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度对蛹虫草生长发育的影响_秦俊哲
- 格式:pdf
- 大小:1.09 MB
- 文档页数:5
影响蛹虫草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因素
蛹虫草是一种珍贵的中草药,具有滋补养生、抗衰老等功效,因此备受欢迎。
蛹虫草
的生长发育及其产量与许多因素有关,下面将具体介绍这些因素。
一、土壤
蛹虫草喜欢 pH 值在 6-7 之间,土壤肥力越好,蛹虫草生长就越快,产量也越高。
蛹虫草对土壤的要求比较严格,需要富含有机质的土壤,避免过肥或过浓的土壤。
二、水分
适宜的水分对蛹虫草生长也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需要较多的水分才能保持自身的生
长发育。
然而,过多或过少的水分都会影响蛹虫草的生长发育和产量。
一般来说,蛹虫草
要求土壤湿润、透气性好。
三、光照
蛹虫草需要充足的阳光,它能够促进蛹虫草的生长发育和产量。
但阳光强烈的地方容
易使蛹虫草叶片干枯、生长缓慢。
因此,在种植过程中要注意遮阳,尤其是夏季。
四、温度
温度对蛹虫草的生长发育也有重要影响。
在 18-25℃ 的温度下,蛹虫草的生长发育
最佳,温度低于10℃ 生长缓慢,高于30℃则易造成腐烂和晒伤。
五、灌溉
蛹虫草喜欢温和的水,不能用冷水浇灌,否则会影响其生长发育和产量。
灌溉要适量、均匀,避免干旱和浸涝,使土壤始终保持适宜的湿度。
六、施肥
适量施肥不但可以增强蛹虫草的生长发育,还能促进产量。
但过量施肥会导致蛹虫草
疯长、虫丝堆积,从而影响产量和质量。
七、病虫害
蛹虫草还容易受到一些病虫害的侵扰,例如霜霉病、毒病、红蜘蛛等。
合理管理蛹虫
草的生长环境,喷洒预防和治疗的药剂,可以有效避免病虫害对蛹虫草的影响。
影响蛹虫草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因素
蛹虫草是一种药用真菌,被公认为“口服黄金”以及“中草药之王”,其主要功效有
滋阴补肾、养血安神、改善免疫力等作用。
然而,蛹虫草的产量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本
文将从土壤、水分、温度、质量等方面阐述影响蛹虫草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因素。
首先,土壤对蛹虫草的影响很大。
蛹虫草栽培土地不能有化肥等有害物质,应该选用
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地,其中以酸性或微酸性土壤为宜。
因为酸性土壤中含有更多的细菌
和微生物,有利于蛹虫草的生长,同时硒、锌等微量元素含量较高也有益于蛹虫草的生
长。
其次,水分对蛹虫草也有关键性作用。
由于蛹虫草生长需要相对较高的湿度,因此在
栽培过程中需保持土壤湿润。
同时,在气候较干燥的地区,需要增加浇水次数,确保蛹虫
草在生长过程中不被干旱所影响。
再次,温度也是影响蛹虫草生长发育的关键因素之一。
蛹虫草对温度的适应能力较强,但是一些极端温度会影响蛹虫草的生长。
例如,在夏季高温时,需要给蛹虫草遮荫;在冬
季严寒时,则要采取加温措施等,以适应温度变化。
最后,蛹虫草的质量也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蛹虫草的生长期大约需要3-4年,其中
经过不同的阶段:发根、生菌梢、成长、健康、成熟等。
不同的阶段也需要不同的管理措施。
此外,生长环境如有良好的空气、光线等也都对蛹虫草的质量有好处。
综上所述,蛹虫草的生长发育及产量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包括土壤、水分、
温度和质量。
因此,在蛹虫草的生产管理中,必须综合考虑这些因素,以确保蛹虫草的高
产和优质。
蛹虫草的生物学特性研究蛹虫草的生物学性质为筛选优良菌株的一个依据,实验从不同的温度、PH 值、碳氮源、菌丝体形态、菌丝体液体培养积累量业研究不同菌株的生物学特性,确定最佳生长条件,为进行菌株的丢弃建立初步的依据。
1.材料与方法1.1试验材料1.1.1供试菌株蛹虫草菌株,由锦州食用菌协会实验室提供。
葡萄糖、蛋白胨、KH2PO4、MGSO4、VB1、酵母粉、琼脂、蔗糖、乳糖、半乳糖、可溶性淀粉、甘露醇、麦芽糖、大豆蛋白胨、酵母膏、牛肉膏、硝酸铵、硫酸铵、尿素。
1.1.2主要仪器医用型净化工作台、立式自控电势压力蒸汽灭菌器、电势恒温鼓风干燥箱、酸度计。
1.1.3培养基PDA加富培养基:马铃薯20g,葡萄糖20g、蛋白胨2g、KH2PO43g、MGSO41.5G、VB11g,加水至1000ml。
基础培养基:葡萄糖20g、酵母粉2g、KH2PO42g、MGSO41g、琼脂20g,加蒸馏水定容至1000ml。
1.2试验方法1.2.1供试菌株的活化将供试菌株用灭过菌的接种铲取1*1cm的菌块接种到斜面PDA培养基上,25℃下恒温培养10天。
每天菌株做10次重复。
1.2.2培养方式将斜面菌种用灭过菌的接种铲取1*1cm的菌块接种到直径9cm的培养皿中心,在25℃下恒温培养10天,每个菌种做5次重复。
用直径5mm的无菌打扎器取早虫草菌片接种至PDA平板中央,将平板分别置于培养室自然光照培养,观察菌落形态。
每个菌种3次重复。
1.2.3温度对早虫草生长速度的影响分成五个温度梯度:17℃、20℃、23℃、26℃、29℃。
用5MM无菌打扎器打扎接种到PDA培养基中心。
每个菌种做8个重复,每个温度2个重复。
每24H 用游标卡尺测量菌落直径,计算菌丝生长速度,并观察菌落的变化及其生长状况。
1.2.4 PH值对蛹虫草生长速度的影响分成五个PH酸度:PH5.5、PH 6.0、PH 6.5、PH 7.0、PH 7.5。
用直径5mm 无菌打扎器打扎接种到不同的PH值培养基中心中,每个菌种做3个重复。
速看!蛹虫草不同时期的栽培管理事项蛹虫草是寄生在虫蛹上的一种菌体,颜色绚丽,呈橘黄色或橘红色,蛹虫草在出草的时候,从蛹体内部破出,到长成成草,尾部都是一直夹带着虫蛹壳的。
蛹虫草出草不易,分原基期、幼草期、成草期,每个阶段的光照、温度、相对湿度及CO2浓度都要根据其生长的状况进行调节,过程中也还会出现一些问题。
在原基期,需控制温度18~20℃,光照强度为250~350lx,LED灯光照24h/天,利用加湿器控制相对湿度为80%~85%,利用新风系统通3~5min/h,使CO2质量浓度不高于0.5%。
空气相对湿度较幼草、成草阶段大,目的是为了利于原基更好的萌发。
在幼草期,控制温度16~18℃,控制子实体的生长速度,使子实体粗细合适,温度过高子实体生长速度过快、过细,后期容易出现倒伏。
光照强度为100~150lx(LED灯,18h/天),降低光照亮度,使草的颜色为浅黄色,适宜生长,如果光照过强,将使草颜色加深,抑制生长,过早的进入成熟期,降低品质和产量。
空气相对湿度70%~75%,CO2浓度不高于0.5%,通风3~5min/h。
同时微降相对湿度,保持在75%左右,控制气生菌丝及霉菌的萌发。
此时期切忌通风差、温度高、湿度高,以防止虫草子实体发生指孢霉软腐病,造成绝收。
在熟草期,温度控制在16~18℃。
光照强度为200~300lx(LED灯,18h/天),提高光照强度促进草的颜色加深,转成橘红色,使草进入成熟期。
相对湿度70%~75%,CO2浓度不高于0.5%,通风3~5min/h。
在出草管理期阶段,环境条件的控制是至关重要的。
在对光、温、湿、气的管理上要参照蛹虫草的生物学特性,针对不同的培养期生理阶段进行调控,掌握好每一时期的关键技术点。
出草过程容易产生出草稀疏,产生分支等问题。
出草稀疏,产生分支一般是因为栽培季节选择不当,菌丝转色后,遇连续低温或高温的环境条件;培养室光照太强,通风差;使用劣质菌种,种性较差。
影响蛹虫草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因素蛹虫草是一种具有较高药用价值的中草药,常用于治疗各种疾病。
蛹虫草的生长发育及产量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下面将详细介绍这些因素。
环境因素是影响蛹虫草生长发育及产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蛹虫草喜欢生长在适宜的温度、湿度和阳光照射强度条件下。
较适宜的温度范围是15-28摄氏度,最适温度是22-26摄氏度。
湿度方面,适宜的相对湿度为60%左右。
蛹虫草对阳光照射强度有一定的要求,在5000-10000勒克斯的光照下生长最好。
如果环境的温度、湿度和光照条件不合适,蛹虫草的生长发育和产量都会受到影响。
土壤因素也会对蛹虫草的生长发育和产量产生影响。
蛹虫草喜欢生长在土层深厚、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壤中。
土壤pH值在6-7范围内为较适宜的生长条件。
蛹虫草对土壤中含有机质和矿质元素的要求也较高,特别是对氮、磷、钾等营养元素的需求较大。
如果土壤的质量不好,缺乏养分或过于酸碱,都会对蛹虫草的生长和产量产生负面影响。
种质资源对蛹虫草的生长发育和产量也有很大的影响。
蛹虫草的种质资源种类繁多,不同的种质资源具有不同的生长特性和产量水平。
选用适合当地环境的种质资源,进行合理的培育和栽培管理,对于提高蛹虫草的产量十分重要。
还有人工管理因素对蛹虫草的生长发育和产量起着重要的作用。
合理的人工管理措施包括种植密度、施肥、水分管理、病虫害防治等。
适当调整种植密度可以提高利用土壤养分和空间的效率。
合理施肥可以为蛹虫草提供所需的养分,促进生长和发育。
水分管理要根据不同生长阶段的需水量进行合理浇水,避免过干或过湿的情况。
良好的病虫害防治措施可以预防和控制病虫害对蛹虫草的危害,提高产量和质量。
蛹虫草的生长发育和产量受到环境因素、土壤因素、种质资源以及人工管理等多种因素的共同影响。
只有综合考虑并合理调控这些因素,才能提高蛹虫草的生产效益。
影响蛹虫草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因素
蛹虫草,是一种高价值的药用真菌,被广泛用于中药、食品和保健品行业。
影响蛹虫草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因素有很多,包括环境因素、土壤因素和栽培管理等。
环境因素对蛹虫草的生长发育和产量具有重要影响。
温度是蛹虫草生长的重要因素,适宜的温度能够促进其菌丝生长、子实体形成和产量的增加。
一般来说,25℃〜30℃之间是蛹虫草的适宜生长温度。
光照对于蛹虫草生长也有一定的影响,适宜的光照能够提高其光合作用效率和产量。
相对湿度也是蛹虫草生长的关键因素,适宜的湿度能够促进其孢子萌发和菌丝生长。
土壤因素对蛹虫草生长发育和产量也具有重要影响。
蛹虫草对土壤的要求比较严苛,一般要求土壤pH值在5.5-6.5之间,具有较高的有机质含量和良好的透气性。
土壤中的养分也对蛹虫草生长有重要影响,适宜的氮、磷、钾等养分供应能够促进其菌丝生长和产量的增加。
在栽培蛹虫草时,通常需要通过施肥、调节土壤pH值等方式来改善土壤环境。
栽培管理对蛹虫草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也不可忽视。
适宜的栽培管理措施能够提高蛹虫草的生长速度和产量。
适时的喷雾保湿、定期的翻松土壤、适量的追肥等措施都能够促进蛹虫草的生长发育。
病虫害防治也是重要的栽培管理工作,及时发现和控制病虫害有助于减少损失和提高产量。
影响蛹虫草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因素主要包括环境因素、土壤因素和栽培管理等。
只有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提供优质的土壤环境,并采取科学的栽培管理措施,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蛹虫草的产量和质量。
蛹虫草人工培养研究进展蛹虫草是中药材中的一种珍品,具有抗肿瘤、免疫调节、抗炎解毒等多种药理作用,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
然而,野生蛹虫草资源日益稀缺,种植成本高昂,因此人工培养蛹虫草已经成为一个研究热点。
本文将介绍蛹虫草人工培养的研究进展。
一、基础培养技术人工培养蛹虫草的基础是菌种培养、种子培养和培养条件的优化。
蛹虫草是由蛹草菌侵染蝴蝶的幼虫形成的,因此,先要培养蛹草菌。
蛹草菌的培养需要用到固体培养基和液体培养基。
种子培养是人工培养蛹虫草的关键,种子的质量和数量直接决定了蛹虫草的产量和质量。
种子培养的条件包括温度、湿度、营养和光照等。
优化培养条件可以提高种子发芽率和成活率。
二、种植技术人工培养蛹虫草的种植技术包括箱式种植和袋式种植。
箱式种植是将种子埋在培养土中,放在箱子里培养,袋式种植是将种子放在壳膜袋中,加入培养基,随后培育。
袋式种植的优点是方便管理、容易掌握和适应性强。
种植前要对土壤酸碱度、水分和肥料进行合理调节,保证蛹草的正常生长。
三、发酵技术发酵技术是人工培养蛹虫草的核心技术。
主要分为液体发酵和固体发酵两种。
液体发酵是将种子放入发酵罐中,加入培养基,利用培养基中各种成分为蛹草提供营养,控制发酵温度、湿度、通气等条件,使生长的蛹草在罐中快速繁殖。
固体发酵是将种子放在发酵袋中,加入培养基,将发酵袋密封好,然后放置在适当温度、湿度和光照条件下进行发酵。
固体发酵适用于少量生产,表面不容易产生异味。
四、气候控制技术气候控制技术是一种可调节环境温度、湿度、光照等参数的技术,是保证人工培养蛹虫草成功的重要保障。
温度是影响人工培养蛹虫草的关键环境因素,通常在20~25度的范围内控制。
湿度是影响蛹虫草发芽、生长和发育的重要因素,因此对人工培养蛹虫草的湿度也需要进行精细控制。
光照可以影响蛹草菌、一培种和蛹虫草等的生长和发育,需要根据不同阶段对光照时间和强度进行调节。
总之,蛹虫草人工培养技术的研究是医药领域的重要课题,未来将有更多的研究突破和创新。
影响蛹虫草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因素蛹虫草是一种珍贵的中药材,其生长发育及产量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本文将介绍影响蛹虫草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因素。
一、土壤蛹虫草对土壤的要求较高,宜选择松软、透气、保水性好的酸性或中性土壤。
土壤PH 值应在5.5-7之间,过低或过高均会影响其正常生长。
此外,土壤中的氮、磷、钾等元素也会影响蛹虫草的生长发育。
通常来说,蛹虫草对钾元素的需求量较大,对氮、磷等元素的需求相对较少。
合理施肥、保持土壤松软通气是促进蛹虫草生长发育的重要措施。
二、温度蛹虫草是一种亚热带植物,对温度的适应范围比较宽广,一定程度上可适应较低的温度,但生长发育最好的温度为20℃~30℃。
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对蛹虫草的生长发育产生不利影响。
需要注意的是,蛹虫草是一种光照要求较高的植物,过强或过弱的光照都会影响其正常生长。
三、水分蛹虫草对水分的要求相对较高,适宜选择保水性较好的土壤种植,生长期需保持土壤湿润但不积水。
干旱或过湿都会影响蛹虫草的生长。
在旱季或长期缺水的情况下,可采取灌溉措施补充水分,但过量的灌溉也会导致根部缺氧、病虫害等问题产生。
四、病虫害蛹虫草生长发育过程中易受到多种病虫害的侵袭,如俗称的“蛹草虫”、灰霉病等。
其中“蛹草虫”是蛹虫草最主要的病害,易导致枯死、减产等严重后果。
因此在种植蛹虫草时需要注意加强病虫害防治,采取必要措施避免发生病害。
五、密度蛹虫草的密度对其生长发育和产量有着直接的影响。
苗床密度过高易产生竞争现象,导致单株生长不良、产量减少;反之苗床密度过低则会导致整体产量降低,且不利于病虫害的防治。
因此需要根据种植场地的具体情况,合理控制蛹虫草苗床密度,提高产量。
总之,种植蛹虫草需要注意多种因素,如土壤、温度、水分、病虫害、密度等。
只有在合适的生态环境下,才能促进蛹虫草的生长发育及产量提高。
蛹虫草发酵条件的初步优化摘要采用单因素法,研究了蛹虫草发酵过程中培养温度、培养时间、种龄、接种量、培养基初始pH值等因素对蛹虫草发酵的影响,最后通过蛹虫草的菌丝收率,来确定最佳发酵条件。
研究结果表明:培养基初始pH值为6.0,种龄为4 d,培养温度为27 ℃,培养时间为55 h,接种量为7.5%(v/v),在该条件下所得蛹虫草菌丝收率最高,以此确定蛹虫草发酵的最佳条件。
Abstract By single test,the effect of incubation temperature,incubation period,the age of strain,inoculation,the first culture pH value and so on,the fermentation for Cordyceps militaris was studied.Then the best conditions for fermentation were chosen by the mycelial yield.The results showed that best fermentation conditions for Cordyceps militaris vas the first culture pH value 6.0,the age of strain 4 days,incubation temperature 27 ℃,incubation period 55 h,inoculation 7.5% in which the mycelial yield was the highest.Key words Cordyceps militaris;fermentation condition;mycelial yield冬虫夏草俗称蛹虫草(Cordyceps militaris),是我国名贵药用真菌,具有滋肺补肾、止血化痰等功效,与人参、鹿茸并称为中药三大补品。
影响蛹虫草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因素蛹虫草是一种珍贵的中药材,其生长发育和产量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介绍。
一、土壤条件土壤是蛹虫草生长的基础,对蛹虫草的发育和产量有着重要影响。
蛹虫草对土壤质地要求不高,但适宜生长的土壤应保持疏松、湿润、通气性好的特点。
过于粘重的土壤容易导致根系生长受限,影响植株的正常发育。
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也会影响蛹虫草的生长,适宜的有机质含量可提供充足的养分和保持土壤水分,促进蛹虫草的生长。
二、光照条件蛹虫草对光照要求不高,适宜的光照条件是有利于其生长的。
充足的光照可以促进光合作用的进行,提高蛹虫草的养分合成能力和生物活性物质的积累。
过强的光照会导致叶片受伤,影响光合作用的进行,因此适宜的光照强度是保证蛹虫草正常生长的一个重要因素。
三、温度条件温度是影响蛹虫草生长发育的关键因素之一。
蛹虫草对温度的适宜范围较宽,一般在15℃-35℃之间生长最好。
较低的温度会影响蛹虫草的营养代谢和物质转运,抑制其正常的生长发育;而较高的温度则会导致蛹虫草受热胁迫,出现叶片枯黄、萎蔫等现象,进而影响产量。
四、水分条件适宜的水分条件对蛹虫草的生长发育和产量起着重要作用。
蛹虫草对水分的需求较大,但耐旱性较强。
过湿的环境会导致根系窒息和根腐病的发生,影响蛹虫草的正常生长;而干旱条件下,蛹虫草的生长速度会减缓,产量也会受到影响。
合理控制蛹虫草的灌溉量和灌溉频次,确保土壤的湿润度是保证蛹虫草正常生长和发育的重要因素。
五、肥料管理适当的施肥对蛹虫草的生长发育和产量有着重要影响。
蛹虫草对养分的需求较大,尤其对氮、磷、钾等元素的需求较高。
适量施用有机肥和无机肥可以提供充足的养分供给,促进蛹虫草的正常生长。
合理的施肥技术还要结合土壤的养分状况和蛹虫草的实际需求,避免过量施肥导致肥料的浪费和环境污染。
土壤条件、光照条件、温度条件、水分条件和肥料管理等因素都对蛹虫草的生长发育和产量产生着重要影响。
在蛹虫草的种植过程中,要注意合理调控这些因素,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才能保证蛹虫草的良好产量和质量。
第30卷 第6期 陕西科技大学学报 Vol.30No.6 2012年12月 Journal of Shaanxi University of Science &Technology Dec.2012* 文章编号:1000-5811(2012)06-0084-05温度对蛹虫草生长发育的影响秦俊哲,杜军国,程 伟(陕西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陕西西安 710021)摘 要:蛹虫草是一种珍贵的药、食同源大型真菌,其市场需求量日益增加.为了实现蛹虫草的工业化生产,用3种不同的蛹虫草菌株CM1、CM2、CDM-003,研究揭示了温度对蛹虫草菌丝萌发、菌丝转色、子座分化、子座生长及产量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蛹虫草菌丝萌发、转色、子座分化的最佳环境温度为20℃;在人工栽培时,适宜的子座生长温度为20~24℃.该研究结果为蛹虫草规模化生产的环境控制提供了依据.关键词:蛹虫草;温度;子座鲜重中图法分类号:R 284.2 文献标识码:ATemperature influences on the growth of Cordyceps militarisQIN Jun-zhe,DU Jun-guo,CHENG Wei(College of Life Science and Engineering,Shaanxi University of Science &Technology,Xi′an 710021,China)Abstract:The market demands of Cordyceps militaris which is a kind of a valuable edibleand medicinal fungus is growing increasly.In order to realize the industrial production ofCordycepsmilitaris,three kinds of Cordyceps militaris named CM1,CM2and CDM-003were used to study the effects of temperature on mycelium germination,mycelium colortransferring and stroma differentiation,stroma growth and production yield.The resultsshow that the optimal temperature for mycelium germination,hypha color turned and stromadifferentiation is 20℃,and the appropriate temperature for stroma growth is 20~24℃byartificial cultivation.The research provides scientific basis for the production of cordycepsmilitars on a large scale.Key words:Cordyceps militaris;temperature;fresh weight0 引言蛹虫草(Cordyceps militaris Link.)又称为北虫草、北冬虫夏草,隶属于真菌界的子囊菌门(As-comycota)、核菌纲(Pyrenomycetes)、肉座菌目(Hypocreales)、麦角菌科(Clavicipitaceae),为虫草属(Cordyceps)的模式种[1],是世界性的广布种.含有丰富的虫草菌素、多糖类(半乳糖、甘露醇聚糖)、虫草酸、核苷类(腺苷、尿苷、鸟苷)及多种氨基酸活性物质[2,3],具有滋肺增精补肾、止血化痰、抑制肿瘤、止咳镇静、驱风、散热、驻容美颜、延缓衰老、提高机体免疫力之功效,它与冬虫夏草同属不同种,同样享有珍惜名贵药材之誉.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在吉林省蚕业科学研究所人工培养蛹虫草试验成功以来[4],虽然方法不断改进,但由于影响蛹虫草人工栽培的因素很多,其人工栽培技术至今*收稿日期:2012-09-10基金项目:陕西省教育厅科技计划项目(08JK232)作者简介:秦俊哲(1957-),男,陕西泾阳人,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食药用真菌资源研究与应用、食品资源开发与应用第6期秦俊哲等:温度对蛹虫草生长发育的影响在我国未得到有效的推广应用.究其原因,除了其分化发育机理及遗传学[5-9]基础尚不清楚外,自身种类多、分布比较广泛、菌种容易退化、栽培环境的不易掌控等也直接影响了蛹虫草大规模的产业化.本试验拟就温度对蛹虫草生长的影响规律进行系统研究,以期为蛹虫草子座的产业化生产的环境控制提供依据.1 材料与方法1.1 供试材料与设备1.1.1 菌种供试的蛹虫草菌种CM1和CM2采自西安宏生虫草专业合作社,经由陕西科技大学微生物实验室分离并经子座分化实验后备用;CDM-003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微生物教研室提供.1.1.2 原料主要原料包括小麦、葡萄糖、蛋白胨、蚕蛹粉、磷酸二氢钾、硫酸镁和维生素B1.1.1.3 仪器LDZX-50KBS立式压力蒸汽灭菌器(上海申安医疗器械厂),SW-CJ-1F超净工作台(苏州净化设备有限公司),MJ-160型霉菌培养箱,HYG-IIa迴转式恒温调速摇瓶柜(上海欣蕊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其他为一般常规设备工具.1.1.4 培养基在栽培容器(400mL罐头瓶)中,加入28g小麦+2g蚕蛹粉+45mL的营养液.其中,营养液配方:葡萄糖20g,蛋白胨5g,磷酸二氢钾(KH2PO4)1.5g,硫酸镁(MgSO4)0.5g,VB12片,水1 000mL,pH自然.培养基配制:混合均匀,置于高压蒸汽灭菌锅内121℃下灭菌60~80min,冷却后备用.1.1.5 菌种活化将试验菌种接入PDA培养基中,置于25℃恒温生化培养箱中培养7~10d,菌丝长满斜面,将活化菌种接入120mL/250mL锥形瓶中(葡萄糖2.0%,蛋白胨0.5%,KH2PO40.15%,MgSO4·7H2O 0.05%,VB10.05%),在25℃、160r/min摇床震荡培养,制备液体菌种备用.1.2 试验方法培养基装入培养瓶中灭菌后冷凝,每瓶用无菌注射器接种菌液5mL.将菌丝从接种到子座成熟分为发菌、转色、子座分化和子座生长等4个阶段,除试验阶段在不同的温度(16℃、20℃、24℃、28℃)下培养外,其余阶段培养温度均为23℃,光照用灯为荧光灯,空气湿度控制在80%~90%.观察并记录菌体生长情况.2 结果与分析2.1 温度对发菌的影响由表1可知,当温度为24℃时,CM1、CM2、CDM-003发菌所需的时间分别为30h、30h、24h,比16℃时的发菌时间分别要低10h、6h、12h,表明24℃时最有利于菌种的发菌.在20~28℃时,菌丝铺满培养瓶表面所需的时间为8~10d,菌丝的长势(密度、色泽等)也较好.此时,3种不同的菌株间的表现差异也不大.但在16℃时,铺瓶时间分别为13d、13d、10d,延长了2~4d,此时菌丝的长势较为稀疏,表明低温不利于缩短生产周期.表1也同时表明,20~28℃应为菌丝生长的最适温度,但在20℃时,子座的鲜产量相较与24℃和28℃时却为最大,平均多产2~5g,表明虽然生长的最适温度是指生长最快的温度,但这并不是菌株生长最健壮的温度.因为在最适温度下,菌丝体内的有机物消耗过多,子座反倒长得细长柔弱.因此在生产实践上培育健壮菌株,温度常常应低于最适温度.因此,在生产实践中,选取20℃时发菌,有利于获得最大子座鲜重.表1 温度对菌丝体生长的影响考察因素CM116℃20℃24℃28℃CM216℃20℃24℃28℃CDM-00316℃20℃24℃28℃发菌时间/h 40 36 30 32 36 36 30 36 36 30 24 32铺满表面的时间/d 13 10 9 9 13 10 10 9 10 8 9 8菌丝色泽白洁白白浅白白白白白白乳白乳白浅白菌丝密度稀疏密浓密密稀疏密密浓密密密浓密密子座鲜重/g 9 13 9 10 8 17 10 12 11 14 12 10·58·陕西科技大学学报第30卷2.2 温度对菌丝转色的影响随着时间的推移,生理成熟的蛹虫草菌丝体最初可在料面、料与容器间隙聚集扭结成肉眼隐约可见似蚕卵的团状物,这种团状物为原基的前身,即菌丝团[6].菌丝团颜色一般同其着生处菌丝体颜色一致,呈橙黄、橙色或橙红色,这一阶段也称为转色阶段.实验结果如表2所示,不同的温度对CM1、CM2完成转色所需的时间及色泽、转色状况等影响不大,但却对CDM-003有显著的影响,16℃和28℃的温度下,其转色状况为差和很差.表2也同时表明,20℃时不同的菌株均能获得较大的子座鲜重.表2 温度对菌丝转色的影响考察因素CM116℃20℃24℃28℃CM216℃20℃24℃28℃CDM-00316℃20℃24℃28℃完成转色时间/d 7 7 8 9 7 8 8 8 10 9 10 12菌丝色泽浅黄橘黄橘黄黄浅黄浅黄橘黄深黄浅黄浅黄浅黄黄转色状况好较好好好好好好较好差一般一般很差子座鲜重/g 10 14 17 12 12 16 14 14 8 12 15 12图1 20℃时CM1、CM2、CDM-003菌株的转色情况2.3 温度对子座分化的影响待菌丝完全转色后,菌丝团内部组织分化,则变成较坚实的小刺尖状,即小原基,原基的形成对子座的生成至关重要,因此,考虑到其生长的原生态环境,可通过8~10℃的温差刺激原基的形成.原基的颜色同着生处的菌丝体颜色一致.小原基经继续培养,即逐渐膨大,并开始组织分化,长成顶端上呈白色、顶端下呈橙黄色或橙色、橙红色的尖锥状的小子座.实验结果表明,在20℃时的子座分化情况最好,如图2所示.图2 20℃时CM1、CM2、CDM-003菌株的子座分化情况2.4 温度对子座生长和子实体生成的影响小子座经培养后变粗伸长,顶端白色消失,从而进入子座正常稳定的成长阶段.进入正常稳定生长阶段的子座,在其培养后期一般就不再增粗伸长,头部膨大呈棒形,顶端呈钝圆或扁圆形,也有呈叶尖形的.子座的上部略小,呈长圆柱形或扁圆形,有的柄中间具明显纵陷纹,全株呈橙色或橙红色.进入成熟阶段的子座,其柄一般不再增粗伸长,有些由于包裹在其内的子囊壳伸长顶端外露的缘故,顶端出现乳头状小突起,还有些,由于弹射孢子缘·68·第6期秦俊哲等:温度对蛹虫草生长发育的影响故,在其背部会呈现龟背状花纹.至此子座完全成熟,其形状、颜色与成长阶段基本相同.实验结果如表3所示.表3 温度对子座生长和子实体生成的影响考察因素CM116℃20℃24℃28℃CM216℃20℃24℃28℃CDM-00316℃20℃24℃28℃成熟所需时间/d 70 65 62 55 72 69 68 57 60 57 56 48菌丝色泽黄黄橘黄深黄浅黄黄黄深黄浅黄浅黄橘黄黄顶端是否隆起均是均是否子座长度8.4 9.2 8.7 7.5 8.2 8.2 7.7 7.0 6.7 7.4 6.9 5.7子座鲜重/g 14 12 17 12 12 14 16 10 9 12 11 7 由表3可以看出,蛹虫草子座生长温度为28℃时,子座成熟很快,一般48~57d就可采收,但子座短小、多畸变,平均株高与20℃时相比下降了1.2~1.7cm,子座鲜重下降了5~6g,商品性也差;当生长温度为20~24℃时,子座生长适度,可维持生长期56~68d,形成的子座粗而长,产量高,商品性好.当温度低于20℃时,子座不易形成子囊孢子,推迟了成熟时间,延长了子囊座的生长期,增加了成本,在工业化生产中不利于降低生产成本.表3还表明,CDM-003成熟所需的时间明显低于CM1和CM2,但是其每瓶子座的鲜重也略低于后两者,猜想认为是由种间差异所致.图3 24℃时CM1、CM2、CDM-003菌株的子座生成情况3 结论蛹虫草属于中偏低温、变温结实型真菌,高温不利于蛹虫草的生长繁殖.因此,在人工培养蛹虫草子实体时,根据蛹虫草对温度的要求,可分春、秋两季栽培.适宜的播种时间由两个条件决定:一是接种期在当地旬平均气温不超过24℃;二是从接种时往后推1个月为子座分化期,当地旬平均气温不低于16℃.春季一般安排在3月上旬种植,秋季在10月上旬完成.立秋过后,气温由高转低,昼夜温差过大,正好有利于子座分化,是栽培的最佳季节.在进行工厂化连续生产时必须有良好的温度控制措施.本研究结果表明,蛹虫草菌丝生长对温度十分敏感,即微小的温度变化就会引起较大的生理效应.从实验可知,蛹虫草菌丝发菌的最佳温度为20℃.但从蛹虫草菌丝长势来看,20~24℃培养的菌丝长势最好,气生菌丝旺盛、浓密、洁白、易于转色.因为在生长温度较低时,菌丝的生长速率虽有所降低,但分枝较多,单位栽培料中的菌丝量增加,生长旺盛,对提高后期子座产量十分有利.但当温度过低时,发菌期较长,对设备的利用率有一定影响.因此在进行蛹虫草工厂化栽培时,要合理调节菌丝体培养温度,在不影响产量的前提下,尽量缩短生产周期,提高经济效益.蛹虫草菌丝转色的最适温度为20℃,高温和低温都不利于转色.一般情况下,转色后的菌体,都能分化子座,但有些原因也造成转色后的菌体不能形成正常子实体,表现为:①料面不分化原基,仅在菌体周围贴瓶形成不规则的爬璧菌索.②原基分化密集,相互粘连,继而形成厚而坚实的菌丝组合体,不形成正常子座.③子座分化稀疏,呈线状倒伏,或子实体短小纺锤形.形成这些的原因可能是:①栽培季节选择不当,菌体转色后遇连续低温或高温的环境条件,使成熟的菌体转入生殖生长后,在高于或低于原基分化温度的情况下,由于基内营养的不·78·陕西科技大学学报第30卷断输送供给,而在表层形成坚硬的菌核,在周围形成爬璧菌索.②使用劣质菌种,种性较差.因此在进行规模化生产时,一定要控制好菌丝转色温度和选择优良的菌种.在生产中,菌种的质量也是影响转色的重要因素,优良的菌种只要温度适宜都能转色,但转色时间和转色效果是影响蛹虫草子座产量的关键,与子座分化的数量和时间有很大关系.适时转色的蛹虫草,子座形成早、数量多、产量高,反之子座形成时间推迟、数量少、产量低.转色困难的菌种一般难以形成子座,即使能形成子座产量也很低.综上所述,蛹虫草对温度比较敏感,不同的生长阶段对温度要求不同,在生产中适宜于分阶段变温管理.参考文献[1]邵力平.真菌分类学[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84,109.[2]高玉梅,刘国平.冬虫夏草对肾脏保护作用的研究进展[J].医学综述,2010,17(2):289-291.[3]胡 敏,皮慧敏,郑元敏.冬虫夏草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J].时珍国医国药,2008,19(1):2 804-2 806.[4]潘 葳.蛹虫草(Cordyceps militaris)子实体形成机制的初步研究[D].北京:中国农业大学,2007.[5]杜双田,周锋利,陈德育.温度对蛹虫草生长的影响[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2007,72(5):159-162.[6]夏梦生.蛹虫草子实体的形态特点[J].食用菌,1990,12(6):15.[7]雷呈祥,张阵阵.冬虫夏草的遗传学研究进展[J].药物研究,2009,19(1):12-13.[8]梁宗琦.我国虫草属真菌研究开发的现状及思考[J].食用菌学报,2001,8(2):53-62.[9]宋敦伦,张 军,陈建新.DNA分子标记及其在冬虫夏草研究中的应用[J].食用菌学报,2002,9(3):檯檯檯檯檯檯檯檯檯檯檯檯檯檯檯檯檯檯檯檯檯檯檯檯檯檯檯檯檯檯檯檯檯檯檯檯檯檯檯檯檯檯檯檯檯檯檯檯52-56.(上接第78页)表3 各因素重要性评价因素估计值标准误差t P>|t|显著性排序A 0.055 617 0.014 117 3.939 787 0.098 246 3B 0.038 917 0.014 117 2.756 789 0.221 531 6C-0.011 28 0.014 117-0.799 29 0.570 722 9D 0.017 083 0.014 117 1.210 153 0.439 648 7E 0.105 083 0.0141 17 7.443 92 0.085 013 2F 0.053 25 0.014 117 3.772 137 0.164 974 4G-0.014 52 0.014 117-1.028 34 0.491 107 8H 0.046 817 0.014 117 3.316 411 0.186 441 5I 0.006 25 0.014 117 0.442 739 0.734 657 10J-0.206 98 0.014 117-14.662 3 0.043 352 13 结束语将单因素试验和Plackett-Burman试验设计相结合筛选影响絮凝剂絮凝效果的主要因素是可行的.研究表明:在活化温度、活化时间、碱浓度、醚化温度、醚化时间及醚化剂用量6个因素中对改性阳离子型絮凝剂絮凝效果影响显著的因素即活化温度为37.5℃、碱浓度为25%、醚化剂用量为5.5g,理论透光率为49.77%.为进一步优化指明了方向,并且提供了实践基础与理论指导.参考文献[1]张晋华,张淑芬.木质素阳离子化合成研究[J].精细与专用化学品,2010,18(5):32-36.[2]Andrew L K,Kristine M C,David W.Chemical modifica-tion of a lignin model polymer via arylboronate ester for-mation under mild reaction conditions[J].Macromole-cules,2009,42:5 906-5 908.[3]高洪霞,刘军海,于波涛.响应面分析法优化辣椒红色素提取工艺条件[J].食品研究与发,2009,30(10):177-181.[4]张鸣镝,姚惠源.提高玉米胚蛋白浸出率的工艺研究[J].农业工程学报,2006,22(5):226-228.[5]白新鹏,裘爱永,方希修.改进微波装置辅助提取猕猴桃根三萜类化合物的研究[J].农业工程学报,2006,22(8):18-193.[6]刘小杰,李树君,方宪法,等.中心组合设计法优化马铃薯渣固态发酵工艺[J].农业机械学报,2006,37(8):45-48.·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