结肠炎。
病案举隅金某,男,43岁,1994年9月25日初诊。
近5年经常腹泻,晨起即感腹痛,且有定处,泻下粘液样血便,里急后重,四肢乏力,脘闷腹胀,食欲不振,畏寒身困。
近20天腹胀肠鸣、腹痛泄泻等加剧,大便日行4~5次,为色暗粘液血便,面色萎黄,神疲纳差,舌淡红边有齿痕,苔薄白,脉细无力。
证属肝旺脾虚、湿热内滞。
治宜疏肝健脾、清热化湿、行气化湿。
处方:吴茱萸5g、黄连6g、党参15g,苍术、防风、赤白芍、广木香、枳棋子、佛手各10g,红豆蔻、炮姜、柴胡、甘草各5g,薏仁30g,地锦草15g。
服药20天后,大便每日1次能成形,无粘液样血便,腹痛等均无,食纳渐增。
原方加香砂养胃丸10g包煎,续服10剂而康复,追踪一年未见复发。
资料来源陈亚军.北京中医,1997,(1):19评按本方是依宗《伤寒论》的吴茱萸汤和《景岳全书》的痛泻要方化裁而成。
适宜肝旺脾虚、湿热内滞者。
方中吴茱萸、干姜温胃散寒、开郁化滞、下气降浊;党参、焦术、薏仁补气健脾运湿;白芍养血泻肝;陈皮、广香行气导滞;红豆蔻行气化湿;防风散肝舒脾;黄连清热燥湿;赤芍解毒化瘀;大枣健脾和胃。
全方共具调理肝脾、和调寒热、行气化浊。
另请注意:肝旺脾虚较甚者加柴胡10g、鸡内金10g;腹痛拒按、舌有瘀点者加川芎9g、延胡索10g;湿热蕴结者加白头翁10g、秦皮10g;寒湿积聚者加小茴香5g;脾胃虚甚者加山药30g、炒扁豆10g;脾肾阳虚者加巴戟天8g、补骨脂1280方二清化安中汤药物组成炒黄连4g 炒吴萸3g 生白术15g 炒防风10g 生白芍10g 生山药15g制剂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分2~3次。
适应病证慢性结肠炎。
资料来源陶殿生.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7,(2):15评按本方是由左金丸和痛泻要方化裁而成。
一个治疗结肠炎的偏方
我有一个治疗结肠炎的偏方
此方是六七年前一个邻居大娘告诉我的
那时我老公整天肚子疼
拉肚子一天要拉四五次
去医院检查说是结肠炎
拿了不少药
吃了不到半年又犯了,
后来用这方子治好了我老公的病
现在想分享给大家
主要材料
白酒
鸡蛋
偏方用法
白酒一两、鸡蛋一个
鸡蛋打散与白酒搅拌一起不放油和任何调料
不能炒糊
一天吃一个
验方效果
我老公吃了三天就好了老公吃完再没犯过病
我哥哥吃过挺好的
治好后不要经常喝酒吃辣防止复发。
中药治疗结肠炎偏方大全第一篇:中药治疗结肠炎偏方大全中药治疗结肠炎偏方大全马齿苋汤治肠炎【功能主治】治肠炎,腹泻。
【偏方组成】马齿苋60克,大蒜(捣成蒜泥)15克。
【用法用量】先以马齿苋煎汤,冲服蒜泥,加红糖适量。
顿服,每日2~3次。
【病例验证】用此方治患愈21例,其中痊愈20例,无效1例,有效率为95.2%。
白芍白术治肠炎【功能主治】养血柔肝,行气止痛。
主治慢性肠炎。
【偏方组成】炒白芍25克,炒白术15克,陈皮6克,防风10克。
【用法用量】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病例验证】治疗慢性肠炎35例,痊愈28例(占80%),好转5例(占14.25%),无效2例(占5.7%),总有效率为94.3%。
葛根黄芪治肠炎【功能主治】理气止痛,健脾止泻。
主治急性肠炎。
【偏方组成】粉葛根6克,淡黄岑6克,川黄连2.4克,苦参片3克,川黄柏3克,广木香2.4克(后入),青、陈皮各3克,金银花(炒)9克,赤茯苓9克,炮姜炭2.4克,车前子(包)9克。
【用法用量】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病例验证】用此方治疗急性肠炎19例,其中痊愈12例(占63.1%),好转6例(占31。
6%),无效1例。
总有效率为94.7%。
车前子金银花治肠炎【功能主治】主治急性肠胃炎。
【偏方组成】车前子20克,金银花15克,防风、川黄连克10克,鸡内金8克。
【用法用量】将上药水煎,每日1剂,分2~3次口服。
【病例验证】用此方治疗急性胃肠炎患者39例,经用药3~6剂后,均获治愈。
仙鹤草桔梗治肠炎【功能主治】补脾敛阴,清化湿热。
主治久泻,包括慢性菌痢、阿米巴痢疾及慢性结肠炎,经常泄泻,时轻时剧,时作时休,作则腹痛,腹胀,大便溏薄,夹有粘液,间见少许脓血,反复发作,久治不愈者。
【偏方组成】仙鹤草30克,桔梗6克,乌梅炭4克,白槿花9克,炒白术9克,广木香5克,生白芍9克,炒槟榔10.2克,甘草4克。
【用法用量】每日1剂,水煎2次,分2次服。
【加减】本方用治阿米巴痢疾时,应另加鸦胆子14粒,去壳分二次吞服;慢性痢疾、慢性结肠炎肝郁脾滞征象较著者,去槟榔,加柴胡4.5克,萆薛15克,秦艽9克;腹痛甚愈,应加重白芍与甘草用量:白芍15~30克、甘草9~15克;泄泻日久,体虚气弱,而腹胀不显者,去木香、槟榔,加炙升麻4.5克、党参12克、炙芪15克。
民间治肠炎腹泻偏方秘方大全1. 腹泻(包括小儿.婴儿拉黄、绿便):大蒜头一只,火烧至皮焦蒜熟,再煎半碗汤,加红糖适量,一次服下,一日三次,一天显效,连用三天,无不痊愈,并可治细菌性痢疾。
2. 玉米棒治腹泻:玉米棒500克,新石榴皮(老皮用量加倍)120克,用砂锅焙黄,研末,过箩,装入瓶内备用。
每次服9克,日服3次。
对消化不良所致腹泻疗效显著。
3. 马齿苋治痢疾、泄泻:每次用干马齿苋*半两(鲜者一两),煎一碗水空服汤,一日二次,连用3天可消炎解毒,治久泻不愈特别有效.。
4. 生姜茶叶治腹泻:取100克生姜或30克干舰5克茶叶,加入800克清水煮,水沸后改用文火,将水熬至500克左右,然后加入15克醋,1日内分3次服用,可治腹泻、腹痛。
5. 红白痢疾:(上海李国治).芝麻120克,绿豆120克,两药捣碎冲服,1日3-5次,即愈。
6. 洋葱糖浆止泻:将洋葱100克捣烂,在温水中浸泡2小时,取汁加糖制成洋葱浆。
用法:每天服3-4次,每次10-15毫升。
此方有杀菌止痢功效,适用于肠炎、腹泻、菌痢诸症。
7. 治水泻验方:车前子30克,用纱布包水煎后服用。
一剂可止,不必再服。
8.盐醋水治腹泻:吃东西不慎或着凉导致腹泻时可取食醋20毫升加食盐少许.时针轻轻搅拌待食盐充分溶解后服下,饭前饭后均可,每天三次。
9. 绿茶治久泻:取绿茶3-5克,大枣5个,红糖适量,水煎,分4次温热饮用,每6小时一次,对久泻难愈者有良效。
急性菌痢初期不宜使用。
10.三红治腹泻:红糖30克,红果(山楂)30克,红茶(亦可用花茶代)10克,共煮饮汤,分2-3次服完。
11. 急性肠炎:大蒜瓣2~4个,加白糖适量,捣烂,用开水冲匀,一次服下,一日二次,一、两天即愈。
大蒜治痢疾肠炎效果好:用紫皮蒜3至4瓣捣成蒜泥,敷在肚脐眼上,外面贴上纱布再用胶布固定好,见效快。
皮肤过敏者,垫一块沙布。
12.胡椒红糖治腹泻:夏季因饮食、受凉而引起的腹泻,可用热红糖水送服4粒胡椒,每日3次。
『肠炎集』3个治疗慢性结肠炎的中药方剂
慢性结肠炎泛指肠道的慢性炎症性疾病,多发生肠道炎性水肿、溃疡、出血等病变,那么,慢性结肠炎怎么治疗?接下来中华秘方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3个治疗慢性结肠炎的中药方剂,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看一下:
3个治疗慢性结肠炎的中药方剂
【偏方一:益气汤】
原料:黄芪、薏苡仁各12克,党参、茯芩、血余炭、赤石脂、白芍各10 克,白术炭、陈皮炭、柴胡、厚朴、黄连各6克。
制法:用水煎服。
用法:每日1剂,日服2次。
功效:补中、益气、止泻。
【偏方二:赤石脂汤】
原料:附子(先煎)、黄芪、当归、桔梗、石榴皮、川楝子各9克,肉桂、黄连各3克,炮姜、诃子各6克,赤石脂30克,肉豆蔻1.5克。
制法:用水煎服。
用法:每日1剂,日服2次。
功效:肝肾阳气虚弱,温阳益气,涩肠止泻。
【偏方三:治结肠炎方】
原料:木香、廿草、川黄连各5克,柴胡10克,枳壳6克,太子参30克 (单煎),白芍、白术、茯苓各15克。
制法:用水煎服。
用法:早晚各一次。
功效:健脾舒肝,行气止痛。
以上就是“3个治疗慢性结肠炎的中药方剂”的介绍了,仅供大家参考!想要了解更多关于慢性结肠的偏方请继续关注中华秘方网。
慢性结肠炎特效方【祖传秘方】
(2019-08-30 20:56:40)
慢性结肠炎以反复大便溏烂,或挟有粘液便,大便次数增多,肠鸣腹痛,进行性消瘦为主要临床表现。
炒白术15克
党参15克
茯苓15克
葛根20克
陈皮10克
砂仁10克
炒扁豆12克
甘草4克
加减,腹泻日久不愈,大便次数多者加诃子12克,腹部冷痛,进食生冷食物腹泻加剧者加干姜12克,腹部胀满,肠鸣矢气者加枳壳10克,形体消瘦,疲乏无力者加黃芪20克,上药均以文火浓煎,每日服一贴。
注意事项:避免进食辛辣食物,禁酒及各种冷冻饮料,注意饮食调理,生活起居有规律,加强体育运动,提高机体免疫力。
泄泻(肠炎)奇效方
万潜斋:仙传黄金丹,专治一切寒热暑湿时疫,感触四时不正秽气。
兼治一切腹痛、泄泻、赤白痢,并绞肠霍乱、斑痧、咳嗽等症。
顶上真川连72克,顶上真川贝18克(去心),干姜72克,藿香叶9克,广陈皮9克,黄芩63克(酒炒),丁香9克,荆芥穗9克,荜茇18克,砂仁9克(去壳),麦芽9克(炒),车前子18克(簸去空壳、浮皮,要净)。
以上共药12味,共为细末,用鲜荷叶捣汁为丸,勿用蜜,每丸约重4克。
1丸可救一人,小儿半丸,开水送下,病虽重,2丸必愈。
服后惟忌鱼半天。
是方治病应手立愈。
张锡纯:治泄泻久而肠滑不固者。
生怀山药500克研末,鸡子黄(煮熟)3枚。
每用怀山药21~30克,和凉水调入锅中,置炉上,不住手以箸搅之,二三沸即成粥,取鸡子黄捏碎,调粥中服之,应手而愈。
陈修园:治老幼脾泄久不愈神方。
饭锅粑120克(净末),莲肉120克(去心,净末),白糖120克,共研末和匀。
每服3~5匙,1日3次,食远服。
张锡纯:益脾饼,治脾胃虚寒,饮食减少,长作泄泻,完谷不化。
白术120克,干姜60克,鸡内金60克,熟枣肉250克。
上药4味,白术、鸡内金皆用生者,每味各自轧细焙熟,再将干姜轧细,共和枣肉,同捣如泥,作小饼,木炭火上炙干。
空心时,当点心细嚼咽之。
曾为友人制此方,和药一料,服之而愈者数人。
后屡试此方,无不效验。
贾福华:我对小儿患腹泻的病例,都要求鲜苹果一二只,连皮洗净,剖开煮汤,放入少许食盐,给患儿频饮,有着很好的止泻作用。
治疗慢性结肠炎的偏方
1、赤石脂、茨实、白芨、黄柏、苦参、石榴皮各1公斤,白头翁2公斤,胃复安300片、痢特灵3000片、甲硝唑6000片。
制法:装成0号胶囊,每粒0.4克.
用法:口服,早晚饭后各5粒,一个月一疗程
2、升麻10g、葛根60 g、土炒白芍60 g、炒甘草9 g、炒车前子15 g、麸炒木香6 g、土炒诃子肉30 g、麸炒黄连12 g、金银花30 g、丹参10 g、白芨10 g、麸炒石榴皮30 g、麸炒乌梅30 g。
制法:装成0号胶囊,每粒0.4克.
用法:口服,每日三次,每次5-8粒,一个月一疗程
慢性胃炎、胃溃疡
白芨2000 g、白芍1000 g、甘草1000 g、鸡内金1000g、法半下1000 g、厚朴1000 g、漂硝2000 g、元胡1000 g、枳壳1000 g、公英3000 g、木香1000 g、香附1000 g、当归1000 g、旋复花1000 g,大黄苏
打、小苏打各7000片。
制法:研成细粉,制成水丸
用法:饭前口服,每日三次,每次7克,一个月一疗程。
结肠炎:1.荜茇加大枣:由肝旺脾虚、湿热内滞引起治疗:疏肝健脾,清热化湿,行气化湿荜茇10g,大枣50枚,水洗晒干,将大枣放入锅中小火焙焦,与荜茇一起研磨成细末,筛选出粗渣后装瓶,密封防潮处理,10日用完,每日分两次服用,温开水送服2.地锦草、凤眼草各45g,洗净晒干,切碎后放入药罐,加1000ml水浸泡15分钟,用大火烧开,改小火煎煮20分钟,滤出药液即成,每日1~2剂偏方:1.马齿见大蒜汁:鲜马齿见30~60改,大蒜10-15g,用马齿见熬出一碗汤水,兑入蒜泥,过滤取汁,加入适量糖,每日2次(调养)2.姜茶乌梅饮:生姜10g,乌梅肉30g,绿茶5g。
姜切丝,梅肉剪碎,沸水把绿茶泡好,倒入生姜丝和梅肉,加盖保温半小时,再加入少量红糖,趁热饮,每日3次3.银花红薯:红薯300g,粳米200g,金银花15-30g,生姜2片,红薯切小块,加入金银花、生姜,煮粥3餐吃,3-4个月见效外用偏方:脐疗法:肉桂、丁香各50g,五倍子15g,黄连10g,研磨成末,每次取10g,用陈醋调成糊状,摊于布上,敷于脐部,每日一次慢性肠炎:1.杨树皮煮鸡蛋:干杨树皮1块。
长30cm,宽5cm,红糖50g,鸡蛋2个。
锅内倒五碗水,煮开后再煮10分钟,早上空腹吃,多余的汤倒入暖瓶,一天喝完。
2.枣树皮20g,红糖15g,用水熬成汤,滤掉残渣,加红糖调服,每日一次,消炎,止泻,固肠3.酸山楂250g,红糖50g,山楂用铁锅炒至黑炭色,加入请清水100ml,熬至400毫升,再加入红糖,滤掉残渣,空腹一次服下,滤掉的山楂可再熬一次,每天早晚各一次。
忌生凉、油腻食物。
4.偏方:马齿见粥粳米60g,鲜马齿见30-60g,放入即将煮好的粥中,加少量糖或盐。
5.大蒜粥:大蒜30g+米100g,加水1升,止痢止泻。
脾虚泄泻、慢性结肠炎、五更泄饮用伍味甘姜方剂伍味甘姜方剂具有健脾。
益气。
固肠。
止泄的作用。
防止腹泻。
就是拉肚子。
或者五更泄。
结肠炎都具有很好的作用。
伍味甘姜方剂第一味甘草。
甘草号称国老。
过去认为中药属于本草。
认为甘草属于本草王国中的国老。
经常在一些中药中都要放甘草。
甘草的作用是补充益气。
健脾。
解毒。
甘草这味草药它有一个特点。
手指头粗的甘草。
它能够伸到地下。
手指头粗它能够长到地下2米多深。
同时上面有两个须子。
所以它吸收了土壤中更多营养成分。
它不怕旱。
中医就说了。
按五行分。
脾属土。
所以甘草它能吸收大地的养分。
补益脾气。
调理机体。
固肠止泄。
第二味甘姜。
甘姜的特点。
是温中散寒。
现代药理研究发现。
甘姜能够杀灭肠道中的一些病菌。
起到止泄的作用。
第三味。
高粱姜。
高粱姜就是山东的野姜。
高粱姜医书中记载。
它是合胃。
止痛。
固肠。
散寒。
第四位香橼。
香橼能够行气。
能够止痛。
现代药理研究发现。
香橼能够防止肠道功能的紊乱。
第五味。
肉桂。
肉桂属于大热食品。
它对于防止一些寒冷的刺激造成的胃肠功能的紊乱。
具有很好的作用。
尤其对于由于肾阳虚造成的五更泄效果非常好。
这样伍味甘姜方剂就调配好了。
很多朋友经常出现腹泻。
经常拉肚子。
就可以经常的冲一杯伍味甘姜方剂来饮用。
通常五更泄的朋友。
早晨你四五点钟就得上厕所。
你起来就饮用一杯伍味甘姜方剂。
这样对于防止五更泄具有很好的作用。
通常调理一个月左右就可以缓解。
结肠炎往往比较难治。
结肠炎是结肠的粘膜出现了炎症的病变。
需要长期的调理。
一定要坚持每天饭前半小时。
要饮用一杯伍味甘姜方剂。
一些经常拉肚子的。
这就胃肠功能不太好。
这个时候你就大量饮用。
很快就会调理过来了。
如果有些朋友刚开始饮用伍味甘姜方剂。
觉得口味不太适应。
有些中药的味道。
怎么办呢。
可以倒点波罗汁里。
有的朋友如果没有糖尿病。
一些问题。
放点冰糖也可以。
调一调口味。
这时候你再喝一杯。
味道就好多了。
通常经常腹泻的人。
拉肚子。
肚子胃肠功能不好。
不敢吃水果。
结肠炎中医治疗方剂结肠炎是一种常见的肠道疾病,中医治疗结肠炎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经验。
中医认为结肠炎多因饮食不节、情志内伤、外邪侵袭等因素导致脾胃功能失调,湿热内蕴,气血瘀滞所致。
治疗结肠炎的中医方剂通常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和体质进行辨证施治,以下是几种常见的中医治疗结肠炎的方剂:1. 清热利湿方:适用于湿热型结肠炎,主要症状为腹痛、腹泻、大便黏腻、肛门灼热等。
常用药物有黄连、黄芩、黄柏、苍术、薏苡仁等。
2. 健脾益气方:适用于脾虚型结肠炎,主要症状为腹胀、大便稀溏、乏力、食欲不振等。
常用药物有党参、白术、茯苓、炙甘草、山药等。
3. 疏肝理气方:适用于肝郁型结肠炎,主要症状为腹痛、情绪抑郁、胸闷、大便不畅等。
常用药物有柴胡、郁金、川楝子、香附、枳实等。
4. 活血化瘀方:适用于血瘀型结肠炎,主要症状为腹痛固定、大便带血、舌质紫暗等。
常用药物有桃仁、红花、丹参、川芎、赤芍等。
5. 温阳散寒方:适用于寒湿型结肠炎,主要症状为腹痛喜暖、大便清稀、四肢不温等。
常用药物有干姜、附子、肉桂、吴茱萸等。
6. 滋阴润燥方:适用于阴虚型结肠炎,主要症状为大便干结、口干舌燥、五心烦热等。
常用药物有生地黄、麦冬、玉竹、石斛、知母等。
7. 扶正祛邪方:适用于结肠炎的慢性期或恢复期,主要目的是扶助正气,驱除余邪。
常用药物有黄芪、当归、白芍、熟地黄等。
在使用这些方剂时,患者应在中医师的指导下进行,因为每个人的体质和病情不同,需要个性化的调整方剂。
同时,中医治疗结肠炎还强调饮食调养和生活方式的调整,如避免食用辛辣、油腻、生冷食物,保持情绪稳定,加强体育锻炼等,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慢性结肠炎偏方DM请问慢性肠炎吃什么药能治本?↓我得了慢性肠炎已经七八年了,可吃什么药都是没能治好,一年四季总是腹泻,所以夏天也不能穿裙子,问题是同事们说时间长了可能得肠癌,大家有什么好药方给我介绍好吗?我先谢谢大家了慢性肠炎中药方剂方剂1党参、泽泻、白芍、诃子肉各12克,白术、煨肉豆蔻、炙甘草、生姜各9克,云苓15克,桂枝、砂仁各6克,薏苡仁30克,大枣5枚制用法:水煎服适应症:慢性肠炎脾胃虚弱证方剂2党参、苏梗、陈皮各10克,白术、苍术、扁豆、莲子肉各15克,鸡矢藤30克制用法:水煎服适应症:慢性肠炎脾胃虚弱证方剂3五倍子不拘量制用法:醋炒研细末。
每次服3克,米汤送下,日服2次。
适应症:慢性肠炎久泻不止方剂4柴胡、川楝子、防风各6克,白术、陈皮各9克,白芍8克,山药12克制用法:水煎服适应症:慢性肠炎肝郁脾虚证方剂5熟附片、吴茱萸、五味子各6克,肉豆蔻、党参各12克,补骨脂9克制用法:水煎服适应症:慢性肠炎脾肾阴虚证方剂6白术9克,干姜3克制用法:水煎。
每日1剂,睡前服1次。
适应症:五更泻方剂7柳木炭制用法:研末。
每晚睡前开水送服15克,连服3次,不可多服。
适应症:五更泻方剂8金樱子50克制用法:水煎。
每日1剂,饭后服,连用10天。
适应症:五更泻方剂9柴胡、白术、青皮各9克;广木香、炙甘草各6克,白芍12克,云苓15克制用法:水煎服适应症:慢性肠炎肝气乘脾证方剂10党参、糯稻根、云苓、蚕砂、蛇舌草、火炭母各15克,春砂仁4.5克(后入),白芍12克制用法:水煎服适应症:慢性结肠炎脾虚湿困、气滞腹泻方剂11党参、苍术各12克,阿胶6克(另烊化冲),罂粟壳、煨诃子、木香、白芍各9克,黄连、肉桂各3克(后下)制用法:水煎服。
另白及粉9克,分3次调服。
适应症:溃疡性结肠炎腹胀腹泻,大便夹脓血粘液等方剂12黄芪、党参、白及各20克,苍术、藿香各10克,川椒5克,肉桂3克,田七3克,诃子15克制用法:制成冲剂。
治疗结肠炎的民间一绝
结肠炎临床主要表现为腹泻、腹痛、黏液便及脓血便、里急后重、甚则大便秘结、数日内不能通大便;常伴有消瘦乏力等,多反复发作。
我国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率呈逐渐上升趋势,病程冗长,且有并发结肠癌的危险。
治疗结肠炎民间一绝
组成:栗壳10g,金银花10g。
制法:栗壳金银花放于新瓦片(那种老式的瓦)上用小火焙干后,研成细面粉,用温水一次冲服。
一般两次即可痊愈,效果堪称一绝。
注:现在实在找不到那种新瓦片的,可尝试用陶片焙干。
效果可能会受一点影响。
栗壳为板栗的外果皮
性味:甘、涩,性平。
入肺、肝、胃经。
功效:降逆生津,化痰止咳,清热散结,止血。
主治:反胃,呕哕,消渴,咳嗽痰多,百日咳,腮腺炎,瘰疬,衄血,便血。
【偏方】慢性泄泻(结肠炎、肠炎)用一个好一个!
慢性泄泻可见于过敏性结肠炎、非特异性结肠炎、溃疡性结肠炎及慢性肠炎等,病情轻重不一,以反复发作腹痛、腹泻或挟有脓血便、粘液便为其主要症状。
方一糯米藤散
【主治】:小儿泄泻,临床表现为大便次数和量较平时明显增多,或夹奶块、不消化物,或呈蛋花汤样,稀溏或糊状,或夹少量黏液,大便臭,便前腹痛,泻后痛减,舌苔厚腻或微黄,脉滑实或指纹滞。
【方药】:糯米藤15g,木鳖子10g,丁香15g。
【制用法】:上药研成极细粉,置瓷瓶中盖紧,防漏气受潮。
治疗时每次取药粉3g,用月桂氮酮和姜汁调成糊状,敷填于纱布中,贴于脐部,外用胶布固定。
每日1次,3d为1个疗程,连用2个疗程。
【编按】:糯米藤又称捆仙绳,为荨麻科植物糯米团的带根全草;性甘、苦凉,具有化食导滞、清热解毒、健脾止血等功效,可用于治疗消化不良、食积胃肠、疗疮、痢疾、急性黄疸型肝炎、乳腺炎、女性白带、脾虚腹泻、小儿疳积、吐血、跌打损伤等,为君药,木鳖子、丁香为臣药组成糯米藤散。
木鳖子微苦甘温,丁香辛温。
3味药组方,共同作用于脐部,脐是人体要穴神阙之处,是胚胎发育、输布精气、营养胎体之重要部位,为先天之本,生命之源,系元气所在之处。
因其位居人体中央,是气机升降出入的总枢纽,所以能分阴阳而别清浊,激发脏腑经脉气血的生成与运行。
50例患儿治愈41例,显效6例,有效2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8.0%。
方二朱良春经验方仙桔汤
【主治】:慢性泄泻,症见每日腹泻3次以上,均为反复发作性状相同的粘液血便,多次大便常规培养无病源体发现,排除菌痢、阿米巴痢、血吸虫、肠结核等肠道感染、纤维结肠镜检查及X线钡透检查显示结肠炎性病变或伴有溃疡形成。
【方药】:仙鹤草30g,桔梗6g,乌梅5g,白槿花、炒白术各10g,广
木香6g,生白芍10g,炒槟榔2g,甘草5g。
【加减】:若舌干红苔少或花剥加石斛、山药、葛根;舌质紫或有瘀斑加赤芍、乌药;久泻虚寒加高良姜、淡吴萸;脾虚挟湿加苍术、蔻仁;肝郁乘脾加防风、陈皮;积食甚加保和丸;泻下滑脱不固加诃子肉、石榴皮,收敛止泻。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20日为1疗程,服药1~2个疗程,如病程超过15年以上,将原方研极细末,水调服2个疗程后症状消失,复查大便常规,纤维结肠镜检查无异常。
停药2~6月不复发者,可判断疗效。
【编按】:方名仙桔,则以仙鹤草、桔梗二味为主药,仙鹤草又名脱力草, 味辛而涩,本方用之取其止血、活血、止泻、强壮作用;桔梗一味,仲景以其与甘草相伍治肺痈,足证其有升提肺气和排脓之功,移治滞下后重,是此药之活用;白槿花擅治痢疾,《冷庐医话》赞其效著,此方取其能泄化肠间湿热;久泻脾虚,取白术补脾助运;湿热逗留则气滞,木香、槟榔调之,槟榔用量宜轻,轻则行气,重则破气;湿热伤营,白芍和之;久泻则下焦气化不固,少少用乌梅炭固之;甘草调和诸药。
合而观之,桔梗伍槟榔升清降浊;槟榔伍乌梅炭,通塞互用,木香伍白芍气营兼调。
朱师所创仙桔汤无参芪之峻补,,无芩连之苦降,无硝黄之猛攻,盖肠道屈曲盘旋,久泻正虚邪伏,湿热逗留,一时不易廓清,进补则碍邪,攻下则损正,宜消补兼行,寓通于补,始于病机吻合。
对病久厌服煎剂者,可用此方洗净烘干,焙研极细末,以水调服,其效尤增。
103例患者停药2~6月以上无复发者73例;显效19例(症状消失,但稍有外因刺激则易复发纤维结肠镜检查基本恢复正常,检大便常规正常);好转9例(症状明显好转,脓血便、腹痛已基本消失,但纤维结肠镜检查未完全恢复正常);无效2例,总有效率98.05%。
乃笔者随师多年临症运用仙桔汤治疗慢性泄泻的经验体会。
方三
【主治】:小儿泄泻
【方药】:焦山楂15g,煨乌梅6g,苍术6g,砂仁2g,炮干姜3g,茯苓10g,诃子2g。
【加减】:脾气虚,见有精神差,乏力者,加党参、白术;脾胃虚寒,见有肠鸣,四肢凉者,加制附片、肉桂;偏热,大便带粘液,苔黄腻者加黄连、木香;泻下水样便配伍车前子;久泻配煨肉豆蔻、石斛;伴呕吐者配半夏、藿香;兼表证,鼻塞,流清涕者加藿香、葛根、防风等。
【用法】:水煎服,日3次或随时灌服。
忌食生冷,瓜菜,油腻食物。
宜食用清淡,温热,易消化之流质饮食。
【编按】:笔者重用山楂、乌梅,并配以运脾化湿之药,治疗小儿泄泻疗效肯定。
方中山楂消食去滞助运,乌梅涩肠止泻二药为君;臣以苍术、砂仁芳香醒脾燥湿,炮姜温中散寒而止泻;茯苓健脾利湿以为佐;诃子入大肠经为使。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山楂和乌梅对大肠杆菌、痢疾杆菌等有抑制作用,山楂有增加胃液消化酶作用。
综观全方,以运脾化湿,去滞止泻为特点,临床效果良好。
另外,本方所煎汤剂味甘酸,较适合小儿口味,克服了小儿服用中药汤剂怕苦、难以接受的缺点,收到事半而功倍的效果。
60例患儿中,治愈47例,好转11例,无效2例。
治愈率78.3%,总有效率为96.6%。
方四参苓白术散
【主治】:泄泻,症见便稀或先干后溏,伴见胸腺痞闷,纳差,四肢乏力,或面色萎黄,舌苔白腻,脉虚缓等。
【方药】:党参12g,炙甘草3g,茯苓10g,白术10g,白扁豆12g,陈皮12g,山药15g,五味子3g,砂仁6g,桔梗10g,薏苡仁12g。
【加减】:若胸脘痞闷甚者,加木香;若腹痛肠鸣泄泻,得温痛减者,加炮姜、白芍、防风、肉豆蔻;若四肢酸软无力甚者,加菟丝子、补骨脂;若泄泻日久,伴腹部坠胀感者,加柴胡、黄芪、升麻。
【用法】:水煎服,日一剂,早晚分服,10天为1个疗程,疗程之间停4天,连续3个疗程。
【编按】:方中党参、白术、茯苓益气健脾渗湿为主,配山药助党参以健脾益气兼止泻;扁豆、生薏苡仁助白术、茯苓健脾渗湿;佐以砂仁健脾和胃,行气化滞;桔梗宣肺利气以通调水道;五味子涩肠止泻;炙甘草补中缓急且调和诸药。
全方共奏益气健脾,渗湿止泻之功。
45例患者中治愈23例,显效10例,有效8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1.11%。
方五民间验方
此方乃百岁老人,余之祖母生前所传之清末民间验方。
笔者多年来常以此方治疗小儿湿热泄泻,鲜有不效者。
【方药】:用鲜凤尾草50g (其中25g置明火上烤焦)﹐鲜车前草50g(其中25g置明火上烤焦),炒米6g,酒饼(酿酒用之发酵料)3g。
【制用法】:上药加水同煎成1小碗,视小儿大小,或一次,或分数次服完。
【病案举例】:卢某,女性,2岁。
1995年10月20日初诊。
患儿泄泻2天,经中西药治疗,效果欠佳。
刻诊:体温38°℃,大便呈蛋花样稀水便,日5~6次,尿短赤,口干欲饮,皮肤弹性减弱,眼窝轻度凹陷,神疲纳减,肛周红赤,舌红,苔薄黄腻。
证属湿热泄泻。
予上方2剂。
服药1剂大便减为2~3次/日,质转稠,2剂泻止而愈。
【编按】:此案乃湿热内蕴,脾失健运,清浊并走大肠,而生泄泻之疾。
方中以凤尾草清热利湿;车前草清利小便;酒饼、炒米健脾养胃,更取部分凤尾草、车前草烤焦同煎,使湿热去、泄泻止而无伤脾胃。
盖小儿乃稚阴稚阳之体,泄泻之疾常为虚实寒热挟杂而至,所别者为何邪偏盛而已。
此方熔清热利湿健脾养胃于一炉,配伍精当,紧扣病机,标本同治,实为简验便廉,实用之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