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书写刑事诉讼的立案程序的提纲
- 格式:docx
- 大小:12.34 KB
- 文档页数:2
刑事诉讼法授课提纲(刑事诉讼法100表)绪论一、命题的重点第一章刑事诉讼法概述主要内容:刑事诉讼法与刑法的关系;刑事诉讼的基本理念;刑事诉讼的基本范畴核心考点:刑事诉讼的基本理念;刑事诉讼的基本范畴★一、刑事诉讼法与刑法的关系(表-1)★★二、刑事诉讼的基本理念(表-2)★三、刑事诉讼的基本范畴(一)刑事诉讼职能(表-3)审判控诉(二)刑事诉讼主体(表-4)辩护第二章刑事诉讼的基本原则主要内容:刑事诉讼的基本原则核心考点:严格遵守法律程序;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依法独立行使职权;具有法定情形不予追究刑事责任★★★二、严格遵守法律程序(刑诉法第3条第2款)(表-6)★★三、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依法独立行使职权(刑诉法第5条)(表-7)★★四、人民检察院依法对刑事诉讼实行法律监督(刑诉法第8条)(表-8)★五、未经人民法院依法判决,对任何人都不得确定有罪(刑诉法第12条)(表-9)★★★六、具有法定情形不予追究刑事责任违法但不追究责任(刑诉法第15条)第三章刑事诉讼中的专门机关和诉讼参与人主要内容:专门机关;诉讼参与人;当事人;其他诉讼参与人核心考点:当事人;其他诉讼参与人★★一、诉讼参与人(专门机关以外的人)(表-12)(刑诉法第82条)书记员人民陪审员勘验员保证人见证人都不是诉讼参与人;第四章管辖主要内容:立案管辖;级别管辖;地域管辖;专门管辖核心考点: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直接受理的刑事案件范围;交叉管辖;中级法院管辖的案件范围;特殊地域管辖;军事法院的管辖范围一、立案管辖(一)各级法院管辖的案件范围(表-19)(刑诉法第19-22条)★★(一)一般地域管辖(表-21)(刑诉法第24-25条)(《高法解释》第2条)★★★(三)特殊地域管辖(表-23)(《高法解释》第7-14条)★★军事法院管辖的刑事案件(表-24)(《高法解释》第20、21 条)第五章回避主要内容:回避的适用对象和理由;回避的种类与程序核心考点:回避的程序★★一、回避的适用对象和理由(表-25)(刑诉法第28、29、31条、《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判人员严格执行回避制度的若干规定》第1、3条)第六章辩护与代理主要内容:辩护人的诉讼地位;辩护人的范围和人数;辩护人的诉讼权利;辩护的种类;拒绝辩护;刑事诉讼代理核心考点:辩护人的诉讼地位;辩护人的范围;辩护人的诉讼权利;指定辩护;拒绝辩护注意:辩护律师与非律师辩护人诉讼权利的区别:(1)会见权(2)阅卷权(3)无调查取证权★★★(二)辩护权与侦查阶段法律帮助权的区别(刑诉法第96条)(表-30)★★五、诉讼代理人与辩护人的区别(表-32)第七章刑事证据主要内容:证据的基本特征;非法证据排除规则;证据的法定种类;证据的理论分类;证明对象;证明责任;证明要求;死刑案件证据和事实的认定核心考点:非法证据排除规则;证据的法定种类;证据的理论分类;证明对象;证明责任;死刑案件证据和事实的认定★★★二、非法证据排除规则(一)非法证据排除的范围和阶段(表-34)(《关于办理刑事案件排除非法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二)法院排除非法供述的程序(表-35)(《关于办理刑事案件排除非法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三)死刑案件中的非法证据排除(表-36)(《关于办理死刑案件审查判断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 13第八章强制措施主要内容:拘传;传唤;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拘留;逮捕;强制措施的变更和解除核心考点:取保候审;逮捕扭送:普通老百姓实施的:现行犯和在逃的人—正在实施犯罪并被发觉,通缉在案,越狱在逃的;正在被追捕的;非强制措施★一、拘传与传唤(表-43)(刑诉法第92、151条)二、★★★取保候审与监视居住(一)取保候审的适用条件和保证方式(表-44)★四、强制措施的变更和解除(《高法解释》第80、81条)(表-47)第九章附带民事诉讼主要内容:附带民事诉讼成立的条件;附带民事诉讼程序核心考点:附带民事诉讼赔偿范围;附带民事诉讼审理程序★★★一、附带民事诉讼成立的条件(表-48)第十章期间、送达主要内容:期间;送达核心考点:期间的特殊计算(期间的重新计算和不计入);期间的补救第十一章立案主要内容:立案材料的来源;立案的条件;立案的程序核心考点:立案的条件;对不立案的监督★★一、立案材料的来源(注意:报案、举报和控告的区别)(表-51)(刑诉法第83、84条) 20★★★二、立案的条件(表-52)三、立案的程序(表-53)第十二章侦查主要内容:讯问犯罪嫌疑人;询问证人、被害人;勘验、检查;搜查;扣押物证、书证;鉴定;辨认;通缉;侦查终结:侦查羁押期限核心考点:讯问犯罪嫌疑人;询问证人;检查;搜查;鉴定;侦查羁押期限★★★一、讯问犯罪嫌疑人与询问证人(被害人)(刑诉法第91-100条)(表-54)二、勘验、★★检查(表-55)(刑诉法第106-108条)★★★三、搜查与扣押物证、书证(表-56)(刑诉法第109-116条)见证人:勘验检查搜查扣押留臵送达辨认在必要时第十三章起诉主要内容:刑事起诉制度;审查起诉的方式;审查起诉的结果;检察院撤回、追加、变更起诉;不起诉;补充侦查核心考点:不起诉;补充侦查三、审查起诉的结果(表-64)(刑诉法第141-142条)★★★四、不起诉(表-65)(刑诉法第142-146条)五、检察院撤回、追加、变更起诉★★(表-66)(《高检规则》第351条)★★★六、补充侦查(表-67)(刑诉法第140条、《六机关规定》第27条、《高法解释》第157、159条、《高检规则》第348-350条)审查批捕中没有补充侦查第十四章刑事审判概述主要内容:审判原则;审级制度;审判组织核心考点:公开审判原则;审判组织★★三、审判组织(表-70)(刑诉法第147-149条、《高法解释》第111-115条)、《关于完善陪审员制度的决定》第1-9、14条、《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合议庭职责的若干规定》第2、4、5-8、10条、《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陪审员参加审判活动若干问题的规定》第1、5、8、9条)第十五章第一审程序主要内容:公诉案件庭前审查;开庭审判前的准备;法庭审判;审理程序的中断;对违反法庭秩序的处理;适用普通程序审理“被告人认罪案件”;简易程序;自诉案件审理程序;单位犯罪案件的诉讼程序;判决、裁定和决定核心考点:公诉案件庭前审查;法庭审判;审理程序的中断;简易程序;自诉案件审理程序一、公诉案件庭前审查★★★(一)庭前审查的内容及其处理(表-71)(刑诉法第150条、《高法解释》第117、179条、《六机关规定》第37、38条)(表-74)开庭法庭辩论被告人最后陈述审判席书记员公诉人辩护人被告人的法定代理人★★★四、审理程序的中断(延期审理能预见恢复庭审;中止审理、不能预见恢复庭审;终止审理)(表(表-76)(《高法解释》第184条)对不立案申请复议,原决定主体复议;当事人法定代理人,被决定回避人员不服回避决定,原决定机关;★★★六、适用普通程序审理“被告人认罪案件”与简易程序(表-77)(《关于适用普通程序审理被告人认罪★八、单位犯罪案件的诉讼程序(表-79)(《高法解释》第6、207-216条)★九、判决、裁定和决定(表-80)第十六章第二审程序主要内容:上诉和抗诉;全面审查原则;上诉不加刑;二审的审理程序;附带民事诉讼的二审;二审的审理结果;法定刑以下判处刑罚的核准程序;对查封、扣押、冻结在案财物的处理核心考点:上诉和抗诉;上诉不加刑;二审的审理方式;二审的审理结果★★★一、上诉和抗诉(表-81)二、全面审查原则(注意三大诉讼法的区别)民诉刑诉审查请求事项;(表-82)(刑诉法第186条)★★★三、上诉不加刑原则(表-83)(刑诉法第190条、《高法解释》第257条)★★★四、二审的审理程序(表-84)★★五、附带民事诉讼的二审(两个诉讼、全面审查;处理刑事不以民事为基础;但处理民事必须以刑(刑诉法第198条、《六机关规定》第48条、《高法解释》第288-295条)第十七章死刑复核程序★★(表-89)(注意:《高法解释》第274条、276条、277条、279条、285条废止)主要内容:死刑立即执行案件的复核;死缓案件的复核核心考点:死刑立即执行案件的复核第十八章审判监督程序主要内容:申诉与申诉的审查处理;提起审判监督程序的主体及权限;再审的审理程序及审理后的处理核心考点:提起审判监督程序的主体★一、申诉与申诉的审查处理(表-90)申请回避: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委托诉讼代理人: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自诉人法定代理人/附带民事诉讼案件的原被告及其法定代理人;辩护人范围:超期羁押:都有取保候审:辩护人中的律师;应当指定辩护人:盲聋哑,限制,未满18判死刑;拘传:未被羁押的犯罪嫌疑人,传唤:当事人;取保候审:先行拘留:附带民事诉讼请求权人:上诉抗诉申诉刑事拘留时间:审查批捕期限:★★★二、提起审判监督程序的主体及权限(表-91)(刑诉法第205条)市检察院县法院县检察院县法院县检察院二审抗诉书(生效裁判)(未生效裁判)基层检察院没有再审抗诉权—有二审抗诉权,只有最高院没有二审抗诉权;第十九章执行主要内容:执行机关;死刑立即执行判决的执行;财产刑的执行;其他刑罚的执行;监外执行;减刑、假释核心考点:执行机关;停止执行死刑程序;财产刑的执行;监外执行(刑诉法210-212条、《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停止执行死刑程序有关问题的规定》)(《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财产刑执行问题的若干规定》、刑法第53条、(表-99)(表-100) 40。
刑事诉讼中的⽴案程序及⼈民检察院的⽴案程序是什么⽴案程序,是指⽴案阶段中各种诉讼活动的步骤和形式。
刑事诉讼中的⽴案程序及⼈民检察院的⽴案程序是什么?在⽣活中出现这样⼦的法律问题,不知道怎么解决的时候,下⾯店铺⼩编为你详细介绍相关知识,希望能够解答你的疑问。
刑事诉讼中的⽴案程序及⼈民检察院的⽴案程序是什么刑事诉讼中的⽴案程序及⼈民检察院的⽴案程序过程⼤致相同。
根据刑事诉讼法的规定,⽴案程序包括对于⽴案材料的接受、审查和处理三个部分。
(⼀)对⽴案材料的接受对⽴案材料的接受,是指公安机关、⼈民检察院和⼈民法院对报案、控告、举报和⾃⾸材料的受理。
它是⽴案程序的开始。
接受⽴案材料,应当注意以下⼏点:1.公安机关、⼈民检察院和⼈民法院对于报案、控告、举报和⾃⾸,都应当接受下来,然后依法处理,⽽不得以任何借⼝拒绝或推诿。
刑事诉讼法第84条第3款规定:公安机关、⼈民检察院或者⼈民法院对于报案、控告、举报,都应当接受。
对于不属于⾃⼰管辖的,应当移送主管机关处理,并且通知报案⼈、控告⼈、举报⼈;对于不属于⾃⼰管辖⽽⼜必须采取紧急措施的,应当先采取紧急措施,然后移送主管机关。
这⾥“紧急措施”是指保护现场、先⾏拘留嫌疑⼈、扣押证据等措施。
2.报案、控告和举报可以⽤书⾯或⼝头形式提出。
刑事诉讼法第85条第1款规定:报案、控告、举报可以⽤书⾯或⼝头提出。
接受⼝头报案、控告和举报的⼯作⼈员,应当写成笔录,经宣读⽆误后,由报案⼈、控告⼈、举报⼈签名或者盖章。
根据这⼀规定,报案、控告和举报认识⽚⾯或错误造成的控告、举报与事实不符,甚⾄错误;⽽诬告则是故意捏造事实,伪造证据,⽬的在于陷害他⼈。
4.公安司法机关应当为报案⼈、控告⼈、举报⼈保密,并保障他们及其近亲属的安全。
为了⿎励⼈民群众积极同犯罪⾏为做⽃争,保障单位和个⼈⾏使控告、举报的权利,刑事诉讼法第110条第3款规定,公安机关、⼈民检察院或者⼈民法院应当保障报案⼈、控告⼈、举报⼈及其近亲属的安全。
刑事案件普通程序庭审提纲一、案件的基本信息1.案件的名称、案号和审理法院。
2.案件的当事人及其身份信息。
二、案件的背景和事实认定1.了解案件的背景和发生经过。
3.分析案发前、案发时和案发后各方的行为和证据。
三、指控的罪名和事实依据1.对于当事人的指控罪名进行说明。
2.即具体指控所依据的具体事实依据进行分析,确保符合法律规范。
四、证据的提交和认定1.对于当事人提交的证据进行筛选和分析,判断证据的适当性和可信度。
五、当事人的申辩和辩护1.对于被告人的辩护意见进行总结和归纳,包括有关证据的质疑和相关法律依据。
2.对于被告人的个人情况、供述和其它辩护材料进行分析和论证。
六、被害人的陈述和诉求1.对于被害人的陈述进行总结和梳理。
2.对于被害人的损失和诉求进行分析和评估。
七、证人的证言和鉴定结果1.对于证人的证言进行梳理和对比,分析证人之间的矛盾和可信程度。
2.对于鉴定人的鉴定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估,确保鉴定的准确性和权威性。
八、法律适用和法律争议1.对于相关的法律规定进行解读和适用,确保法律适用的准确性。
2.对于相关的法律争议进行辩论和论证,确保法理的合理性。
九、量刑建议和法律责任1.对于当事人的犯罪行为进行定性和量刑建议。
2.分析犯罪行为的危害程度和当事人的主观恶性,确定法律责任的程度。
十、庭审程序和裁决结果1.对于庭审程序进行总结和分析,包括开庭、审理和闭庭的相关程序。
2.对于法院的裁决结果进行概述和评估,确保裁决的合法性和公正性。
以上是刑事案件普通程序庭审的提纲,通过以上提纲可以系统地整理和梳理案件相关信息,便于庭审过程中的讨论和辩论。
第1篇一、引言刑事案件是指违反刑法规定,侵犯国家、社会或者公民的合法权益,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
我国法律规定,对于一般刑事案件,应当遵循一定的法律程序进行。
本文将从立案、侦查、起诉、审判、执行等环节,详细阐述一般刑事案件的法律程序。
二、立案1. 立案条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三条规定,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对于报案、控告、举报和自首的材料,应当按照管辖范围,迅速进行审查,认为有犯罪事实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应当立案;认为没有犯罪事实,或者犯罪事实显著轻微,不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不予立案,并且将不立案的原因通知控告人。
控告人如果不服,可以申请复议。
2. 立案程序(1)报案:当事人或者其他单位和个人发现犯罪事实或者犯罪嫌疑人,应当向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报案。
(2)控告:被害人或者其他单位和个人对犯罪行为提出控告,要求追究犯罪嫌疑人的刑事责任。
(3)举报:任何单位和个人对犯罪行为进行举报,要求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追究犯罪嫌疑人的刑事责任。
(4)自首:犯罪嫌疑人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可以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三、侦查1. 侦查机关侦查机关包括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人民检察院、军队保卫部门、监狱等。
2. 侦查措施(1)讯问犯罪嫌疑人:侦查人员对犯罪嫌疑人进行讯问,了解案件情况。
(2)询问证人、被害人:侦查人员对证人、被害人进行询问,收集证据。
(3)勘验、检查:侦查人员对犯罪现场、物品、尸体等进行勘验、检查。
(4)鉴定:对案件中的专门性问题进行鉴定。
(5)侦查实验:为了查明案情,在必要的时候,经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可以进行侦查实验。
3. 侦查期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五十四条规定,对犯罪嫌疑人逮捕后的侦查羁押期限不得超过二个月。
案情复杂、期限届满不能终结的案件,可以经上一级人民检察院批准延长一个月。
四、起诉1. 起诉机关起诉机关包括人民检察院和自诉人。
刑事诉讼程序流程一、立案阶段1.接受报案:当发生刑事案件时,公安机关接受报案并登记立案。
2.初步核实:公安机关对被告人的身份、案发地点、犯罪时间、违法事实等进行初步核实,确定是否立案。
3.确定案情:公安机关收集相关证据,进行现场勘查、调查取证等工作,进一步了解案情。
4.作出立案决定:公安机关根据初步核实和案情调查结果,决定是否立案,并依法对犯罪嫌疑人进行刑事拘留或取保候审。
二、侦查阶段1.侦查活动:公安机关负责对案件进行侦查,包括审讯犯罪嫌疑人、调取证人证言、搜集、固定、鉴定物证等。
2.制作侦查笔录:在侦查过程中,公安机关需要对犯罪嫌疑人、证人等进行询问,并制作侦查笔录。
3.侦查结束:公安机关在完成被侦查对象的讯问和调取证人证言等工作后,侦查活动结束。
4.侦查结论:公安机关根据侦查结果,对案件进行分析评估,并作出侦查结论。
5.移送审查起诉:公安机关根据侦查结论,决定是否移送审查起诉,如果决定不起诉,应当及时通知相关当事人。
三、审查起诉阶段1.受理起诉书:检察机关收到公安机关移送的刑事案件材料后,受理起诉书。
2.审查起诉:检察机关对公安机关移送的案件材料进行审查,包括案件事实、证据等。
3.起诉决定:检察机关根据审查结果,决定是否提起公诉,并向人民法院提起起诉书。
四、审判阶段1.受理起诉书:人民法院对检察机关提起的起诉书进行受理,并组织依法进行审判。
2.开庭审理:人民法院组织开庭审理,听取公诉人、辩护人的意见,进行庭审过程,并出具判决书。
3.判决公告:人民法院对判决结果进行公告,并根据判决书对被告人进行执行。
五、执行阶段1.判决执行:公安机关根据判决书的要求,对被告人进行刑罚执行。
2.缓刑考验:判决书中如有缓刑的情况,被告人在缓刑考验期内必须履行判决书中的罚金、赔偿金等责任。
3.申诉阶段:对未服刑生效的刑事判决不满意的当事人可以向上级法院提起申诉。
4.审核刑满释放:被判处有期徒刑的被告人,在刑满的前6个月,公安机关依法对其适用刑满释放。
刑事案件立案报告及范文一、概念及作用刑事案件立案报告书是公安机关侦查人员对符合立案条件的刑事案件,报请领导审批立案侦查的书面报告。
刑事案件立案报告书具有确定案件成立、指导侦查活动的作用。
根据公安部有关文件规定,对于案情复杂的重大、特大刑事案件要制作刑事案件立案报告书,凡立案侦查的刑事案件都需填写刑事案件立案报告表。
二、格式、内容及写作方法刑事案件立案报告书由以下三部分内容组成:(一)首部1.标题在文书顶端正中,一般采用公文标题。
如“关于李××被杀案的立案报告。
”2.编号在标题右下方,由机关代字、年号和顺序号组成。
如“×公刑字[19××]38号”。
(二)正文由五部分内容组成:1.案件发生、发现情况简要写明何时接何单位或何人报案,所报案件的基本情况,接报案后公安机关采取的处理措施。
若案件是检举、控告的,要写明检举人、控告人的姓名、性别、职业、住址等。
若案件是群众发现报告的,应重点写明报案人对案件发现的经过,包括时间、地点、主要情节、细节、犯罪嫌疑人逃跑的方向或可能隐藏的地点,犯罪嫌疑人和受害人的关系,犯罪嫌疑人以及现场保护等情况。
若案件是公安机关发现的,要写明发现的简要经过和主要案情。
若为犯罪嫌疑人自首或被当场抓获的,要写明犯罪嫌疑人的姓名、性别、年龄、职业、住址、有无前科等基本情况,犯罪嫌疑人交代的主要犯罪事实以及被抓获的简要情况。
2.现场勘查情况立案报告书中的“现场勘查情况”不能照搬“现场勘查笔录”的内容,一般是根据某一具体案件的“现场勘查笔录”,从中选择最能突出该案件特征的现场勘查内容,主要应写清以下内容:现场位置、环境状况。
应写清现场的自然位置、地形地物、通道和周围环境等。
如现场发生在室内,则要写明该处所在街道居民区或乡、村、组的位置,以及相邻的居室、房屋、楼层、通道等情况。
这样,可以使侦查人员了解分析罪犯作案的环境条件、活动情况、来去踪迹和受害人被害时的处境以及他人知情的可能。
刑事诉讼程序从立案到审判的全流程解析在刑事案件中,诉讼程序的完整性对于确保司法公正至关重要。
从立案到审判,刑事诉讼程序涉及多个环节,每个环节都有其特定的目的和程序要求。
本文将全面解析刑事诉讼程序的全流程。
一、立案阶段立案是刑事诉讼的起点,也是对犯罪事实进行初步审查和确认的重要环节。
在立案阶段,以下是程序的主要步骤:1. 报案:犯罪发生后,受害人、证人或其他人员可以向公安机关报案。
公安机关收到报案后,会对案件进行初步登记,记录案件基本情况。
2. 立案审查:公安机关对报案内容进行核实与审查,以确定是否构成犯罪。
在此过程中,公安机关会收集相关证据和调查材料,并进行必要的取证、勘验和实验等工作。
3. 立案决定:经过审查,公安机关将根据事实和证据认定是否予以立案。
如果认定存在犯罪事实,公安机关将立案,并出具立案决定书。
二、侦查阶段侦查是为了收集证据、查清犯罪事实及犯罪嫌疑人的行为、背景等信息而进行的调查阶段。
在侦查阶段,以下是程序的主要步骤:1. 勘验、检查:公安机关会进行现场勘验、检查相关物证,收集可能与案件有关的证据。
2. 监听、拍摄:如有必要,公安机关可以采取监听、拍摄等方式收集证据。
3. 盘问、询问:公安机关有权对犯罪嫌疑人、证人等进行盘问或询问。
在盘问或询问过程中,相关人员应如实陈述。
4. 搜查、扣押:公安机关如果有充分理由相信某处可能有与案件相关的物品,可以向人民检察院申请搜查,并在必要时扣押相关物品。
5. 鉴定:公安机关可以委托专门机构对犯罪事实进行鉴定。
这些鉴定可能包括物证、书证、鉴定意见等。
三、起诉阶段起诉是指检察机关对侦查到的犯罪嫌疑人提起公诉的阶段。
以下是程序的主要步骤:1. 受理案件:人民检察院对公安机关移送的犯罪案件进行审查,决定是否起诉。
如果决定起诉,将会制作起诉书。
2. 审查起诉:人民检察院会对公安机关移送的犯罪嫌疑人及起诉材料进行审查。
审查结果包括:a) 不起诉:如果认为证据不足或者没有犯罪事实,将不予起诉。
刑事案件普通程序庭审提纲台词版
当事人:请法庭注意,我是被告,我没有犯罪。
法官:被告,你有权保持沉默,不必自证其罪。
但如果你选择作证,
你的证言将会对审理案件有重要影响。
现在,请你陈述你的身份和对本案
的辩解。
当事人:法庭好,我叫[被告姓名]。
法官:好的,[被告姓名],请你陈述你对本案的辩解。
当事人:法庭,我对被控的罪名表示不认罪。
我在案发时并不在现场,我有证人证明。
法官:请你提供你的证人。
当事人:我有两位证人,他们是[证人姓名1]和[证人姓名2]。
他们
可以证明我在案发时在其他地方,无法参与犯罪。
法官:好的,我们将会传唤这两位证人出庭作证。
但在他们到庭之前,我必须提醒你,你的辩解是否存在其他证据或细节来支撑?
当事人:法庭,我有手机定位记录和通话记录,可以证明我当时处于
与证人约定的地点。
法官:请提供这些记录作为证据。
我们将会对这些证据进行调查并进
行鉴定。
当事人:同时,还有一段监控录像,记录了整个案发过程,可以证明
我并没有参与犯罪。
法官:好的,你可以提供这段监控录像作为证据。
我们将会对录像进行鉴定并核实其真实性。
当事人:谢谢法庭。
法官:你的证人将会被传唤出庭作证,而你提供的其他证据也将被调查核实。
法庭将会在调查完毕后进行进一步的庭审和判断。
现在,庭审暂告结束,待证人出庭后我们将继续进行审理。
刑事立案流程
一、刑事立案有哪些流程
1、首先需要立案来源,然后确定管辖权,没有管辖权又需要采取紧急措施的,可以向采取紧急措施再移送给主管机关。
自诉案件告知当事人向人民法院起诉。
最后,认为有犯罪事实,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予以立案。
2、法律依据:《刑事诉讼法》:
第一百零九条,公安机关或者人民检察院发现犯罪事实或者犯罪嫌疑人,应当按照管辖范围,立案侦查。
第一百一十条,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有犯罪事实或者犯罪嫌疑人,有权利也有义务向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报案或者举报。
被害人对侵犯其人身、财产权利的犯罪事实或者犯罪嫌疑人,有权向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报案或者控告。
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对于报案、控告、举报,都应当接受。
对于不属于自己管辖的,应当移送主管机关处理,并且通知报案人、控告人、举报人;对于不属于自己管辖而又必须采取紧急措施的,应当先采取紧急措施,然后移送主管机关。
二、刑事案件立案需要什么条件
1、即已经受理的案件,犯罪嫌疑人的行为已经触犯了刑律,构成了犯罪。
这种犯罪事实已客观存在,非主观臆测;已有证据证明,并非毫无根据。
2、如前所述,公安机关只能管辖法律规定的属于自己管辖的案件,应当管辖的一定要管,不管是失职;不应当管辖的一定不管,管了就是越权。
刑事立案申请书
申请人:XXX
性别:XXX
年龄:XXX
住址:XXX
联系电话:XXX
被申请人:XXX
性别:XXX
年龄:XXX
住址:XXX
联系电话:XXX
尊敬的XXX公安局:
我,XXX,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规定,特此向贵局申请对被申请人XXX进行刑事立案调查。
一、案件基本情况
(此处简要描述案件的基本情况,包括时间、地点、涉及人员等。
)
二、涉嫌犯罪事实和理由
1. 涉嫌犯罪事实
(此处详细描述被申请人涉嫌的犯罪事实,包括犯罪行为的时间、地点、手段、后果等。
)
2. 涉嫌犯罪的法律依据
(此处引用相关法律条款,说明被申请人涉嫌的犯罪行为依法应受到何种刑事处罚。
)
三、证据材料
(此处列举证据材料,包括物证、书证、证人证言、视听资料等,并说明证据的来源和真实性。
)
四、请求事项
1. 请求贵局对被申请人XXX进行刑事立案调查;
2. 请求贵局依法采取必要的强制措施,防止被申请人逃避法律责任;
3. 请求贵局依法保护受害人的合法权益;
4. 请求贵局依法处理本案,并告知处理结果。
五、申请人的承诺
我承诺如实提供案件相关情况,并积极配合贵局进行调查。
同时,我承诺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六、申请人的签名及日期
申请人签名: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
敬请贵局予以审查,并尽快作出立案决定。
谢谢。
如何书写刑事诉讼的立案程序的提纲
当刑事案件成立,我们就需要书写刑事诉讼的立案程序的提纲,那么该如何写呢,
需要注意哪些呢?今天小编从重庆刑事律师李果先生那里,得到全面的刑事诉讼的立
案程序的提纲,希望能给广大读者一个满意的知识:
刑事诉讼的立案程序的提纲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立案条件:有犯罪行为发生
2、管辖原则:以属地管辖为主,公安、检察在各自受案范围内立案
3、立案程序:需要呈请保安,并制作专门的立案决定书
(法律知识概要):刑事诉讼中的立案,是指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发现犯罪事
实或者犯罪嫌疑人,或者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对于报案、控告、举报和
自首的材料,以及自诉人起诉的材料,按照各自的管辖范围进行审查后,决定作为刑
事案件进行侦查或者审判的一种诉讼活动。
,而立案作为刑事诉讼开始的标志,是每
一个刑事案件都必须经过的法定阶段( 地坪漆),同时,这一诉
讼阶段具有相对独立性和特定的诉讼任务,简而言之就是决定是否开始刑事诉讼程序。
立案作为一个独立的诉讼阶段,一般需要以下几个特征:
①、立案是刑事诉讼的起始程序
立案、侦查、起诉、审判和执行,是刑事诉讼法所确立的五个普通诉讼程序。
公
安司法机关进行刑事诉讼,必须严格按照法定程序进行,不能随意超越、颠倒任何一
个诉讼阶段。
只有前一诉讼阶段的任务完成之后,才能进行下一阶段的诉讼活动,只
有这样才能真正贯彻程序法制原则。
立案程序是整个刑事诉讼活动的开始,也是必须
应有的程序。
②、立案是刑事诉讼的必经程序
按照程序法制原则,公安司法机关进行刑事诉讼,必须严格依照法定程序( 网络线)进行,不能随意超越、颠倒任何一个诉讼阶段,只有
这样才能保证公安司法机关准确、及时、有效地处理刑事案件,保证刑事诉讼任务和
目的的实现。
但是,由于刑事案件的具体情况不同,不是每一个刑事案件都必须经过
五个诉讼阶段。
只有经过立案,其他诉讼阶段才能依次进行,公安司法机关进行侦查、起诉和审判活动才有法律依据,才能产生法律效力。
因此,立案程序是刑事诉讼的必
经程序,立案也是法定机关的专门活动。
③、立案是法定机关的专门活动
刑事案件的立案,是法律赋予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
的一种职权,其他任何单位或个人都无权立案。
而且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人民
检察院和人民法院必须按照法律规定的管辖范围行使立案权,以保证对公民的公正和
权利保护
刑事案件处理非常负责,因为其社会的危害性质,所以立案、诉讼程序
( 重庆律师)、辩护申请、处罚条例等都相当慎重。
重庆律师事务
所成员李果律师告诉我们,在不经意触及刑事案件,应先了解案件处理程序,免得无
法从有保护条例中获得应有的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