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试卷题型
- 格式:docx
- 大小:49.64 KB
- 文档页数:14
2024年高考语文全国卷六大创新题型及其解析教育部教育考试院2024年高考语文全国卷落实《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中“改变相对固化的试题形式,增强试题开放性,减少死记硬背和‘机械刷题’现象”和《中国高考评价体系》中考查应体现基础性、应用性、综合性、创新性的要求,试题在考查高阶思维品质、鼓励学生个性回答、加强教考衔接等方面均有新的尝试。
下面是今年语文试题中六大创新题型介绍及其解析。
试题一:全国甲卷实用类文本阅读(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偷梁换柱”多指以假代真,用欺骗的手段改变事物的性质,然而在古建筑工程领域,“偷梁换柱”却属于一种科学实用的修缮加固方法。
梁是截面形状一般为长方形的木料,且木料的长度尺寸远大于截面尺寸。
梁为水平放置,两端的底部有支撑构件。
梁主要用于承担建筑上部构件及屋顶的全部重量,并把这些重量向下传给支撑构件。
柱为梁的支撑构件。
柱子截面形状一般为圆形,长度尺寸远大于截面直径。
柱子为竖向放置,主要用于承担上部梁传来的重量,并向下传递给下部的梁或直接传至地面。
梁与柱采用榫卯形式连接,形成稳固的大木结构体系。
位于屋架内的若干梁在竖向被层层往上“抬”,上下梁之间由短柱支撑,底部的梁由立于地面的立柱支撑。
梁、柱均为中国木结构古建筑的核心受力、传力构件,缺一不可。
对于古建筑而言,立于地面的立柱,或因长期承受上部结构传来的重量而产生开裂残损,或因柱底部位长期受到地面潮气影响而出现糟朽残损,这导致木柱强度下降,无法正常支撑梁。
此时可采用“偷梁换柱”的加固方法。
“偷梁换柱”实际就是“托梁换柱”。
其基本做法为:首先将“假柱”(即临时的竖向支撑构件)安装在梁底部、原柱(原有立柱)旁边;再抽去原柱,使梁传来的重量暂时由“假柱”承担;然后安装新柱,新柱的材料、尺寸及安装位置与原有立柱相同;最后将“假柱”移去。
完善的“偷梁换柱”加固方法具有科学性,其原理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其一,从梁的角度而言,它是水平受力构件,并把外力向下传给立柱。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潜移默化情不自禁B. 惊心动魄美轮美奂C. 轰轰烈烈艳阳高照D. 震耳欲聋恍若隔世2.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随着科技的进步,各种电子产品不断涌现,这既方便了人们的生活,也给人们带来了不少困扰。
B. 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学校将开设多种兴趣小组,包括文学、艺术、体育等。
C. 通过这次实践活动,我们不仅锻炼了身体,还增长了见识,收获了友谊。
D. 这本书的内容丰富,插图精美,深受广大青少年读者的喜爱。
3. 下列各句中,使用成语正确的一项是()A. 他平时沉默寡言,但关键时刻总能挺身而出。
B. 她的歌声如黄莺出谷,婉转动听。
C. 这位科学家一生勤奋好学,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D. 那个企业家热衷于公益事业,乐善好施。
4.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他在讲台上演讲,神采飞扬,激情四溢,赢得了台下观众的阵阵掌声。
B. 我国古代四大发明分别是:造纸术、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
C. 小明在课堂上积极发言,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观点。
D. 这篇文章的中心思想是:勤奋学习,努力进步。
5. 下列各句中,下列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应学会筛选信息,去伪存真。
B. 他在工作中严谨细致,一丝不苟,得到了领导的表扬。
C. 她的舞蹈表演非常精彩,赢得了观众的热烈掌声。
D. 这本书的内容非常丰富,涉及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领域。
6. 下列各句中,下列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 他为人正直,乐于助人,深受大家的喜爱。
B. 她的嗓音甜美,演唱技巧高超,成为了一名优秀的歌手。
C. 那位科学家一生勤奋好学,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D. 这位企业家热衷于公益事业,乐善好施。
7. 下列各句中,下列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应学会筛选信息,去伪存真。
一、选择题(共30分)1. 文言文阅读(共10分)解析:文言文阅读分为阅读理解、断句、翻译等题型,每题2分,共10分。
考生需具备一定的文言文基础,理解文言文的意思,并能进行断句和翻译。
2. 古诗文阅读(共10分)解析:古诗文阅读分为诗歌鉴赏、文言文翻译等题型,每题2分,共10分。
考生需熟悉古代诗词的基本知识,能够准确把握诗歌的意境和表达手法,并具备一定的文言文翻译能力。
3. 现代文阅读(共10分)解析:现代文阅读分为阅读理解、词语辨析等题型,每题2分,共10分。
考生需具备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准确把握文章的主旨,并能够对文章中的词语进行辨析。
二、主观题(共120分)1. 古诗文默写(共10分)解析:古诗文默写要求考生在规定时间内默写规定的古诗文,每句1分,共10分。
考生需具备一定的古诗文积累和记忆能力。
2. 文言文翻译(共20分)解析:文言文翻译要求考生将指定的文言文段落翻译成现代汉语,每段2分,共20分。
考生需具备一定的文言文阅读和翻译能力。
3. 现代文阅读(共30分)解析:现代文阅读要求考生对指定的现代文进行阅读,并回答相关问题,每题2分,共30分。
考生需具备较强的阅读理解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4. 古诗文鉴赏(共30分)解析:古诗文鉴赏要求考生对指定的古诗文进行鉴赏,分析其意境、表达手法等,每题2分,共30分。
考生需具备一定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
5. 现代文写作(共50分)解析:现代文写作要求考生根据题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每题50分。
考生需具备较强的写作能力,能够准确把握题目要求,组织文章结构,运用恰当的语言表达。
三、总分及分析语文高考试卷总分150分,各题型分数分配如下:选择题:30分主观题:120分其中,选择题主要考察考生的基础知识和阅读理解能力;主观题则考察考生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写作能力。
考生在备考过程中,应注重各题型的训练,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以应对高考的挑战。
【阅读材料】(一)论述类文本阅读(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甲)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人工智能逐渐走进了人们的生活。
人工智能的应用领域越来越广泛,从智能家居、自动驾驶到医疗诊断,都离不开人工智能的身影。
然而,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也引发了一系列伦理问题。
首先,人工智能的决策过程往往缺乏透明度。
由于人工智能算法的复杂性,人们很难了解其决策背后的逻辑。
这可能导致人们在面对人工智能的决策时产生不信任感。
其次,人工智能的隐私保护问题也日益突出。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人工智能需要收集和分析大量个人信息。
然而,这些信息的收集和使用是否合法、是否得到个人同意,都成为了一个值得关注的伦理问题。
再次,人工智能可能导致就业市场的变革。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普及,一些原本需要人工完成的岗位可能会被机器取代。
这将对劳动者的就业造成冲击,甚至引发社会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 提高人工智能算法的透明度。
通过简化算法、公开决策过程等方式,让人们对人工智能的决策有更清晰的了解。
2. 加强人工智能的隐私保护。
制定相关法律法规,确保人工智能在收集和使用个人信息时合法、合规。
3. 培养人工智能伦理意识。
提高公众对人工智能伦理问题的认识,引导人们正确对待人工智能。
(乙)在人工智能领域,我国近年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然而,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人工智能领域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为了缩小这一差距,我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首先,加大研发投入。
政府将人工智能研发纳入国家战略,设立专项资金,鼓励企业和科研机构加大研发力度。
其次,培养人才。
我国积极推动高校开设人工智能相关专业,培养一批高素质的人工智能人才。
再次,推动产业创新。
政府鼓励企业开展人工智能技术创新,推动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总之,我国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发展前景广阔。
只要我们坚持科技创新,加强人才培养,推动产业创新,就一定能够在人工智能领域取得更大的突破。
一、现代文阅读(30分)(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15分)在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我独自漫步在乡间小路上。
路旁,一片金黄的稻田在阳光下闪耀,仿佛铺展开了一幅美丽的画卷。
我沉浸在这宁静的乡村生活中,心中涌起一股莫名的感动。
突然,一阵急促的狗叫声打破了这份宁静。
我顺着声音望去,只见一只小狗慌张地从稻田里跑出来,后面跟着一个追赶它的小男孩。
小狗跑得气喘吁吁,小男孩也累得满头大汗。
我好奇地走过去,询问发生了什么事。
原来,小狗是小男孩家的宠物,它误食了农药,现在正在发高烧。
小男孩非常担心,但又无能为力。
我立刻拿出手机,联系了附近的兽医。
兽医很快就赶到了现场,为小狗进行了治疗。
经过一番努力,小狗的病情终于稳定下来。
看着小狗恢复健康,小男孩脸上露出了笑容。
他感激地对我说:“谢谢你,如果没有你,我可能就失去我的宠物了。
”我微笑着说:“不用谢,帮助别人也是一种快乐。
”这件事让我想起了我国古代诗人陶渊明的诗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在这个繁忙的现代社会,我们常常忽略了生活中的美好。
而那些美好的瞬间,往往就在我们不经意间发生。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15分)近年来,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人工智能逐渐走进了人们的生活。
从智能家居到无人驾驶,人工智能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诸多便利。
然而,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也引发了一系列社会问题。
一方面,人工智能的广泛应用导致部分职业岗位的消失。
例如,随着无人驾驶技术的成熟,司机这一职业可能会逐渐消失。
另一方面,人工智能的过度依赖可能导致人类丧失一些基本技能。
例如,过度依赖智能手机,可能导致人们丧失阅读和写作的能力。
针对这些问题,我国政府和社会各界都在积极寻求解决方案。
一方面,政府应加强对人工智能的监管,确保其健康发展。
另一方面,社会各界应加强对人工智能的普及教育,提高人们的认知水平。
在这个时代,我们既要享受人工智能带来的便利,也要警惕其潜在的风险。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适应这个快速变化的时代。
高考语文试题题型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4.客观题(选择题)(3分)将原来的多项选择题改为单项选择题(四选一)5.主观题(4分)6.主观题(5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7.客观题(多项选择题)(4分)将原来的多项选择题改为不正确的两项。
8.主观题(4分)9.主观题(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10、11、12、13(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1415题:14.客观题(侧重于句意理解、表现手法,形式为五选二的多项选择题)15.主观题。
(侧重于思想内容)(三)名句默写(5分)16.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1721题。
原题内容不变。
四、写作(60分)啥叫论述类文本、文学类文本、实用类文本?论述类文本:时评、书评、某某某论文、学术论文、杂文等;文学类文本:小说、散文为主;实用类文本:新闻、人物传记、调查报告、科普文章等。
一、古代诗文阅读(27分)(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6分)1、(1)鸡鸣桑树颠(2)烟光凝而暮山紫(3)此情可待成追忆(4)烽火扬州路(5)惶恐滩头说惶恐(6)援疑质理(二)文言文阅读(15分)2、D3、D4、C5、(1)起初,(洞)似乎高大宽敞,可以行走。
(2)听到的人替他报告了县吏,(县吏)就派人把他从山上救下来。
(三)古代诗歌阅读(6分)6、(1)【要点】“绿”字写出了春风吹绿林木的动态,表现了春风的活力,显示了春天的生机,增强了诗的韵味。
(意思对即可。
其他看法,言之成理亦可)(2)【要点】颈联想象友人喜逢家乡的燕子,一洗征尘,表现出归家时轻松愉悦的心情。
尾联进一步设想友人归家后悠闲自在的生活,寄托了对友人真诚的祝福,也暗含着诗人对超脱世俗的自由生活的向往。
(意思对即可。
其他看法,言之成理亦可)二、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16分)(一)文学名著阅读(10分)7、(5分)AE8、(5分)(1)袁绍得知孙坚得到了传国玉玺。
高考语文全国1卷题型及解析高考语文全国1卷第一部分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用兵致胜的▲在占领要塞,击破主力。
要塞既下,主力既破,其余一切就▲,不攻自下。
如果虚耗兵力于无战略性的地点,等到自己的实力消耗尽了,敌人的要塞和主力还屹然未动,那还能希望打什么胜仗?做*不能切中▲,错误正与此相同。
A.要诀望风披靡要害B.秘诀望风披靡时弊C.要诀所向无敌时弊D.秘诀所向无敌要害2.下列各项中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3分)A.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徐志摩《再别康桥》)B.让死水酵成一沟绿酒/飘满珍珠似的白沫 (闻一多《死水》)C.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 (顾城《-代人》)D.根,紧握在地下/叶,相触在云里/每一阵风过/我们都互相致意(舒婷《致橡树》)3.下列诗句中对仗最为工整的一项是(3分)A.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
B.紫艳半开篱菊静,红衣落尽渚莲愁。
C.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
D.呼童烹鸡酌白酒,儿女嬉笑牵人衣。
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穴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是随便什么人都可以成为能在史上留名的诗人吗?“一将成名万骨枯”,一员武将的故事,还要多少持刀舞剑者的鲜血才能写成。
那么,有思想光芒而又有艺术魅力的诗人呢?他的成名,要有时代的运动,像地球大板块的冲撞那样,他时而被夹其间感受折磨,时而又被甩在一旁被迫冷静思考。
所以,▲。
A.辛弃疾是集宋词艺术之大成,才成为一代名家的B.辛弃疾是历经时代风雨洗礼,才成为一代名家的C.集北宋南宋词成就之大成,才产生了一个辛弃疾D.积北宋南宋300年之动荡,才产生了一个辛弃疾5.右图为《读者》的两个徽标图案。
下列对图案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①②A.图案蕴含了《读者》杂志愿像辛勤的蜜蜂采蜜一样,采集天下的美文佳作奉献给读者的寓意。
B.图案蕴含了读者就像一只只蜜蜂,不断从《读者》中撷取人生智慧和精神营养去酿造甜蜜生活的寓意。
高考语文试卷,分为三大版块一、作文60分二、阅读64分三、需高考语文试卷题型及分值分析1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4.客观题(选择题)(3分)将原来的多项选择题改为单项选择题(四选一)5.主观题(4分)6.主观题(5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7.客观题(多项选择题)(4分)将原来的多项选择题改为不正确的两项。
8.主观题(4分)9.主观题(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10、11、12、13(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1415题:14.客观题(侧重于句意理解、表现手法,形式为五选二的多项选择题)15.主观题。
(侧重于思想内容)(三)名句默写(5分)16.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17.21题。
原题内容不变。
四、写作(60分)啥叫论述类文本、文学类文本、实用类文本?论述类文本:时评、书评、政论文、学术论文、杂文等;文学类文本:小说、散文为主;实用类文本:新闻、人物传记、调查报告、科普文章等。
高考语文试卷题型及分值分析2全国卷1语文卷试题,严格按照《考试大纲》的要求命制,体现课程标准的精神,注重考查核心素养,考点覆盖面和试卷结构合理,能力层级比例配置恰当,难度适中。
相较往年,题型变化较大,更侧重于逻辑思维能力考查,更着力于引导学生关注时代发展、社会变化,更希求引领学生拓宽视野,培养人文情怀、家国情怀。
论述类文本阅读论述类文本的阅读材料选自曹明德的《中国参与国际气候治理的法律立场和策略:以气候正义为视角》,把脉时代的症结。
文本在800字左右,比考试说明题型示例字数略少,阅读量有所减少。
全文采用总分总结构,第一段和最后一段信息量不大,理解起来难度也不大,中间两段是阅读理解做题的关键。
原文虽然涉及了一些考生较为陌生的术语,但行文简明精炼,条理清晰,总体上通俗易懂,不难把握,适合高中生阅读和理解。
从考点覆盖看,依然着重考查考生理解文中重要概念、重要句子、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和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一、现代文阅读(30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①人类社会的每一次进步,都伴随着科学技术的重大突破。
从蒸汽机的发明到计算机的普及,从互联网的兴起到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每一次科技革命都深刻地改变着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推动着人类社会的发展。
如今,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日新月异,正在引发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
②人工智能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的代表,正在深刻地改变着我们的生产生活方式。
在工业领域,人工智能可以应用于生产过程控制、智能机器人、智能工厂等方面,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在服务业领域,人工智能可以应用于智能客服、智能交通、智能医疗等方面,提升服务质量,改善用户体验。
在农业领域,人工智能可以应用于智能农业、智能养殖等方面,提高农业产出,保障粮食安全。
③然而,人工智能的发展也带来了一系列挑战。
首先,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可能导致失业问题。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进步,许多传统岗位可能会被智能化替代,导致大量劳动力失业。
其次,人工智能的广泛应用可能引发隐私泄露、数据安全等问题。
最后,人工智能的决策过程可能缺乏透明度,引发道德和伦理争议。
④为了应对这些挑战,我们需要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加强人工智能伦理研究,制定相关法律法规,确保人工智能的发展符合伦理道德要求;二是加强人工智能人才培养,提高全民人工智能素养;三是推动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四是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人工智能带来的全球性挑战。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①近年来,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迅速,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然而,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如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电池续航里程不足、消费者购买意愿不高等等。
②为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我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
首先,加大对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财政补贴力度,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其次,完善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充电便利性;再次,推动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提高消费者购买意愿;最后,加强国际合作,引进国外先进技术。
一、选择题(包括古诗文阅读、现代文阅读、文学常识、语言文字运用等)1. 古诗文阅读:包括文言文阅读和现代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主要考察对文言文实词、虚词、句式、特殊文言现象的理解能力;现代文阅读主要考察对文章内容、结构、手法、观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2. 现代文阅读:包括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等。
主要考察对文章内容、结构、手法、观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3. 文学常识:考察对文学史、作家作品、文学流派等知识的掌握。
4. 语言文字运用:包括病句辨析、词语运用、标点符号运用等。
主要考察对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掌握。
二、非选择题(包括作文、古诗文鉴赏、现代文阅读等)1. 作文:考察学生的思想、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和创新思维。
作文题目通常分为材料作文、命题作文和话题作文三种类型。
2. 古诗文鉴赏:包括诗歌鉴赏和文言文鉴赏。
主要考察学生对古诗文内容、情感、手法、意境等方面的鉴赏能力。
3. 现代文阅读:包括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等。
主要考察学生对文章内容、结构、手法、观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三、附加题(选做)1. 古诗文默写:考察学生对古诗文背诵和默写的能力。
2. 文学常识:考察学生对文学史、作家作品、文学流派等知识的掌握。
高考语文试卷题型顺序如下:1. 选择题(包括古诗文阅读、现代文阅读、文学常识、语言文字运用等)(1)古诗文阅读:包括文言文阅读和现代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主要考察对文言文实词、虚词、句式、特殊文言现象的理解能力;现代文阅读主要考察对文章内容、结构、手法、观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2)现代文阅读:包括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等。
主要考察对文章内容、结构、手法、观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3)文学常识:考察对文学史、作家作品、文学流派等知识的掌握。
(4)语言文字运用:包括病句辨析、词语运用、标点符号运用等。
主要考察对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掌握。
2. 非选择题(包括作文、古诗文鉴赏、现代文阅读等)(1)作文:考察学生的思想、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和创新思维。
一、选择题1. 字音字形题:考查学生对汉字字音、字形的掌握程度。
2. 词语题:考查学生对词语的理解、运用能力。
3. 语法题:考查学生对语法知识的掌握和应用。
4. 病句修改题:考查学生修改病句的能力。
5. 阅读理解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主题、结构、手法等的理解。
6. 古诗文默写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内容的掌握。
7. 诗歌鉴赏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形象、手法、情感、主旨等的理解。
8. 文学常识题:考查学生对文学作品的了解和文学常识的掌握。
二、非选择题1. 古诗文阅读题:包括翻译、赏析、比较等题型。
2. 现代文阅读题:包括分析文章结构、主题、手法等题型。
3. 语言运用题:包括修改病句、拟写广告语、续写故事等题型。
4. 作文题:包括材料作文、命题作文、话题作文等题型。
具体题型如下:1. 古诗文阅读题(1)翻译:将古诗文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2)赏析:分析古诗文中的形象、手法、情感等。
(3)比较:比较两篇古诗文在内容、手法、情感等方面的异同。
2. 现代文阅读题(1)分析文章结构:分析文章的层次、段落、过渡等。
(2)主题理解: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主旨。
(3)手法分析:分析文章所运用的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等。
3. 语言运用题(1)修改病句:修改句子中的错误。
(2)拟写广告语:根据产品特点,拟写一句富有创意的广告语。
(3)续写故事:根据已有情节,续写故事的发展。
4. 作文题(1)材料作文:根据给定材料,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2)命题作文:根据题目要求,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3)话题作文:围绕给定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高考语文试卷的题型丰富多样,旨在考查学生的语文素养,包括基础知识、阅读理解、语言运用和写作能力。
学生在备考过程中,应全面掌握各种题型,提高自己的语文综合素质。
一、选择题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词义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悲欢离合(bēi huān lí suō)潇洒(xiāo sǎ)毛骨悚然(máo gǔ sǒng rán)B. 气喘吁吁(qì chuǎn xū xū)恍若隔世(huǎng ruò gé shì)沉鱼落雁(chén yú luò yàn)C. 鸿雁南飞(hóng yàn nán fēi)腹背受敌(fù bèi shòu dí)震耳欲聋(zhèn ěr yù lóng)D. 水滴石穿(shuǐ dī shí chuān)风驰电掣(fēng chí diàn chè)恃才傲物(shì cái ào wù)答案:C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在这次比赛中,他的表现赢得了观众的热烈掌声。
B. 由于他的不懈努力,终于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C. 他的勤奋刻苦,使他在学业上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D. 他不仅在学习上成绩优秀,而且在课外活动方面也表现出色。
答案:C3. 下列诗句中,表达手法相同的一项是:A.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唐代:张继《枫桥夜泊》)B.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唐代: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C.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清代:龚自珍《己亥杂诗》)D.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唐代:杜甫《望岳》)答案:A二、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白杨树是不平凡的树,我赞美白杨树!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
我赞美白杨树!当春天到来的时候,黄土高原醒来了。
几十里、几百里是黄绿错综的,远处山上的小丘,也是绿的。
一、选择题(共30分)1.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我国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升,每年都有大量的科技成果问世。
(B)为了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我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节能减排、发展低碳经济等。
(C)他的书法作品在国内外享有盛誉,被多家博物馆收藏。
(D)这个问题非常复杂,需要我们深入研究和思考。
2.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句是:(A)他努力学习,终于考上了心仪的大学。
(B)我国科学家在量子通信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
(C)这个方案可行性不高,我们需要重新考虑。
(D)他的性格开朗,与人为善,深受大家喜爱。
3. 下列各句中,修辞手法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A)夕阳西下,天边的云霞映红了半边天。
(B)他如同一位诗人,用文字描绘出美好的生活。
(C)这座城市的夜景如同一幅美丽的画卷。
(D)他勤奋好学,成绩一直名列前茅。
4. 下列各句中,语言表达得体的一句是:(A)请您务必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这项任务。
(B)您的问题我已经回答了,还有什么需要我帮忙的吗?(C)我希望您能尽快解决这个问题。
(D)请您不要误会,我并没有恶意。
二、现代文阅读(共40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题目。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共20分)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日益强烈。
在这个过程中,文化自信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议题。
文化自信是指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对本国、本民族文化的自信和自豪感。
它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的,是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文化自信对于国家、民族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文化自信有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化是其共同的精神家园,是民族凝聚力的源泉。
其次,文化自信有助于提升国家、民族的国际地位。
一个具有文化自信的国家,在国际交往中更能展现其独特的魅力。
最后,文化自信有助于推动国家、民族的文化创新。
然而,在当前社会,文化自信面临着一些挑战。
一方面,西方文化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冲击较大;另一方面,一些人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存在偏差,甚至出现了“崇洋媚外”的现象。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独辟蹊径(xī)融会贯通(hù)B. 恣意妄为(zì)落井下石(xiàng)C. 眉清目秀(xiù)胸无点墨(diǎn)D. 畏首畏尾(wèi)草菅人命(jiān)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人工智能已经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
B. 他的研究成果得到了国内外专家的高度评价,被誉为我国科技创新的领军人物。
C. 为了保护环境,我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禁止使用一次性塑料袋、推广垃圾分类等。
D. 他不仅学习成绩优秀,还积极参加各种社会活动,是一个全面发展的人才。
3.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 ①这次比赛,他发挥得很好。
②他的表现得到了大家的认可。
B. ①他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学习习惯。
②他经常参加体育锻炼。
C. ①我国政府高度重视教育事业的发展。
②我国在科技创新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D. ①他喜欢阅读各种类型的书籍。
②他擅长演奏多种乐器。
4. 下列各句中,运用比喻手法正确的一项是:A. 他勤奋好学,犹如一块磁铁,吸引着周围的同学们一起进步。
B. 这座城市的夜景非常美丽,仿佛一幅巨大的画卷。
C. 他的讲话富有哲理,让人深受启发,犹如一盏明灯照亮了前行的道路。
D. 她的歌声宛如天籁之音,让人陶醉其中。
5. 下列各句中,表达方式运用恰当的一项是:A. 这部电影讲述了我国抗日战争时期一段感人至深的故事,让我们深受感动。
B. 他的演讲生动形象,充满了激情,让我们为之动容。
C. 这本书详细介绍了各种科学知识,让我们对科学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D. 这幅画色彩斑斓,展现了大自然的美丽风光,让我们流连忘返。
二、非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6.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2023广东高考语文题型与分值
一、现代文阅读
1. 论述类文本阅读
题目类型:单选题
分值:9分
2. 实用类文本阅读
题目类型:单选题、多选题、主观题
分值:12分-18分不等
3. 文学类文本阅读
题目类型:单选题、多选题、主观题
分值:15分-22分不等
二、古代诗文阅读
1. 古文阅读
题目类型:单选题、多选题、主观题
分值:15分-22分不等
2. 诗歌鉴赏
题目类型:单选题、主观题
分值:8分-10分不等
3. 名句名篇默写
题目类型:填空题
分值:6分
三、语言文字应用
1. 词语辨析
题目类型:单选题
分值:3分
2. 病句修改
题目类型:单选题、主观题
分值:3分-6分不等
3. 句子衔接与排序
题目类型:单选题、主观题
分值:3分-6分不等
4. 语言得体与简明扼要
题目类型:单选题、主观题
分值:3分-6分不等
四、写作
题目类型:议论文、记叙文或其他应用文等分值:6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词义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驾驶员(shǐ)碧空如洗(jǐn)真知灼见(zhuó)B. 震慑(shè)炯炯有神(jǐng)欣欣向荣(xīng)C. 演绎(yì)轻歌曼舞(màn)举世瞩目(zhǔ)D. 炽热(chì)融会贯通(gōng)振聋发聩(kuì)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无疑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诸多便利。
B. 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保持警惕,严格执行各项防疫措施。
C. 在这次比赛中,他凭借着顽强的毅力,一路过关斩将,最终获得了冠军。
D. 众所周知,这本书的作者是一位享誉世界的著名作家,他的作品深受广大读者喜爱。
3. 下列各句中,修辞手法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 月亮升上了天空,清光四溢,好像是一块巨大的银盘。
B. 她的歌声如泉水般清澈,如夜莺般婉转。
C. 那个小伙子身材魁梧,像一棵挺拔的松树。
D. 他身穿一件崭新的羽绒服,看起来精神焕发。
4. 下列各句中,表达效果最佳的一项是()A. 今天的天气真好,阳光明媚,适合外出游玩。
B. 这里的风景如画,美不胜收。
C. 你看,那片树林里有一只小鸟在欢快地歌唱。
D. 这里的山清水秀,空气清新,是个度假的好地方。
5. 下列各句中,语段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A. 小明今天考试取得了好成绩,这是他平时努力的结果。
B. 虽然小明今天考试取得了好成绩,但他并没有骄傲。
C. 小明考试取得了好成绩,这让他更加自信。
D. 小明考试取得了好成绩,这让他感到很欣慰。
6. 下列各句中,语言表达得体的一项是()A. 请问您贵姓?我是您的忠实粉丝。
B. 您的文章写得真好,我受益匪浅。
C. 请问您有什么需要帮助的吗?D. 您真是个好人,谢谢您的帮助。
7. 下列各句中,句子结构最复杂的一项是()A. 那个小孩不仅聪明伶俐,而且活泼可爱。
一、试卷结构新高考语文试卷一般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
选择题部分主要考察学生的基础知识、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素养;非选择题部分则包括作文、现代文阅读、古诗文阅读、语言表达与运用等题型。
二、题型及答题模板1. 选择题(1)基础知识题型特点:考察学生对于汉字、词语、成语、文学常识等基础知识的掌握。
答题模板:首先阅读题干,明确考察内容;然后仔细阅读选项,排除明显错误或不合题意的选项;最后结合所学知识,选择正确答案。
(2)阅读理解题型特点:考察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答题模板:首先阅读文章,了解文章大意;然后根据题干要求,找出文章中的关键信息;接着分析问题,结合文章内容进行推理判断;最后选择正确答案。
2. 非选择题(1)作文题型特点:考察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答题模板:①审题立意:仔细阅读作文题目,明确作文主题,确定文章立意。
②构思布局:根据立意,构思文章结构,包括开头、正文和结尾。
③开头:简洁明了地引入话题,吸引读者。
④正文:围绕主题展开论述,分层论述,注意段落之间的衔接。
⑤结尾:总结全文,呼应开头,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2)现代文阅读题型特点:考察学生对现代文的理解、分析和评价能力。
答题模板:①阅读文章:仔细阅读文章,理解文章内容,把握文章结构。
②分析问题:根据题干要求,分析文章中的关键信息,找出问题的答案。
③解答问题:结合文章内容,进行推理判断,选择正确答案。
(3)古诗文阅读题型特点:考察学生对古诗文的理解、赏析和鉴赏能力。
答题模板:①阅读诗文:仔细阅读诗文,理解诗文内容,把握诗文结构。
②分析问题:根据题干要求,分析诗文中的关键信息,找出问题的答案。
③解答问题:结合诗文内容,进行推理判断,选择正确答案。
(4)语言表达与运用题型特点:考察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运用能力。
答题模板:①审题立意:仔细阅读题目,明确题目要求,确定表达方式。
②构思内容:根据题目要求,构思文章内容,注意语言的准确性和流畅性。
高考语文试卷题型一、古代诗文阅读27分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6分1.补写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6分1匪来贸丝,。
《诗经·氓》2 ,风雨兴焉。
《荀子·劝学》3山气日夕佳,。
陶渊明《饮酒·结庐在人境》4云销雨霁,。
王勃《滕王阁序》5 ,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李白《蜀道难》6乱石穿空,,卷起千堆雪。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二文言文阅读15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5题。
小孤山新修一柱峰亭记[元] 虞集延祐五年,某①以圣天子之命,召吴幼清先生于临川。
七月二十八日,舟次彭泽,明日,登小孤山,观其雄特险壮,浩然兴怀,想夫豪杰旷逸名胜之士,与凡积幽愤而怀感慨者之登兹山也,未有不廓然乐其高明远大,而无所留滞者矣。
旧有亭在山半,足以纳百川于足下,览万里于一瞬,泰然安坐,而受之可以终日。
石级盘旋以上,甃结②坚缜,阑护完固,登者忘其险焉。
盖故宋江州守臣厉文翁之所筑也,距今六十二年。
而守者弗虔,日就圮毁,聚足③以涉,颠覆是惧。
至牧羊亭上,芜秽充斥,曾不可少徙倚④焉。
是时,彭泽邑令咸在,亦为赧然愧,赩然怒,奋然将除而治之。
问守者,则曰:“非彭泽所治境也。
”乃相与怃然而去。
明日,过安庆,府判李侯维肃,某故人也,因以告之。
曰:“此吾土也,吾为子新其亭,而更题曰‘一柱’,可乎?夫所谓‘一柱’者,将以卓然独立,无所偏倚,而震凌冲漱⑤,八面交至,终不为之动摇;使排天沃日之势,虽极天下之骄悍,皆将靡然委顺,听令其下而去。
非兹峰其孰足以当之也耶!新亭峥嵘在吾目中矣,子当为我记之。
”李候真定人,仕朝廷数十年,历为郎官,谓之旧人⑥,文雅有高材,以直道刚气自持,颇为时辈所忌。
久之,起佐郡,人或愤其不足,候不屑也。
观其命亭之意,亦足以少见其为人矣。
且一亭之微,于郡政非有大损益也,到郡末旬日,一知其当为,即以为己任,推而知其当为之大于此者,必能有为无疑矣。
选自《道园学古录》卷七,有删节【注】①某:我。
②甃结:砖块建筑。
③聚足:登台阶一步一停。
④徒倚:来回走动。
⑤震凌冲激:指江水侵凌撞击。
⑥旧人:有资历的老臣。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舟次彭泽次:排列B.芜秽充斥秽:杂草C.乃相与怃然而去怃:失意D.起佐郡起:起任3.下列句子陈述的内容与“新修一柱峰亭”有直接关系的一组是3分①召吴幼清先生于临川②登者忘其险焉③日就圮毁④府判李侯维肃,某故人也⑤因以告之⑥必能有为无疑矣A.①②③B.①④⑥C.②⑤⑥D.③④⑤4.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语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小孤山山腰有个旧亭子,是宋代江州守臣厉文翁主持修建的。
B.虞集来到小孤山,发现牧羊亭破败不堪,认为是彭泽县令失职所致。
C.李维肃想将新亭更名为“一柱”,表明了他“直道刚气”的个性。
D.文章借修一柱亭峰之事,表达了对新任府判李维肃有所作为的期待。
5.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6分1吾为子新其亭,而更题曰“一柱”,可乎?3分译:2观其命亭之意,亦足以少见其为人矣。
3分译:三古代诗歌阅读6分6.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
6分晓至湖①上[清]厉鹗出郭晓色微,临水人意静。
水上寒雾生,弥漫与天永。
折②苇动有声,遥山淡无影。
稍见初日开,三两列舴艋。
安得学野凫,泛泛逐清景③。
选自《清诗选》[注]①湖:杭州西湖。
②折:弯曲。
③景:影。
1这首诗情感丰富,请做分析。
3分答:。
2请从表达技巧的角度对“折苇动有声,遥山淡无影”进行赏析。
3分答:。
二、文学名著。
文化经典阅读16分一文学名著阅读10分7.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 5分A.贾宝玉将北静王赠给他的一件珍宝转赠给林黛玉,林黛玉拒绝接受,说:“什么臭男人拿过的!我不要这东西。
”《红楼梦》B.觉新深深地爱着表妹梅,前姨妈以两命相克为由拒绝了这桩婚事。
父亲用抓阄的办法给他选定了瑞珏,在他中学毕业那天,要他年内结婚。
《家》C.屠维岳泄露消减工钱的消息,引发了工人怠工。
吴荪蒲与他长谈,觉得他平庸、猥琐、轻蔑地说:“没本事的人,我总给他一个公道。
”最终赶走了他。
《子夜》D.葛朗台打算为夏尔的父亲偿还债务后,夏尔被葛朗台带到法庭签订了放弃财产继承权的文书,并在出国前的一个晚上和欧也妮立下了海誓山盟。
《欧也妮•葛朗台》E.聂赫柳朵夫希望延期审理马斯洛娃的案子,拜访了枢密官。
枢密官安慰他说,枢密院一定会查考案情的是非曲直。
《复活》8.简答题。
任选一题,100字左右5分1请简述《三国演义》中孙皓从即位到降晋的故事。
2请简述《巴黎圣母院》中隐修女失去小爱斯美拉达的故事。
答第题:。
二文化经典阅读6分9.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
6分①子曰:“丘也幸,苟有过,人必知之。
”《论语·述而》②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论语·卫灵公》③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
”《论语·子张》1请简要概括孔子和子贡对“过”的看法。
2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子贡以日食、月食为喻,说明了什么道理?请简要分析。
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现代文阅读24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2题。
关于价值概念的理解张曙光1近些年来,价值观问题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
但是,作为价值观核心概念的“价值”及相关概念,在国内理论界一直存在着许多似是而非的看法,影响了我们对价值观问题的理解,因而有必要厘清一些基本概念。
2现代价值观的“价值”概念,直接来自于经济学的使用价值与交换价值,但就其拉丁词的本义和现代哲学语境中的含义而言,却远远超出了经济学的范畴,是一个包含伦理学、美学、宗教学、政治学所指涉的具体价值形态的,与“善”通用的概念。
因而,价值首先指的是人们所希冀和追求的“好”生活,表征着人的存在的目的性;经济学意义的含义只是第二位的。
3但目前存在的一些对价值的界说,恰恰是这种意义的倒置。
无论是过去把“价值”归结为“效用”,还是现在把价值等同于“利益”,都是倒置的例证。
如此一来,价值的理想性和超越性不见了,因而也就谈不上对各种效用和利益问题的批判性审视了。
其实,正是价值由现实趋向理想的向度,在人们的观念世界耸立起一个与完满和终极的整体相关联的价值观。
所以,作为人的生命之自觉形态的价值观,不仅能够引导人们追求自身的利益,协调人们之间的利益冲突,还能够召唤人们不断地走向更高的精神境界,实现自由全面的发展。
4如果把价值归结为利益,又进而把利益作为思想的坐标,那就只能产生功利的并且是近视的价值观——以官职、金钱、称号等外在形式化的东西作为人的价值尺度,而不是看重人的思想情感、道德品行、真才实学、精神境界。
的确,“名利”并不纯然是人的“身外之物”,而是构成人的社会规定性的要素,这些要素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确证人的社会存在和能力,在现代社会尤其如此。
但是,这些东西只是人们借以实现自由的有限手段。
如果人们在某一社会中普遍地陷入名缰利锁,人的生命价值的平等和人格尊严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和维护,那么这个社会就“异化”了。
这也是我们反对把“价值”作功利性、工具化理解的根本原因。
摘自2021年6月22日《光明日报》,有删改10.下列关于“价值”概念的理解,符合作者原意的一项是3分A.具有经济学方面的意义,这是最根本的、第一位的。
B.可以把它概括为“效用”,也可以把它归结为“利益”。
C.首先与伦理学、美学、宗教学、政治学相关,其次与经济学相关。
D.是人们希冀和追求的终极目标,它仅仅表征着人存在的目的性。
11.文章第③段提出了“与完满和中级的整体相关的价值观”,请简要阐述这个价值观能够产生的作用。
3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文章结尾划线处“反对把‘价值’作功利性、工具化理解的根本原因”,这个“根本原因”是什么?3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文学类、实用类文本阅读选考15分本题为选做题,请从甲乙两类文本中选一类作答,不得再做另一类文本的题目。
甲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5题走进腾格里节选学群①这是我第三次走进沙漠。
每一次,沙漠总是让我变得跟一个小孩子似的。
②先是骑在骆驼上往沙漠里走。
就这样,沿着沙地的起伏一路走下去,把身后的那个世界远远地甩在沙漠以外,甩掉人身上一切多余的东西。
③晚餐就在沙地上进行。
两只馒头,一瓶水,再加上一点取自沙漠的野菜,就这样几样东西。
面包、水和盐,人的生活,最基本的无非就这几样东西。
几千年几万年,真正支撑起人类历史的,也就是这几样。
④晚饭之后,夜色渐渐从沙地的低凹处爬上来,漫过沙丘,将天空也浸入其中。
这不是一般涂抹在物体上的黑色,这是幽邃深远的晦暗,是亿万光年的未知领域。
满天星光在闪烁。
多少年不曾见过如此繁浩的星光,仿佛天空把这么多年的星光一齐拿到这里来闪耀。
⑤暗黑中,身子下面的沙丘仿佛在不断隆起,直到接近天空的高度。
我仿佛是在地球的最高处,静静地、静静地面对浩瀚的星空。
幽邃的夜空下,整张大地剩下来的就只有宁静,原来这宁静中有着永恒的东西。
、⑥月亮升起来。
这曾在千里之外照亮过童年的月亮,在李白的吟咏里传递千年的月光,有着嫦娥和桂花树的月亮。
我们大老远地赶来,来到沙漠中间,就是为了这轮月亮!⑦就像沙漠一样简单地面对,面对月亮,面对天空,很多年不曾这样静静地面对。
天空是灵魂一样的蓝色,一轮明月就悬在灵魂中央。
与身后无垠的宇宙相比,它是多么渺小。
可是从那里传过来的光辉,却把大地照亮——对于我们来说,是这么辽阔的大地。
月光就像浓情的乳汁,在地面上流淌。
这喂养灵魂的乳汁!⑧月光牵动人最深处最悠远的东西。
早在生命出现之前,月光就已经牵动海潮;早在我们出现之前,月光就已经牵动母性的血液。
现在,它是如此深刻地牵动我。
我感到,我所要表达的,全都在那月亮上。
你没法把你心里的东西说出来,月亮静静地把你要说的全部都铺在你面前。
你一动,就有一道道逶迤的线条跟着你。
你每走一步,都把沙漠、把大地的起伏、把遍地月光牵动。
⑨在我驻足的沙丘上,月光显得特别明亮。
明晃晃的沙地上,一只甲虫爬过的痕迹显得格外醒目,六条腿,每一条都拖着一道带痕。
在我的眼里这就是一部沙之书,一部自然的圣经。
在这里,一只虫子的吟咏,一缕风,一一株草,还有这充骞天地间的宁静,都带着哲人的意味。
⑩月亮是地球的一个梦,是人冻结在天空的一个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