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诗总集百年研究进程
- 格式:pdf
- 大小:614.03 KB
- 文档页数:7
《清诗总集叙录》松村昂著清诗总集叙录松村昂著清诗总集,有不少原书已经失传,而仅有若干序跋之类文字保存在其他文献中.将这些序跋收集起来,并加以考证,能够提供有关清诗总集的线索,进而了解它们的大致情况。
日本学者松村昂自1971年开始用心这一方面的研究,历时30多年,对日本、中国24个图书馆现存的清诗总集140多种进行考证研究,发表相关论文、报告多篇,成果丰富,本书就是作者三十多年来对清诗总集考证研究成果的总结。
本书中收录作者研究考证的清诗总集如下:1.《涛音集》,王士禄选辑,王士祯仝选,顺治十四年钞,乾隆五十七年刊。
2.《诗源初集》,姚佺删定,顺治十六年以前刊。
3.《鼓吹新编》,程棅,施?选,顺治十五年叙刊。
4.《太仓十子诗选》,吴伟业选,顺治十七年刊。
5.《溯回集》,魏裔介辑,康熙元年序刊。
6.《十名家诗选》,邹漪选,《五大家诗钞》邹漪选,康熙十九年序刊。
7.《吾炙集》,钱谦益撰,乾隆十三年王应奎钞,光绪三十三年徐剑心刊。
8.《江左三大家诗钞》,顾有孝、赵澐辑,康熙六年序。
9.《诗藏初集》,赵炎辑,康熙十一年序刊。
10.《本事诗》,徐?辑,康熙十一年序刊。
11.《天下名家诗观》,邓汉仪选评,开始于康熙十一年序刊。
12.《八家诗选》,吴之振辑,康熙十一年序刊。
13.《过日集》,附近名媛一卷,曾燦辑,康熙十二年序刊。
14.《感旧集》,王士祯辑,康熙十三年序,乾隆十七年卢见会序刊。
15.《皇清诗选》陆次云辑,康熙十七年自序刊。
16.《皇朝百名家诗选》,魏宪辑,康熙二十一年《御制升平嘉宴集序》。
17.《群雅集》,李振裕辑,康熙二十六年自序刊。
18.《皇清诗选》,孙鋐辑评,康熙二十七年序刊。
附痛和刻《清诗选选》,日本人坂仓通贯选,宝历五年刊。
19.《岭南三大家诗选》,王隼辑,康熙三十一年序刊。
20.《兰言集》,何之铣、林獬锦、李暾辑,康熙三十四年叙刊。
21.《箧衍集》,陈维崧辑,康熙三十六年序刊。
22.《兰言集》,王晫辑,康熙三十七年以后刊。
清人选明诗总集研究在文学批评和诗歌史研究中,清人选明诗总集是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
通过对清人选明诗总集的研究,我们可以深入了解明清诗歌的演变、特点以及美学追求。
本文旨在探讨清人选明诗总集的背景、选集的多样性以及其对于明清诗歌的影响。
一、清人选明诗总集的背景清人选明诗总集的现象主要出现在清代中后期,这一时期,诗歌理论和批评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由于清代的学术环境相对宽松,学术风气也更加自由,为清人选明诗总集提供了良好的社会和文化背景。
此外,清代文人的学术兴趣和研究视野也发生了变化,对于前代诗歌的整理和研究逐渐受到了重视。
二、清人选明诗总集的多样性清人选明诗总集的多样性表现在多个方面。
首先,从选集的数量上看,清代出现了大量的明诗选集,据统计有数十种之多。
这些选集的编纂者身份各异,包括了著名诗人、批评家、学者等。
其次,从选集的内容上看,这些选集涵盖了明代各个时期的诗歌,包括了众多流派和风格的作品。
此外,选集的评选标准和角度也各不相同,有的注重诗歌的审美价值,有的则其历史意义和思想内涵。
三、清人选明诗总集对于明清诗歌的影响清人选明诗总集对于明清诗歌的发展和演变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首先,通过对明诗的整理和评选,清人进一步推动了明清诗歌理论的发展。
在对明代诗歌的品评中,清人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诗歌理论和批评标准。
其次,清人选明诗总集对于清代诗歌创作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通过学习和借鉴明诗的优秀作品,清代诗人提高了自己的诗歌创作水平,丰富了诗歌的表现手法和技巧。
最后,清人选明诗总集对于我们今天研究和理解明清诗歌具有重要意义。
这些选集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文献资料和研究对象,为我们深入了解明清诗歌的历史地位、特点和发展规律提供了重要的帮助。
综上所述,清人选明诗总集是明清文学批评和诗歌史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
通过对这一现象的深入研究,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明清诗歌的历史地位、特点和发展规律。
也可以为我们今天的诗歌创作和研究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安徽清诗总集研究安徽清诗总集类别丰富,数量繁多,反映出清代安徽诗坛的兴盛。
由晚清著名诗人陈诗所辑的《皖雅初集》是涵括整个清代安徽省的一部省域类诗歌总集,辑纂者陈诗转益多师,独成一家,其《皖雅初集》博采众长,展现出地域、宗族、社群三大编纂特征。
从陈诗个人审美与清代安徽诗坛的实际发展状况出发,《皖雅初集》在诗学上唐宋兼收,在诗风与诗情上中和兼顾,展现出正变通融的风貌。
又注重“以人存诗,以诗存人”,前列传记,后引诗篇,互相佐证,将诗歌的存史功能凝聚起来。
《皖雅初集》又能反映地方文化记忆,从而形成凝结在诗歌文字中的跨文学意涵,并能通过诗歌总集这个载体彰显出清代安徽地方的人文传统。
而安徽郡邑类清诗总集彰显地方文化与地域文学面貌。
以《龙眠风雅》《枞阳诗选》《古桐乡诗选》《桐旧集》等集为代表的桐城清诗总集,还原桐城诗派的文学现场。
在庐州、和州下各县辑选的清诗总集中,我们得以略考环巢湖地域文化的特质。
“皖江三家”与“合肥三家”,以总集的形式保存诗名。
宣城与泾县是清代宁国府文化兴盛之地,二地编纂的清诗总集在文学审美上具有清新冲远的体貌,在内容上则能一窥阳明心学对当地的影响。
《南州诗略》作为太平府当地的清诗总集,突出地展现出当地对李白的追慕崇拜。
徽州府下大鄣乡编纂《大鄣风雅》则反映出当地佛教盛行的情况。
由李兆洛知寿州期间所纂《小山嗣音》,在其诗学宗尚的映照下,较为客观地将清代寿州诗坛的状态展现出来。
皖省宗族类清诗总集更为繁多,昭示出当地宗族的簪缨盛况。
清代安徽世家热衷辑纂宗族诗歌总集,或展现其宗族地位,或表达对家族前人的追慕。
宗族诗歌总集往往以家刻印刷的形式刊行,印刷刊刻的形式、过程,甚至家刻堂号,都反映出清代安徽宗族的繁盛。
从宗族诗歌总集的刊刻深入到总集的具体内容,一是对宗族子弟的诗教训诫与家风承继,以诗化人,二是以宗族诗歌总集为载体对宗族家声的昭扬,其意义超出了文学作品的范畴,体现出跨文学性。
又如《新安二江先生集》与《新安先集》,真实还原徽州江氏、朱氏宗族外迁江苏、浙江流衍生发的面貌。
第 29 卷 总第 142 期Vol. 29 Sum No. 1422020 年第 4 期No.4. 2020广东开放大学学报JOURNAL OF THE OPEN UNIVERSITY OF GUANGDONG【摘要】近十年以来,明清岭南诗歌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诗歌文献的整理和系统研究,许多诗集得以点校出版;诗人个案、诗派和诗人集群研究论文逐渐增多,少量专著得以出版。
但就目前来说,明清岭南诗歌文献仍有待进一步挖掘,众多诗人总集、别集研究力度较薄弱,个案研究过于集中,诗派和诗人集群研究范围狭窄等问题仍然存在。
因此,明清岭南诗歌文献的整理仍然是主要的方向,而研究的系统化、范围的扩大化、内容的地域文化化,是目前研究的主要趋势。
在此基础上,可以从明清岭南诗歌的内容和范围,研究的深度方面进行探索,拓展岭南诗歌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明清;岭南诗歌;现状;趋势;方向【中图分类号】I20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32x (2020)04-0059-08【基金项目】广西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清代岭南诗歌的岭南书写与岭南文化研究”(YCSW2020088)成果。
【收稿日期】2020-05-19【作者简介】叶雪露(1991-),女,广东汕尾人,硕士研究生,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
近十年来明清岭南诗歌研究综述叶雪露(广西师范大学,广西桂林,541006)近人汪辟疆在其著作《汪辟疆说近代诗》里,把岭南诗歌①独立分成一派,称之为“岭南派”,并指出“岭南一派,肇自曲江……迄于明清,邝露、陈恭尹、屈大均、梁佩兰、黎遂球诸家,先后继起,沉雄清丽,蔚为正声”[1]。
可见,岭南诗歌在明清时期逐渐为世人所瞩目。
由于政策的倾斜,经济的发展,得益于特殊的地理位置,明清岭南诗歌高度繁荣,从而成为中国文学史上不可忽视的现象。
改革开放以后,岭南诗歌文献已开始进行一定程度的整理和研究,直至新世纪以后,逐步取得了一些成果,但研究范围较窄,成果为数不多。
品位•经典文艺评论从诗歌总集的编撰看清代广东诗歌的发展历程-----以《广东诗粹》《岭南四家》《岭南群雅》为例O张琼吕绮琪(广东财经大学中文系,广东广州510320)【摘要】清代有大量的广东诗歌总集编撰完成,展示了清代广东诗人的整体创作实力和水平,反映了清代广东诗歌繁荣的事实。
其中,梁善长《广东诗粹》选录了由唐到清雍正时期广东诗歌的精华,刘彬华《岭南四家诗钞》收录乾嘉时期张锦芳、黄丹书、黎简、吕坚四位诗人的诗作,刘彬华所辑录的《岭南群雅》专门收录乾嘉时期岭南诗人的诗歌,集中反映了乾嘉时期岭南诗坛的面貌。
这三部诗歌总集均在清代嘉道年间完成编撰,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
【关键词】广东诗粹;岭南四家诗钞;岭南群雅清代是广东诗歌总集编撰的黄金期,大量的诗歌总集在此期间先后编撰完成。
据骆伟先生《广东文献综录》中所勾勒,清代编撰的诗歌总集有一百余部。
清代广东诗歌总集的大量编撰问世,展示了清代广东诗人的整体创作实力和水平,反映了清代广东诗歌繁荣的事实。
诗歌总集以诗系人,或以人系诗,客观上起到了因诗存人的效果。
它们收录了大量无名诗人诗作,吉光片羽,弥足珍贵,这也是对广东区域诗歌创作的一次总结,是僻处一隅的地方诗人有意地与中原主流诗坛相抗衡的结果,广东诗人主体意识已经觉醒,要在诗坛上与中原诗坛一较高下。
一、梁善长《广东诗粹》梁善长,字崇一,号燮安,别号鉴堂,广东顺德人,主持编撰了《广东诗粹》,这是清中叶岭南一部重要的诗歌选本,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
“顺德进士梁君崇一,久提唱于骚坛,搜罗十三州郡,荟百家而篡葺之,几阅春秋,成《广东历朝诗》十二卷,名曰《诗粹》。
”(王之正《广东诗粹》序)梁善长耗费了近十年、发动了一支近80人的编撰团队,最终完成了《广东诗粹》的编撰,选录了由唐到清雍正时期广东诗歌的精华,基本上能够反映清代之前广东诗歌的发展历程,展现了历史上广东诗歌的成就,表现了明代之前广东诗歌发展演变的内在逻辑。
在《广东诗粹》之前,广东已有《岭南文献》《岭南文献续集》《广东文选》《五朝诗选》等诗歌总集,但是,“屈选不专于诗,故搜罗未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