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山区高速公路建设中的地质问题的思考
- 格式:doc
- 大小:28.00 KB
- 文档页数:4
山区高速公路特大桥工程地质勘察报告一、工程概述山区高速公路特大桥工程是指位于山区地形复杂、地势陡峭的地区建设的特大桥梁工程。
这种工程通常遭受风力、地震、水力等自然力的影响较大,同时在地质勘察过程中也需要充分考虑地层稳定性以及局部地质灾害的可能性。
二、地质勘察内容1.地区地势与地貌特征:通过现场地形测量和地貌观察,分析山区地势起伏、地形特征以及地貌演变规律。
特别要注意有关山体滑坡、塌方、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分布情况。
2.地质构造:对地区的构造形态、构造裂隙、褶皱及断裂等进行调查与研究,以推断地层变形和稳定情况。
3.地层岩性及地层厚度:对地质剖面进行详细测定,分析各种地层的岩性特征,确定地层的厚度以便计算桥梁基础的强度。
4.水文地质:对工程区域的水文地质进行勘察,包括地下水位、水文地质条件以及降水量等。
5.工程地质灾害状况:如果地区常发生滑坡、塌方、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需要详细记录和分析,为后续的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数据支持。
6.岩土工程性质:对钻孔取样的岩土进行室内试验,测定其物理力学性质、工程参数,为进行岩土工程设计提供数据。
三、地质勘察结果与建议1.根据所获得的地质勘察数据,分析山区特大桥的地质条件,并对可能存在的地质灾害进行评估。
结合地层岩性和地方气候条件,对施工过程中的地质灾害防治措施进行设计和建议。
2.根据得到的地层厚度和物理力学性质等数据,计算特大桥桥墩的最佳基础形式,提出桩基础或扩底基础等合理的建议。
3.结合地区的地下水位及水文地质情况,提出特大桥梁的排水方案和基础防水方案。
4.根据岩土工程性质测试数据,提供合适的土方开挖方法和基础处理方法,并对填土的工艺和材料进行建议。
5.综合分析地质勘察结果,提出施工过程中需要关注的地质灾害和环境保护措施,以确保特大桥工程的安全施工。
四、总结山区高速公路特大桥工程地质勘察是保证工程安全顺利进行的重要步骤。
通过充分的地质勘察和数据分析,可以准确评估地质问题、灾害风险以及工程的可行性。
山区高速公路交通事故原因分析我国的山区高速公路事故原因表现多为地形地质复杂。
地形复杂表现为地面高差大,变化频繁,横坡陡;地质复杂表现为岩溶、滑坡、不稳定斜坡、崩塌、陡崖、煤气地层等不良地质。
因此在通车运行的山区高速公路中,安全隐患突出的路段较多,给高速公路的管理和运营单位带来了较大压力。
这些路段由于多处于偏远地区,社会救援力量难以快速到达,为事故的快速处理和畅通带来了严峻的挑战。
而且随着通车年限的不断增加,道路路面和交通安全设施的老化期将不可避免的到来,山区高速公路的安全隐患将日趋严重。
根据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对工程建设施工安全生产形势的分析,工程建设施工事故多发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①部分地方政府主管部门执法不严、监管不力,监管能力与日益增大的工程建设规模不相适应。
②一些项目不依法履行建设程序。
③部分施工单位安全生产基础薄弱、管理混乱、投入不足,安全生产保证能力低下。
④部分建设单位不认真履行安全管理职责,任意压缩合理工期,不及时支付安全生产措施费用。
⑤一些工程监理单位对自身应负的安全职责不清,不熟悉相关法规标准,未起到应有安全监理作用。
一、从管理的方面分析1.认识不到位对安全生产认识不到位是施工安全问题的根本原因,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对安全责任认识不清,一些交通行业主管部门认为,施工安全生产实行属地管理,施工安全管理是安全监督部门的事。
对建设项目而言,项目业主的认识也不到位,不少项目业主认为安全生产是施工企业的事情,现场安全监管是监理的事情,认为自己不应该承担安全责任。
二是对安全生产愚昧无知,部分施工单位一味追求进度和效益,在安全方面,虽然建立了安全生产管理制度,但并未真正落到实处,存在麻痹大意的思想和侥幸心理,安全检查也是流于形式。
三是对安全生产规律缺乏研究,认识不够深入,对安全生产的系统性、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认识不足。
2.管理不到位对安全生产管理不到位是施工安全问题的直接原因。
高速公路设计重难点分析及应对措施一、引言高速公路的设计是现代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中重要的一环,设计决策直接影响项目的质量、安全和经济效益。
然而,高速公路设计中存在着一些重难点问题,需要我们认真分析,并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以确保设计方案的合理性和可实施性。
二、设计重难点分析1. 地质条件复杂:高速公路往往涉及到多种地质条件,例如山区、沼泽地、高原等。
在这些地质条件下,设计面临土壤稳定性、地基处理和施工难度等问题。
2. 交通流量计算:高速公路的设计必须考虑交通流量,这涉及到对历史交通流量数据的收集和分析。
然而,不同地区的交通流量分布存在差异,因此准确预测和计算交通流量是一个挑战。
3. 设计速度与曲线半径:高速公路的设计速度和曲线半径是保证行车安全的重要参数。
然而,在山区等地形复杂的区域,设计速度与曲线半径的确定往往受到地形条件的限制,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进行权衡。
4. 设计荷载:高速公路设计时需考虑各类车辆经过的荷载,包括汽车、大型货车等。
然而,在实际情况中,不同类型的车辆荷载时空分布不均匀,这会对设计方案的确定带来一定的困难。
三、应对措施1. 地质条件复杂的应对措施:针对不同的地质条件,采取相应的地质勘察和处理措施,确保土壤稳定性和基础工程的可靠性;同时,在施工过程中,加强监测和控制,及时调整设计方案以适应地质条件变化。
2. 交通流量计算的应对措施:建立完善的交通流量数据采集系统,结合历史数据和实时监测,采用合理的数学模型进行交通流量预测和计算,以减少误差,提高准确性。
3. 设计速度与曲线半径的应对措施:在地形复杂的区域,通过合理的地形切割和填筑,修建加宽的切割工程或辅助路段,以降低曲线半径和设计速度的难度,提高行车安全性。
4. 设计荷载的应对措施:通过充分考虑不同类型车辆的荷载特性,合理设定设计荷载标准。
同时,结合实际情况,采用适当的荷载分布系数和荷载计算方法,确保设计方案的合理性。
四、结论高速公路设计中的重难点问题不可避免,但通过科学的分析和合理的应对措施,我们可以解决这些问题,确保高速公路设计方案的质量和安全性。
山区复杂地形公路路线设计思路及注意事项摘要:公路规划往往受地形、环境、气候等因素的影响,尤其在复杂的地貌环境中,公路的规划和设计更应考虑多种因素。
因此必须对山区公路的现状进行全面的认识,在复杂的地貌环境中进行合理地公路路线布设,从而使山区公路的设计更符合我国的发展要求。
关键词:复杂地形;公路路线;设计思路由于受到运输条件限制,一些山区资源未能快速流出,而山区以外的物资也未能快速流进,这样大大限制了当地的经济发展,从而制约了当地人民生活水平发展的进程。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山区的公路规划是重中之重。
这就要求对该地区的地貌环境、道路的施工需求进行全面的认识和研究,并利用各种要素进行合理的规划,从而确保道路的合理性。
一、某山区复杂地形公路路线设计实例1.工程基本概况这里以某山区公路为例,此公路现状为林区水泥路,从山口21公里开始,途经服务站、护林站和山区入口,共26公里,路基宽度仅为5米,路基失稳、边坡滑塌多处、路面破损严重,严重影响山区出行交通。
根据周边路网分布情况和交通量预测结果,该山区道路按照三级公路标准进行改建,具体设计标准为:设计速度30公里/小时,路基宽度7.5米。
改建完成后与原有的山区高速公路形成环形,可有效地减轻原有线路的交通压力,从而为行车提供更加便利的通行途径。
2.线路选线方案根据这条山区公路工程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两种不同的路线方案。
方案一:按照节约占地和森林防火的基本需要,采用现有的通道走廊,沿现状公路进行布线。
利用既有老路布线,避免高填深挖,降低对沿线生态环境的破坏,但是局部路段技术指标较低。
方案二:新辟走廊带,根据地形条件进行展线。
该方案线形指标较高,但穿越陡坡路段边坡较高,需进行大范围的路基开挖,占地面积大,对周围的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损害。
3.两种方案的对比按公路设计规范及项目的具体情况,从安全性、生态环境、造价、技术等方面进行了对比。
通过对两种方案的对比,结果表明:方案一新增占地更少,对原有道路的利用更为充分,而且土方数量较少,能很好的保护周边生态环境,局部技术指标较低的路段可加强交安设计,保证行车的安全顺畅。
高速公路建设施工重点及难点
高速公路建设是我国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建设过程中,需要重视以下几个施工重点和难点:
1. 路基工程:高速公路对路基的要求非常高,需要进行大量土方开挖、填方和夯实等工作。
其中,山区地形比较复杂,施工难度更大。
因此,在路基工程中,需要特别关注地质条件,在工程设计和施工方案上加强风险评估和管理,并加强现场监管。
2. 桥梁工程:高速公路桥梁的长度比较长,需要在复杂的地形条件下修建大量的桥梁。
其中,跨越大江大河和山区陡坡的桥梁难度尤为大。
因此,在桥梁工程中,需要注重优化桥梁设计和结构,加强施工管理和监督,确保桥梁的安全和质量。
3. 隧道工程:高速公路的隧道长度也比较长,主要集中在山区地带。
隧道施工需要注意防水、加固、疏通等诸多问题,同时也需要考虑环保和能源消耗等方面。
因此,在隧道工程中,需要注重隧道设计和施工方案,加强施工管理和监督,确保施工安全和质量。
4. 施工期限:高速公路建设期限紧,对施工周期和进度提出了较高要求。
因此,在工程计划和进度安排上需要严密把控,确保按期完成建设任务。
5. 安全工程:高速公路建设需要保证施工人员和道路用户的安全。
因此,在施工管理中需要注重危险源识别和评估,加强现场管理和监督,确保建设过程中的安全和稳定。
此外,还需要注重交通组织和管理,提高道路交通安全。
在高速公路建设过程中,以上这些重点和难点都需要引起我们的特别关注,做好相应的规划和准备工作,才能确保工程的安全、顺利建设。
以上内容供参考,如有需要,还需与实际建设情况相结合,制定全面可行的施工方案。
关于山区高速公路建设中的地质问题的思考
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高速公路进入人们的生活,改变着人们的出行方式;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山区高速公路进入人们的视野,改变了山区人们的出行方式,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
然而,山区高速公路建设中存在巨大的安全隐患,威胁着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以及山区高速公路的质量。
其中,地质问题是一个极为突出的问题。
探讨山区高速公路建设中的地质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字:山区高速公路,建设,地质问题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oci ety, highway enters people’s life, changing the people of transportation;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he mountainous area highway into people’s perspective, a change to the mountain people of transportation, improved people’s quality o f life. However, the mountainous area highway existing i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big security risk, threatening the safety of construction personnel and the quality of the mountainous area highway. Among them, the geological problem is a very prominent problem. Discusses the mountainous area highway construction of geological problems have importan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Key words: the mountainous area highway, construction, geological problems
在我国,由于高速公路的迅速发展和道路完善的需要,高速公路逐渐进入山区。
山区高速公路的工程艰巨、投资巨大、受自然环境的影响也较为巨大。
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背景下,在山区高速公路建设的过程中,生态环境保护的要求不断提高。
同时,山区高速公路的安全要求较高。
因此,在山区高速公路的建设过程中,对于地质条件的检测与关注是必须与必要的。
一、山区高速公路的概况
山区高速公路的环境载体是自然环境,其中最重要的是地形、地质环境。
由于山区地形环境复杂,地下水、地表水丰富、地质条件多变,造成地质灾害多发。
而且,在高速公路的建设中,不可避免的要进行深挖、高填、修隧道等工序。
因此,山区高速公路的建设容易对地质环境造成严重破坏,处理不当甚至会诱发、加剧各种地质灾害,从而增加公路建设投资,影响工程进展,甚至给运营阶段遗留严重的安全隐患。
因而,山区高速公路的环保工作主要包括地质环境的保护与地质灾害的防治。
因此,建设一条兼顾交通与环保两方面要求的高标准的山区高速公路,应该重视与加强地质相关的工作。
并且地质工作应该贯穿于山区公路设计、施工与运
营的整个过程。
而对于地质现象与规律的认识应该是由面到线、由线到点、由粗到细、由表及里、由宏观到微观的,应该根据山区高速公路施工的不同阶段而采取不同的方法和手段。
二、山区高速公路建设中的地质问题
首先,前期阶段
1、调研阶段:对于地质工作的重视不够,地质遥感工作未做或者是精确度不够。
不能够贯彻地质选线的原则,从而导致选定的路线走向带中的地质病害多、处理难度较大,从而给后期工作带来巨大的难度。
2、初步设计阶段:由于路线方案调整较大、加上工期紧张,因此很多勘察工作量作废,路线地质精确度不够。
有些工点甚至缺少地质资料,而给设计工作带来隐患,同时也使得施工设计阶段的路线方案有时发生较大的调整。
3、施工设计阶段:不做或漏做重要工点的地质测绘工作,或者虽做了但精确度不够,对一些地质病害的调查研究不够深入,从而导致对一些重要工点的勘察深度不够、地质敏感点遗漏,致使施工中出现地质病害。
构造物勘察相对较细,而路基方面的勘察则常常较为粗略。
由于现在很多项目的勘察设计工期都非常紧张,因此,为抢时间,现在地质勘察工作中的很大一部分委托他人,甚至是外行完成。
而外行业的地勘队伍往往对高速公路工程的特点以及公路勘察的规范了解不够,不能够有针对性的进行勘察,从而导致资料常常不能满足设计要求。
此外,由于工期紧、技术准备不足、勘察手段不合理等因素,经常导致勘察的深度不足,无法得到各种可信的力学参数。
其次,施工阶段
地质技术力量薄弱、岩土工程监测和管理不力、施工工序和方法不对等,导致地质病害的隐患加剧,甚至可能诱发地质病害。
由于前期准备工作不足,对工程地质特点的认识不够,不能够及时预测与反馈地质病害,仅仅致使被动地等待地质病害的发生。
最后,运营阶段
地质工作目前在山区高速公路的运营阶段还基本上是空白。
山区高速公路在完工、运营后,对于公路附近的地址状况的监测工作也就消失了。
没有定期的公路地质状况的监测,也就无法避免地质灾害的发生。
而在运营期山区高速公路地质灾害的发生,常常会导致更大的经济损失与人身安全损失,导致山区高速公路无法安全运作。
三、山区高速公路建设中地质工作的原则
第一,调研阶段:应该贯彻地质选线的原则。
山区公路的选线,在重视地形选线的的同时,更加应该注重地质的选线。
地质选线主要受地形与不良地质现象的制约,其中不良的地质现象包括滑坡、泥石流、岩崩、岩溶、膨胀士、冻土、水害、采空区以及强震区等等。
第二,初步设计阶段:注意重大地质病害对路线方案的制约的原则。
确定路线方案前应该对沿线地质构造带、岩石的层理情况、地质病害的分布以及范围等进行调查,并且通过各种调查所得资料的分析,促进研究路线通过方案并不断优化。
对于地质较为复杂的地段还应该注意在设线后诱发、加剧地质病害的可能性,从而谨慎地确定路线的线位以及采取的工程措施。
当工作中当发现仍有重大的地质病害存在或者有潜在的重大地质病害时,必须及时调整线位。
对地质病害应该以防为主、以治为辅、能避当避,即使增加工程造价也是需要的。
同时,必要时应该增加技术设计阶段,对重大地质病害路段进行深入勘察,从而确定路线最终方案的可行性。
第三,施工图设计阶段:详查施工点附近的地质条件与综合设计的原则。
通过初步设计阶段的各种地质工作,已经基本掌握路沿线的地质条件,但是工作的深度、广度仍然不够。
在本阶段应该详查工点地质,进行重要工点1:2000地质测绘,并综合利用调查、测绘、钻探、物探等综合勘察手段。
除了详细的地质勘察工作以外,还应该贯彻综合设计原则,在路线设计的各阶段,对工程的地质条件都要有充分的了解,以保证路线方案的科学性。
各专业之间的交流沟通、互相学习。
从事路线、隧道、桥梁设计的工作人员应该尽量多地掌握一砦基本的地质知识,以有利于对地质资料的合理使用。
第四,施工阶段:信息化施工、补充勘察、动态设计原则。
对于复杂场地或地形困难场地,在设计阶段往往,无法查清场地详细工程地质条件。
在施工期间,需要进行补充勘察。
对于施工中发现新的地质问题,也要补充勘察。
施工单位应该配备合格的地质技术人员,及时发现问题,不要等到地质病害已经发生才去治理,要有前瞻性、预见性。
应该认识到,设计阶段的勘察工作对地质现象和地质规律的认识常常是不全面的、错误的。
在边坡或隧道断面开挖以后,还会发现很多问题,此时应有岩土工程技术人员在现场,对照原有的勘察设计方案,发现新的问题之后通过合理工序及时调整设计方案。
第五,运营阶段:加强敏感点监测的原则。
山区高速公路造运营期间要高度重视地质工作。
对于一些在施工中,现病害的路段或重要工点要建立数据库,进行变形,位移和地下水的动态监测,定期巡查,建立防灾和预警系统,在雨季或洪水季节耍加强对敏感点的监测。
通过长期观测记录,还可以更深入的认识地质规律,分析地质病害的发生发展机理,预测发展趋势,发现有不利的趋势要及时采取措施。
四、结束语
地质工作的进行是山区高速公路建设成败的关键。
在山区高速公路的建设中,做好地质工作,不仅有利于减少经济、安全损失,而且有助于提高山区高速公路的施工质量,促进山区高速公路建设技术的进步。
山区高速公路的施工单位、人员,应该对于地质工作给予高度的重视,培养、引进相关的专业人才,从而提高施工的效率与质量。
【参考文献】
1、凌宏亿山区高速公路建设关键技术[M]人民交通出版社2011.9
2、霍明山区高速公路勘察设计指南[M] 人民交通出版社2003.7
3、洪开荣山区高速公路隧道施工关键技术[M] 人民交通出版社2011.5
4、冼长策,杨志铭浅谈山区高速公路建设中的地质问题[J]科技创新导报2008(25)
5、潘志军浅谈山区高速公路建设应注意的地质问题[J]南北桥梁2008(3)
6、汪艳山区高速公路建设地质问题的考虑[J]交通科学2006(2)
注:文章内所有公式及图表请以PDF形式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