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第1节《牛顿第一定律》
- 格式:ppt
- 大小:5.96 MB
- 文档页数:40
第八章力和运动第一节牛顿第一定律一、牛顿第一定律:1、内容: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2、对于牛顿第一定律的解释:1).“一切”适用于所有物体.2).“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是定律成立的条件。
3).“总”说明没有例外。
“保持”表示跟前面相同。
4).“或"指物体不受力时,①原来静止的总保持静止,②原来运动的就总保持原来的速度和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
两种状态不同时存在.5).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大量经验事实的基础上,用推理的方法概括出来的.不能用实验直接证明。
6).牛顿第一定律说明了力和运动的关系: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物体运动之所以会停下来,是由于物体受到了阻力。
二、惯性:1、惯性:物体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
因此牛顿第一运动定律也叫惯性定律。
2、关于惯性:(1)惯性是物体的属性,它与物体是否受力,是否运动,运动状态是否改变等均无关.(2)任何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惯性。
(3)物体惯性的大小只与其质量有关,质量小的物体,惯性小;质量大的物体,惯性大.(4)惯性不是力,在解答问题时,只能说“由于惯性”、“具有惯性".而不能说“受到惯性”、“由于惯性的作用”、“克服惯性"等,否则就将惯性和作用混为一谈。
3、利用惯性:跳远运动员的助跑;用力可以将石头甩出很远;骑自行车蹬几下后可以让它滑行。
防止惯性带来的危害:小型客车前排乘客要系安全带;车辆行使要保持距离。
第二节二力平衡一、力的平衡1、平衡状态:物体在几个力的作用下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该物体处于平衡状态.2、平衡力:使物体处于平衡状态的几个力称做平衡力3、二力平衡:物体在两个力的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这两个里叫一对平衡力二、二力平衡的条件: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那么这两个力彼此平衡。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八章第1节《牛顿第一定律》教案一. 教材分析《牛顿第一定律》是人民教育出版社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八章的第一节内容。
本节主要介绍了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即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这一定律揭示了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原因是外力的作用。
教材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理解牛顿第一定律,并能够运用这一定律解释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已经学习了力和运动的关系,对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对抽象的概念如“外力”、“匀速直线运动”等可能理解起来较为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生动的实例和直观的演示,帮助学生理解这些概念。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能够运用牛顿第一定律解释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和思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及其应用。
2.难点:对“外力”和“匀速直线运动”等抽象概念的理解。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引导学生理解定律的本质。
2.演示法:通过实验和实例,展示牛顿第一定律的应用。
3.讨论法:分组讨论,让学生运用牛顿第一定律解释实际问题。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实验器材、实例图片、多媒体课件。
2.学具:笔记本、笔。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上一章学过的内容,如力和运动的关系。
然后提问:“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原因是什么?”引发学生思考,引出本节内容。
2. 呈现(15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呈现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并用语言描述定律的含义。
同时,展示一些实例,如光滑水平面上的小车、空中飞翔的鸟等,让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实例是否符合牛顿第一定律。
3. 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实验,如在光滑水平面上的小车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
教案: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第八章第一节牛顿第一定律一、教学内容1. 教材章节: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第八章第一节牛顿第一定律。
2. 详细内容:(1)学习牛顿第一定律的定义和表述;(2)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意义和应用;(3)掌握物体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判断方法。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定义和表述,能够运用牛顿第一定律解释生活中的现象;2. 掌握物体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判断方法,能够运用牛顿第一定律分析物体的运动状态;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意义和应用,物体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判断方法。
2. 教学重点:牛顿第一定律的定义和表述,物体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判断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课件、黑板、粉笔、实验器材(小车、滑轮、绳子等);2. 学具:课本、练习册、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生活中常见的例子,如乘坐公交车时的前倾和后仰,引导学生思考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原因。
2. 讲解:(1)介绍牛顿第一定律的定义和表述;(2)讲解牛顿第一定律的意义和应用;(3)讲解物体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判断方法。
3. 演示实验:进行实验演示,如小车滑坡实验,让学生直观地观察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
4. 随堂练习:给出练习题目,让学生运用牛顿第一定律分析物体的运动状态。
六、板书设计1. 板书牛顿第一定律;2. 板书内容:定义和表述,意义和应用,物体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判断方法。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牛顿第一定律的定义和表述;(2)举例说明牛顿第一定律的应用;(3)分析一个物体的运动状态,判断它是静止还是匀速直线运动。
2. 答案:(1)牛顿第一定律的定义和表述;(2)牛顿第一定律的应用举例;(3)物体运动状态的判断。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回顾本节课的教学,检查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分析教学中的优点和不足,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