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时期(中国电影史)
- 格式:ppt
- 大小:1.81 MB
- 文档页数:52
1、中国电影历史的写作:谷剑尘《中国电影发达史》、郑君里《现代中国电影史略》、程季华《中国电影发展史》。
2、电影历史是一门交叉学科,它既是历史学中的电影部分,也是电影学中的历史部分。
3、综合各种因素和矛盾关系来看,电影的一个基本着落点就是它的以艺术为特质的大众娱乐本性。
4、对人物的研究:首先,要把对人物的研究放在其所处的特定历史条件下进行,不能以当代人的条件要求前人。
其次,对人物的研究一定要全面,也就是说,不能只看人物的一时一事,而要看其全部实力。
再次,人物研究必然要涉及人物的思想,涉及人物的作品及作品的倾向。
5、我们不能用世界上以经济运行为中心的常态社会条件来看待中国电影以及它的历史发展,而必须把它和中国这一百年的特殊历史条件联系起来,才有可能对它作出比较接近事实的描述。
6、中国电影史划分时期:10时期A、尝试时期:(1905-1923)《定军山》—《孤儿救祖记》。
特点:先驱者们对电影这个新鲜事物既喜爱又陌生,抱着试试看的态度着手电影拍摄活动,既没有明确的艺术目的,更说不上有清晰的经营方针。
B、探索时期:(1924—1927)《孤儿救祖记》——。
特点:增强了自觉性,既包括电影作为艺术的自觉,又包括电影作为企业的自觉C、商业竞争时期:(1928—1931)D、变革时期:(1932—1937)E、非常时期:(1937—1945)F、丰收时期:(1945—1949)G、新中国电影创造时期:(1949—1966)H、禁锢时期:(1966—1976)I、再探索时期:(1977—1992)J、市场化时期:(1992至今)7、1895年12月28日,电影诞生于法国巴黎一家咖啡馆的地下室里。
8、“西洋影戏”在中国的首次放映是在1896年8月,地点是上海徐园里的“又一村”。
放映的影片多为法国片。
9、西班牙商人加伦白和雷玛斯在上海经营放映,后者更为成功。
1908年,雷玛斯已有足够资本,并搭建了上海第一专门的电影院——虹口大戏院,又修建维多利亚影戏院、夏令配克影戏院葡萄牙人郝思培修建爱普庐影戏园;东京活动影戏院和东京活动影戏园则为日本人投资。
《中国电影史》教学大纲课程代码:0695002课程类型:任意选修课总学时:32 讲课学时:30 实验(上机)学时:无学分:2.0适用对象:无限制先修课程:无要求一、课程的教学目标电影是一种文化,也是一个产业。
学习《中国电影史》是了解中国电影文化的不可或缺的途径,中国电影史上许许多多优秀的影片有着极高的文化艺术含量,如《神女》、《春蚕》、《马路天使》、《小城之春》、《我这一辈子》、《农奴》、《林家铺子》、《祝福》、《巴山夜雨》、《骆驼祥子》、《黄土地》等,而令人感到遗憾的是我们的大学生对这些优秀的影片知之甚少,学习《中国电影史》可以弥补这样一个缺憾,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质。
另外中国电影创作的现实主义传统,使它成为我们了解中国社会发展波澜壮阔历史的极其生动形象的教材,这类影片有很多,如《渔光曲》、《三个摩登女性》、《壮志凌云》、《松花江上》、《希望在人间》、《乌鸦与麻雀》、《八千里路云和月》、《一江春水向东流》、《南征北战》、《红旗谱》、《于无声处》、《芙蓉镇》、《西安事变》、《开国大典》等等。
学习《中国电影史》也可以了解中国电影产业、电影事业走过的百余年艰辛曲折的历程以及中国电影人的执着追求,从而对发展现在的电影产业乃至于整个文化产业有所借鉴。
概括地说,本门课的教学目标主要是使学生初步了解中国电影史上的重要人物、重大事件和经典影片,提高自身的人文修养。
二、教学基本要求《中国电影史》在教学内容上包括上下两篇。
上篇为早期中国电影,又分为四个部分:早期中国无声电影和有声电影的创作、30年代以后兴起的左翼电影运动、抗日战争这一非常时期的中国电影和战后中国民营电影的发展及取得的成就。
第一部分重点介绍中国电影产业草创时期的发展经历、早期电影人的杰出贡献和这一时期的代表性影片。
第二部分重点介绍左翼电影运动兴起的条件、发展过程及其对以后中国电影发展的影响。
第三部分侧重于讲述战争对中国电影产业发展的破坏,以及具有正义感的中国电影人的不懈努力。
浅谈中国电影的发展历程作者:张欣怡来源:《艺术殿堂》2018年第09期【摘要】中国电影的历史,自拍摄《定军山》起,已有100多年的历史,在这200多年里,中国电影发生了跌宕起伏的变化。
从开始的萌芽尝试,到之后的变革发展、再到如今的趋于成熟,在这一过程中,离不开各个电影人的不懈探索和努力,接下来我将对中国电影的发展历程的各个阶段进行讨论。
【关键词】中国电影;发展历程中国电影的发展迄今为止,已经有100多年的历史,中国电影伴随中国社会在政治、经济、思想上的巨大变动,也产生了各种矛盾和冲突,面临着一次又一次的转型。
而电影是经济和文化作用的共同结果,中国现代经济薄弱和古遗文化深厚这一特点,同样也对中国电影起着规定性的作用。
为了更好地使大家了解中国电影发展历程,我根据电影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特点,将它分成了九个发展时期。
1、尝试探索时期(1905-1927)中国电影初次萌芽是在1905年《定军山》拍摄完成上映,中期1923年《孤儿救祖记》上映,后期1927年大量影片公司纷纷成立。
这一时期的基本特点是,初期先驱者们对这个新鲜事物既喜爱又陌生,抱着试试看的态度着手电影拍摄活动,既没有明确的艺术目的,更说不上清晰的经营方针。
后期影片作为作为由企业来经营的艺术、从而自觉地制定电影经营方针和艺术追求目标,成为电影人的核心观念,影片公司也相继纷纷成立。
2、商业竞争时期(1928-1931)这一时期是从1928年起,至1932年“一二八“淞沪抗战止。
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导致国共两党的分裂。
1928年,北洋政府垮臺,国民党建立南京政府,政治上的大变动,更加剧了经济的动荡和社会的不安。
首先,从电影自身的属性来看,盈利赚钱是电影公司得以生存和发展的铁定法则,而恶化了的环境,导致公司经营者短效应观念不断加剧。
其次,在动荡的环境下,大众社会心理的诱导之下,电影消遣、解闷的娱乐功能被强调出来。
3、变革时期(1932-1937)1932年是著名的“一二八”事变发生的时期,而1937年“七七”事变后全面抗战爆发。
非常时期的中国电影非常时期(1937-1945)这一时期对应于抗日战争时期,“七七”事变,止于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
这是一个全国范围、规模空前的侵略和反侵略的武装斗争时期,在国际上与第二次世界大战同步。
迅速变化的战争形势决定一切,也决定电影,以上海为中心的中国电影业受到了严重破坏,开始了新的分化和组合,最终形成了大后方、租界区、根据地、沦陷区四个地区的电影产生、发展、衰落、消亡的过程,同时也标志着这个时期中国电影的新格局。
一、国民党统治区的电影1938年1月,具有广泛统一战线性质的电影组织——中华全国电影界抗敌协会成立了。
在此时期,中制创作的作品数量多,创作了很多充满斗争意识和现实主义精神风格的作品。
抗战前,由于环境的限制,表现爱国主题只能采取比较隐晦的办法。
在阳翰笙创作的剧本中如《八百壮士》、《塞上风云》等,大部分有真实的生活蓝本。
在同段时间内,由于国内的爱国热情空前的高涨,日军的步步紧逼导致国人更加意识到抗战的重要性,中制应运而生创作出电影《保卫我们的土地》,评论界一致把这部称作“第一步献给后方民众的作品”。
比之之前的影片,它没有把爱国主题用隐喻暗示的方法来表现,而是真真实实刻画战场上的一切,把战场上的故事很直接的展现在了普通民众眼前。
影片直奔主题,节奏明快,真实的还原了抗日战场。
二、抗日根据地的电影当时,抗日根据地以延安为中心,所以其发展的“延安电影团”成为抗日根据地电影制作的标志。
这些电影大多以纪录片形式反映革命军民的生产、生活和战斗。
袁牧之编导的大型纪录片《延安与八路军》是解放区电影史上很重要的一部影片。
影片的主题是“天下人心归延安”,反映了延安抗日根据地对全国广大爱国人士的巨大感召力。
影片的指向性都很明确,为团结整个民族的战斗力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期间创作人员深入战场拍摄素材,和战士们同睡同住,用最直接的方式来展现八路军的真实生活和战争的残酷,激起人民的爱国热情。
但影片最终因苏德战争爆发,电影没有完成拷贝。
中国电影发展史中国电影发展史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 萌芽时期:1896-1905年电影传入中国后,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只是一种纯粹的娱乐形式,直到1905年,中国第一部电影《定军山》在北京丰泰照相馆诞生。
这部影片由任庆泰执导,谭鑫培主演,是中国人自己拍摄的第一部电影。
2. 初步发展时期:1905-1934年随着《定军山》的成功,中国电影开始起步。
在此期间,中国的电影放映业逐渐发展起来,外商在中国电影市场占据了垄断地位,但亦阻止不了我国电影活动的开始。
1934年,中国首部获得国际荣誉的电影《渔光曲》诞生,该影片被民国著名电影人厉麟似等推介参加莫斯科国际电影节,荣获第九名。
3. 抗日战争时期:1934-1949年战争期间,中国电影经历了巨大的挫折和困难。
然而,在这个时期也诞生了一些经典的电影作品,如《马路天使》、《一江春水向东流》等。
这些电影反映了中国人民在战争中的苦难和坚韧不拔的精神。
4. 新中国成立后的探索发展时期:1949-1978年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电影迎来了新的发展阶段。
这个时期的中国电影以歌颂社会主义、反映工农兵生活为主题,注重表现革命英雄主义和爱国主义情感。
同时期的电影作品包括《白毛女》、《铁道游击队》等。
5. “文革”时期:1966-1976年“文革”期间,中国电影遭受了严重的破坏和挫折,许多电影工作者受到迫害和打压。
然而,“文革”期间也出现了一些具有反思和批判意识的电影作品,如《活着》、《芙蓉镇》等。
6. 改革开放后的繁荣发展时期:1978年至今改革开放后,中国电影逐渐恢复了生机和活力。
这个时期的中国电影注重表现社会现实和人性情感,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的电影作品,如《小花》、《黄土地》、《霸王别姬》等。
同时期的电影市场也日益繁荣,中外合作拍摄的影片也逐渐增多。
总的来说,中国电影经历了从萌芽到初步发展、抗日战争时期、新中国成立后的探索发展时期、“文革”时期到改革开放后的繁荣发展时期等几个阶段。
第一章尝试时期(1905——1923)1、中国境内第一次电影放映活动时间:1896年8月地点:上海徐园“又一村”2• 1908年,西班牙人雷玛斯搭建上海第一家专门的电影院——虹口大戏院3 1909年,本杰明•布拉斯基在上海创办亚细亚影戏公司,在上海拍摄短片《不幸儿》、《西太后》,在香港拍摄短片《瓦盆伸冤》、《偷烧鸭》。
二、中国第一部电影的拍摄1、任庆泰,字景丰(1850—1932年)。
2、中国第一部电影戏曲电影:《定军山》(任庆泰,1905年)三、拍摄短故事片的尝试短故事片《难夫难妻》和《庄子试妻》,揭开了中国叙事电影的序幕。
(一)张石川、郑正秋与《难夫难妻》的拍摄张石川,(1889—1953年),浙江宁波人。
郑正秋(1889-1935 ),广东潮州人。
《难夫难妻》,1913年,郑正秋、张石川(三)黎民伟与《庄子试妻》的拍摄黎民伟(1892—1953年)《庄子试妻》(1913年导演:黎北海编剧:黎民伟中国第一位女演员严珊珊四、商务印书馆影戏部的电影拍摄活动•商务印书馆影戏部成立于1918年,是中国民族资本开办的第一家电影机构。
•建造了中国第一个摄影棚,是中国电影制片业规模性经营的开端。
•具有明确的制片方针,要求电影为教育服务,要具有文化品味和爱国内容。
•(一)商务印书馆影戏部的戏曲片拍摄•1920年,商务印书馆影戏部拍摄《春香闹学》和《天女散花》。
•二)商务印书馆影戏部的短故事片拍摄•任彭年《死好赌》、《猛回头》、《憨大捉贼》、《清虚梦》等。
•五、《劳工之爱情》•编剧:郑正秋•导演:张石川•中国电影资料馆保存下来的年代最早的中国影片。
•标志着中国短故事片创作趋于成熟。
•六、最初的长故事片拍摄•《黑籍冤魂》(1916年,4本)导演:张石川管海峰•(二)中国长故事片的开山之作1、《阎瑞生》2、《张欣生》4、《红粉骷髅》•(三)长故事片的艺术化倾向•但杜宇电影就是动的美术但杜宇十分重视画面造型,讲究构图和光线的视觉美感。
中国电影发展史中国电影发展史可以追溯到1898年,自此中国的电影史开始铺开。
早期的电影,由从英国获得或借用的电影机、投影机而制作成的6分钟至9分钟的短片。
主要表演特色是以宋元布衣戏为基础,然后再通过剪辑的方式组织影片。
早期的南派电影都是经典古装剧和武打片,因为两种电影类型都受到了观众的欢迎。
1920年,中国电影发展有了突破性进展,受到欧洲动画和新闻短片的影响,中国在该时期加入了动物影片、彩色影片、实况新闻短片以及其他样式的电影,中国的电影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1930年,由于政治上的稳定,以及由政府鼓励的电影发展环境,中国电影有了长足发展。
此时出现了著名的电影导演魏淑芬、李樵、李秉文等,他们引领着当时的电影行业,形成反映当时社会现实的中国电影文化。
1949年,中国大陆新中国成立,新中国开始建设中央电影制片厂和中央电影发行公司,统一了影片的制作与发行。
随着新中国政权的初步稳定,中国电影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开始着重讲述祖国红色的历史,基本上形成了“社会主义电影风格”,为中国电影子增添了许多新意。
抗战影片是此时最为流行的,此时出现了著名的导演和影片,如孟克、黄建新等。
1960年,中国电影在政治层面有了重大发展,由中央电影制片厂和中央电影发行公司组织的文学影片拍摄任务一直持续到文化大革命,此时的电影出现了如关于小镇生活的《我们的故事》、关于忠贞坚定的《放牛班的春天》、关于中国传统礼仪的《新娘》等电影。
从1970年正式推出“新中国电影运动”开始,中国电影正式进入了“新时期”。
中国电影从此向着新思想、新生活方式迈进,中国电影如《金陵十三钗》、《甲方乙方》、《高楼大厦》等电影深入反映了主旋律时代的新思想、新生活。
中国于1978年正式开放,中国的电影发展从此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改革开放以来由陈可辛、张艺谋、冯小刚、陈凯歌等导演发表的影片如《甲方乙方》、《放牛班的春天》、《摆渡人》、《创业环游记》等展示了新中国时代不同的生活方式,颇具可观的艺术成果,中国电影也得到了国内外观众的支持。
1、影视的镜头,景别景别是指摄影机与被摄物体距离的远近而形成的视野大小的区别,分为远景、全景、中景、近景、特写五种类别.通常的作法是以画格中截取成年人身体部分的多少为划分的标准。
远景:用以表现环境的全貌。
全景:成年人的全身。
中景:成年人膝盖以上。
近景:成年人胸部以上。
特写:成年人肩以上的头,或被摄主体的细部作用:增强影片的艺术感染力特点:近取其神,远取其势镜头:主要是指镜头自身的运动,就是用运动摄影的方法拍摄的镜头。
在影视作品中,处于静止状态的画面镜头是不多见的。
大量的是运动的镜头。
运动镜头包括:推镜头、拉镜头、摇镜头、移镜头、跟镜头、升镜头、降镜头。
其他镜头有:空镜头、长镜头、仰俯镜头、快慢镜头、主观镜头。
2、影视的画面处理技巧淡入、淡出、化、叠、入画、出画、定格、倒正画面、翻转画面、起幅、落幅、闪回、蒙太奇、剪辑3 色调及其功能色调:彩色电影画面总的色彩组织和配置。
它往往以一种颜色为主导,使画面呈现出一定的色彩倾向。
色调出现在影片中的几种情况:整部影片:根据主题的需要,一种色调贯穿整部影片; 一个段落:根据主题的需要,一种色调贯穿一个段落; 一个场景:根据主题的需要,一种色调贯穿一个场景; 一个镜头:根据主题的需要,一种色调贯穿一个镜头。
局部色相:画面中某一具体物体的颜色。
黑白片、彩色片交替出现。
(2)作用或表达效果——色彩能表达不同的情感和感受、表现人物心理世界,有助于深刻表达作品思想。
色彩叙述事物,交代环境,增强视觉形象。
局部色彩运用有助于刻画心理、塑造形象。
色彩还可以用来强调细节。
4蒙太奇的概念,功能蒙太奇(法语:Montage)是音译的外来语,原为建筑学术语,意为构成、装配。
经常用于三种艺术领域,可解释为有意涵的时空人地拼贴剪辑手法。
最早被延伸到电影艺术中,后来逐渐在视觉艺术等衍生领域被广为运用蒙太奇的功能主要有:* 通过镜头、场面、段落的分切与组接,对素材进行选择和取舍,以使表现内容主次分明,达到高度的概括和集中。